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 一年数学下认识以内的数教学设计(汇总10篇)

时间:2023-10-16 07:14:43 作者:字海 毕业论文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 一年数学下认识以内的数教学设计(汇总10篇)

初三教案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掌握了一些高二教案的编写技巧后,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是个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给数位分级。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5080是由()个一千和()个十组成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据。)

师:这些数是我国2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都是比万大的数,这些数据同学们会读吗?(可能有学生会读就让他试着读一读,并及时表扬会读的`。)要认识这样的大数首先就要先认识比万还要大的计数单位等知识。

1、回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

3、介绍:十进制和数位。

师适时介绍: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制作数位顺序表。

师:你知道这些计数单位的数位?

学生可能会说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师:你能给他们排个顺序吗?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制作数位数序表后交流汇报。

5、介绍分级方法。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也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学习)

6、数值。

师: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例如:125是三位数1067、5080都是四位数。那么在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是几位数呢?(8位数)

提问:在13819000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什么?(8个十万),

提问:你能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学生口答)

三、练习巩固: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试着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不懂或者疑惑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一个一个的数,从20数到30;五个五个的数,从30数到50。

2、从50数到100你们想怎么数?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课本74页主题图。这是北京体育馆,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用我们以前学习的100以内的数够不够用?(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够)

师: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

三、探究新知

(一)、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1、电脑演示。课件出示10个小正方体。问:我想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怎样数?

生: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一个一个数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问:我们数了几个一?是多少?

生:十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出示100个小正方体。问:我想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怎样数?

生:十个十个地数

师生一起数(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让学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数了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 师: 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 )。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4、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观察板书后小组讨论。 用计数器加以引导。

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二)数数游戏:

1、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图(356个)学生边数课件边增加。

2、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你会吗?回顾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课本75页做一做。

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 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2) 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3) 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拍手数数,使数数抽象化 全班交流。

师小结:通过数数这个题我们发现,数的方法不同,数的顺序不同,数数找的规律不同,得到的结果呢?(也不一样),只要我们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你真棒,你们都是非常棒的。

四、知识应用

填一填

1. 1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2. 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 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4. 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五、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个 十 百 千都是计数单位。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四

学习本课,首先要注意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

所以,在教学中,在引出万的概念时,利用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

然后利用计数器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在教学中,组织了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大数:平时操场上有2千人做操,再来4个这么多就有一万人了,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作用,从而体验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五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

教学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数数,理解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的教学,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位学生?

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图片中这个班级有多少位学生呢?

学生举手发言

师:你觉得这个学校有多少位学生呢?

学生举手发言

师:大家都觉得比100要多,其实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引入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新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10个小方块

师:谁来数数,有多少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全班一起数)

师:10个一是多少?(生:10个一是十)

师:10里面有几个一?(生:10个)

2、课件出示100个小方块

师:谁来数数,有多少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全班一起数)

师:10个十是多少?(生:10个十是一百)

师:100里面有几个十?(生:10个)

3、课件出示1000个小方块

师:请同学们估计下图片中有多少个方块?

学生估计

师:请同学们动手数一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数,教师点名回答

师生交流得:一百一百地数

全班一起数数,数到九百时,教师提问:九百再添一百就是几个一百

生:10个一百

师: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

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明确10个一百是一千。

师: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10个)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生:个、十、百

学生齐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

师:通过刚才数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师生小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都是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关系。

4、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同学们还记得它吗?

生:计数器。

教师介绍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出示问题: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

数到一千。你会吗?

学生活动:数数

师: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三、知识应用

男生女生来比赛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4、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九十七数到二百零六

5、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6、十个十个地数,从四百八数到五百五十

7、一个一个地倒着,从五百零六数到四百九十八

8、抢答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用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举手发言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文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六

课题五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5○43多一些多得多

78○76少一些少得多

45○40

课后小记:

课题六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2、在里填上“”、“”或“=”。

7873334150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七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八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结合我们班的学情特点,我进行了一下教学设计:

一、课前常规检查:

学习用品是否摆放到位,学具是否准备好并放好。

二、5分钟精彩口算:

我说15,你说8,15—8=7······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0一直数到20吗?齐数。

2、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你们认识吗?

3、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四、呈现百羊图,感受100有多大:

1、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一下子说出结果)

2、这时候我们请一位老朋友上场(10),先圈出10只,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请大家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4、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怎样?(100比20多得多)

五、摆小棒、突破数数难点——拐弯数:

1、请同学们快速拿出小棒,3、2、1,坐好!(师停顿检查)

2、在桌面上,摆出21根小棒,要求摆完后一眼就知道是21根。

(请生上台示范摆小棒,其他同学摆完、看黑板订正。)

(1)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就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摆10根小棒,再摆10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

(2)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多请生回答,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往下数:

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边摆一边数,数出声来。当数到拐弯数时,停下来并追问:“29添一是多少?(30)”,看到散着的这10根,你想怎么做?(把这10根捆成一捆),现在有几个十了?(3个十),谁来说说30的组成?(多叫学生回答30的组成)。

4、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99再添一就是多少?(多叫生回答)

我们就这样,10根、10根地数,(10、20、30···90、100),10个十根是多少?(10个十根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根,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啊?(板书:10个十是100)

六、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做一做:数的组成。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呢?

八、生活中的数:

刚才我们借助小棒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请大家回家找找,你身边都有哪些数是100以内的呢?明天分享给同学们听。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九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5、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欣赏照片时,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一、联系生活,构建数的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馆”的主题图

(2)师: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师:用100以内的数能表示吗?由需要引出。

(揭示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学习p68页主题图

学生独立数数,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从一个一个地数,到10以后由10个10个地数,到100以后,一百一百地数,做适当地板书。如下: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4、小结: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讨论。(如果数的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让学生会在操作中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做一做(强调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法)

(1)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2)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注意学困生的辅导。

二、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出示例2

出示计数器上的数请学生读出来,再试着学生试写,再集体讲解。

师:哪一位上没有珠子,应该怎么写呢?用0表示。

怎么读?哪里的0读,哪里的0不读呢?(中间的0读,末尾的0不读)

上面的每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做一做

三、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是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名师篇十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9主题图课件。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三、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