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07:51:16 作者:HT书生 文秘知识 2023年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精选8篇)

青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在此期间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青春是一个充满可能性和挑战的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和面对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青春励志电影推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触动。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一

但话是这么说,我来成都也有四年左右了。在四年内它的成长和变化我还是看在眼里的,我不得不佩服,成都这个孩子的成长数比任何一个区域都要快捷。还记得读六年级的时候,我家在成都东门,也就是沙河一带。因为沙河的另一边是塔子山公园,而爱玩的我经常去那里,不免要路过沙河。印象里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那个时候的岸堤十分松弛,河水十分脏,不时还有臭味传入鼻中。那种感觉有多差就多差。

不过幸好后来搬家了,搬到成都的另一边了。当时搬家的时候我是这么庆幸的,因为可以远离那个臭臭的河水边,住进新房子了。不过呢,搬走的第二年,我又回到那里去找同伴玩。我和他们又路过那条臭臭的河,可是呢,那种我讨厌的臭味不是很浓了。那天分手的时候,我们一起约好第三天来沙河放船许愿。我知道这是多么幼稚的行为,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幸福,是件开心的事。如约的,我们第三天到沙河放船了,那一只只的船全部是自己亲手折叠的,所以十分爱惜。可是呢,那可恶的沙河河水居然把我的好几只船都弄翻了!当时的我又气又急,于是想把它弄回来,可是刚走前一步,脚险进了沙泥里。我好不容易从那里面拔出来,一时无言。这可真不是一般的臭,把鞋子提在了手上。幸好是夏天,光脚一样能行。不过倒霉的不只我一个,另一个比我更倒霉,裤子上都有沙泥。我还暗地里笑他呢。经过这件事后,我更加讨厌沙河,本来已经开始喜欢它,可是是它自己不珍惜,既然让我险到臭泥里面,还打翻了我的船。

就在今年寒假,我又去找同伴玩了。他们说今天去塔子山玩,所以要路过沙河,我不情不愿,但也只能跟着他们了。去了看了闻了,也觉得自己错了。看着变化过后的沙河,两边都是花木啊什么的。我心里一阵不好受,谁有不好的时候啊?谁没有改变的时候啊?谁又说过谁必须什么啊?其实沙河也是个会成长的小朋友,它也会越办越美,但我却因为一些小事一直的就那样的讨厌着它。

回家后,我不由得查询了沙河的历史。沙河是一条自南宋时期就形成的自然河流,而不仅仅是上世纪50年代才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沙河的历史由此也向前推进了近1000年。借正在进行的沙河综合整治契机,成都市将斥资1500万元,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启动沙河文化工程建设,在沙河沿线实施全面的文化景观工程。目前,沙河文化工程主题思路已基本形成。(这个六月底我想可能是2007年时候的吧。)

成都对沙河的照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正表现了成都这个母亲的伟大么?沙河的美丽,不正因为有成都这个伟大的母亲么?那不就代表着成都也是美丽的么?如今我爱着沙河,更爱着成都。

成都我不只逛过一回,成都不管怎么说也呆了那么久。记得以前8路车路过的一个地方全是倒塌的房子,到处灰暗,可是如今呢?再次赶上8路车去的时候,完全不见了那灰暗的感觉。眼前简直就是一片绚丽。一环路来看,变化真不小。道路由原来的四车道改为了六车道,中间增加了绿色隔离带,路灯明亮整齐,交通标识清晰明显,来往车辆和行人遵守秩序,各行其道。过去常堵车的中医学院路口,路面加宽了,还修建了下穿隧道,现在就是上下班高峰、南郊公园不再收取门票,向市民开放。几个路口还修建了休闲广场,添加了锻炼器材,还有美丽的鲜花和绿草,人们在这里锻炼、跳舞、打太极拳,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

我爱成都美丽家园,我不会什么华丽的辞藻,更不会什么美妙的涂鸦。我只会一些平凡不起眼的文字,但这些文字却叙述着我的真心。成都不仅变大了,而且变得更有生机,更有魅力了。成都的美丽,成都的可爱,这些都是我们有目共赌的,让我们一起和成都快乐的成长吧。

成都,美丽的家园。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二

读李白的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便爱上了成都。想去寻找旧时成都的繁华与秀丽,想要领略这个城市独有的风姿,想去享受那闲适散淡中让人回味无穷的茶文化和麻辣美味,想去感悟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的余韵。成都,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iloveyoucity,微笑的模样……”这个美丽的城市蕴含了最美的风光,悠久的文化历史。

茶:很喜欢成都的“盖碗茶”,也许那就是成都传统文化的象征吧!盖碗茶由茶盖、茶碗、茶船三部分组成,唯成都茶馆所独创。其寓意为:

“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

它包容了四川人朴素的文化思想。盖碗茶,碗上加盖,既可保温,蒸发茶叶,加浓茶味,卸下茶盖,又可散热,使其温凉适宜。茶水须趁热而饮,方能沁脾、提神、清心。临时以茶船托起茶碗,擎而斜扣或半扣茶碗,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水,别有一番风味,显得十分优雅和惬意。喝茶,内心的一种宁静。品茶,自我的一种沉醉。最能体现成都古朴韵味的地方便是茶馆了!还没走进去,茶香就飘了出来,里面的一股热闹劲儿…让很多紧张、劳累的人,一下就释然了!

杜甫草堂:忽忆清代顾复初为草堂所写“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诗圣叹屈子,清人忆少陵。步入杜甫草堂,人们立刻被一片绿意盎然笼罩。阳光下的草堂格外生辉,雨后的草堂温润厚泽。春色中,水塘边垂丝海棠蕊细细开;夏风吹来,栀子花花香四溢,重荷喧哗;秋天未到已是金桂、银桂铺满院,馨香悠远;冬日里,白、红、绿,竞相开放,暗香浮动。

今天的杜甫草堂如今还保存完整!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漫步其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满目青翠,心中别有一番感想!杜甫草堂无庸置疑地成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天然氧吧!

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名副其实!成都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了古朴韵味的城市!

顺着那古朴的青石板,走进巷子里面,看着高低不平的屋子,似乎亲切很多!手触碰到古建筑中特有的滴水檐,又仿佛走进了优美的童话故事中去!屋顶上小巧而雕刻着花纹的黑色小瓦当,在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的冲刷下,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青苔,深绿而微显暗黄!似乎在诉说着它的忧郁与悠悠历史!

成都,如一幅淡雅从容的水墨,每一点,每一滴墨都极其韵味!于淡雅处见精巧;又似精巧细琢的`工笔,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细节都风流而又细腻,于精巧处见淡雅。只因为这些,成都,我喜欢这个城市!

成都,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每一笔,每一处都极其饱满!如精美处见浓烈;又似让人回味无穷的古诗,每一句诗,每一个细节都蕴含了赞美与深不可测的含义!因为这些,成都,我喜欢这个城市!

成都的春天,很美很美。鸟语花香!夏天,略显炎热却不失欢乐!秋天,喜笑颜开,丰收佳季!冬天,温暖而又幸福!

……

成都就是这样的城市!永远那么的亲切!永远那么的坚强!

“天府之国”“芙蓉城”“美食之都”及“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都是对成都最好的诠释!

成都市可爱的!成都人更是亲切宜近的!我相信,将在不就得将来,成都会更加美丽!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三

一袭淡绿的薄纱,身染一地粉嫩浅白,携一路沁人的花香,与妈妈来到了三道堰,三道堰古镇是座历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乡。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国时期就有“川西小少林” 之称。

白鹭、垂杨,鸟语花香从枝头上滑落下来,跌在眉间,硌疼了眼角。轻拢一袖绿意收藏于心,我不知道要怎么隐藏心中那喷薄欲出的绿,绿到极致似一方碧透的翡翠,柔到极致恰一团滑润的锦缎。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欲滴的碎绿,映衬那一低头的花蕊微颤,含羞绽放晨露的粉红,就如同心中被清落的娇羞浮出心底慢愁。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的秀美。

在三道堰轻掬一抹粉焉浸染眉梢的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那盈盈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如细碎的羊脂美玉,颤颤巍巍的,轻薄小巧,玲珑摇曳。仿若一只只粉蝶震翅欲飞,舞起丝丝妖娆妩媚,涌入心海,溅起点点涟漪,漾韵成小小的浪花。几许痴语,画入眼,茶入喉,美入心。三道堰啊,你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我漫步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俯首,用心柔柔吻过那一朵朵粉白的,芳香馥郁的,沁人心脾的花瓣。

美丽的三道堰随着温润的三月,在川西平原开成泣血的花朵,燃烧成沸腾的思念,悠悠随风,我与你相随。绿荫凝烟,看。她在碧水间相依,似一个婀娜多姿的姑娘将长长的秀发,挽成了美丽的云鬓,系上了相思。人生如梦。听。她暖言细语绕耳的情迷,在梦里幽幽萦回,缠绵悱恻。思。来到三道堰定会让你情思若水,迷炫的笑魇在心上浮动,浮动,浮动。

风景如画的三道堰丰富多变,如清风拂过,心,掠过一丝绒毛轻抚的颤抖与柔软,自发梢滑落心底。或许,我早就习惯了风吹时颤抖的心痛。轻愁若水,花含烟,任时光踏在如水漫漾的柔软里,任那一池花红在心中飘零,等待,等待有一束光透过岸边的柳梢来安慰薄凉的心。

好像徐志摩说过,“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美丽的三道堰我来了。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四

生活的轨迹似乎从来没有因为发展而有所消失。这里,我说的是老成都生活。

这种再闲趣不过的清逸生活,一直是我想追求的。

那便是我深爱了四年的女人,三毛!

明信片上,散落着头发的三毛,显得百感沧桑,与画面的背景相得益彰。这个光着脚丫的女人,就这样慵懒的坐在街铺前的石板上。边上一把靠着的椅子成了点睛之笔。正是这张明信片,让我对成都有了更深切的向往。黑白色调的诠释,让我对这座生活闲暇的城市,有了别样的印象。

计划着有一天,我也要像这样的活在街头,不管别人眼光,慵懒的毫不犹豫的瘫坐在街边,看着人来人往,享受着安静安逸的老成都生活。总觉得,命运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总能与一些奇妙的东西相遇。不过,我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像水像空气,总之无形无色,难以诠释。但偏偏,奇妙的东西就让我遇上了。

滇藏之后,再返川藏,到达成都,毫不犹豫的就留了下来。

一切恍如当初我的所想。深深的巷子里,不管是一条宽的还是一条窄的,人们总是贪恋的过着闲趣的生活。因此,我的镜头也就毫不犹豫的开始记录,关于老成都的生活轨迹。当然,也在试图妄想的寻找着当年,三毛路过这里的足迹。只是,时间过得太快,岁月太匆匆,曾经的痕迹似乎也是被风逝雨刷得一干二净了。而我,也只能是妄想,妄想在某个旧的巷子里头,旧的墙砖缝里,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是街头拉黄包车的,还是叼着烟斗,坐在门槛等着爷们来掏耳朵的?不过,有些资本的,倒也可以是开茶馆,茶楼的。或者听戏曲儿,斗蛐蛐的。

只是我一直觉得,我若不是那教书的穷酸样儿,就是街头卖报的流浪汉子了。不过,这倒也是生趣,生活的无奈也能是增添许多色彩。那个时候的成都,不知道生活是否就是这般景象?但看着墙砖上的生活轨迹,再看看这努力复原老成都生活的宽窄巷子,想必这离真实的老成都也是不远了。

只是,唯一变了得是这个时代的“老成都”生活有些昂贵了。

不过,惬意的生活还是有些味道的。关于这一点,倒显得有些人情味了。巷子里有一个不大的小茶馆。茶馆的老板是个中年男人,比较好客,穿着的一身粗布麻衣引起我的注意。因此,也就毫不犹豫的坐在门槛的小椅子上,沏上一杯茶,慢慢的享受着这慢慢的生活情调了。

老板问我要不要来碟兔头?

兔头?这听得有些慎得慌,自然是不敢了。笑着摇摇头,能喝点茶已经算是奢侈的了。尽管茶水是免费的,但这茶叶却是有些贵了。不由得想起,往年的成都生活里,像这样普通的一杯茶,也就得一毛两毛钱吧。可如今,却是翻了几十倍上去。不能说这是一件可悲的事,只能怪自己没能生在那个年代里。

也许说,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完全的凸显出老成都的生活状态,但人们还是努力的在寻找,关于看不到的,或者是开始消失的生活迹象。似乎不管是在宽窄巷子,还是在锦里,一些简单的小买卖商铺,总能让人回到小时候,回忆起童年。

有一种糖,我始终叫不来名字。只是从小时候就觉得它是个神奇的玩意儿,能变得五花八门,不管是燕子还是公鸡,不管是蜻蜓还是蝴蝶,它总能如你所愿的被你拿在手上,却舍不得含在嘴里。我以为它早已随着时间而流逝得无影无踪,除了偶尔还能见到的棉花糖外,就再也没有看到它了。

但当有一天,它突然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想我会是不知所措的`。

所以,当它还在成都的生活轨迹里的时候,当它从小时候的记忆里跑出来的时候,我激动的无非抓稳手里的相机。以至于后来,看到皮影戏的瞬间,恍如觉得时间不仅仅只是逗留在了往年。深深的感受到,这玩意儿已经是个稀罕物了。就像许多年前,一百多年,还是几百年前,当它刚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的时候,也是个稀罕物。

这种好奇又新奇的心理,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令人激动的。

但如今,回忆真的就只是回忆了。

继续寻着属于我镜头里的老成都生活。

不过不得说一句实话,除了路边的小街铺,宽窄子和锦里显得有些奢华了。若不是还有些相对廉价的小茶馆,小吃店,掏耳朵,街头艺术品外,还真的很难说,这里就完全的恢复了老成都印象。

不过,我没有去埋怨的意思。

毕竟,它还是让我有过憧憬和向往的。

只是,那年明信片上的成都生活毕竟也是二十多年前的生活轨迹了。

成都的生活的确是安逸的,哪怕是现在。

它始终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也始终是令人憧憬或向往的。而今,回到小城的我,还是不时的怀念着那段在成都的小日子,虽说只有几天的光阴,但因为一张明信片的力量,让我很想再去一次…在摸索着这座城市的生活,去轻触着这个城市的生活轨迹。

像是一首歌,一首被岁月抹去红颜的老歌——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 梦里梦里见过你——关于我与老成都的甜蜜蜜生活。

醉美成都

二十四番花信成都之美,是娴静之美,宛若一个穿着宽松麻衣,静坐在藤椅上小憩的美人。

成都对于我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虽然不及重庆那般强烈,但依然勾引着我,想亲近她、靠近她。

最近开播的《我们来了》,就空降成都,这些风姿卓越的美人,仿佛是来自瑶池的七仙女,飘飘洒洒就降落到这座美丽怡人的天府之国。

她们第一站来到的是远赴盛名的杜甫草堂,这个地方我曾经也去过,一座简朴的茅草屋,坐落在一片幽静的竹林里,门前是一汪碧翠的池塘,倒映着修长的翠竹,以及朴素的茅屋,仿佛这里曾经住着一个道教高人,或者一个隐居的神仙,掉落的竹叶落了满满一地,看上去软绵绵的,使得这片幽谷显得更加幽静,门前还种着一园子的蔬菜,绿油油的,分外可爱,真想再一次来到这片土地,和刘嘉玲一样,大口地吸一吸这里的灵气、才气,而我也相信苏东坡的一身才气、志气、灵气都还留存在这一方沃土里,以诗歌的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接下来女神们又驱车前往,成都有名的小吃街锦里,成都最出名、最具特色、最好吃的小吃都汇聚在此处,比如:夫妻肺片、廖记棒棒鸡、三大炮、兔头等等,在这里都可以找得到,所以想要大饱口福,来这里就对了。当然,来到成都,肯定少不了成都的麻辣火锅,这里的火锅虽然看起来红红的一片,像极了沸腾的岩浆,但吃起来一点都不辣,成都的火锅是香辣,而不是钻心的味觉刺激,他们选择的都是纯天然的辣椒,而不是黑心的辣椒精,所以让人吃了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这就是成都,一个囊括美食、美景、美人的地方。

只是成都相对于重庆地势太平,道路都是一马平川,少了些变化,更没有奔腾的江水作为点缀,所以对于成都的向往,不及重庆那么深,但是成都还有一个宝贝,是重庆所不能比拟的,就是国宝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我想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在电视上或者图片上见到过很多次,我们大家都有些审美疲劳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真正地见到活生生的大熊猫时,你就不会这么想了,因为活着的大熊猫实在太可爱了,胖乎乎的样子,就像一团年糕、寿司、棉花糖、雪丽糍,看着就想咬一口,看着就想把他们抓过来抱在怀里,看着整颗心都变得异常温暖,因为实在太萌了、太可爱了。我想见过真熊猫的人,都会打心底爱上它,并且把它排在最爱动物的榜首位置。

当然,成都还有很多美食、美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发掘,在此就先打住,留给读者自己去探寻吧。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五

久居成都,一年中没有发现成都的四季更迭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静静的坐下来,要一碗清茶,让送仙桥的河风吹乱我的发一丝,细细的观察成都之春的美妙变化。

朋友建议去青羊宫游玩,他的理由是:“如果去附近的学校耍,其实每个学校的景物都大同小异,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稀奇”。我同意这个看法,从送仙桥到青羊宫就一站路的里程,“走路过去吧”,朋友说,大家都同意了。

青羊宫的大门上用鲜花叠成的“欢度春节”的巨幅横幅还未拆去。刚进去就被一阵空气冲昏了头脑,如此沉醉迷一离的花香,我是如此的久违,才发现自己从到成 都以来从未品尝过花香,还未认真的去赏赏花,这几年来,人世间的琐事,生活中的尘埃。朋友间的故事将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甚至有窒息的感觉,年轻的我头 发掉落的速度比秋天的树叶掉落的还快。我们沿着那一道用青石板铺成的道路往里走,道路旁边的树枝偶尔对我有些留恋,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路的尽头是一道 门,门里坐着一个道士,那些善男信女可以去他那里问问吉凶,过了这道门的世界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至少和我想象的桃花源记没有什么区别吧,那里是树的海 洋,花的世界,一个让群鸟低飞,我想如果那些蝴蝶知道的话,他们拼死也会来看一看。

少时生农家,始知春雨贵,昨夜成都的春雨惊梦,披衣临窗,细雨轻扣窗扉,举目远眺,夜空苍茫,楼宇飘渺,华灯闪闪下整个城市被润泽一新,透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总觉得都市的春雨不可少,作为一种奢侈,滋润些许闲花芜草。

今朝又春雨,人间春遍回。

一路游走,树枝上的那些晶莹的,冰凉的小精灵淘气的飞进你的颈项,那股凉意被以生物电的速度传遍全身,让头皮一阵兴奋的麻木,道观里当然栽着道士们喜 欢的竹,它们不像中国农村的竹那样大,那样高,枝桠那样多,在里面转,不禁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诗句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里面很多竹子被吹断了,还未来得及清理,其中不乏长的很高,很大的竹子,这样我想起了一句诗“木秀于林,风 必摧之”,道教的文化或许就在其中有所显现吧。

成都之春与江南的春天或者北国的春天相比来说,各有其独特的风味,但是我感觉成都之春不但季节确实是春天,人们的心也一直在春天啊!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六

成都人爱玩是出了名的。

你若是有过跟团出游的经历应知道,一个旅游团大概有半数都是川渝的“耍家”。

不论别的,但说一喝茶,就是非别处可以比拟的。百千年前,山涧廊亭,书生意气,多文人雅客,朱碧酒家,多达官显贵,中国人爱喝茶是自古来的。成都更是其中之最,平头百姓,还是小有身份的茶客,总免不了在暖阳骞出的下午犯了茶瘾。

茶馆的吃食太不合算,自己背上一包瓜子花生是常有的事。于是,中午合着昨日的碎肉做了一盆水面来打发了晌午,便背上一小袋吃食奔着公园去了。成都各处的公园应当都是这番光景的,从茶馆自家门前,能摆个几百米的桌椅,桌子是木质的折叠桌,椅子是编织的,比起木质更有弹性,支持着腰背,下去就不想起来,劳顿而来躺上去便觉一瞬释然了,公园里边是留了极大的一片空地给这样的茶家的。茶家边从门里摆到门外,门外摆到桥上,等到湖边,长廊,塔楼都摆满,还要在外圈儿的石岩上划上个几桌才觉得像话。我爱坐的地儿是塔楼边,塔楼里边儿不给进,这儿是最高点了,有登高望远的优势,下午阳光在长廊绿瓦上的反光映入眼帘更添姿色。

茶客呢,有朋友三四的,有带上家里几辈的,有谈生意的,有上午刚做完工来歇脚的,有挎个方方正正的大钱包来点上一杯最好的享受阳光——然而最贵的茶确实也不过二三十,这也是成都百姓都爱来的缘由。一点钟就有各色茶客来早早地选个能晒太阳的好座位,点上几元的素茶或是十来元的花茶,马上就能端上来,还提上一瓶水,喝完了还能往里添,点了花茶的店家便赠一小袋冰糖,有孩童爱吃糖的,花茶还没喝完一杯,冰糖一袋就下肚了。那花茶也极富趣味,映着透过玻璃的阳光,便引来了蜜蜂,这蜜蜂隔着玻璃杯想吸花蜜,发现不对后又飞上我的杯口,不过还没等它下去,我就出手将这不速之客赶走了。有准备了吃食的,来便铺开了,花生瓜子是少不了的,也有爱吃甜食的,或是半盒糕点,还有两袋合一起,换个包装带出来的姜糖。没准的便叫上伙计点这点那,花样也多——但那自然是要贵些的,若是赶上有卖菠萝,凉面的,也能赶巧尝上一碗,当然讨价还价是少不了的,小贩们也咬定是赚个本金回来,大方一点的是不会问的,询一圈朋友三四要几碗便付了钱请客。瓜子花生吃了便随意扔地上,不用拘束,这是茶家默许的,待客人走了,扫了便是。

来喝茶,娃娃们有许多总是不愿意,有实在无聊在家长旁边叫唤的,也有被家长强带上作业,愁眉苦脸在一旁的主,一下午画个几笔,这何苦呢?倒辜负了这美景。先到的客人见到约的上朋友,便从上边儿向下唤着,倒像是和廊头唱戏的一问一答,颇有相得益彰的趣味儿。除了成群结队的,也有像我一样独自一人前来的,盖上这阳光打个盹,不失为一美事,包就那样扔在桌上,盖上头就去见周公了,只是那鼾声怕是同眠之人受不了,不过在这场子里头,那点声响自然早被盖过了,只是今天周四,人不算太多,过客们的杂音倒像极了安眠曲。

到了两点出头,第二批茶客来了,陆陆续续,牵上娃或是推着来。掏耳朵的人,擦鞋的人见到来了新的一批客,便又上来逛一圈,老远就能听见敲铁器“叮叮叮”的声音,若是没生意便悻悻离去,以致我认为他们总是没生意做,毕竟这样的服务我是不敢尝试的,特别是掏耳朵,谁知道那玩意儿干净否,安全否?还是医院的好!

近几年的茶场没以前热闹,应是手机普及的缘故,有疏远点的话变少了,都低着头自顾自的,有朋友带来新朋友的桌,许多更是要静一些。中年的,老年的,话还是更多一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类琐事来抱怨的,多多少少要添油加醋,那是女人居多,男人便论工作,官家,国际变动,有真才实学的桌,也有不知所云附和着的。湖边上也有开一圈麻将或是牌类玩乐的,时不时来的猫猫狗狗在桌间穿梭平添几分趣味,扔点吃食下去,这猫猫狗狗的便鼓捣着咬进嘴吃下去,想必他们的伙食都是茶客们供的罢,倒是有那行走江湖,随缘化斋的侠客僧侣的味道。

冬天的太阳有时候要偷懒回去一阵,让人提心吊胆,怕太阳不出来了。可不,冬日的暖阳可遇不可求,好不容易盼上这么个下午,谁都想和阳光多呆一会儿,怕那冷风钻进衣领子。几分钟后,等到它出来,人也舒心许多。趁着这极好的阳光,免不了拍上几张照,给朋友圈的忙人们分享一下。我的座位靠着栏杆,正是享受阳光的好位置,带上闲书翻上一番,旁人看来倒有点文人雅客的志趣。

嗬,烟火之中,有这么一块闲散去处,真是极好的。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七

每当过了中秋节,上下班的路上就有了一些卖烤红薯的小贩,推着经过改造的两轮车,上面架着一个铁皮桶做成的烤炉,顶部摆放着烤熟的红薯,发黄略焦的皮散发着特有的香味,弥漫于空中,吸引着来来往往,脚步匆匆的行人。

烤红薯的香味大老远就可以闻到,不时有过往的行人驻足买上一个,小贩们认真地对待着每一位顾客。他们又像一个个恪尽职守的士兵,每天早上出门,到晚上九点以后才借着昏黄的路灯收摊,打道回府,就这样日复一日。

每每这时,我也会停下匆忙的脚步,买上一个品尝,自己喜欢这味道,而更多的是它时常勾起我的记忆。

(一)

儿时,因为种种原因,物质总是那样的匮乏,瓜菜代,杂粮基本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渭北旱塬,红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好在红薯栽种容易,管理简单,吃法很多,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选择一片地来栽种。

每年过了元宵节,父亲就会在院子里向阳的地方砌一个棚,盖上塑料薄膜,然后从地窖里将保存完好的红薯在棚里育苗,做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掌握塑料棚里的温度是技术活,每每这个阶段的父亲是非常忙碌的,定期浇水、测温度、按时盖草帘子,容不得半点含糊,不然一家人半年的粮食就泡汤了。

大约过了谷雨,红薯苗就可以移栽到地里,移栽的时候,很是热闹,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架子车上装上一个废旧改装后的大油桶盛满水,扛上锄头,带上经过修剪过根部的红薯苗来到地里。我们小孩子也能帮上忙,要么在挖好的小坑里摆放红薯苗,要么用葫芦瓢浇水,全家总动员,热热闹闹地将希望栽到地里,期盼着秋天的收获。

日子在手指尖悄然流逝,栽种在地里的红薯苗也一天天长大,隔段时间还需要除草。到了暑假,差不多就把地面封得严严实实,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跃动。劳作散来的母亲,掐一些红薯叶子回来,拌上面粉,为全家人做一顿绿面,劲道细长的面条拌上葱花哨子,鲜红的油泼辣子,那叫一个香。

(二)

过了暑假,我们进入新的年级,埋在地里的红薯就开始结红薯了。父亲为了给我们小孩解馋,还会用镰刀在鼓起的有裂缝的红薯根旁边挖出一两个给我们蒸着吃。这时的红薯还没有完全成熟,水分不大,因此吃起来格外绵香。但是这往往会遭到爷爷的批评,“又惯着这这些娃娃”,父亲总是一笑了之就算过去了,但是隔三差五还会给我们带回来吃的。

过了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后,红薯就可以收获了。如果没有落霜,父亲还不着急,还会说:“没事,再长几天,这会昼夜温差大,红薯长得快,还能增加产量。”但是如果落霜了,叶子就全黑了,这时就要赶快收获。

看着几亩红薯的收获,我们小孩也是开心的,玩、吃总是不亦乐乎。看着大人们忙着收获,我们兄妹也不闲着,分拣的活是会做的,而且做得很好。

戴上手套,把有伤的和完好无损地分开来。无损的就储藏在院子角落的地窖里,慢慢食用;有伤的又分成两类,轻伤切成片,晾干后可以磨成面粉吃;伤重的一部分洗干净后用机器粉碎做淀粉。

(三)

做淀粉就是将淀粉和渣分开,工序比较复杂。

在逐渐寒冷的深秋初冬,晚上的温度特别低,父亲穿上棉衣和棉鞋在水缸旁过滤淀粉。先在水缸上架好支架,那是一大块四四方方的纱布,四个角用绳子扎起来,绑在用两根木条订成的十字架上。只见父亲的两只胳膊左摇摇,右晃晃,白白的兑了水的红薯浆顺着布眼淅淅沥沥地流到缸里,然后再把那些渣放到旁边早已准备好的竹笼里,那些渣晾干后就被喂牲口了。母亲在父亲旁边帮忙加水,这时的我们已经帮不上忙了,就回到温暖的屋子忙自己的作业或者玩耍。为了使淀粉的颜色更加洁白瑄亮,父亲坚持不用硫磺熏,通常会多过一次水。

经过一次次的过滤沉淀,淀粉一次比一次白。这时候父亲就把水缸里的清水舀出来,留下雪白的淀粉,用大方块布包起来吊在架子上继续过滤水分,差不多过上十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用刀将完全脱水的淀粉块一点点地切成小块晾在院子的阳光下。这时我们又有活干了,搬个小凳坐在旁边防止麻雀贪食。晾干的雪白的淀粉用途更多,可以做凉粉,做粉条。

(四)

做粉条更是热闹。

每年到了寒冬腊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而且结出厚厚的冰了,这是做粉条的最佳时候,因为天气越冷,粉条就可以充分吸收水分,而减少黏度。粉条不但作为家里饭桌上菜盘子的补充,同时也能给并不富裕的家里增加点收入。

当地人把做粉条也叫挂粉条,比较费力,也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计。记得那时村子里有专门以这为营生的人,背着一把特制的铝瓢,背上自己的行头走村串户,生意好的时候大半个冬天都不在家。

我们家挂粉条时,母亲会把本家的一个亲戚请来的,和左邻右舍几家人联合起来,这样就更热闹。

曾经的忙碌热闹情景常常浮现于脑海中。

先要把一部分淀粉加水和成团,然后把另一部分淀粉加温水搅拌成透明均匀的粉芡,再将粉芡与湿淀粉混合搅拌成粉团,这里的水温、水量全凭那个请来的亲戚掌握,也许这就是技术吧。

接下来就是出力活,妇女们这时就是整理木棍,拉风箱烧锅。男人们大显身手了,有的守在大盆跟前递面团,有的在翻滚的锅前拿两根长长的棍子当筷子用,拨弄着下入锅里的粉条,还有的守在盛满凉水的大缸前等着下一道工序。

只见父亲身着单衫,挽起袖子,把面团放入漏勺中,用手背用力锤击团好的面团,面团随着重力挤压成条状入锅,浮起来就成为粉条,这时需要用长棍把基本成型的粉条捞起在冷水中过一遍,主要是为了不黏在一起。最后将粉条用竹杆挑起,晾晒在院子里支好的架子上进行冷冻。母亲和邻居的婶子这会也就忙碌了,一是隔一会给粉条上水,让充分的冷冻,这样既能保持粉条的不粘连,又能保证粉条的口感;另一方面也该给这些忙碌的人们准备饭菜。

等到第二天有太阳时,把冻成冰块的硬邦邦的粉条卸在小桌上用棒椎敲冰块,这时一双双手冻得通红。经过一天太阳的暴晒,晒干水分,等干透后就可捆扎起来或者盘成团存放起来,随吃随拿,这才算全部完工。

粉条的吃法很多,凉拌,炒菜,烩菜,和豆腐等包成包子,有了粉条,家里的饭桌绝不会逊色。

(五)

漫长冬日的生活大多数都和红薯有关联,地窖里储藏的红薯随时都可以拿出来供家人食用。可以和小米熬成粥,既有米香,又有薯香,拌上窝好的呛菜,色味俱全,总会使我们大开胃口。

秋日里晾晒的红薯干这时就可以磨成面粉蒸馒头,压饸饹,细长的褐色饸饹拌上豆腐萝卜丁葱花炒成的哨子,并不比羊肉哨子拌饸饹逊色。

孩子们正赶上成长的年龄,也没有办法,和大人们一样饮食。我由于身体的缘故,母亲总会从太爷爷那里给我挤上一点麦面。但是,孩子就是孩子,还是喜欢凑热闹,和兄弟姐们吃一样的,觉得这样有趣。

最爱吃的还是母亲做的烤红薯,忒地道。

记得只要碰上蒸馒头,笼屉的下面必有一层是红薯,一个个洗得干干净净,出锅后,一家人趁热吃一部分,剩下的放在竹筐中,母亲就会在做过饭的锅灶里放上几根,闭上炉门,让锅灶的余热将红薯烤干,让我食用。薯香还有任性,嚼起来特有滋味。

冬天到了,屋子里的土炕烧着了,晚上,母亲就会在的炕洞里放上三两根红薯,给孩子们解馋,炕洞里的烤薯没有在锅灶里的颜色好看,也没有那里烤的劲道,柴火的味道加上红薯特有的甜香味,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天气越来越冷,父亲就会在太爷爷的屋子里支起了炉子,是那种自己做的,土和砖块的结合,旁边加上一个侧洞,里面烤馒头,烤红薯很是方便。作为孩子的我们就又增添了一份快乐,早上上学的书包里就会加上一块烤得干黄干黄的馒头,晚上回来还可以吃上一根烤红薯,间或母亲还会在上面坐上一个砂锅,烩上粉条、豆腐、白菜还有夏天晒的干菜,饭桌上多了一份只有冬天或者只有过年时才有的一道菜,孩子们开心了许多,吃着也特别的香甜。

现在,父母家里早已不再使用土炉子采暖,但还是会选择带有抽屉的炉子使用,很是方便。冬天的每一次回家,只要提前个父亲电话,炉子里一定会有我喜欢的烤红薯。

岁月带去是总是容颜和生活的变化,始终不变的却是曾经的那一份乐趣,而且随着时光在手指尖的滑过,这份乐趣在记忆里越发的深刻,越来越清晰。

浓浓薯香,曾经的那一份记忆。

成都的散文随笔集篇八

自古诗人多入蜀,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又是文化之邦!李太白从这里仗剑狂饮愉吟远行。杜工部在此地望月怀乡,陈子昂,苏东坡,陆放翁,张大千怕如灿烂的人中明珠,辉耀这这片浪漫的大地,更彰显出天府的风景毓秀。刘皇叔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六出祁山,唐玄宗剑阁闻铃,多少忠臣怨主,几许盛衰起落,全部都沉淀留给了亭台楼榭。

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度是西部重镇,古有:“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现在也是西部金融中心。虽然重庆和西安也当仁不让,但是我想成都沃野千里,其实力决不在重庆,西安之下。

曾几何时,冯某亦莫名的喜欢上了这个熟听而却不曾涉足的都市,李白有“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如画图”,是的成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就连这个名字都有着一种莫名的魔力,它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富足,悠闲,时尚,快乐,浪漫……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后来才发现是赞誉了成都安逸,惬意的生活。间接描述了唐时成都的繁华跋扈。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喜之地,记得画家齐白石一生漂泊作画,古稀之年入蜀。対蜀有着特殊的情怀。张艺谋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诚然,不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曾经都无限深情款款地讴歌过这座独具风姿的城市。

她宁静却不失繁荣,安逸力压四方。宜居指数在中国居首,世界小吃城,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成都散花楼,锦江畔望江楼,杜甫草堂,武侯祠声名远播,都江堰,青城山更是闻名世界。据说成都人喜好吃,好玩,也很好客,成都人是真正的生活家,搓麻将,泡茶馆,吃火锅悠闲地好像晚上不睡觉,白天不上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