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课教案案例(实用6篇)

时间:2023-09-29 18:15:02 作者:文轩 口号大全 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课教案案例(实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踉、跄”等生字,理解并积累“防不胜防、跃跃欲试”等生词。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第二人称叙事的好处,欣赏本文亲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结合自己学步时的真实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感悟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的资料,向父母询问自己学步时的情形。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学会生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课件1)(播放孩子学步视频)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作家赵丽宏就将他儿子学步的情形写成散文《学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步》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课件2)赵丽宏照片及赵丽宏简介: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副主席。1951年出生于上海,其散文创作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雨中的鸽子》《学步》。板书课题(齐读二遍)

过渡:课文写些什么呢?我想听听你们预习后的看法。

二、 检查预习

1、请学生说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的儿子学步的情形,文中寄托着作者对儿子的期望。)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课件三

3、理解词意:

跃跃欲试 乐此不疲 防不胜防 踉踉跄跄 心如刀割

4、汇报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议纠正读音

三、 读文理清层次

1、请同桌两人一起读文,读完一个自然段议一议本自然段的内容,之后理一理本文的层次。

2、指名交流分段情况,课文分为三部分:

(一)(1-3自然段)详细写儿子刚学步时的神态、动作,带给父母的兴奋,惊讶和思考。

(二)(4、5自然段)写在儿子懵懂无知的情况下,父母发现儿子在学步时遇到的种种坎坷,却不知疼痛,不知退缩,乐此不疲,由此祝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失去学步时的勇气。

(三)(6自然段)议论点题。在心中叮嘱儿子,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四、自读自悟,写上批注,找出疑难点。

提出疑点:

1、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3、你的额头留下难以消退的疤痕,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五、播放课件,帮助解疑

放课件,学生看课件,听课文,理解内容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所写内容,学习了字词,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同学们还自读了课文,写出了个人的感悟,找出了疑难点。下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疑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询问父母自己学步时的情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第二人称叙事的好处。欣赏本文亲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初读了赵丽宏先生的《学步》,知道课文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的孩子学步时摇晃、踉跄、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那是怎样的嘱咐和期望呢?请看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二、品读第一部分(1—3自然段)(5分钟)

过渡:首先,我们细细研读,体会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呢?引读第一部分。(大屏幕出示句子)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妈妈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师:从沙发到房门不就四五步路吗?父亲为什么如此欣喜?出示:

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

师:是怎样的行走?(独立)这就意味着:(出示句子)

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师: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这里的“全新的内容和意义”指什么呢?难怪父亲发自肺腑的惊叹:(出示句子)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指导感情朗读

师:再看看儿子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小结:是啊,这可是你迈出生命中的第一步!你也将从这里踏上你的人生旅途,这一步留给父母和孩子多大的快乐呀!

三、品读第二部分。

过渡:学步仅仅给父母和儿子留下了快乐吗?请默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自读4、5自然段)

第一次, 你摔倒在地上,膝盖上乌青,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第二次, 你撞到桌角上,头上起了个大包,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第三次,你绊倒在石块上,额头被戳出一道血口子,血沿着脸颊直往下流,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第十次,你滑倒在水中,衣服全湿了,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第一百次,你踩空台阶,摔得鼻青脸肿,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师: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说说看,你学步时付出了什么代价?或者留下了什么纪念?

摔跤摔得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吗?是啊,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结合课文,联系自己学步的实际,想想“此”指什么?什么样的路?(高低不平、杂草丛生、水洼泥泞)

师:用一个词概括.(坎坷、曲折、危险……)

师:这样的路,孩子却走的乐此不疲。(指导朗读)

小结:任何事情都是兴趣始,毅力终。这种对学步乐此不疲的勇气、热情和坚持正是学步留给我们最最珍贵的纪念。(板书:勇敢地走)这是怎样的勇气啊?(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大勇气)难怪父亲会说:

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小结:在如此平常的学步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说“人生亦如学步”太恰当不过了,这也是父亲想告诉孩子的。

再次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四、从寄语中体会父亲的期望。(12分钟)

自然过渡:为什么作者还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寻路的过程”呢?再次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2名)边听边思考。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机板书小结。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点评:这句话,意味深长!蕴含着什么意思呢?(学步和走人生之路是一样的,也要付出代价,也需要热情,勇气,坚持不懈,但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得多。)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父亲期望儿子怎样地走?(板书:勇敢地脚踏实地)其实,天下父母对儿女都有着这样的期望,(齐读)

读着父亲意味深长的话,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 2、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用简明的语言写一写你对父亲这几句话的理解。 3、交流所写的感悟,师适时点拨、提升。

五、结语:读课题,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用第二人称叙事,其间夹杂着自己的看法,既让我们觉得特别亲切,又让我们明白了父亲想告诉我们:人生亦如学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独立、勇敢、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你们即将告别童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新征程,希望你们带着学步时的勇气,热情,带着这位父亲的寄语,独立的,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六、 板书设计

代价 纪念

学 步 ————(人生之路)——————寻 路

(难) (更艰辛)

勇敢地走

脚踏实地地走

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篇二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准备

1.世纪宝鼎的彩图,各部分的放大图片。

2.收集各种鼎的图片和带“鼎”字的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带“鼎”字的词语

1. 教师示范写“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笔顺。

2. 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二、认识“鼎”,引入新课

1. 谁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样子的?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世纪宝鼎》,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得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读好难读得长句子。

3. 说说初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四、重点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图画,想想世纪宝鼎的样子,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提出不懂的语句,互相交流怎样读懂。

五、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世纪宝鼎的赞美。

六、布置作业

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写一写。

编号78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图画,请学生指着图介绍世纪宝鼎的样子。

2. 课文除了写宝鼎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

1.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桌互议。

2. 讨论交流

3. 练习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三、浏览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浏览、体会,然后互相交流。

交流时,鼓励学生的点滴体会和发现。如:介绍鼎的样子,条理很清楚;用数字写了鼎的高,还介绍了它的象征意义;许多词语、句子写得精练,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四、练习模拟赠送宝鼎

1. 同桌两人互练,一人作为中方代表,一人作为联合国接收礼物的代表。先共同商量,互相该怎么说,再练一练。

2. 请几组上台表演,共同评议:介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得体。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篇三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带“鼎”字的词语。

1 老师示范写“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笔顺。

2 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三足鼎立、一言九鼎、鼎力相助、鼎鼎大名、人声鼎沸)

二 认识“鼎”,引入新课。

1 谁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样子的?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世纪宝鼎“,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

三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指导读好难读的长句子。

3 说说初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四 重点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图画,想想世纪宝鼎的样子,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 提出不懂的语句,互相交流怎样读懂。

五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世纪宝鼎的赞美。

六 布置作业 

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图画,请学生指导图介绍世纪宝鼎的样子。

2 课文除了写宝鼎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二 再读课文,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

1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桌互相议议。

2 讨论交流。

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相机引导理解“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希冀”等词句。

3 练习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三 浏览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浏览,体会,然后相互交流。

交流时,鼓励学生的点滴体会和发现。如介绍鼎的样子,条理很清楚;用数字写了鼎的高,还介绍了它的象征意义;许多词语,句子写得精练,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等。

四 练习模拟赠送宝鼎。

1 同桌两人互练,一人作为中方代表,一人作为联合国接收礼物的代表。先共同商量,互相该怎么说,再练一练。

2 请几组上台表演,共同评议;介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得体。

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篇四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11+2/11+2/11=

2/11×3=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

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11×3

=2×3/11

=6/11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篇五

学科:语文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下)

课题:《大自然的秘密》《大自然的秘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积累踯躅、伫立、颓丧、寂然、突兀、等词语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1、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学习读书的方法。

3、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4、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了解文章的线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情感态度:

1、激发同学阅读兴趣。

2、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厄瓜多尔的加拉巴哥岛去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读读课题,注意秘密的“密”字下面局部是个山字。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什么问题?(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请你读读课文,想一想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假如你发现了,请举手示意我。

教读书方法:课文中有些地方,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地方要反复读,反复琢磨,可以将体会标注在书中相应的空白处。(海龟是有自身的生存方法的)

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平安。

投这句话。假如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读读文章,看你读懂什么了。

1、观察___紧张____震惊_____哀叹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读文章体会。假如你认为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求助。一起研究研究。

指名读我们焦急的心情。

2)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维护。出示图片:看到成群的海龟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你们快告诉它们你们想说的话。

师: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读读这里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同学想象描绘。

师:这种局面真是惨绝人寰啊,太严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哀叹:

投:“假如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_______地说:“假如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是不是真正把这篇文章学懂了呢?

课文题目是“大自然的秘密”,可为什么还要写人,这人与大自然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再读全文。

生:原本小海龟有自身生存的身手,可人类偏偏要用自身所谓的聪明去干涉,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生: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是说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其躲避灾难的天性,人类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一起生存,不可人为地破坏改变环境,不要人为地干涉动物的行动。不要替动物布置什么。

那好,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投:人是万物之灵。假如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

五、延伸运用

同学们,我曾听说有段时间,许多媒体报道了杭州淳安县松林虫害的新闻。松树的叶子几天就被吃光了,并且发现大片片的松树死亡,罪魁祸首是松毛虫。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

打药:引发争议行不行______好心办坏事。

人工捕获.,养一些吃松毛虫的鸟。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了解一分,所得的.益处就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大自然的秘密幼龟:“侦察兵”生存方式

人:万物之灵走向反面

教后记:

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抵触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天性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公开课教案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依照从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同学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和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统一。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同学自由争辩。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向导的看法。在课堂上,我给同学搭建了一个充沛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时间非常充沛。同学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局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次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一番唇枪舌战,难分高下。也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欠妥之处。导入新课时,我引导同学同学说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假如把这一环节放在学完课之后,效果会更好些。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假如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动,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小学六年级典型教育案例分析篇六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弈》教学设计。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弈》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