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楼梦的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优质7篇)

时间:2023-10-07 10:09:32 作者:雅蕊 评语寄语 2023年红楼梦的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优质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一

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李纨准备游园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

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刘姥姥夸惜春能干。

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来到蘅芜苑,贾母夸宝钗太老实,要为宝钗收拾房子,叫鸳鸯取东西来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刘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时无意说“牡丹亭”、“西湘记”中两句词曲。

贾母得知刘姥姥来了大观园,边让人留住她,在秋爽斋设宴招待.参加这次宴会的除贾宝玉和板儿外,都是女性.贾母特别让人搬来一张小楠木桌子给刘姥姥用,让她靠近自己的桌子坐着.贾母带着贾宝玉、史湘云、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桌.薛姨妈是吃了饭以后过来的,只靠在一桌子旁吃茶.王夫人领着迎春、探春和惜春姊妹三人一桌.饭前,王熙凤和鸳鸯商量,想捉弄一下刘姥姥.鸳鸯便把刘姥姥叫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她一席话,还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并叮嘱刘姥姥“别忘了”.刘姥姥答应着:“姑娘放心.”

入座后,刘姥姥先是拿起王熙凤和鸳鸯早给她预备好的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感觉沉甸甸的不伏手,便说了一句:“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得过他.”大家知道是王熙凤和鸳鸯在捉弄刘姥姥,一听都笑起来.不过这“一 笑”还比较平淡,曹公雪芹先生在此没有多注笔墨.

接着上菜,一个媳妇端来两碗菜,王熙凤专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到刘姥姥的桌上.贾母说了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刘姥姥这一喊,众人先是吃了一惊,不知刘姥姥说这话是啥意思,接着大家都回过味来,知道是鸳鸯提前嘱咐了她的,是凤姐和鸳鸯在捉弄她,于是,“上上下下便哈哈的大笑起来”.

上一次刘姥姥拿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和他家的铁锨相比时说的那句话,引得众人都笑起来.这次的笑着真真是“一笑而过”.而刘姥姥在饭前说的鸳鸯教她的那句话,“上上下下便哈哈的大笑起来”,作者在这一次的笑上作了细致地描写,每一人的形态栩栩欲生,跃然纸上.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嗳呦;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群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当刘姥姥用那双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家万里的鸽子蛋吃时,只觉得那筷子怎么也不听使唤,因没见过鸽子蛋,便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此时大家刚刚住了笑,听他这么一说,又笑了起来.这时贾母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琥珀就在贾母后边给她锤着.刘姥姥夹蛋时,因那鸽子蛋发滑,筷子又重,怎么也夹不起来,好不容易夹了一个,伸着脖子刚要吃,那蛋偏又掉到地上去了,便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就没了.”这时“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她笑”.

这一段,作者把设席排座位时提到的十个人中的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薛姨妈、王夫人、探春、惜春的笑态都作了简洁而具体细致的描写,合卷闭目,如临其境,那场面宛如一幅笑的画卷.

薛宝钗和迎春同宝玉、黛玉等人不同,特别是薛宝钗,为人处事较为世故,如果在这里出现一个笑得前仰后合的薛宝钗,便会与全书中的薛宝钗的形象发生冲突.那迎春生性怯懦,事事小心,又与“笑”字相去较远.所以,我想,这段描写里没有宝钗、迎春二人的笑态,不是作者的疏忽或遗漏,而是作者有意为之,正是“不写之写”.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二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黛玉从西边角门进了荣国府的那一天,她的结局大约就已经注定了罢。

荣国府里的华贵是外人想象不到的。华冠礼服,山珍海味,仆役成群,这里的公子小姐,也是外边比不得的风流体态。连几个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在她眼里都已是不凡,进了贾府,更是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卑微。若不是亲眼见到,怕不以为是到了仙境吧。黛玉,在这地方,有算什么呢?一个来投奔的穷亲戚?即便老太太待她好,也不过当她是个贵客,终究不是这府里的人。她也读过些书,腹中有了才气,自是受不得旁人一点轻视。唯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她站在众姐妹之中,吟诗作赋,文采斐然,却自我感觉格格不入。荣国府里照常热闹,她却时时感到悲凉。先天的不足之症,让她仿佛雨打的花骨朵,纵然有着羸弱的美丽,却脆弱到一阵风就能卷起——落地——粉身碎骨。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现在她再美,再有才,有再多的追捧与喜欢,又有什么用?总会有年华老去的一天。到那时,还有谁会多看她一眼?还有宝玉……等到她人老珠黄,又怎么可能还能拥有宝玉的喜欢?即使现在宝玉对她百依百顺,可是万一今后还有更好的女子,又怎知他不会厌了自己?就算他二人情投意合,不离不弃,可她还有不足之症,是注定没法和宝玉长相厮守。既是终将失去,倒不如,从不曾拥有。她耍脾气,摆冷脸,也只是因为那可笑的自傲与自卑罢了。

只有眼泪是做不得假,一串串掉下来,像是看不到尽头,却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三

每当我们想到爱情,便一定会想到《红楼梦》中,或深婉凄绝,或荡气回肠的爱情,感动着一辈又一辈的读者。

在那个庭院深深的大观园中,美景无数。可在我看来,这些景物似乎只是为了黛玉而生,这一辈子只为宝黛做铺垫,在这些景物的映衬下,只有黛玉才属于大观园,也唯独有她,才配拥有宝玉的爱情。

大观园里,就如冷子兴说的:“安富尊荣者居多,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外人看来富贵,其实在这一片荣誉下,贾府已经显示出了严重的危机,在这里,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漏一点缝隙,才能让自己不受一点伤害。

别人皆如此,更何况本性就多愁善感的黛玉呢?她本应该安安稳稳地做贾母的外孙女,不受一点尘世的污染。但命运弄人,老天偏偏让她与神瑛侍者前世相约,今生报恩,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的灌溉之恩。如此,他们便相爱了,却爱得如此含蓄,而且彼此并未表达自己的心思,真是“热恋中的人都会变笨”,他们的爱,连王熙凤这个不识几个字的人都能看明白,就如《红楼梦》二十五回写道:“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简单的一句话,竟说出了两人至死都没说出口的话,多么真实!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黛玉,一些人说她小性儿,尖酸刻薄,但我却认为,她这是真爱、细心的表现。爱到深处,心里便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两个人的世界,因此,每当别人说到金玉姻缘的时候,她自己爱情中的自私之心便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她用剪子剪坏亲手为宝玉做的香囊,还是每每和宝玉耍脾气,闹小性儿,都是她真爱宝玉的表现。只凭那颗心,便知他们爱的深沉,直到死,也难消除彼此的爱。用一首我自己写的《点绛唇》评价黛玉极恰:

轻挑妆奁,菱花镜里形容瘦。愁断清秋,竟难掩风流。性本清高,终究世难留。世难留。小径香幽,独把花来嗅。

就算是绝世美人,面对这没有结果的爱,又能奈何?

在这花团锦簇的大观园里,真是“老天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但我们永远不要忘了,在这些风光的事情之后,永远有一些人,在映衬着她们。

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梨香院里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十二个戏子正在演习戏文,被从旁经过的黛玉听到,正是《牡丹亭》,黛玉听后,不觉为之倾倒。谁说只有小姐们懂得风花雪月,我看越是底层的人,越能接近自己的心灵。

还记得宝玉那天在大观园蔷薇花架下,看见画蔷的人是谁吗?没错,正是龄官,她和贾蔷的爱,细微而伟大。贾蔷花了一两八钱为龄官买了一个会唱戏的雀儿,没想到,龄官却以为贾蔷故意买了来笑话她:

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它来打趣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而一心想让她解闷儿的贾蔷,并没有想到这个,立刻把笼子打开,将雀儿放了生,说是免免龄官的病,又把笼子也拆了。宝玉看到如此,不免抽身走了,贾蔷一心只在龄官身上,也不顾送,倒是别的女孩子送了出来。贾蔷之情,竟令多情的宝玉也自叹不如,回到怡红院,叹道:“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戏子的身份,在旧社会低贱得很。宝钗生日的时候,贾母等人令龄官上前,众人都说这孩子扮相活像一个人,这人就是黛玉。而事后,黛玉却说:“我原是为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原是比一下,也会玷污了自己的身份。身居大院的贾蔷不会不知道这个,而他却毫不顾忌,依旧去爱,并爱得伟大。

在怡红院里,存在这这样一个人: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的头发,挽着个鬏,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这是小红,原名林红玉,因为要避黛玉的讳,遂改名叫小红。

有一次,贾芸来找宝玉,恰巧宝玉不在,便由小红来告知。小红看到贾芸后,得知他是“本家爷们”,将他“下死眼盯了两回”。作为一个丫鬟,如此之大胆。之后,又故意将自己的手绢留给贾芸,此时,贾芸终于知道小红的心思,从此,便陷入了爱恋之中。后来,她的机灵善辩被凤姐所看重,让她去了自己的住处,当了一等丫鬟。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贾芸和小红爱情的道路。

爱情虽是如此热烈,但在前八十回里并未描写太多。据红学家考证,曹雪芹亲笔后四十回,描写了小红二人在贾府败落后,经常救济宝玉宝钗夫妇二人,此情此意,真是令所有红尘中人敬佩甚至是羡慕。

一辈子荣华富贵,还不如爱情来的真实。或许只是在那一瞬间,就会立刻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不管是谁,一生是贫还是富,但都不能缺少情感的滋润,一旦没有了,就像田地没有了水的滋润,干涸得要命。

就像《红楼梦》中的人物,谁能说他们的生命中没有感情?即使是严厉凶狠的凤姐,在巧姐失踪之后,也是着急的要命。也许,人性中最脆弱的地方,是在最危难的时候才会体现的,而曹雪芹做到了,他使得古代社会中各色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可能也是《红楼梦》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的原因之一吧。

一部《红楼梦》,写尽多少儿女情长。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四

红楼我读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古文版,儿童版,现代版,但是不管是哪一版,哪一次,每每看到黛玉葬花那一幕,我就会泪流满面,千娇百媚的林黛玉使人哀怜,扑朔迷离的命运令人迷惘,转瞬即逝的青春使人感叹。每次读到林黛玉,总有万千感触百感交集,羡慕其高洁的精神,向往其高雅的情趣,欣赏其率真自然的性格,喜欢其百伶百俐的聪明,爱慕其纯洁天然的诗情,感伤其不幸的遭遇,随着她的心情有时高兴有时忧伤,有时痴迷有时落泪。林黛玉写的几首长诗,比较令人不舍的是《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曾经读过几首著名的桃花诗,最出名的应当是崔护的那首“去年相遇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相映红。”林黛玉这首《桃花行》,不仅是桃花诗里的精品,而且超越了古人,更深沉,更有韵味,与个人的身世命运结合得更加紧密贴切,读后不仅感慨万千,而且深入骨髓,令人不忍释卷,涕泪交流,肝肠欲断,既为诗歌的凄美魅力而凝神,又为林黛玉青春年华的无限忧愁而痛心,既为桃花的命运而悲伤,更为林黛玉的未来爱情与命运而担忧,恨却无力回天,爱却不能援手,唯有两行深情的眼泪,随着诗人的饱含血泪的诗句而流淌。

林黛玉的诗,总是从高处入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似天女散花,又如龙宫探宝,鲜艳如飘落的瓣瓣桃花,晶莹似散落的串串珍珠,既情景交融,又感人至深。林黛玉唱的时候,我们想跟着唱,林黛玉哭的时候,我们想哭;林黛玉憔悴的心情,我们同情,林黛玉伤心的时候,我们泪水滑落。

诗人以花喻人,深入人心。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化身;鲜花是青春的生命,青春是生命的鲜花。桃花,承受无端的风雨;生命,遭遇无常的坎坷。泪水,改变不了命运;忧伤,只能增加痛苦的心情。欢愉,固然令人向往,但悲伤却更令人深刻。《红楼梦》是大悲剧,林黛玉是大悲剧,但我们却总是钻在大悲剧里,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我以为是因为只有在悲剧里才能更加显示人性的伟大,真情的难得。因为有无限的真情,所以我们喜爱林黛玉;因为青春的被毁灭,我们不忍心,所以我们热爱并留恋那短暂的美丽。《桃花行》由景写起,由花及人,渐渐深入主人的命运和诗人的心情。虽然是一首诗,却是一段青春,也是一种人生,既是凄美的吟咏,也是真诚感情的流淌和激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花儿落了,青春还在,黛玉走了,却珍藏在我们的心中;虽然是虚构的人物,却有超越时空的生命;虽然只是小说里的诗歌,却有着感天动地的真情。

附: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五

今天妈妈介绍了一本书给我。它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线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始终。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我认为《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时常投入不已。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离开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倒是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却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人是青梅竹马,十分要好。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爱哭,有时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不过,这些应该改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说话似的。我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而当时我对《红楼梦》只知道有叫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就是现在读起它,也会被它所深深地吸引。

到了七年级,那时班里已有好多同学都读完了四大名著,可我还有一本《红楼梦》。当我第一次看时,就被吸引住了。

我发现这书里的诗句写得十分妙,读时不但琅琅上口,寓意也是极深刻,渐渐地,对《红楼梦》产生了浓浓兴趣。读完后,不禁感慨,林黛玉竟然如此的多愁善感,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所应具有的性格吗?或许她的性格是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没有父母的关怀、寄人篱下。但她受到了贾府上下无微不至的关怀,却依然有些不满足。她最终因忧虑而死。我觉得林黛玉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黛”是一种墨绿色,代表她对自由的向往。她多愁善感、任性自私,还很爱哭,但实质上,这正是对封建社会束缚人性的一种很好的回击!她敢于追求自由,反抗社会,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这正是她可贵的品质和内涵。在那黑暗的时代,却有着这种特殊的风景线。

没错,她就是一道风景线,以降珠草的身份,给了黑暗、趋炎附势、欺上媚下的社会留下深深的印迹。虽然有着薛宝钗、贾元春之流的批判,但是她的芳迹、高贵、勇敢以及敢于同时代抗争的精神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贾府的兴衰历史,也以侧面写应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表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作者也写终都透露着哀怨伤感的请调,流露出一种消极思想。

以前初读出了对于封建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精神实质有切实的体验和感受,小说自始至《红楼梦》时,一直都认为林黛玉是不懂事,小心眼的人。每当贾宝玉对别的女孩子说一句话时就又哭又闹。当别人含蓄地指点她的错误时,她总会讽刺别人一番。好像自己是多么的完美,没有丝毫的缺点。贾府怎么容得下这样的人。但是读的次数多了,才真正体会到她,所以才会有了先前的感悟。所以我还想再次强调:林妹妹是一道即美丽又特殊的风景线。

《红楼梦》读后-------赏析人物薛宝钗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工于心计,城府颇深,似乎不比黛玉更得读者的青睐。而我要说,宝钗之姿容不同于黛玉之风韵,宝钗之悲苦也非黛玉能体会。

都说黛玉是株芙蓉,傲世独立。那么宝钗便是花中牡丹,其美虽不似芙蓉的高处不胜寒,却多分雍容典雅,沉静大度。

贾府中腐化隐晦,处处皆是勾心斗角,而宝钗处其间并不曾畏惧,也不急于躲避,更不像黛玉过于洁身自好而锋芒毕露,使自身在大家庭中难以立足,宝钗有的只是份超脱的淡定从容,她温和处事并不看轻赵姨娘贾环等人,为人宁静平和的同时又不乏小心谨慎。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六

一本《红楼梦》,我读了很多遍,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首,它也是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它更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曹雪芹用差不多一生的时间来写作这本书,虽然书中的有些内容我还似懂非懂,但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里写了许多人物,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

贾府的人都知道宝玉喜欢黛玉,而贾母和王夫人却将宝釵嫁与宝玉。林黛玉含恨写下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诗句。

贾母和王夫人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黛玉为贾宝玉哭尽了一生的眼泪,最后还葬送了美丽无辜的生命。真是太可惜了!

读完这本书,我还禁不住感慨,贾府一个曾经那么辉煌的家族,到最后竟衰败得如此凄凉。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大家族败落呢?应当是当时封建的社会制度,那些曾经无忧无虑的人,他们大多都有着悲惨的结局,那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合上书的一刹那,我除了唏嘘书中人物的悲惨结局,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生长在新的时代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心怀一颗感恩之心,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来之不易的。更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红楼梦的读后感篇七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四大名著中我钟爱的就是它,因为其它三本都是打打杀杀,只有《红楼梦》是最富有文艺气息,最独特的一篇小说,主要写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群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林黛玉是本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有许多人讨厌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但他们不知,那是绛珠草对神瑛侍者的报恩,她确实是流了一辈子的泪,耗尽了心神最后郁郁而终。第九十七回黛玉烧诗稿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回,那时的黛玉已万念俱灰,她就是诗魂,她焚诗,就相当于自焚,情是她一生的追求,她把宝玉送她的手帕也一起烧掉,等于把她最重要的信仰焚掉,此时的她不再是弱柳扶风的女子,而是一个刚烈的烈女!读到这里,你不禁会恢然泪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于纸上。

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有曹雪芹自传的成分在里面,他在晚年写《红楼梦》时已经十分潦倒了,他追忆过去的繁荣,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写下了这本书,贾宝玉看破红尘,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同时也是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宝黛钗都有他们绝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渐衰落的大观园的禁锢下,他们人生走向了遗憾,走向了生死离别的结局......

我仿若能听见黛玉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能看见宝玉与众姐妹玩闹时的愉悦;能体会到宝钗她半生孤寂的心境......

红楼似清茶,淡淡品,似有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