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19:12:57 作者:雁落霞 毕业论文 最新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优秀8篇)

典礼是社会习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种仪式感,更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社会义务。在安排典礼的流程和节目时,要注重整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值得注意的典礼细节,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一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及其研讨已经日趋深化,而作为其基础课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中。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必须走出钢琴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突出其师范的特性,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使学生掌握实用性强的技能技巧,提高整体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推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拓展延伸

作为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审美化、艺术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然而沿用了多年的高师钢琴教学大纲及依据其编写的多种版本的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标准要求上,都受钢琴表演专业的相关影响,致使高师钢琴教材在内容上追求全面、系统、难度偏大,许多知识与技能是一个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无需掌握和不可能运用的。而在体系安排上,各类音乐知识与技能往往成独立分割状态,没有将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它们以互相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致使学生无法将各知识点融汇贯通,掌握一套完整的音乐教育知识体系。

因此,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钢琴教学必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等多方位进行探索与改革,寻求更为广阔的拓展与创新,促使学生由单一思维转向综合化。

一、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融入适量的正谱伴奏

作为一个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钢琴的目的之一就是能为今后课堂教学中的齐唱、合唱伴奏;为课外活动中的合唱队、舞蹈队伴奏;为文艺演出中的独唱、独奏伴奏。因此,除了专门开设的即兴伴奏课外,掌握一般的正谱伴奏弹奏技巧是非常必要和实用的,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正谱弹唱的教学,对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伴奏织体以及和声手法,为即兴伴奏提供可操作的途径,培养弹与唱的协调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四手联弹、双钢琴弹奏、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等。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技术能力训练和音乐感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对音乐整体与个体的感受能力。

如四手联弹曲目《军队进行曲》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通过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歌唱性弹奏的技能。这首乐曲的特点是旋律和伴奏织体分工明确,无论旋律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无论由哪一人弹奏旋律,在弹奏技术上都比自己独立完成一首乐曲时简化,所以弹奏都可以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旋律的表现上,这样就更容易体会和掌握歌唱性弹奏的基本要领。

2、通过这首曲子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伴奏声部分析出和声、伴奏织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伴奏织体及和声的感受能力,为即兴伴奏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听觉基础。

3、通过这首曲子的教学,学生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双方达到节奏感协调,音乐感一致,并能注意到旋律与伴奏的呼应,对音量上的不同分配比例以及力度层次的控制,提高学生对音乐整体与个体的感受能力,控制声部均衡统一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感。

三、有针对性地选曲为即兴配奏学习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高师钢琴的`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们的钢琴弹奏基础与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学生条件参差不齐,而进校后课程繁多,练琴时间也相对较少。因此,要在4年的学习中掌握各种钢琴弹奏技巧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即兴配奏课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在有限的钢琴教学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技术训练,由此,在教学中曲目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在高师钢琴教学大纲中,对于技能、技巧的教学都是以车尔尼599、849、299等程度的材料来衡量。因此,对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中练习曲的运用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做到有的放矢,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原技术基础上稳步提高的目的。比如:

1.初级阶段以《车尔尼599》为主。可以选择的练习曲目有:

a.柱式和弦:44、49;

b.带低音和弦式织体:22、40;

c.分解和弦:85(两手交替)、87(右手)。2.中级阶段可以选择《车尔尼718》(《24首左手练习曲》),《车尔尼849》。可选择曲目:

在《车尔尼849》中:

a、阿尔贝蒂低音:2、7;

b、长琶音:15;

c、短琶音:25;

d、震音:13;

e、分解和弦:10(两手交替)。

在《车尔尼718》中:

a、长琶音:3、18;

b、短琶音及分解和弦:6、22;

c、八度:24;

d、分解八度:21。

3.中级阶段(下):以《车尔尼299》为主,可选择练习曲目有:

a、长琶音:12(两手)、30(两手)、32(两手);

b、短琶音:3(右手);

c、分解八度:13、28;

d、震音:16(右手)、20(两手)、27(两手)。

4.高级阶段:以《车尔尼740》为主,可选择练习曲目有:

a、分解合弦:6(两手交替)、28(左手)、31(右手)、45;

b、短琶音:37、46;

c、八度:38(两手交替)、49;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练习解决技术难点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归类,从中吸取“营养”,掌握即兴伴奏基本织体形式和一般规律,从而为即兴配奏这门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基础课——钢琴课要突出其师范性,就必须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从而进一步推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社会对人材素质的全面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日]高荻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二

[摘要]:在今年暑假刚刚结束的高中新课程体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研修班上,到会的专家都谈到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处理两方面的关系。在场的体育骨干教师都很关注该不该教运动技能,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和掌握多少向各位专家请教,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焦点之一。就我本人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并在某几个领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运动技能、兴趣、体育教学

一、运动技能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一些一线体育教师认为,现在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行,让他们身心得到愉悦就行,而过分地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甚至反对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倾向化。结果导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教运动技能,也不敢教运动技能了。

《新课程标准》中对运动技能目标的叙述比较笼统,导致目标不能统领内容。作为一线教师也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去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对运动技能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行。比如:《新课程标准》中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上。有一项要求是较好地掌握球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一些项目的技术与战术(水平至),它设有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评价标准。当然要较好地掌握和成运动技能,需要教学时间条件的保证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保证,因此运动技能的教学需要进行正确的改善和改革,它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

二、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课教学相辅相成。

(一)可以这么说,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健康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很多体育教师现在都认识到,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意义。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通过对周边学校的.体育课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现在仍然有不少高中体育课教学几乎“放弃”了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如:他们上篮球课、足球课都是先让学生绕操场跑上两圈,做几节徒手操,一个班拿出3―4个篮球,分组去打。一节课上,教师也没有什么示范,学生们打球也就瞎打,试想,这样的体育课需不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也许学生们是行动起来了,但是学生这节课掌握了什么运动技能呢?这样的体育课也会渐渐冷却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就会变为活动课和游玩的课,体育教学也就会失去了意义。

(二)在人类学习的长河中,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试想,如果你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同样,体育教学中,要首先培养学生的情趣,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会更好学习运动技能,有了过硬的运动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现在,有些老师提出了“是否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不能淡化对运动技能的教学。为什么呢?我们打个比方,比如说打篮球,学生首先是对篮球有兴趣,他才有可能去打,可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每次运球时,球都运跑了,投篮时也投不中,也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无所谓,可是时间长了,他就会渐渐失去对篮球的兴趣。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老是运不好球,老是投不中篮,就觉得没有意义了,相反,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了正确的运球突破,投篮的技术,能够投中篮,而且几个人经常在规范范围内打比赛,学生就觉得有成功感,他也是“体育明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能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当然,我们也要改革传统的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变换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运动技能。

新一轮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和当前的改革的主题,绝不是削弱和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要进行有益和有效的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证明,运动技能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主体,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能本末倒置,要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三

内容摘要:如何更好地开展数码钢琴集体课是近几年我国钢琴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分析传统教学形式(个别课)的优劣势,明确钢琴普及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数码钢琴集体课是非常符合钢琴普及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形式;在高师音乐教育中集体课与小课相结合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钢琴普及教育高师音乐教育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概念从美国引入至今,在我国音乐教育界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无数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的展示。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是目前非常符合钢琴普及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形式

在普及教育中,传统钢琴教学均采用师徒相承、个别授课为唯一教学形式。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有先天不足之处:出于对教学效率的考虑,不主张学生在课堂进行新课的视奏和练习;由于条件限制,音乐理论知识大多与钢琴学习分开进行;为保证钢琴学习,有时甚至牺牲部分音乐知识的讲授……以上问题,都成为制约我国钢琴普及教育科学和迅速发展的因素。而数码钢琴集体课在普及教育中的运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一方面,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一门“入门课”。

数码钢琴集体课对于一些没有基础或程度很浅的学生的“钢琴入门”学习非常适用。教与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美国等国家音乐教育中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的经验,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看,一般组织6―20名学生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活动。一位教师同时面对数十名学生,能轻松地做到共同知识(如:基本乐理、坐姿手型)集中讲解,必备技术(如:音阶、和弦)集体练习。一人授课,众人受益,扩大了知识覆盖面,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环节,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同时,“一对众”的课堂形势让学生和老师有一定距离,避免学生“一见老师就紧张”的情况发生,学生能放松心情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集体课课时一般安排为:每周一次课,每次3课时(两堂新课教学、一堂练习课)为宜。教师在学生“回课”之余,有充分的时间指导课堂练习、纠正问题、巩固知识、熟悉新课。学生在老师的直接辅导下边学边练,在周学时上,与个别课相比,学时也相对较长(个别课一般周学时为1学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学生在一周内习琴的时间至少能保证3学时,可以减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课后练习中由于盲目练习犯错误的机会。不仅如此,数码钢琴教室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使教师能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持久力。

另一方面,数码钢琴集体课是实现钢琴普及教育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

钢琴普及教育的目的有二:一是教授学琴者最基本的弹奏技术和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是钢琴普及教育的基本任务;二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这是普及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学习钢琴,是在学习音乐,是对脑力、智能(观察力、听觉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是对情操的陶冶,是对优秀的心理品质(性格、意志、气质)的培养。

集体课的`教学内容由键盘学习、基础训练、视奏练习、创造性活动所构成:通过对旋律、速度、调性、和声、踏板应用等的学习,学生得以准确把握演奏表现的情感、音乐形象;学生通过对不同时期、流派的不同风格的认识,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内在美和内在力量,形成表象和想象;重奏、合奏、协奏等各种生动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当场吸收和体会到多声部音乐的内涵和美感,音乐内在听觉能获得很大的提高;教学中的互相观摩,有利于同学间的取长补短,体会和感知演奏时与听众的交流,提高演奏能力;课堂上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以发展他们的音乐逻辑思维能力;即兴弹奏(或简易配弹)等一些创造性活动,能给学生一个即兴想象和创作的环境,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树立创新精神。集体课这一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利于感知、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知识的氛围。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符合钢琴艺术普及教育规律,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能力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数码钢琴集体课还很好地解决了目前钢琴普及教育中的一些难题,如优秀师资缺乏,教学随意性等等问题。总之,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将会在实践中,具备鲜明的特点和规律。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与个别课的结合是高师钢琴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钢琴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该是一门集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课程。它不是培养钢琴独奏人才,而是培养从事各类型、各种层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包括高师及中师钢琴教师、普通中学音乐教师、综合大学音乐教师、厂矿企业文化生活组织者等。这就要求学生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综合专业技能。然而,现状却是很多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要么只会看谱弹奏;伴奏能力强的技术差,伴奏常中断;会弹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会弹;弹唱都好的又讲不出……这些现象的产生,是高师培养方式缺乏师范特点,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所致――学科分类太细,且专业课间又相互脱节、缺少必要的知识交叉。

根据高师钢琴教学年限短、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为了科学地利用师资和课时,体现师范特色,在钢琴教学中增设集体课教学形式,以集体课和小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钢琴教学是高师钢琴教学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趋势。集体课解决共性问题,个别课解决技术细节。只有“多管齐下”,学生具备更广泛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均衡的发展实力,才会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

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一种综合性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将基础乐理、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等几门课的相关知识融合到钢琴教学中,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综合教学,实现多学科整合。同时,数码钢琴集体课又是以弹奏技术的科学分类为主线来推动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教师按照事先拟订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演奏理论与技巧方法,采用螺旋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复地强化基本概念和要领。学生在系统、规范的训练下,不仅在钢琴视奏、伴奏、演奏以及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上得到提高,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课、和声课、曲式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从而实现了钢琴与音乐学习有机结合、自我学习与集体学习有机结合、教与学有机结合。

数码钢琴集体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但受其教学形式和课时的限制(尽管在集体课上,数码钢琴教学系统可以让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面对众多的学生,个别辅导的时间相对较少),很难对每一位学生做“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的辅导。而个别课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更好地体现钢琴教学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恰好与集体课相辅相成,互补不足。

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音乐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手指条件的影响,每位学生在弹奏技艺的学习效果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别。教师通过个别课了解不同学生的技术差异,并对其可变因素进行分析,用不同教学方法解决问题;对于作品中的一些重难点,如弹奏的音色、触键等问题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细致的示范指导,使每位学生在原来的弹奏基础上得到个性的发展和技艺的提高。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采用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钢琴教学作为学习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之基础课、提高整体素质之修养课、培养合格师资之技能课的作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体现了浓厚的师范特色,有助于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又符合钢琴教学规律。

综上所述,数码钢琴集体课既是钢琴课又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钢琴课。它是基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上的自然延伸。作为一门针对初、中级程度学生的“入门”课,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创造性能力以及集体协作性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更是新时期面对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而设置的、具有全新意义的多学科整合下的综合课,它的出现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发展,为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探寻了一条有益的道路。

参考文献:

[2]胡健:《钢琴集体课教学特点述要》,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9月第3期

[3]吴晓娜:《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与人才素质教育初探》,载《钢琴艺术》第3期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四

在音乐教育事业普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钢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钢琴的热潮。因为喜爱钢琴的人很多,参与钢琴课的人也与日俱增,我国也大力开展钢琴专业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在开展钢琴专业课程的时候,重点是应抓好相关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钢琴教学遇到的瓶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确保钢琴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我国钢琴教学的瓶颈

(一)忽视识谱训练教学

识谱教学是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识谱教学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期间,重视为学生传授钢琴弹奏的技巧,忽视了对学生的读谱训练,长期下去,学生的识谱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学习钢琴时也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容易发生粗心大意的情况,在演奏钢琴时,学生普遍表现得缺少耐心,不能坚持下去。此外,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由于考虑到教学进度,会指导学生逐句弹奏,教学训练时学生不需要考量弹奏曲目的内容和技巧,也不用熟记音符和曲谱。长期下去,学生弹奏速度很难得到提升,也不能增强自身的弹奏技法,从而逐步丧失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单一,针对性不强

从我国钢琴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未能将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下来,也没有明确钢琴教学中的课时目标。教师很少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入手,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也没有解决钢琴教学中的理论和技法的问题。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曲目为学生示范弹奏,并讲解里面的重难点内容。[1]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弹奏基础和领悟能力,只是简单地根据一些有着共性的教学内容来框定教学目标。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指导学生练习相同的曲目,采取相同的弹奏方法,制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这样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时的艺术潜能。学生在曲目训练过程中,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和训练效果。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心理素质差

在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其不足之处在于:教学活动显得枯燥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很差。教师在钢琴课上为学生讲解钢琴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在钢琴课上组织音乐会、派对等活动,或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曲目弹奏教学。此外,在钢琴课上,一些学生平时练习得很好,但是只要让他们在课堂上示范演练,或者是让他们上台演出,则容易产生惶恐不安的情绪。这是由于一些学生学习钢琴时心理上有问题,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

二、我国钢琴教学的对策

(一)注重钢琴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

1.读谱和背谱。对钢琴初学者而言,读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可让他们在接触钢琴曲目时,先认真读谱并弹奏,熟练后再进行背诵,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很多教师在第一次钢琴课上就让学生背谱,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促进学生练习钢琴,但是也有着很多缺陷,如学生过早进行背诵,会忽略钢琴曲目中的表情记号、错音的出现以及乐句的划分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先将谱子研究透彻,之后再背谱,这样方可全身心投入到钢琴演奏中,且避免了视觉上的干扰。

2.基本技术练习。基本技术训练包括和弦、琶音、音阶等内容,对于一些有基本钢琴演奏基础的学生来说,其基本功还不够扎实,跑动和跳动的时候,明显存在着跑动不均匀、手的支撑感较差的问题。例如在琶音训练过程中,通常从分解和弦开始训练,弹奏过程中手指应有良好的支撑,特别是应避免四指和五指凹进去,且弹奏时应注重手臂重量的转移。[2]短琶音训练结束以后,要开始训练长琶音,包括两个、三个、四个八度琶音的训练。在训练长琶音时,应注意以下要点,即在短琶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指的转移动作,训练要领和音阶转移大致相同,需要大指做好准备,只是比音阶要转移更长距离,难度也更大。对此,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放松手腕与手臂,并做好配合,在1指转移,3指或4指与1指之间应连接好,不能断奏。

3.钢琴伴奏的训练。钢琴伴奏是声乐和器乐演唱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有声乐伴奏、器乐伴奏、合唱伴奏、舞蹈伴奏、体操伴奏、乐队合奏中钢琴部分等。在伴奏练习期间,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对于声乐伴奏和器乐伴奏而言,应把声音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完美呈现出钢琴曲的意境,演奏才能获得成功。

4.舞台实践。在我国钢琴教学中,舞台实践也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学生一般不能得到舞台实践机会,对此,教师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驾驭舞台的能力。[3]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大量练习与体会后,自身的感染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技术将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上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注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

1.合理选择教材。对于钢琴教材而言,要在系统的声乐教材中选择各种伴奏类型的钢琴曲目为教材,并采取自弹自唱等伴奏方法,提升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我国钢琴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和钢琴即兴伴奏相关,包括歌曲作曲法、复调、曲式分析、和声、视唱、乐理等,这为钢琴即兴伴奏创造了有利条件,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来看,是对以上课程的综合运用,这些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钢琴即兴伴奏创新能力。因此,在选择即兴伴奏教材时,训练对象应为知识点综合性较强的钢琴曲目。

2.创新钢琴教学方法。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将学生的艺术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唱谱、弹奏,同时组织互动式的语言与表演,或适当引入教学游戏。教师也可以选择感染力强、节奏活泼、形象生动的钢琴乐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为学生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合理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提升学习效率。

3.加强钢琴即兴伴奏训练。在即兴伴奏训练中,学生在获得曲谱以后,用很短时间分析乐谱的曲式结构特点和旋律走向,将相应伴奏音型与和声织体确定并编配出来,以此对乐曲音乐形象加以塑造,让乐曲更为生动和充实。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钢琴伴奏实际应用能力,分析不同类型乐曲时,通过旋律、节奏和调式判断和声。[4]学生在长期训练中,可以按照乐曲旋律特点、情感和不同乐段的对比变化,将最佳伴奏音型编配出来,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各种风格的曲目进行即兴伴奏。学生在实践中练习钢琴即兴伴奏,对钢琴学习大有益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科学选用教学方法。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合理想象,灵活变通,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肯定学生的创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获得突破。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优秀钢琴曲目,并引导学生通过主题、音色、力度和速度比例欣赏音乐作品。例如:拉威尔的《水妖》与李斯特的《在泉水旁》,格里菲斯的《阿夸泼拉的喷泉》、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和《雨中花园》等。学生通过聆听著名艺术家们的经典演奏,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社会对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拥有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在我国钢琴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发现新问题的时候,是学生创作灵感迸发的最佳时机,要意识到并非作曲家的创作才有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能创作。[5]虽然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价值非常高,但是学生在抒情达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创新,也可能产生灵感的火花。例如:在《南斯拉夫民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次尝试以后,一些学生为更好地表现这首三拍子曲子,采用了三拍长音的柱式与和弦伴奏织体,营造了安逸的氛围。一些学生采用了带低音的柱式和弦伴奏织体,这样弹奏起来更加委婉,韵律更强。一些学生采用了长琶音伴奏织体,为曲子增加了更多不安宁的流动感。对于这首民歌的表达,没有固定的伴奏织体,学生采用的这三种伴奏织体都有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采用与曲目内涵情绪相符,个性特色较强的伴奏织体,是自己创新能力的体现。学生在学习完这些钢琴曲以后,在不断地创作中拓展了自己的思路,开阔了视野,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教师应让学生分析不同风格、流派和题材的钢琴作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为学生今后钢琴的学习打牢基础。

三、结语

总之,钢琴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且社会各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参与到钢琴的学习中,这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因为钢琴教育对象基础不一,所以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在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钢琴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以钢琴考级为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突破当前钢琴教学的瓶颈,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念,感受到学习乐趣,并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作者:刘美环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

参考文献: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五

1.独奏形式

利用音频控制系统中“个人示范与点评”的功能,一个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其它学生倾听,在点评时,主要针对该生对作品的技术处理和音乐表现进行讨论,指出优劣,达到取长补短的功效,避免自己弹奏时再出现同样的错误,这种回课形式所产生的一个积极因素就是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下努力练琴,完成作业,而共同评析则使学生由被动地位变主导地位,增进交流,活跃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齐奏形式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教师根据作品的性质以及弹奏者的技术水平规定适当的速度,进行齐奏式回课。完毕后,针对弹奏,引发讨论,讨论内容应以作品的结构,整体表现风格为主,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接纳学生反映的同时,启发思维,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信息量,从而更好的指导弹奏。齐奏回课较独奏回课有更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对节奏、速度的严格把握方面,总会出现或快或慢的情况,这也就为学生在齐奏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要求,当自己的弹奏在与群体出现偏差时,应及时改正、积极调整,能迅速融合到集体的感觉中去。初训练时,老师和学生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时间长了,随着次数的增加,就会觉得乐趣无穷。同时,这种形式也考验了教师的“火眼金睛”,教师在倾听时,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防止有“滥竽充数”的现象。

3.轮奏形式

钢琴弹奏的“接力棒”,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游戏。一首作品,按照乐句、乐段或小节线的划分,分配给每位学生,当前一位演奏者结束自己的任务时,后一位要按时进入,完成规定的长度后,接下去的同学又要挺身而出,好比运动会上的田径接力赛,接力棒不能中途掉下,直到最后胜利而归。经过实践,此种形式深得学生的喜爱,紧凑、严密的衔接,锻炼了弹奏者的应变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4.重奏形式

无论对于弹奏者还是欣赏者,四手联弹,双钢琴的演奏形式显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多声部的层次进行,和声色彩的丰富对比,合作双方的默挈配合,都是激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因素所在,合作性演奏要求弹奏者在完成自己所担当的音乐角色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同伴的演奏,这一自身形式所赋予的内涵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效的节省了时间,增加学生的上琴率,避免课堂上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

5.复式形式

当然不同于传统的高级程度的个人课,而是在其它同学练琴时间之余进行单独辅导。教师在上课开始的前二十分钟集中讲授新课的学习提示,包括创作背景、技术难点,训练目的,并作精细示范,而后,学生带耳机独自视奏,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质疑,发现问题,教师当堂解答,并可利用此时间段,逐个进行旧作业的回课,因人制宜,解决弹奏中的各种问题,既提高了练琴效率,训练学生快速准确的识谱,又可细致针对个人,一举两得。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内容设计

1.同曲不同段

以奏鸣曲为例,“奏鸣曲”是18世纪古典乐派常用的一种音乐体裁,由不同数目的乐章组成,乐章之间在调性、速度、情绪上形成对比,几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对于某些程度较深的学生可选择速度快,演奏技法较复杂的快板乐章,而程度较浅的学生则先学习速度慢,旋律优美,技巧性相对不太强的慢板乐章。当学生作品完成后,可以一起用轮奏的形式将几个乐章完整的弹奏,感受音乐的完整性和音乐形象的变化。

2.同时期不同作品

教师在教学时可讲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总特征,再分述单个作曲家的创作特点。按作品性质、难易程度,有选择的布置给学生,这样虽然学生练习的作品不同,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还是统一的,让学生在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统一性的同时,又能掌握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不同作品的共性与差异。

3.同作曲家不同作品

如巴赫的作品,巴赫一生写了大量键盘音乐作品。虽然不同曲集有不同的创作背景,音乐性质,但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统一性特征:复调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差异,布置相应的作品,利用数码钢琴特殊的“配组”功能,按复调作品的几个声部将学生分组,一人控制一个声部,一起合作完成全曲。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4.同种技术不同作品

钢琴教学中的技术训练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音阶、琶音、双音、和弦等。而每首钢琴作品都有它训练的'技术课题。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深度的曲目,来强化这一技术的练习,这样既照顾了程度差异又统一了教学目的。

5.同一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形式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它更有音乐文化,音乐修养方面的要求。这样就要调整“钢琴课只弹奏作品”的观念,音乐欣赏与钢琴理论同样可以作为上课的内容。

教师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选择midi曲库中相应作品给学生进行欣赏,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可以对整个乐曲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视听直觉的印象,并用以引导自己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情趣,更快更好的正确把握作品风格。而那些较深程度的作品,虽然不能让学生演奏,也可以欣赏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欣赏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和深程度的作品,再加上教师对欣赏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就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和学生的作品储备量。

另外,对于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学好钢琴的有效途径。科学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钢琴教学首先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展开讨论、回答问题,巩固复习旧内容,从而获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39.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3]高晓光.钢琴艺术百科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华中大学出版社,.

[5]杜士珍.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六

在我国,中医学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所寄予中医学的希望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医学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

与此同时西医学经历了百年的磨合及发展后,逐渐与现代科技有了完美的结合,所以中医学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中医、西医院校中,其在教学目标方面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授的内容、形式便有所不同,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如何对西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便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如下探讨。

1西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在对西医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存在着以下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方面,对于西医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解与认识方面便存在着一些难点,因为目前教学多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目的方面便存在误区,所以学习热情较低;而在教师方面,则存折教学的内容及课时相对较少,教学方式、手段相对较为落后的缺点。

具体表现为:

1.1教材落后在教学教材方面,其编写较为落后,尤其是在西医的进展、疾病的治疗进展及产生机制等方面相对落后,同时因为中医院校中的教学教材多是根据西医教材进行编写的,所以教学内容便无创新点、无突出特点,过于陈旧,难以和临床治疗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至学业结束,仍无法完全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及特点等。

1.2课时少在中医院校中的西医教学,课时相对较少。

一般情况下若对西医内科进行系统的讲解教学,那么两个学期加起来至少需要550课时,但是在中医院校中此学科却只排了90课时,这便导致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挑选一下较为重要的疾病进行重点讲解。

但是由于西医的实践性较强,课时较少的化便难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便导致学生在实践方面与临床现状严重脱节,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能力较低。

同时由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无实践课程配合,课程则较为难以,在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更加缺乏趣味性,使得课堂效率较差,使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1.3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两者的产生有所差异,促进现代医学产生的是近代资本主义,促进中医学产生的是古代文学、哲学及天文学等,所以两者在根本上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理论体系方面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存在。

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在西医课程开设前,其所学习的课程便是以中医为主的,所以开始学习西医学后,难免会使用一些中医观点来学习,但是由于两者之间难以完全对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脱节现象[1]。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七

论文关键词:钢琴音乐教育高师

论文摘要: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科目中,钢琴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加大,钢琴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如何从事钢琴课的教学,,如何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将这门复杂的功课做好,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国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之外,常常辅以肖邦部分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术与音乐艰深的曲目,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技术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他们只是学习一到两首曲目来应付高考,其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用数字来标示五线谱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对于他们,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两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以适应其毕业以后得工作实际需要。

二、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综合式,融合式的教学,讲究课程的整合,按照音乐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的协同效果,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音乐科目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终点科目,比如视唱练耳,和声及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科目中与钢琴没有任何联系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渗透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钢琴本学科的侧重点以及自身个性,绝对不能将钢琴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老师们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教学功底,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三、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90后”学生,演奏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他们对钢琴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通过老师的理论指导,会拓宽演奏与联系的思路,学会逻辑的分析自己的技术训练,最终突破技术的瓶颈。教师应明确的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加清晰,从而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为自己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名负责任的钢琴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学纲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作为工具,高师钢琴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的方向作用。教师应该明确教材的的作用是:通过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演奏技能;通过它研究中外音乐大师的经典曲目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发展等等。教师在明确其作用后,更应该研究教材的训练目的,明了教材所选曲目的艺术价值,能够准确分析所选曲目的曲式,和声特点。为了能够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毕业后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部分高师音乐教材还增添了中外乐曲的钢琴伴奏曲,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又编选了一部分四手连弹曲目,教师应对这两类曲目同样重视,这样才能使教材的应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拓宽教学视野,提倡创新意识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大胆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变。钢琴课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技能课,核心课,基础课,本身应该具备开放,多元,发展的特色。教师不应将视野只局限在狭窄的琴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应该更加关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高师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面临着社会整体钢琴教育的重任,他们身后是几千万的琴童,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主科教师们迫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他们要立足本土,通过观摩,学习周先生等老一代教育家的教学法,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了解国外钢琴专家的演奏与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广阔,更加多元化。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部分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之后产生的一些思索。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者388问》

[3]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演奏法》

[4]谢嘉幸郁文武《音乐学习与教学法》

[5]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

钢琴教学方面的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师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研究性教学

2005年1月7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本科教育层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使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高校研究性教学得以全面、合理、合法地顺利开展。然而,现实中国家的积极倡导与高校行动的迟缓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缺乏可以推广的成型经验。研究性教学在高校出现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类似的尴尬局面,即存在“高位”认识与“低位”实践的巨大落差,或者“叫好不叫座”现象。为此,深入探讨高师院校课堂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困窘状态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师院校实施课堂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一)是高师院校争取生存发展空间的需要

信息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演化为国民创造力的竞争,高师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同样是基于人才创新性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开放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中的一部分,高师院校失去了原来教师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显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劣势。就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而言,高师院校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整体实力不强、科研氛围不浓。而且缺少相应的软硬件支撑,欲将科研活动渗透于教学,还存在发展积累的不足。现实中却要与综合大学比拼人才的创新能力,争夺有限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空间在萎缩,生存的危机日趋严重。比如,高师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专业难以谋得软件公司的职位,是因为用人单位认为师范生与综合大学的学生相比,不具有软件开发的专业性和创造力,但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师资格考试便轻松地走进教师队伍。高师院校的生存发展弱势明显,通过实施课堂研究性教学方式改革,把有限的科研资源充分利用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优势,即形成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能力而非纯粹的科研能力,彰显毕业生对教师职业的适切性,才能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师院校历来都是师资培养的主渠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亮点,然而事实上新一轮的课改最难以落实的恰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陌生与排斥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为高师毕业生没有接受过研究性教学,甚至高师教师也闻所未闻、未曾问津过,也不曾接受过较为系统的相应教育,那么以一种传统的固有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教授出来的学生要想驾驭研究性教学实践是不可能的,让师范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工作显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基础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通过先培训教师来实现是有相当大难度的。难度主要在于教师自身从零开始学起,并要先改变自身学习方式来适应以课程方式呈现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加之国人根深蒂固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阻碍等,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高师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从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角度讲迫在眉睫。

(三)是师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角度讲,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国人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又是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习惯、实现学习方式根本变革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完成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观念的实质性变革,改革中历练自己的研究品质,发展研究能力,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课堂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研究习惯,锤炼合作的品质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师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观念的影响

由于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观统领教学实践活动,接受式教学根深蒂固,研究性教学知识传承的探究性、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实施过程的长期性和活动性,却因不能短期见效而产生负性评价,使研究性教学遭遇排斥和反对。另外,教学监督与管理尚做不到“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追求,教师也没有“走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大气,学生同样是缺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魄力。再则,人们习惯于从众,不习惯于创新,新事物首先面l临的是旧事物的阻挠,而冲出这种藩篱需要制度性的保障,也需要新事物本身强大的生命力。而研究性教学本身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而是对它的有益补充,这一特性决定了研究性教学对人们教学观念改变的有限性和进入高校课堂的薄弱性。

(二)教学理论的研究问题

研究性教学是个舶来品,它将西方国家或发达国家里便于实施的教学方式移植到我国,缺乏研究性教学生长的土壤,表现为理论指导的薄弱性。仅就研究性教学的解释来说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而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站在本国立场上理解国外研究性教学时所考虑的制约因素不同所致。当侧重考虑人才创造性培养时主张以项目研究方式开展研究性教学,当侧重考虑实施的便利性时主张以问题式方式开展研究性教学等。我国高校目前的状况是:规模大、办学条件差。具体表现为:教学经费紧张、教学软硬件设施生均比低、教师队伍薄弱、师生比高、班额大、教学资源有限、校外教育资源难以统合等。此外,国民生活水平不均衡,总体生活水平较低,教育投入有限。在这种条件下研究性教学到底如何开展,理论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和有针对性的现实指导。

(三)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指向明确而具体,比如地方高师院校本科教学就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而服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很强,即要具备从事基础教育尤其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职业道德。在学科教学中多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多以理论讲授和实际教学技能锻炼为主,总的特点是重基础性、示范性。与理工、农、医等高校教学相比,缺少雄厚的研究力量和浓厚的研究氛围。

另外,高师院校教学本身重视示范性,学生易形成向师性即对教师的模仿。由于教师多为教学型的,所以教师研究能力多体现在教学研究而不是科学研究方面,多属实践研究而少理论研究。因其对研究性教学本身的陌生和自身学科研究功底的薄弱,使教师往往畏惧涉足,尽管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向师性也不愿选择缺乏成功定数的教学改革实验,加上班额大、条件差、任务重、评价改革滞后等因素,高师院校里研究性教学反而难以推行。因此,虽然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依然固守不变。

三、高师院校改善研究性教学的对策

(一)从总体上讲

建立教改实验区、实验校、实验班,通过成功的教学改革实验,以研究性教学本身的成功来引领研究性教学的推广。虽然都说更新观念是先导,但大众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要用事实说话的。由于教育的不可逆性,简单地让人们冒风险而为之,没有多大的招引作用。我国改革开放的迅速推进正是在政策支持下,使一批人先富起来,反过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而计划生育政策则是经过国家强制实施和几代人生命历程鲜明对比验证而在现实中奏效的。若强制实施研究性教学,首先会遭到教学双主体的抵制而搁浅,所以国家多次倡导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而不是强制,作为高校采取相应的渐进实施过程是可行之策。

(二)从具体上讲

一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大胆改革高校中压抑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改变教学中将教师备课束缚在教材上,教师如“传教士”式教学,视课本为知识的“殿堂”,师生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状况,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持作用,构建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弹性教学运行机制。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整合教学资源,支持研究性教学的深入开展。其中最大的投入就是师资力量的投入,因为我国目前高校师生比高达1:30,教师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下会失去工作的动力。

三是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要尊重教师的个性风格与独创精神,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与自主实施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励和保障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

四是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在内容上突出新的研究成果,在形态上突出以问题为中心,在结构中扩大课外科研部分,在具体实施中把握课程的生成与创新性,在评价中重视过程性,为研究性教学的推广和渗透奠定基础。

五是正确处理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等先进教育理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质量观,构建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动态的对话、商讨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学习、研究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