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模板14篇)

时间:2023-10-15 06:32:58 作者:XY字客 策划书 最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模板14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为此,在教读本文的时候,我尝试使用了以预教(任务)驱动课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四种教学模式为辅的教学设计。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教师有效地范读引导,方法点拨。不仅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进入情境。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从而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在品、在悟、在提高。不仅把握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和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成诵。

四、课后作业有效进行了拓展,学生的续写和仿写更是出乎意料的成功。真可谓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的示范引导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入情入境的学习,才会收获多多,才会真正的高效。我感到,在这堂课中,教师真正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的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学习的方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自悟反思,领悟方法,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课堂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首席。但缺点不足也是在所难免,由于太注重读的指导,致使课堂计划的意象指导及仿写训练没能更充分的落实,课堂调控能力还需加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二

1、注意陶冶爱国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了空洞得说教。

2、教学应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对话、是与生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惟其如此,师生思想互相砥砺,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诗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真正实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本文。自主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三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1、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2、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2、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点评。

3、聆听名家朗诵,轻声跟读。

4、配乐朗诵,提升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读技巧。并且这一环节,同样重视朗读,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体验反思

学情反馈: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感悟到了什么?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作为课堂小结。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思辩能力,同时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七、作业延伸

1、背诵全诗。

2、试以某一意想为核心,写一首小诗,主题健康向上。

3、用课内学到的知识,阅读赏析郭沫若的《炉中煤》。

要求:第一题必做,二、三两题选择一题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乡课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弹性选择性的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之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此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四

今天我组内开课,上的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个人很喜欢这首诗歌,虽然本诗载道的意味很浓,但诗中运用了丰富而鲜见的意象,新奇、准确;语言铿锵有力,流畅而奔放;既有女性诗人特有的深情细腻,又具有女性诗人少有的大气磅礴,读完之后一股豪气、爱国之气在心中激荡难平。

感谢新课改能将这位文革后新生代诗人的代表诗作吸纳进语文课本。但是怎样在语文课上教好这首诗,怎么通过一两个主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悟读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有层次地朗读诗歌,从而读出诗的美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出对诗歌的喜爱,成了我近日脑中不停思索又找不到突破口的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五

本学期学校开放日期间,我做了一节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课,受到了市教研员刘老师和兄弟学校老师的较高评价,同时也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不少。现将做课后的一些感受与反思总结如下:

1、关于现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由于初三教学任务的繁重性与中考的紧迫性,作为教材重要内容的现代诗歌教学被老师们无奈地严重压缩。九年级上下册共编有两个诗歌单元,但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名老师以够把这两个单元以够认认真真地讲授完成。能讲三四首已是不错的了。

但现代诗歌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又是不可或缺的。现代诗歌在积累语言、品味情感、陶冶性情、提升品味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其它文学体裁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主张对于优秀的现代诗歌我们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不仅要讲出本首诗的内容与情感,更应教给学生的是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2、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我把本节研究课的研究课题定位于:中学生从何从美学的角度鉴赏现代诗歌。力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初步的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尽量起到教一课而带全面的作用,引领学生以本课为范例,进而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中的其它现代诗歌,培养学生对现代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兴趣,课下能够去较多地搜集并主动积累一些现代诗歌。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以“从美学角度鉴赏现代诗歌”为纲,努力突出三点:即充分诵读、适量训练、广泛拓展。以上各点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贯彻,课堂效果良好。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研究课题选择恰当,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学生学到了知识,基本掌握了现代诗鉴赏的“三美”原则。

2、课堂环节的设计合理,整堂课我设计为聆听诗意、品读诗意、感受诗意、创造诗意、延展诗意五个环节,各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3、诵读的环节体现充分,无论是教师的激情范读,还是学生的品读,展示性朗读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本节公开课的亮点之一。

4、教法和学法选择适当,课堂分析精炼。课文分析不照本宣科,不以诗论诗,而是重在以本诗为例,向学生传授鉴赏诗歌的方法,形成能力,课堂中重在分析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从诗歌最简单的意象入手,逐步达成目标。

5、训练和拓展得到了体现,很多学生搜集多首朦胧诗的作品,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体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语文教学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方面仍需改进,是本节课的不足:

1、环节设计过多,使得各环节过于紧凑,有些环节流于肤浅,如创造诗意这一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只有三分钟,显得有些紧张。

2、课堂气氛需进一步调整,一方面是学生的预习不充分,公开课准备仓促;另一方面学生显得有些紧张。

1、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续发挥自己善于研究的优势,向同组刘老师及其它各位老师学习,加大语文教学的研究力度。

2、充分挖掘各种方法,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师上课的激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热情。

3、突出教学中的课堂管理和课下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次教学开放日的公开课活动,让我受益很多,相信一定会给自己以合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的帮助,愿与来自各校的各位领导老师共同提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六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阅读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答下面的问题。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我是……”这种句式结构,请你简要分析一下采用这种句式的好处。

【参考答案】

1、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出了作者对过去数百年来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感伤和焦灼之情。

2、这句话表现了人民在深重的痛苦与悲哀中长久的等待,“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象征着中国人民长久而执着的希望。

3、这些事物都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在经历苦难之后又重新苏醒,又充满生机而感到欢欣和鼓舞的心情。

4、一方面,这种结构强化了诗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把“我”和“祖国”化为一个同一体;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物我交流”的手法,更容易让读者从诗行中感受到诗人炽热的赤子之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朗诵背景音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七

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深情的爱国之歌,感情极为充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怎样教学这首诗歌?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诵上。同时吸取上一节课的教训,把教师的讲变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民主作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赋予课堂教学的决策权。

为了做好朗诵示范,我在备课时反复朗诵了这首诗,作了充分的准备,感情的表达,朗诵技巧的处理,等等都想到了。在我的住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以达到自己满意。当我在课堂上深情地朗这首诗时,赢得学生的一阵喝彩,为上好课、导学生朗诵好这首诗起到作用。

其实,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朗读,朗读特别是高质量的朗诵是一个理解、创新的过程。只要朗读好了,一篇课文的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朗读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感情熏陶都至关重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应该把朗读放在首要的位置。

一节课,只要把课文读好,其它什么也不做,就是一节好课。这是从韩军老师的语文课堂得到的启发。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了民主作用。让学生决定怎样学习。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己的好恶标准,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力的愿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愿望,尊重的前提是理解和信任。在现实中,我们大部分教师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学生,因此导致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常常发生。

在知识接收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超过了老师。反过来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教师摒弃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中的一员,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这种开放的心态不但不有损教师的形象,反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成精彩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上,我一开始就和学生商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学生说,老师您讲我们听算了。这种意见立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有学生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一些学生上台讲解。这种意见比较受欢迎。也有同学提出质疑:这样学习固然好,但是费时间,一节课肯定学习不完这篇课文。怎样办?最终我们采取了折衷的方案:老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个别学生发言回答问题。

整节课,在采取某种方法之前都和学生商量,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主人公责任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这其实是我向魏书生老师学习的结果。魏老师的课上得轻松自在,学生乐学,教师轻松,效果显著。多和学生商量是上好课的法宝。当课堂教学沉闷时,当教师教学力不从心时,当学生厌学时,当学习效率不高时,不妨多和学生商量商量,一定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

我和学生一起定下了本节课的三个任务:一是朗诵;二是讨论几个问题:

1.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2.“我”与祖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3.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三是补写诗句(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

这几个任务都完成得比较顺利,尤其是朗诵环节做得好。第三个任务没有完成,因为时间不够用。我打算让学生思考后到黑板上自由写,但是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只好放在自习课上再完成任务。

文档为doc格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八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九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十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九年级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3)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其它朦胧诗作,如舒婷《馈赠》、《致橡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诗人通过老水牛矿灯稻穗等众多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具有美的意境。请你模仿本诗,创造其它的事物,构成相应的意境,仿写其中一节。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十一

诗歌讲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意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学生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的。平时在教诗歌的时候我们总是把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似乎也“心服口服”,表面上看起来真正做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学生对这样写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换一种说法去写了,怎么看都觉得还是原文写得妙。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把话题作文当作学生练习的主题,很少有在诗歌方面强化训练的,平时的诗歌教学也多以朗诵、欣赏、品味为主,再加上有些诗歌晦涩难懂,学生很难从诗歌中找到适应自己的那份感觉,还有一点,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写作也很重要,如果课前教师能精心准备几个这样的开头,我想会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的。

整堂课顺利而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完全符合教学设想。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主线清晰明朗,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教学进程张弛有度;其次,教学语言较为凝练,基本上做到“用诗意解读诗意”,给学生以审美的提点,也为课堂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再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听、说、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训练,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课外拓展,如果时间允许,拿一首较为浅近的新诗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内容可能更完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十二

本课是我在2______年10月我上的一节许昌市优质课。既然是优质课,我就在对现行的人教版旧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新理解与整合,并在教学方法上以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首先,我备课时认真整理了教学思路。在人教版的旧教材与教参中,是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的认知线索的,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是以模块为主的教学,更突出经济史的专题及对历史人物认识与评价。所以,我在教案设计中以“罗斯福何以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总统?”导入,以分析罗斯福实行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以从罗斯福的身上收获一种精神为目标铺开教学。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能通过学习――亲近历史,即多元化历史文本阅读,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以网络、书报、影音等媒体形式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较之课本,更亲近了历史;理解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提出和思考的许多相当有深度的问题,事实上是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小组探究式讨论中已经提出来了的,如“罗斯福是如何想到以国家干预的理念来实行新政的?”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在与历史文献,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感悟历史,也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思维是相当开阔的。我设计的“大胆假设”环节,让学生想像自己是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将如何向人们阐释自己的改革理念,以及让学生模拟总统幕僚来谈改革措施,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同时,本课中以cctv热播的大型系列片《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本课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本课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的大量真实照片,给学生创建了非常逼真的历史情景,大大增强了课程观点的说服力,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达到内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个用电脑做影片剪辑的软件,可以将自己的需要的电影素材精确地剪到千分之一秒,事实上,在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我一共用了四段影片,有限的课堂时间决定了我只能剪成一两分钟的片断,所以尽管在电影剪辑软件的使用方面我是新手上路,但无疑这次的尝试已是一个可喜的意外收获。

此外,本课中设计的活动比较多,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很踊跃,这说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特别的是在让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概述新政的理念时,学生的创造性实在令教者和听课者惊叹!在我课前的设计中,因为“三r”是能够在许多资料中查到的,我想学生答出这几个单词不成问题。可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有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提出“三a”的,其中还有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提出了“rebuild”这一单词,并解释这是重建、恢复的意思,也就是要通过新政来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重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当时赢得了课堂上所有听课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一个教案我在自己所上的三个班级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词汇说出来,这样思想火花的迸发,便是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潜能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都能先倾听学生的想法,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不成熟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避免了形式主义,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一堂课从学生的知识反馈及许多位听课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我自己仍感觉有一些遗憾和不足。

为准备这一节课我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也进行了删减和取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也由四十多张精减到最后的二十来张,但三次授课都未能真正按教案设计完整地把课上完。我认真反思后认为原因有二:一则问题过多,课堂容量太大,从未开始上就注定了这是上不完的课;二则由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很难真正地把握住学生发言的时间,其中在一个班授课时有一名学生说到兴起时,干脆请求老师再给他时间多说一些。所以,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间拿捏好尺度,还需要今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

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公开课对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罗斯福新政的内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介绍及评价过于简单,而这一概念又相对深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在正常教学中无论如何还是要增加教学时间补充并讲透这一概念的。

再有一点,人格和教育的正常发展是课程的生命。我设计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中的表现及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欲让学生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品格形成有益的启示。这是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时机,但课堂上仍是时间因素,未能真正的拓展深入,罗斯福的身残志坚、锐意改革、勇于挑战等品质,对学生触动多大,能给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多少启发,我自己也在质疑自己,所以我想,历史教育,是一定要在课堂外延伸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十三

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深情的爱国之歌,感情极为充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怎样教学这首诗歌?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诵上。同时吸取上一节课的教训,把教师的讲变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民主作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赋予课堂教学的决策权。

为了做好朗诵示范,我在备课时反复朗诵了这首诗,作了充分的准备,感情的表达,朗诵技巧的处理,等等都想到了。在我的住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以达到自己满意。当我在课堂上深情地朗这首诗时,赢得学生的一阵喝彩,为上好课、导学生朗诵好这首诗起到作用。

其实,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朗读,朗读特别是高质量的朗诵是一个理解、创新的过程。只要朗读好了,一篇课文的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朗读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感情熏陶都至关重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应该把朗读放在首要的位置。

一节课,只要把课文读好,其它什么也不做,就是一节好课。这是从韩军老师的语文课堂得到的启发。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了民主作用。让学生决定怎样学习。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己的好恶标准,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力的愿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愿望,尊重的前提是理解和信任。在现实中,我们大部分教师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学生,因此导致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常常发生。

在知识接收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超过了老师。反过来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教师摒弃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中的一员,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这种开放的心态不但不有损教师的形象,反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成精彩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上,我一开始就和学生商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学生说,老师您讲我们听算了。这种意见立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有学生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一些学生上台讲解。这种意见比较受欢迎。也有同学提出质疑:这样学习固然好,但是费时间,一节课肯定学习不完这篇课文。怎样办?最终我们采取了折衷的方案:老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个别学生发言回答问题。

整节课,在采取某种方法之前都和学生商量,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主人公责任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这其实是我向魏书生老师学习的结果。魏老师的课上得轻松自在,学生乐学,教师轻松,效果显著。多和学生商量是上好课的法宝。当课堂教学沉闷时,当教师教学力不从心时,当学生厌学时,当学习效率不高时,不妨多和学生商量商量,一定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

我和学生一起定下了本节课的三个任务:一是朗诵;二是讨论几个问题:

1 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2“我”与祖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3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三是补写诗句(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这几个任务都完成得比较顺利,尤其是朗诵环节做得好。第三个任务没有完成,因为时间不够用。我打算让学生思考后到黑板上自由写,但是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只好放在自习课上再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