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通用6篇)

时间:2023-09-01 13:02:43 作者:JQ文豪 工作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通用6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一

五丰村位于杭州湾南岸,地处桥头镇西北部,东与本镇丰潭村接壤,西与逍林镇比邻,南至329国道,北坻新浦镇,总区域面积3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035亩,林地面积596亩。全村共64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2329户,共6044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353人,占总人口的72%。五丰村交通便捷,陈宅路和吴山西路南接329国道,北通中横线。横贯全村600多米的中横线,将五丰的交通融入了慈溪市“四横十纵”的交通网,东距宁波北仑港仅40公里、宁波栎社机场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西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使北至上海的行程时间缩短至两个半小时,完全融入了长三角经济圈。

人口人数远远超过了户籍人口数。遍地开花的鞋业制造衍生出了专门的电瓶车运输工人,大量的个私工厂及大量流入的外来打工者,刺激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饮食服务业,商业服务业、房屋租赁业、劳动服务业、教育服务业等,紧紧相环的产业链促进了五丰经济的快速发展。村辖区内有银行分理处一家,村级规范化农贸市场年交易额千万以上,三江超市等综合性超市两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传统的化纤厂经营规模较大,除了要引进大量的一线工人之外,还引进了中高端人才。实际上,经过了十几乃至几十年的原始资金的积累,大批的村民已经从当初的一线工人转化成现在的企业经营户,全村企业红红火火。现有化纤经营户20多家,部分企业规模较大,经营者既是老板,又是技术骨干。

消费,2017年每亩净收益达1万多。

快速增长的经济,刺激了各个层面的消费,特别明显的是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大增加。原有的令人望而怯步的“贵族”学校----私立学校,现在成为了学龄儿童的最佳选择。在抽样调查的10户普通家庭中,有意愿就读私立学校的竟然达80%以上,就读于农村学校的,家长也纷纷选择各类培训学校,培养孩子的各类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是未来的主宰,现在的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是未来的希望。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个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占家庭收入总和的1/4以上,从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看出整个村民素质在不断提升。在村集体经济适当补助下(每个村民补助20元,65周岁村民补助60元)农村合作医疗在2017年取得大幅提升,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以上,各类社会保障参加人数仅2017年增加人数就达200多人。农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二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每年都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省、市各级也相继出台了各项扶持农业发展的举措。实践表明: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如果再提价无疑于饮鸩止渴。

(二)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逐渐减少。在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全社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背景下,许多以低技术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面临困境。一些地方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减少冗员,导致乡镇企业吸收农民就业人数下降和农民收入减少。如200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部分为1063元,与109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二、三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方面,安徽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为255元,与浙江差距高达2181元。因此,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低,主要是差在二、三产业和工资性收入上。

(三)不合理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收入的份额。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低,却要交农业税和各种名目繁多的“费”。据统计,2002年,纯农户的人均税费负担为115.7元,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81.8元,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62.1元,相较之下收入较高的城市人口平均税费却只有49.5元。我国有些县乡基层政权人员过多,开支庞大,财政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口,为了维持基层政权的运转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一)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1997年至 2

2002年五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6%,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3.8%。也说是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仅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三分之一。农民收入上不去,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消除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将带来负面影响,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

(二)农民增收缓慢,是实现扩大内需方针的巨大障碍。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货紧缩,消费不足。为此,中央做出了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其中刺激9亿农民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把农民消费的潜力挖掘出来,必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农民增收缓慢,消费欲望不强,消费模式仍然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农民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农民增收缓慢不利于扩大内需、繁荣市场,更不利于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三)农民增收缓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严重的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也是我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的主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难之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广大农村;关键之点,不是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而是农民收入普遍大幅度的增长。如果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必然要影响全面小康的进程。

《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三

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多策并举,多路并进,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不断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积极广辟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增长突破了多年来在6%左右徘徊的局面。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3元,比上年净增178元,增长8.3%农民收入迈入了较快增长的新阶段。

收入水平不高依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村人口多,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贫困面大;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可持续发展后劲弱;区域间反差明显,二元结构突出;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门路狭窄;增收的内生机制尚未形成,支撑体系还比较脆弱。这些制约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决定了目前农民增收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任务仍非常艰巨。

但我也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一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尽管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着许多困难。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央连续五年出台了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资金投入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力度在逐年加大,省上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发展的宏观环境更加有利,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二是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新阶段,随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其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三是市进入国家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再加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这为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借力发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良好机遇。四是农村瓜菜、草畜等支柱产业通过做大基地、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五是市委、市政府把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列为全市培育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六是各县区对农民增收探索出了好的思路,积累了好的经验,这为我因势利导、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好的条件。七是各级政府为消除二元结构,出台或正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民进城务工降低了门槛。八是外出务工人员挣钱后回乡创业,曾从事采掘业的一些民营企业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又返归农村,兴办龙头企业,这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

一)提升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要以黄河农业经济带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日光温室瓜菜产业,新增日光温室4万亩,推广玉米套早熟洋芋、玉米套菜等“双两千田”种植模式,新增面积7万亩,构建立体高效农业经济带;高扬程提灌区,着重发展节水型、生态型、效益型特色产业,新增加枸杞、梨等经济林种植面积10万亩,建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带;会宁南部半干旱山区,加强以梯田、雨水集流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和小杂粮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食品农业,构建绿色农业产业带;干旱山区以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劳务经济为重点,减少农民,减轻资源负担,走劳务经济的路子,建立以节水型避灾为主的旱作农业区。

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近年来。先后设立了支持新农村建设、梯田建设、清洁能源建设、大环境绿化、奶牛产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机免费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今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方面,要在继续加强生猪、禽蛋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每年新增30个,2012年达到500个以上,使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发展上,稳步发展优质肉羊产业,突出发展奶牛产业,全市肉羊饲养量由现在260万只增加到360万只,奶牛饲养量由5043头增加到12550头。全面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加快优质种畜引进、繁育和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畜产品质量。加快优质牧草基地建设,抓好天然草原保护,积极推广配合饲料、青贮氨化等技术,提高饲草饲料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创造条件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三)全面推进农村二三产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良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逐步增加专项扶持资金,围绕主导产业开发,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大、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5年内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30户,累计达到220户,新增年销售收入29亿元,新增利税3.75亿元。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和扶持农民围绕主导产业,依法兴办和规范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业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5年内扶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00个,带到15万农户以上,使5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企业和合作组织加工、销售。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加工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层次,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能力。

四)加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是大部分农民缺乏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必须把农民的智力开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农民子女不要都去挤普通大学这一条路,通过高职教育学习一技之长也许会更加实惠。其次,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比重,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在高中阶段就接受职业教育。对农民的培训上,要按照“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促劳务,以技能促就业”思路,通过“三整合一跟踪”即整合部门职能、整合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金和做好跟踪服务)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增加培训投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尤其要重视“两后生”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切实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要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项目来抓,建设基地、扩大规模、提高层次。采取领导抓、能人带、信息引、典型推、服务促等多种途径,促进劳务输转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和以西部输转为主向东南沿海输转为主转变。力争今后5年每年输转劳动力30万人,常年稳定型输转的比重达到60%以上,劳务收入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五)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实施“扶贫开发创新计划”围绕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民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今后的扶贫开发,要由以政策扶贫为主向政策扶贫与制度扶贫相结合,注重向制度扶贫转变;由以开发扶贫为主向开发扶贫与发展扶贫相结合,注重向发展扶贫转变;由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向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相结合,注重向人力资本投入转变。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加大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以工代赈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部门单位对口帮扶、企业帮扶和社会帮扶,进一步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开发。力争5年内稳定解决14.69万绝对贫困人口和19.24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8%以上。

六)加大强农惠农保障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优惠政策。确保农民从政策性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按照“三个高于”要求增加农业预算,进一步加大市、县区对农业投入和政策性补贴配套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要不断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业政策性保险、灾害救助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增加投入,逐步构建政府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动、农民积极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建立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进行资本运作、不动产租赁和土地流转,落实好征地农民的各项补偿,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抓住国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论证、筛选、凝练、打捆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上报、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奠定物质基础。力争今后5年内,开工新建平川西格拉滩、靖远双永、会宁引洮一期、引大入景等骨干水利工程,完成景电、靖会、兴电、刘川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以上,新修梯田20万亩,低产田改造面积5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6万户,达到8万户。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农电和安全饮水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障。

一)突破常态思维。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切合我市实际的新路子。一要确立全新的工作理念,由过去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势,向统筹全局、跳出农业抓农业、发展城市带农村、减少农村人口富农民转变。二要确立工业化带动的理念,以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以抓工业项目的办法来抓农业项目,以培育工业品牌的手段培育农业品牌,以抓工业税收的举措培植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农副产品的转化,迅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三要确立项目牵引的理念,采取重抓项目的办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项目,以项目的大推进牵动农业的快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增长。四要确立产业融合的理念,打破区域界限、产业发展界限,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加工品质量由粗到精的五个转变”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层层统一思想认识,理清思路,善抓重点,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二)突破常规套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全民之力,形成工作合力。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摆上工作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要充分发动农村群众。各级尤其是农村基层要提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三要坚持外争、外引、内聚集、内投资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集资、引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四要紧紧围绕城市转型,结合培育“八大支柱产业”和“五大基地”集中捆绑、整合增收项目,组织实施一批跨地区、影响大的重大项目。五要制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指南,并予以定期发布,引导、集聚社会资金投向,走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展相结合的路子。六要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氛围。

三)突破传统框架。对农村工作,一是考核上要突出重点。今后将重点在农民收入、招商引资、高效农业、农民投资创业、劳动力转移、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加强考核。对龙头企业考核,要注重数量、实力和带动力;对农业生产考核,要注重高效面积、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畜禽业的规模化、科技含量。二是政策上要体现导向。坚持做到四优先”即资金扶持要优先,土地使用要优先,协调服务要优先,政策激励要优先,实行扶优不扶劣,只奖锦上添花,不搞雪中送炭。对好的项目、重大项目实行政策倾斜,政府*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扶持和奖励。三是制度上要着力创新。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协调,对土地、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凝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增收。建立健全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奖惩,对农民增收工作有安排,有检查,对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一抓到底,加快推进。要通过机制的创新,将各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农村发展上来,统一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四

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预算达到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 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3年呈缩小态势 临近岁末,尽管窗外已是银装素裹,滴水成冰,但盘算着今年的增收账,山东沾化县下洼镇北陈村农民赵海军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天遂人愿,又是一个好年景,家里的各种收入加在一起,达到了近7万元,比去年增长了30%多。

农民的小账本连着国家的大账本。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6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跑赢了gdp的增速,预计全年农民收入仍将延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实现“九连快”。

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良好格局,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和支柱

翻看2012年农民的增收账本,农民的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更多地分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政策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民增收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国家又加大了农产品价格的支持保护力度,大幅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时启动棉花、大豆等临时收储,农民口袋装进真金白银。

随着农村外出劳动力规模扩大和工资水平上升,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支柱。中西部地区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有所增强。调查显示,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长3.0%。农民工工资水平也继续稳步提高,今年以来有18个省市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加有力,带来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9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不断加大用于“三农”的支出。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达到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此外,国家扶贫标准也大幅提高到2300元,新农保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新农合补助标准继续提高这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促进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前三季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6.3%,增幅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这与农村土地流转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密不可分。

农民收入增长,看似只是农民自己的事,其实不然。“农民持续增收,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也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

“九连快”,连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照耀农村,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这让口袋一年年鼓起来的老百姓,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1—11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中,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4类产品销售额均超过200亿元,农民生活消费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

“九连快”,连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九连快”,连着城乡关系的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要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这表明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政策初见成效,城乡关系趋于逐步改善和协调。

农民增收形势持续向好,是否意味着可以松口气了呢?“农民增收就好比爬山,在山脚缓坡处向上攀升还比较容易,可越往高处走就会越艰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提醒,在推动农民增收问题上,还远没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农民增收人民日报综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财政厅、省委农工委〈关于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xx〕8号)、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成都市增加农民财产净收入专项改革方案〉的通知》(成委农领发〔20xx〕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专项改革,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成都市二圈层平均水平;农民增收工作区委书记和区长负责制年度考核排名处于全省高收入组前20名。到20xx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000元,其中: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突破20xx元。到20xx年,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以上,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调整农民转移就业结构,强化农民工劳动保障,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民增收情况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六

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伴随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201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已连续6年以超过6%的幅度增长,是20多年来第一次,令人欣喜。但同时也应当冷静地看到,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来自政府的“输血性”政策,农民增收难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近年来,为了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张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仍不利于农民增收。这两年,国家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居民收入时,对城镇居民采取的增收措施较多而对农民采取的较少;国家对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增发工资、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等措施,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在增加,而农民的收入还基本处在自然增长状态。在增加的国债使用安排上,涉农的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补贴等值仍未负值,仍有大量的农业收入继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

1.2 土地流转难,农业技术推广差

当前农民还普遍存在着过分依赖土地的思想,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传统的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从而难于提高效益。近20年来,我国坚持科技兴农发展战略,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在推动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科研体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研与生产脱节,技术推广体制运作效率低,致使科研成果转化率、适用技术普及率不高,一些尖端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与农户无缘,边远山区仍处在原始的、简陋的传统耕作状态。

1.3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6.66年,纯农业户的从业人员中还有17%为文盲。青年农民的素质高一些,但仍然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而46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35%为文盲和半文盲。具有较低文化素质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意识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市场竞争较强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只是盲目跟从,盲目投资。还有的村庄,镇、村干部千方百计从外地引来外资项目,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就是思想不开放,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总之,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1.4 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

从整体上看,突出表现为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分散性,不能适应市场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农业生产的创立性、效益性处于低迷状态。从结构层次上看,农村经济结构可分为产品结构、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三个基本层次,而每一层次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产品结构上,不能合理把握资源与市场的“双重决定性”,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缺乏大规模的特色产品、名优产品,产品品种单一、花色单调、档次不高,产业链条过短,新的合理高效的产品结构未形成。二是农业结构上,作为基础行业的种植业,主导行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后继行业的林牧副渔业,外围行业的建材、化工、采掘、运输、服务业,期间的比例、规模摆布不尽科学,部分农村尤其是山区缺乏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行业,农副产品加工滞后,生产粗糙,行业结构效益差。三是产业结构上,农业产业内部不完整,产前的良种、农药、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产后的农产品储藏、加工、销售及信息服务等环节不协调,产、供、销脱节,农、工、贸分离,农业利润分配不均等。

2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关键在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让农民的收入稳定增加,是党的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对于农村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