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 双一流建设学科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2 13:06:23 作者:碧墨 心得体会 2023年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 双一流建设学科心得体会(通用10篇)

通过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可以帮助改善当前的情况。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简历可以通过建立个人网页或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主页来展示,这样更能突出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品牌形象。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一

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提升中国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这项战略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涵盖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对于学科建设者来说,了解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对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二、加强学科发展的核心建设

学科发展的核心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学科建设者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学术创新;加强学科的应用研究,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加强学科的人才培养,打造一流学科师资队伍。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不断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为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学科合作与交流

学科合作与交流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国际一流学科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学科内部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术讨论、学术会议等形式,促进学科建设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四、注重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的培育

在双一流建设中,注重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的培育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每个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发掘学科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做强做优。同时,可以培育特色学科,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注重学科特色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也可以为学科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推动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学科建设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在双一流建设中,我们需要找准学科建设的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学科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总结起来,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作为学科建设者,我们应该对双一流建设的背景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加强学科发展的核心建设。同时,重视学科合作与交流,注重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的培育,推动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科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二

想要了解双一流大学42所有哪些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 什么叫双一流大学”,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资讯!

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有哪些

序号

a类36所

所在地

北京大学

北京8所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2所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吉林大学

吉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复旦大学

上海4所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2所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厦门大学

福建

山东大学

山东2所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湖北2所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

中山大学

广东2所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2所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2所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甘肃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

序号

b类6所

所在地

东北大学

辽宁

郑州大学

河南

湖南大学

湖南

云南大学

云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新疆大学

新疆

什么叫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拓展阅读:双一流大学就业有什么优势

1、企业方面的优势

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大家几乎都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当hr面对这样一群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判断这些人是否优秀的标准也就只有一个最基本的方案,那就是看这些应聘者的毕业院校是否是名校毕业生。而且有些企业在自己的招聘广告上还明确的标识,只收取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现在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拥有名校的学历,才能助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2、学校方面的优势

现在很多大型的公司企业都和双一流大学有合作,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以校招生的身份进入到这些企业内部工作,这样的身份比那些企业从社会上招来的学生待遇可谓是好太多了。

3、教师方面的优势

双一流大学的导师,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如果你在大学期间和这些老师之间关系很好,或者某位导师特别喜欢你,那么这些优质的资源很有可能就变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4、同学方面的优势

一所双一流大学,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有的进入到了知名企业,有的成功创业。如果你在毕业之后也想要进入这些知名企业,那么这些优秀的师哥、师姐们将会是你最好的资源,你可以靠着他们拿到很多知名企业的内推名额。

5、自身方面的优势

对于能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来说,勤奋和聪明肯定是必备的。再加上双一流大学优厚资源的培养,这些学生毕业之后,自身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基本上都不会太差。而且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的这个身份也会给你很大的自信心,让你无论到任何行业都不会胆怯。

双一流大学名单一共多少所

双一流高校名单,关于双一流大学含义

基层站所双评工作汇报

双十一工作计划

双录承诺书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三

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进程的推进,各大高等学府纷纷展开学科建设的热潮。作为一名学科骨干和参与者,我深刻体会到双一流建设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和推动双一流建设,我对学科建设的目标、方法和难点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在双一流建设学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双一流建设学科要明确学科发展的目标。每一个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都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学科才能在发展中有所依靠和奋斗方向。作为学科的一员,我们应该明确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人才培养上,都要紧密围绕学科的使命和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其次,双一流建设学科要寻找科学的方法。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不能盲目行事。在建设学科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分析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科的效益和成果。例如,通过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升学科的研究实力;通过建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科的人才储备。

另外,双一流建设学科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问题。双一流学科需要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人才团队的支持,但是优秀的人才往往稀缺并且竞争激烈。因此,学科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杰出人才。同时,学科也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需要学科建设者们在人才培养上下更大的功夫,将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

最后,要深入推进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双一流学科要有更高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通过与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同时,也可以通过向国际社会展示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提升学科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总之,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学科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只有坚持明确目标、科学方法和国际化发展,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科一定能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四

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36所,b类高校6所,其中,北京市共有8所世界一流大学,为全国最多的省市,且该8所大学以前全为985大学,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

序号学校名称属性所在地1北京大学一流大学a类北京2清华大学一流大学a类

北京3中国人民大学一流大学a类

北京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流大学a类

北京5北京师范大学一流大学a类

北京6中国农业大学一流大学a类

北京7北京理工大学一流大学a类

北京8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a类

北京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北京】

序号学校属性所在地1北京交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北京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3北京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4北京化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5北京邮电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6北京林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7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北京8北京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9首都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0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1中国传媒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2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4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6北京体育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7中央音乐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8中国音乐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北京19中央美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0中央戏剧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1中国政法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2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3华北电力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流学科建设北京2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流学科建设北京

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北京】

序号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3清华大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4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5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自定)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7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8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9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10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12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13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14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1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16首都师范大学数学17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18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19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2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21外交学院政治学(自定)2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自定)2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24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25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自定)2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27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8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29中国政法大学法学30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1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3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作为一名受益于双一流建设的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改革的巨大推动力量。双一流建设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参与学科建设,我不仅学到了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和前沿技术,还体会到了与世界一流学者合作的精神,感受到了学科建设给我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第二段:学科建设的独特魅力(200字)

参与双一流学科建设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学科研究上的独特魅力。研究课题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延伸到更加前沿和深入的领域,对我的学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学科建设给我提供了接触顶尖学者并与其合作的机会。他们在学术研究上的造诣深深地震撼着我,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术界的精神和学术道德的重要性。

第三段:自身成长与收获(300字)

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不断接触到新的学术观点和方法论。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知识体系,而是学会了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使我在学术上有了更多的突破和进步。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竞争,我也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合作中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这些改变不仅改善了我的学术能力,也对我的性格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学科建设的挑战与机遇(300字)

学科建设既面临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学科竞争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科建设的压力和困难。学科评估和竞争力的提升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但是,学科建设也给了我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和项目竞赛,我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能力,与其他一流学科的同学和学者交流,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灵感。

第五段:展望与总结(200字)

展望未来,我希望学科建设能够更加深入地推进,使我国的学科水平真正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我相信,在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将不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受益者,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让我国的学科建设真正取得世界一流的成就。

总结:通过参与双一流建设学科,我深入体验到了学科建设的独特魅力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科建设既给我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领域和前沿知识,也要求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学科建设中,我面临了挑战,也收获了机遇。展望未来,我希望学科建设能够更加深入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为我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六

区别一985/211侧重对大学的评定,“双一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

无论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学(含国防科技大学)还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评价。尽管之前也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评定,但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认知,还是只看“牌子”不看学科,影响并不大。

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37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也就是说,先看一所大学有没有若干个很强的学科(专业),再主要根据学科综合实力来评定一所大学的强弱。

区别二985是211的“升级版”(211包含985),“双一流”则不存在交叉

如果说211是重点班,985就是重点班里的重点班。“985工程”大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学则多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属性更强一些。但985大学都是211大学。

“双一流”则是两个平行的评价体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共计42所,在原来39所985大学基础上新增3所。

区别三985/211是固化的标签,“双一流”则是有进有出

985/211高校名单确定已有近20年,这两项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发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点”“非部属”的标签,学校办学实力并不为社会所认可。很多地方和大学对此多有不满。

而“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的。教育部明确提出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七

双一流校长论坛是教育领域的一大盛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校校长和教育专家参加。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论坛,并有很多收获和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论坛中的所见所闻,并讨论这些体验对我个人和我所在学校的影响。

第一段:蓬勃的学术氛围

这次论坛汇聚了许多具有丰富学术经验的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各自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论坛上举办了许多精彩的报告和演讲,让我受益匪浅。这些演讲涉及到了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创新教学等热门议题,让我对当前教育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我还有机会与其他参会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这种学术氛围激发了我研究的热情,也为我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第二段:广泛的合作机会

双一流校长论坛为我提供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和教育专家建立联系的机会。在论坛期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同行,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了各自学校的特色和经验。这种广泛的合作机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为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和资源。在论坛期间,我们甚至为未来的合作项目进行初步规划,这将为我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资源。通过这次论坛,我意识到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广泛的合作才能达到更大的成就。

第三段:深化的认识与反思

参加双一流校长论坛让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在论坛期间,我聆听了许多来自各个层面的校长和教育专家的分享,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方面的经验。通过听取他们的演讲和交流,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我反思了自己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并确定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和目标。这次论坛让我认识到教育事业永无止境的发展与进步,而作为一名校长,我必须不断努力,与时俱进。

第四段:开拓学校发展思路

双一流校长论坛不仅让我个人受益匪浅,也为我所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启示。通过听取其他学校校长的经验分享,我了解到他们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这让我意识到,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在论坛结束后,我将与学校其他领导共同商讨,将这些新的思路和启示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以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我相信学校的发展会更加稳健和有力。

第五段:行动起来,实现目标

参加双一流校长论坛让我看到了自己和学校的不足之处,也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启示。然而,这些启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决心将这次论坛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付诸实践,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将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工作,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也将积极与其他学校校长和教育专家保持联系,共同分享和交流经验,实现教育的共同进步。

总结起来,双一流校长论坛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机会和启示。通过这次论坛,我不仅加深了对教育领域的认识和理解,还为我个人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进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将所得的知识和经验付诸实践,并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我们的学校一定能够迈向更高的水平和更美好的未来。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八

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双一流高校42所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九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双一流计划的推进更是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双一流校长论坛作为高校之间交流合作的高层次平台,为高校校长展示经验、分享智慧提供了宝贵机会。我有幸参加了第一届双一流校长论坛,并从中受益匪浅。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对双一流校长论坛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

第二段:精彩演讲与主题研讨

第一届双一流校长论坛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著名校长的演讲和报告,这些演讲和报告使我获得了大量的启发和思考。其中,校长们分享的自己高校的发展经验和策略对我印象深刻。同时,主题研讨环节也是论坛中的亮点之一。在这里,各位校长们围绕高校的治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引发了一系列精彩的思想碰撞。通过这些精彩的演讲和深刻的主题研讨,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三段:高校合作与交流的机遇与挑战

双一流校长论坛为高校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在论坛期间,我结识了来自不同高校的校长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与他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切磋。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其它高校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这对于指导我自己校园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然而,高校合作与交流也面临着挑战。每个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同,资源分配和竞争不可避免。如何平衡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高校合作过程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第四段: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参加双一流校长论坛,我深刻认识到高校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因此,高校要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双一流校长论坛为高校校长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学习和分享别人的经验,校长们能够更多地思考并引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五段:探索双一流高校建设之路

双一流校长论坛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指引中国高校建设之路的重大事件。通过参加论坛,我意识到双一流高校建设要面临着人才引进、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等众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高校的特色和定位,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方法,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同时,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手段帮助高校快速发展。通过论坛,我不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意义和目标,也发现了在建设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

结论:通过参加双一流校长论坛,我全面了解了高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经验和智慧。这次论坛是对高校校长进行的一次深入思考和探讨的机会,也是引领高校发展的指南针。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准和实力,努力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层次。

双一流郑州大学入选年篇十

新时代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很多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就业”和“慢就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在就业过程中,很多毕业生盲目从众,缺乏自己的主见和规划,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用人单位急于招聘高校人才,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招人难”和“就业难”的情况同时并存。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就业信心不足,就业不积极的情况,心理情况十分复杂。

大部分高校由招生就业处或学生处来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统筹工作,校级成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但具体的工作还是由二级学院的毕业班辅导员和就业联络员老师负责。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党建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团学工作等,很难一对一的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和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求进行就业帮扶。

精准的就业服务需要进行“互联网 ”模式和大数据分析,对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就业指导教育是精准就业服务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中,仍采用大班教学的传统“漫灌式”,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进行“滴灌式”教育,课程设置单一,课程基本上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的时间和学习。

同时,教育内容与市场脱节,课程理论具有滞后性,无法跟上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以及当年就业热点、经济形势的变化。

当今社会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大多数学生生活压力小。

秋季各企业单位在高校校园里面举行秋季招聘会,学校各学院及班主任积极鼓励毕业班学生参加,班主任到招聘现场了解本班的学生们到现场的不多,积极性不高。

春季部分企业单位也会在校园内举行现场招聘会,但是参会企业相对秋季单位较少,大学生的惰性一次次失去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机会。一家媒体对20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62.4% 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职业还没规划好。

企业和高校都希望能互相开展紧密合作,促进学生和企业的交流。

在企业与学校的对接方面,建立企业导师制,带学生到导师所在的企业实习,这样双方的信息可以互相了解,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被企业留用,这不仅为企业提前输送了人才,更是大批量又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企业方也需要建立专门管理人员,和高校班主任及就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开展各种企业的交流、探讨发掘就业策略、招聘高质量人才的创新点,为积极解决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各种人才需求问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