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1-26 15:58:21 作者:紫衣梦 口号大全

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不同风格和文体的写作技巧,并借鉴其中的亮点。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范文范本,相信对我们的写作会有所启发和提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论文

调查目的: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调查目的: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极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

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均为单选题。本次调查不记名,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问题的回答外,还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203份。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性别:男54%女46%。

(2).年级:大一26%大二27%大三21%大四20%。

(3).专业:文科31%理科69%。

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

a小学16%b初中29%c高中16%d大学39%。

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普遍偏高,很晚才开始了解法律知识。只有少数人是从小接受法律的熏陶。

您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系吗?

a关系密切51%b关系不大37%c没关系9%d不知道,说不清3%。

分析:大多是都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法律的。还有一点同学认为不知道,说明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不良现象,作为一个大学生连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可想而知这是很可怕的事,这一体现出了我国教育应试的失败。

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

a高;能23%b中;勉强能61%c还可以,一般的能14%d低;不能。

分析:对我国比较重要的法律大学生大多都知道,不知道的人几乎没有。

您的法律知识主要从何而来?

a全部知道9%b主要的知道40%c小部分知道40%d不太清楚11%。

分析:对于自生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的占大多是说明大家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相当强。

您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3月15日4%b11月1日4%c12月4日67%d不知道25%。

分析:大多是大学生都知道法制宣传日,也有少数人根本不了解。说明一些大学生不够诚实,明明对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还是要装的自己很有法律常识,不过有很多大学生还是不知道法制宣传日,这说明大家对法律不够重视。

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您会如何处理?

分析:生活中遇到侵犯自己权益的事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向亲友和老师寻求。

帮助,而很少的人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用法维权意识较差,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易冲动。

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否重要。

分析:法律的重要性是被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可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认为法律不重要。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逐年上升。

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您的态度是。

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支持社会舆论的人占大多是。说明政府自己监督自己是不被当代大学生认可的,我们更加相信群众的眼睛和媒体舆论的力量。

a有密切的关系57%b有一点关系27%c毫无关系13%d不太清楚3%。

分析: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析:本题说明约有2/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之所以欠缺是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也有1/5的大学生认为自身要求过低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如果有法律意识方面的社团,你是否会参加。

a积极参加30%b参加42%c消极参加15%d不参加13%。

分析:有超过70%的学生都很愿意参加法律活动。说明大家比较喜欢参加实践活动不喜欢只是纯理论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每天都在教室里面接受理论知识现在早就想出来实践活动了,所以这一点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心声。

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权利34%b惩治犯罪26%c维护社会治安37%d不清楚3%。

分析:大学生对法律的作用认识各有不同,也有极少数的大学生根本不了解法律的作用。其实法律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快乐、自由、幸福、有尊严的活着。让整个社会都能够协调运行、和谐发展,让那些坏人得到应有的教育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

你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丰富吗。

a非常丰富10%b比较丰富40%c一般42%d比较匮乏8%。

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

分析:尽管多数大学生比较赞同应当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并不选择用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看见大学生还是不太信任我国现在的法律。

您觉得下列哪部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大?

分析: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民法比较重要,可见我们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还是不多。不过我们的调查问卷也存在很多问题。

你认为造成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当代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教育活动本身具有局限性。

问答题,你认为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哪些建议?

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自身要求太低,认为法律的作用不大,积极性不高。

建议:多开展与法律有关的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高校开设基础法律知识课程,大学生应当多关注有关法律方面的电视节目(如:cctv12、法制频道等)。

调查总结:

综合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偏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法律意识总体来说比较薄弱,遇到问题并不习惯于使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但对于我国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持比较信任的态度,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在逐年上升。问卷也同时反映出了,他们认为自己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这种被动的法律意识更多的是一种守法教育下的结果。例如,现在一些高校内的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都以描述违法犯罪的案例及其所受的惩罚居多,往往使得大学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法律的铁面无私和无情,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得出了只要自己不违法,就无需学法的错误结论。守法教育固然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果将守法教育代替整个法制教育,以守法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归宿,则不仅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意识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悖逆。只有彻底转变法观念,以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权利的积极行使为出发点,才能在更深层面上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建设法治国家做出回应。

针对此次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我们能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应该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而且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从课堂中学到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同时也为国家的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1、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目标,而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决定法律本身的命运。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军。这个群体的法律意识强弱,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二、当前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1、温州高教园区2017年在校大学生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2017年,笔者对温州高教园区三所高校04、05和06三个年级共580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

(1)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5.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0.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8.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2%,无意向的人占38%;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6.4%,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从市场需求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式。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情况。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农村74%b、城市19%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21%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b、六个月48%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平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习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习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习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习欲望。

(2)加强学习。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平等的诉求,但对平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平等的思想意识,但对平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讨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习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2.加强学习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习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维权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务.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发展的重任,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国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实力.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中不能忽略对受教育者法制意识的培养,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长期不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从市场需求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以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明确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设立诚信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作者:解倩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山东淄博,255000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论文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维权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论文

(1)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强,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成功,充满生命活力,有创业的激情和梦想。

(2)大学生想通过创业展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才能,为社会和自己创造财富。

(3)当代大学生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创业潜能,他们往往在人际交往、协调沟通、想象空间、运动空间、团队合作、组织管理、敢想敢干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才华和活力,在非智力因素和创业心理素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二、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很多大学生都是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前提下,才会去考虑创业。

(2)当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缺乏客观的评价,在心理上对创业的难度准备不足,很多学生都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是希望自己能通过创业快速发财,缺乏长期创业心理准备,对在创业过程种要遇到的风险和困难预计不足。

(3)地方高校有不少大学生形成了个体学习的智障,成为创业行动的绊脚石。

(4)不少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怕苦怕累。怕竞争,不愿从基层干起,在做人做事方面欠缺等方面。害怕失败,怕出差错。怕丢脸,死要面子,对自己缺乏自信,低估自己。不敢接受挑战,不敢尝试冒险。总担心自己不行;缺乏敏感度,事事漠不关心。不善观察和思考。

三、大学生创业的机会。

(1)具备一定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大量的基础服务机构和设施如电力、通信、交通、金融、保险等条件也得到改善并逐步完备,为自主创业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2)高校的支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各高校及其就业指导部门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谈创业经历,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政策和知识;开展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大学生创业的威胁。

(1)越来越大的创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创业,可能会面临同学、校友的竞争,传统从业者的竞争。来自大陆以外地区和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竞争,尤其是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生的竞争。

(2)大学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少,也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训练,造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缺乏相关的氛围和环境。

(3)经济危机的威胁。在这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社会创业政策保障不力、创业环境不善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4)从家庭来看。很多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而不要一进社会就承担太大的风险。这种潜在的对创业不信任的社会心理对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学习倦怠;成因;防范策略。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始终是高校的工作重心。根据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依据专业要求,就业前景展望,制定合理的学习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成长教育。这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渴望。

当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风建设效果较差,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学习热情低下,“混学业”现象严重,极大地阻碍了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进程,影响了学生的成才率。理工科大学,更由于自身学科的专业要求,学习更具专门性,大学生学习倦怠形势严峻。纵观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有来自学生个人、高校本身、社会影响三方面的因素。

社会不断进步,也时刻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发达的通讯设备,良好的联络条件,新时代的大学生再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尖里的人。纵观当前在校大学生特点,我们会发现如下现象: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早熟,有主见,自我意识突出,对异性关注度提升。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强烈,努力自我规划,但囿于自身认识及条件,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使其信心低落,对自我产生怀疑,甚或迷茫。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大学生自主自信,创新意识增强,思维活跃,不拘一格,追捧新鲜事物,但缺少人生经验,在对社会认知上存在从众心理,继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养成激愤心理。究其原因,一部分,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消费品时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进程,学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执行力与自我规划意识脱节,例如现下的沉溺网络,集体逃课,拖延症等。

价值观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对权威机构、传统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抵触,对当下学校教育方式和内容表现出不满;他们人际交往更加广泛,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通过qq、社交网络、联谊活动等途径,大学生交际范围扩大许多,更多的交际是通过虚拟空间完成,缺少了身边的友情关怀,使大学生更易陷入虚拟的想象和依赖。

理工科院校相对来说专业设置比较集中,除过“两基”课程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较少,在经考察的六个专业中,人文社科专业课程不到四门,人文社科选修课也比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乏味性。从学生构成上来说,理工科院校,男生比例占绝大部分,同学之间交流更多的话题就是网络游戏。由于男女比例悬殊,理工科课余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多是体育运动。个别学生选择了孤处,久而久之,脱离了集体生活。另一方面,通讯手段及网络的发展,使远距离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学生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连接,缺少了与身边人的交流,导致学生性格双重性,一方面在网络中挥洒自如,一方面在现实中处处拘谨。

学校学生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当前高校师生配比较低,尤其是直接参与学生管理的辅导员队伍亟需加强,学生管理仍处在传统的管理阶段,学生校内活动缺乏实时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处罚机制执行不严格,对学生不能起到警醒作用。

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学习没有压力;二是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三是就业压力过大;四是受外界影响过大。

社会多元化发展,学习不再是通向成功的独木桥,大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变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追求经济成功的价值导向,极大地刺激着人们向社会要效益的心态,快节奏,近功利的心态充斥着社会内部,这样的社会氛围也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也不再是“板凳坐的十年冷”。

在学生个人、学生管理、社会影响三者作用下,学生学习倦怠性不断增强,要改变这一现状,也必然需要从这三方面着手。要做到个人自觉、学校管理、社会引导三方面的结合,从而改变大学学习倦怠这一现状。学生个人层面上,应结合自身要素,要认识到成功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辟蹊径的成功路径;学校层面上,要不断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引导,营造学习氛围,调整课程设置,开发学生兴趣课程,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要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加强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引导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同时,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学而有成,学而有用;社会层面上,营造尊重学习、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摒弃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建立多元的成功观,摒弃“读书无用论”。

1、束强.90后大学生的特征及班主任工作策略[j].改革与开。

法律意识大学生来说的重要意义论文

近年来,网络传媒发展势头迅猛。在短短的几年过程当中,网络媒体便获得了大量的受众,大学生属于广大受众中的特殊群体,其心智并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处于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的价值判断容易受到外在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其信息获取方式基本由传统的电视媒体转向了新兴的网络媒体。

可见,电视媒体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因网络媒体的冲击而逐渐弱化。

1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媒介的心理机制。

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由高中的家庭生活转向了大学校园集体宿舍的生活。生活环境的改变必将带来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网络媒介成为了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最为主要的渠道,而传统的电视媒介的作用效果逐渐弱化。这将直接决定着两种信息媒介在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中的走向问题。

在《大学生群体对电视、网络两种媒介的心理机制研究》一文中,以东北师范大学部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和网络这两种媒介的心理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网络媒介,大学生对于电视媒介缺乏行为归属感,却有更强的心理依赖。网络媒体以其庞大的信息提供量、多样的信息提供形式获得了大学生的行为归属感。虽然网络中提供的信息量庞大,但其可靠性、安全性仍无法抗衡电视媒体。电视媒体的规范性、严肃性使大学生受众群体获得了安全感。大学生对于网络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却缺乏信任和心理安全感;对于电视没有归属感,却有着很强的心理依赖。

2电视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的优势。

虽然网络媒介以其高覆盖率、快捷广泛的特点而获得了众多大学生的青睐。但是电视媒介的作用仍然无法取代,相比于网络媒介,其拥有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主要列举以下三点:

2.1电视媒介呈现信息的形式可观性强。笔记本电脑为了满足使用者使用的便捷,不断向小屏幕发展。而电视为了满足观众对画面的真实客观性要求,不断向大屏幕高清画面发展。大屏幕的电视媒介呈现信息的形式动态性更强,可以同时结合画面、声音、文字,使受众对于电视所呈现的信息的接受能力更强。而小屏幕的网络画面,则更局限于网页文字的信息呈现形式。虽然方便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数量,但是信息接受效果则不明显,更多的是信息的罗列。

2.2电视媒介呈现信息的直播性强。电视媒体拥有高质量的同步直播技术,而网络媒体虽然部分网站可以满足同步直播能力,但其画面的清晰度、稳定性、声画匹配性等多方面技术仍然无法抗衡电视媒体。也正是这一技术上的差距,使得在对重大事件的信息呈现效果上,电视媒体占有了更强的受众感染力和宣传力。

2.3电视节目形式的规范性、严肃性强。电视形态的发展历史较网络形态更为悠久,其电视节目体制更为完善。对于信息内容的审查、信息呈现形式的编排等各个方面都有完善的体制作为依托。相比于缺乏管理、信息爆炸、内容泛滥的网络信息而言,电视节目形式以其高度的规范性、严肃性减少了受众甄别信息所耗费的代价。尤其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提高高校电视媒介作用效果的途径。

传统的.电视媒介和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介是现今大学生群体最主要的信息获得渠道,二者缺一不可。后者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高效获得信息的便捷途径。而前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提高信息作用效果的有效途径。导致大学生对于电视媒介缺乏心理归属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大学校园对电视硬件条件的供给不足和利用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目前高校电视利用率低、作用效果不佳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在高校人流密集区设置一大屏幕式电视。对于诸如60年国庆阅兵、抗险救灾、奥运赛事等重大事件的直播,电视媒介的效果无论是直播性、清晰性都是网络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在高校人流密集区设置一个大屏幕式电视可以加强画面的真实感,增强信息对受众的作用效果,容易引起大学生感同身受的共鸣。对于大学生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2食堂用餐时段播放新闻联播等重要节目的录播视频。

由于大学食堂用餐时段多集中在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刚好错过了新闻联播的直播时间。也正是时间上的不同步,导致了多数高校食堂中的电视成为了休闲娱乐的摆设。因此,如果能在食堂用餐时段播放新闻联播等重要节目的录播视频,则可以避免因时间无法同步而导致的电视闲置现象发生,实现对电视媒介的充分利用。通过客观条件的改善,在无形中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养成关心国家要事、社会要闻的习惯。

3.3实现一宿舍一电视的普及率。实现一宿舍一电视的普及率,对大学生形成持续、连贯的电视收看习惯提供了客观的设备条件。当然,对于电视普及宿舍可能带来的沉迷电视剧或娱乐节目的负面情况仍然需要高校管理者考虑。可以采取频道限制、时间限制等措施来控制相关问题的发生。当然,实现宿舍普及电视的举措需要高校管理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衡量利弊影响来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高校应加强大学校园对于电视媒介的利用率,避免电视成为校园悬挂的摆设,充分发挥电视对大学生的指导性作用。网络信息的广阔性加上电视信息的安全性,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不仅对于大学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起到关键作用,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现状分析论文

以广西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同类项目的研究现状。

1.2.2问卷调查法。

对广西南宁、北海、河池、梧州、贺州、玉林、桂林、柳州8个城区400名在职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87.5%,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89.1%。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设计的问卷内容经6位专家进行信效度检验,根据专家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后再进行发放。

1.2.3访谈法。

对广西区内部分地市体育教研员和中学高级体育教师进行访问交谈,掌握当前广西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普及和发展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广西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男教师比女教师人数多17.7%。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64.9%,50岁以上的老教师相对比较少,除了50岁以上年龄段出现断层,其他年龄段的人数基本还算合理。学历层次方面,本科学历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多,但仍有34.5%的教师学历在本科以下。鉴于这样的情况,应完善和提高各层级成人体育教育,为提高体育教师学历创造多种机会。另外,要不断改进成人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多渠道支持教师参加进修继续深造,优化师资结构,缩短教师专业化距离。鉴于学历没有达标,专业理论水平薄弱,科研能力不足,都会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从表1可见,教育年限的比例相对比较均衡。职称比例中一中二占到62%的比例,而高级职称的比例较低,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相对较少,后备人才不足。获得高级和一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教学年限大概需要以上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上获得较多的成就,教研能力强,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充足的教学经验,均为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精英。对教师进修继续教育调查,发现有277名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新课程标准培训,占83.2%,有103名参加了短期培训,占30.9%,有69名参加了函授学习,占26.7%,有22名教师参加脱产进修,占6.7%,表明广西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比较重视,使中学体育教师通过培训能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但也有的学校由于经费有限,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层次不高,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对体育教师在短期培训,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和学位提高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因为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次性师范教育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提高过程。由此可见,广西中学体育教师无论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看,都有进一步加强改善和提高的需要,否则,中学体育教师难以赶上专业化的步伐。从表1可见,男教师比例比女教师高近20%,为了均衡男女教师比例,各学校在聘用时应考虑男女教师的平衡,尽量使男女教师比例得到均衡发展。

专业体育教育理念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体育教育的看法和理性信念。该理念形成对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该理念也是专业体育教师的奋斗目标,是推动体育教学专业发展,激发教师奉献热情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积极上进及长期的不懈的奋斗的热情。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有积极上进及长期存在的成就感,从而推动本职工作的持久发展,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的强大热情。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城区中学体育教师很热爱本职工作的有138人,占41.4%;比较热爱自己职业的有149人,占44.7%;对本职工作无所谓的有32人,占9.6%,想改行的有14人,占总人数的4.2%。由此可见,广西城区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有较好的职业态度,可以通过自己热爱的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仍然有少数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质疑,认为体育教师不是自己职业归宿。究其原因,个人的发展空间较小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原因,另外教师工作的稳定性、世俗观念、福利待遇、工资收入等也是影响教师专业理念的因素。

2.3专业知识、技能现状分析。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中最基本专业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专业化环境下,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从体育专业技能类知识、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类技能知识、教育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几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5.7%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对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能比较自如地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能得较好的发挥。但也有24.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较为欠缺,在教学中应用较为困难。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但其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非替代性,不仅需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基础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作风和文明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健康理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同步发展的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教育类的知识。

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和执行教学内容的能力。体育教师专业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体育教师就必须具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认知能力、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操作能力、体育教学管理能力、体育科研能力、体育竞赛的组织与裁判能力、体育教学组织能力等几方面来反映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从表2可见,有4.7%的中学体育教师不具备体育教学设计能力,4.8%的教师不具备科研能力,5.7%的教师不具备教学组织能力,还有3%的教师对组织竞赛和执行裁判的能力还没有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自我提高素质的现实要求,是在已具备较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基础上,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调查发现,目前没有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占76.7%,只有23.3%的教师撰写和发表过论文,尽管很多老师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但囿于基础比较薄弱,对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仍然缺乏信心。另外这些学术成果中21.3%为科研论文、56.2%为总结性的文章,有22.5%的教师几乎没有撰写过论文。表明体育教师的学术成果形式比较单一,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否则难以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学设计是践行教学理念的平台,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起点,是对课程执行的规划和设计。在针对体育老师能否根据教学环境、条件以及学生喜好和区别的调查中发现4.7%的教师缺乏体育教学设计能力,54.2%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从该调查的结果可以说明,广西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缺乏,教学设计能力亟待加强,要培养教师们在基于教材本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前提下挖掘教学设计课题的能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广西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理念缺乏、专业思想滞后,教师学历普遍偏低。

3.1.2课堂教学设计还普遍存在滞后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象,体育教师开发新课程能力相对欠缺、科研产出少,教研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来自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3.1.3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自身素质离专业化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需进一步提高。

3.2建议。

3.2.1进一步整合体育教师学历结构,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群体加速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调整、充实教师进修计划,多途径多方式开设有利于提升教师学历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在教师攻读学位、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方面给予支持,强化在职教师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教学信息和教改动态,使教育和工作相互交替地进行,使体育教师的学历和学识跟上专业化步伐。

3.2.2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注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良性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素质水平。在职前教育中要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程体系,注重教育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反复的实践、观摩、总结和反思是职后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自修,努力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3.2.3多途径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此它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对教师能力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课程开发设计、因材施教,语言表达、课堂组织、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整体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现状分析论文

体育师资是学校体育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中学体育教学队伍师资力量稳定与否主要是由教师满意度、学校体育资源决定的。但当今情况是:一是部分学校领导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以及权力(包括职称评定、薪酬工资、进修学习)都不能与其他学科老师相提并论;二是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简陋,体育资源经费极度医乏,这其中尤以农村为甚。这些原因都会使得体育教师对于自己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对体育教学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以及价值产生怀疑,从而使得师资大量流失。尤其是在农村等条件艰苦地区,也导致城市学校体育师资基本饱和,而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农村工作,致使农村中学体育师资极度医乏。针对上述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对于体育老师要一视同仁,并且给予一定补助。只有稳定的中学体育教学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建设,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2中学体育教学队伍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和学校体育任务的能否完成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从以下几点阐述中学体育教学队伍中教师职业素养所存在的问题。

1.2.1态度爱岗敬业是学校中教师更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关系着一个学校中体育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学校体育任务能否完成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名基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热爱学校体育工作、爱护学生,才能把我们自身所学教授给学生,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培养人才。然而,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仅仅把体育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份崇高的事业来为之奋斗。由于薪酬、制度、发展潜力上的等各方面原因,都一定程度地阻碍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2.2教学质量好的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而如今由于应试教育势头不减,体育教师得不到重视,无法深入学习进修,也不会像学科教师一样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所以体育教学质量堪忧。在新一轮课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也被提上了课程改革的议程。学校不仅要从监督、管理、激励等方面来入手,也要不断地引导体育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理论知识、新的运动训练方法、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坚持不懈地探索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2.3另学校、家长、学生、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交流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之间合作教学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学生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在我们平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大多喜欢单打独斗,年轻的老师不愿意和老教师合作,缺乏合作意识,不能有效地发挥团队教学的力量。现阶段,急需加强和改进的是体育教师的团队建设,也就是教师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要组织体育教师一起承担大型运动会、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拓宽思维,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如此,才能使体育教师队伍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使体育教学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彰显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优秀的适应能力。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保持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师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人,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会不同程度地偏爱某些学生。这里并没有批评的意思,但为了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老师还是应该秉持平等的原则,对于学生无论在课程上表现优劣都一视同仁,爱护和关心每个学生。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体育课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建设。

体育教师在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首先,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建设,使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增强教学和科研相长的观念,对工作积极性有充分的认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次,进一步加强在职教师业务进修工作,能够使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尽快地应用到学校体育的课堂当中,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协调、统一,让每节体育课都变得丰富多彩。能够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此外,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不断增强自身职业修养,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意识。

2.2加强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

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的建设,既要按照国家统一的场地器材配备标准目录进行相应规范化建设,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充分利用,还要充分发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来一同搞好体育教学工作。

2.3加强体育教师能力培养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能力高低是通过体育教师应用和实践能力来体现的。现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才能不断使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的水平能够够进一步提高。现阶段,教育部门相应的激励机制较少,还没有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建立健全教师的考核和聘任制度是我们改变现状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聘任制度需要逐步地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还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与聘任制度相关的保障规章制度。

3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队伍的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依然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目前,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我们共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体育的发展。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2.1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主要表现。

2.1.1无法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要求。

2.1.3动作失调,操作失误。

2.1.4练习不得法,熟练度差。

2.1.5蹑手蹑脚,动作不到位。

有的高职大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操作动作不干净利落,难以到位,准确度差。

2.2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原因分析。

2.2.1轻视理论指导。

2.2.2忽视反复练习。

2.2.3缺乏练习后的反馈信息。

练习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重复,但只是能改善学生动作,并具有对其进一步学习起强化作用的反馈信息的动作重复才能称为练习。因此,练习不是活动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是一个自觉的、具有创造性成分的过程。有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反思不分析不体会,也不请教,只是在原有水平上简单重复,致使操作技能学习没有进展"。

2.2.4出现高原现象后放弃继续学习。

3.1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3.2培养学生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激发操作技能学习动力。

3.2.1确立操作技能学习目的,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3.2.2正确认识操作技能学习的价值,形成操作技能学习需要。

3.2.3利用操作技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

3.2.4组织参与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3.2.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奖惩和自我监控。

3.3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3.3.3集中练习和间时练习的选用。

3.3.4单纯重复与试图回忆练习的选用。

3.3.5及时反馈的练习。

3.3.6有指导的练习。

要求高职大学生在练习前或练习过程中接受定向指导(如某一操作技能的方法、步骤和要领),以习得针对目标的一般定势,识别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练习中易出现错误的部分,并能在后续练习中加以注意,提高练习的效果。避免出现过多的错误而附带产生的挫折。

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体育有新的规定和要求,初中体育教学也有新的改进。但由于长期受升学率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投入资金不足、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的单一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等。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个人工作体会提出几点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青年学子的身体素质对其将来的发展凸显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移到初中体育教学上。加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监督和督促对年轻学子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三、初中体育教学困境解决对策。

首先,教育管理者要重新认识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与其他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体育教育者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要积极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个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重视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灌输德育教育,对体育锻炼的好处进行宣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强身健体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体育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要合体,把积极、健康的教师形象展现给莘莘学子。在平时的工作中,为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学校应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定期为这些教师提供培训,不断更新和拓展其业务能力,从而可以在工作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另外,体育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个体,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将学习与强身健体有机结合,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该适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教师个人无法示范的,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每个动作细节,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直观感知,从而有效把握教学难点和重点。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课外活动的作用,将两者统筹兼顾。教育者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建立一些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组织,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依据个人特长,对学生开展一些防身技能训练,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校方面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购买必备的体育器材,新建体育运动场地,并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体育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爱护学校的公共财产。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和人格素质的培养期,体育教学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执行者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有效措施,改善目前教学现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永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11).

[2]谢建民.浅谈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4(12)。

[3]步春迎.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优势——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观念和情感[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0).

从市场需求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性智行爱要有一套”。随着科学医疗的发展以及性知识的普及,性与避孕不再是一个隐讳的话题。近几年,性教育课、性科学夏令营等也逐渐走进国内高校,与大学生们探讨爱与性等相关话题。但是不成熟的性教育却依然给人们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刚刚成年的青年大学生。

世界避孕日的由来。

世界避孕日的前身是在由拉丁美洲发起的“保护未成年人意外妊娠纪念日”,此后得到了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并于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和6家国际非政府组织(ngos)和共同发起正式命名为“世界避孕日”,此后6年中,“世界避孕日”得到了更多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加入。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在每年9月26日前后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以呼吁年轻人提高避孕意识并为自己的避孕和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全球总部的积极努力下,中国首次加入世界避孕日的宣传活动,并提供了世界避孕日中国官方网站支持,倡导年轻人就避孕问题自信和坦诚地交流,进行正确避孕方式的引导,促进年轻人选择高效的避孕方式避免意外怀孕。

26日,中国计生协会发布《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调查报告》,并针对问题进行回应。

《报告》提出,20.3%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已发生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的45.6%在11至18岁之间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28.4%)显著高于女性(14.9%),约为后者的2倍。

大学生群体知晓率较高的避孕途径为安全套(95.3%)、紧急避孕药(71.4%)和安全期避孕(54.3%);不足半数的调查对象知晓男(女)性绝育、体外射精等途径,宫内节育器的知晓率仅为32.1%。仅有1.4%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听说过任何避孕途径。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对避孕途径的知晓率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

在有过性行为的人群中,11%曾有(致使)过怀孕经历。在有性行为的`女性人群中,10.1%有过怀孕经历,重复怀孕比例为3.2%;在有性行为的男性人群中,11.8%曾造成对方怀孕。本次调查共有360人报告自身或伴侣有过人工流产经历,占发生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的9.9%,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经历的约占四分之一,7.8%曾经历“超过3次人工流产”。

在有人工流产经历的大学生中,大部分(61.4%)选择前往正规公立医院接受流产及相关的卫生服务,29.4%选择了正规私立医院,但也有小部分青少年选择了小诊所(6.1%)甚至自行服药(7.2%)。

再来看学校的性教育,56%的调查对象表示曾接受“学校开设的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或性教育相关的课程”,34%表示未接受过学校的相关教育,10%则表示“不清楚”。

当被问及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发生性行为,多数调查对象选择的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其次是结婚或者订婚的需要,再次是加深伴侣之间的感情和想要孩子。不到1%的调查对象提到是为了学业发展、职业发展或是金钱物质回报等方面而发生性行为。

此外,在中国计生协会的调查当中显示,本次调查大概有300多人报告孳生或者是伴侣曾经有过人工流产的经历。这个数据占有的性行为的调查对象的9.9%。其中有过重复的人工流产的经历也占四分之一,也有7.8%是曾经经历过三次以上的人工流产,以此说明现在大学生的性活跃比例比较高,避孕的方法使用少,从这些特点的侧面就反映出现在青少年在避孕这个问题上所具备的知识和实际态度以及行为的脱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