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实用8篇)

时间:2023-10-14 04:45:52 作者:紫衣梦 文秘知识 2023年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实用8篇)

范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修改的,以展示和推广学习的最佳实践。在写总结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连接词和过渡词,使得总结内容流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精彩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一

记得看《迪迦奥特曼》的时候,那时我们家才买电视机没有多久,我还很懵懂很青涩。

那时我刚刚跟着爸爸来到城市上学,爸爸一边工作一边带我,根本没有什么时间陪我。每到周六日时,我都很孤独那时候我多希望没有周六日,每天都在学校上学,因为学校有同学有朋友陪我一起玩,一旦我回到家就只有我一个人。家里也没有电视机可看;那时我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在街头漫无目的一站一上午,到下午的时候拿起家里唯一的收音机,听单田芳的评书一听就是一下午,直到电池用完我再去买,到了晚上爸爸去加班,我就一个人站在楼上看离我们租的房子路那边一户人家的电视,直到自己看累了就回到屋子拿起妈妈的照片哭泣。

可以说上小学的时光有一半的时间我都是这样度过的,那算是我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后来爸爸看我实在无聊就给我买了电视机,我打开电视看的第一个动漫就是《迪迦奥特曼》,一看我就爱上了。因为《迪迦奥特曼》里面有我想找的东西,是我失去却也找不到的东西。

里面的大古清秀俊朗,让一看就喜欢他从一开始不想当奥特曼,到最后渐渐的接受,默默地守护他所爱的人,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丽娜,丽娜就像一个解语花一样陪着大古走过重重困难。还有他们的团队合作,他们七个人像亲兄妹一样,互相之间可以为彼此牺牲,一起守护着人类安全,和各种不同的凶恶怪兽做斗争。

我记得有一次怪兽吸收了在宇宙执行任务宇航员的脑里知识,并占用他们的身体和意识。来到日本宇宙开发局来吸收能量,用来给自己提供能量。大古他们和怪兽作斗争最后都被怪兽击落,就连大古变成奥特曼都没有办法近到怪兽的身,最后还是新城想到用外源攻击,把宇航员和家人照片传了上去,告诉他们要保护自己热爱的地球和所爱的亲人们,拿回属于人类的骄傲和尊严。三名宇航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作为人类的骄傲和尊严,把怪兽打到自己变成星星永远的留在宇宙里。

那时我知道了作为人我们要有自己的信念,并且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亲情、爱情、友情的重要性,是我们人类的基础。人是感性动物,而人的尊严和信念是照亮我们前进路上的光。

《迪迦奥特曼》到了最后结尾的时候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怪兽,世界面临从未有过的黑暗。大古变成了奥特曼把怪兽打败,没有想到出现了更强大黑暗的怪兽,人类不得不离开久居地球,躲进紧急避难场,天地失色,万物都被黑暗笼罩。大古再次变身奥特曼,还是没能打败怪兽,而自己也变成石像永远回不来了,所有人们看到那一刻都崩溃心如死灰,丽娜他们还是没有放弃,想尽一切办法来拯救大古,还有那些可爱纯粹的小孩子,最后他们都变成了光,和大古一起战斗,怪兽被打败了人类迎来了光明,而大古也失去了变成了奥特曼的机会,但是光和信念还是留在他们的心里。

打动我们人心往往是最平凡事情,我从来不觉得大古有多么强大,相反我觉得他是那么的平凡,但他是善良、坚韧、纯粹、相信人的力量,和大家一起战斗,独自承受着寂寞保护人类和自己爱的人。

有时想想我们现在失去了太多,我们再也没有以前小时候那种纯粹,现在我们对什么事都心存怀疑,我们人群中一旦出现跟我们不一样的人,或者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我就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人。

逐渐我们慢慢的失去了太多,被物质被欲望一点点蚕食,我们应该找回属于照亮我们路的光,和我们一开始坚持的信念。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二

一直有一个信念伴随着自己,就是做人做事要靠谱。但这种信念却让人过的好苦,不想说是因为别人不靠谱才留下这样这堆烂摊子给我收拾。受够了逆天的惊喜,于是想自己承担,再苦再累也忍了。

明明已经过去的忙季,因为一种信念而成了一种错误的打开。每天10点的日子不知道都是为了什么,我只是想依着信念前行,不放弃。老板说能者多劳,却也是一种酸涩的凄苦。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朋友,虽然愿学,愿做,却也难以象一个经验丰富的员工一样完成原本应该由他们完成的工作。焦头烂额的面对一桩又一桩的事情,看着工作表被填满,再看着一个个被消灭,我却早没有了往日的成就感。或许习惯了被安排,不爱拒绝,所以成了依赖,反抗也是徒然。于是私交成了不愿说不的借口,信念成了负担,苦苦支撑。忙活许久也只是为了获得一句谢谢,朋友说看着也累,每次一回头我早己不见踪影。

心力交瘁的帮别人收拾着烂摊子,却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m说看来你不会那么快走,我想因为这是我的信念。也已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所思所想,只想做最好的自己,象往常一样。可是,一切真的好累。

忙活的间隙,收到朋友的寻人电话,风风火火的四处寻找。玩什么也不能玩失踪,那一刻我们发觉彼此是如此重要,一边是冷静的给焦急的家长开导,给更慌张的朋友压惊,一边是心急火燎的四处找援兵。真的长大了,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慌乱的失去阵脚,脑中飞过的123指引着自己,也感谢生活给我的故事。

忙碌之后也不想迷失自己,因为我相信最好的自己就是那个一直坚持着信念的自己,而我欣赏和向往的也是那样的你们。谢谢你,我的信念!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三

不经意间,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到了孔子说的不惑的年纪。我突然间有了一点伤感。按照人的寿命平均八十岁来算,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逝去了一半,以后,我又该往回走了。走回到我来人间之前的那个神秘的永恒的空间。

我现在充分懂得孔子所说“四十不惑”的含义。按照孔子的这个标准,自己或许没有提前,但也没有滞后,自己符合他的这个说法。四十岁的自己对人世间的道理已经清楚明白了;这个“不惑”的道理仅限于生活常识和人情世故的社会学问。要是针对自然科学,我想人类永远会有“不惑”的地方。但明白了这些,不等于自己就能做到这些。自己为什么做不到,现在四十了,就明白了。明白了其中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自己终于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才能正确看清身外的一切。

四十岁之前,在自己往前走的路上,自己看到了很多的风景,却唯独没有看到自身的影子。路边花开花谢,头顶云卷云舒,使路途变幻无穷。欢乐是应该的,苦恼是不应该的。这都是只看身外不看自身的结果。四十岁过后,就豁然明朗,对自己来讲,天下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因为还有个自身总会有个不合时宜的时间,出现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在这个前提下,再说什么话,做些什么事,终归是事与愿违的。

活到四十岁,才明白了以后该怎样活着。有人说,四十岁之前为别人活,四十岁之后该为自己活。也有反过来说这句话的。我现在觉得该为谁活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该怎样活。同样,这也得先看清自己。

当孩子的时候,自己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活着;成人之后,自己在父母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鼓励下活着;成家之后,自己在责任的压力下活着。活的也算丰富多彩,活的也是顺其自然理所当然,但唯独缺少自主掌握自己活的能力;四十岁前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自己身后,不由自己的控制,推着自己往前走。当自己明白自己应该怎样掌握自己生活的节奏和能力,而不受身外事物的影响时,已经四十岁了。

有人或许认为,到四十岁时,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就算表明在人世间活的明白。但实际当中,我倒看到许多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人被法律制裁,进了囚房。仅此一象,我就认为这些人还没有活明白。也就是说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就未必是活的明白。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活的是否明白与身外的名和利多少无关。这也是在我四十岁的年龄认识到的。

与外在的名和利无关,剩下的只有内在的精神思想。

四十岁之前的精神,不应该叫做精神,应该叫做闯劲;四十岁之前的思想,也不应该叫做思想,应该叫做想法。

四十岁之前的身体机能是旺盛的,有闯劲也是必然的;暂时看不清方向,也敢于迈开腿往前走。到了四十岁,身体就疲惫了,步伐就缓了下来,就有时间思考一下除了迈开腿往前走之外的其它一些问题。豁然间,就可能想到自己为什么走到这里的问题。当他再能想到自己走到这里已经四十岁时,他会坐下来回头望去自己一路走来的情形,他会又有更多的认识。顺着一路的脚印,他终于会把目光最后落在自己身上。

四十岁之前,由于身体精力的充沛,大脑总是活跃的。由于对世事的积累有限,看到的景象总是新鲜的,故而想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想法和思想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未经世事的孩子,一个是饱经风霜的老者。此刻提到的孩子,寓意着思想的不成熟。而老者,寓意着成熟的思想。

人一过四十岁,人的思想会加速迈向成熟。同时,他的身体也会明显感到,一年不如一年了。

四十岁是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坎。迈过去就是一个思想健全的人,迈不过去,仍旧还是一个娃娃。

既然人迈过了这道坎,眼前就有了不同于迈过前的风景。实际上,眼里的风景未变,变化的只是心里对风景的重新认识。于是,已过四十岁年纪的人,再也不会轻易产生伤感。

四十岁过后,尽管不再具有四十年前走路的气力,但向前方望去,不论晴空万里,还是烟雨蒙蒙,心中早已有数。知道自己该走到哪里歇息,该走到哪里停停。该让后来人的,就让他从自己身边过去吧。别人从自己身边走过时的身影,也可以当做自己眼中的风景。

四十岁后,尽管自己走路的步伐变慢,但自己知道了脚步踏稳,不再冒失。尽管路上看到的是别人已经看过的风景,但自己仍能看出不同于别人的景致。

四十岁后,就逐渐不再在意年龄。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乃至再往后,只不过是永恒的时间上一个个刻度。对待生命的终点,自己不再畏惧。

时间分秒不停的往前走。刚说完四十岁的时候,实际上四十岁已经过去。过去的就是逝去的,死亡的。四十年前的自己已经不在人世间了。

时间又不断催生出现在的我。又是一个重新的我。我能不断认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这就够了。我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以后的路,怎样走下去。路途平坦时不必一路高歌,路途崎岖时也不必垂头丧气,直到生命的终点。

四十岁,我终于看清了自己。实际上,我此时的认识,过来人也早已有总结:这叫“自知之明”。多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然而四十年后,我深刻的懂得了它的含义。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四

不知道人生的终点是在什么时候,但能看到的那段过往,并不像云烟般消散,而是以各种姿态存放在记忆的盒子里。

其实,我并未不幸,也未幸运。相对于那些承受着比我更大的压力和痛苦的人,我所有烦恼都是云烟而轻,一下而散,如果在很多事情上我换个角度去想,我做了一个选择,在选择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比和我做一样选择的人多了一分小幸运,这样的别人觉得好的事情我总是容易忽视,而是把在经历的小痛苦无限放大然后沉在悲哀当中,不知道你是否像我这样。相对于那些极度幸运的人,我并未觉得自己在哪一方面能够相比,曾经有人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有人真的集所有幸运于一身,命好的人就是命好的,而命不好的人就是命不好,这些没有办法相比,她说出这段话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有人也在羡慕着她的人生,因为她在与她渴望的生活比较。而我也相信了她这句话,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想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命运真的把好的东西分配到了一些身上,就像我不喜欢去争夺,就算是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命运总会不眷顾我。

在很多时候我知道自己过得很好,没有命运大起大落,没有沉重负担,没有悲哀人生,但想要的那一点幸运却永远不会出现,因为知道,所以就算如何抱怨,如何为那一丝痛苦而痛苦,结果仍旧是得不到,这就是命运,但得到这样幸运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他有多幸运。

有些人是一直那么幸运,有些人是经历了多少才得到那份幸运,在自觉不幸的时候总是不断安慰自己,你过得平庸也是一种福,继续去热爱生活,把伤心忘掉,把难过抹去,你是开心的,你难道没有发现生活真美好,每个小细节都让人觉得活着真好,就算怎么不开心,还是要这样去说服自己,最后撑不下去,大哭着要去相信那句话,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直到后来已经不知道是装出来告诉别人自己这样活的很好,还是自己是这样活就很好。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大家发的东西,才发现其实大家隐藏了那个不好,我们的不好千姿百态,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好。

幸运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幸运,不幸的人永远在抱怨,而我自动归类平衡阶层的人。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五

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索取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收获;只是收获的多和少而已。

虽然人都在同一个世界生活,但每个人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收获的多少,与这个人的心态息息相关。

比如说一个家庭中,获取最多的是年长的人,还是年幼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年幼的人”。

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可以向任何人索取,别人也都愿意把最好的给他,因为他是这个家庭中最小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心态,把自己看的很高的人,他在别人身上学不到任何东西;相反,把自己看的很低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师傅,因此,随之而来的收获也是可见的。

智慧书上记载:“要有一万个师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

每个人都是我师傅?

小孩子、精神病人、卧在床上的,难道这些人都是我的师傅吗?

是的!

想要做到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那我的心态必须要降到最低的位置。

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他有一天听说在某个寺庙里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所以想要登门拜访这位老禅师,就这样,他上了山。

老禅师的徒弟出来接待了他,这时他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他的态度非常的傲慢。

后来老禅师恭敬的接待了他,并且呢,为他沏茶。可是在倒水的时候,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的倒,他不解的问:“明明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倒呢?”老禅师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干嘛还倒呢?”

老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来求教呢?

这个故事清晰的表明了人的内心,认为我已经很了不起了,自信满满的状态下,任何人的话都是听不进来的。

相反,如果心一直保持在“我是不足的”状态,心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时,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六

文学理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早在高中,我就曾读过萧红的《生死场》,也大致了解过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冷峻的、不急不缓的文字,坎坷的、颠沛流离的人生,戏剧的、混乱纠结的爱情,在她逝世后多年,仍然为人们所好奇,所探索。

本来,对于这部宣传时号称大制作的文艺片,我是很期待的。可惜,三个小时的长篇观影,并没有给我带来想象之中的那种感动。甚至,遗憾地说,我觉得它并不像文艺片。

提到萧红,绕不开的是她的著作和她的感情。萧红本人也深知,自己当时离经叛道、纠葛不清的爱情必然是后世人们猎奇的焦点,可她还是希望,“如果可以,能不能更多的记住我的作品。”

是的,作品,一个作家最本身的代表,能使一个作家被记住的最重要的凭证。我本以为《黄金时代》能不落巢窠,能用一种虔诚,用画面与镜头为我们还原萧红的心路历程——不是说不能有爱情,我想,萧红的爱情恐怕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是她对于人性思考的一部分,甚至我认为不是主要部分,因为使她成名的著作几乎无关爱情。

我所爱的萧红,是她在《呼兰河传》里,在《生死场》里,用顾影自怜而又悲伤的笔触为我展示的那个世界。也许是无爱的童年,轻率的少年以及颠沛流离、不断被抛弃的成年造就了她文字的苍凉。呼兰河,是她记忆的北方小镇,有着一片多彩的'风土画,那里的人们既善良又愚昧,带着讽刺,却又使你无法不憧憬那一方天地,因为展现在书里的人物是那么真实。仿佛,随着萧红的叙述,我们真的到了她笔下的家乡,尽管忧郁,却忧郁地美丽。这种美丽,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弱女子的坚韧吧,面对日寇的横行肆虐,她笔下虽然愚昧的农民开始觉悟,开始抗争,誓死不做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抗争到底。这,是萧红的含泪与不屈。

整部影片最打动我的是结尾,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那个场景——童年的萧红和最爱她的祖父,一起在有着阳光、微风的菜园里,祖父漫不经心地劳作,年幼的萧红天真烂漫地玩耍。耳畔,是一个女孩挥着水瓢大叫着“下雨了下雨了”的清脆笑声,眼前,是一片碧绿的菜畦与纷飞的蝴蝶。我不知道,在生命中最后一刻,写下“不甘,不甘”的萧红,脑海里想的,是不是这般无忧无虑的画面?可倘若没有此后的曲曲折折,她又怎能饱尝人间冷暖,看穿世态炎凉?她美丽而忧伤的文字,是因为她备受摧残的人生。我爱萧红的笔触,爱的不是她童年的欢乐,不是她惊世骇俗的爱情,爱的是她备受摧残的人生,是她历经苦难后柔弱却倔强的坚强。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七

在很早的时候,我妈就跟我提起过《美丽人生》,胡事的概要也讲过,只是一直没有看过。我非常感谢白老师为我们播放这部电影。

在战争题材的电影里,东方似乎一定会有一种奇怪的意识,就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总会出现那么一个人,他的出现总是由掌声和鲜花相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民族添彩,只因某某人在战场上绽放出这样那样的光。

我也看过一些国外的战争题材的电影,比如《希伯利亚理发师》又比如《黑皮书》。战争过于残忍,因为在战争中所仇恨的对方,同样也在战争中因此而清晰得从心底到指尖地痛苦,又在扳下枪扣时从手指把麻木传到心底。在战争里,前任何一个人的死亡都太微不足道,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恐惧驱使我们忘记了一些东西,放弃了一些东西,比强孩子们忘记了纯真。但我们绝对不要放弃爱与人道,在战争面前它可能是最脆弱的,但也可以是最坚固的。

没有什么比快乐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当基度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之时,他的犹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本来并不用去集中营,却毅然的随他们跳上了火车。最真挚的爱情,有时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连执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纵身一跃,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当中,演多拉的演员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种很克制的平静,当她在集中营里听到孩子将要被杀掉的消息时,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站在楼梯上,由着后面的人群在她身上冲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远。后来,她被派去挑拣死难者的衣服,那种小心翼翼,不敢也不愿发现儿子衣服的感觉很到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最深沉的爱,其实,是很平静的,能够撕心裂肺哭出来的,往往也是释然的开始。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个美丽的童年,完整的童年,可是战争夺走了他们的完整的童话,让他们在灰色背景的世界里完成他一辈子的使命。这不公平,对谁都不公平。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用生命拯救了一个孩子的纯真。他的死亡,他的一切行动都在控诉战争带给我们的创伤。这样精神上所带来的创伤,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那些伤痕在说:“不要再有战争了!”

姓名:方君凤(学号:1401113535)

班级:电商1135班

课程名称:《影视欣赏》任课老师:白杉杉

递交时间:2013年1月4日前

人生的姿态杂文随笔篇八

迷朦处,人世间却又是那样的颠簸蹉跎,风雨满路。愁、困、悲、凉、生、死、烦,深深地折磨着脆弱的灵魂。

尘世纷纷,生活中的一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也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人在三十岁以前,生活中很多东西的产生和结果都觉得是那样的理所当然的事,总觉得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比如说,人老了,就会有很多病痛了。但三十岁以后,渐渐的就不是这样认为了。只要你有心体会,只要你认真对待,就不是这样了。是的,人老了,抗病能力差了,人的整体机能都已经衰退了,这肯定比年轻时的病痛多了。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具体情况,所以,何不选择一些避免措施,一些比较好的举措,使老人少一些病痛,少一些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多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东西呢?这样,他们的病痛不就少些了吗?这样就不是人老了,病痛就多了那么的简单了。我往往都看中央电视台的“越战越勇”和“黄金一百秒”的栏目节目,看到很多七八十岁,六十多岁的老人表演,什么一字马,劈腿,街舞等等,仿佛觉得他们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反而觉得一些年轻人的表演还不如他们呢。所以,具体的问题要有具体的应对,不是因为……所以……这样机械、简单的事情。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任何掩饰也掩饰不了,生老病死也总是伴随左右。当生活中的不幸降临在自己的头上时,那时的感触才是最真实,最深刻,最明了,最难忘怀。

前些年,因父病重住医院,日间既要上班,打理病父,晚上又要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当然,作为儿子,这是理所当然的,无话可说。

在病房里,我听到了一对母子的谈话。我笑了,但在我的笑里,却流出了悲酸的眼泪:母亲已年迈,因病住院,智力已不如三岁孩童。儿子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年年轻轻的,端屎倒尿,喂食哺药,掖被添衣,日看夜守,把病母护理得妥妥贴贴,顺顺当当。且来自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根阶层。因母亲不肯吃饭了,儿子便哄她:

“你不吃饭,坏人会来抓不肯吃饭的人了。”

母亲茫然地望着儿子,“我是女人也抓吗?”

“是的,女人也抓。”

“那男人呢?男人抓吗?”母亲问。

“抓的,男人也抓。”

“那抓去做什么。”母亲问。

“抓去熬人胶呀,你怕吗?”

母亲又是茫茫然地望着儿子,“我又不是他的什么人,坏人不会来抓我的。”

“抓的,如果你不吃饭,我只要人家一百块钱,有人就会来把你抓走的。”儿子说。

母亲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只是呆呆地望着儿子,儿子趁势把一口饭送到了她的嘴里。母亲一边咀嚼着饭粒,一边说:

“我死后,谁都不许哭,大家都要笑。”母亲望着儿子的脸,说完后却自己笑了,而她的儿子却哭了。

......而在对面的病房里,则又是另一种情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已经变成植物人了,正在那里进行医治。说是医治,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在挨时间了,能延长一天是一天了。因为病情严重,家属护理不了,所以便四千多块钱一个月请人来护理。听说这老者是帮儿子打理生意时从高处跌下来而变成植物人的。他儿女们的生意非常好,每个都赚了不少,盘满钵满,腰缠万贯的。可是,他却惨了。

他不会说话,没有表情,不会吃东西,不会活动,眼睛紧闭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表面看已经是个死人。所不死的是他的心脏还在跳动,血液还在循环,尽力呼叫他时,有时也会微微地把眼睛睁开,他的心还没有死去,他对外界的一切感知只能靠微弱的心去感应。护理人员要经常为他清洁身体,按摸身体,翻转身体,逗他开心。要按时呼叫他告诉他进食,把食物搅拌成糊状,插导管通过鼻孔再用针筒压缩导入他的胃内,食物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他受不了,少了他会饿。也要按时呼叫他告诉他大便,不然他会排泄不正常。有一次我看到护理人员呼叫他告诉他后,便在他的庇股处铺垫好便纸,之后再在他的庇股上轻轻地拍了三下,不久,他的大便就出来了。

朋友,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你有什么感觉呢?

金钱,对于人来说,没有是不行的。没钱了,什么也行不通,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实现不了,甚至连饭都没得吃,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是,金钱却又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东西都能用金钱办得到的。正如穷人会病,会死,而有钱人也一样会病,会死一样。富人不会因为富有了,钱多了就不会病不会死了,而是再富有钱再多也一样要病要死的,金钱买不到不死。

因而说,健康才是福,不论是富人或是穷人,只有健康了,才能安享天伦,才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混沌的尘世,迷茫的人间。人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