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物散文的和(实用14篇)

时间:2024-01-23 00:59:05 作者:温柔雨 毕业论文

范文范本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的运用,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该知识或技能。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素材。

散文《回味两种食物》读后感

在青海博客紫岚蓬语(祁之来)看到一篇好的叙事散文《回味两种食物》,原文链接见原作以《童年芽面青稞面》发表于《中国土族》期刊第4期,作者为祁之来。

每次来紫岚蓬语都有许多感触,这篇叙事散文勾起人们对那个物质贫乏年代的刻骨回忆。只有粮食极度匮乏的时候,人们才会从老鼠洞中寻找发芽的粮食。从今天的角度看,这要冒传播鼠疫和其他以野生动物为媒的.传染病的危险。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时候和哥哥的许多往事,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年幼的女儿的对白,“她问我为什么要打死老鼠。我说老鼠是有害动物,它偷吃了我们的粮食。女儿立马说,不对,是你和伯父抢走了老鼠的粮食,还把它打死了,老鼠多可怜啊。”看了这句我也很感动,不同经历的两代人,虽然感触不同,但都是人最朴实的感情。生态学告诉我们每一个物种都是组成部分之一,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这些“害虫”的叫法是源于狭隘的人类利益,过去大规模灭杀所谓四害其实是违背生态学原理的,真正应该做的是提高生产力、医疗、卫生水平。从作者的童年到作者女儿的童年,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生产力、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的过程。

食物的慰藉与哀愁散文随笔

我天生对吃没什么要求,简单朴素,裹腹而已。我认为花时间做一顿吃食,是很不“理智”的事情。身边有朋友为排解情绪而不停吃吃吃,我很不以为然——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何必折磨那个每天辛苦工作的胃?有朋友就我寡淡的食欲发表感言:日子粗糙,生活没有激情,缺少生命的活力!我当然不认同,我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着呢!

当我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用住单位宿舍以后,我尝试着让自己做做吃食,也不枉费我那设备齐全、装修精致的厨房。学会了做菜,总得显摆一下自己的厨艺吧,于是发微博广而告之:今晚好菜伺候,欢迎报名品尝,只取前三!朋友做“扶墙”状来了,饭毕美滋滋地剔着牙,然后口吐莲花般提出“整改建议”一二三,我凝神聆听,牢记在心。朋友对我的'表现很是满意,而我,也在充满烟火气的饭菜里,觉得生活不错。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被我看得烂熟于心,因此也对我影响颇深,食物不光是裹腹和满足口腹之欲,它还承载着文化发展、社会变迁、生活态度、情感表达的功能,我开始理解食物在特定空间里特定的意义,就如我理解父母对那个我誓死想逃离的落后山村的不舍。喜欢读《红楼梦》,以前只爱看里面的美诗词,如今也关注里面关于美食的文字段落,曹雪芹把美食写得眼花缭乱,一道“茄鲞”繁缛至极,也极具诱惑,我甚至能透过纸面嗅到菜品的香气。

开始喜欢写美食的文字,喜欢作者笔下活色生香的日子,喜欢他们用美食表达情感的方式。某日深夜无眠,我晒了一张美食图在微博,并配文字若干:忽然很想回到遥远的山村,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没想到在深更半夜引起众多朋友留言,大家纷纷回忆起记忆中的美味,其中有一条留言深深打动了我:还记得围着母亲呆在厨房的日子,看着她摊煎饼、炸年糕、汆丸子,趁着母亲不注意,拿上一块放嘴里的窃喜,这份喜悦已经久违,那份滋味却长长久久地印在心间。

儿时养成的习惯,深入骨髓难以改变,心心念念中,该远走的滋味不会回来,失去了就失去了,如同那些旧时光,过去了就过去了,能留下记忆,已然不错。

最不爱吃与最爱吃生活散文最不想吃的食物

我爱吃的水果有很多,其中石榴是我最喜欢吃的一样水果了,所以我经常吃。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石榴吧!

石榴圆圆的,非常像苹果,但是皮是金黄色的,非常好看。石榴很像柿子,就是柿子比较红。熟透的石榴皮金黄金黄的,让我一眼就认出它是石榴。

石榴有个地方跟别的水果与众不同,就是被石榴皮包裹的肉。因为其它水果的肉都是一整块的,而石榴的肉是一粒一粒的,而且中间的壳很大,肉很少。石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粒一粒的肉越红,就非常酸,如果肉有红色又有白色的话也很酸,不过颜色谈谈的就不怎么酸了,可是还是很酸,所以石榴就藏着一个非常酸的特点。

石榴虽然很酸,但是我有一个办法就会使吃得不算:就是拿一粒含在嘴巴里,然后越含越久,再一咬,这就不那么酸了。可是大家肯定想问为什么这样就不会酸了?我告诉大家吧,因为你含的时候没注意到,一部分的酸味已经含得没有了,所以就没那么酸。

石榴是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也非常喜欢它。

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读后感

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中有大量对饮食的描写,这些对食物的记忆来源丰富,信手拈来,不论是写对故乡的食物的留念还是南北菜肴,都有滋有味,妙趣横生。他散文中写食物,不仅仅关注食物口味做法,而是带着点别样意味地连着些各个城市的生活记忆,让人觉得食物的色香味都跃然纸上。是写家常饮食,更是写人情风俗。

1、我最喜欢他回忆高邮的《炒米和焦屑》那一篇,因为我也爱吃炒米,但从来没想过炒米怎么做的,偶然看见只觉得很是有趣,记忆深刻。

炒米这东西,还真如汪老所说,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只是每年姥姥都要往我家送,我爸妈都不大爱吃,只有我口味随姥姥。我老家的吃法很单一,就撒一把糖用开水泡开,也偶尔有好事的人用茶水泡,但口味不敢恭维。炒米好不好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泡开的时间,短了,不够热乎,长了,又泡发了。只有泡到米粒刚好吸水有要沉下的预兆了,口感最佳。甜甜的糖水混杂香酥的炒米,别有一番滋味。

至于《板桥家书》中说的“佐以姜醋一小碟”的吃法,倒闻所未闻,也不想尝试。虽然按汪老的说法,年轻人应该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尝尝。

他说得有道理。

2、我原来是不吃牛肚的,觉得看着可怕,口感难以想象。好在这一类菜如果不吃火锅倒也难得在餐桌上见。有次和家人去重庆,火锅成了重头戏,都劝我尝尝。我推辞不过,想想这两年吃的奇奇怪怪的东西还少吗,就狠了狠心上了筷子。吃牛肚和普通的肉又不同,其他东西都直接下锅煮,变了颜色夹起来吃就好。但牛肚看不出生熟,要拿筷子夹住,在滚烫的牛油汤底里七上八下。但重庆人吃火锅都只给一加蒜的油碟,那天吃是吃了,仍觉得口味不好。一直到年初回北京,和朋友去望京的一家火锅店又点了牛肚,沾了我习惯的底料,辣椒和醋,才觉得原来如此好吃。

3、翻汪曾祺关于吃的散文,还真要感叹一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就这一个“吃”字,涉及的菜式遍布大江南北,食物的种类数不胜数,连带着着他对各个城市的记忆,无不显示他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热爱。从故乡高邮,到后来去昆明念书,到上海,再到北京结婚定居,又到后来下乡经历的西北内陆内幕、新疆,他的足迹可以说遍及南北四方,不然也总结不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样切合的话来。大概也正因这样,大家都爱读汪曾祺的散文。因为不论你是哪里人,总能找出些口味记忆上的情感共鸣来。他把风俗人情和生活态度都借着食物引了出来,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没什么比共同的吃食更有文化认同感了,能吃到一处都算老乡。

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散文

白开水要刚好烫嘴的温度,但是不会真的烫到人。微微感受到滚过嗓子的温度。最好是用力喝到满口,让烫嘴的开水轻轻烫到整个口腔。

玻璃瓶装的可乐冻到正好出现柔柔软软冰粒的时刻。上上下下都悬浮着那种冰粒,不管是大口还是小口都可以吃到它。真是梦幻可乐。

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吃鸭脖子应该持续地吃下去,以免要洗手擦手,由于麻烦而扫兴。我曾经独自连续四小时不动弹地吃鸭脖子,在一个正在装修地面满是灰尘的空房间里,坐在唯一一张能坐的小板凳上。真乃奇女子。

桔子不要剥皮,横着切,然后一瓣一瓣捞出来吃,好像会更甜。而且因为横着切,桔子的横剖面娇艳欲滴,散发着水果清香,色香味里面,就多了色香两层,会变的更美妙。而且剥桔子皮溅满手桔子皮的汁很麻烦,这样吃就不会了。

桔子还可以一瓣一瓣分开放在桌子上晾干,如果有暖气的话放在暖气片上更有趣。桔子瓣的皮就变脆了,桔子的水分也略少了一点,把它剥掉,翻开,只吃肉,更甜,又很好玩。

百香果的话,不是特别爱吃酸的人会觉得太酸,可是它实在又很香。所以,其实把百香果破两半,用勺子把果肉挖出来放在可乐里。酸甜就正好,那些籽嚼着吃掉更是满口香味。如果能放上打碎的冰块,但在冰块融化之前喝掉就更棒了。

热馒头应该撕开夹红烧肉和油条。但只是把红烧肉和油条整个放进去是不够的。应该把它们分别剪成丁,然后把馒头分成至少三层,很整齐地摆进去。这样当你一口咬下去时,才不会因为肉或者油条一下没咬断而扫兴。

坐火车可以吃锡纸包好烤猪蹄,还要有刀叉。但是在阴暗充斥着康师傅味道的车厢里,打开一只飘香万里的猪蹄,可能会有危险。

芒果蘸酱油吃最好吃。杨桃蘸酸梅粉。这是在厦门学会的。

西红柿可以整只剥掉皮然后放水里煮,加各种各样的蘑菇。要多放几个西红柿呀。要煮好几个小时才好,最后那个汤只要放一点点盐,什么都不要加了。可以作为夏日消暑,冬季进补之佳品。

柠檬蘸细盐吮一口,然后喝什么都好喝。

咸味洋葱圈饼干上面沾着的大颗盐粒咬下来嚼,嘴里咸咸的,再一点点啃饼干。^_^。

橄榄吃生的,不要吃蜜饯也不要咸橄榄,当时非常涩,但过后口里生津会好几个小时。如果要约会要接吻,吃生橄榄比吃口香糖好多啦。会成为尝起来像蜜一样可口的人哦。

狗粮普遍比猫粮好吃。但是都不怎么好吃。当小零食,加上伊利的麦香早餐奶还可以。但是吃多了可能也不好吧……不过有一次我吃到一种荷兰带来的狗咬胶……很奇妙……质量很好的感觉可以拉很长的丝。很羡慕我的狗。

如果实在不方便,可以拔一根长头发当牙线……头上应该长角的那个部位的头发最结实……。

遇到好吃的汤面,应该面要少一点,但是要把汤喝光,满足感特别强。

方便面如果不能煮,在微波炉里转两三分钟也很好。每一根面都将成为半透明的样子劲道最好。任何牌子的方便面都可以。切忌水过多。我觉得最好吃的方便面是好劲道,可是现在买不到了。

白米粥的话,半筒米,面碗一碗水的比例正好。关键是要查看一两次,搅一搅。煮到正在糊但还没有太糊,每一粒米都裂开膨胀并且米汤变白了,舀一下却分不开米和水的程度最好吃。盛到碗里稍晾片刻,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它表面结出米皮。因为粥太烫令人生气,凉了也叫人伤心。在等粥凉的时间里,要专心而虔诚。欣赏它,渐渐成为最好吃的粥。

麦辣鸡翅啃完了以后,用手指头把掉到盒子里的渣渣粘起来吃掉,是很感人的。在古时候,那可能是人类对麦辣鸡翅表示感谢的仪式。

炒土豆丝,一根一根一节一节吃,比整筷子按到嘴里更好吃。

西瓜就不一样,最好吃的吃法是把籽剔得差不多,然后一大口咬下去,用舌头把整口西瓜压扁。很多西瓜汁一起冒出来,叫人眉开眼笑。吃西瓜的人最好是儿童,光穿着背心,整个头都扎到西瓜里去。满胳膊都是西瓜汁,胸口也有,连腿上也有的样子。作为儿童像那样吃西瓜,夏天的景象就非常完美。所以说长大会很麻烦,竟然长出了胸部。对吃西瓜的夏天来说是令人感到头疼的事。但不管怎么样,有许多人把夏天吃到第一口西瓜的日子当成普通的日子一样对待,叫人黯然神伤。那可是夏天正式开启的重要日子,否则它和其他的季节比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呢。

苹果当然要精心切成块,用牙签插着吃。苹果会令牙齿出血,又可能会塞牙。但一定要花点时间切成大小相等的块。要不然一边吃苹果一边看片的时候,会因为吃到大大小小不一样的苹果而分心,令人烦恼。

其实饿了的话吃烤青椒加面包也是可以作为主食的好搭配。这个搭配和馒头夹红烧肉风格有点类似的。

旺仔小馒头不应该很多一起嚼,太口干。而是应该一颗一颗的含着吃。因为有口水,它会在嘴里一下子塌掉。每次都会高兴得想说“咦”!

蜂蜜小麻花应该摆在桌上,略敲到碎,一小颗一小颗地吃。它应该成为一种办公室零食的。因为坐在格子间里把手一次次伸向显示器下面的位置,不需要仔细看就可以拿到它,装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放到嘴里,盯着电脑慢慢的咀嚼。其实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别人不会知道的。这样吃也不会显得很奇怪。蜂蜜小麻花不是很脆,所以不会发出声音的啦。这不是一种在家里专注地吃的东西。它只有在办公室里最有魅力。敲碎来讲,即使同事跑过来吃一点,也不至于一下就拿光了。

莴笋最好吃的时刻在火锅里。尤其是牛肉汤的火锅。我有一次出去玩,把自己关在酒店里哭,然后擦干眼泪去吃牛肉火锅,独吃四份莴笋,吃饱又回酒店去哭。感到自己水分很充足。如果很悲伤的话,要多吃点莴笋。

爆米花刚出锅,稍晾以后还有温度,但是表面已经变脆了,表面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金色的奶油和糖的时候,每一颗抓起来,那硬硬的,一点点粘,还有余温的手感,就已经令人感动了。去电影院时遇到爆米花刚出来,我都会多买一筒。最好是在旁边观察一会儿。特别是生意不太好的`电影院,不要买那剩下的一些。那种情况下,要等下一场电影才是。看着爆米花师去炸爆米花,出锅,然后求他给刚出来的那一锅。因为他会把新鲜的兑到旧的里面去,挑出最好吃的就大费周章了。不过应该注意去附近晃晃,不要让爆米花师知道你在等爆米花。不然他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爆米花师是一个很低调的职业。遇到太外向的爆米花师,他又会劝说你买不新鲜的那些,那是令人难堪的。

很多东西用手吃都比用筷子夹好吃。

很多东西小口吃都比大口吃好吃。

旧的结尾:好了,现在我太饿了。我要去我的床上,思念着它们大家,然后哭着睡去。

因为被大家推荐所以想要这个新的结尾:我觉得当和食物相处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理直气壮。不要因为内向而无法好好的品尝,也不要因为其他人都吃得很快就心慌,更不要因为旁边的人大声吧唧嘴而就此放弃。我们虽然吃得慢,但是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人多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地鼓起勇气。但最好还是能独自进食。

食物的散文美文:西红杮的尴尬

对于生长在东北大粮仓的人来说,确实对红高粱有着别样的忧思。这种牵肠挂肚的念想被“红高粱”剧景又多次掀起了涟漪,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往事不免泛滥成灾,充斥在我的思绪里,让我不得安宁,索性上网搜出来几张红高粱照片消遣。

那一片片羞涩的红晕又撩拨着我的心头,引诱我追忆过去的陈年旧事。在家乡,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都种有高粱、谷子和苞米。哪家都有高粱秸秆柴禾垛,夹杖子(围栅栏)都用的高粱秸秆,甚至多样农具家具餐具都是用高粱秸秆做的。我用高粱杆围过栅栏,搭过柴草棚子,用高粱秸秆刮出的靡子(高粱杆的外皮)编过炕席、茓子、席篓。

串过耙帘(搂柴禾用的)、钉过盖帘、串过蒸黏豆包的蒸屉帘。

其实,高粱秸杆也陪伴着我度过了趣味童年。记得每逢“送灶王爷升天”时,就缠着二婶学用箭杆(高粱秸秆)、靡子做些鸡呀、狗呀、马的等祭品。什么“灶王爷本姓张,骑大马挎大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好话多说,赖话少说,没有不说,要说就把嘴粘上。”嘴里叨念着,一下子用块糖粘在灶王爷的画像嘴上。二婶那种虔诚的样子至今还常常闯进我的梦境里呢。年龄稍大时,春天常用高粱秸秆扎蝈蝈笼子,秋天用高粱秸秆和香蒿杆扎苏雀滚笼子(捉苏雀用的),冬季里闲得无聊,就与小伙伴们“打箭杆”玩。不妄语:“高粱秸秆似乎成了孩子们的不散伙伴啦!"。

莫嫌絮叨,在家乡,说不准还有点“高粱文化”呢。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纱帐,里面隐匿着多少起风流韵事,那一片片的红晕火烈,撩拨着多少个孤男寡女的心扉,也只有那含羞的高粱才知道。怪不得,哪儿有个私生子,人家就说是从高粱地里捡的。有哪个偷吃禁果的女孩,人们就说是她钻了高粱地。而生产队里的小青年们更是幽默时髦,如果知道了谁去搞对象了,就戏说人家弄了满脑袋高粱花子。说笑归说笑,可是真要是碰到了蹊跷秋波,谁都会愿意成全的,况且谁也不愿做电灯泡的。那个先解风情的,索性给两边人递个眼色,顺便把垄换了,让两个情种凑在一起,一边放垄(除秋草)一边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的。

然而,我很多年没有吃到高粱米大豆子饭了,家乡也不见了红高粱那倩影风姿了,更闻不到家乡烧锅那红高粱美酒的醇香了,想必是因为高粱低产没人愿种吧,觉得真遗憾。

第一次尝到家乡高粱烧酒的味道还是在儿时,记得有一次在小火盆里为爷爷烫酒时,我偷偷地拿起他那个心爱的镶着花椒树图案的小酒壶尝了点,呛辣得我流了眼泪。还被人家扣了顶馋嘴巴子,你说倒霉不?然而,我总不乏梦想,梦想家乡又有广袤的青纱帐,倩影风姿的红高粱。品一口醇香的高粱烧,就着陈年旧事咀嚼着流年的岁月。狂饮一杯醇香的高粱烧,满眼红晕夕阳,回味经年峥嵘岁月一抹风流。

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读后感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是有关系的。

咸菜茨菇汤。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

苏州人特重塘鳢鱼。上海人也是,一提起塘鳢鱼,眉飞色舞。塘鳢鱼是什么鱼?我向往之久矣。到苏州,曾想尝尝塘鳢鱼,未能如愿。后来我知道:塘鳢鱼就是虎头鲨,嗐!

塘鳢鱼亦称土步鱼。《随园食单》:“杭州以土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浑身紫褐色,有细碎黑斑,头大而多骨,鳍如蝶翅。这种鱼在我们那里也是贱鱼,是不能上席的。苏州人做塘鳢鱼有清炒、椒盐多法。我们家乡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有点像鲇鱼,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这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我一直没弄明白。这种鱼是由这种声音得名的。它的学名是什么,只有去问鱼类学专家了。这种鱼没有很大的,七八寸长的,就算难得的了。这种鱼也很贱,连乡下人也看不起。我的一个亲戚在农村插队,见到昂嗤鱼,买了一些,农民都笑他:“买这种鱼干什么!”昂嗤鱼其实是很好吃的。昂嗤鱼通常也是氽汤。虎头鲨是醋汤,昂嗤鱼不加醋,汤白如牛乳,是所谓“奶汤。”昂嗤鱼也极细嫩,鳃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有一年,北京一家鱼店不知从哪里运来一些昂嗤鱼,无人问津。顾客都不识这是啥鱼。有一位卖鱼的老师傅倒知道:“这是昂嗤。”我看到,高兴极了,买了十来条。回家一做,满不是那么一回事!昂嗤要吃活的(虎头鲨也是活杀)。长途转运,又在冷库里冰了一些日子,肉质变硬,鲜味全失,一点意思都没有!

砗螯我的家乡叫馋螯,砗螯是扬州人的叫法。我在大连见到花蛤,我以为就是砗螯,不是。形状很相似,入口全不同。花蛤肉粗而硬,咬不动。砗螯极柔软细嫩。砗螯好像是淡水里产的,但味道却似海鲜。有点像蛎黄,但比蛎黄味道清爽。比青蛤、蚶子味厚。砗螯可清炒,烧豆腐,或与咸肉同煮。砗螯烧乌青菜(江南人叫塌苦菜),风味绝佳。乌青菜如是经霜而现拔的,尤美。我不食砗螯四十五年矣。

砗螯壳稍呈三角形,质坚,白如细磁,而有各种颜色的弧形花斑,有浅紫的,有暗红的,有赭石,墨蓝的,很好看。家里买了砗螯,挖出砗螯肉,我们就从一堆砗螯壳里去挑选,挑到好的,洗净了留起来玩。砗螯壳的铰合部有两个突出的尖嘴子,把尖嘴子在糙石上磨磨,不一会就磨出两个小圆洞,含在嘴里吹,呜呜地响,且有细细颤音,如风吹窗纸。

螺蛳处处有之。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孩子吃了螺蛳,用小竹弓把螺蛳壳射到屋顶上,喀拉喀拉地响。夏天“检漏”,瓦匠总要扫下好些螺蛳壳。这种小弓不作别的用处,就叫做螺蛳弓,我在小说《戴东匠》里对螺蛳弓有较详细的描写。

蚬子是我所见过的贝类里最小的了,只有一粒瓜子大。蚬子是剥了壳卖的。剥蚬子的人家附近堆了好多蚬子壳,像一个坟头。蚬子炒韭菜,很下饭。这种东西非常便宜,为小户人家的恩物。

有一年修运河堤。按工程规定,有一段堤面应铺碎石,包工的贪污了款子,在堤面铺了一层蚬子壳。前来检收的委员,坐在汽车里,向外一看,白花花的一片,还抽着雪茄烟,连说:“很好!很好!”

我的家乡富水产。鱼之中名贵的是鳊鱼、白鱼(尤重翘嘴白)、鮕花鱼(即鳜鱼),谓之“鳊、白、鮕。”虾有青虾、白虾。蟹极肥。以无特点。故不及。

野鸭、鹌鹑、斑鸠、鵽。

过去我们那里野鸭子很多。水乡,野鸭子自然多。秋冬之际,天上有时“过”野鸭子,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地上可以听到它们鼓翅的声音,呼呼的,好像刮大风。野鸭子是枪打的(野鸭肉里常常有很细的铁砂子,吃时要小心),但打野鸭子的人自己不进城来卖。卖野鸭子有专门的摊子。有时卖鱼的也卖野鸭子,把一个养活鱼的木盆翻过来,野鸭一对一对地摆在盆底,卖野鸭子是不用秤约的,都是一对一对地卖。野鸭子是有一定分量的。依分量大小,有一定的名称,如“对鸭”、“八鸭”。哪一种有多大分量,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卖野鸭子都是带毛的。卖野鸭子的可以代客当场去毛,拔野鸭毛是不能用开水烫的。野鸭子皮薄,一烫,皮就破了。干拔。卖野鸭子的把一只鸭子放入一个麻袋里,一手提鸭,一手拔毛,一会儿就拔净了。——放在麻袋里拔,是防止鸭毛飞散。代客拔毛,不另收费,卖野鸭子的只要那一点鸭毛。——野鸭毛是值钱的。

野鸭的吃法通常是切块红烧。清炖大概也可以吧,我没有吃过。野鸭子肉的特点是:细、“酥”,不像家鸭每每肉老。野鸭烧咸菜是我们那里的家常菜。里面的咸菜尤其是佐粥的妙品。

现在我们那里的野鸭子很少了。前几年我回乡一次,偶有,卖得很贵。原因据说是因为县里对各乡水利作了全面综合治理,过去的水荡子、荒滩少了,野鸭子无处栖息。而且,野鸭子过去是吃收割后遗撒在田里的谷粒的,现在收割得很干净,颗粒归仓,野鸭子没有什么可吃的,不来了。

鹌鹑是网捕的。我们那里吃鹌鹑的人家少,因为这东西只有由乡下的亲戚送来,市面上没有卖的。鹌鹑大都是用五香卤了吃。也有用油炸了的。鹌鹑能斗,但我们那里无斗鹌鹑的风气。

我看见过猎人打斑鸠。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午饭后,我到学校后面的野地里去玩。野地里有小河,有野蔷薇,有金黄色的茼蒿花,有苍耳(苍耳子有小钩刺,能挂在衣裤上,我们管它叫“万把钩”),有才抽穗的芦荻。在一片树林里,我发现一个猎人。我们那里猎人很少,我从来没有见过猎人,但是我一看见他,就知道:他是一个猎人。这个猎人给我一个非常猛厉的印象。他穿了一身黑,下面却缠了鲜红的绑腿。他很瘦。他的眼睛黑,而冷。他握着枪。他在干什么?树林上面飞过一只斑鸠。他在追逐这只斑鸠。斑鸠分明已经发现猎人了。它想逃脱。斑鸠飞到北面,在树上落一落,猎人一步一步往北走。斑鸠连忙往南面飞,猎人扬头看了一眼,斑鸠落定了,猎人又一步一步往南走,非常冷静。这是一场无声的,然而非常紧张的,坚持的较量。斑鸠来回飞,猎人来回走。我很奇怪,为什么斑鸠不往树林外面飞。这样几个来回,斑鸠慌了神了,它飞得不稳了,歪歪倒倒的,失去了原来均匀的节奏。忽然,砰,——枪声一响,斑鸠应声而落。猎人走过去,拾起斑鸠,看了看,装在猎袋里。他的眼睛很黑,很冷。

我在小说《异秉》里提到王二的熏烧摊子上,春天,卖一种叫做“鵽”的野味。鵽这种东西我在别处没看见过。“鵽”这个字很多人也不认得。多数字典里不收。《辞海》里倒有这个字,标音为(duo又读zhua)。zhua与我乡读音较近,但我们那里是读入声的,这只有用国际音标才标得出来。即使用国际音标标出,在不知道“短促急收藏”的北方人也是读不出来的。《辞海》“鵽”字条下注云“见鵽鸠”,似以为“鵽”即“鵽鸠”。而在“鵽鸠”条下注云:“鸟名。雉属。即‘沙鸡’。”这就不对了。沙鸡我是见过的,吃过的。内蒙、张家口多出沙鸡。《尔雅释鸟》郭璞注:“出北方沙漠地”,不错。北京冬季偶尔也有卖的。沙鸡嘴短而红,腿也短。我们那里的鵽却是水鸟,嘴长,腿也长。鵽的滋味和沙鸡有天渊之别。沙鸡肉较粗,略有酸味;鵽肉极细,非常香。我一辈子没有吃过比鵽更香的野味。

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

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我在书页下方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的蒌字,我小时不知怎么写,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什么书,才知道的。这个字音“吕”。我小学有一个同班同学,姓吕,我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蒌蒿薹子”(蒌蒿薹子家开了一爿糖坊,小学毕业后未升学,我们看见他坐在糖坊里当小老板,觉得很滑稽)。但我查了几本字典,“蒌”都音“楼”,我有点恍惚了。“楼”、“吕”一声之转。许多从“娄”的字都读“吕”,如“屡”、“缕”、“褛”……这本来无所谓,读“楼”读“吕”,关系不大。但字典上都说蒌蒿是蒿之一种,即白蒿,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了。我小说里写的蒌蒿和蒿其实不相干。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分明是我的家乡人所吃的蒌蒿,非白蒿。或者“即白蒿”的蒌蒿别是一种,未可知矣。深望懂诗、懂植物学,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我的小说注文中所说的“极清香”,很不具体。嗅觉和味觉是很难比方,无法具体的。昔人以为荔枝味似软枣,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这是实话,并非故作玄言。

枸杞到处都有。开花后结长圆形的小浆果,即枸杞子。我们叫它“狗naizi”,形状颇像。本地产的枸杞子没有入药的,大概不如宁夏产的好。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叶,即枸杞头。枸杞头是容易采到的。偶尔也有近城的乡村的女孩子采了,放在竹篮里叫卖:“枸杞头来!……”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春天吃枸杞头,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俗谓是日以荠菜花置灶上,则蚂蚁不上锅台。

北京也偶有荠菜卖。菜市上卖的是园子里种的,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香气。农贸市场间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来卖,则又过于细瘦,如一团乱发,制熟后强硬扎嘴。总不如南方野生的有味。

江南人惯用荠菜包春卷,包馄饨,甚佳。我们家乡有用来包春卷的,用来包馄饨的没有,——我们家乡没有“菜肉馄饨”。一般是凉拌。荠菜焯熟剁碎,界首茶干切细丁,入虾米,同拌。这道菜是可以上酒席作凉菜的。酒席上的凉拌荠菜都用手抟成一座尖塔,临吃推倒。

马齿苋现在很少有人吃。古代这是相当重要的菜蔬。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齿苋。我们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马齿苋开花,花瓣如一小囊。我们有时捉了一个哑巴知了——知了是应该会叫的,捉住一个哑巴,多么扫兴!于是就摘了两个马齿苋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马齿苋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适,一撒手,这知了就拼命往高处飞,一直飞到看不见!

三年自然灾害,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吃过不少马齿苋。那时候,这是宝物!

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散文

玻璃瓶装的可乐冻到正好出现柔柔软软冰粒的时刻,可乐里上上下下都悬浮着那种冰粒,不管是大口还是小口都可以吃到它。那是梦幻可乐。

薯条,刚出锅,热热的,外表脆脆的,还有一点明显的细盐在外面,里面是软的,最好是拿硬而热的薯条刮甜筒冰淇淋吃。一截一截咬下去,每一口都吃到盐、脆热的外皮、烫嘴的柔嫩土豆肉,还有又甜又凉又奶味十足的冰激凌。这样就可以冷热甜咸硬软一口全吃到。

鸭脖子用手撕下一条条肉吃是味道最好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吃鸭脖子应该持续地吃下去,不要洗手擦手,那样会因麻烦而扫兴。我曾经独自连续4小时不停地吃鸭脖子,在一个正在装修、地面满是灰尘的空房间里,坐在唯一一个能坐的小板凳上。真乃奇女子。

橘子不要剥皮,横着切,然后一瓣一瓣捞出来吃,好像会更甜。而且因为横着切,橘子的横剖面娇艳欲滴,散发着水果清香,色、香、味里面,就多了色、香两层,会变得更美妙。而且,剥橘子皮会把橘子皮汁溅得满手都是,这样吃就不会了。

橘子还可以一瓣一瓣分开放在桌子上晾干,如果有暖气的话放在暖气片上更有趣。橘子瓣的皮就变脆了,橘子的水分也略少了一点,把皮剥掉,翻开,只吃肉,更甜,又很好玩。

百香果的话,不是特别爱吃酸的人会觉得太酸,可是它实在又很香。其实,把百香果剖成两半,用勺子把果肉挖出来放在可乐里,酸甜就正好,那些籽嚼着吃掉更是满口香味。如果能放入打碎的冰块,在冰块融化之前喝掉就更棒了。

芒果滴上两滴酱油,杨桃蘸上酸梅粉,最好吃。这是我在厦门学会的。

西红柿可以整只剥掉皮然后放在水里煮,加各种各样的蘑菇。要多放几个西红柿呀,煮几个小时才好。最后只要在汤里放一点点盐,什么都不要加了,可以作为夏日消暑、冬季进补之佳品。

柠檬蘸细盐吮一口,然后喝什么都好喝。

先把咸味洋葱圈饼干上面沾着的大颗盐粒咬下来嚼,嘴里会咸咸的,再一点点啃饼干。

橄榄要吃生的,不要吃橄榄蜜饯也不要吃咸橄榄。生的吃起来当时非常涩,但过后口里会生津好几个小时。如果要约会要接吻,吃生橄榄比吃口香糖好多啦,会成为尝起来像蜜一样可口的人哦。

遇到好吃的汤面,应该面要少一点,但是要把汤喝光,这样满足感特别强……。

很多东西用手抓着吃比用筷子夹着吃好吃。

很多东西小口吃比大口吃好吃。

我觉得和食物相处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理直气壮。不要因为内向而无法好好地品尝,也不要因为其他人都吃得很快就心慌,更不要因为旁边的人大声吧唧嘴而就此放弃。我们虽然吃得慢,但是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人多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地鼓起勇气。但最好还是能独自进食。

白开水要刚好烫嘴的温度,但是不会真的烫到人。微微感受到滚过嗓子的温度。最好是用力喝到满口,让烫嘴的开水轻轻烫到整个口腔。

玻璃瓶装的可乐冻到正好出现柔柔软软冰粒的时刻。上上下下都悬浮着那种冰粒,不管是大口还是小口都可以吃到它。真是梦幻可乐。

薯条,刚出锅,热热的`,外表脆脆,还有一点明显的细盐在外面,里面是软的,最好是拿硬而热的薯条刮甜筒冰淇淋吃。一截一截咬下去,每一口都吃到盐,脆热的外皮,烫嘴的柔嫩土豆肉,还有又甜又凉又奶的冰淇淋。这样就可以冷热甜咸硬软一口吃到。

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吃鸭脖子应该持续地吃下去,以免要洗手擦手,由于麻烦而扫兴。我曾经独自连续四小时不动弹地吃鸭脖子,在一个正在装修地面满是灰尘的空房间里,坐在唯一一张能坐的小板凳上。真乃奇女子。

桔子不要剥皮,横着切,然后一瓣一瓣捞出来吃,好像会更甜。而且因为横着切,桔子的横剖面娇艳欲滴,散发着水果清香,色香味里面,就多了色香两层,会变的更美妙。而且剥桔子皮溅满手桔子皮的汁很麻烦,这样吃就不会了。

桔子还可以一瓣一瓣分开放在桌子上晾干,如果有暖气的话放在暖气片上更有趣。桔子瓣的皮就变脆了,桔子的水分也略少了一点,把它剥掉,翻开,只吃肉,更甜,又很好玩。

百香果的话,不是特别爱吃酸的人会觉得太酸,可是它实在又很香。所以,其实把百香果破两半,用勺子把果肉挖出来放在可乐里。酸甜就正好,那些籽嚼着吃掉更是满口香味。如果能放上打碎的冰块,但在冰块融化之前喝掉就更棒了。

热馒头应该撕开夹红烧肉和油条。但只是把红烧肉和油条整个放进去是不够的。应该把它们分别剪成丁,然后把馒头分成至少三层,很整齐地摆进去。这样当你一口咬下去时,才不会因为肉或者油条一下没咬断而扫兴。

坐火车可以吃锡纸包好烤猪蹄,还要有刀叉。但是在阴暗充斥着康师傅味道的车厢里,打开一只飘香万里的猪蹄,可能会有危险。

芒果滴两滴酱油最好吃。杨桃蘸酸梅粉。这是在厦门学会的。

西红柿可以整只剥掉皮然后放水里煮,加各种各样的蘑菇。要多放几个西红柿呀。要煮好几个小时才好,最后那个汤只要放一点点盐,什么都不要加了。可以作为夏日消暑,冬季进补之佳品。

柠檬蘸细盐吮一口,然后喝什么都好喝。

咸味洋葱圈饼干上面沾着的大颗盐粒咬下来嚼,嘴里咸咸的,再一点点啃饼干。

橄榄吃生的,不要吃蜜饯也不要咸橄榄,当时非常涩,但过后口里生津会好几个小时。如果要约会要接吻,吃生橄榄比吃口香糖好多啦。会成为尝起来像蜜一样可口的人哦。

狗粮普遍比猫粮好吃。但是都不怎么好吃。当小零食,加上伊利的麦香早餐奶还可以。但是吃多了可能也不好吧……不过有一次我吃到一种荷兰带来的狗咬胶……很奇妙……质量很好的感觉可以拉很长的丝。很羡慕我的狗。

如果实在不方便,可以拔一根长头发当牙线……头上应该长角的那个部位的头发最结实……。

遇到好吃的汤面,应该面要少一点,但是要把汤喝光,满足感特别强。

方便面如果不能煮,在微波炉里转两三分钟也很好。每一根面都将成为半透明的样子劲道最好。任何牌子的方便面都可以。切忌水过多。我觉得最好吃的方便面是好劲道,可是现在买不到了。

白米粥的话,半筒米,一碗水的比例正好。几碗水就是几碗粥。煮粥分量不合适可是很麻烦的。关键是要查看一两次,搅一搅。煮到正在糊但还没有太糊,每一粒米都裂开膨胀并且米汤变白了,舀一下却分不开米和水的程度最好吃。

盛到碗里稍晾片刻,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它表面结出米皮。因为粥太烫令人生气,凉了也叫人伤心。在等粥凉的时间里,要专心而虔诚。欣赏它,渐渐成为最好吃的粥。

麦辣鸡翅啃完了以后,用手指头把掉到盒子里的渣渣粘起来吃掉,是很感人的。在古时候,那可能是人类对麦辣鸡翅表示感谢的仪式。

炒土豆丝,一根一根一节一节吃,比整筷子按到嘴里更好吃。

西瓜就不一样,最好吃的吃法是把籽剔得差不多,然后一大口咬下去,用舌头把整口西瓜压扁。很多西瓜汁一起冒出来,叫人眉开眼笑。吃西瓜的人最好是儿童,光穿着背心,整个头都扎到西瓜里去。满胳膊都是西瓜汁,胸口也有,连腿上也有的样子。作为儿童像那样吃西瓜,夏天的景象就非常完美。所以说长大会很麻烦,竟然长出了胸部。

对吃西瓜的夏天来说是令人感到头疼的事。但不管怎么样,有许多人把夏天吃到第一口西瓜的日子当成普通的日子一样对待,叫人黯然神伤。那可是夏天正式开启的重要日子,否则它和其他的季节比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呢。

苹果当然要精心切成块,用牙签插着吃。苹果会令牙齿出血,又可能会塞牙。但一定要花点时间切成大小相等的块。要不然一边吃苹果一边看片的时候,会因为吃到大大小小不一样的苹果而分心,令人烦恼。

其实饿了的话吃烤青椒加面包也是可以作为主食的好搭配。这个搭配和馒头夹红烧肉风格有点类似的。

旺仔小馒头不应该很多一起嚼,太口干。而是应该一颗一颗的含着吃。因为有口水,它会在嘴里一下子塌掉。每次都会高兴得想说“咦”!

蜂蜜小麻花应该摆在桌上,略敲到碎,一小颗一小颗地吃。它应该成为一种办公室零食的。因为坐在格子间里把手一次次伸向显示器下面的位置,不需要仔细看就可以拿到它,装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放到嘴里,盯着电脑慢慢的咀嚼。

其实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别人不会知道的。这样吃也不会显得很奇怪。蜂蜜小麻花不是很脆,所以不会发出声音的啦。这不是一种在家里专注地吃的东西。它只有在办公室里最有魅力。敲碎来讲,即使同事跑过来吃一点,也不至于一下就拿光了。

麻辣烫最好吃的时刻是宿醉后,已经吃了一些寡淡的白粥(是的这个时候变得寡淡了),下午胃肠开始苏醒,开始饿却没有胃口,麻辣烫就是天赐的恩物令人感激,欲死的人生一点点苏醒过来。

但如果是劣质红酒喝到吐,吃什么都没用了,只能默默忍耐。

尤其是牛肉汤的火锅。

我有一次出去玩,把自己关在酒店里哭,然后擦干眼泪去吃牛肉火锅,独吃四份莴笋,吃饱又回酒店去哭。

感到自己水分很充足。

如果很悲伤的话,要多吃点莴笋。

爆米花刚出锅,稍晾以后还有温度,但是表面已经变脆了,表面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金色的奶油和糖的时候,每一颗抓起来,那硬硬的,一点点粘,还有余温的手感,就已经令人感动了。

去电影院时遇到爆米花刚出来,我都会多买一筒。

最好是在旁边观察一会儿。

特别是生意不太好的电影院,不要买那剩下的一些。

那种情况下,要等下一场电影才是。

看着爆米花师去炸爆米花,出锅,然后求他给刚出来的那一锅。

因为他会把新鲜的兑到旧的里面去,挑出最好吃的就大费周章了。

不过应该注意去附近晃晃,不要让爆米花师知道你在等爆米花。

不然他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爆米花师是一个很低调的职业。

遇到太外向的爆米花师,他又会劝说你买不新鲜的那些,那是令人难堪的。

如果冬天可以烤炭火,要买一点红薯粉粉丝,一边烤着暖融融的火,一边拿着一根粉丝靠近炭火去烤,会看到它一点点膨化起来。

要精心打理,靠太近会烧焦,太远又不能变蓬。

如果蓬得太慢的话,中间的地方又会略硬。

完美的状态应该是一下就蓬了,节奏应该类似力气很大的人一下就把长气球吹直。

单这样吃就很香脆,加上烤火的时候必定非常惬意,如果有这样既可以玩,又不会一下子吃饱的零食真是太好了。

但是,这还不是最完美的,如果有辣椒酱蘸着它吃,天哪……。

其实去电影院还可以吃糖炒板栗。

因为吃板栗可以静悄悄地进行,又可以微微饱肚。

糖炒板栗如果整个丢进嘴真是太为难了,要用门牙一层层咬下来才是。

搭配糖炒板栗的最佳饮料可能是小布丁雪糕。

如果不嫌麻烦,要带上保温桶,买好几个放在里面以免融化。

食物中的生命力散文

从前有一粒种子,它随风掉落在了沙石堆里,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土壤,就连水分也少的可怜。

可就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它依然没有放弃。四周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它就自己与自己为伴;没有水,它就利用清晨凝结成的露水。内心深处的一个声音告诉它:我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种子,我也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在碎石堆里,努力生长。有一天它终于破土而出了,他不禁感慨: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它每天早上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有一天一群鸟飞过天空,发现了它便落了下来,与它对话。小鸟说:“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沙石堆上,几乎没有任何植物,你为什么还要生长呢?”它说:“我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种子,既然我落在了这里,我就要在这里生长成为改善这个环境的一份力量。”小鸟没有再问,便飞走了。

又过了不知多长时间,它终于长成小树了。它欢喜异常,却不知一场灾难正在等着他。有一天,西北角刮起了龙卷风,夹带着一些沙砾,正向这边袭来。这下小树可慌了神,它使出了全身的力量,根紧紧地抓住下面的沙土。终于这场沙尘暴让它挺了过去,但是它的叶子几乎都被这场龙卷风给带走了,没有叶子它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它的生命岌岌可危。可更大的伤害是来自心灵的创伤,眼看着自己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叶子,都在一场灾难中消失了。它埋怨老天爷,埋怨命运的不公,几乎伤心欲绝。

但是它心中的声音却还在不断地激励提醒着他:我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种子,只要我努力,我终究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它又一次地站起来。面对种种困难,它依然怀着那种精神,不断地与困难作斗争。终于一天它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完成了最初的心愿。它还在不断地生长,它开出了花,结出了种子。种子随风在不断地飘动,它的.子代们在这片土地上发芽、生长、开花、结出种子。过了若干年后,这里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个适宜人居的地方,人们也逐渐的移居到了这里。而现在又有谁知道,这一片茂密的森林,却来源于一粒不知哪里来的种子,最初的信念。

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即使没有落在沃土里,而是掉落在了沙石堆里,一样可以破土发芽,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一个有生命力的顽强拼搏的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样可以成功。

食物中的生命力散文

小草,随时可能被无情的大火所烧焦,但烧焦了却不代表着生命的结束,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新的生命的重新开始!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所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切。

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为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是描写小草生命力顽强的诗句。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它教我读懂了生命的宝贵,也教我读懂了生命的顽强!

人的生命,就像小草一样。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坎坷,正如小草,随时可能被无情的大火所烧焦,但烧焦了却不代表着生命的结束,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新的生命的重新开始!无情的大火好像人生命中的坎坷,它或许是疾病或许是痛心彻肺的教训!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一切!更加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在生命的长河中,往往会有许多事是你努力后仍旧不能改变的,但你曾经为它而努力,最后,你依旧可以自豪的告诉人们“我是成功的”!

其实,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在你身边有许许多多顽强的生命在挣扎。虽然这样的事令我很痛苦,但它却也激励着我!让我知道生命的宝贵!

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人患了重病,这病还是当今医学还不能医治的。他每天所要承受的痛苦是无法形容的!但他顽强的与病魔斗争!还记得当他已不能下地行走时;还记得当他已半身瘫痪时;还记得那痛让他无法呼吸时,他依旧在顽强的奋斗着;他依旧笑着对我们说“等我回去”!可是,他始终没有战胜命。

虽然他还向往着美好的明天!当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快乐的炮竹声中时他闭上了双眼像平时睡着了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已无法在醒过来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可是,当我们含着泪看着他的照片时,他阳光般的笑容似乎告诉我们:“不要为我而难过,虽然我永远的离开了你们,但我曾经努力的与病魔斗争了,我没有遗憾,我是成功的,因为我曾努力!”他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在我们心中却永远有个他,他激励着我!他像小草,他顽强,他勇敢!我想,我不应在为他而流泪,因为他现在大概在另一个美丽的世界重新开始!我应在这默默的为他祝福!

在小草的枯萎中,我读懂了顽强!在他和痛苦抗挣时,我读懂了生命!大自然给了我们无限的知识,让我们在成长的岁月中体会其中的奥秘!

在大自然这本无字的书中,我们将会读懂它其中的意蕴;读懂它其中的哲理;更将读懂人世间的温馨与亲情,作为新世纪的青年,让我们唱起生命的赞歌,去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奋斗吧。

食物中的生命力散文

日常饮食中,淀粉的初中级形状是馍馍、白米饭等固体的食物,人根据在口腔内部咬合,固体食物被转化成一个个小碎渣,随后根据食管进到胃中。这时候淀粉的有机化学形状刚开始发生了转变,一部分淀粉被唾沫里的淀粉酶催化反应,产生水解反应,转化成麦芽糖浆,可是由于唾沫中的'淀粉酶比较有限,一些没有水解反应的淀粉会从胃来到结肠,然后在胰腺代谢的淀粉水解作用下,再次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反应成麦芽糖浆,这就是淀粉的第二次“超级变身”。

在消化过程中麦芽糖浆会再次被肠液代谢的麦芽糖酶催化反应,水解反应成人体能够消化吸收的葡萄糖,因而葡萄糖便是淀粉进到人体历经消化吸收后的最后形状。一部分葡萄糖进到体细胞,历经繁杂的微生物化学变化,造成动能,立即供货给人体各类机构;另一部分葡萄糖做为生成糖元的原材料。糖元关键遍布在动物和人的肝部与全身肌肉中,是动物和人的储能物质,会在动物和人血夜中的葡萄糖明显低于正常成分时溶解造成葡萄糖,立即填补所需。

抗性淀粉减肥的原理是啥?

抗性淀粉是人体上消化道(胃和结肠)不可以消化的淀粉成分,尽管它在化学结构上是物超所值的淀粉,但不可以被人体转化成葡萄糖,随后被消化吸收到血夜中作为人体的动能应用。抗性淀粉由于不可以被人体充足消化吸收,制成的食物带有的发热量值对比一般的淀粉少,也就做到了减肥瘦身的目地。

淀粉的最后形状是葡萄糖,而且淀粉自身也归属于糖原,那我们在吃过稻米馍馍这类的含有淀粉的食物后,是否会龋齿呢?依据科学研究,在咬合食物的全过程中,一些带有糖分的食物沉渣会残余在牙表面或牙缝里,而糖分的关键包含淀粉。淀粉在口腔细菌的功效下,发醇造成的酸性物质,会对以碳酸氢钙和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人类牙齿产生浸蚀。在酸性物质的长期性浸蚀下,本来光洁的牙表面便会由于脱钙而出现凹痕,再比较严重一些便会被病菌腐蚀产生“虫洞”,变为龋齿,因此大伙儿在吃了食物之后,一定要还记得刷牙漱口。

食物中的生命力散文

如牛奶、羊奶、马奶等:牛奶除供应蛋白质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可提供丰富的钙质,可预防缺钙。脱脂奶粉的含钙量最高,油脂含量几乎没有,故脱脂奶粉泡成的牛奶,是成年人保持苗条身材的最佳蛋白质和钙的来源。

二、牲畜的肉。

如牛、羊、猪、狗肉、鸡、鸭、鹅、鹌鹑、鸵鸟等:由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种类与动物蛋白内的氨基酸最为吻合,因此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植物性的蛋白质。在动物蛋白中,由于牛奶、蛋类的蛋白质具有易消化,氨基酸种类齐全,不易引起痛风发作的`特点,其营养价值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最好的。

三、蛋类。

如鸡蛋、鸭蛋、鹌鹑蛋等:蛋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蛋白,但一个蛋黄可含高达300毫克的胆固醇,即使是心脏没有病的人,也不宜多吃蛋黄,而蛋白的胆固醇含量是0;蛋黄含大量油脂,平时的蛋黄我们看不出有油脂,但你把蛋黄放在微波炉中一烤你就会发现能流出大量的油,在咸蛋的蛋黄中也可看得到蛋黄的油脂,蛋黄的热量是蛋白的6倍,所以蛋黄也是高热量食物,是减肥的人需要节食的食物。

四、植物蛋白。

如大豆类,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在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质,而且非常容易被吸收,因此大豆蛋白一直是素食主义者的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豆制品可降胆固醇,还可抗癌,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一种类似荷尔蒙的化合物,可抑制因荷尔蒙失调所引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另外,食用菌也是瘦身族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类的蛋白质的含量均较高。

食物中的生命力散文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迈着大步走上了讲台,手里高举着一张钞票。他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问:“有人要这20美元吗?”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然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踩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我们的生命是用来珍惜的`,是用来热爱的,是用来爱家的,爱国的,爱这个世界的,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困难而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

食物的散文

常听妻子抱怨现在做饭都不知道吃啥?!也常看电视上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但那些让美食家们啧啧称道的人间佳肴,却在我吃的记忆里没有留下一丝难以忘怀的痕迹。

留在我记忆里的,只有母亲那一年用清亮的菜籽油,炸出来得那一盘喷喷香的水虿和妻子那一盘芹菜炒鸡蛋。这记忆始终盘绕在我的脑海,想忘都忘不了。每一次回想起来大都是馋涎的要流口水一般。

我家的斜对面是一片地势很低的庄稼地,庄稼地的东面便是一个很大的雨水坑。每一次下大雨,村子里大街小巷的污泥浊水,夹杂着烂布碎柴和满街的鸡屎猪粪,都会汩汩的流动到这个水坑里。久而久之,这一片污浊的雨水坑就成了村子里一个永不干涸的“湖泊”。

水坑的边缘都是黏黏的胶泥土质。在水坑边缘上生长着密密麻麻的“老鸹”干粮草。据村里老年人说,“老鸹”干粮草,是专门长给“老鸹”吃得,但我和小伙伴们却不去理会这些,每天都争抢着去水坑边上拔着吃。

这草很奇特,先是长出来一条条薄而细长的叶片,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便从叶片的中间吐出类似高粱穗模样的果实来。这果实嚼在嘴里,醇香悠悠,满口生香。每次下学以后,小伙伴都像一个个爬在地上的大蚂蚱一般,撅着小屁屁用小手在草丛里寻觅,看准了便用两个手指甲掐住,轻轻的用力将果实拔出来,假若你性急用力大了,那小小的果实是断断拔不出来了,最后只能在你的指甲缝里看到一星点碎绿。

记得那年正值青黄不接(麦子吃完,秋庄稼还没有打下来),家里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娘看着我们姊妹三个饥黄面瘦,心疼不已。

那天娘拿着家里筛面用的筛子,挽腿下到已经有些许凉意的雨水坑里,捞上来好多丑陋的水虿。这水虿有大有小,大眼珠子在脑门上一边一个,圆圆的就像婵的眼睛那样突兀的闪着亮光;黑色的斑点像雨水坑底的污泥一样布满全身,再加上那前倾的扁扁额头和支扎着的六条细腿儿,你要仔细看过了,多半会认为:这水虿生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娘出生在邻县的大河边上,据说水性极佳,在我村却只有这个泛着臭味的雨水坑,使我一生都没有见识过娘的泳姿。但倒是常听娘谈起她小时候,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摸鱼捉虾的趣事。能突然想到这雨水坑里的丑陋生物,也许这跟娘出生在河边、玩耍在河水里有关。

娘把捞上来的水虿放在脸盆里,用盐水洗了又洗,然后放进加热了的油锅里。

等娘从油锅里把水虿捞出来,这丑陋的小东西越发的难看了。

只见圆圆的眼睛已经凹了进去,没了一丁点光泽,那支扎着的六条腿也齐齐的伸展着向身体的后方蹬去,只有油汪汪的菜籽油在它们身上泛起了浓浓的香气。

娘示意可以吃了,我们姊妹三个却怯怯的望着那些更加丑陋的水虿不敢用手去拿。娘便拿起一个放在嘴里咀嚼。做为老大的我试探着拿一个水虿放在嘴里,先是轻咬一口,那鲜鲜的香味便浸入我的喉咙,于是,我猛嚼几下把水虿整个吞进了肚里,又伸手去碗里抓;这时候,那四只小手便不在迟疑,纷纷的往碗里抢来,很快将水虿吃了个一干二净。

娘这时候站在我们旁边,定定的看着我们姊妹三个狼吞虎咽,直到我们吃得满嘴流油一个不剩,娘才端过来一大婉温水来,让我们一个个喝过,娘的脸上也透出了满意的笑容。

啥是美味?那时候这丑陋的水虿便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