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精选7篇)

时间:2023-10-01 18:01:54 作者:书香墨 党团范文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精选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篇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是我们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塑造我们未来的基石。安德烈·马尔罗说过:“没有历史上的知识,一个人就等于没有记忆能力的人。”因此,认识历史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自信的人生态度。

第二段: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发生过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比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的诗词文化、明代的海洋开发和欧洲文艺复兴等,这些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历史也让我们对人性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千百年的岁月里,横溢的爱情、生命中燃烧的信仰和抵抗侵略的勇气,使我们的精神更加饱满,也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追求的。

第三段:历史告诫我们不断反思

历史同样也告诫我们,必须不断反思过去的错误和犯罪,以未来更好地建设人类社会。对于历史中的一些错误行为,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不能简单地回避或忽略。例如,二战期间的犹太大屠杀和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等对人类文明产生了严重的摧残和威胁,我们必须时刻地提醒自己和后代,这些错误行为绝不能再次重演。

第四段:历史让我们发现问题与创新

历史也让我们发现问题和创新。在历史长河中,人们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注定会成为更大机遇的创造。在这个时代,我们所遇到的众多问题和挑战清晰地显示出我们必须不断创新追求进步。历史的教诲告诉我们,在创造的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方法,以及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韧性和决心。

第五段:结语

认识历史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开放而不失批判性思维,同时,我们也要有恰当的心态和方法认识历史,从思想、形象和语言上密切联系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目标之中。终究,通过认识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学习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和人类的进步经验,并从中得到启示,让我们面对未来更加有信心和决心。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篇二

其实在生活中,多留心看看周围的世界,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片天地间有许多的小天地,在这些小天地间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甚至比那些繁乱的文字所蕴含等更多。

在一次次的森林火灾中,为什么只有蚂蚁着弱小的生命体能一直存活下来?不为别的,只因为蚂蚁们懂得运用团结的力量,一只蚂蚁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群蚂蚁就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在遇上下雨天的时候,蚂蚁们就会纷纷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假如它们没有了这份团结之心,那么这个种族就会成为地球每年消失几十种物种中的一员。

就正式因为这份团结,使得蚂蚁这弱小的种族在多次的毁灭性的灾难后得以保全种族的延续,可见团结的强大力量。试问,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也即将面临灭绝,仅存的人类会不会像蚂蚁一样团结,如果要我来猜测的话,那么我的心中有一个答案,仅存的人类一定会自相残杀,以保全自己。那血腥的场面,将会是最后一个人类吃掉了自己的同伴,在几天后面临死亡!

在留心去看看周围,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的家在山区,所以说那里的老鼠是数不胜数,家里想方设法要把老鼠赶出家门,一天妈妈买回了一个专门克制老鼠的“法宝”—夹鼠板。

好奇心作祟的我,晚上的时候躲在角落,观察那该死的老鼠的是怎么样上钩的,我等了很久,将近凌晨的时候,终于有一个灰色的大老鼠鬼鬼祟祟的行动了起来,目标—我和妈妈一起放在夹鼠板上作为诱饵的蛋糕!

看着那大老鼠一步步的逼近。

终于:

“啪!”的一声,那老鼠的长尾巴被牢牢的夹在了夹鼠板上,它拼命的挣扎着,不过想要挣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就在一边儿看着,可谓是津津有味,突然看着那大老鼠奄奄一息了,心中的善良因子作祟,让我有了一种想要放过它的冲动。

老鼠也是生命啊~~

在那只打会输的襁褓下有三只粉嫩的小鼠,眼睛都还未睁开,现在我也终于明白先前那打灰鼠的举动了,在这一刻,就连身为人类的我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忽然我明白了很多,想起以前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没有心烦,有的只是浓浓的亲情!

留心看世界,真的可以学到很多,留心是我的一位老师,它让我学会了许许多多在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留心受用一生,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用放大镜看世界!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篇三

一、要会看书。

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

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

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二、要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唐文化的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制作了下面一个简表。这样全新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知识。

三、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要巧答题目

例如某年中考题目考到我国对台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承诺放弃武力”,可不少同学仅答一句“一国两制”而失分,所以答题时审清题目很重要,避免粗心大意,过于紧张而顾此失彼,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同时注意规范化、时序化。

最后建议在写历史小论文时,在行文之前和行文中,应该始终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泛泛而谈;

2、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要合乎逻辑。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篇四

你是那么的伤感

你是那么的期盼

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四十三次日落

你每天都会看

你有一朵玫瑰花,他很爱你,可不却不会爱她

你说,你要去找真实的自己,将自己玫瑰花抛下

你随迁徙的候鸟离开了星球

最终你还是到了地球上来

你认识了地球小男孩

你对他说你和玫瑰花的故事

你说,你终有一天会回到自己的星球

只是,自己的身体太重带不走

你还说,其实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

只要你未曾遗忘

繁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一朵遥不可及的花

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某个角落藏着一口井

你的身体留下了,可是你的心却走了

你回到了你的世界,属于你自己的地方

你每次去仰望星空

说最重要的东西是用肉眼看不见的

于是我闭上了眼

想再一次见到你

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我笑了

你没有离我而去

只要我的心还在,你永远都在我身旁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王子

住在一个只比他大一点点的星球上

他爱着玫瑰,玫瑰也爱着他

他们一起看日落

一起成长

再见,我的小王子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篇五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竞赛,你不可能凭借一时的冲刺就获得成功。抛开外在因素,你会发现,身边优秀的人,往往都具备一种持续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表现在自身思维的严谨性,讲话的逻辑性,做事情的高效性这三个方面。李忠秋老师所著《透过结构看世界》这本书,通过对结构思考力的剖析和讲解,使你觉察并改善自身的思考结构,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成为善思、善讲、善写的人才,从而帮助你从思、言、行这三个层次提升个人的实战力。

一、该书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著作本身就是一个运用结构化思考的成熟佳品。

李忠秋老师围绕着透过结构看世界,层层分解,向我们传达了洞悉本质的思考艺术。本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每篇分别采用三章两到三个小节,简明扼要的将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三层次模型,以及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的讲解。为读者树立了运用结构思考力的最佳典范。

二、从内容上看,该书通俗易懂,给人印象深刻。

理念篇,介绍结构思考力的原理和理论依据,让我们对结构思考力有了初步概括的认识。通过讲解透过结构看世界帮我们洞悉本质,以及思考结构与客观事物存在偏差,让我们树立觉察并改善自身思考结构的科学思维。

方法篇,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的解析,是该书的精髓。该篇分别从理解、重构、呈现这三层结构的视角,对结构思考力具体的方法、工具展开阐述。重点讲解了理解层“识别概括技术的三个步骤”,重构层“站在全局看局部、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未来看现在、逻辑思维要验证”的正确理念和“论证类比”的四个核心原则,以及呈现层运用“结构罗盘”工具“配关系、得图示、上包装”的3个步骤。帮助我们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形象化。

应用篇,分别介绍结构思考力在表达、问题解决、会议共识三个方面的实际应用。使我们达到:有方案时关注表达想清楚说明白,无方案时针对问题找方案说明白,帮团队时达成共识找方案说明白。

三、该书实用性强。

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提供了大量案例以及思考力的工具和模型,案例与工具模型相辅相承,将所言之物高度概括和凝炼。这些工具在书中和附录都有呈现,包括:结构思考力识别概括技术应用表、结构罗盘图示库、5w2h问题描述框架、5w2h疑问回答式设想问题框架等,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的拿来应用,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四、彩色手绘图示,精美展现,是该书的一大亮点。

相比于黑白版图文,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彩色版本,这个感观上给人以清新亮丽。尤其是手绘出的图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做出的ppt也是相当漂亮。不只思考是艺术,书籍本身也很艺术呀!而且关注微信,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得精美的电子版,还可以在线观看李忠秋老师的视频微课,这也让读者收获满满,心中着实喜悦。

问题:

该书p55,排版似乎缺少了些内容。“线索1”、“线索2”属于“2.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一节,但是,后面的“(3)戴上白帽子看都有哪些事实”显然是属于“3.找出支持理由的事实”这一标题的,这里及后面一页也没有(是缺少了)小标题3和部分小节内容。

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言行一致”,思、言、行这三者紧密不可分。思考先行,言行其后。有什么样的思维意识,就形成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最终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无论你处于什么工作岗位是什么样的角色,《透过结构看世界》都会帮助你,结构化的思考,助你提升实战力。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见《透过结构看世界》

电子工业出版社

11月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篇六

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的任务不容推卸地压在我们的肩上。

他们的心灵深处,在实现了真正的沟通之后,我们的数学新课改或许会走出一条成功只路。

每一个数学教师,在这些方面都要达成共识,为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而共同奋斗吧!

新课改 我的思索

新课改 我的思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的方法、策略等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一、走进学生-----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从生活情景入手,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

二、转变角色-----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醒学生作一垂线再剪开,这部分展开很明显形成一个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部分表面积。如果确定出圆柱的高就能求出圆柱部分的面积,再加上上、下底的面积,整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就可以求得。整个过程教师都是在组织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新知识的发生过程就在学生的尝试探索中完成。教师到此教学不能停止,而应拿出圆台体和圆锥体让学生猜想如何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学生没剪开,当然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教材没有要求学生了解,但显然学生把解决圆柱体表面积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类似的图形中去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还让学生参与了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关注学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方法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巧妙地运用“卖关子”、“装糊涂”、“精包装”等教学艺术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化的评价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方法。

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

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篇七

其一,基本上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锁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_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历史学笔记》《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笔记》五大文本中,并试图分析和探讨这五大文本关于马克思阐述世界历史思想的内在联系,旨在建构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体系。[2]21其二,把“世界历史”概念理解为两重含义,即:一是相对于国别史和民族史而言的作为历史学科一般意义的“世界史”,二是指植根于西方现代性的全球扩张所引起的整个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整体互动的作为哲学意义的“世界史”[3]16。其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思想的发展演变来看,经历了一个由形成到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4]9其四,把古典经济学的世界市场理论、殖民理论和现代国家的合法化理论、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以及当时流行的各种世界主义思潮看做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来源。[3]7其五,世界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将使人摆脱异化,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世界性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3]10其六,通过揭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在实践上是为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新问题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在理论上是为回答全球化基础理论问题、应对全球化各种观点的挑战、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提供理论基础。[4]9这些成果是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努力钻研、孜孜以求的结果。这些成果十分珍贵,它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学界长期以来在全球化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新起点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是其探索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艰辛成果,在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鉴于目前学界对该问题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缺陷,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考察,重点是发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人们理解和研究当代全球化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资源。一是走向马克思文本的深处,深入发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资源。我们知道,马克思的著作是“一块艺术的整钢”,马克思的著作是我们探究其思想的主要根据,离开了他的著作来机械地谈论其思想是空洞的。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学界的不足不在于离开文本来空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而是过多地拘泥于把某几部著作作为其探究此思想的主要根据,而不是把马克思的这个思想放在马克思的所有著作中去进行探究和考察,这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思想阐发的完整性理解。鉴于此,笔者建议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考察不能再拘泥于如《德意志意识形态》《_宣言》等文本,应该把马克思的所有著作包括其书信集作为探究和考察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文本根据。二是结合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融涵于其整个思想学说中,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来探究和考察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形成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活跃时期。同时,究其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发展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以及其整个思想学说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包括其中年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与晚年对人类社会早期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鉴于此,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入研究,就必须紧密地结合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发展史。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完备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三是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全球化的实践必然要求全球化的理论与之相对应。我们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旨在构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力在为解决全球化问题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而服务。根据这个理论旨趣,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是一种纯粹抽象的理论思辨,究其现实意义来看,是旨在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资源。与之相应地,国内外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对我们今天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的。这个理论意义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一方面,既不能排斥当代全球化的理论成果,搞关门主义和保守主义;另一方面,也不能沉浸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思辨。总之一句话,我们应当站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地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把正在发展的实际作为理论研究的生长点,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

四、结语

综上,实践发展永远没有终点,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结合时代的发展来挖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资源仍然是我们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