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特色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08:47:03 作者:书香墨 毕业论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特色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特色篇一

诗歌讲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意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学生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的。平时在教诗歌的时候我们总是把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似乎也“心服口服”,表面上看起来真正做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学生对这样写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换一种说法去写了,怎么看都觉得还是原文写得妙。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把话题作文当作学生练习的主题,很少有在诗歌方面强化训练的,平时的诗歌教学也多以朗诵、欣赏、品味为主,再加上有些诗歌晦涩难懂,学生很难从诗歌中找到适应自己的那份感觉,还有一点,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写作也很重要,如果课前教师能精心准备几个这样的开头,我想会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的。

整堂课顺利而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完全符合教学设想。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主线清晰明朗,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教学进程张弛有度;其次,教学语言较为凝练,基本上做到“用诗意解读诗意”,给学生以审美的提点,也为课堂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再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听、说、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训练,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课外拓展,如果时间允许,拿一首较为浅近的新诗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内容可能更完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特色篇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为此,在教读本文的时候,我尝试使用了以 预教(任务)驱动课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四种教学模式为辅的教学设计。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教师有效地范读引导,方法点拨。不仅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进入情境。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从而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在品、在悟、在提高。不仅把握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和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成诵。

四、课后作业有效进行了拓展,学生的续写和仿写更是出乎意料的成功。真可谓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的示范引导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入情入境的学习,才会收获多多,才会真正的高效。我感到,在这堂课中,教师真正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的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学习的方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自悟反思,领悟方法,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课堂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首席。但缺点不足也是在所难免,由于太注重读的指导,致使课堂计划的意象指导及仿写训练没能更充分的落实,课堂调控能力还需加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特色篇三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九年级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3)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其它朦胧诗作,如舒婷《馈赠》、《致橡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诗人通过老水牛矿灯稻穗等众多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具有美的意境。请你模仿本诗,创造其它的事物,构成相应的意境,仿写其中一节。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特色篇四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特色篇五

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深情的爱国之歌,感情极为充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怎样教学这首诗歌?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诵上。同时吸取上一节课的教训,把教师的讲变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民主作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赋予课堂教学的决策权。

为了做好朗诵示范,我在备课时反复朗诵了这首诗,作了充分的准备,感情的表达,朗诵技巧的处理,等等都想到了。在我的住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以达到自己满意。当我在课堂上深情地朗这首诗时,赢得学生的一阵喝彩,为上好课、导学生朗诵好这首诗起到作用。

其实,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朗读,朗读特别是高质量的朗诵是一个理解、创新的过程。只要朗读好了,一篇课文的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朗读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感情熏陶都至关重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应该把朗读放在首要的位置。

一节课,只要把课文读好,其它什么也不做,就是一节好课。这是从韩军老师的语文课堂得到的启发。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了民主作用。让学生决定怎样学习。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己的好恶标准,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力的愿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愿望,尊重的前提是理解和信任。在现实中,我们大部分教师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学生,因此导致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常常发生。

在知识接收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超过了老师。反过来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教师摒弃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中的一员,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这种开放的心态不但不有损教师的形象,反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成精彩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上,我一开始就和学生商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学生说,老师您讲我们听算了。这种意见立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有学生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一些学生上台讲解。这种意见比较受欢迎。也有同学提出质疑:这样学习固然好,但是费时间,一节课肯定学习不完这篇课文。怎样办?最终我们采取了折衷的方案:老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个别学生发言回答问题。

整节课,在采取某种方法之前都和学生商量,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主人公责任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这其实是我向魏书生老师学习的结果。魏老师的课上得轻松自在,学生乐学,教师轻松,效果显著。多和学生商量是上好课的法宝。当课堂教学沉闷时,当教师教学力不从心时,当学生厌学时,当学习效率不高时,不妨多和学生商量商量,一定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

我和学生一起定下了本节课的三个任务:一是朗诵;二是讨论几个问题:

1 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2“我”与祖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3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三是补写诗句(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这几个任务都完成得比较顺利,尤其是朗诵环节做得好。第三个任务没有完成,因为时间不够用。我打算让学生思考后到黑板上自由写,但是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只好放在自习课上再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