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论文研究方向 略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论文(大全7篇)

时间:2023-09-25 17:46:59 作者:BW笔侠 文秘知识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 略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论文(大全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篇一

[摘要]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间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比如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乐器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分析和解释其中钢琴音乐部分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分析其电影的真正动机和内涵。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电影;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而电影在当代艺术范围内作为一项综合门类,体现的是声画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整体的意象和感觉。音乐在电影中可以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因此,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被艺术创作者们视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新体裁形式,在影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共生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概述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出现是从1927年开始,自从音乐融入电影之后,便成为电影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电影中音乐更增加了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启示作用,它与电影的结合逐渐成为电影艺术中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视觉和听觉交叉点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和巨大作用。

首先,电影音乐可以概括影片的核心思想内容,深化故事主题,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具体作用体现,不仅添加着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的人类生产生活,还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历史状态和文化面貌。一般来说,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影片中音乐大都直接取材于民间的真实生活写照,而极具时代感特色的电影音乐则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国家特征和历史情况,透过电影中添加的这些音乐的渲染使得电影中情节增加了更多的真实性和动态美。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可以起到刺激观众听觉,达到引领观众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通常会采用音乐、音响的掺杂因素来刺激观众的听觉,从而领导观众进入电影作品中去。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中的过程中很容易地触动心灵,进而引发观众对整个电影内涵的联想和共鸣。可以这样说,一首打动人心的电影音乐作品,往往在电影画面消失以后,还能因为它动人心魄的主旋律而传播开来,深刻透彻地印在观众们的心中,从而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再次,电影作品中音乐的核心作用即深化影视作品主题,揭露电影中人物内心情感。音乐学科本就是一种抽象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它和语言不同,不能带给他人准确直接的视觉表达效果,但是它却具备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对观众产生吸引和引导的能力,以听觉的形态产生于听众,作用于听众。当音乐深入到影视作品中时,可以起到直接揭示电影主题的作用,并且更快地帮助人们更加透彻地懂得电影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情感。

二、浅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运用

在《海上钢琴师》一片中,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以钢琴为主配合多种其他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了一篇旋律优美、感人至深的影视音乐作品。下面分析电影中几段典型的音乐片段,结合电影内容和故事情节,谈谈钢琴音乐在此片中的重要警示作用。

第一个片段:不习船性的麦克斯在初登上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海上突然发生大风浪,这使他东倒西歪,心神不定,呕吐得不成样子。就在这时,偶然中他遇到了那个令他一生难忘的人――1900。这个钢琴天才带他来到舞厅的一架钢琴前,示意他坐在身边,随后开始弹琴。在1900弹出的轻盈动人的钢琴旋律中,大厅里每件物品都随着船剧烈摇晃,他们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慢慢的,麦克斯在琴声中内心安定,放松微笑。此时电影中出现的主人公钢琴弹奏,不仅使电影情节为之一转,由紧张激烈变为安宁舒缓,同时钢琴曲引导人物的情感变化及心理变化也是值得一说的,音有伟大的力量,超出人类的想象和预知。在狂风中钢琴的旋律出现使主人公心理活动发生了变化,也使观众观看影片时感情状态发生同步变化。

第二个片段:斗琴片段中的三次钢琴曲目的较量让人为之惊叹不已,也体现出影片中的高潮部分。爵士音乐发起人谢利弹奏了三段技艺精湛的爵士乐,可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高傲的他以为足可让1900知难而退。但是在较量的过程中,1900先弹奏简单清新的《平安颂》,随即第二首将谢利第二回合中弹奏的曲子按照原样重新弹了一遍。在第三回合中,1900才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使整个片段达到高潮。这三段音乐存在不同的内涵和思想,也反映出当时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思想状况和心里动态。前两首钢琴曲把故事逐渐带入高潮,观众在剧情中提出问题和想象结果,直至第三首钢琴曲完成,故事有了答案,也使观众放下紧张情绪,获得释然。此片段中的高潮部分音乐同人物画面结合得淋漓尽致,音乐在此贯穿到每个细节,让人不免感叹。

第三个片段:电影音乐不仅可以抒情,亦可以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音乐在电影中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作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从影片的开头一段欢快的钢琴曲开始,却让我们感受到1900心中的骄傲、悲伤和孤独,直到一次在船房录音时那个女孩的出现,使1900真正感受到爱的存在和心中的温柔,从船舱窗户看到的无名女孩的身影映入他眼帘的时候,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仿佛要融化在眼睛里,同时弹奏了一曲即兴的以爱为由的曲子,让全场人哗然。这时的钢琴声不再有复杂的内容,音调舒缓、清新明朗,他轻柔的弹奏下有一颗激动欣喜的心,夹杂一缕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过程中音调慢慢地扬起,又慢慢地舒缓,最后琴曲突然停止,那个女孩也转头离开了1900的视线。这个片段中让人灵魂安静的钢琴音乐,真实和细致地塑造出主人公每个阶段的内心情感世界,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使画面感变得生动富有生命力,也让欣赏这部影片的观众同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是视觉画面所不能单独体现的。

三、以《海上钢琴师》为例提出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的思考由于影视音乐题材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海上钢琴师》一片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片中大量的出现了各种音乐表现形式,特别是其中大量片段的钢琴音乐,在构成影片元素之外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导和导向作用。

在本片中,背景音乐被大范围应用,其中很多场景使用的是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比如片中的开场画面,伴随着轻微的音乐,画面出现的是一层层灰暗潮湿的阶梯,由此画面进入到主人公的回忆中,音乐是略显活跃但依旧平稳的弦乐,以此作为气氛的烘托,伴随着画外乐镜头,从主人公回忆的主观镜头跳入到画面里,故事开始。本片大量的画外乐是音乐的主要部分,穿插在影片的各个内容之中,为情节气氛的营造和感情的表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本片高潮部分,即1900与爵士大师斗琴的过程中,在三次对决六次演奏中,钢琴充当了主要的角色,1900的一首《平安颂》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那首著名的thecrave成为1900的第二首弹奏曲目,他按照谢利弹奏的原模原样的照弹了一遍,他惊人的记忆力让观众大跌眼镜,而第三首曲子enduringmovement,整首曲子没有高潮亦没有结尾,只有无穷无尽的密密麻麻的音符,速度快到惊人的极致程度,炫技到了神的地步,此刻观众的反应激烈,会同步跟随影片中进入到关键部分,音乐中钢琴音乐部分的运用堪称此影片的标志性经典音乐。

此外,同步的手法是本片中最为常见的,且因影片是以音乐为主的电影,无论是主人公创作的主旋律或是影片中大量的背景音乐,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环境的气氛和人物情感,所以同步的手法随处可见。又因为本片主人公性格的特殊性和表现力,他的每一次弹奏都几乎代表着其内心当时的情感状态,使观众充分体验了音乐描述情感的巨大力量,并且使观众与影片中的主人公浑然为一体。片中主题音乐并没有贯穿始终,但却在作着不断的引申发展,大量丰盈而华丽的钢琴曲子在整个影片中突出刻画了人物内心活动和故事发展,并深化了影片主题思想。

影视作品中大量音乐的运用说明了音乐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影视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早期的默片之外,在当今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离开音乐渲染的部分都会大为失色,变得死板和封闭,甚至电影中音乐会超过电影画面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影响。此外,在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而且在抒情方面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表现电影中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亦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清楚地知道故事梗概和剧情发展。因此,音乐所担任的角色是任何电影元素都不能替代的。

四、结语

由此可见,影视音乐作品不仅使得观众更重视音乐在其中的重要存在,而且丰富了电影语言和表达方式,强化了电影主题效果,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感受。电影和音乐有着极其微妙的互利互生关系,因此,致力于影视作品中音乐的研究和探讨是影视文艺行业不可忽视的职责。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好的影视音乐,有了它,使得电影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故事氛围等方面都得到升华和稳进,也使得电影中人物特点更加鲜明,电影画面更加丰富。即便,当有些电影被观众遗忘的时候,它的音乐还是会常常在耳畔响起,使观众重新回到影片中。总之,电影音乐作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应当恰当合理地运用在电影中,使得电影的灵魂更加鲜明,使得我国的影视行业愈发稳定。

[参考文献]

[1]朱静华.文化传统视角下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02).

[2]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01).

[3]孙娜.天堂里的音乐?――《海上钢琴师》评析[j].电影文学,(09).

[4]李锐.《海上钢琴师》的经典镜头分析[j].华商,2008(03).

[5]谢愚超.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j].电影文学,2008(11).

[6]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文学,2008(07).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篇二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没有明确专业要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进校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钢琴教育,甚至有些学生不认识五线谱或者简谱,出现“乐盲”现象,这使得中职钢琴教学必须从启蒙阶段开始。在启蒙阶段,识谱能力是钢琴教学的第一步,识谱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钢琴的进度。对本校中职一年级音乐专业158名新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能熟练识谱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2.1%,缓慢识谱的学生占39.8%,剩余48.1%的新生完全不认识乐谱。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整体偏低。但考虑到中职学校是以培养中等技能人才为教学目的,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训练,以及学生刻苦努力地练习,那些不利因素是可以逾越的。

二、钢琴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方法分析

现在多数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学方法以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为主,即教师教授新的乐曲,要先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难点、重点、技巧等,然后示范演奏新乐曲,之后由学生练习,到下节上课时老师再进行“回课”检查、纠错。这种以短期、快速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应中职钢琴教育的要求。因此,钢琴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推广和运用势在必行。

(二)教学形式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课、小组课和单人课。这几种课堂教学形式各有利弊。集体课的缺点是受到上课人数的限制,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小组课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许多小组课的学生得到教师指导的时间较短,学生学习的新知识较少;个别课的缺点是学生交流和体验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三、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言。”教师无私奉献,受到学生的爱戴,师生间良好融洽的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成为学生可亲、可信、可爱的知心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一般有四类:表现类、技能学习类、情趣激发类、交流互动类。《音乐学科教育学》一书中也明确地提出,“引导—发现”,“探索—创造”是创新类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例如,采用哼唱、律动、舞蹈的形式进行教学,注重节奏教学,创编简单的节奏,尝试原创、改编简单的曲调,尝试给歌曲填词等。这些巧妙灵活的方法要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发挥几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互动性的中职特色教学模式。

(三)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合奏演奏能力

钢琴是乐器之王,既具有很强的独奏性,也能跟其他许多乐器合奏出美妙的乐曲。由于中职学生基本功较差,学习钢琴的时间较短,学习任务重,所以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独奏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其合奏能力的培养。但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在日后的毕业及工作中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钢琴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合奏课程,指导学生相互练习,提升学生的合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视奏和应变能力,增强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力和表演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

(四)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规划教学启蒙教材

教材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来安排。中职钢琴的启蒙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觉,同时也要有利于学生打下正确扎实的基本功。中职启蒙教材应在既抓基本功,又强调兴趣的原则下,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分析下,由教师合理搭配选用教材。目前,常用的启蒙阶段教材有:汤普森的《简易钢琴教程》《现代钢琴教程》《哈农钢琴指法》和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其中,汤普森教材又分为“小汤普森”和“大汤普森”。《哈农钢琴指法练习》是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易于记忆,对提高某个单一的技巧有良好的效果。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曲调优美,是中职生在钢琴启蒙阶段学习复调性音乐的最佳选择之一。

(五)教师要培养中职生舞台实践能力

钢琴演奏舞台实践能力是中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多能一专”型人才为理念,以满足社会文化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培育出适应市场的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中职人才。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钢琴演奏意识,多组织钢琴音乐会、音乐讲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利用“钢琴音乐沙龙”“我的音乐我做主”“钢琴学习汇报音乐会”等形式,把原本生硬的钢琴教学状态转变一种灵活的、可交流的、易于展示的新型教学活动形式,从而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促进和推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钢琴演奏舞台实践能力的锻炼。本文通过对中职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中职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对钢琴教学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中职钢琴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的教学模式,还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奏能力,要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规划教学启蒙教材,要善于培养中职生舞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钢琴水平。希望有一天,我们的钢琴教育能真正融入中职学生的生活,融入社会的需求,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有用之才。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篇三

[摘要]《海上钢琴师》不单单将影片的主题思想达到了最完美的阐释,更是将抑或动人心魄抑或委婉可泣的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现代化生活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当中,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就一个特殊的视角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关于人性关于理念的故事,在这故事当中导演以悠扬的钢琴作为思想的展示平台,激发着人类对于梦想,对于信念的思考。

一、创作背景与理念

《海上钢琴师》作为通过讲述主人公离奇却又不是人生意义的一生,完成了对于人性与梦想最好的阐述角度,通过电影我们也不难看出导演的别具用心与精湛的电影技艺。《海上钢琴师》作为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三部曲”之一,以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但将故事情结展现得跌宕起伏更是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官认知刻画得惟妙惟肖。《海上钢琴师》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从这部片名我们也不难想象这是一部关于人物一生的精彩故事。而“三部曲”中的其他两部电影也都是在世界电影史上值得我们研究的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这样三部优秀的电影就构成了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经典之作“时空三部曲”,三部作品都是通过回忆的模式将我们带回过去的世界,在那里我们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与联系真正地体味到了生命的珍贵所在,人性的光辉与丑陋也尽显无遗。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主人公1900的一生都是一场悲剧,可我不认为,在他的世界里这样的完成自己的一生确实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小时候1900被父母遗弃在蒸汽船上,可是却有好心的烧炉工收养了他,那时他就是幸福的,无忧无虑的1900在这条船上嬉戏玩耍,同时他也一直享有船上众人的爱与呵护。更加值得兴奋的是1900在这条船上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演奏一手令人惊叹的钢琴技艺,而常年以来的船舶生涯令1900很难与外界进行交流,他更加喜欢呆在船上演奏,从未踏上陆地半步,这里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更加的安逸舒适,外面的花花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驾驭的。对于1900的爱情,外面难免会有所叹惋,同时也更加的羡慕,这样灵光一现的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淡淡的优雅的,爱情看似很远但你轻轻的一伸手便真的可以触及得到。当被通知他生活了如此之久的废船要被爆破后,1900就如同他所演奏出来的乐符一样瞬间消失,他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身份证明,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曼妙的音乐,执著的信念却从未消失过。

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意电影,导演通过无时无刻不在的钢琴音乐带领着观众一步步地走向1900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对此种说法还是有一部分人存在非议的,在西方就有很多种观点对于这样的表现形式,过于浪漫富有诗意的展现手段很难使得真正了解到1900,在大部分人眼中1900又显得过分的神秘,观众无法真正意义地了解到他以至于很难以完成“同情”这一行为。但是,在很多时候电影所应当带给我们的不正是这样似有似无的感觉吗,在这里你根本不需要流不完的眼泪与感伤,有些情怀只是需要淡淡的味道。

二、自由与梦想的象征元素

整部影片的叙事模式采用的是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最为善用的倒叙回忆模式,整个故事也是随着max的回忆与现实世界中他寻找1900一同来展开的,两条线索交相呼应使得影片本身悬念倍生,故事情结也更加的扣人心弦,随着max从乐器店老板那里得知他与1900一同生活过的旧船将要被爆破的消息,故事也进入了最为扣人心弦的部分。

影片中有相当多的段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在max与1900初次相识的那一段落当中,风雨交加的夜晚,钢琴也离开了束缚它的琴栓,看似漂泊无助却在风雨中舞出了属于自己的魅力,1900在这随船飘荡的钢琴上演奏着,舞蹈着,艺术者的气息扑面而来,自由与理想的意义也应运而生。整部影片的基调也是带着泛黄的色系,在这看似老照片一样的影像里,我们不难感受道那些关于自由与理想的淡淡的感伤之情。

“欲望是永无尽头的”这句话是每个人都会说的,但是真正能够把持得住的又有几人,这句话是1900在要踏出船舱时忽然反身回来说的话,也正是他一直以来不愿意离开船的原因所在,离开了这里城市会给他提供了太多太多的诱惑,金钱、地位、美女,但是,也正是这些东西使得不少艺术家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所在,那个繁华的城市对他而言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也许是他自己所难以把控的,在你拥有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也必将会失去更多。城市的华丽是让人所向往的,但是这样的诱惑之下1900失去的将是他赖以驱动敲击琴键的灵敏手指的灵魂的敏感,也许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处身于无尽而不可知的欲望深渊之中,便会丢失自己,丢失那份保持已久的快乐,艺术家的真正天分也就丧失无几了。1900绝对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艺术家,他的隐逸生活也是我们渴望而难以为之的`,对于欲望的诱惑有几个人可以真正说不要呢,我们做不到,电影却可以。

1900的一生都从未离开过那艘船,除了船,音乐就是陪伴他一生的东西,他有着无人可以比拟的音乐天赋,他以音乐解读者千姿百态的人生,以音乐抒发着自己对于生活对于自由的歌颂,音乐就如同他的言语一样向世人讲述着他的内心百态。他的手指如同流水一般轻巧,他的思维如同浮云一样缥缈,在他的手下所产生的音乐也如同他对于生活的感知一样细腻动人温婉悦耳,他的钢琴声有时深情飘逸透露着唯美主义情怀的展现,有时精巧细腻却又不失大气磅礴的气势,在他的音乐中很多时候都是来体现人物,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情感,以简单动听的乐符来讲述人生,在很多时候他的音乐总是能高出语言所表述的空间从而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那婉转动听的乐符就如同与他一同走过了人生四季的变换,在他的琴键上是一个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音乐的立体感在电影中达到了最为完美的展示。

三、钢琴音乐中所阐释的主题效应

如同所有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自然是电影配乐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为“海上钢琴师的传奇”,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漂泊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原声带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了。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空前繁荣,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轮回,出生与死亡之间只是一个简单的旋转,悲欢离合是必要的,但是面对这些,1900以一个外世者的姿态看着这一切,顿时明白了这个轮回的可悲之处。海是他一生都难以放弃的归宿,对于城市的过眼云烟他总是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来,他无法阻止世人卑微的轮回却能够清者自清,独居在这海中的世界,以钢琴为自己与世界交流的工具,他能够操控的只有这88个音阶,却可以谱写出与众不同的人生。海是他远离诱惑的阻隔也是他保护自己的武器,对于路上世界出来无限的好奇与想象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恐惧,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之感,而在这小小的船上,他完全可以控制,他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尽情地玩耍也可以向一个艺术家一样孤独地吟唱,这便是外部世界永远无法给予他的。

也许对于路上的世界他更愿意活在自己幻想出来的世界里,如若真正踏上了陆地也许一切幻想就都破灭了,他懦弱地面对这真实的世界却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内心的控制,他最终选择了为自己而生活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电影的成功之处也许就在于把我们心中的另一个唯美的自我艺术化,电影放大了纯洁灵魂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由。1900孤独的神色,无辜,彷徨,令人怜悯,但是真正该得到怜悯的应该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是疲惫地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海上钢琴师》绝对是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埃尼奥莫里康内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管弦的气质承袭了抒情典雅的怀旧色彩,同时又加入了复古爵士风情,而它又不仅止于此,埃尼奥莫里康内在这张作品中也带来许多崭新而且动人的感受。第十轨的trailer,是一个十分优美的主题旋律,细致优雅的旋律性有如johnbarry的唯美风格,然而当钢琴登场的一刹那,你突然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埃尼奥莫里康内又一次展现他将不同音乐体材合而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动人的时刻,随性而至的切入几段即兴浪漫的爵士钢琴,营造出令人惊艳的效果,信手捻来间即将爵士音乐处理得这般潇洒飘逸又深情动人,是十分特别的感觉。

1900,它作为影片主人公的名字有着一种特殊的、悲剧性的含义。在维吉尼号上,人们拥有的只是对未来无比美好的希望,即使是邪恶的人,在那样纯净的希望中也会忘却了邪恶。那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而1900的诞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超理想的环境中。他不快乐,也不悲痛,他的头脑里充满着幻想和理想,在他的心里,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取舍和绝望,每个人身边都有一艘维吉尼号,每个人心中都是1900,在现实的残酷,欲望的纠缠下,我们更多的是走下了船舱,一去不回头……我也看到过一些影评,说到什么关于信念关于坚持的,我是半点没有感觉出来,我惟一看到的,只有那个孤独的人的恐惧,那种对无法预知,无法掌控的世界的恐惧,和导演及这个世界强加于他身上的一种乌托邦。1900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的有限世界里的特例,一生都牢牢抓住自我,即使在对生活彷徨和动摇的时候,他仍然未曾抛弃过自我。最终他的死亡也正是一种对自我的捍卫。尽管这种捍卫是无比脆弱和徒劳的。最终1900和他的乌托邦一起在海上化为了泡沫,他惟一留下的是一首凄婉深邃的钢琴曲。当这支曲子作为片尾曲缓缓流出的时候,那些像1900一样有着唯美信念的乌托邦的人们,也许,都将会潸然泪下。

四、结语

征服自然的力量并不是人类快乐的惟一前提。商业化与都市化的现代走向,使得现代的都市人都处于一种漂浮状态,精神和信仰的沦丧,找不到自己的“根”,而一种从中清醒过来的途径就是冒险退回到一个被遗忘了的时代,退回到更深的历史之梦中去,在社会想象、政治话语和文化生产中,让梦想化为乌托邦在头脑中重建。它向我们透露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向我们传达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把握我们自己能看得见的梦想,在有限的时空中让自我的梦想和心灵获取完全的自由。

[参考文献]

[1]杨大林.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巅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j].当代电影,(02).

[2]张艳丽.一个20世纪的寓言――《海上钢琴师传奇》的文化读解[j].世界电影,2003(04).

[3]司慧慧.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生存隐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01).

[4]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01).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篇四

一、引言

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波兰民族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就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的一生是音乐创作的一生,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抒发了他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其作品中尤以钢琴曲最多,被舒曼称之为“钢琴诗人”。对肖邦的作品进行赏析,关键就是要把握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作品中张扬着肖邦的个性、叙述着优美的爱情、迸发着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与思想都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

二、对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赏析

1830年之前,是肖邦一生音乐创作的起始点,作品中民族音乐风格凸显。这一时期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与《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音乐具有民族民间风韵,情绪明朗欢快,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两个乐章风格独特,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在第一乐章中,由小提琴奏出一个下行跳进的音调所构成的旋律,彰显出了一位年轻作曲家的天才想象力。用轻盈的旋律表现溪流,用大型乐队表现瞬间激荡起热烈震响的山谷,呈现出强烈追求的热情。

接着,小提琴引出了第一乐章中的第二个主题。双簧管奏出柔和的旋律,时而与弦乐配合,时而与全队共鸣,把肖邦对恋人缠绵不绝的情思和起伏不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钢琴正式出场,华丽的钢琴独奏,为听众展开了一幅音响世界的画卷,奇幻的色彩,细腻的旋律,钢琴键盘上不断变换的音符,加上圆号与弦乐的配合,使得回到第一主题时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练。在钢琴独奏中,更多地融入了年轻作曲家对爱情的幻想。

第二乐章表现出了肖邦对华沙音乐学院少女康斯坦茨娅的深深眷恋。弦乐与木管乐相得益彰,就像是在表现肖邦对恋人的喃喃自语;钢琴键的低音区完美地表现了渐渐燃起的爱情火苗,它在颤音上跳动,这是肖邦心中的爱情之声,化作八度奏出的旋律,显得这段恋情格外纯洁真挚。

接着,肖邦又用舒缓柔美的曲调,将自己的浪漫爱情迷离地掩映在钢琴诚挚的抒情诗行之中。在乐章的中段,肖邦的热情终于可以酣畅淋漓地宣泄与倾吐。那时强时弱、时而奔放时而收敛的旋律,构筑了在肖邦的一生中第一次的爱恋。正当你要觉得这段浪漫的爱情乐章就要结束的时候,钢琴突然以一个强劲的低音,随之而来的三连音攀援到稳定的降a主音上。

钢琴灵巧地奏出圆舞曲式的主题,一下把人们从缠绵悱恻的爱情中带到了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在弦乐同音反复节奏中,钢琴粗犷地奏出第二主题。活跃的三连音把人们带到火热的马祖卡舞蹈的行列里。

宏大的管弦乐队戛然而止,圆号用马祖卡音调唤来钢琴的.华丽结尾。

肖邦对祖国和民族那火一般炙热的感情在马祖卡舞曲所独有的三连音节奏中涌动,将自己心中那段恋情融入到了对民间音乐的大爱之中。

三、对c小调练习曲的赏析

肖邦创作过27首钢琴练习曲,其中流传最广的是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因此又被后人称之为《革命练习曲》。

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得知起义的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激动。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所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1831年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最终惨遭沙俄的血腥镇压。正赴西欧途中的肖邦闻得此讯,为祖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感到悲伤,为沙俄的暴行感到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啊!上帝,你还在么?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沙俄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么?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沙俄鬼子!……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是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引子从右手弹奏的属九和弦强奏开始,左手引出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左手奏出代表着失望与愤怒的上下行音节,似狂浪波涛般滚动,犹如同仇敌忾的热血在沸腾,来表现作者悲愤的情绪;右手同时奏出壮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号角般铿锵有力,渐强、渐弱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得知革命失败的噩耗时那种复杂激愤的内心活动。当乐章进入展开性的中段,呐喊式的主题进行反复、变化和发展,而且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高昂的旋律,将乐曲推向高潮。接着,钢琴的高声部弹出一个激情澎湃、带有英雄主义的主题,音响清澈、明亮,有如波兰人民不屈不饶的战斗呼声。随后,乐章转回原调共四小节,表现了在感情上激烈动荡之后极度悲愤的气氛。结尾部分则再现了前面的音调,并加上变奏和装饰音,使音乐更富于冲击的力量,这冲击力一直冲向乐曲的尾声。

本曲为有魄力的快板,c小调,4/4拍,“aba”三段体式。第一段从c小调起经各种转调至降b大调,反映出极度的悲愤与激昂;第二段的情绪稍显平和,但仍是洋溢着满腔悲愤的曲调;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从c小调起又经多种转调,最后回到c小调而结束。最后,乐曲情绪重新振奋,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由高音向低音冲击并在强奏的和弦上结束,象征了肖邦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四、结语

肖邦在其有生之年涉猎了各种音乐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波洛奈兹、夜曲、圆舞曲、即兴曲,到结构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等,获得极其丰硕的成果。其中《e大调练习曲》、《降d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c小调夜曲》、《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等尤为突出。

肖邦的“自由速度”,这种弹性节奏的运用,使他的音乐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意境,这也成为了肖邦音乐旋律的重要特性标志。肖邦是一位伟大的爱国民族音乐家,儿时民间的马祖卡等舞曲使他着迷,农村的生活也成了他的创作基础。

在具备了深厚的音乐功底之后,肖邦开始注重旋律的调性色彩,墨守陈规从来不是肖邦的个性,他最喜欢的转调起点是在未解决的属七和弦第三转位、特强音上开始,后面紧接着一串串快速的音阶,也经常通过减七和弦进行转调等,这些变化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个性的旋律,让其作品既不同于舒伯特那般诗情画意,不同于贝多芬那英雄史诗般慷慨激昂,也不同于李斯特那般技惊四座。因此赏析肖邦的作品,首先必须对作品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合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方能从乐章旋律的变化中去品味作者内心的情感。

肖邦在黑白键搭载的舞台上展现的是他自己所抒发出的激情澎湃,一旦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听众的心灵就会感到震颤,听众的灵魂将会被洗礼。后人也将肖邦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的必备曲目,在钢琴大师的演奏曲目中也同样不可或缺,一代音乐巨匠的作品始终响彻在世界的音乐舞台。

【参考文献】

[1]钱红。谈肖邦作品的演奏特点。辽宁高职学院艺术教育,2008。1。

[2]胡满春。黄芳。对肖邦音乐研究的反思与创新。黄河之声,2009。1。

[3]刘潇。浅析肖邦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精神。黄河之声,2008。3。

[4]孙鹭。肖邦音乐作品的个性化旋律。作家杂志,2009。1。

文档为doc格式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篇五

(一)不同的触键角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接触面积不同,同样的力度所构成的压强也就不同,即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手指触键时与键盘构成的角度越小,指尖与键盘的接触面积则越大,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小,弹奏出的音色也就越温和、圆润。相反,假如在手指触键时与键盘构成的角度越大,则指尖与键盘的接触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弹奏出的音色也就越集中,音色的穿透力也就越强[1]。

(二)下键的弧度。下键分为“垂直下键”和“圆弧下键”。[2]垂直下键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打击性,弹出的音色也响亮越有颗粒性。而圆弧下键则是在下键的过程中有一个缓冲的动作,从而使音色变得更优美,歌唱性更强。圆弧下键的办法也有两种:一种是由手掌内向外作圆弧运动,一种是由外向手掌内作圆弧运动。

(三)触键的力度。触键的力度主要取决于:

1、演奏者整个手臂的质量,质量越大,地球对它的引力也就越强,那么它产生的重量也就越大,在弹奏时作用到键盘上的力也就越大。我们能够经过对肌肉的调控来控制由于重量而对键盘所产生的力的大小,从而来改动音色。

2、在弹奏过程中的发力点。在弹奏过程中发力点的不同也对触键的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主要包括以掌关节为发力点,腕关节发力点,肘关节发力点,肩关节发力点,腰为发力点,以脚为发力点,事实证明越大或越往下的关节参与演奏,其产生的力气就越大,声音也就越响亮、淳厚。

(四)触键的速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当质量一定的时分,物体受力与其加速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当手指触键时,手指触键的速度越快,琴槌所受的冲击力越大,那么经过键盘系统传导给琴槌的力气也会相应的更大,琴弦在琴槌的鼓励下产生的振动频率也会越大,同时音板的振动频率也就越大。由此能够看出钢琴音色音量上的变化很大水平上取决于手指触键的速度。随着触键速度的加快可取得由明快洁净到亮堂明朗再到锋利激烈的音色,随着触键速度的不时放慢我们可取得更温和,更深沉,更悠远,更飘渺的音色。

(五)下键的高度。在指尖触键之前与键盘的高度落差越大,触键速度越快,触键时的力度也就越大,弹奏的音量也就越大。反之,假如触键之前指尖与琴键的间隔越近,以至没有间隔,指尖是贴着键盘的,触键时的力度就自然会相应变小,弹奏的音量也就越小。

(六)触键的深度。触键的不同深浅也能够使钢琴的音色产生变化,越深的触键产生的音越明晰,相反越浅的触键产生的音越含糊。在寻求触键深度的同时,演奏者一定要留意每台钢琴从最深到最浅的触键的不同层次。

以上这些要素在钢琴的演奏中互相组合:产生多种多样的触键方式和千变万化的钢琴音色。

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不同的作风特征,那么演奏者就要依据这些方面去想象、倾听、重复尝试寻觅最理想、最合适的钢琴音色,这也就成为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任务。下面就以钢琴改编曲《松花江上》为例来论述各种触键方式在详细钢琴曲中的应用。

钢琴独奏曲《松花江上》的引子局部采用了三行谱表,低声部用琶音式和弦。旋律不断在向下停止,力度为p,似乎是在喃喃的诉说,所以在旋律声部的音色上应该是一种暗淡的诉说性很强的声音,为了到达这种声音在触键方面应该采用抬手指的小角度触键,小角度的触键会让声音很暗淡,抬手指会让声音述说性很强。低音的琶音似乎是江水的波浪。

引子完毕后进入了乐曲的第一乐段——描写战乱以前美丽丰饶的家乡,作者用#f大调描写了家乡的美丽风光,并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乐曲用小调来表现,悲怨、哭泣、催人泪下的第二乐段,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敌人的愤怒之情。第二段的感情颜色与第一段的抒情的叙说性方式构成了激烈的比照,所以在音色效果上应该更多的表现锋利激烈、凄厉幽怨的声音。作者用带有重音的八度半音阶,力度上突变为sf的方式作为衔接,在这里左手八度的三连音笔者以为应该采用前臂快速触键的触键方式,然后用进步触键高度的方式表现sf在力度上所需的忽然变化。似乎晴天霹雳一样把人们的美妙回想突破。回到了颠沛流离、悲苦逃亡的理想。当右手旋律呈现时笔者以为应该采用以伎俩带动的大角度快速触键的方式。用伎俩带动能够坚持旋律的连接性。大角度的快速触键能够增强音量加强戏剧性抵触。而旋律中带有坚持音记号的中央。这里应该采用以手臂带动的高抬指慢速小角度的触键方式,这种声音悠长深沉而富有歌唱性。随着poco animate标志的呈现,音乐逐步趋于剧烈,这里的触键应该采用大角度贴键,快速触键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一种很有压榨性和急促的声音。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的侵略行径。在这之后音乐的力度又转到了mp,这里右手的旋律应采用贴键的大角度触键,而左手采用贴键的小角度触键。用不同的触键角度来区别音色的明与暗。在例8处我们能够看到作者用下行的半音阶三连音和16分音符的合成和弦来烘托旋律,象是人的哭泣,这里笔者以为应该采用手指小角度快下键的触键方式,随着力度的渐强和渐弱要恰当调整触键的高度。

作者用连续的柱式和弦来衬托氛围,从触键角度上来说应该采用前臂的快速触键。由于触键动作中加上了前臂的力气,它不只能大大的增加所弹奏的音量,在音色上也构成了激烈的光辉,它对推进作品的高潮,增加音量的比照,都起到十分大的作用。在这里呈现了fff的力度请求,这也到达整首乐曲的最高点。为了营造辉煌响亮的声音效果,仅用伎俩或小臂的快速触键缺乏以到达需求的声响效果,这时就需求以肩部为发力点,运用大臂带入手指快速的触键。同时再伴以恰当的延音踏板,能取得辉煌的,充溢共鸣的声响效果,表现激烈的音乐心情和颜色效果。

在乐曲的序幕处力度的变化逐步由mf开展到mp再到pp最后开展到ppp,这种逐层递加的力度变化,使前面剧烈、悲怨、对抗的心情逐步趋于缓和最后慢慢消融在那缓缓活动的江水之中。在这一段中的触键方式一定要停止精心设计以顺应这种力气的变化。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篇六

论文关键词:

音乐赏析课问题有方法多听应注意对比法培养创造力

论文摘要:

上好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赏析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针对音乐赏析课中存在的问题,谈了四大方面的想法和措施,同时它也是上好课的重点。

音乐赏析课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给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讲解时,把历史、作者、素材来源、曲式结构等等一一道来,用语言替代了音乐,课中大多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听音乐的时间很少;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常识,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听音乐欣赏,听的稀里糊涂,甚至出现坐不住的现象。再则,没有统一的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赏析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和自己的学习经历。因此造成了另外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往往把自己专业学习的经验照搬过来,缺少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了解,教学的难度过高,专业化过强,同时缺少教学方法,这些让非专业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导致教学效果差。针对以上问题,谈谈一些想法和措施:

一、有方法的多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观念、或是从音乐实践的观念来看,听,都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没有大量的音乐听觉积累,一切无从谈起。

1.多听是获得音乐欣赏的关键,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欣赏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会听得懂了。当然,最初可能只是一种比较朦胧的感觉,如果再继续听下去,逐渐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比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还包括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全面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人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欣赏者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尽管对某些音乐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审美评价,然而首先必须去听,并且能够听得懂,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出中肯评价,如果没有听,或者听了也不懂,不了解其约定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出切合实际的审美评价。

2.怎样听?一般地说,一首10分钟左右的音乐作品,最少让学生听赏三次。

1)初听,初听是整个作品的完整欣赏。以新颖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感受、想象、回忆、联想等方式来感知和体验音乐形象。初听阶段,教师的讲话不宜太多,多留给学生思维与听辨空间。但简单的音乐知识听辨可向学生提问,如作品的演唱演奏形式、演唱分类、演奏乐队、乐器。

3)再听,再听这个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要和学生一起视唱作品主题,最好背唱会主题。要对音乐作品中的乐理知识、和声、复调、旋律特点等进行分析讲解,可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如讲相关故事、作诗、画、做律动等。

二、教学应注意

1.多听少讲。音乐是听觉艺术,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稍纵即逝。因此必须反复听赏才能对作品产生印象。教师应多让学生听而少讲,在听赏前给予学生提示、点拨即可。对于10分钟左右的作品,一节课中最少也应播放三遍,对于5分钟左右乐曲或歌曲应播放五至六遍。对于大型作品15-30分钟的,可多听几遍主题乐段或乐章,最后可完整听赏一遍。

2.知识渗透。应该简单地将音乐知识渗透教学其中,如作品有关的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和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人声的种类、音乐的织体、乐器的音色、乐曲的体裁、乐曲的形式、乐曲的结构、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等。把理性知识融汇于感性的.体验之中,课中要有分寸,不可将赏析变成音乐常识课。

3.唤醒思维。在赏析过程中,充分发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唤醒其思维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想象、演绎推理。如作品的意境、情绪、情节、情景、形象等,并让学生畅谈感受。

三、对比法教学介入

1.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的演绎。

2.同一题材不同乐器的演绎。

3.同一体裁的作品赏析。

4.节奏、节拍上的对比。

5.速度与力度上的对比。

6.音色,风格上的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音乐赏析中用对比法进行教学,能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并拓宽音乐领域,但不能多,要有主次之分,否则,面面俱到会顾此失彼。

四、培养创造力

1.听辨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及想象空间,在音乐听赏时先不向学生简介、不告诉作品的标题,让学生辨别作品的基本情感。如:快乐、愤怒、哀愁、畏惧、幸福、紧张、无奈、憧憬、惊喜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培养和丰富学生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效率、人生态度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捕捉音乐作品中的基本形象。让学生捕捉形象时,不可以那么确切,只要学生思考并注意听就可以了。如军队、战争、大漠森林、河流、相恋、小鸟、草原、高山、小溪、花儿、各种动物……然而有的作品情感性强、形象性弱就不千篇一律。

3.创作文章、诗歌、图画。

4.随音乐节奏创编律动。让学生随教师编写的节拍律动,打起拍子或跺脚。

5.音乐短句创编。让学生听作品后写自己熟悉的一、二句带有情感的形象短句。

音乐赏析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赏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康瑜,康国威.《试论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山东:吕梁教育学院学报,,03.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篇七

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领域显示了其强大的实用价值,本文志在通过对钢琴即兴伴奏特点研究的基础上,从而得出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一些途径,即要增强钢琴基础能力弹奏的水平、和声的合理配置、织体恰当的选择和旋律分析等综合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钢琴即兴伴奏这一技能。

钢琴 即兴伴奏 能力培养

要想把钢琴即兴伴奏这种能力掌握,必须具备钢琴弹奏基本的技巧、扎实的乐理知识,并掌握表现各种音乐形象的织体样式以及旋律分析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学习的体会和认识,仅供同行借鉴参考。

首先要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必须认识到基本功训练不单纯是训练手指的弹奏技巧,正确地读谱也是准确演奏钢琴的前提之一。因为乐谱上的音符不是简单提示弹奏者音高,而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示弹奏者注意些什么,比如旋律的走向和和声选择的走向。其次,进行严格而系统的手指训练,循序渐进地弹奏,要重在练习每个手指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切勿盲目练习。笔者认为《哈农》是一本不错的专门练习手指灵活性与独立性的钢琴书。在练熟的情况下要慢慢地增加练习的难度,比如音阶以及琶音,只有这样才是最正规的练习方法,将对以后弹奏高难度的曲目做好足够的准备。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必须把二十四个大小调熟练地掌握,这样首先就避免了以后弹奏即兴伴奏时调不熟的难点。

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和声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运用好和声,首先要明确各个级数上的和弦在一个乐曲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音响效果。在大部分西洋歌曲中有两种调式及大调和小调。我们就以一首c大调的歌曲为例,那么i级为135,ii级为246,iii级为357,iv级为461,v级为572,vi级为613,vii级为724,i级为主和弦,iv级为下属和弦,v级为属和弦,这三个和弦都是大三和,弦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一般歌曲在运用和弦的时候都是由稳定走向不稳定,再在由不稳定的和弦解决到稳定的和弦,因此i-iv-v-i也是一首歌和弦的最基本走向。但是一首歌就用这三个和弦也会产生一种单调的感觉,所以就要运用到其他级数的和弦。ii、iii、vi级为小三和弦(vii级为减三和弦,比较少用,在这里就不过多地介绍),小三和弦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音响比较柔和。

伴奏音型和织体也非常的重要,它是一种音乐的语言。伴奏音型有基本的三种形式,即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分解和弦。柱式和弦伴奏织体,听起来深沉、庄重、热情、饱满。此类伴奏音型适合于如《五星红旗》之类的作品,也适合用于一些比较简单歌曲,给人一种打节拍的感觉,安静与稳重。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听起来抒情、柔和,这样的伴奏音型适合于舒伯特的《小夜曲》之类的作品,也是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最常用的一种织体。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适合一些活泼欢快的歌曲,给人一种舞蹈的感觉,比如新疆歌曲《阿拉木汗》。

然而一首歌曲不可能从头到尾运用一种伴奏织体,这样会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要根据歌曲的旋律及意境做适当的改变。不同类型的歌曲适合用不同的伴奏音型来表现,在同一首歌曲中要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来衬托出主题。

我们知道,弹好一首钢琴即兴伴奏要具备好几方面的要素,那么旋律分析就像是一种纽带将几个要素连接起来,给人一种美得感受。如果以没有旋律分析的帮助,将一首歌曲以一个小节为单位甚至以几个音符为单位弹奏,那么也只能是和弦之间的拼凑、织体之间的乱搭,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毫无美感可言。那么,我们平时要怎么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呢?首先,伴奏是为歌唱而服务的,它要服从于歌唱的需要。

因此,要调整好伴奏的音量,使其成为歌曲的背景,烘托歌曲的气氛,为歌唱者创造良好的歌唱氛围。特别是在前奏、间奏、后奏中要根据音乐的需要完全表现,以起到对歌唱者的引领、烘托及补充作用。同时,在伴奏中还要注意歌曲曲式结构与钢琴织体层次的关系。在为一首歌曲伴奏的时候,要用有限的时间内看清这首歌曲的题材以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带着感情唱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用最短的时间把握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然后就是分清这一首旋律的段落,看一下是几段体,哪里是开头、高潮部分以及结尾,将一首歌曲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不是单单研究哪一小节,确定在乐曲的开头运用什么样的和弦,高潮部分的前后怎么样对比才能更加突显出主题,以及结尾部分的终止感觉。

[1]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徐慧林.林棣华.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