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汉字研究报告(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6 15:14:09 作者:ZS文王 活动总结 研究报告汉字研究报告(汇总17篇)

报告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事件进行详细陈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供相关数据和结论,为决策和观点提供支持,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报告了吧。接下来是一份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汉字的研究报告

我们华夏儿女都自称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关于“龙”这个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自称龙的传人?“龙”这个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龙”这个字的背后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对“龙”这个字的演变历史做了研究。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1、起源。

“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一种神异动物,《说文解字》说龙是鳞虫之长,它和“麟、凤、龟”并称为礼记四灵之一。能大能小,会飞会游泳,能吞云吐雾“雏形期,也称夔龙期。主要是夏、商、周时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现代龙的雏形,其用途主要是,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

2、演变。

商朝时期龙形构成期,也称飞龙期。主要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点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于贵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艺品的装饰图案。

隋唐的龙,丰满雄健、气势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铜器以外,还有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装饰图案。隋唐时期是“龙”构成期。

甲骨文、金文、篆体、繁体龙字虽多有异形体,但演化却有一条明显的规律,主体是龙的头部,为巨口有牙,头上方有“辛”字头,右旁是弯曲之身。

1、“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

3、龙字的演变过程:

4.此刻很多“书法大师”喜欢写这个龙字,写起来龙飞凤舞,很有表现力。对“龙”字虽经多种艺术性处理,但主体形态没有实质性变化,传承脉络清晰。

汉字的研究报告

1.上网查询。

2.询问家长。

1.书法的字体有哪几种?

如果按传统分类,能够分为五个大类: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种。在每个大内中有细分若干个小类,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楷书分为魏碑和唐楷,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2.初学者最好先学哪一种字体?

初学者最好先学楷书和隶书这种比较规矩的字体。楷书中最适合初学者的是欧体和颜体,隶书能够先学张迁碑。因为楷书和隶书的字体工整,相对于草书、篆书和行书来说简单一些,先易后难,要先掌握最基础的字体,再学个难一些的。

3.各类字体都有什么特点?

(1)篆体特点。

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大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2)隶书特点。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3)楷书特点。

楷书笔画方正、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很适合初学者练习。

(4)行书特点。

行书不及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草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字体。

(5)草书特点。

按必须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章草:简易快写,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写法,点化飞动,上下之间笔画痕迹往往牵连。

隶书和楷书较为工整,初学者能够先学这两种字体。而草书、行书和篆书,就比较复杂,最好先打好基础再学。

汉字的研究报告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xx年以上的历史。从古到今,汉字经过了许多次的演变和发展,针对这个话题,我开展了一次研究: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研究问题。

具体内容。

搜集渠道。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网络及书籍。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书籍。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

2.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3.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网络及电视节目。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同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可以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统一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网络及书籍。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便他的统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统一为小篆。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现在还有很多异体字出现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不过中国现在的进步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样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行,2018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18年姓王的最多。

汉字的研究报告

汉字多种多样,能够组成各种趣味的东西,我最近在网上明白了一种诗,叫藏字诗,可藏字诗是什么呢?有哪些类型的藏字诗?藏字诗有什么用?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藏字诗进行了一次调查。

网络查找。

1.什么是藏字诗:藏字诗属于“异体诗”之一种。将组成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愿的一个词语或某个字,藏在句子必须的位置,并按某种题材,以诗的格式表达出来,即谓之藏字诗。

2.藏字位置的分类:

(1)藏头类;

(2)藏尾类;

(3)藏中类;

(4)混合类如藏头藏尾类等。

3.藏字诗举例:

(1)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2)笑看坎坷风雨年,口出话语注重轻,常翻万卷自信永,开心十分把爱驻。

(3)众人皆醒我独醉,心有灵犀最珍贵,邂逅真情爱不悔,今生只为你相随。

(4)后生可畏牛仔人,知易行难为散民,后涨先伏优质股,觉悟股道做股神。

4.藏字诗的用处:

(1)表白;

(2)祝贺;

(3)传递秘密信息;

(4)作为文字游戏。

藏字诗是一种十分趣味的、暗含其它意义的诗歌,它体现了中国汉字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含蓄性,能够锻炼人的思维本事,我们应当继续传承创新这一类诗歌,能够让小朋友学习创作。

汉字的研究报告

我在重庆、巫山等地方都遇到过跟我同姓的人,虽然我姓罗,但也有不明白的问题。“罗”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罗”姓在中国排第几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罗”姓进行了一次研究报告。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询。

3.询问身边对历史有了解的人。

4.其他方法。

1、看来姓罗的人还真是人才辈出啊!当任何官的都有,做任何事情的都有。各个时代,地方都有名人。

2、以前,姓罗的人有点少;此刻,姓罗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了。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汉字的研究报告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仅推进了中国的文化发展,还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网络。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没有文字,只能结绳记事。有位大臣名叫仓颉,虽然他很能干,也所以很苦恼,无法解决结绳记事不能记录的事情,只能在门外饮酒解闷。他看见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顿时有了灵感创造出了一种和动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现的,主要体此刻龟壳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更“复杂”了一步,一向到了战国时期才结束。

西周晚期出现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与小篆之间的过渡字体。之后,秦国将大篆转化为小篆,并且在竹简上刻小篆。

隶书之前是战国字体,有金文,篆书,还是简牍帛书,也称为古隶。秦隶是在秦简基础上改善而来,到东汉时隶书完备。三国战乱隶书埋没在了烽烟之中,被大家遗忘了。

楷书在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以钟繇为代表。东晋“二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书圣”,唐楷最为繁荣。楷书一向繁盛到了21世纪,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现代的简体楷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

中国汉字落笔成画,写下千年历史,让世界都认识。中国汉字,一笔一画皆故事,让世界都向往。中国汉字底蕴深厚,如无数珍宝般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每一个中国字都是那么美观大方,讨人喜爱,我最喜欢的是“柯”字。

“柯”字惹我喜爱的地方并非是我的姓氏,字形美是一个关键。甲骨文的“柯”字,左边是一块木头,表示木字旁,丁则是用一把斧子表示,丁字下面是“口”,也就用一张简单的嘴表示。每每看得入神时,便觉得这不止是甲骨文,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字了,而是一幅神奇的,充满了中国汉字独有魅力的画卷。

你再看“柯”的楷书,哪一笔不是刚劲有力,方方正正?绝不拖泥带水,似写非写。干脆利落,也许这就是“柯”字楷书的魂脉吧。

你且看“柯”字的草书,——最具欣赏价值的字体,一笔一画,有圆亦有方,可谓刚柔相济。哪一个字又有这般相称呢?果如所言:篆书如圆,隶书如蚕,行书如走,草书如奔。

“柯”还指植物的根茎,有规矩之说,难道长大后规规矩矩的,不好吗?或许,爸爸妈妈正希望我规矩矩地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做人。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写好每一个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每一个中国字的演变史都是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它刻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名字里,写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融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汉字的研究报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汉字是十分有趣的,汉字不仅是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还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但我们也对汉字有很多的问题,如:汉字是怎么变化而成的呢?是谁发明的汉字?为此我做出了一些调查。

我通过调查研究,知道了汉字的由来。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那时都是象形文字,后来随着朝代的变更,汉字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历经多个朝代,汉字不断地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具体地说,汉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而成的,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古人之所以发明汉字,是因为人们需要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简单的结绳记事,绘画记事,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为人们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古人们就发明了文字,后来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化和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我觉得中国先民实在是太聪明了,汉字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通过不断地演变,现在的汉字十分简单,美观,不愧是国家的宝藏。

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阳光下,拥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国添彩,让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

汉字的研究报告分析

一、提出问题: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二、研究和调查的渠道: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此刻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2.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经过词序和虚词表示。3.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一样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能够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统一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便他的统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样的文字整理统一为小篆。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还有很多异体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可是中国此刻的提高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

三、研究内容。

(1)写错别字:

(2)写繁体字:

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针”写成“针”,把“电冰箱”写成“电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

(3)写同音字:

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

四、研究结论。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汉字的研究报告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到今,汉字经过了许多次的演变和发展,针对这个话题,我开展了一次研究: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研究问题。

具体内容。

搜集渠道。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网络及书籍。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书籍。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

2.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3.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网络及电视节目。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同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可以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统一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网络及书籍。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便他的统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统一为小篆。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现在还有很多异体字出现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不过中国现在的进步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汉语言文化,可在使用汉字时有些人却容易在书写上出现问题,比如写错别字,为了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此次调查研究。

我调查了街边的广告牌,还分析了同学们作业本中的错别字。

错别字的类型多样,出现的错误也让人啼笑皆非,现归类如下:

1、同音致误。

有些店铺为了推销,用同音字代替原来的字,如“桃之夭夭”、“老婆食代”,这一类店名,利用读音相似,把原来词语中的字用其他同音字代替。这样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虽然这样起到了推销作用,但是却误导了正在学习的人,让他们误以为那些词语本来就是那样写的。

2、形近致误。

我们在作业中经常因为字形相近而出现错误。比如一个同学把“自己”写成了“自已”,就闹出了一个小笑话。之所以大家经常写错,是因为字形太像,无法分辨。有一次老师说在看作业时发现了一位同学把“陡峭”写成了“徒削”,顿时教室里就笑声一片。

汉字的知识十分丰富,历史悠久。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才到我们今天所用的楷书。所以我们要学好汉字,做好汉字小医生。我提议大家要正确使用汉字,把我们中国的汉字艺术发扬光大。

汉字的研究报告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最开始形象复杂的甲骨文到今日简洁易懂的楷书,共经过五个主要阶段。由简单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划的字。有字如画,画如字的美称,但依然让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开调查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图书文献查阅。

2.网络搜索。

3.咨询父母。

(1)发明人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负责管理粮食。

(2)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甲骨文书写不方便,又不统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才到此刻的楷书。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仅有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xx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汉字在全世界有15亿人口使用。其中中国有14亿多人使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有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4.结论。

汉字由仓颉发明,由开始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总数有十万个左右,常用汉字有几千个。时至今日,全球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并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使用汉字的人群里。

汉字的研究报告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

(1)写错别字:

(2)写繁体字:

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针”写成“針”,把“电冰箱”写成“電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

(3)写同音字:

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

汉字的研究报告分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以上的历史。从古到今,汉字经过了许多次的演变和发展,针对这个话题,我开展了一次研究:

一、提出问题: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二、研究和调查的渠道: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研究问题。

具体内容。

搜集渠道。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网络及书籍。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书籍。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2.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3.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网络及电视节目。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同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可以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统一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网络及书籍。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便他的统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统一为小篆。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现在还有很多异体字出现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不过中国现在的进步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

字。有字如画,画如字的美称,但依然让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开调查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图书文献查阅。

2.网络搜索。

3.咨询父母。

(1)发明人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负责管理粮食。

(2)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甲骨文书写不方便,又不统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才到此刻的楷书。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仅有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xx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汉字在全世界有15亿人口使用。其中中国有14亿多人使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有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4.结论。

汉字由仓颉发明,由开始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总数有十万个左右,常用汉字有几千个。时至今日,全球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并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使用汉字的人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