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实用16篇)

时间:2023-11-25 10:34:31 作者:LZ文人 合同范本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实用16篇)

教案模板的规范化使用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学的可持续性。教案模板的范文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0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活动设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回顾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2和148和9。

第一组: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写出9的倍数,再从中圈出6的倍数,其中从小到大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组:因为14是2的倍数,所以14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组:因为8和9只有公因数1,所以两个数的积72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例3。

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王叔叔在装修房子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出示例3)。

阅读与理解:王叔叔装修墙面用的墙砖是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许多块这样的长方形墙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而且墙砖必须用整块的,王叔叔想让我们帮着找一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其中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可以怎么拼呢,一起试一试。

分析与解答:横着铺两块,我们先铺一行,铺成的图形显然不是正方形,再铺一行,也不是正方形,那么铺三行呢?铺成的图形是正方形吗?我们一起算一算,横着铺两块,它的长就是2个3,6分米,铺了这样的三行,竖着看就有3个2,它的长度也是6分米,不错,我们铺成了一个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

那么横着铺3块可以吗?再一起试一试,横着铺3块,它的长是9分米,铺两行宽是4分米,铺三行是6分米,铺四行是8分米,如果铺五行就是10分米,因为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所以不能铺成9分米的长度,也就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

我们还可以这么拼,横着铺4块,铺一行、铺两行,显然都不是正方形,大家想一想,铺几行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呢?有同学说可以铺6行,大家一起算一算,铺6行是不是正方形?横着铺4块,长就是4个3,12分米,铺这样的6行,就有6个2,也是12分米,真好,我们又铺成了一个边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

我们一起看看,横着铺3块墙砖时的情况。横着铺3块,长9分米,是3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所以另一条边不可能铺出9分米。因为9不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不能铺成正方形。

看来只要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和3的公倍数,也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墙砖长与宽的公倍数的时候,就一定能铺成正方形。

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所以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还有很多不同边长的正方形,其中最小公倍数6分米,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最小边长。

3、实际应用(练习十七5—12题、生活中的数学)。

【p71—6】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李阿姨要给花浇水,月季每4天浇一次,君子兰每6天浇一次。李阿姨5月1日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她想让大家帮忙算一算,下一次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应是5月几日?同学们一定想到了,4和6的公倍数是同时浇花的间隔天数,因为是求“下一次同时浇花”,所以要取最小的间隔天数,也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下一次同时给两种花浇水应是5月13日。

【p71—7】请大家先读题,找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学生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说明这些学生的总人数是6和9的公倍数。又已知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6和9的公倍数。4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18、36,所以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可能是18人,可能是36人。

【p72—10】接着请大家把教材翻到72页看第10题,自己先尝试独立完成,看看大家能不能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相信大家一定做出来了。每隔几分钟发车即每过几分钟发车,3路车每过6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每过8分钟发一次车,在它们同时发车后,第二次同时发车过的分钟数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因为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所以两路公共汽车过24分钟第二次同时发车。

【p72—12】第12题是一道带*号的选做题,让我们一起挑战一下吧!36可能是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你先试着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出几组。

我们知道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所以任意一个36的因数,除36以外,与36组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36。我们先写出36的所有因数,即1、2、3、4、6、9、12、18、36。去掉36,其他因数与36组合,可以得到8组。此外,两个数不成倍数关系的还有4组,分别是4和9,4和18,9和12,12和18。

【生活中的数学】我们一起看“生活中的数学”,用洗衣液手洗衣物时,一盆5升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可以加入《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瓶盖20毫升的洗衣液调匀。相机可以用《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秒的快门速度曝光,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粗细只有头发丝的《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生活中与分数有关的例子,还可以寻找生活中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

4、课后作业:71页第5题、第8题,72页第9题。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李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就是很好地采用了适合这节课本身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整节课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吸引我的亮点: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罗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就是很好地采用了适合这节课本身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整节课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吸引我的亮点:

1、故事导入,生动有趣,意义深远。

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揭示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李老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及前后知识的整合。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2和3、2和5、3和5这些特征明显的两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联系性。练习时,罗老师不仅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当学生反馈时,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讲思考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精彩课件,美丽清新,实用有效。

李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他采用的是flash课件,较一般的幻灯片课件要清新、漂亮。漂亮的课件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将我们听课教师的目光牢牢锁住。并不是华而不实,罗老师的这套课件对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许多地方通过动态演示显得更清楚明了。

很多可用省略号表示后,6的倍数还在叫生一一列举,难免给人啰嗦之感;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述是否完整的关注还需加强,有生在回答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这句话还能理解成什么问题时说道“能被2、3整除的数”,其实准确的描述应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另外,我觉得本课设计的联系量还不够大,可适当再增加一些。

以上是我对李老师执教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课的一些看法。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课,下面开始上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找位置游戏,好不好?请听游戏规则:老师会请7位同学参与,每人发一个号码代表自己,然后听老师的口令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对位置的同学继续参与游戏,找错位置的同学则被淘汰,另换一名同学参加。听明白了吗?好,这个游戏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谁愿意参加?我会把这7张卡片分给7位同学。

现在开始游戏。其他学生来做裁判。第一次找位置,请奇数号码的同学站这边,偶数号码的同学站这边。站对了吗?请归位。第二次找位置开始,请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这边,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这边。这时候号码是6的同学会站到一边或不知道往哪边站。我会问:他站的位置对吗?他应该往哪边站?其他同学会说:他即应该往左边站,也应该往右边站。为什么呀?因为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学生会答出12、18、24,还有吗?能数完吗?那后面用“…”号表示。这些数都是3和2公有的倍数,就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谁来说说:什么叫做3和2的公倍数?说的不错,还有谁?说的很完整,还有吗?同桌也互相说说。

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了方便大家操作,请每个小组打开1号学具袋,里面有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正方形墙壁平面图。大家可以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下面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能正好铺满吗?

1号小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整块整块的铺,正好能铺满。

2号小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整块整块的铺,不能正好铺满。

那选哪一种砖合适呢?为什么选1号砖?因为1号砖整块整块的铺,正好能铺满。为什么不选2号砖?因为2号砖整块整块的铺,不能正好铺满。

1号砖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这位同学:因为墙的边长12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也就是3和2的公倍数,所以,能正好铺满。是这样吗?还有谁来说说?抽3至4人回答。

为什么2号砖不能正好铺满?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分析的很正确。我们一起看一下,1号砖铺上去,漂亮吗?(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老师解决了铺墙砖的问题,谢谢你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获得了很有价值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课件出示情境)如果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大家先猜一猜?6分米、15分米、18分米…。

同学们,合理的猜想是成功的一半,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大家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表格,可以再次利用学具拼一拼、摆一摆,进行验证,把得到的结果填写到表格中。填写完毕后我会有代表性的展示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其他组的发现一样吗?谁再来说说?3和2的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贴板书);3和2最小的公倍数是6(贴板书);3和2公倍数是有很多个…,大家真善于思考,把这些发现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刚才我们发现了6是3和2最小的公倍数,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贴板书)。(板书:最小)。

谁来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说的不错,还有谁?

我们刚才找出了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

3的倍数有?2的倍数有?学生齐说,课件出示答案。3和2的公倍数有?

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填呢?(课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各部分应该填什么?怎样填?

谁来说说?这位同学:中间的部分填3和2的公倍数,左边的部分只是3的倍数,右边的部分只是2的倍数。

明白了吗?大家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作业纸独立完成。

完成后随着学生汇报出示答案。(课件出示答案)。

那给你两个数你会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吗?相信你一定行。(课件出示: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大家先想一想,然后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方法,分别进行展示。这几种方法都求出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谁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你们分别写出了6和8的倍数,然后圈出了6和8的公倍数,第一个公倍数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是把6和8的倍数都列了出来,就是列举法。

我们用这么多方法求出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从中选出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说一说。

这位同学: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当两个数成互质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俩的乘积。说的太好了!同桌互相说说。

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些内容在我们的数学书88—90页,请大家打开书,认真看一遍。

还有问题吗?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一,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第一道,你来说:错,比如说4和8,8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但并不比8大。同意吗?第二道,这位同学:我认为这道题是对的。同意吗?那这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不一定。

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其实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请看:

朗诵:这颗美丽的慧星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或76年才能从地球上看见一次,它上一次回归是在20xx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xx年。它回归的时间就和它的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的最小公倍数有关。

“奇妙吧!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让我们带着收获,下课!”

板书:

6、12、18…是2和3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6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最小公倍数》。

(一)教材分析。

“最小公倍数”是通分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采用“找”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掌握了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阿凡提的故事中,体会、探索、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一课是数学的基础课,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列举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整合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他们的方法。作为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把大容量的信息呈现给我们的孩子!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以趣激疑、引出课题。

通过体育课上报数的形式,感知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初步感知公倍数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交流。

通过四个步骤达到探索交流的目的。

1、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首先对教材的情境图进行了加工,从学生喜爱佩服的阿凡提帮工人讨工资的故事引入,目的是通过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识,采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找到阿凡提取钱的日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汇报,发现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实际上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在集合圈里用省略号表示出来。除此以外,还可以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形象直观的演示,一方面突出了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然后,我又把教材中的情境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内容出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感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归纳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4、看书质疑。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质疑。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首先出示书p90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知道倍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从而明白实际情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依据。

然后是打电话游戏。

这个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与学生现实密切联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四)、课堂小结、总结归纳。

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谈谈这堂课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这个环节通过新知的运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放松学生的心理,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充分体现“玩中学,做中学,学中悟”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学会。

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是比较枯燥的内容。本节课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取了丰富的知识。

谢谢!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今天张老师执教的是浙江省小学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张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借鉴:

1、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让学生找找4和6的倍数,然后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观察4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在探讨公倍数的特性时,张老师同样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整堂课张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张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随意听其他同学的结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结论。

3、本节课教学环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而且环环相扣。看上去是普通的巩固练习,其实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把教材理解得很深,很透。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因为自己在设计时没有想到这样去挖掘教材。

从教师本身来看,进步很大。特别是语速上,节奏很明快,语言简洁,比试教时有较大的改善。

本堂课张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练习,最后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帮小兰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但是我认为在最后一个环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提问小兰爸爸妈妈第一次休息在第几天?当学生反馈时,老师有点急,马上就说出这个其实在求什么?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讲自己的考虑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还有一个小问题,张老师的板书虽然很少,但是我觉得公倍数这三个字不够大气,缺少一种气势,与自己的上课成一种反比。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如例1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最后让学生说明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9的公倍数,学生说了三种方法,一是先找9的倍数,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二是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印有月历纸、多媒体。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今天xx老师执教的是xx省小学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张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借鉴:

1、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让学生找找4和6的倍数,然后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观察4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在探讨公倍数的特性时,张老师同样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整堂课张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张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随意听其他同学的结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结论。

3、本节课教学环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而且环环相扣。看上去是普通的巩固练习,其实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把教材理解得很深,很透。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因为自己在设计时没有想到这样去挖掘教材。

从教师本身来看,进步很大。特别是语速上,节奏很明快,语言简洁,比试教时有较大的改善。

本堂课张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练习,最后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帮小兰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但是我认为在最后一个环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提问小兰爸爸妈妈第一次休息在第几天?当学生反馈时,老师有点急,马上就说出这个其实在求什么?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讲自己的考虑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还有一个小问题,张老师的板书虽然很少,但是我觉得公倍数这三个字不够大气,缺少一种气势,与自己的上课成一种反比。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今天参加了县小学数学研究班下各组的业务培训活动,王薇薇老师上的《最小公倍数》(五下)一课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合理清晰的思路、简洁明亮的风格、灵活有效的调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从春游话题引入信息:小兰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春游,四月一日起,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

2.讨论“每4天休息一天”的意思。

3.出示问题: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

这一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适时,三月底,正是春游的好时候;二是激趣,一家子出游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三是切题,爸爸妈妈共同的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

1.(一学生回答是12日或24日)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2.师生共同寻找:

30以内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问:为什么要加“30以内”)。

30以内6的倍数有:6、12、18、24、30。

30以内4和6的公倍数有:12、24。

3.根据上面的信息,她们最早可以哪一天去?(这一生活问题对应的数学问题是“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4.(4和6的最小公倍数有:12)在这里为什么不用加“30以内”?

5.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黑板上的内容。

30以内4的倍数30以内6的倍数。

这一环节之后是否要拓展?如果把“30以内”去掉,集合图里的数据该怎样修改?省略号表示什么?(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

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探究过程,重视数学技能的形成。特别是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让学生经历了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的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如在找对象11和13的最小公倍数时,11的倍数从1倍找到11倍还能口算,老师问12倍不能口算怎么办,一生能够提出只要再加上11就行了。在求一般关系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引导学生归纳步骤:首先多写其中某一数的倍数,然后再写第二个数的倍数,当出现和第一个数相同时就是这两数的最小公总数了。

其外,老师也非常重视书写格式的规范,虽会多花了点时间,也是一种好习惯。

探讨一个问题:练习的侧重点应该是一般关系还是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特殊关系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探究过程费时费力,但规律出来之后是容易掌握的,关键是在求之前先判断。一般关系在概念教学时就已完整呈现了方法,理解较方便,但从我们平时经验看,出错的往往是这一类。

另外,照应开头,回归生活,也有补一些应用性的解决问题。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是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是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新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约数以及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例1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6的倍数、9的倍数与它们公倍数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了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学会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在于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这部分的教材是这样的:例1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这部分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接着教材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6的倍数、9的倍数与它们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出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教材安排了试一试,让学生在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找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此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1.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2.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最后教材安排了练习,1.找6和8的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找50以内的3和7的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并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4和5在给定的数里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根据教材的安排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的。

1.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个数的倍数,谁来说一说倍数的三个特性?

(通过复习倍数的特性,为解决公倍数的特性作铺垫)。

2.师:我们分别来找一找4和6的倍数。观察4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4和6的倍数,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这个概念)。

(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的深入,使学生明白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4.师:象公约数一样用集合图来表示4与6的倍数和它们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借助集合图进一步感受倍数和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明确公倍数是公有的倍数,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5.师:观察这些公倍数,你发现了公倍数有什么特性?

(通过观察,明确两个知识点,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公倍数,有一个最小的公倍数)。

6.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适时地提问什么是公倍数,用语言把公倍数的概念表达出来,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明了公倍数的概念,解决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小结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为学生独立寻找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提供方法指导,学会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讨论它们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分清倍数和公倍数。)。

(课堂练习,巩固上一部分的知识,通过观察,明确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学会简单的应用。)。

(掌握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并会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通过1和2这两个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

3.判断。

2.18是a的倍数()。

3.b是18的约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最小公倍数只有一个。()。

(出示这些判断题的用意在于帮学生理清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用你掌握的知识,来帮小兰解决她遇到的困难。

从今年7月1日开始,小兰的爸爸妈妈就要去新公司上班了。根据新公司的规定,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小兰的爸爸每5天休息一天,小兰很希望等爸爸妈妈一起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

(1)由故事引出问题一:爸爸和妈妈能有机会一起休息吗?

(2)由故事引出问题二:爸爸妈妈的第一次一起休息是在第几天?

(3)由故事引出问题三:爸爸妈妈的第3次一起休息是在几月几日?

(第一个问题是应用了公倍数的知识,第二个问题应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第三个问题是综合运用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课,下面开始上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找位置游戏,好不好?

请听游戏规则:老师会请7位同学参与,每人发一个号码代表自己,然后听老师的口令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对位置的同学继续参与游戏,找错位置的同学则被淘汰,另换一名同学参加。

听明白了吗?好,这个游戏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谁愿意参加?

我会把这7张卡片分给7位同学。

现在开始游戏。

其他学生来做裁判。

第一次找位置,请奇数号码的同学站这边,偶数号码的同学站这边。站对了吗?请归位。

第二次找位置开始,请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这边,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这边。

这时候号码是6的同学会站到一边或不知道往哪边站。

我会问:他站的位置对吗?他应该往哪边站?

其他同学会说:他即应该往左边站,也应该往右边站。为什么呀?因为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学生会答出12、18、24,还有吗?能数完吗?那后面用“…”号表示。

这些数都是3和2公有的倍数,就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谁来说说:什么叫做3和2的公倍数?说的不错,还有谁?说的很完整,还有吗?同桌也互相说说。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它在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

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了方便大家操作,请每个小组打开1号学具袋,里面有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正方形墙壁平面图。大家可以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下面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能正好铺满吗?

1号小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整块整块的铺,正好能铺满。

2号小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整块整块的铺,不能正好铺满。

那选哪一种砖合适呢?为什么选1号砖?因为1号砖整块整块的铺,正好能铺满。为什么不选2号砖?因为2号砖整块整块的铺,不能正好铺满。

1号砖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这位同学:因为墙的边长12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也就是3和2的公倍数,所以,能正好铺满。是这样吗?还有谁来说说?抽3至4人回答。

为什么2号砖不能正好铺满?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分析的很正确。我们一起看一下,1号砖铺上去,漂亮吗?(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老师解决了铺墙砖的问题,谢谢你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获得了很有价值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情境)如果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大家先猜一猜?6分米、15分米、18分米…。

同学们,合理的猜想是成功的一半,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大家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表格,可以再次利用学具拼一拼、摆一摆,进行验证,把得到的结果填写到表格中。填写完毕后我会有代表性的展示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其他组的发现一样吗?谁再来说说?3和2的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贴板书);3和2最小的公倍数是6(贴板书);3和2公倍数是有很多个…,大家真善于思考,把这些发现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刚才我们发现了6是3和2最小的公倍数,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贴板书)。(板书:最小)。

谁来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说的不错,还有谁?

我们刚才找出了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

3的倍数有?2的倍数有?学生齐说,课件出示答案。3和2的公倍数有?

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填呢?(课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各部分应该填什么?怎样填?

谁来说说?这位同学:中间的部分填3和2的公倍数,左边的部分只是3的倍数,右边的部分只是2的倍数。

明白了吗?大家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作业纸独立完成。

完成后随着学生汇报出示答案。(课件出示答案)。

那给你两个数你会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吗?相信你一定行。(课件出示: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大家先想一想,然后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方法,分别进行展示。这几种方法都求出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谁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你们分别写出了6和8的倍数,然后圈出了6和8的公倍数,第一个公倍数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是把6和8的倍数都列了出来,就是列举法。

我们用这么多方法求出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从中选出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说一说。

这位同学: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当两个数成互质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俩的乘积。说的太好了!同桌互相说说。

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些内容在我们的数学书88—90页,请大家打开书,认真看一遍。

还有问题吗?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一,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第一道,你来说:错,比如说4和8,8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但并不比8大。同意吗?第二道,这位同学:我认为这道题是对的。同意吗?那这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不一定。

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其实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请看:

朗诵:这颗美丽的慧星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或76年才能从地球上看见一次,它上一次回归是在20xx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xx年。它回归的时间就和它的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的最小公倍数有关。

“奇妙吧!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让我们带着收获,下课!”

通过体育课上报数的形式,感知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初步感知公倍数的存在,引出课题。

通过四个步骤达到探索交流的目的。

1、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首先对教材的情境图进行了加工,从学生喜爱佩服的'阿凡提帮工人讨工资的故事引入,目的是通过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识,采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找到阿凡提取钱的日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汇报,发现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实际上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在集合圈里用省略号表示出来。除此以外,还可以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形象直观的演示,一方面突出了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然后,我又把教材中的情境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内容出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感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归纳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4、看书质疑。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质疑。

首先出示书p90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知道倍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从而明白实际情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依据。

然后是打电话游戏。

这个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与学生现实密切联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谈谈这堂课的感受。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这个环节通过新知的运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放松学生的心理,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充分体现“玩中学,做中学,学中悟”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学会。

《最小公倍数》是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是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新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约数以及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例1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6的倍数、9的倍数与它们公倍数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了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学会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在于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

今天张老师执教的是浙江省小学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张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借鉴:

1、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让学生找找4和6的倍数,然后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观察4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在探讨公倍数的特性时,张老师同样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整堂课张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张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随意听其他同学的结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结论。

3、本节课教学环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而且环环相扣。看上去是普通的巩固练习,其实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把教材理解得很深,很透。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因为自己在设计时没有想到这样去挖掘教材。

从教师本身来看,进步很大。特别是语速上,节奏很明快,语言简洁,比试教时有较大的改善。

本堂课张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练习,最后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帮小兰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但是我认为在最后一个环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提问小兰爸爸妈妈第一次休息在第几天?当学生反馈时,老师有点急,马上就说出这个其实在求什么?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讲自己的考虑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还有一个小问题,张老师的板书虽然很少,但是我觉得公倍数这三个字不够大气,缺少一种气势,与自己的上课成一种反比。

文档为doc格式。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用列举法和短除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通过动手,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拼一拼、摆一摆,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温故知新引入新课,通过动手摆一摆纸片来探索新知。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学具准备: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个。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教材创设了学生在裁纸中遇到的问题创设情境,是想通过求正方形的边长及其最小值,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生尝试拼摆而且没有目的的去摆,且花费的时间也不少。怎样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概念及方法的教学呢?对,直奔主题。在复习完找倍数以后,我直接请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倍数中有什么相同点,从而引出公倍数。通过找其中最小的公倍数,顺利地引出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教学由学生观察得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强调: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所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让学生自己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出示12和18。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呢?由于前面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时候学过短除法,有的学生会想到,及时表扬学生。

引出了短除法.让学生自学课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适当的加以点拨。

找生汇报解答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你发现了吗?

出示一组数.如:5和74和96和128和24。

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这组数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一点小窍门:。

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他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这样的练习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求最小公倍数中的特殊情况。

2.火眼金睛:巩固今天这节课的概念性的知识点.

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7/218/2816/406/15。

目的是为下一节课《通分》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有一袋糖果,无论8人来分,还是9人来分,都正好分完,这袋糖果至少有多少粒?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说,指名汇报。这样的总结,从知识的层面上做了一次回顾。并及时的总结了解学情,真正做到堂堂清。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如例1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最后让学生说明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9的公倍数,学生说了三种方法,一是先找9的倍数,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二是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0页例3。

1、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2和148和9。

第一组: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写出9的倍数,再从中圈出6的倍数,其中从小到大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组:因为14是2的倍数,所以14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组:因为8和9只有公因数1,所以两个数的积72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例3。

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王叔叔在装修房子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出示例3)。

阅读与理解:王叔叔装修墙面用的墙砖是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许多块这样的长方形墙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而且墙砖必须用整块的,王叔叔想让我们帮着找一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其中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可以怎么拼呢,一起试一试。

分析与解答:横着铺两块,我们先铺一行,铺成的图形显然不是正方形,再铺一行,也不是正方形,那么铺三行呢?铺成的图形是正方形吗?我们一起算一算,横着铺两块,它的长就是2个3,6分米,铺了这样的三行,竖着看就有3个2,它的长度也是6分米,不错,我们铺成了一个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

那么横着铺3块可以吗?再一起试一试,横着铺3块,它的长是9分米,铺两行宽是4分米,铺三行是6分米,铺四行是8分米,如果铺五行就是10分米,因为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所以不能铺成9分米的长度,也就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

我们还可以这么拼,横着铺4块,铺一行、铺两行,显然都不是正方形,大家想一想,铺几行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呢?有同学说可以铺6行,大家一起算一算,铺6行是不是正方形?横着铺4块,长就是4个3,12分米,铺这样的6行,就有6个2,也是12分米,真好,我们又铺成了一个边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

我们一起看看,横着铺3块墙砖时的情况。横着铺3块,长9分米,是3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所以另一条边不可能铺出9分米。因为9不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不能铺成正方形。

看来只要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和3的公倍数,也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墙砖长与宽的公倍数的时候,就一定能铺成正方形。

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所以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还有很多不同边长的正方形,其中最小公倍数6分米,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最小边长。

3、实际应用(练习十七5—12题、生活中的数学)。

【p71—6】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李阿姨要给花浇水,月季每4天浇一次,君子兰每6天浇一次。李阿姨5月1日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她想让大家帮忙算一算,下一次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应是5月几日?同学们一定想到了,4和6的公倍数是同时浇花的间隔天数,因为是求“下一次同时浇花”,所以要取最小的间隔天数,也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下一次同时给两种花浇水应是5月13日。

【p71—7】请大家先读题,找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学生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说明这些学生的总人数是6和9的公倍数。又已知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6和9的公倍数。4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18、36,所以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可能是18人,可能是36人。

【p72—10】接着请大家把教材翻到72页看第10题,自己先尝试独立完成,看看大家能不能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相信大家一定做出来了。每隔几分钟发车即每过几分钟发车,3路车每过6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每过8分钟发一次车,在它们同时发车后,第二次同时发车过的分钟数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因为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所以两路公共汽车过24分钟第二次同时发车。

【p72—12】第12题是一道带*号的选做题,让我们一起挑战一下吧!36可能是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你先试着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出几组。

我们知道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所以任意一个36的因数,除36以外,与36组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36。我们先写出36的所有因数,即1、2、3、4、6、9、12、18、36。去掉36,其他因数与36组合,可以得到8组。此外,两个数不成倍数关系的还有4组,分别是4和9,4和18,9和12,12和18。

【生活中的数学】我们一起看“生活中的数学”,用洗衣液手洗衣物时,一盆5升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可以加入《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瓶盖20毫升的洗衣液调匀。相机可以用《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秒的快门速度曝光,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粗细只有头发丝的《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生活中与分数有关的例子,还可以寻找生活中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

4、课后作业:71页第5题、第8题,72页第9题。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是通分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采用“找”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掌握了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阿凡提的故事中,体会、探索、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一课是数学的基础课,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列举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整合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他们的方法。作为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把大容量的信息呈现给我们的孩子!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以趣激疑、引出课题。

通过体育课上报数的形式,感知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初步感知公倍数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交流。

通过四个步骤达到探索交流的目的。

1、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首先对教材的情境图进行了加工,从学生喜爱佩服的阿凡提帮工人讨工资的故事引入,目的是通过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识,采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找到阿凡提取钱的日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汇报,发现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实际上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在集合圈里用省略号表示出来。除此以外,还可以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形象直观的演示,一方面突出了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然后,我又把教材中的情境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内容出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感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归纳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4、看书质疑。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质疑。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首先出示书p90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知道倍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从而明白实际情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依据。

然后是打电话游戏。

这个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与学生现实密切联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四)、课堂小结、总结归纳。

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谈谈这堂课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这个环节通过新知的运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放松学生的心理,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充分体现“玩中学,做中学,学中悟”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学会。

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是比较枯燥的内容。本节课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取了丰富的知识。

谢谢!

《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

张**老师的这节课按照数学教学模式“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进行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故事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落实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练习题的设计也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训练的层次性。

教师问题的提出很有效。如引导学生探究公倍数的个数时,教师在学生给出答案的时候,并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利用板书追问4的倍数是无限的,6的倍数也是无限的,从而学生们会发现4、6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再如:找到50以内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提出问题:“最小公倍数与后面的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逐步落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喜闻乐见的阿凡提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经典内容,张聪聪老师巧妙地运用到了教学的导入中,通过猜想,圈一圈、说一说、议一议等自主活动,让学生初步尝试理解、在生活情境中接触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张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完全运用学生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张老师在学生的汇报中,结合学生的讲解,不断点拨,不断提升,不但介绍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注重了学生的方法的择优思想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整个课堂过程流畅、清晰,关注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