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 古人读书的名言警句(优秀17篇)

时间:2023-10-13 15:32:36 作者:紫薇儿 评语寄语 古人谈读书 古人读书的名言警句(优秀17篇)

致辞致谢是传达感激之情和表达祝福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庆典、聚会还是颁奖典礼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撰写致辞致谢时,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以及恰当的场合礼仪,让我们的演讲更加得体和专业。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用致辞致谢的方式传递我们的感谢和祝福,与他人共同分享美好的时刻。

古人谈读书篇一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0)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5)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古人谈读书篇二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两岁即丧父,家庭贫困,每天只能喝稀饭度日。但他贫不失志向,勤奋学习,曾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勤苦读书时,范仲淹就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曾经问相士:“我将来能做宰相吗?”又问:“我将来能做名医吗?”相士怪他前后两问相差得太远。他说:“因为只有宰相和名医,才可以救人。“相士叹道:“仁心如此,真是宰相!”从政后,范仲淹无论做宰相还是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古人谈读书篇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dd孟子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0、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1、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3、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dd苏轼

2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2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dd朱熹

2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2、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8、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4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4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4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古人谈读书篇四

马老师教的《古人谈读书》这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突出优点:

一、老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马老师语言幽默风趣,整堂课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听到了。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欣赏和关注,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因而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师生配合默契。

二、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针对重点段,学生边读课文边选择,边思考边回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自读自悟,渗透了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古人谈读书篇五

2、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3、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6、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8、读书贵在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陆九渊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1、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1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5、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9、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2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2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22、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6、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人家不必去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是。——唐寅

31、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2、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3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6、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37、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38、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39、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2、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3、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6、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7、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4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5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文档为doc格式

古人谈读书篇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7、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 ——明 吴应萁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凡读书需识货,方不错用功夫 ——清 陆世仪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8、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

2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严如玉。

30、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 ——清 颜元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2、书要读懂,先要不懂 ——现代 闻一多

33、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

3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7、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

3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古人谈读书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

(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六、布置作业

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七、板书设计: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1、读书的目的、对比论证。

2、读书的方法、比喻论证。

3、读书的作用、举例论证。

《谈读书》课堂实录

d浦中学:谢白雪

生:读书使我收获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

师:恩很好,读书使这位同学收获了很多,那么书应该怎么读?读书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思想,一起去感受他那简练有力的语言!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看注释,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对于培根这个名字我们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听过“知识就是力量”,一起来走进大师!(点击幻灯片),好赶快来读一读课文。我想邀请两位同学来配合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推荐推荐。

(学生推荐同学朗读课文)

(师生共读课文)

师:读得怎样?

生:好!

师:鼓励鼓励!(掌声响起)恩这两位同学读得不错!但有些词语读得还不太准确,我们来巩固巩固!(点击幻灯片)

(生读字词)

(生沉默)

师:再看看课文吧!

(教师巡视课堂)

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你来吧!

生:谈了读书的作用。

师:很好!读书有什么作用?

生:怡情,傅彩,长才。

师:除此之外,还有吗?

(学生沉默,教师面向全班)

生:读书还能塑造人的性格!

师:好!我们来看最后一层,“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生:可以疏通才智。

师:那就是说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很好!

师:文中还谈了哪些内容?

生: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

师:好!

板书:

1、读书的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读书的作用。

生:还从反面来讲

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对比论证!

师:接下来讲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还有什么呢?

生:读书与观察要结合。

师:最后指出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同意吗?

(生齐声回答):同意

师:接下来谈了读书的方法。大家在平时积累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生:可以通读,选读,精读…

师:恩看看培根是怎么说的?谁来?

生:读书时要有怀疑的态度,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生:要浏览读,选读,精读

师:文中还提到读书应与什么结合在一起?

生:与讨论,作文结合。

师:好,像老师读这篇文章后,在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下课要写一写教学反思,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师:最后谈了读书的作用有?

生: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师: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了解了,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觉得文中的语言怎样?

生:优美

师:不仅这样,它的语言很简练,让我们来品一品。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或最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点击幻灯片)

(师巡视)

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

(一女同学举手)

师:(高兴)你来

生:“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各个学科对人性格的作用,很有气势。

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举例论证,

师:它会使说理更有说服力。(点击幻灯片)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师:谁再来谈?

生:我谈这句话,“读书费时过多…学究故态”我觉得书读太多也不好,成呆子了。

(生笑)

师:是啊,读书总花好多时间,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如果老按书本的来做就成书呆子了。

师:不错的看法。老师挺喜欢这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想想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沏一杯青茗,躺在柔软的床头,让阳光温柔地照进屋子,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师:品析句子时可以从不同角度。

师:谁再来谈谈?(师指名)

生:我喜欢这句“天生才干…如何修剪移接”它讲了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好。

师:为什么说天生才干是自然花草?

生:没有修剪

师:那么我们通过读书来修剪移接,就是读书能使我们更完美!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比喻论证。

师:这样说理更形象易懂。(点击幻灯片)

师:这篇文章几乎每句话都是名言,我们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生齐读句子)

师:文章围绕“读书”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并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还有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理清晰,易懂,生动形象。

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培根随笔中的精彩语句,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共读)

师:关于逆境,美,友谊,培根是这样看的,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跟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师:在谈时我们应该注意先确立一个观点,加上有力的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师:谁来谈谈?好,你来。

生:我来说说逆境,“逆境对于积极乐观的人来说是垫脚石,对于消极,意志消沉的人来说是绊脚石,就像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在仓库里发明了该公司的产品的。

师:很好啊,这位同学的观点鲜明,用了事实论据,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比喻论证。

师:还有谁?

生:我认为外在美不重要

(生笑)

师:说说理由。

生:我们应通过读书来弥补不足,而不是之注重外在美。

师:是啊,你从文中有了新的认识。再一个同学来

生:我认为友谊是我们一生的宝石,应该珍惜

师:很好,这位同学同样用了比喻论证。

师:大家谈得不错,老师认为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有读书的机会,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回家后,请你围绕我们今天谈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师: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下课!

教学反思

教授完《谈读书》一文后获益良多,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谈读书》一文是英国作家培根的著名随笔,本文短小精悍,但论述范围十分广,语言极其简练,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指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以及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作为教学重难点,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品析探究。

(3)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层次清楚的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论证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品析语言,总结收获,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从中找话题谈看法,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虑初三学生的应试需要,在授课过程适时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在“找话题,谈看法”环节,指导学生应先确立鲜明的观点,再找到有力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完成对话题的论述。这就是议论文考查开放性题型时应注意的应试技巧。在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不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致力于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授本课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谈话导入时准备不充分,未能很好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开始并不成功,这为后面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难度。在整体感知环节条理不太清晰,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对本文的论证结构也不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得到巩固。虽然本文不是严格的议论文,但属于议论性随笔,有关的知识点应该有所涉及。另外课堂需要有一个点燃激情的台阶,应设计一个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可以是有关读书目的、读书方法或是读书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化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由于未能发挥自身良好状态,与学生的交流较生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在反复思考琢磨后,对本课教学设计做出如下调整。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可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纲图来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语言时注意适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见解。在品析语言进入拓展延伸环节时,设计问题来过渡,如“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说法,读书根本没用,还不如来学炒股,学习如何赚钱来得实际,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利用课堂的讨论来加深认识,获得启迪。

以上是《谈读书》一课的教学反思,这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上公开课不仅仅会留下宝贵的教学经验,还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通过参赛,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并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将为之奋斗一生!感谢汕头市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感谢各位老师!

古人谈读书篇八

谈古人改姓(网友来稿)

朱艳梅

由于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原因,中国人非常重视姓氏。古人不是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吗?似乎古人是不轻易改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追溯中国的姓氏史,常可发现一些改姓的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刻意回避。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触犯尊长的名讳是绝对不允许的。当某个姓与帝王、长辈、名人的姓重合时,就必须换掉。如北宋大臣文彦博,他家原本姓敬,曾祖位了避石敬塘的讳而改姓文,后来晋亡,复姓敬。偏又碰上宋太祖的祖父叫赵敬,只好又改姓文。真是敬字虽好,奈何“敬讳”难违呀!还有的人为躲避仇家追杀而改姓。如殷朝末年,有一个叫理利贞的为逃避纣王的迫害,和他的母亲避于李子树下,饿了吃它的果子,后干脆改姓为李以感激其救命之恩,又可避人耳目。

二、化繁为简。这较多地发生在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为了和汉族更好的融合,改原姓为汉姓。如拓拔氏改为元氏,贺葛氏改为葛氏。这样,其姓氏化繁为简了。还有一些姓氏在读音不变的前提下改为更简便的字。如姓改为云姓。

三、赐贬姓氏。帝王为奖励其臣子,有时赐另一个尊贵的`姓(通常为皇姓)给手下。如郑成功矢志反清,被南明皇帝赐姓朱,得了个“国舅爷”的称号。反之,如果某人犯了罪,帝王会迫使其姓一个凶姓或带侮辱性质的姓,臣子还得感谢帝王的“恩赐”。如南朝齐有巴东王子萧响,因犯谋反罪,其后人被贬为虫萧氏(虫萧,一种长脚蜘蛛)。

以上是历史上改姓的主要情况,其他情况往往与求富贵吉利,生养之类有关。如:南北朝时有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而訾字有资财之意,表示富有和充裕,遂改为訾姓;汉代东方朔之父原本姓张,东方朔出生三月,他的母亲就死了,由邻居抱养,当时正值东方发亮,故改姓东方,其后人遂成东方姓;北齐时有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为高氏所养,又与高欢结厚,遂改成高姓。

封建时代的臣民受皇权意识的影响,对姓氏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动机。统治阶级也把姓氏作为尊卑屈辱的象征和奖惩的手段,认为姓氏的好坏关系到家族的兴盛,地位的升贬,后世子孙的发展等,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上面的改姓的情况。现在看来,姓氏就是家族及其成员的一个标志,用以指称家族及其成员,与富贵吉利之类毫无关系。

古人谈读书篇九

本课中的三篇文言文都比较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我在教学时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进行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二者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清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句,才能把句子读通顺。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疏通文义的环节,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如有不懂的`地方,我再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全文。

二、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作用。教师范读课文的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尤为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

三、注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运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去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揣摩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学生们的表现来看,这次尝试是很成功的。

古人谈读书篇十

马老师教的《古人谈读书》这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突出优点:

一、老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马老师语言幽默风趣,整堂课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听到了。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欣赏和关注,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因而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师生配合默契。

二、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针对重点段,学生边读课文边选择,边思考边回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自读自悟,渗透了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古人谈读书篇十一

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7)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4)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15)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16)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17)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19)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20)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古人谈读书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要、可行、可测: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自学指导

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自学的时间:

1.学会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意思填词语:

3.了解作者

4.怡情傅彩

(三)自学自测

学生看书、看例题、做测试题,教师巡视。(教师出示问答题或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学情况)

测试题:

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谈读书的目的。

1、正面论说读书足以怡情、傅彩、长才。

2、反面论说读书的惰、矫、迂。

3、读书与经验互补。

第二部分:谈读书的方法。

1、读书要思考。

2、读书的不同方法。

3、读书与讨论、作文的关系。

第三部分:谈读书的作用(益处)。

1、正面论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2、反面论说读书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四)互动展评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点评:(建议教师预设)

1、听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谈读书的?

2、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请拿起笔来,把你喜欢的语句勾画出来,大声的读一读。

(五)归纳总结

引导归纳,回扣目标:

1.根据作者来谈读书,谈谈学生的读书方法。

2.本文是随笔,没有中心论点。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3.归纳这篇文章的名言警句

(六)当堂训练

分必做题、选做题或思考题。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学困生,当堂批改学困生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做到“堂堂清”。

必做题:1.1、探究课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1)从“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到“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2)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3)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4)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选做题:

1、课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

(1)语言精辟,表意透彻、富有智慧,用词简明、含义深刻。

(2)行文灵活,笔法生动,大量运用排比

思考题:

2、你知道哪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板书设计:

目的

谈读书方法对比论证

培根比喻论证

教学反思: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抓住文本重点,这篇课文很有思想价值,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愿意读书的人不多,能够读书的人也基本上是被逼的,因此,我把体会文中有关读书名言的句子作为重点之一,让他们通过这一环节,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课前补充的一些读书名言也是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因为这是一篇议论文,文体知识也应该是一个重点,我侧重于论证方法的教学。

古人谈读书篇十三

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

4、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0、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1、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19、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2、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23、阅《水浒》至鲁达打镇关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方不枉在生一场,即不能有其事,亦须著得一种得意之书,庶几无憾耳。

24、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2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2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8、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29、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1、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4、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7、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9、不学诗,无以言。——孔子

4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1、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4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45、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

47、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48、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1、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5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3、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54、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5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7、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5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9、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60、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6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6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69、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7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71、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7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7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5、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7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7、辞娴美,《西厢》以后,无如《玉合》、《紫钗》、《牡丹亭》三传,置之案头,可以挽文思之枯涩,收神情之懒散。

78、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7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0、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8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8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8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8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8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89、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9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9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9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9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95、有书癖而无剪裁,徒号书厨。

9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97、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古人谈读书篇十四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ong;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人谈读书篇十五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古人谈读书篇十六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0)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5)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人谈读书篇十七

1.囊萤映雪

囊萤是指晋代的车胤由于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来看书。

车胤就很爱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学习。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到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猛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来一个白绢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强可以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由于他的勤学苦练,终于有所作为。

同是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每天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这样让时间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2.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经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天的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的同意了。

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4.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5.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