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 一氧化碳的教案(实用12篇)

时间:2023-10-13 00:47:33 作者:温柔雨 党团范文 2023年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 一氧化碳的教案(实用12篇)

五年级教案是一份重要的教学指南,它可以帮助老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下是一份精选的高三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提高教学效果。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一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二

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ppm(5分钟)。工业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可由焦炭氧气法等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产甲醇和光气以及有机合成等。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一氧化碳分子是不饱和的亚稳态分子,在化学上就分解而言是稳定的。常温下,一氧化碳不与酸、碱等反应,但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因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被氧化成4价,具有还原性;且能被还原为低价态,具有氧化性。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三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边讲边实验.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化学教案-一氧化碳。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化学教案《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同时,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该反应中做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无难略小2.b3.c

4.蓝放出热量5.还原还原6.c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 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 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 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 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 其他同学质疑。

l 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 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 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 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 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 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 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 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 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 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 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 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 讨论课上思考题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l 形成认识:

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五

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中性气体,熔点-205.1℃,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1.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六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并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二、介绍一氧化碳的生成及危害,气压低、吹南风、气温升高的时候特别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即使不是南置的烟囱,雾气大,气压低,空气扩散能力弱,也是导致煤炉排烟不畅的另一个原因。气温突然上升,许多居民将煤炉封得很严实,同时也导致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聚积在室内引发中毒。所以,遇有大风天气,尤其是在夜晚,一定要打开炉门,让蜂窝煤能够充分燃烧,或者干脆将炉子灭掉;尤其在冬季的雨雪、阴天或者气压低的天气里,要注意及时清扫烟囱,保持内部通畅,并要经常开窗通风。

三、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

2、老师提问各小组。

3、老师点评: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的原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a、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

c、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1、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冷静沉着)

a: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b: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c: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2:注意事项: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

五、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

2、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而导致大量泄气。

3、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课堂总结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七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化学教案-一氧化碳。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八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煤气对人的危害,并初步掌握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初步掌握煤气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煤气是煤炭在没有充分燃烧时产生的,是一种看不见闻不到的有毒气体。人吸入了这种气体以后,它很快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影响了氧气的吸收。

a、如何预防煤气中毒每到冬季,尤其是天气最冷时,总会发生一些煤气中毒事件,伤及包括儿童在内的家庭成员。提醒家长在使用煤球炉时,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引起煤气中毒。

1、合理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2、伸向窗外的部分要加上防风帽。

3、煤炉、烟筒一定要密封。白天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4、2—3个月要清扫1次烟筒,以防烟灰堵塞烟筒,影响煤气出路。

5、为了防止万一,可在家里安装1个换气扇。

b、怎样识别煤气中毒

1、轻度中毒。中毒者会感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中毒者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此时中毒者多已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c、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当发现或怀疑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4、观察病人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者应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在转送医院的途中,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此外,在现场抢救病员时,抢救者个人必须配戴有效的防护口罩或面具,以防自身不测。

三、课后小结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门都基本掌握了什么是煤气中毒,以及发生了煤气中毒该采取的措施。

2、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上要懂的自我保护、提高应急、自救与保护能力

3、提高日常生活的保护意思,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九

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不易溶于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诞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呈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十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放法。

2、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

1、了解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2、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应如何抢救?

一、案例导入新课:

1、一氧化碳中毒考研女生挣扎打开一扇门救了三条命

桌上动不了;小李则用虚弱的声音问是不是煤气中毒了,刚说完,她也瘫倒在地。但小李并没放弃希望,她慢慢往门边爬去,两米不到的距离,爬了很久。她终于站了起来,门被打开了,一股新鲜空气进来。“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打开门大家都要完蛋。”小李说。约过了10分钟,小李体力有所恢复,打电话叫来同学,她们被送往校医院。事后发现,因当时刮大风将窗户关死,并将炉火吹熄,造成屋中3人中毒。

(1)、小组讨论,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现象?

(2)、假如这种现象发生在你身上,你怎么处理?

2、结合我县近两年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什么叫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也称作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2、日常生活中,预防煤气中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发生煤气中毒的原因。

a、预设:(烧煮过程中无人看管;离开时忘了关闭煤气;淋浴器和煤气没有分房安装;睡在装有煤气设施的屋内……)

b、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3、煤气中毒急救的措施:

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

4、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从小事做起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健康教育课让你学到了什么?

2、学习《安全使用煤气歌》。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十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其他同学质疑。

l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引导学生在实

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讨论课上思考题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l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记录课后思考题:调查你身

边产生co较多的地方,了解或设想处理方法。

课后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全班展示交流

探究活动

2.在试管中加入10毫升鸡血(需加入抗凝血剂,如柠檬酸钠)的稀溶液,向试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3.小论文: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危害。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教案幼儿园篇十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化学教案-一氧化碳。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化学教案《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同时,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该反应中做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无难略小2.b3.c

4.蓝放出热量5.还原还原6.c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