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教师反思总结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总结(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5 12:22:39 作者:薇儿 工作总结 2023年高中教师反思总结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总结(通用10篇)

考试总结是检验学习效果和找出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改进提供了机会。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学习总结,通过阅读他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一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悉心领会、积极实践,以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谈一下习体会。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在理解这些基本理念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语文教学对象的全体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不是为少数尖子学生设计的。例如,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祖国语文是祖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作为首要目的,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语文课程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语文素质培育的全面性。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的有机结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大发展和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和性学习,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发展和突破。具体表现在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有两个通道:即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两个渠道是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两翼,相辅相成,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大大增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目标去探索、前进,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的进行设计活动,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

以往的教学突出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将过程和方法提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的重要高度来强调,无疑是对旧教育思想的有利反抗。关注过程和方法,既遵循了人的的规律。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老师并不陌生,但是,从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把他们列为三重之一,就是要强化观念,坚决落实,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首先,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尽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不少老师的眼里主导即领导,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课堂所有环节的设计都按着自己的思路,运行在自己设计的框架之中,而学生永远是教师操纵的对象,在这样主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然大打折扣。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要认真考虑才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考虑给他们创造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这样,教师必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过程。所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必然会引起权重的转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其次,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法向学法的转向。过去,老师设计的是教案,研究的是教法,现在,新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促使教师要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即要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法指导上。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法指导,并不仅是简单的学习几种方法,更有着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的深刻涵义。

冰心说: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这语言乃是他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有音乐性的语言。当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创作的热情,有了对自我的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二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信息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这十来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过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据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电教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我还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练习模式

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讲完网络浏览软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去上网,课上再体会一下,讲完frontpage20xx后我要求学生自已制作个人档案、个人主页等。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xx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还有就是要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何时评价为好?我认为,当评价能给后续学习带来动力或者修正作用时,我觉得引入就比较好。尤其是课堂内的评价,在修正教学偏差或失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最优化操作有积极作用。这个环节一般是在课程中途出现一次、结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对新课内容学习的第一次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是一次教学修正。结尾的一次一般作为总结性的评价,评价范围要广一点。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三

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

这个学期,文科班进行了基础会考。为了让同学们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的复习。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参考课本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填写,通过简单的练习得到巩固。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练习提升。

2、综合训练。参考考试标准编写了四套综合测试题,再结合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书上的五套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得到综合训练。

3、历年会考真题训练及解题技巧总结。将08年~13年的海南省基础会考化学试题发给学生练习,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和考察重点热点。找到历年会考题有共同特点,总结解题技巧,让学生树立信心。

4、会考模拟。考前最后四周,每周进行一次会考模拟训练。让学生找到会考的严肃感觉,对每个同学的知识点缺漏处进行弥补。

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每次考试都有所提高,最后在高中基础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理科班同学这学期进行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开学强调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对每个同学都是新的开始,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分布与上学期末有所变化,很多上学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把握好了这一次新的开始,这学期得到了超越,这说明付出是可以有收获的。

这学期后半段由于会考使课程安排做了变化调整,而且学生重心放到会考科目,所以会考完之后对之前所学知识有所遗忘。我在会考期间讲解较慢,增加课堂训练,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会考后,安排前几章的综合训练题,让学生把之前的内容捡起来。实践证明,对于努力学习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面的学习内容和期末复习。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放弃的感觉,我觉得很多学生对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很薄弱,我觉得一个人的意志力不只是在学习上,在现在和未来的任何事情上都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有尽力进行引导。

最后,这学期体会到之前在课堂练习上做得不够好,知识点的总结点透也做得不够好,今后要多下功夫。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四

20__年4月教育部新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不难看出,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实质上提倡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应该勇于敢于对文本进行探讨、交流、对话。同时,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困惑、疑虑进行深入的交换、鉴赏和品析。

一、课外阅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个人一直认为: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该是丰富的人文性而非科学性,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心灵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智力和纯粹的技能。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反应应该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单一化。但长期以来受高考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人们不能从根本上给予充分的认识和严肃的对待,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应试操作上,相反对课外阅读给予无情的扑杀和歼灭。当下的语文训练是完全脱离生命体验和现实人生的应试技能训练,而事实上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和思考、体验和感悟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和交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二、传统课外阅读教学的误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抽象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文山题海中跋涉,使课外阅读一直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传统的课外阅读的终极目的仿佛“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读是为了写”,不难看出这明显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在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功利主义、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严重,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阅读本身拥有的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不但不能成为写作的附庸,反而有着比写作更重要的地位。阅读扩展着我们的心智和精神世界,培养着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一个人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写作水平,但却应有过硬的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人,不但无法胜任任何工作,恐怕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会有问题。

三、重新审视课外阅读

1、课外阅读的视角定位

应该说,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课外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创造力,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2、课外阅读的角色定位

课外阅读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课外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课外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在传统课外阅读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家长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课外阅读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过程。课外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这种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教师适时适当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课外阅读的空间定位

课外阅读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课外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课外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书海,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课外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课外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四、课外阅读教学的初探

1、更新阅读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正如吕叔湘先生听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个人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更新阅读理念,坚持课外阅读。事实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对老师介绍的书籍更是如饥似渴,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主旨,并养成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阅读技巧、分享阅读乐趣。因此,我个人认为:课内阅读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2、传授阅读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实:拥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潜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很有可能阻碍潜能的发挥。读书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确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读书不惜千里求名师指点,历代科学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学法,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可以说,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老师,是不善教学的老师。因此,我慢慢意识到:自己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并让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使之成为书迷。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必须教会人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某些学生循规蹈矩、勤勤恳恳,对老师的要求总能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地完成,可谓品学兼优。但要他单独面对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却呆若木鸡,束手无策。他们只满足于对知识的机械理解,从不想到用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发展。学生在学习感到困惑时,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授人以鱼倒不如授之以渔。

3、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只要尝到阅读的甜头,他们就会不约而同、意气风发地主动阅读。当然,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层次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尽可能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实行课外阅读周计划,坚持每天都阅读并记载自己的阅读心得,字数、质量等不做具体的规定,只要有感而发均可。同时我每周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让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益勃发。当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要求合情合理,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4、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时均写好阅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平时有意识无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阅读是个人的事,而且是个人的终生大事。当然,每周的阅读探讨、交流、对话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实了单调的学习生活。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乐趣,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的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心智,从而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5、指导学会交流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慢慢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并且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我都鼓励学生虚心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因此,我每周都花一节课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心得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便更积极主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思考。

6、合理利用资源

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我尽量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例如多媒体放映、报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茶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指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事后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阅读能增长见识、拓展心智、丰富心灵,为此,教师在学识渊博的基础上,必须是个情感丰富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课堂之小,教师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关于文字的基础性的带着技术性的知识。没有体味到文字所携带的美妙,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阅读这个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师必须打开学生们心灵的天窗,闪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手中小小的船在学海中扬起生动的风帆。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五

【导语】本站的会员“彦小鱼”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新课程实施以来,本人对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设计、研究、探索,并把吸收的新课程理念变为具体的教学行动,落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半年的教学工作中,工作中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是本人教学工作的总结,以便以后有更大的进步。

本学期,我承担高一(3)、(5)、(10)、(12)、(14)、(17)、(18)六个班的生物教学;其中高一(3)、(5)是二类班,其它的是三类班级。

本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服从组织安排,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以校为家,以人为本。

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中学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总结出生物学教学必须加强直观教学。首先学生经验较少,形象思维占优势,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观形象来帮助感知和理解;其次,高一生物学教学内容是细胞,从走进细胞开始,细胞的组成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当于把细胞的生老病死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全部了解一遍,细胞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学起来比较麻烦,比如说细胞器,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以及细胞的分裂等,非常抽象,如果能够在抽象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模型,那就简单直观多了,像细胞核的模型等。尽量使学生由“接受”转向“发现”,由单一、机械的“听讲”的被动状态逐步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这是比较成功的.。它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在每节课或每章后进行教学反思,写下自己在教学中对知识点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对于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堂中可以对其再进行修正补充。

1、生物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的提高:

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基本素质,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课堂的感染能力。教导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的。

2、提高生物学科成绩方式:

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便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实验的教学。

4、在教学工作中,针对1班学生尖子生少,班级犹如一潭温水,不冷不热的现状,我摸索出了一条“低起点、快节奏、高密度、强朗读、培优扶差、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学期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学生作业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教育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

今后,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赤诚之心培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师工作计划

高中生物教师主要岗位职责

高中生物教师岗位职责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六

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完成一届班主任和地理教学的任务。尽管想象中的课堂在头脑中已盘旋了许久,但是真的面对学生时,却依然感觉束手无策。三年来,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理论是对的,想法是好的,可要推广,的确困难重重,也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困惑!

另外,想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讨论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带问题听课。高一刚开学几个星期还可以,越到后来越行不通。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时间给你预习,更谈不上讨论,再加上高一学生的作业量过多,每个学生的程度有差异,做作业的完成时间不一样,成绩好的学生也许有一点空余时间,但科目太多也不知道先预习哪一科好。你想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节约一点时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放弃这种做法。

困惑二:也许你在利用新的课堂教学,与你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师可能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这样一来,学校的考试分析一出来,你都会感觉巨大的压力,不要说挨到高考成绩出来再去定论谁的做法对与错,就是单元或月考成绩一出来,你也许就要收敛自己的做法了。我想这恐怕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原因了,升学的压力摆在那里,谁也绕不过去啊!

困惑三:学校生源不同会有分不同类型的班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班级,我们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鉴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就算在同一种类型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很愿意参与到活动和问题讨论中来,有的学生就很不适应,特别是一些从乡镇升学上来的学生,学习态度很好但却总是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有这样的情况,恐怕也得从大多数的学生情况考虑,多用传统的方法!

困惑四:在我们高中地理的课程安排中,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自然地理这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大气运动这一部分,这些课程又安排在高一上学期的课程,学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就碰上了难题,不少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基础也不牢固,又严重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加上此时尚未进行文理分科,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我这三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困惑的一些做法或想法:

一、教师要不时地进行自我提高,提高自身素质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以及个人的魅力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提高自我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除了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之外,积极主动听比别的老师的课也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开拓思路。另外,每周的备课组会议也是大家交流的好机会,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能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进行记录和总结,这对于教学的帮助很大。

二、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把身边的于我们地理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我们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到我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这种方法不能过早实施,应在学生学习地理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们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比如在我们学习影响工业和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部分时,学工业的区位因素,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把我们周边的工业园区的区位联系起来,分析它的区位因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优势,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农作经验,将平常的生活经历与课堂结合起来,相信能有不错的效果。这样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体验学习过程和成功的乐趣。

三、尽量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良营宽松的课堂环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我相信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让我们老师有个好心情,能够开心的上完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也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总之,这是我三年来的做法和想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尽最大的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个人魄力赢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虽然还有很多的困惑和难题没有解决,但是还是一直在探索着!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七

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

高一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反思

伊拉哈中学海淑荣

本节课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首先以学生收集的资料来讨论蛋白质的作用,引入主题,学生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分组讨论的方法,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及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回答,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展示挂图,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时,与功能相联系,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让学生学习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但在教学中老师活动较多,学生相对少一些,应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讲解口诀记忆时,学生较感兴趣,此时,课堂秩序会较乱,这属于课前估计不足,应维护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再如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进行思维点拨,而不应放任自流,以上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是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八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九

1、复习策略: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不求深,不求难,重点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检查学生的作业以督促并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上课模式:

先列出考点,让学生知道考试范围,然后结合考点精讲课本,即将考点拆解分析,考点之外的内容可大胆舍弃,之后紧扣考点精选题目进行精练,最后留十分钟让学生消化(自己看书、讨论和提问)。精讲环节要重视板书,避免滥用课件,一些专用名词或术语要求学生写下来。精讲环节的教学需回归课本紧扣考点,精练环节可充分利用课件,题目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五题以内,建议通过变式训练模式深挖考点拓展知识面。

3、能力培养:

从每周一次的理综测试和各种大型考试如广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述能力(尤其是绘图制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中教师反思总结篇十

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政治的学法就是以背为主,其实这是对政治课的极大不公,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本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教师能够用恰当的“效果”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问”,发生新奇感和探求感,使思想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当然,教师的“效果”要提得准确,有必须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味。

同时,要想改变对政治课的以”背”为主的误区,作为政治教师还必须在政治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师教学要有活力,仅有有了活力的教师,才能有生活的课堂。教师必须有亲和力。教学不拘泥教材。更应当高于教材。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本事,采取多种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