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声势 奥尔夫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5-08 10:46:32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奥尔夫心得体会篇一

;

开学前,我初步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听马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单一的,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唱歌,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奥尔夫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对我的教学观念、人格、创造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观念:即客观事物在人脑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不是实在物质。我认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学了奥尔夫以后,我的观念有了改变,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

结合当今的社会,恰恰需要这种主支探索绵精神。教育现代的儿童,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邮一辙的教学。现在的孩子思维灵敏度高()

,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是不够用的。教师应该大胆的开辟一片空地,要孩子们去探索,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在他们的头脑中,不畏惧失败。例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现在的父母会说:“自己站起来。”那么,在思维这块领地,为什么不能试着说一句:“自己站起来。”呢!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他强调了自身的发展,有点举一反十的意味。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玛斯隆(abraham maslon)说:我们必须教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至少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的思想,去做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无须提前准备。奥尔夫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以后,我会拿来借鉴,这是一人好的开始。

我学习卫学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每次上课,从我自身来说,都感到轻松自然,教师每次上课都以带着全班同学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老师请同学自选打击乐器,自己编排四拍子的节奏,要求不与他人一样;老师发给每组同学几张报纸,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要求情节不同;教师放一段音乐,乐曲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大胆进行表现。锻炼了我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再如,任意给两个音高进行儿歌创编,锻炼了即兴创造能力、识谱能力及音准的训练等等;对几宫格的认识,锻炼了协调能力。还有许多其他的游戏,教师用这些游戏好象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空间之大、之随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知,去探索,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娱乐优势(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我们在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而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完全平衡,就是人类心灵的延伸。娱乐并不为失败所困扰,游戏中也有风险,但娱乐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从而达到一种升华。“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工了!”奥尔夫先生这句话寓意深刻呀!

人格:即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学了奥尔夫教学使我心胸开朗了许多,思考方式灵活了……奥尔夫教学所追求的不是音乐本身,他没有固定的教案,而是借助音乐去寻找人类已经遗失或将要丧失本质的心灵中最可贵的东西。要达到这种目的,唯一方法是通过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才能获得。音乐及其他艺术不同于科学(理性,逻辑之结晶)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是人类情感听载体,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所要焕发的是心灵这种感觉,感情的直白表露,前面讲的即兴就是这种表露最集中典型的方式。通过音乐活动,不是去追寻理性的教化,而是心灵的焕发,人性的解放。

如一次课上,教师让我们听着铃鼓的敲击声,听着强弱音的变化,用脚步的轻重和自身的形体状态来再现自我。当鼓声停止时,随意找到一个伙伴,利用老师事先指定好的身体部位接触作造型,看谁做出的造型最美观。同学们笑声不止。这个活动让五十个大人兴趣昂,又何况幼儿呢!老师要求每次合作的伙伴不要总是一个人,锻炼了合作精神、随机性、即兴创作能力、表现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给三岁——三岁半的孩子上了一次这样的课,孩子们十分感兴趣。连平日最淘气的贝贝(一个不到三岁,十分任性的小男孩)也会全神贯注地找小伙伴,摆造型。这次课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渐渐贴近了孩子们的心,他引导着我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创造力:即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事物的能力。学了奥尔夫使我感到这个世界很丰富,这个世界很精彩。让我换一双眼睛,换一种心态看世界。让我感悟世界美好的一面。作为老师通过拍击身体、捻指、跺脚等声势,进行教学。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对幼儿来说简单易学。此外,还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训练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以娱乐贯穿一教学之中。锻炼与开发幼儿诸多方面的能力。

学习奥尔夫教学有一学期了,我觉得他就象一块面包,一大块精神面包,靠你自己去慢慢品味,这样才能品出他的独特味道!

一直都对奥尔夫的音乐活动很感兴趣,本学期通过外出听课、学习听到了一节奥尔夫“味道”很浓的课《地毯上的游戏》,所以班门弄斧尝试着上了一节翻版课。

《地毯上的游戏》这个活动用到了两个音乐作品,其中的进场音乐是我们的熟悉的《问候舞》音乐,这段音乐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演绎——有时它是朋友之间的问候和亲切握手,有时它又会和报纸玩起游戏和报纸一起快乐地舞动并在上面留下长长、短短的线条,在《地毯上的游戏》这个活动中它又变成了一辆快乐的小火车,高兴地鸣着响亮地汽笛在铁轨上奔驰!变化的是不同的形象和游戏,不变的是经典的音乐和孩子们主动、快乐的体验。

《加沃特舞曲》是《地毯上的游戏》这一活动的载体,活动以游乐场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抽象的音乐回归到了儿童的生活和体验,即兴性(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孩子不该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应该有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音乐应该成为孩子们自由表达、表现的载体,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活动中我尝试鼓励孩子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因为对于“游乐场”和其中各个游乐“项目”,对于音乐,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大胆表现的空间,不应存在什么固定的动作,韵律动作应该来自于孩子。

如果把《地毯上的游戏》这一活动放在日常的集体活动中其实可以不用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一次活动中进行,慢慢地展开更能实现奥尔夫“从儿童出发”、“综合性”、“即兴性”、“亲身体验”的教育理念:第一次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对音乐欣赏、感受上并展开想象;第二次活动的重点可以是结合场景创编韵律动作,教师引导孩子记录下自己创编的动作,并进行优化组合(可以有多套动作);第三次活动则可以把重点放在合作游戏上(合作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这样就能实现幼儿从被动的学音乐到主动的“玩”音乐的转变。

链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归纳为: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

今天是周六,我们去威海教育实验幼儿园,参加奥尔夫培训学习。

讲课的是上次给我们培训的张老师,很喜欢这个老师,因为她讲课很有感染力,条理很清楚。

上午,我们观摩了三节示范课。每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各有特点,但是都很用心,能够运用老师培训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没有幼儿参与,听课的老师配合上课,活动没有孩子的那种活泼,但是也很有趣,讲课的老师活动进行的 更顺利,更容易。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一看就是那种本身素质很好的老师虽然是给大人上课,但是仍然很投入。整个活动很有感染力。

张老师在对每节课进行的点评的时候,都是神笔马良的感觉,点到的地方让人心里豁然开朗。真不亏是指导老师,每次奥尔夫老师来培训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感觉,老师对音乐的的分析和讲解,以及大家一起做的律动游戏,都是一种享受。不管是张老师还是潘老师,她们总是轻轻的把听课老师带进音乐的世界,然后激发起大家的表现欲望,整个培训活动总是那么激情。

每次学习都会有点感悟,会在内心深处跟自己有一个对话,然后会去模仿老师的授课方式,带给孩子美妙的音乐学习。

10月27日,在威海新闻大厦,来自台湾的潘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奥尔夫音乐课,课上,我们跟着老师开心的做音乐游戏,聆听潘老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很受启发。

潘老师言语之间洋溢着对音乐的热爱,对孩子的喜欢,我们不但学习了理论知识,同时学到了很多如何做好老师的知识。特别是她对待孩子的心态。让我很感动。

她说,要让孩子快乐的专心。我们平时上课都会用不同的方法要去孩子专心,有时方法用尽,还是有孩子不专心,潘老师说,这个需要老师烘托出一种气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区专心,让孩子去感受!这也是音乐的魅力,同时也需要老师的魅力。

她说,我们要用宽广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包容孩子。这点深有同感,因为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又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性格和特点,所以,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表现,我们要用爱和宽容去看待孩子的发展,去面对孩子的表现,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快乐成长。

一、唱歌--上帝给的一种乐器。

二、律动—来自生活的肢体动作。

三、乐器--传统乐器直笛。

四、身体乐器—可以敲打出声音的部位。(小班尽量用身体乐器敲打)

五、语言节奏—有快、有慢就形成语言节奏。

身体乐器

1、创作—引导幼儿。师提示:还有呢?还有呢?

三种不同的音色、音量(用手掌拍出大声、中声、小声的雨声音)

鼓励幼儿创作、营造创作的气氛、让幼儿感受气氛。

告诉幼儿强弱是用身体用力来控制的。

培养幼儿敏锐的听觉力

2、舞蹈

适时地提醒幼儿,如:在乐句结束处提醒换节奏及动作。

幼儿分动觉、听觉、视觉型的学习。动、听、视结合设计课程。

选曲——a、好听b、节奏稳c、音域不要太宽d、跳跃不要太大e、选欢快有意义的f、段落不要太多(如果可选,可分段落)

语言节奏——快、慢

音乐——旋律、节奏、声音

三种范奏 x x | 两个字

__ xo|三个字

____ oo|四个

(两个横线)

当掌握不好的时候,加上语言固定节奏。

乐器分三种a、金属b、木头c、皮革

哲理依据

1、教育孩子最自然的起点是——属于孩子的节奏以及古老的适合孩子的歌曲。

2、缺乏音乐性的孩子是不存在的。

3、希腊古文对音乐的解释——包含所有的艺术表现(说话、语言、律动、乐器、舞蹈、歌唱)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孩童累积音乐经验。

2、帮助孩童发展其潜在的音乐性。

教学方法

律动、歌唱、即兴创作、乐器合奏

天然乐器 生活乐器 自制乐器

3、身体乐器——从手到口、到脚及身体各部位只要能拍出声音的都能成为教学工具。

4、传统乐器

四、教学内容

由模仿到创作

由个别到整体

由简单到复杂

由部分到整体

唱歌时难学的加手势。

2012、2、17、下午 张老师

一、介绍教材

二、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强弱、力度、快慢、曲式、调式。

带着目标去游戏

要求幼儿用耳朵听,孩子的经验少,引导幼儿的点要准、夸张。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儿歌、歌曲。

律动——动作不用转换的太多、太快,语言提示不用太多,用乐句转换,听音乐表演,老师简单提示。

学习反思:

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培训。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也非常珍惜这样的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老爹住院我都是利用早晨、中午、晚上的时间去看护他,虽然身体很累、很累,但我却收获了丰厚的音乐教学经验!

听了潘老师、张老师的课,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如果我能把奥尔夫的音乐课上成这样,那我带的这些孩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啊!因为我天生就喜欢音乐,我想在领导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定会把奥尔夫音乐教材、教法吃透、上好课。让孩子们在奥尔夫音乐的倍伴下快乐、幸福地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奥尔夫心得体会篇二

律动的教学并不始于奥尔夫,而是整个欧洲在本世纪初的一种思潮。“那是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对人体、对从事体育、体操和舞蹈的一种新的感觉。支配着欧洲的青年。”奥尔夫。达尔克罗斯、拉班、维格曼是这个潮流的代表人物.特别是达尔克罗斯作为一位音乐学院的教师,创造了体态律动的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奥尔夭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的体系。所以说奥尔夫的结合动作的教学方法是从达氏吸收并发展起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达氏动作使用的音乐只限于钢琴l但奥尔夫扩大到一切声响首先是敲击乐器和音条乐器.另外在嗓音方面也都包括进去了。达氏的动作训练音乐与西方音乐体系更接近,尤其对乐理、练耳、即兴等均是西方音乐体系的,它在系统性上比奥尔夫更清晰.而奥尔夫在音乐语言体系上更开放些。特别是由于要求与动作结合的音乐是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的,不可能在艺术性上要求那么高。再一个重要区别是达氏的教师本人钢琴演奏水准尤其即兴水准要非常高,而奥尔夫体系则完全不这么要求。

一、奥尔夫的动作训练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l听鼓声做动作练习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也可以不规定动作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口令:“几人一组!”(数字)或规定二人一组,用身体某部位相碰等等“、等等。这方面的游戏特别多,只要教师不断开动脑筋会有更多可能性挖掘出来。

2声势练习奥尔夫和凯特曼创造的用具体动作发出响声的练习--”声势“是对世界音乐教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称为”古典声势“,这是根据四部合唱设计的控指(女高音)、拍手(男高音)、拍腿(女低音)、跺脚(男低音)四个声部。

它们的记谱是这样的:符干朝上为右(指、腿、脚),符干朝下为左(指、腿、脚〕捻指一般是双手,少数才分开左右 由于不易打出声响,可建议学生用弹舌协助动作发声。

在他们二人合作的《学校教育》第一卷中专门有一部分”节奏一旋律练习“。这是最早的成果之一,里面提供了大量声势训练及教学中应用《合奏、伴奏、即兴等等)的练习范例,有极高的价值,是一部传世佳典。

1)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础方法,它可以从拍手开始,发展到四种方式,现在各国还有根据非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本土的民间歌舞中原有的形式增添不少新的内容如拍胸、拍头、拍臀,脚下音色丰富的踢吐节奏等。对训练节奏感、反应能力、身体的谐调能力及即兴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深受孩于们欢迎。

2)声势与节奏朗诵结合,如为儿歌童谣伴奏。使学生一脑多用,丰富的声响与多声部的合作令他们学习兴趣更浓。

3)声势作为一种声响加入敲击乐合奏之中 这对于的班级教学非常合适乐器不够,就轮流奏乐与做声势,同样可以人人参与。真正体现唱、说、动、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4)声势进行即兴是最方便、最容易的一种手段。

①”问答“,实际是摸仿.即兴一般是从摸仿进入,老师(或其他某同学)做一个四拍子气势(二拍子由于太短小一个小节不适于做节奏训练的基石)学生模仿。这种练习也可分成小组或两人一组进行。

②”接龙“有接见和接头两种 接见容易 即教师相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自己创造两拍不同的节奏。接头是学生要摸仿教师关两拍节奏,再创造两拍自己的节奏。

③卡农,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拍四拍开始,然后不断四拍一个基石36拍下去,学生则在老师拍第二组基石同时,拍出前一组基石,他们必须边听新的一组节奏,而又同时把前面一组基石做出来 一心二用,相当难。这里有一个窍门:即领拍的人必须是一组基石节奏难一点,下一组一定要很容易,象以000d或dxoxo 这样的,节奏间隔进行,否则必定难以进行下去。

④问答句即兴,教师(或学生)拍四拍至八拍的节奏,学生回答自己即兴的节奏,这种问答要有乐句的起与答的感觉。

⑤小回旋曲即兴,四人一组(分a、b、c、d),每人四拍,教师可临时请其中一人如 b,那 b就做主部,即兴四拍,变成 b a b c b d b。其他三人即兴自己不同节奏,但b必须在别人拍后回到自己原来即兴的那个节奏上。这就在即兴的基础上增加记忆练习,同时开始接触结构。

声势做即兴的方式非常丰富。由于人人容易学会,又是身体动作;不用任何条件即可进行教学,的确是种极好的教学手段。

放松紧张练习这是主动体验和学会控制动作的重要练习对于学生,不可用枯燥的操练,要用许多比喻、童话在游戏中中进行,如小雪人。小木偶 豆蔓的成长-一这些练习也可配上打击乐。体味看的见的声响感觉。借助道具和器械(报纸、沙巾。汽球、沙袋、铁环、棍棒各种球类)发展动作的技能和培养创造力,也有许多游戏和方法,这些是在为将来适应环境和生活做准备的练习。这此教具必须简单和熟悉。在生活中抬手便可取得,这是适于开端的方法。4 对空间方位及运动形式(行动的线路和方式)的练习这是律动训练的一个基本训练方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儿童全面地开发和精心地培养,许多家长从小到大除了学走路,给予关注之外,从来对孩子的动作发展不予理采,把人类的这方面潜能浪费不说;还养成许多坏动作习惯。

二、动作与音乐结合的一些方法音乐的基本要素就是音高、音长(节奏、速度)音量、音色。四个要素,作为基础入门还要包括简单、小型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这些要素,要通过动作使其音响外化为看得见的;又通过动作深入肌体变为更深的感觉、体验;正象斯特37拉文斯基说的”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加登纳教授在讲到音乐智能和身体动作智能关系时说:”在某种程度l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的手势 一种由身体(至少是含蓄地)所执行运动和方向。“在奥尔夫教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l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比如音的高低,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分析,儿童的认知感觉总是从大到小的,所以他们对孤立的音那个音高那个音低辨别起来要比音区作起步难的多。一首歌在高八度和低八度唱。他们立即可以用身体表现出来,在一段比较简单,明显的曲调高低起伏中 他们可以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其高低变化。同样当一段音乐中有快与慢不同变儿时 要求他们用动作表现是比较容易的,或反之 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快慢、强弱,其他同学用打击乐把看到的敲出来,在音条乐器上把高低音敲出来,用嗓音把动作所要表达的意思唱出来.这里既有即兴能力的发挥,又有听力和反应能力的训练。

三.动作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教学奥尔夫教育体系是为”学校的“.工作形式是集体教学,但这种教学不是整齐划一的大齐奏、大齐唱,或统一动作式的操练动作,各式各样的多声练习方法贯穿其中。有时一个人身上就有两个甚至四个声部动作在进行。而大量的课例是训练学生相互间的合作默契。

l照镜子游戏先让大家讲座照镜子有什么特点:两个人动作一样,但相反,一个领一个被领等等,然后两人一组做动作即兴,这里关键是领的人,要照顾被领的人跟的上动作,要给予提示等,而跟的人反应要快。游戏时还要交换角色,体会不同角色。2吹玻璃》的游戏两个一组,一个是吹者 一个当玻璃,吹者可按自己想象的通过吹(不能说话,手不能碰玻璃来”指挥“玻璃。但”玻璃“必须在吹的部位动。至于怎么动却可按自己的意愿,双方都有有一定主动性,互相又要配合,造出一个”独特“的玻璃制品来。这个游戏在培养创造能力上很有特点。但所的孩子要在游戏中互相配合。

38器构造的原理等等,在西方欧美中小学教材里都加进了这些内容,而在各类乐器中最容易做的就是打击乐器了,比如易拉罐 纸杯中放沙子当散响 也可将酒盖并串起来当串铃:那怕一双筷子就是木质乐器;可以发出共鸣声的纸箱,饮于桶都可以当鼓类乐器;比较难做和找到替代物的就是金属类乐器了,但玻璃杯的声响也有类似点。当孩子们(甚至中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奏出一个自己设计的打击乐合奏时他们的体验 愉悦的心情和兴趣一点不亚于用真的乐器。自制乐器不仅是摆脱内容条件限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2有固定音高的乐器1)音条琴主要是木质的高、中、低木琴和金属的高、中、低铝板(或钢片等合成金属的)琴l 还有声音更高更清脆的小钟琴。

2)竖笛分为高、中、低音三种 主要演奏旋律,为奥尔夫乐队的编制提供更多可能性。

3)在奥尔夫乐器编制中也有少量的弦乐,主要指像倍大提琴那样的只有两板弦的低音弦乐器。

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乐器使用上有较大灵活性,非常实用,可根据各个学校,各个老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三、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l 从多声的节奏朗诵,声势转换成节奏乐的伴奏、合奏如:?李钢i换成鼓舶xxi节奏daf二d换成双响筒d二二x节奏d图见备更d换成串铃1三二二二d节奏全班分三组 每人一件乐器。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三声部节奏乐队了。由于每一个声部只演奏一个固定音型,无任何技术负担 教师还可以指挥声部的进进40出出,学生只需跟随着指挥开始、停止。强弱快慢变化即可,又不看谱,又不会担心出错。如果用这个节奏乐为一首大家熟悉的两拍子的童谣或歌曲做伴奏,边说(唱)边奏,又使音乐更丰富,会令学习更加有趣。

通过探索式的学习了解乐器。

比如有个课例叫”鼓的故事“回 每人发一个铃鼓。先看看自己手中这个乐器上面有什么东西,用手摸摸各个部位 再用各种办法试试会发出什么声音。这时的教室肯定很热闹。然后要每一个学生轮流想出一个敲击的方法6大家模仿他发出这个声音。每人要不同的声音.于是敲鼓皮、敲邦子,用手掌拍,用手指弹用手指划鼓皮,晃动铃响,以至把铃鼓放地上转-…、孩子们会想出各种各样方法发出声响,而大家摸仿又是一种新的学习。在这些基础上,可以用鼓敲各种节奏大家摸索仿:还可以做音量,节奏变儿,学生轮流当指挥。一个鼓象一棵种子,可有很多的发展 开发出一株大树。

3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例子还包括节拍的学习,读谱(节奏谱)的练习等等,奥尔夫的《学校教育》五卷本有许多例子。4 用节奏乐对话,”讲“故事。

这又是一个即兴的课题,可以两人一组任意接挑选一件打击乐器,用它来相互”聊天“,或表现一个敲击乐”小品",如一人看报,一人老去吵他 两人争执起来,又和好等等。还可以大家分组设计一个故事,用打击乐器伴奏动作来表现---.5 音条乐器亡是通过大肌肉活动来敲击奏乐,对任何人都是极容易学会的,奥尔夫的音条乐器有个设计非常精致:每架琴一般十三至十五个音条,每个音条可以摘取,这样在初学入门时,有时只用2--3个音来奏时,为怕学生敲错音,即可将其他间音条摘掉。奥尔夫为孩子们设计的音乐完全是从原本性音乐出发的,比如开始只用5 3侈。mi)两个音的歌曲,一学就会.在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只用五声音阶编写歌曲,这些歌曲由于没有半音,非常容易学习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这种五声音阶歌曲,当做多声练习时不会产生刺耳的不谐调音响,不像在和声性的歌41曲中有和声的规则限制。它是一种横向线性的音乐。这是原本性音乐的特点。

奥尔夫心得体会篇三

;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领域随之不断扩大,不仅仅停留在科学技术文化的范畴中,美育同样以迅猛的速度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甚至成为时代走向的标志性概念。所谓美育,简单来说就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在中国的各个艺术分支中有着独特的教学思路。以“借鉴、整合和发展”的态度去推进艺术教育新理念,是我们一直进行的任务。本文就小提琴,对奥尔夫教学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分析,从而更好得落实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奥尔夫 奥尔夫教学法 小提琴 小提琴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使得国外先进系统的音乐教学理论传入我国,如:奥尔夫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铃木教学法等等,被音乐教育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国内的艺术教育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概述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成长,接受过良好的音乐,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索精神。当奥尔夫在慕尼黑音乐学院完成学业之后,并受到20世纪欧洲舞蹈家玛丽·维格曼的影响,切身感受到了舞蹈曼妙的肢体表现和丰富情感,于是,在1924年和友人京特合办了“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并开始尝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新思路进行研究和实践。

同样,奥尔夫还是一位优秀的现代派作曲家,在经历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较长的音乐史阶段,那些巴洛克音乐、古典、浪漫派等音乐都对他产生的独特音乐想法——奥尔夫教学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他看来,当时的音乐创作手法与思路都已达到运用极致,各种音乐风格的表现形式也被作曲家们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不可突破之时,必定有回归原本之势,因此,他开始寻求一条新的创作思路,让音乐自然而然得表现,不加以任何修饰。

2.奥尔夫教学法的艺术思想

奥尔夫教学法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严谨的教育教学体系,但它的音乐主张是用来启发和引导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是方法论,也不是训练教材,而是以元素性(原本性)、综合性、创造(即兴)性作为特色要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其教学思想注重初期音乐教育,“一切从儿童出发”,在要求技能训练的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去做,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音乐与自身能看到的东西相互联系,主动、个性得完成教学内容。可见,奥尔夫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是把教与学视为“合作者”关系的教育思想。

与其说奥尔夫教学法,不如说是“奥尔夫教学态度”,他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不是单纯得教会学生歌唱和演奏的方法,而是注重教育过程,认为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收获结果的过程,通过音乐这一手段来“育人”,将培养学生的技艺和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一种灵活的音乐教育理念。

二、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

1.音乐与肢体的恰当结合。

奥尔夫说过,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那么就可以说,音乐活动是人类的本能,是自然而然流露情感和表达思维的一个固有属性,因此,它是和人类的肢体、语言、生活环境等紧密联系的一项自然活动。这也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特点和突出特点表现,即“元素性音乐教育”,用最朴实、最简单的音乐素材为主体进行即兴得、自由得排列组合,伴有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的加入,形成的一种新颖的、现实的音乐教育思路。

小提琴作为乐器家族的“皇后”,其自身属性和社会价值决定了它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实践而获得的音乐地位。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基本姿势的要求中规中矩,严格把握学生持琴方面的肢体部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则会进行呼吸、肢体等方面的动作引导,比如,视奏训练,其实也就是反应训练,要求学生在变换了练习环境之后,视觉与听觉同时反应的训练过程;形体训练,一般学习小提琴都是从比较年幼的时候开始的,教师都会建议家长对女孩子进行舞蹈课程的辅助,对男孩子则选择与运动有关的项目来配合小提琴的学习,因为中国的小提琴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的条件,因此,小提琴的教学课程一般都会有其他课外活动作为配合等等。与此同时,还会带领学生参加与其现阶段相符合的心理特征的音乐活动,结合所练习的乐曲故事风格而变化肢体动作或心理状态,都是毫无掩饰的、自由的相互结合到一起的,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感受并理解音乐内容,自然而然的配合肢体语言,这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大家有了对音乐基调和功能配合的初步体会。

2.音乐中节奏的多样性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存在,而旋律则不能脱离节奏,如果脱离节奏,整个旋律就是一盘散沙,面目全非。在他的音乐教学法中,关于节奏方面的要求和创新也是比较详细的。

节奏是通过肢体动作,如:拍手、打指、跺脚等来完成的,必须要有实际的点状声势来控制。音乐不是人们能瞬间领悟到深层次含义的,它和我们的生活阅历、教育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加之(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存在一个年龄差异,因此,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接受能力来确定使用哪种方法进行引入。比如,通过朗诵熟悉的诗歌、故事、童谣等,在诵读的同时接入节奏变化,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远大于音符,因此,更加方便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控。再如,类似中国的成语接龙形式,奥尔夫将它称为“回声”训练,也就是说,教师先打几个小节的节奏型,学生在此基础上以同样的速度和力度加入到教师的示范节奏中。

我们在练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对于节奏方面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声势”要点来完成教学的。我们所谓的“打拍子”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给一个固定的速度,学生的弓速和力度就会立刻适应示范节奏,或者初期会利用先唱谱子的方法来代替左右手与脚的不协调问题,而不会让学生感到手忙脚乱,枯燥乏味,反倒会激起他们对这些“舞蹈动作”的兴趣和好奇。有时候一个固定的节奏会让学生产生惯性,脑子完全不在音乐中,左右手只是习惯得按音、推送弓,因此,教师会选出熟悉的旋律,在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这段旋律内容走向的同时,进行变速(节奏快慢),从而起到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另外,教师在进行小提琴教学的同时还会注意到学生的年龄接受程度,幼时的我们对儿歌、童谣等片段比较感兴趣,教师则选择相对熟悉的片段进行变奏,这样学生不会因专业技能训练还没有掌握的时候加入其他活动而跟不上节奏,只需要利用本能的语言进行音乐节奏变化的训练,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奥尔夫节奏教学内容不是单纯得拍打,还必须有语言的配合,把语言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就像音乐剧给人的那种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冲击。

3.多声部(多乐件)与旋律的配合

为了更好的指导与配合节奏训练内容,奥尔夫探索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他认为,钢琴在音乐活动的配合固然重要,但是其属性决定它只能有一个单一的音色和固定的演奏方式来展示。于是,他看到了非洲、东南亚等国家的旋律性乐器,有特殊效果的打击乐器,也就是音条乐器,后来在教学过程中被称为“奥尔夫乐器”。它音色优美、音高准确,在敲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乐曲难易程度和演奏水平灵活组织,简单直观,便于孩子在想象创意之后的演奏。在课堂上,多以游戏为主,通过节奏变换、声部互换以及音色的使用,激起学生对音乐空间的想象。他主张学生自由选择和组合,因为这些乐器并没有技术难度,学生容易操作。

小提琴初学者一般以两种形式进行学习:“一对一”单独教授和集体授课。小提琴属于弓弦乐器,也是乐器中比较难掌握的一个,它的演奏需要左手与右手配合、肌体与呼吸配合、生理与心理配合等等,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积累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个适当的空间即可,但是这样,就会禁锢学生对周围环境以及美好声音的想象,也许,只要场地更换或者有新进乐器加入,学生的演奏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小提琴教师会经常配合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教学,比如,钢琴、定音鼓、三角铁等乐件,可以给单旋律演奏作伴奏,通常我们国家的小提琴初期教学选用的“霍曼”教材就是很好的典范,教材是双旋律编写,下方的旋律交给教师予以配合演奏;或者是选择恰当的节奏型作垫衬,以拨弦、轻敲背板、颤音等作为执行手段进行伴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用同样的乐器演奏不同的旋律,使之出现多声部音乐效果。这样,学生会对小提琴演奏有一个美好的向往,到真正的舞台演奏是才会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4.创造性的表演形式和演奏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将创造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孩子去寻找可以用于音乐中的创新因子,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进行补充和完善,可以加入任何配合的动作、语言等元素,最后成为集体的创作成果。另外,奥尔夫教学法中明确提出创造性和即兴这一观点,肢体动作方面,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变奏”,允许学生不拘泥于站着不动的学习和演奏,一段音乐的想起,学生可以自由得走、跑或者更夸张的动作。

但是在国内,由于教师和学生深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对开放式的演奏形式和自由“乱奏”的音乐旋律还不是特别能够接受,即兴片段的演奏分量不是很重,即使加入也是在大型开放性的表演场合进行展示。传统音乐教育者还是认为作为古典音乐代表的小提琴来说,典雅、高贵应该是“她”的代名词,所以,小提琴教学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和广泛。

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教学法是当今音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系统得指出在音乐教育初期,教师应该把握的几个方面,注重教、学、想、创相互作用的效果,以达到与时俱进的音乐教育进程。小提琴教学同样也要在传统的音乐思维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以推动中国小提琴教育领域更好、更快得的发展。

参考文献:

[2]余丹红.音乐教育手册[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奥尔夫心得体会篇四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四年级的学生经过我这么久和他们的接触,我感觉到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4、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5、培养音乐感受于鉴赏能力。

6、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7、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8、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基本任务: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辩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具体在音乐情绪与情感方面: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儿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随着歌声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识谱知识的学习。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四、具体教学措施

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1、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2、教师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3、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4、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个“度”!

音乐教学年度工作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美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音乐课又是是美育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所以作为音乐老师,上好音乐课责任重大。

在新学期以新的音乐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体制。通过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优势:

1、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2、接受能力较强,敢于尝试接受新事物。

3、有主动学习动向和能力,有了细腻的思想感情。

劣势: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个别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意识淡薄,不喜欢学乐理,观念不正确。

4、要根据其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明确小学教育目标,落实《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体现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学科体系,面向学生的实际需要。

3、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

《教科书》采用单元的形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单元内容也贴近学生生活,主要分为唱歌和欣赏两大部分。“唱歌”、“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经精心设计,巧妙的被分布到各个单元,较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任务

1、唱歌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欣赏能够欣赏我国各族和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乐理熟练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五、教学措施

1、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及能力,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如奥尔夫教学法)

2、以“教师的范唱美”、“语言美”、“节奏美”严格要求自己。

3、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吸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4、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旋律”、“图谱”、“游戏”等“原本性”教学内容与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5、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准备丰富精彩的音乐课。

音乐是人的本能,音乐在生命中。在音乐教学中我会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

音乐教学年度工作计划 3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从教已经有很多年了。在慢慢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觉得自己进步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的。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学人教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 9 课。安排 19 课时,其中复习考试 2 课时,机动 1 课时,实际授课 16 课时。

2、初三级学人教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 8 课。安排 20 课时,其中机动2 课时,复习考试 2 课时,实际授课 16 课时。

四、工作任务

1、初一、三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_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初中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 3 课时第四单元 3 课时

第二单元 3 课时第五单元 3 课时

第三单元 3 课时第六单元 3 课时(共计:18 课时)

这就是本学期我要教授的课程了。音乐并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所以每个班级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一节音乐课,所以我带了整个年级的学生音乐学习。在我不断的教学中,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最渴望自己做到了。音乐教学并不困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这才是我最看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注意这一点的!

音乐教学年度工作计划 4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一个年级的音乐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学期的音乐课当中,我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进步。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级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接受理论知识也比初一年级要快,而且声音音域明亮,感情处理能够参考老师的建议,对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和丰富,本学期的乐理知识容量较大,难度加深,学习巩固 c 调、f 调的基础上演唱乐谱。主要以练习和巩固知识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味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音乐课的设置上,分为歌曲、乐理、综合练习、欣赏、器乐学习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局每课的具体情况进行穿插教学,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做出相应的动作。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审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多向其他的专业教师学习,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2、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把握、控制课堂环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年度工作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太正确。

三、教材分析

2、初二级,以欣赏为主,辅以歌唱,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 2 课时,机动 2 课时。

四、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对音乐知识点的欠缺。需加以注重。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音乐在学生身上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奥尔夫心得体会篇五

一、场地及师资

1、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为奥尔夫音乐教室提供业务及学术指导,并提供“奥尔夫音乐教学基地”挂牌授权。

2、在各类“奥尔夫音乐教学基地”任课的教师资格必须经过本会认可,一般必须具有参加外国专家主讲的两届以上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班(讲习班)或本会举办的一年以上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班(提高班)的结业证书(200课时)并持有奥尔夫教师资格证书。

3、在各类奥尔夫音乐教室任课的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必须经过本会认可,方可实施。

5、各类奥尔夫音乐教室,必须备有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硬件设施:高质量的奥尔夫音条乐器、节奏乐器、音响;地面应为木质、地毯、地垫,以确保学生身体不受伤害。

二、教室所需音乐教学设备 见附表

奥尔夫音乐班级社团活动方案

爱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学生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提倡“原本性”,注重音乐对学生的整体的影响,重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实质,领略音乐的内涵。我在认真分析原有音乐课程内容及个人教学特色后,决定将在我校开展奥尔夫音乐特色活动,旨在将奥尔夫原本性理论有机融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融入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培养我校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我校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手段包括: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

3、律动训练

4、语言学习

5、创造性能力培养

二.我校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说白

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把所学歌词以说白形式交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2、唱歌

对于音乐基础不好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

3、声势

它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4、打击乐器

这里所指的打击乐器包括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双向筒、三角铁、鱼蛙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钢板琴、木琴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

5、舞蹈

包括律动、表演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孩子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

6、音乐与美术

即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出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的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器,就能及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

7、游戏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次活动都是生活化的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而是通过游戏渗透音乐知识,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音乐环境。

8、欣赏

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句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的欣赏,而不是被动的听,然后逐一的分析。

4月份: 认识乐器——铃鼓、舞板,探索其音色。

音乐欣赏——欣赏音乐《妖王的宫殿》,想象故事情节 6月份:

音感训练——听辨声音的长、短

乐器认知——用乐器音色模仿大自然的声音

奥尔夫心得体会篇六

;

[摘要]原始社会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是反映人的本能和天性的产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对音乐的理性认识而逐渐地忽略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也就是对音乐情感的感性体验。奥尔夫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而通过借鉴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创造了音乐、语言、动作互融互补的全新音乐教学法,为世界的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声势在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体态律动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从而为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贡献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声势;体态律动;奥尔夫;音乐教学;应用研究

20世纪20年代,欧洲新思潮涌动,人本学兴起,哲学和心理学取得了大量、全新的研究成果。人们的关注点也开始聚焦在“以人为本”的问题研究上,“回归自然”这样一个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和艺术发展,在艺术领域,有关人体、体操、舞蹈艺术等艺术学科都在探寻着自己的发展之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就是在当时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并且风靡欧洲。这些都给了当时的奥尔夫以极大的启发和灵感,他开始并且大力探索“动作与音乐教育之间互融互补”的全新音乐形式,由此也开创了一种新的“节奏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律动”。

一、体态律动教学内容、方法的应用研究

奥尔夫教学中的体态律动其实就是由音乐伴奏结合身体动作本能地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节奏感的教学。

奥尔夫体态律动中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包括声势、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加上身体的造型动作,再配合游戏、形体表演、舞蹈结合起来,将这些要素很好地融合、整合,形成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声势,是指用身体作为打击乐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发出音响的音乐手段。它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宣泄情绪最原始、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包括用拍手、跺脚来表达情感;音乐会结束时人们有节奏地拍掌以表达他们热烈激动的情绪,这些都是借助身体的声势完成的。声势包括了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四项基本内容。接下来本文将对声势在奥尔夫体态律动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拍手:要求两肩与两臂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双手在胸腰前拍手,一手平放,一手进行拍打。拍手还包括拍掌背、手背对手背,甚至指尖对指尖等多种拍打方式,这其实也是探索和开发声势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手段。在拍打的过程中,要注意音量和音色的特点,拍手所发出的音响一般明亮、清脆,在声势合奏中,适宜拍节奏性强、鲜明、较复杂的节奏声部。

跺脚:分为站姿与坐姿两类。一般是脚掌跺地,左右脚使用均可。特殊用法是脚跟或前脚掌着地,用脚画弧线、圆线等。坐的时候身体背部应保持笔直状,跺脚时脚掌应略提起。站姿从腿根部起做动作,左右脚可以轮流做原地踏步动作,但要注意不要过分用力跺脚跟,以免造成脚部损伤。跺脚也有音量和音色上的变化,区分得越细微越好。跺脚所发出的音响比较低沉,在合奏中适宜担任节拍重音声部,但要注意跺脚的节奏不宜过密和复杂。

拍腿:律动过程当中,双手应自然置于大腿靠膝部前,双臂呈自然放松状态,用双手拍打。也可以使用单手拍腿,这在四种声势动作里面是难度最小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拍腿可拍打出更为丰富的节奏织体,适用于做二声部的练习,这是其成为学习打击乐、音条琴和键盘乐前最佳的准备练习。这种训练方法除有利于节奏感的培养外,对左右手的协调和放松均是很好地预备训练。

捻指:捻指是通过中指和拇指相捻发出声响,这在儿童里面较难做到。捻指可以用不同的姿势和高度来做,在四种声势训练中极少单独训练,多为和其他声势一起训练。捻指所发出的音量较小,有时也可以发出尖锐明亮的声响。一般不宜用在重拍、复杂和速度快的节奏中。

在奥尔夫体态律动中,除了以上所讲到的四种基本声势外,现如今已发展创新出了更多的声势形式,例如可以从头、脸到全身各个部位进行拍打从而获得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变化。美国一位音乐教师从踢踏舞及拉美音乐舞蹈里面获得启发,他所表演的声势全身都充满了音乐,声势被运用得出神入化,也大大丰富了声势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力。对于儿童来说,奥尔夫体态律动当中的声势教学可以从智力和行为方式上充分地发掘儿童的潜力,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得到更大、更充分的锻炼。我国本土化的奥尔夫体态律动应当从我国民族民间歌舞当中充分地汲取营养,然后经过选择性地筛选再搬到课堂上,使孩子在游戏当中感受和收获民族音乐文化,使音乐课堂起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二、“声势”在体态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节奏训练:开始和停止的反应练习,应当由教师进行示范。例如手掌向上表示开始,手掌向下或者双手背到后面表示停止。这种示范动作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开始就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反应习惯,应当提醒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注意教师的提示。

2.节奏模仿:首先由教师拍打出一个节奏型,让学生进行模仿。一般来说,节奏训练是从半拍、一拍子、两拍子、四拍子里面进行有选择和针对性地训练。开始的时候可以先从一拍子入手,因为一拍的休止符在实际的听和奏中是很自然的,有利于儿童听辨,带有一拍休止符的节奏型不但可以克服节奏的呆板,丰富学生的节奏感,还可以起到调节学生紧张情绪的作用;之后可以通过半拍即“跑”的节奏感觉慢慢加入进来,让学生进行区分和感受;最后可以加入四拍和八拍的节奏型,其难度较之前要大一些,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反复加强训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主地去挖掘更多更好的节奏型来进行训练。可以通过在歌曲、器乐曲或者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节奏型提炼出来,先进行节奏模仿训练,再学习乐曲,把节奏训练和音乐课堂有机地联系起来。

接尾法——教师先拍四拍,学生依照重复两拍,再即兴地拍两拍;教师继续往下拍,再换一个学生并作即兴地拍两拍,依次交替进行下去。这种节奏的接龙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听辨力、听觉记忆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作的能力,适用于教学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

接头法——教师先拍四拍,要求学生重复头两拍,接着再继续即兴拍后两拍,教师则一直拍四拍,每组换一个人接头,但每次开始的头两拍必须不能重复使用。

卡农法——教师先拍四拍,让学生接着模仿头四拍,教师连续拍下去,四拍一个节奏型,学生边模仿边继续进行下去。

兴接龙——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轮流接龙,到后面甚至可以加大难度。

节奏造句——教师可以出示若干个声势节奏型,把学生分为几组,各选择2至4个做一个自己的曲子,可以小组商量怎么排列好听,然后一起练习,再分组进行表演。

二对三的训练——二拍子对三拍子的节奏练习是传统教学中被认为是最难的节奏训练技巧,但通过奥尔夫声势节奏的训练就会相对容易得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念“一二三四五六”,左手拍腿在一、三、五号时各拍一下(即三拍子),右手拍腿进来,在一、四拍号时各拍一下,形成二对三复节奏的错位训练。

其实这种练习不是奥尔夫本人发明的,尤其是在这种难度较大的负节奏对位中,奥尔夫充分地利用了语言、声势律动、打击乐器等有效方法。可以看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从入门的基础教育着手,大量地在儿童身上进行尝试和运用,在追求音乐技术训练的同时使儿童的素质和技能技巧得到同步提升。

总结

对于我国音乐教育来讲,长期以来的多声部教学由于中国音乐文化的特征,始终可以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大多数的中小学甚至高校里面的音乐课只能从学校音乐课的欣赏中去接触,而多声部合唱训练的难度是众所周知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但是奥尔夫的声势训练为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多层次、多声部音乐的理解和参与提供了一条捷径。是为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加快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提供了可能。

[参 考 文 献]

[1]卡尔

[2]李坦娜.奥尔夫教学法[m].北京:中国音乐学院,1986.

[4]詹姆士 ?偊b 穆塞尔,梅贝尔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