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 汉字的研究报告(实用6篇)

时间:2023-09-26 12:20:33 作者:QJ墨客 工作报告 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 汉字的研究报告(实用6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篇一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样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行,2018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18年姓王的最多。

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篇二

在结绳记事里萌芽,

融入了祖先的智慧,

承载着遥远的记忆。

人世的兴衰,岁月的磨砺,

曾经的快乐、喜悦,

曾经的.痛苦、忧伤,

在一撇一捺中,步履蹒跚、走过风雨。

这里有先辈的暖暖体温,

远祖的绵绵呼吸,

口口相传的精灵,

让七千年的历史不再混沌蒙昧、不再一片空白。

刀光剑影里传递正义,

血雨腥风中将信念砥砺,

胜与败的屡屡痕迹,

荣与辱的无言叹息。

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魂魂,

和血脉一块延续,

与历史默默传递,

成为我们无法割舍的温情寄托、淡淡足迹。

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篇三

1、汉字是出于什么时候?

2、是谁发明了汉字?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长辈

3、其他方法

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们靠结绳记事、认事,此举起到了帮助人们记忆的作用。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并不统一,有摹象说、星象说、数说和杨雄的“亥”为物之源说等等。字说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甲骨文的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这五种字体最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转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用于两汉,魏晋时期又有了楷书。楷书进入南北朝以后,正式成为占有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文字,他丰富多彩,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2、汉字丰富多彩,在世界多处广泛使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篇四

20xx年11月18日

调查了解现在街头汉字使用规范情况

万若澜

中华汉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音字,形近字混用、写错别字、写字潦草不规范以及滥改成语等情况屡见不鲜。所以我介于社会用字情况,展开实地调查。

1、错别字

这幅图是我在实地调查中,在电脑城一个比较大的电脑店里拍到的,“张扬个性”的“扬”写成了木字旁的杨树的“杨”另外,我还在cbd的中央大街与cbd商业城分别发现了这几个个错别字:一个包子摊的价格表上“烧麦”印成了“烧卖”,这是不规范的用法,并且稀饭的“稀”印成了“希望”的希,同一个价格表上竟出现两个错误,只能说这太不应该。

而我在商业城中发现的错误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一个卖十字绣的店铺中,招牌边闪烁的led屏上有这样几个大字“十字绣专卖”,可绣字却打成了铁锈的锈,这样的十字绣,估计没人敢买。

2、因写字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我在气象台小区发现的因为是手写字,所以有很多地方不规范:“画”字中间的“田”一竖出头了、“美化”一词中,“美”少了一横,“化”的一撇没有出头。还有一个缺胳膊少腿的错字:“精神风貌”的貌少了一撇。这些虽然都是小错,但是这个布告栏是社区的窗口,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一个社区的好坏,出现错字只能说明写这个布告栏的人本身文化水平不算高。

通过实地观察、走访,我认为,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因为那些比较新的店铺基本上没有错别字,这说明人们的文化水平以及对用规范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那些老一些、小一些的店铺中仍存在着用错汉字的现象。

我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杜绝错别字,从我做起,从每一个汉字写起,使用正确、规范文字。

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篇五

字。有字如画,画如字的美称,但依然让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开调查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汉字的由来。

2、汉字的发展。

3、汉字的使用。

1、图书文献查阅。

2、网络搜索。

3、咨询父母。

1、汉字的由来

(1)发明人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负责管理粮食。

(2)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2、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书写不方便,又不统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才到此刻的楷书。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仅有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3、汉字的使用

汉字在全世界有15亿人口使用。其中中国有14亿多人使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有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4、结论

汉字由仓颉发明,由开始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总数有十万个左右,常用汉字有几千个。时至今日,全球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并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使用汉字的人群里。

汉字的研究报告表格形式篇六

汉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阅读、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什么字体?每种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1、查阅相关书籍。

2、搜索互联网

3、问老师

信息渠道:上网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文、篆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象形文字。青铜铭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字体。篆书是这个系列最早的字体。楷书—一直到今天。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工整,笔画均匀美观。隶书结得精巧,挫折变化重重。楷书,方方正正,笔法端正。

1、汉字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如篆书、楷书、书法等。.。.。.

2、汉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甲骨文一样,至今仍在被研究和认可。

3、中国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亨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伟大,实用、艺术、包容。.。.。.

据说这个汉字的祖先是古代的仓颉。黄帝让他负责牛的数量。他觉得打结计数既麻烦又无效。——有一次,他看到不同动物的脚印,突然受到启发。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个动物,为什么我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我所负责的东西呢?他高兴地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代表事物。果然,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些符号是原始的象形文字。

从古至今,汉字已经走过了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甲骨文、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七大变化。这些不同的字体各有特色,也代表着历史的变迁。

如果说有一种字体更让我喜欢的话,那就是字迹方方正正、经久不衰的楷书。楷书也叫正楷,也有很多名字,比如真楷、楷书等等。楷书由程淼创作的“隶书”一步步演变而来。与隶书相比,楷书更简单明了。它横平竖直,被《辞海》解释为方块字,笔画平直,堪称汉字中的典范,故名楷书。楷书始于汉末,时至今日,楷书仍是许多书法家喜爱的笔法。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狂狷与舞龙》的草书。草书的诞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方便。当然,它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豪放,但仍保留了汉字的慷慨,同时也成为许多书法家作品的对象。

汉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强的代入感。当我看到“山”这个词时,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一座巍峨的高山上,享受着“其他的山在天底下都显得矮小”的乐趣。当我读到“星星”这个词时,眼前似乎有一片星空。当我读到“国家”这个词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无数为祖国而战的爱国者,当我读到爱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