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 人力资源论文(大全7篇)

时间:2023-10-16 00:37:11 作者:雨中梧 口号大全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 人力资源论文(大全7篇)

个人的环保行为对整个社会的环保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环保总结应该对环保工作中的成就和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环保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篇一

摘要:人力资源是所有企事业单位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公路养护单位也不例外,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于公路养护单位是否能够高质高效地开展公路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以下就对公路养护单位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发展,用人机制欠缺不合理、人才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人才缺乏针对性的培训以及公路养护单位的薪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优化公路养护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完善公路养护单位人力资源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体系及完善公路养护单位人才培训制度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加强公路养护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提高公路养护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路养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公路养护单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公路养护工作,从而保证公路质量。公路养护单位与其他单位一样,其发展也受到了人力资源的影响。对于公路养护单位来说,其人力资源如果管理得当,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良好,则会促使公路养护单位更好地承担公路养护的责任与职能,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开展公路养护工作。鉴于此,公路养护单位积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于不断提高公路养护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路养护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公路养护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公路养护单位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在目前社会各领域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用,显得呆板、僵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公路养护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理念上,管理权力集中在干部身上,存在不民主、不公正的弊端。其二是公路养护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单位实际的公路养护工作脱节,单位内部所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并不能对现有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失效。

2.公路养护单位的用人机制欠缺不合理、人才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公路养护单位所施行的用人机制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公路养护单位的用人机制内容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用人机制出现这些弊端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相关制度、体系制定时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而这些弊端直接导致单位在进行用人时出现灵活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体制僵化的问题。其二是公路养护单位的人才开发与利用观念落后,目前公路养护单位多数都沿用着传统的委任制的用人原则,这一用人理念存在较大的弊端,特别是容易导致员工丧失竞争意识、从而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其三是公路养护单位实施的用人机制缺乏公开、公正性。

3.公路养护单位人才缺乏针对性的培训

目前,公路养护单位普遍存在缺乏人才培训的问题,多数的公路养护单位并没有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体系,从而导致单位的中层及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而中层及高层管理人员是决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其缺乏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公路养护单位的组织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得公路养护单位的公路养护职能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4.公路养护单位的薪资结构不合理

薪资结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路养护单位要想留住人才,使人才积极地为单位发展做出努力,就必须设置合理的薪资结构。但是,从目前公路养护单位现行的薪资结构来看,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原本提倡的按劳分配原则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导致单位员工薪酬发放失衡,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1]。

二、公路养护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创新优化公路养护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公路养护单位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理念,从组织能力入手,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来提升单位的组织能力,综合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的、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使人才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应用。

2.完善公路养护单位人力资源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体系

公路养护单位在目前的形势下,要从自身出发积极地调整组织结构,使其更好地适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公路养护单位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单位领导任用制度,建立起以直接聘任、选举聘任、招标聘任、考任、委任等多种任用方式相结合的干部任用制度。其次公路养护单位需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领导者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是否继续任用、奖惩情况等进行挂钩。与此同时,公路养护单位要积极地建立健全人才任用机制,不断调整单位的人才结构,真正在单位内部实现“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下”的原则。在公路养护单位内全面推行、实施聘用制,并实行岗位管理。这两项制度的实施要针对整个公路养护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其次是建立以岗位用人的制度,单位内部需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及公路养护事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并且制定出各个岗位的明确职责和权限,全面实行按照岗位需求、岗位条件选拔人才。

3.完善公路养护单位人才培训制度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公路养护单位需根据单位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并且对整个培训进行系统化的安排。其次公路养护单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激励机制,使员工的培训学习情况与其考核、提拔、调动等进行挂钩,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公路养护单位要针对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为其制定职业规划,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养护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单位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因此,只有有效地吸引、优化和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够有效地强化公路养护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促使公路养护单位在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中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篇二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

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都停留在传统管理粗放僵化的状态。干部终身制、待遇不分高低、人员管理落后等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现代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非常不利。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然而我国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革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他们大多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采用强制性、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打压式的管理。不能够用人、育人,仅仅是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为企事业单位的利益考虑,但是忽视了职员的利益,职员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对于员工的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员工难以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给企事业单位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绩效考核制度缺乏科学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绩效发放、奖惩落实、晋级晋职等职工的切身利益。目前笔者所在的在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工作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但是,在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以及完善考评制度和考评结果的运用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绩效考核标准调整不够及时,考核的内容有失科学和公平,考核的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考核结果不能准确应用等,都导致了绩效考核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最基本的额激励作用。另外,在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上,存在着不以能力论英雄的情况,造成工作人员付出和收入不成对比的情况,不能反应实际工作绩效,所有这些不规范、不协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合理性对策

1.树立科学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任何一个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人,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管理好企事业单位和组织进步的观念。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对于员工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事业单位的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也是员工不断进步的重要内容。所以,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将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发展放在首位,使员工感受到温暖,愿意为单位服务,尽量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增加培训的内容和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是员工立足的根本,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员工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不被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所淘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放在首位,加大引进和培养的力度,通过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理论知识丰富的同时,带动技能水平的发展。此外,建立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有利于为企事业单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培训机制的完善能够将优秀的人才融入到企事业单位之中,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实现发展,最终通过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社会效益和员工效益的增加。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单位的满意程度,还可以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在实施之前,要构建公平合理的薪资分配体系,通过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公开竞争法、信任激励法、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法等一系列方法最大限度的实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先进和最佳。

4.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

想要规范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选人用人制度。首先从基层做起,全面而广泛的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心声,掌握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基本资料。深入人民群众进行选人用人,一定要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并且真实的原则。其次,选人用人要根据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对员工进行考核,选拔优秀的合适的人才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而服务。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当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组织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于人力资源的整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单位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篇三

摘要: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主动性、积极性以充分利用组织内部资源以及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最大限度的提高个人的绩效,从而促进部门和组织绩效提升;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绩效目标管理而非绩效考核,绩效目标是否有效制定、是否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是否合理的从上到下分解都会影响到最终绩效管理运行的效果。

关键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一、相关基本概念

泰勒的定义,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当然还有较多版本的管理概念,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大多数的概念都是这样的意思: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和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发展目标的活动过程。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能够实现企业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绩效管理为了形成多赢的局面,主要强调组织和个人一起成长,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员工和上级管理者的积极参与,这就集中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绩效管理不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虽然绩效管理包括这几个步骤,但是并不是完成这几个步骤就算是结束了,而是不断循环的一种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对过程和结果的共同管理,不仅仅强调行为的结果,而且重视过程。

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处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地位。那么绩效管理又是如何将员工的个人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呢那就是它将组织战略目标恰到好处地转化为员工绩效目标,然后通过激励和沟通的手段,使得员工积极地发挥个人能力,竭尽全能为企业服务,进而使组织绩效提高。

二、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绩效管理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阶段,需要考虑的的因素有很多。也就是说,即使是公司的考核制度是无瑕疵的,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是明确、规范及先进的,往往是到头来绩效管理考核在实施阶段又会遇到难以预料的问题,使得考核难以落实。所以,在执行绩效管理时,就需要考虑其执行的基础是否合理。这些评估基础有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内外环境外,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员工技能及激励效应,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

内外环境都属于客观因素,都是不能人为的控制的,但是,内部环境是开展工作是需要的资源,从一定的程度来讲,有时可以改变内部环境的制约的。组织战略,就是说绩效管理不要与组织战略脱节,否则就会背道而行,不会出现效果。业务流程要完备,否则即使制定了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作为基础支持,那么这套管理体系也难以实施。员工技能是指员工自身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通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到目标而去努力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属主观因素。企业的组织结构因素,就要求看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假如结构混乱,那么就会出现权利难以制衡,责任相互推诿等责任等问题,所以即便是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那么这套体系也是与组织结构相悖的。必须在组织结构清洗分工明确的条件下,较小管理才能发挥作用。企业文化,这个因素是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因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绩效管理需要与本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相匹配,这样才能在长期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中发挥其作用。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绩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才能在不同的竞争发展阶段发生其独有的作用。这诸多因素中,仅仅激励效应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绩效管理也正是通过恰当的激励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组织及员工去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使得个人及组织的绩效得到提升。

三、认识误区

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是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这也是最难以跨越的障碍,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

1、与业务部门无关,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

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认识,业务部门往往认为自己自己只是一个执行人力资源部任务的角色,只要自己将人力资源部发放的表填好然后再交回去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否则就会将绩效管理变成填表的游戏,并且时间长了之后,业务部门就会厌烦这种游戏。

2、没能足够认识绩效辅导沟通作用

为了绩效计划的实现,管理者和员工会共同努力的,因为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强调他们之间的互动。有了直接上级及相关的人员会提供的相应的帮助,执行者才会完成绩效计划。帮助的渠道有沟通、交流或者是提供机会,帮助的方式有给执行者以指示、支持、监督、鼓励等。为什么要注重绩效辅导沟通呢是因为:员工的角度,员工需要上级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辅导支持;管理者的角度,管理者需要及时掌握员工工作进展状况,以便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必要时可以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3、绩效管理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

这种观念在相关管理人员的脑里作怪,使绩效管理并不能发挥其作用。我们需要明确知道的一点就是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是使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不断地提升,以便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为了使得组织或个人绩效得到正确评估,以便进行有效地激励。

在绩效管理计划刚开始实施时,对绩效管理认识不透彻,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管理者就会通过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辞退掉,以此来增加员工的压力,错误得将绩效考核作为约束及控制员工的一种手段。当我们正确的认识绩效管理的时候就会发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不会因为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受到损失,反而个人能力素质会得到提升,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

4、过于重视考核,而忽略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

在制定绩效计划过程当中,什么是最核心的步骤呢答案是确定绩效目标。绩效管理能否成功受到合理制定绩效目标的重要影响。刚开始启动及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绩效管理项目启动及实施过程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管理者过于重视绩效考核工作,而忽略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重要性。

5、对推行绩效管理效果期望过高

绩效管理实施效果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关系紧密,然而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并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快速改善的,这也就是说,企业问题不是仅仅可以靠推行绩效管理来解决的,最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不要对绩效管理给与不切实际的幻想及过高的期望。绩效管理会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但这种影响又是缓慢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理念都受到绩效管理的正面影响,比如在促进和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绩效方面,绩效管理发挥着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改变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坚信绩效管理只要坚持到底,就会逐渐出现成效。

6、忽略了过程控制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怎样对业绩优异者进行激励呢很有效的一个方面就是公平公正的进行考核。因为过程考核可以对绩效计划执行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控制,避免那些没有必要的问题的发生,及时防止更大损失的产生。

四、改善绩效管理的几点意见及建议

1、改善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和帮助要得到实现,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的有效性得到保证。企业必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及时的动态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及时相应的调整。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企业发展因素是不断变化的:竞争对手不断强大、新的赢利模式的冲击波、原材料的成本压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等等。所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自始至终保持绩效管理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协调一致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建立的基础是符合企内外各方面的利益、由企业管理层共同确定的并且得到企业全体的工作人员一致认可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项目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并且企业战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得到人力资源管理大力支持的。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需玉相应的战略匹配,比如企业的事业部战略、公司层战略等。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几种技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确保完成基本管理和实践活动;掌握业务的技能,了解企业的战略和运作,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基本活动当中,具有强烈的战略业务导向;掌握变革技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知道如何领导企业变革与重组,并且在不断的创新中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影响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一般的人事部主任比较,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出现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在现代竞争激励的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转换管理观念,接受新鲜的理念,提高管理能力,不断地储备和更新相关管理知识,进而创新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牛成,李秀芬。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j]。管理科学。

[2]何佩松,廖桂莲。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

[3]高连连。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系统分析研究[j]。现代商贸。

[4]张翔。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篇四

摘要:从激励机制内涵入手,借鉴激励基础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深入结合我国高校管理实际和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需要特点,探索高校人事管理中对教职员工的激励策略。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效能,实现高等教育自身目标。

关键词:高等院校;激励

1激励机制内涵

激励通常和动机联系在一起。是推动动机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目标就是激励过程的起点,激励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动力,由此而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激奋,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求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了目标,需求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

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高校人才的管理,就是要将组织目标与教师的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它是针对高校教师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进而激发其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管理原则。在激励理论模式下,高校教师的需要、动机和行为是有着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具体而言,在客观事物的激励下,高校教师的需要可以转化为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达到了,原来的需要实现了,又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会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循环往复,高校教师自身的知识就会不断增长,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就可以长时间得以维持,这样就会把人力资源由潜能转变为高校的现实资本和财富。

2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内部的教职员工和高校准备引进的人才来说具有同样的功效。

(1)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学校所需要的人才吸引过来,并长期为学校工作。这样可以增加高校人才资源。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外部吸引机制在提高人才总量时投入的成本低、收益快、风险小。人才资源吸引机制的手段,一是通过对重要岗位、关键岗位提高待遇,以高待遇吸引人才;二是通过为外来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综合环境来吸引人才,这是当前取得了较好效果的方式。

(2)利用激励理论,最大限度地满足在职教职员工高层次需要,使教职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作为人力资源的个体教师的发展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有利的条件可以促使教师向着高校要求的方向发展。采取符合教师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激励手段,就可以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3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的激励策略

高校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激励理论来处理激励行为,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方法。

3.1需要激励方式

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适当的'工作来激发教职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的教职员工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而得到满足感。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职员工,应结合学校的发展和其个人的兴趣志向加以指导,由人力资源管理者、部门领导或老教师共同帮助分析其专业和本人的个性特点,制定适合本人发展的职业发展计划;对于特别优秀的青年教职员工,应制定一套跨跃式的职业生涯目标,使其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凸显,成为青年教职员工的楷模;对于已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的中年教职员工,应积极支持中年教师在教学和学术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并不断拓宽其学术领域,努力走在本专业发展的前列;而老教师则渴望受到尊重和对他们的成就的客观评价,在充分肯定老教师贡献的同时,更应注意发挥他们的余热。

3.3强化激励方式

在所做的工作得到领导、同事及学生的称赞,就会感到满足。他们为了取得这些赞许,会努力做好工作,减少错误。所以学校管理者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成绩要多加肯定、赞许,及时给予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奖品等,以此强化良好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教职员工的自尊心强、悟性高的特点,恰当运用负强化,即采用暗示的方式,用委婉的言语通过鼓励来达到批评的效果。切忌采取一针见血的批评、处罚的方式,以避免伤害教职员工的自尊心、防止产生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体验。

3.4情感激励方式

所谓情感激励,就是对教职员工的合理需求赋予真诚的关心和同情,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事之间的友谊。以满足社交需要。特别是高校教师,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其交往的动机更强烈。其突出特点是劳动的形式是个体的;而劳动的成果是集体的。这一劳动特点就要求教师必须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交往动机的满足可以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在归属感的作用下。教师才会为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与荣誉自觉自愿地工作。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应为教师集体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篇五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论文【1】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体系和特点,就如何构建现代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特点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资源人才化,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企业在新形势下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来实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

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概念

狭义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对需要的人才进行引进、培养、开发、激励等。

广义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不仅仅包含以上内容,还包括对企业文化的战略构建、对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运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支持企业战略等内容。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是第二种定义。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管理,包括人事用工管理、劳工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的战略计划结合在一起,对企业的整体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三、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

3.1日常服务层次

人事管理层次是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主要包括档案记录、文件处理、薪酬管理、政策解释、员工服务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基础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

3.2业务操作层次

业务操作层次是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实践操作的层次,主要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教育、绩效考核、沟通协调等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3.3战略规划层次

战略规划层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环境条件的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活动的实施和控制,这些活动都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最高层次。

四、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特点

4.1价值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人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企业的竞争的从根本上说归结于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关键作用越发突显出来,特别是核心人才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导因素。

4.2稀缺性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应往往是充足的,但具备某项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往往是缺乏的。

企业的老员工除了技能、经验难以替代外,员工自身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融合是不可替代的。

4.3独特性

人力资源是员工在企业文化引导下构建的独特资源,与企业价值观、企业需求有较高的匹配程度,与企业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高度融合,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五、构建现代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

5.1构建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如何构建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要想持续稳步发展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人力资源资本。

一个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资本主要分为人员资本和组织资本。

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

附加值是商品价值转移的'差额部分,这部分价值由人来创造,这是利润的真正的来源。

企业要尊重人的选择权和工作自主权,要为人才成长提供条件,获得员工的忠诚。

5.2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保员工的能力达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

加强培训的宽度和深度,加大资金投人,把培训看做是企业长远投资的一部分。

帮助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目标的实现协调一致。

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机会和合理的晋升空间,激励员工为了自身发展不断努力,激发员工改进工作反法、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条件。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企业战略实现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将人力资源配置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当中。

5.3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灵魂。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优秀的员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体现,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激励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构建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能力。

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员工保持尊重,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5.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设计适当的报酬形式,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性措施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员工个人目标的完成。

企业在使用激励方法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就需要企业引入合理的考核机制。

要想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必须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

通过考核机制,不断审视工作完成情况,监督和管理员工的行为,对考核结及时进行反馈,对偏差和错误及时纠正。

5.5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要想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靠循规蹈矩的模仿是不行的。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通过创新建立竞争优势,但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容易被别人模仿,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很难被别人学到。

企业必须为创新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让员工自由发挥想象空间、自主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

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为员工设置明确的工作目标,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目标,应该由员工自己来决定。

另外,企业需要为创新提供一切需要的资源,例如资金、设备、环境,更重要的,对人力资源的调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分为日常服务、业务操作、战略规划三个层次,具有价值型、稀缺性、独特性的特点。

要构建现代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篇六

摘要:素质是体现人才竞争的核心关键点,而素质模型则是让公司更好掌握员工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素质模型让人才在管理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能够实现公司结构的优化配置。本文围绕素质模型的概念、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方面作用以及使用建立中的注意事项等入手,分析素质模型是如何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以期能通过素质模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素质模型;人力资源;人才管理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人才培训也需要有新的模式取代旧时代的观念和方法。素质模型逐渐的成为了企业中人才管理、培训和后期优化安置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素质模型在招聘、培训、管理和员工薪资等进程中的表现来看,素质模型的运用能够筛选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标准,并能够给员工更加大的晋升空间和能力培训。这使得素质模型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企业中,使企业拥有更加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化规划的前景和未来。

一、素质模型的概念意义

素质二字的概念是指企业中工作能力、业务表现和创造工作成果较高的员工的综合表现,素质是判断该员工是否具备解决和完成企业相关项目的重要关键点。素质同时还决定着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差异,这决定着员工个人的能力品质和特性,能够通过个人的知识体系、生活经验、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和主观能动性等来表现,是一个多元内涵的属性构造。员工个人具备素质的两种表现,一个是表面具备的特点,一个是潜在的内涵属性,潜在的特质需要挖掘,需要培训,需要有指引和开发。而素质模型,就是将员工潜在的能力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并后期进行优化提高,让员工在潜力的开发后还能够得到更加大空间的提升的系统。素质模型的使用,让企业从人才的输入、培训、管理和安置多方面都能够体现员工个人的价值,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科学化的管理人才,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结构。

二、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应用

1。素质模型运用于企业招聘中

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就能够运用素质模型,素质模型能够根据招聘员工的要求来对员工进行素质测评。通过职业测评,分析员工目前具备的实力水平,并将潜在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通过招聘中的测评能够合理的分析出员工的素养和个人能力,从而筛选出具备企业专项技能要求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能够将招聘来的员工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出下一步的优化培训方案。

2。素质模型运用在企业培训中

经过第一步的分析测评后,素质模型能够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制定出培训制度,让员工接受企业的相关专业培训,提高个人素质,弥补不足之处,优化杰出表现。根据职位的素质模型,能够快速比对出被测评者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差距,从而制定出专属个人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在培训环节通过职位素质模型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能够让受培训者快速有效的接受到职业培训,迅速增长职业专项技能。

3。素质模型运用在业绩管理中

传统的人力资源、业务技能管理中的旧方法,已经不能够最有利的管理人才的业务技能。例如业绩评价法、排序考核法则等都不能够有效的评价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表现。面对复杂的综合考量员工绩效表现时,素质模型的运用就能够更好的带来比传统模式优化增值的评估。使得过程简单、但是涉及范围广泛,操作的可能性增大,表现更加直观有效。4。素质模型运用在薪水酬劳中基于素质模型提出的薪水酬劳系统能够综合员工个人的多重素质,例如知识体系,工作表现,初始动机,自我形象,社会表现等潜在的素质表现,来衡量优化薪水支付。取代了之前制度围绕经历经验、必备学识能力等支付水平的固定项目。这样的评价支付体系能够让具备一定优秀素质的员工得到较大程度的薪资奖励,使得优秀者更加优秀,让企业内部的人员有良好的竞争压力和更加合适的安排配置。

三、素质模型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切勿虚构夸大素质模型的作用

素质模型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挑选具有良好素养的员工,根据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优化培训,并对他们进入企业后的工资、管理、职业规划都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但是这也不决定着素质模型具有过分夸大的实际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制度规划,而是根据企业的文化、定位、市场效果、职位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的,不能够一哄而上的随意设置,反而会引起不当的利益表现。

2。素质模型需要伴随时代进行改进

素质模型需要不断的结合时代的需求进行改变,结合企业的不同定位、项目的多样目标、职位的多项需求等因素都是决定职位素质模型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岗位需要着不同的素质,并且现阶段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全能,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沟通交流、业务技能、策划制定、创意灵感等都是衡量人才的多项指标,这些因素要碎石跟进来优化职位素质模型,让员工的潜力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开发,让企业发展呈现多元化价值兼并融合,给员工更大的成长空间,给素质模型更广的发展空间。

3。素质模型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这要求着素质模型的管理者和制作者具备良好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制定出较高水准的衡量制度。素质模型决定着员工招聘的样态,决定了员工接受培训的具体方案和训练方向,这都关乎于塑造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同样还根据表现评价员工的薪资,肯定他们的实际能力。素质模型要求结合员工的表现能力和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兼具的巨大功效也考验着素质模型的管理者和开发者是否具备相应的高素质能力。

四、结束语

职位素质模型提供给人才优化的职业道路,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和作为。也给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使得人力资源能够在良好的配置下发挥更好的功效。素质模型不仅考量了员工的价值,也考量了企业的文化价值,运用好素质模型,能够将这种新思维、新方式更好的融入在人才战略中,使企业更具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霞。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刘羚先。基于素质模型的知识型员工岗位的工作分析[d]。西华大学,。

[3]谢滋红。素质模型在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3。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题有哪些篇七

一、人力资源在酒店管理语境中的作用

酒店是一个古老的事物,但只有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以来,随着管理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酒店管理才成为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管理学的一项内容,酒店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务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影响。人力资源在管理学中受到高度重视,这也给酒店管理提出了人力资源因素的问题。具体而言,酒店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酒店人力资源雇佣问题。与其他行业一样,酒店的管理同样关心人才招聘、特别是管理人才的招聘问题。而酒店管理人才的招聘问题归结为: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来管理酒店。在学科专业分工的现代教育体制下,最合适的酒店管理者主要来自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专业的培养塑造了具备专业酒店管理技能且有工作认同和工作热情的学生。然而,在这些学生中同样存在问题,即对自己的估计过高,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等。其次是酒店人力资源的培养问题。人力资源是一种劳动力,而劳动力的当代形成方式,主要是专业的教育,因而,酒店教育成为了酒店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酒店教育的推动力问题、酒店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在亚洲地区,当前酒店教育的推动力并非来自酒店产业的需求,而是来自学生的兴趣。在酒店教育专业设置问题上,专业的设置反映了酒店发展对于专业管理人员的需要,也就是说,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人力资源培养的方向。然后是酒店人力资源的职业培训问题。与大学中专门、长期的酒店人力资源培养不同的是,这里所说的是酒店对已雇佣的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对于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的培训方式。harris和cannon的一项研究表明,培训的工具和方法对于培训的效果(也就是酒店管理人力资源质量的优化程度)有着明显的作用。

二、提升酒店人力资源作用的途径

(一)加快观念更新

在当前的酒店管理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看,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的'重视、创新仍然很不够。这与人力资源要素在酒店发展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酒店管理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有必要加快观念更新,将酒店人力资源问题提上探讨的议程。具体而言,目前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的理念还停留在“管理人”的层次,有必要对“服务人”、“影响人”、“心理管理”等三个更为深层次的理念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确立其应有地位。所谓“服务人”理念,就是指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回归到其本来面目,实现其服务功能。而“影响人”理念,则是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酒店工作纷繁复杂,对管理者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能力要求,管理者不仅应成为管理的专家,还应成为对酒店相关业务有着深入理解与把握并能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复合型人才。所谓“心理管理”理念,则是指酒店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单纯依靠刚性的制度,而应更多地引入柔性方式进行管理。加强与员工的心理沟通,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以和谐新型的心理秩序构建酒店的秩序。

(二)努力创新管理方式

在管理方式的创新方面,有两点需要加强。首先是对于人力资源存量的规划与使用要实现科学化。管理者应该对于员工的个人情况,包括其学历、技能、性格等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有着全面而深入的掌握。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根据酒店的长期与近期发展规划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配备计划与方案。在这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科学的、有效的人才引入与人才使用。在人才使用环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服务酒店发展的长远大局。其次,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存量质量的提高,亦即重视对酒店人员的培养。这同样需要深入把握酒店发展的长远规划与既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并以此为基础作出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长期、短期培训计划。

(三)实现酒店管理机制的创新机制的作用

在各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同样如此。良好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的效益开发起着保障的作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的内容与方向,总的而言即是建立其对于员工的激励机制。具体而言,按照激励机制所作用的层面,可激励机制可分为物质激励机制与精神激励机制;按照激励机制所采取的手段,可分为正向激励机制与反向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是指建立起科学健全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将员工的表现与其物质报酬紧密挂钩。而精神激励则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其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这要求对员工给予足够的信任与关怀。

三、结论

人力资源概念的内涵丰富,虽然在理论上出现的时间较短,但一经提出即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中占据了显赫的地位,对于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人力资源因素在酒店中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其对于酒店发展的参与途径多样,与酒店发展的一般规律保持一致。如何根据酒店发展的要求正确、合理地改善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仍是一个有待长期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