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汇报(案例16篇)

时间:2023-10-31 05:29:18 作者:LZ文人 工作总结 2023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汇报(案例16篇)

技术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自己在技术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的技术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工作总结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凝心集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虔州”发展战略。紧抓更名机遇,进一步完善的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按照区委提出的“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作风再转变、效率再提高,发展再加快,”的要求,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城市化、农业产业示范化、政府效能特区化进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开创了新局面,呈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绩。

--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我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运行速度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8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财政总收入治理发愣功6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22万元,同比增长6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41.88%。其中财政收入增长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跃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二位。

――招商引资工作态势良好。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政策优势,不断创优投资环境,强势推介、主动出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2004年,全区共引进招商项目40个,其中外资项目15个,内资项目25个。签约外资5158万美元,实进外资4273.2万美元,签约外资和实进外资分别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01.37%和98%,签约内资11.98亿元,实进内资15.08亿,实进内资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78%,同比增长11%。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载体功能更加完善。调整了招商引资方向,明确了项目的准入条件,招商引资工作走上理性化轨道,提高了招商项目质量。进一步创新开发区经营体制,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2004年,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新铺设沥青路2178m,完成了土石方工程25万m3,铺设自来水管4治理发愣功m,工业园区各企业新建厂房、员工楼22万m2。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以华坚、华夏、海欣、江铃等大企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贸易、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支柱性产业。2004年实现园内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83.2%,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93.4%,实现税金3160万元,同比增长40.4%,安置就业1.46万人,同比增长23%。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2004年,开发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共修建村级道路58.51公里,实现总投资1000余万元,新增17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认真贯彻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6.6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43‰。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投入资金221万元,加快了校舍建设步伐。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督察,促进了“三清三改”的深入开展,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nbs。

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汇报

今年,经开区按照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开发区建设的总体部署为指导,以“全国一流军民融合示范基地”为重点,继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创新,推动我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转型发展主战场、发展排头兵、经济强引擎、区域增长极。

7月10日全省召开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进会后,长治经开区认真对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进会议精神任务分解的通知》,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五项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我区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39亿元;税收收入完成4.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额预计完成0.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进出口额预计完成575万元。

2.五项区域经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我区1-6月份入区企业数65家;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7.26亿元;投资强度307.99万元/亩;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0.0722亿元。

二、“三化三制”开展情况。

1.三制方面。整合后的长治经开区管委会实现了“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扩区范围内的国土、规划等市直职能部门已派驻人员开展工作;其它国税、地税、工商、质监、食监、公安、消防、环保等管理权限及有关档案移交工作正在进行中;市直部门经市人大会议授权,已向我区下放9项行政管理权限;社会事务剥离工作已完成;领导班子成员已经市委研究确定,并已全部到位;除领导班子成员外,我区其余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绩效考核办法已报备。

2.三化方面。根据省编办(晋编办字[2017]275号)文件批复,我区共设置7个内设机构,分别是:综合办公室、发展规划部、招商引资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行政审批局、综合服务部,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已明确;规划、招商、日常维护运营等事务正在委托专业团队和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

三、

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储备情况。

1.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目前正在引进社会资本,走ppp模式建设。

2.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2亿元。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1.2万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2座,附属办公设施3000平米,道路硬化500平米,绿化1万平米,预计2018年12月完工。

3.土地储备情况。我区依托城区政府、长治县政府及其相关乡镇(街道)、村委,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8宗土地进行了征收,面积共计1136.06亩,共涉及5个村,748户,其中497.9亩土地已具备供地条件。

四、招商引资和项目进展情况1.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上半年,我区加强与市招商局、城区政府、长治县政府沟通对接,开展联合招商;同时,积极与驻各省市的长治商会、驻外办事处联系,着眼强强联合,秉持“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抓招商。

2.招商引资成果。

鑫凯越物流园与红楼集团合作国通快递项目;淮海集团军民融合园与臻准生物合作高灵敏数字pcr平台及应用项目;中德集团与荣诚机械合作镁合金轮毂开发项目;高科集团与士兰微公司合作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项目;安易电气与abb公司洽谈合作工业机器人项目;日盛达集团与凯盛科技洽谈合作建设2×10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及配套深加工系统建设合作项目;“中德智能制造(长治)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德(长治)工业4.0智能制造培训基地”在经开区挂牌;多立恒能源有限公司成功入驻“中德智能制造(长治)科技创新中心”。

五、项目建设情况(1)新开工项目。

2018年预计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120.62亿元。其中,产业制造类18个,双创基地类2个、技术平台类1个、基础设施类6个、商贸物流类3个。

已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23.13亿元,分别是中德集团的年产100万台套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产业项目(二期);唯美诺双创科技园二期;山西际安电气技改扩产项目;高科集团前沿发光二极管(l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封装项目;鑫凯越军民融合产业园(二期);经开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一期);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2)续建重点转型项目。

成功集团总投资12亿元的新建自动变速器生产线建设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烟草公司总投资1.63亿元的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今年计划投资0.6亿元。

3.开展服务企业情况。

上半年,通过开展“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实行“全程无偿帮办制”,积极解决企业各种问题。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是积极协调解决高科集团的电压不稳的问题,二是通过延伸公交车线路解决企业员工出行“最后一公里”,三是解决唯美诺二期项目落地土地问题,四是解决中德轻量化项目因规划手续停工的问题,四是全力配合山西高科集团上市准备工作。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着眼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坚持问题导向,对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逐项逐条责任细化到岗、到任,用全新发展理念规划定位,用全新思路办法破解难题,用全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转型综改工作。

(一)继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破冰前行。

继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对干部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继续推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主导、参与开发区或“区中园”的设计、投资、建设、招商、运营和维护,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二)继续抓好定位规划,提档升级。

以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科学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开发区规划建设。《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正在编制,编制工作在系统分析现有产业布局、内外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以优化区域循环经济和资源配置为抓手,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为核心,深度融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实现“多规合一”,最终绘制成经济发展“一张蓝图”,引导企业集中、集约、集群、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军民融合、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三)继续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

创优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一是要大力提升“硬环境”。继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建设路网、水网等,实现“九通一平”;继续加快建设一期标准化厂房,减轻企业入驻成本及缩短外来投资的建设周期;继续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简化土地收储流程,确保项目快速落地。二是着力优化“软环境”。继续按照长治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实行“一次性告知、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办事不出区”。

(四)继续精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我区将紧盯军民融合、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本着“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的思路,在充分了解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扩张与需求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建链、补链、拓链、强链”和“紧盯龙头、聚焦关键”原则,通过定点招商、参加展会等形式,寻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信息,按“企”索骥、“一对一”紧盯投资意向明显的重点企业,主动出击,大力精准招商,形成产业集群。

(五)继续抓好质量品牌,培大育强。

我区将以“质量强区、品牌强区”的建设目标为引领,通过创优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清华装备、高科集团、成功集团、中德集团等品牌,通过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吸引和聚集一批知名品牌,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努力走出“用品牌提升企业”的新路,确保全年净增小升规1家。加大对新兴产业投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帮扶园区中小企业,全力配合园区企业挂牌(上市)工作。

着力抓实抓好招商选资。一是整合招商区域。重点关注深圳、北京、福建等区域,将这些城市作为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增强招商选资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二是明确招商重点。加大对食品加工、生物工程、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电商、物流、城市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落实专人对接提供一站式招商服务,督促项目尽早落户。

经济技术开发区年终工作总结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发〔2012〕2号文和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强化责任,狠抓执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经开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24亿元,同比增长47.4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47.15%,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12.02%,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950万美元,同比增长32.6%,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8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4%,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2.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1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822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因20**年6月财政体制改革,各级税收分成比例不同,导致收入减少。贵阳市财政局重新下达了20**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任务,我区新口径任务为11822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5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8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因区划调整,我区民生支出和部分人员支出减少,地方事务支出均到花溪区,结合自身财力状况与上级专款锐减,年初目标未作调整的情况下,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无法完成年初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是以小孟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加强资金调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目前,园区共有项目86个,新开工项目已完成16个。其中,产业项目47个,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39个。在建项目60个,项目开工率为82.9%;新增投产项目7个。截止目前,园区共有奇瑞客车、中航贵阳电机、中煤盘江重工、险峰机床、中航工业红林产业园等28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试)产,投产率为78.6%。园区龙头项目—奇瑞客车于20**年4月28日顺利实现了第一辆客车下线。二是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为契机,通过建立包保责任制、倒排工期制、约谈制并签订《目标责任书》等举措,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快速落地、顺利建设。20**年9月,在北京·贵阳区域合作活动中,经开区共签订23个项目,产业项目10个,人才项目13个。产业项目:完成项目签约8个,目前,已建成项目3个(精密机床配套加工产业园、oracle贵阳实训基地、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其中,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已正常运营。正在动工项目4个,未动工项目3个,力争2014年3月动工。“招才引智”(人才类)项目,张大清博士正在与贵州航天凯峰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开展汽车安全气囊的研发合作,并进一步拓展市场;蒋忠林博士已在经开区选定生产场地,正在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进程;相征博士已与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开展“显示模块研制”研发合作;其余蔡茂林、陈庚辉等十个“千人计划”专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对接中。三是经开区通过制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目标考核奖惩实施细则》,并定期召开调度会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16个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为省下达全年目标的106%。目前除复烤厂异地技改搬迁预备项目外,所有项目均已按期或提前开工。其中,经开区开发大道拓宽工程已完工。

(二)着力抓好工业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迅速组织开展了经开区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十大攻坚行动”,并根据“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开展“百名干部帮企业攻坚行动”,由区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百名以上机关干部到全区166个重点项目和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蹲点”,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提高项目入园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项目投产率和项目达产率。二是按照“装备制造全省领军”和“千亿元产业园区”的目标,围绕“431”的产业发展规划,即: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组织开展龙头企业和企业上规培育攻坚行动,围绕优势产业加强骨干企业培育,061、011、海信、詹阳、同济堂等企业提速增效、不断壮大。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达到106家;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2家,达到45家;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达到10家,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三是积极扶持引导骨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获得20**贵州省成果转化二等奖;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与英特利合作获得20**贵州省20**技术进步三等奖;组建贵州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詹阳动力重工)等10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年,经开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到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430件,同比增幅24.28%;专利授权342件,同比增加11.76%。

(三)着力抓好城镇化发展,“产城”实现联动发展。一是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互动”的发展要求,以小孟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共同载体和平台,不断加强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域实现了“八通一平”。完成道路11.7公里,供电线路2.05公里,供水管网11.7公里,排水管网23.4公里,宽带网络、有限电视和通讯覆盖率100%,土地平整10.34公顷,建成标准厂房7万平方米。贵惠大道(经开区段)、开发大道三期、四期、金弋路一期、园区1号、3、4号、5号路、开发大道拓宽改造工程等重要道路建成通车;翁岩安置房、园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已建成;园区孵化中心、王宽变电站和麻堤河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当中,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二是按照省、市两级政府对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包括全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集团在内的多家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辖区内城市综合体,并细化落实“四定三集中”,按照定线路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的要求,成立了组织机构,编制了布局规划及工作推进方案,确保项目有序实施。20**年,辖区内3个城市综合体共完成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8亿元,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创四办”的各项要求,以改善环境、树立形象、提升质量为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城市改造、城市管理和城市景观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中心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工作,陈亮、翁岩、王宽等21个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启动改造74.2万平方米,完成20万平方米;加快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经开区段)项目的房屋及土地征收工作,确保该项目征收工作按进度要求有序推进并圆满完成。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征收(含量地)共计561.9亩,占总量的75%;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房屋征收(含签约)283户4.98万平方米,占总量的77%,签约率为90%。签约率在全市名列第一。同时,启动了城市形象百日攻坚行动,对全区各主干道(包括市二环八路经开区段)沿线实施景观改造和提升。目前,实施环城绿化建设425.8亩;房屋外立面整治完成180栋9.5万平方米;门头牌匾规范整治1300平方米;道牙亮化整治完成4.5万米;补划道路标线完成约1.1万平方米。

(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一是采取拓宽融资渠道与创新金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金融多元化发展。经开区在20**年全省首家试点并成功发行9亿元企业债券的基础上,20**年再次发行规模为12亿元的二期企业债券。同时,积极开展国家银监局今年试点推行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再次成为全省首家试点地区;主动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花溪支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解决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在银行没有信用记录,很难获得贷款,尤其首贷更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助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发展;采取“科技银行”与“村镇银行”相结合的方式,筹建贵阳小河科技村镇银行,作为银行创新模式试点,将成为贵州省第一家科技村镇银行。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围绕小孟园区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和完整产业链的要求,以全省“万亿千次”活动为总抓手,利用“中国第十五届科协年会”、“贵州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省长三角地区招商考察活动”、“渝洽会”、“南博会”、“2013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等重要活动的契机,积极开展“补链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不断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成功引进贵阳led新能源产业基地、贵州电商谷、汽车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优随享-掌上购物”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等一批主导性和延展性非常好的产业项目。20**年,招商引资新签约、引进项目28个,合同签约投资总额167.8亿元。同时,经开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达到100%,开工率达到90.36%,资金到位率达到40.55%,投产率达到33.73%。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发〔2012〕2号文和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强化责任,狠抓执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经开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24亿元,同比增长47.4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47.15%,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12.02%,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950万美元,同比增长32.6%,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8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4%,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2.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1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822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因20**年6月财政体制改革,各级税收分成比例不同,导致收入减少。贵阳市财政局重新下达了20**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任务,我区新口径任务为11822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5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8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因区划调整,我区民生支出和部分人员支出减少,地方事务支出均到花溪区,结合自身财力状况与上级专款锐减,年初目标未作调整的情况下,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无法完成年初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是以小孟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加强资金调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目前,园区共有项目86个,新开工项目已完成16个。其中,产业项目47个,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39个。在建项目60个,项目开工率为82.9%;新增投产项目7个。截止目前,园区共有奇瑞客车、中航贵阳电机、中煤盘江重工、险峰机床、中航工业红林产业园等28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试)产,投产率为78.6%。园区龙头项目—奇瑞客车于20**年4月28日顺利实现了第一辆客车下线。二是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为契机,通过建立包保责任制、倒排工期制、约谈制并签订《目标责任书》等举措,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快速落地、顺利建设。20**年9月,在北京·贵阳区域合作活动中,经开区共签订23个项目,产业项目10个,人才项目13个。产业项目:完成项目签约8个,目前,已建成项目3个(精密机床配套加工产业园、oracle贵阳实训基地、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其中,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已正常运营。正在动工项目4个,未动工项目3个,力争2014年3月动工。“招才引智”(人才类)项目,张大清博士正在与贵州航天凯峰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开展汽车安全气囊的研发合作,并进一步拓展市场;蒋忠林博士已在经开区选定生产场地,正在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进程;相征博士已与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开展“显示模块研制”研发合作;其余蔡茂林、陈庚辉等十个“千人计划”专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对接中。三是经开区通过制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目标考核奖惩实施细则》,并定期召开调度会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16个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为省下达全年目标的106%。目前除复烤厂异地技改搬迁预备项目外,所有项目均已按期或提前开工。其中,经开区开发大道拓宽工程已完工。

(二)着力抓好工业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迅速组织开展了经开区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十大攻坚行动”,并根据“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开展“百名干部帮企业攻坚行动”,由区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百名以上机关干部到全区166个重点项目和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蹲点”,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提高项目入园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项目投产率和项目达产率。二是按照“装备制造全省领军”和“千亿元产业园区”的目标,围绕“431”的产业发展规划,即: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组织开展龙头企业和企业上规培育攻坚行动,围绕优势产业加强骨干企业培育,061、011、海信、詹阳、同济堂等企业提速增效、不断壮大。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达到106家;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2家,达到45家;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达到10家,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三是积极扶持引导骨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获得20**贵州省成果转化二等奖;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与英特利合作获得20**贵州省20**技术进步三等奖;组建贵州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詹阳动力重工)等10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年,经开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到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430件,同比增幅24.28%;专利授权342件,同比增加11.76%。

(三)着力抓好城镇化发展,“产城”实现联动发展。一是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互动”的发展要求,以小孟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共同载体和平台,不断加强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域实现了“八通一平”。完成道路11.7公里,供电线路2.05公里,供水管网11.7公里,排水管网23.4公里,宽带网络、有限电视和通讯覆盖率100%,土地平整10.34公顷,建成标准厂房7万平方米。贵惠大道(经开区段)、开发大道三期、四期、金弋路一期、园区1号、3、4号、5号路、开发大道拓宽改造工程等重要道路建成通车;翁岩安置房、园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已建成;园区孵化中心、王宽变电站和麻堤河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当中,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二是按照省、市两级政府对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包括全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集团在内的多家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辖区内城市综合体,并细化落实“四定三集中”,按照定线路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的要求,成立了组织机构,编制了布局规划及工作推进方案,确保项目有序实施。20**年,辖区内3个城市综合体共完成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8亿元,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创四办”的各项要求,以改善环境、树立形象、提升质量为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城市改造、城市管理和城市景观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中心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工作,陈亮、翁岩、王宽等21个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启动改造74.2万平方米,完成20万平方米;加快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经开区段)项目的房屋及土地征收工作,确保该项目征收工作按进度要求有序推进并圆满完成。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征收(含量地)共计561.9亩,占总量的75%;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房屋征收(含签约)283户4.98万平方米,占总量的77%,签约率为90%。签约率在全市名列第一。同时,启动了城市形象百日攻坚行动,对全区各主干道(包括市二环八路经开区段)沿线实施景观改造和提升。目前,实施环城绿化建设425.8亩;房屋外立面整治完成180栋9.5万平方米;门头牌匾规范整治1300平方米;道牙亮化整治完成4.5万米;补划道路标线完成约1.1万平方米。

(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一是采取拓宽融资渠道与创新金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金融多元化发展。经开区在20**年全省首家试点并成功发行9亿元企业债券的基础上,20**年再次发行规模为12亿元的二期企业债券。同时,积极开展国家银监局今年试点推行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再次成为全省首家试点地区;主动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花溪支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解决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在银行没有信用记录,很难获得贷款,尤其首贷更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助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发展;采取“科技银行”与“村镇银行”相结合的方式,筹建贵阳小河科技村镇银行,作为银行创新模式试点,将成为贵州省第一家科技村镇银行。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围绕小孟园区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和完整产业链的要求,以全省“万亿千次”活动为总抓手,利用“中国第十五届科协年会”、“贵州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省长三角地区招商考察活动”、“渝洽会”、“南博会”、“2013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等重要活动的契机,积极开展“补链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不断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成功引进贵阳led新能源产业基地、贵州电商谷、汽车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优随享-掌上购物”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等一批主导性和延展性非常好的产业项目。20**年,招商引资新签约、引进项目28个,合同签约投资总额167.8亿元。同时,经开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达到100%,开工率达到90.36%,资金到位率达到40.55%,投产率达到33.73%。

(五)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一是突出班子成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学习,及时以中心组学习、组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等进行深入学习。同时,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增强干部工作的统筹性和计划性,优化班子结构,把考“德”与考“能”相结合,坚持用工作成效评价班子,凭工作实绩选用干部。在人选的确定上,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民主评议、德的专项考察、辛苦指数、群众工作等相关测评数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重德才、重实干、重业绩”的用人标准。二是根据市委的要求,结合经开区工作实际,积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干部“辛苦指数”、群众工作等考核测评工作,全区627名干部职工、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参加测评,切实让选人用人工作置于阳光下,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和评议。同时,按照“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的要求,对“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进行学习、培训和宣传,制定《经济技术开发区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学习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将“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列为20**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相关内容进行测试,确保“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的知晓率和贯彻落实效果。

(六)着力抓好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区划调整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成立了直属机关党委,不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列、做表率。同时,成立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目前,直属机关党委共有基层党组织36个,其中,二级党委1个(工商分局党委),党总支3个(党政办公室党总支、建设管理局党总支、国税分局党总支),党支部32个,党员503人。另外,组织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在新成立的14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到期进行换届选举的2个垂管部门的党组织中开展了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着力选好配强机关事业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16个基层党组织共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16名,党组织副书记3名,委员65名。二是为全面抓好园区党建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党建工作的措施(试行)》,深入实施园区党建“十件实事”,全面推进园区党建工作,努力打造园区党建品牌。主要是通过成立园区党委,将园区内的所有企业纳入园区党委管理服务范围,按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原则,由园区党委会同相关部门协同管理和服务。同时,针对企业实际,派驻10余名党建指导员,深入园区调查摸底,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灵活有效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建“空白点”。另外,建立园区党委与驻区单位各部门、园区企业党组织联席会议机制,构筑了以园区党委为核心、辖区内企业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园区“大党委”,园区内061基地、红林厂等的央属、省属大企业将活动场所面向所有园区党员群众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园区共有基层党组织242个,党员7611人。

(七)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和改善工作作风。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实施细则”以及“十严禁”、“十不准”等若干规定,始终坚持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促进各级党政班子及其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制定印发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暗访督查办法》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等,切实加强和改进不正之风。二是始终坚持把预防腐败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之中,认真按照省委关于构筑“三道防线”的要求,以加强“察、帮、诫、劝”为措施,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我区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创新监督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加大政府投资结算工作力度,20**年,完成结算项目256个,送审工程结算金额10502.6万元,审定工程结算金额8136.85万元,审核调减2365.85万元,核减率为22.53%;参与监督工程招投标约30个大项,涉及项目金额近两个亿。三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九个严禁”和“十严禁”、“十不准”。组织开展了全区各部门的党员干部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做到“零持有、零报告”,营造风清气正环境;组织开展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协调区划调整过程中公车的划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确保实现费用下降、总量减少、管理规范的目标;组织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无任何违纪违法行为,做到“零设立”、“零违规”;20**年以来,全区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礼金23880元,全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20**年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项目情况。

20**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涉及经开区的共有四件实事中的6个子项目,分别是:

第二件实事:实施新一轮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5000户改造任务;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0个15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20万平方米,竣工8万平方米。

涉及我区项目为:完成5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任务;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个;竣工公共租赁住房8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情况:

(一)5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上坝路中建四局一、二号地块(上尚城)棚户区项目,现已施工至a、b栋做室内抹灰装饰,外墙抹灰装饰,g栋砌砖到12层。

(三)竣工公共租赁住房8万平方米项目为翁岩安租房项目,1号、2号、3号地块公租房主体已全部封顶,竣工面积已超8万平方米,共计3035套。

第五件实事:开工建设贵阳客运西站;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在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3000个,在观山湖区建成绿色出行公共交通(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新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0处,改建(提升)15处。

涉及我区项目为:新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处。

项目进展情况:新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为花溪大道人行天桥,该项目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第七件实事:改造升级贵阳市“12319”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功能整合和全市覆盖,新增移动执勤警务车(室)200辆(个),安装视频监控探头7000个,实现主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涉及我区项目为:新增移动执勤警务车(室)30辆。

项目进展情况:20**年7月19日,市公安局已配发的4辆新增移动执勤警务车到经开区公安分局,用于4个巡逻中队的日常巡逻工作。经与市局特(巡)警支队联系,剩余26辆警务车的相关手续已办理完,待市局全部发放至经开区后,将立即进行安排部署。

第九件实事:继续实施“3个20万”扶持政策,发展微型企业5000户;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

涉及我区项目为:扶持培育发展微型企业390户。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390户。

经济技术开发区年终工作总结

期:___________。

__年__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经济工作任务为目标,结合开发区实际,全方位开展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下面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1、开发区的三个园区分头管理。年初,县委、县政府为使开发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多方积极性将开发区的酒业园下放给八里罕镇政府管理,塞飞亚园区下放给汐子镇政府协调管理,园区办负责中京园区,并宏观管理、协调酒业园和塞飞亚园区。这一决定,减轻了园区办的压力,调动了两个镇政府的积极性,使园区在管理和投入上加大了力度。通过一年的实践看,两个园区管理权的下放,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

2、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基础建设上,园区办协调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对中京园区进行了绿化。栽植各种风景树___余株。投资___元建立了垃圾点,有了定点垃圾常使园区的乱堆乱放问题得以解决,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开发区管委办为___华乳征地___亩,现已做完各项征地手续,为园区的发展扩大了发展空间。

4、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发改委的要求各开发区不允许一区多园的要求,园区办按要求进行了重新规划,把中京园区原___公顷土地扩大到了___公顷,重新勘测了坐标点,制做了规划图,__月中旬报自治区发改委待批。

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入园企业全部投入生产。

在___年的项目建设中加大了对原有入驻企业的调度力度。目前入驻园区企业已全面投入生产。中京园区东方万旗生产顺利,现已屠宰___头,产值实现___万元;天宇集团与美国唯克公司已签定协议,用地问题已经解决。瑞安蔬菜已启动生产,大盛堂药业有限公司完成基础建设,已经开始加工中草药。赤峰富乐兽药有限公司开始搞规划设计,明年春季开工建设。

塞飞亚___万吨熟食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___万元,包括冷库、屠宰线、熟食加工车间的建设、设备的购置;种鸭场扩建工程已完成18栋厂房建设;生物肥项目已完成厂房的建设投资___万元;信息化工程完成___万元,中心机房、设备购置、网络平台等。

酒业园区三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一期投资___万元并已投入试生产;活性碳项目完成投资___万元,目前土建工程进展顺利。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按年初全县__年确定的工业项目中,开发区共占___个,资金总额___亿元,招商引资任务额___万元,到目前为止完成项目投资___万元。其中续建项目___个,一个扩建项目,新建项目___个。

(一)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办法,进行全方位招商。

__年开发区管委办以“项目提速年”为契机,同时中京工业园、__酒业园首期开发部分基础设施全部完成,满足了入园企业的需要,所以我们将__年做为招商引资关键年。一是抓好已入驻企业续建项目的建设,增加新的投资;二是引进新项目,靠园区良好的设施条件及优惠的政策吸引县内外资金进入开发区办企业。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及办法:

1、成立了以管委办主任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同时由招商科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全方位、多形式招商。

2、继续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为___华乳集团项目征地___亩,保证了其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3、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对园区入驻企业办理各种证照,严格按《__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__若干规定》执行,积极主动为入驻企业服务。开发区实行“全封闭、扎口式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检查、收费等按赤峰市人民政府赤政发[__]___文件执行。协调税收部门对入园企业实行更大优惠,在税收方面做到园内园外有别,以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及外来投资办厂。

4、大力宣传,营造招商氛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开发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宣传,对园区优惠政策进行宣传,通过各地外来开发区参观考察等机会宣传开开发区,印制发放“开发区招商引资指南”彩册宣传开发区。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做好宣传,创造一种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5、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招商,走出去,请进来,寻求全面合作。上半年,我们通过去外地和利用各种考察、会议进行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邀请客商来开发区进行考察,目前有的已签订了协议,有的已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二)取得初步成效。

截止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额___万元,占任务的___%,其中天丰蔬菜引进资金___万元;赤峰富乐兽药___万元;三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___万元;活性碳___万元。

各项经济指标有了新的突破,在入驻企业的努力下,预计__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___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___亿元;实现利税___万元。实现销售收入___亿元。

四、存在问题。

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入驻企业有展势头不强劲,整体实力不强,有些龙头企业未形成气候拉动作用不大。园区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二是开发区没有形成一个独立、高效、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管理系统,企业所需办理各种手续无相应措施,致使入园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困难,无法实现“一站式办公”和___;三是优惠政策不能兑现,缺乏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体现不出开发区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入驻和现有企业的发展;四是入园企业资金严重短缺,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只有固定资产投入,没有流动资金启动生产,由于土地证、房产证都未办理,抵押借贷困难,企业自身又很难融资,发展步履艰难;五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委办没有相应的职能,在开发区基础建设、企业管理、服务都存在极大难度。同时人员少、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争取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加强和改进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加快开发区的发展步伐,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__年工作。

__年,是“___”计划第一年,做好__年工作,是完成“___”计划的关键之年。开发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自加压力,努力工作,把开发区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指导思想:开发区将坚持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战略为目标,按照三个园区不同特点和产业性质,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努力营造开发区发展的良好氛围,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培育__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思路: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新的支柱产业、支柱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的引进,形成支柱产业群,保证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发展目标:依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__年,在进一步促进已入园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争取引进投资___万元以上的企业___家,引进资金___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___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___亿元,实现利税___亿元,实现销售收入___亿元。

(四)具体措施:

1、编制开发区二期开发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区发展纲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完善首期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开发区发展空间。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水平,完善开发区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会展招商、中介招商、企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招商,形成全县招商的大气候。

3、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内企业优惠政策。园区内企业按《__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特别是酒业园区,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兑现优惠政策,真正让园区成为“特区”。

4、完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自治区关于开发区管理办法和自治区工业办关于开发区考评办法要求,建立独立高效封闭运行的管理体制。

5、争取成为自治区级开发区,享受自治区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创造开发区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__开发区投资办企。

6、解决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严重短缺,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要通过银行贷款、社会集资、扩大股份、担保公司担保、吸引大企业投资控股、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7、加强企业调度,强化企业管理,使入园企业尽快投产达产。

8、加大开发区的宣传力度。__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起步,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都不是很强,因此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开发区、认识开发区,增强人们对开发区的了解,打造开发区这一招商引资平台。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不负众望,按照县委、现政府工作部署,开发区管委办在__年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突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拓宽招商思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半年,***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引进内资亿元,同比增长%;出口创汇625万美元,同比增长%;完成财政收入1226万元,同比增长%。

一、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今年1—6月份,全区建设项目共72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其中,竣工项目3个,总投资1490万元;在建项目28个,总投资亿元(包括:续建项目14个,总投资亿元;新开工项目14个,总投资亿元);年内计划开工项目42个,总投资亿元,(包括:已立项并办结土地手续的项目12个,总投资亿元;已立项正组卷报批土地的项目11个,总投资亿元;正在准备立项手续的项目19个,总投资亿元)。上半年,我们结合土地治理整顿工作,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项目开工。针对项目不同的进展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28个在建项目,加紧了调度。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确定了项目领办人,对项目进行全程服务和跟踪;对14个续建项目,完备了手续,加快了办理速度;对14个新开工项目,积极帮助协调理顺关系,解决项目开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保证施工顺畅;对已立项并办结土地手续的12个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促其早日开工;对已立项或正在准备立项手续的30个项目,抓紧跟踪、服务。同时,紧盯过亿元的大项目。目前,总投资万美元的意大利泰科尼麦托机床配件项目已基本完成,总投资5447万港元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供气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招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今年以来,***开发区共审批项目17个,总投资亿元,另外,正在办理入区手续的项目23个,总投资亿元,在谈项目52个。1—6月份,全区上下围绕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夯实了基础: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招商思路。确定了“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产业”的招商原则,以及“面向欧美重点项目;面向日韩、东南亚中小企业;面向国内知名民营企业”三个招商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出台了翔实、科学的方案。根据我区招商实际情况,制订了招商机制方案、招商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招商任务、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了招商机制。三是强化了招商队伍建设。年初,我们招聘了6名招商人员,并强化了业务培训,充实了招商队伍,加强了招商力量。另外,我们根据招商区域,将招商局划分为内资、日韩、欧美、综合等四个部,增强了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四是各项基础性工作有序展开。上半年,组织企业参加了河北省3·18香港投资洽谈会、4·15广交会、5·18河北廊坊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拓宽了招商视野。同时,充实了宣传资料,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全面改版了开发区网站,更新了《投资环境信息》,并增加韩、日文版;制作了中、英、日、韩等多种语言多媒体宣传光盘;在日本做了一个网站,日前利用随市政府代表团出访机会,我区在日本召开了投资说明会,有6家日本企业将于7月份来我区进行投资考察,为开展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合作打下了基础。五是调整招商重点。针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土地政策的调整,我区及时调整招商策略和招商重点,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外资项目。近期,我区抓紧洽谈了一批前景好的外资项目:一是美国艾迪金融投资公司并购天成药业项目。外方投资350万美元,其中,包括150万美元现金投入和200万美元的股票投入。预计8、9月份可到位资金150万美元。二是总投资亿元人民币的马氏企业与台湾合资的精密铸造项目。项目外资万美元,两年内完成全部投资。另外,鑫宜达与台湾的钢管合作项目、鑫源泰与德国联合焊接的合作项目、意大利独资注塑机生产项目等正在积极洽谈中。

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年初全区确定的包括绿化、亮化、干河改造、小园排干渠改造、高压线路改造、沧盐路、石港路开发区段改造以及创业中心等十几项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部铺开。截至目前,总投资680万元的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全区共完成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植树万株;亮化工程完成投资90万元,新安路灯156盏,同时,动员区内企业实施亮化工程;排水工程完成投资226万元,新建泵站3个,疏浚区内全部排水管道,保障了排水顺畅。投资34万元的干河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投资116万元的小园排干渠改造工程,目前已回填土方11万方,完成工程量的90%;投资220万元对斜贯区内的高压线路进行了改造,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0%。小园排干渠与高压线路两项改造工程,大大提高了我区的土地利用率。另外,总投资6000万元的集商务、研发、会展为一体的开发区创业中心已破土动工,预计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沧盐路、石港路开发区段改造工程(“一角两线”工程)已完成了规划设计,近期可正式开工,年内竣工。

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瞄准服务最大化,行政规范化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区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保障了全区社会的稳定。年初,按照市委要求向辖区五村派驻了“三个代表”宣讲团,宣讲团队员吃住在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其中,组织精干力量配合祝庄子村“两委”班子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地上附着物补偿、青苗补偿等问题,拿出了解决方案,顺利签订了征地协议。二是积极支付土地出让金,维护农民利益。在我区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把今年拟开工建设项目涉及各村的征地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全部拨付到位,并偿还了建区以来的历史陈帐,累计达3000万元,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保证了进区项目的顺利开工。三是加强了科技工作。积极引导区内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有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嫁接改造。另外,为加强开发区科技工作,我区设置了科技专项基金。召开了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完成了科技调研报告,理顺并制定了科技工作思路、发展方向及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开发区向高新区迈进的步伐。四是积极发挥商会作用。3月初,我区组织召开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商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了新一届商会理事会,充实了会员,制作了《开发区企业管理与服务台帐》,设立了客商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为客商解疑释惑,帮助客商办理相关手续。管委会和商会定期、不定期向企业征求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促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同时,在“五一”期间,管委会有关部门、治安分局、消防中队抽调人员,集中时间对全区企业进行了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检查,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责令整改,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区稳定。六是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成立了科技局、卫生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并与***市主管部门积极进行协调,争取下放权限职能,使开发区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健全,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打下了基础。4月中旬,我区顺利通过了河北省优化发展环境检查组对发展环境检查、验收。

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全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上半年,我区加快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步伐,坚持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一是依法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开发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并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就我区建区以来土地征用、出让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改。整改过程中我区加大土地出让金债权清欠力度,先后调整充实了清欠工作小组,制定了《***开发区清理土地出让金实施方案》,目前已收回土地出让金954万元,占全部应收土地出让金债权的33%,有效规范了我区土地市场秩序,防止了国土资源的流失。二是积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对一些长期占地而又不能开工的项目,依法采取措施收回,为一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或外资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到目前,通过各种方法共盘活区内闲置土地114亩,保证了台湾精铸、软件园、激光镭射等高科技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的用地需要。三是深入开展了“增强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学教活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不活、方法不新、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学教活动,加快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步伐。全体机关干部就《行政许可法》、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法规文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先由各部门就自身的办事程序进行精简,然后组织多次研讨会,就精简后的办事程序进行论证。随着学教活动的开展,我区办事程序大大简化,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为项目入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区大发展、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围绕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创业的队伍,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抓班子带队伍。坚持大事必上会,小事勤沟通,重大项目充分征求群众和专家意见,努力做到科学决策。同时,加强干部培训,选派招商局和创业中心两名干部到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干部素质。二是民主推荐提拔了一批中层干部,充实了一线部门。上半年通过民主推荐的方法先后提拔了五位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了两位年富力强的招商局副局长,提高了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健全了各项制度。年初我区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领办制度》、《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并严格了机关考勤制度,以科学的制度激励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通过以上措施,开发区全体同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子成员团结民主,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同志们精神振奋,埋头苦干,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十足的干劲。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迎接国家土地检查等工作中,有关部门的同志们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放弃“五一”长假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从不叫苦叫累。上半年,***开发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给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严格土地政策,致使我区项目建设用地出现了困难。很多项目都处于暂时停办或搁浅状态,使我区近30个项目无法开工建设,直接影响投资达亿元,对我区顺利完成xx各项任务目标造成了实质性影响。二是开发区现有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如不加快创新,工作效率难以快速提高。从上半年工作情况看,***开发区仍然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机制不活、方法陈旧、服务不到位。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它因素,如不加快创新,有效改变现有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将难以快速提高。针对上述问题,下半年我们将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快机制创新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努力开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下半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思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

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积极调整招商策略和招商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侧重引进一批国家政策鼓励的外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一是小团组多批次外出招商。根据需要认真做好项目的跟踪洽谈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欧美、日韩、台湾等地的招商活动,力争在招商引资特别是外资引进上有所突破。二是建立招商网络和招商代理机制。在国内外聘请招商代理30名,并进一步完善招商代理制,逐步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的招商网络。三是鼓励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技术嫁接和改造。充分利用天津医药行业座谈会和各种经贸洽谈会的机会,打造企业对接的平台,引导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股的方式,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推动开发区的发展。

二、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进程。

紧紧抓住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严格落实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领办制度,对项目跟踪洽谈、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进行全程督导和服务;充分发挥项目开工协调会的作用,及时分析解决项目开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处理好项目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对投资亿元的河北天泰机械集团项目、投资亿元的沛然世纪生物食品公司金丝小枣深加工项目和投资亿元的台湾精铸项目等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探索成立一个专门帮助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服务中心”,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入区项目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以上,全力打造硬环境,尽快形成“集聚效应”。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财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完成创业中心主体工程及周围景观建设,完成区内景观、绿化建设,完成“一角两线”(石港路、沧盐路开发区段)改造和小项目区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督促社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中国然气供气工程、公交公司综合服务区项目、国税局办公楼项目和劳动技校项目的前期工作,促其尽快开工建设。

四、深入开展学教活动,加快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在学教活动第一阶段圆满结束的基础上,推动学教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在全区逐步推进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效率创新、观念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这些创新,逐步打破现有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工资制度,探索实行领导任期制、干部聘任制、竞争上岗制、工资奖惩制;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做好办事程序的精简和并联,全面打造快捷高效的发展平台;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服务为中心搞好机构设置,全面提升开发区服务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oo四年七月。

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汇报

改革创新的意见。

(2013年12月31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井开区作为全市改革创新试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昂起发展龙头,决战千亿园区”创造新优势,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充分释放改革创新最大“红利”,建设产业集聚、功能现代、多业并兴、生态宜居的工业新城。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有关要求,结合井开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方位推进井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机构改革、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机制、投融资、科技创新、产业培植和招商引资机制、公共服务领域开放以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公平有序的社会管理体制、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井开区全面升级。

二、主要任务(一)深化机构改革。

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理念,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1.强化服务发展和监管职能。强化和优化经济发展、商务、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工商等服务发展职能;强化安监、环保、质监、审计、公安、交警等监管职能。

2.创新拓展保障类机构。创新拓展人才市场、供电、供水、供气、保洁、园林、职业教育、卫生、金融、中介机构等保障类机构,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3.强化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简化审批,扩大授权范围和权限,通过制度化、网络化,建立新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模式,使运行机制实现扁平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建立机关高效运转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改革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

4.推行全员竞争竞聘制度。打破身份编制限制,全面推行机关工作人员聘用制管理制度。试行身份档案制、竞聘上岗制,定岗定责,同岗同酬。

5.探索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特殊专业技术岗位试行聘任制公务员。建立高层次人才、特殊专门人才“绿色通道”引进制度。

6.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岗位职责进行量化细化,重点向一线倾斜,向业绩倾斜,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打破平均分配的固有思维。对重点岗位的特殊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度。

(三)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7.以创新属地化推进企业植根化。建立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课题引领机制、人才机制和资金奖励补偿机制,对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企业由井开区财政给予奖励。鼓励企业组建创新团队,以创新属地化,推进企业植根化。鼓励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建立省级或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吸引留住高端人才,硬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科技人才,构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构建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8.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企业为载体,推进吉安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人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重点在触控显示、计算机及周边产品、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数控自动化等产业领域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催生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端产品,加快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结成创新战略联盟。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9.创新政府投融资新模式。根据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和东区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要求,在现有金庐陵经济开发公司基础上,整合重组政府经营性资产,组建发展公司和开发公司,分别承担出口加工区和东区开发建设、投融资职能。以政府注入的国有资产、资本和资金为种子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融通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量吸收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重点引进投资性战略合作伙伴参股,组建多元结构混合所有制公司,引导非国有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探索试行市场化、专业化职业经理制。

10.探索多渠道融资模式。积极探索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风险引导基金和主题产业投资基金新模式,实现政府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有效互补。积极开展金融生态服务区建设,大力扶持设立和吸引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vc(风险投资公司)进驻开发区。建立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和完善企业担保、“助保贷”、“财园信贷通”模式,组建工业担保公司和探索组建农村担保公司新模式。11.扶持企业上市。建立扶持企业上市推进帮扶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或到“新三板”上柜交易。聘请和组建专业团队,为拟上市公司提供规划、引导、协调等服务,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建立基金推动机制,引进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和证券公司,推动企业上市。建立和完善政府奖励推动机制,帮助企业做大资产、做大业绩,对上市或“新三板”上柜企业给予奖励。

(五)深化产业培植和招商引资机制改革。

12.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导向,通过完善产业链、技术升级改造、强强联合等方式,实现产业做强做大。引进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培育壮大现有电子信息企业,按照产业细分原则,打造触控显示器、通讯终端及传输、电子线路板、led、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手机电话机、平板电脑、数字音响、汽车信息系统、节能照明灯具等系列终端产品,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健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协调对接机制、帮扶机制、人才对接机制。

13.创新开放平台建设。探索出口加工区市场化运作,争取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并向自贸园区迈进。健全吉安“无水港”异地报关、“五定”班列、“海铁”联运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无水港”服务全市开放型经济作用。依托吉安电子专业市场,同现有企业建立生产、市场联动机制,建立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交易、采购配送、产业链传动机制。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聚集区,打造中部地区网上“自由贸易区”。依托行业协会打造电子信息行业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寻求与电子信息产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研究产业规划和补链招商。建立电子信息技术股权交易中心,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市场化。

14.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导入“名企、名牌、名企业家”“三名”理念,大力推进专业招商,组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先进制造4个专业招商队集中突破。实行专业招商与社会招商相结合,大力推进产业园招商,建立招商体系:一是政府主导,直接投资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招引龙头项目快速进驻;二是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开发,政企联合实施工业地产招商,吸引项目集群抱团落户;三是政府牵线,推动企业强强联合、相互入股、要素“联姻”,促进项目做大做强;四是政府推动,创新企业商务平台,驱动新型业态招商。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子商务运营商的合作,结合物流平台信息共享,做大做强井开区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电子商务聚集区。

16.创新园区农村管理机制。实行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将辖区10个村(居)委会改革为10个管理处,作为街道办派出机构,负责所在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

17.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村委会为单位,设立开发建设公司,实行公司化构架、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将村民变为股民。试行工业用地租让结合的多元化供地方式。探索进城农民宅基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发展农村集体预留地经济,预留土地40%用于商贸业,60%用于工业地产。

18.创新城乡民生保障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机制。健全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机制,探索免费就读职业院校机制。完善就业创业体系,探索建立免费保障城乡居民就业培训、给予小额贴息贷款扶助机制,扶持辖区农民就业创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19.探索新型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接吉泰走廊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职业教育。依托井开区各类产业园,由产业园企业领办职校专业,实现校企合作。探索政府向企业采购教育资源模式,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合办职业教育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发展大型职业教育机构,引进建设1-2所民办高职院校。

20.推进产业孵化园建设。建立高技术人才创业平台,引进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产业孵化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大学生创业。吸引和扶持吉安籍在外创业人士带高技术、新产品和资本返乡创业,推动全民创业。

(七)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21.推进购买事务性管理服务。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将公共服务推向市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市政管理市场化进程,引进民营资本成立市政工程运营公司,承担园区道路、桥梁、绿化、亮化、雨污管网等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由政府购买服务,公交企业托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园区公交全覆盖。

22.扩大开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教育领域,引进国内知名教育集团建设民办教育产业园,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在土地征用、水电配套、师资培训、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康复性养老事业,优先支持社会资本开办非营利性医疗、保健、养老机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市场化运作。

三、保障措施。

23.解放思想,合力共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要素整合,先行先试,敢担改革风险。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井开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并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向上争取重大改革政策,共同推动井开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取得实效。

24.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井开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审定专项改革方案,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井开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和协调工作。

25.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市委、市政府及井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将综合配套改革列入对市直有关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

本意见由井开区负责解释,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招商局、市国土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等部门负责配合协同推进。

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半年工作总结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凝心集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虔州”发展战略。紧抓更名机遇,进一步完善的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按照区委提出的“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作风再转变、效率再提高,发展再加快,”的要求,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城市化、农业产业示范化、政府效能特区化进程,全区经济好范文版权所有社会各项事业都开创了新局面,呈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绩。

--经济快速增长。××年,我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运行速度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财政收入增长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跃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二位。

――招商引资工作态势良好。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政策优势,不断创优投资环境,强势推介、主动出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年,全区共引进招商项目个,其中外资项目个,内资项目个。签约外资万美元,实进外资万美元,签约外资和实进外资分别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和,签约内资亿元,实进内资亿,实进内资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同比增长。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载体功能更加完善。调整了招商引资方向,明确了项目的准入条件,招商引资工作走上理性化轨道,提高了招商项目质量。进一步创新开发区经营体制,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年,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新铺设沥青路,完成了土石方工程万,铺设自来水管,工业园区各企业新建厂房、员工楼万。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以华坚、华夏、海欣、江铃等大企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贸易、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支柱性产业。××年实现园内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万元,同比增长,安置就业万人,同比增长。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年,开发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共修建村级道路公里,实现总投资余万元,新增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认真贯彻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区计划生育率达,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投入资金万元,加快了校舍建设步伐。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督察,促进了“三清三改”的深入开展,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按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精神和“十大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组织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赴南昌、萍乡开发区考察,学习兄弟开发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制,并及时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加以研究借鉴。大兴民主作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抓好了“四项制度”的落实,抓紧了专项治理“红包”工作,抓实了遏制赌搏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倍感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完成税收59.38亿元,增幅15.88%;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4.6亿元,增幅3.4%,两年平均增幅11.9%;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5亿元,增幅15%。

(一)党建引领促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机关党建和企业党建两手抓、两手硬,机关党组织建设与部门改革同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覆盖率达到了95%。二是人事改革成效初显。积极稳妥完成分流人员安置,认真落实kpi绩效考核,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激情。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标五大目标和二十项重点工作,进一步理顺下属公司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审批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与区直部门、街道联动机制,凝聚起了“二次创业”的强大动力。

(二)凝心聚力抓招商,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围绕“两廊”隆起,聚焦“一高三新”产业,全力以赴抓招商,抓制造业,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聚焦产业链抓招商。坚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瞄准上下游产业链,成立招商专班,建设汽车制造产业园,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招大引强显成效。紧盯大项目、好项目,精准高效招商,签约项目26个,合同投资额288亿元,包括数据标注基地、智慧医药产业园等一批头部企业。三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确定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28.8亿元,其中14个项目入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技改项目171个,完成技改投资34.5亿元,同比增长31%。

(三)靶向精准施策,打造服务企业新体系。

坚持把服务作为稳企促企的核心要义,力争打造全省最好“店小二”。一是搭建政策体系,常态服务企业。制定《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扩大了“非接触式”服务范围,落实政策1.08亿元,有效稳定了企业生产。二是主动排忧解难,点对点服务企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重点企业、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成立重点企业服务专班,点对点对接,一对一服务,累计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20余项,办理各类手续200余件。三是深化审批改革,一站式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服务中心,推行“8+n”全流程帮办代办,开展上门服务,让审批进园区、进车间、进项目现场,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科技创新驱动,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成立复旦联合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全力做好数字赋能文章。二是培育高品质企业。坚持科技赋能,绿色发展,102家企业申报高企,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瞪羚”企业,2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省级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服务平台,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1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绿色工厂,致群信息成功创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人才专题调研,组织校企招聘,积极申报泉城创新人才奖项,建立人才数据库,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五)坚定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

推动平台公司境外发债,外资外贸稳步提升。1-10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3524万美元,进出口额74.6亿元,增幅32.62%。二是园区合作共建谱新篇。先后与*经开区、临港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开展援疆(尉犁)、援藏(白朗县)等,开创了对外合作新局面。三是强化宣传推介扩影响。组织参加了中日韩企业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选择山东”高端装备产业走进园区***专场等宣传推广活动7次,组织举办专用车研讨会、“双碳”高峰论坛、全国大数据2021年标准化工作会议等,有效提升了开发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

得益于区直部门大力支持和协同。2022年,开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举全区之力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意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项目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全力打造产业高地、对外开放隆起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活力区。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扩大规模,打造高端产业高地。

以龙山数字经济产业园为载体,联动招商,尽快打造成为科创大走廊上的“数字高地”。四是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新医药产业,适时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与高新区联动发展、错位发展,逐步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二)坚定信心,打造对外开放隆起区。

对外引进外贸企业,做大增量,打造高品质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是打造合作共建示范园。加快推进与经开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探索路径,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合作共建示范园区。同时,在与*经开区、临港经开区、*经开区签订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加快实质性破题,有效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三是打造国际合作样板区。以高端前沿产业园为载体,以国际合作园区为突破口,加强与商务部投促局的合作,不断引入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尽快将园区填满做实,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样板区。

(三)用活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

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发挥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助力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制造业冠军”等企业。

(四)全力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始终把服务企业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不懈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一是做好常规服务。继续关注企业的运营发展,加强监测,做好分析,尤其是重点龙头企业,成立工作专班,盯上靠上服务,及时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困难问题,保障企业正常平稳运营。二是强化政策服务。继续搭建政策服务体系,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想在企业前面,提前研判,制定针对性帮扶举措,企业“免申即享”,切实提升企业的感知度和满意度。三是提升审批效能。充分用好行政审批改革的成果,将省市区三级审批权限作用最大化,针对西片区、针对工业类项目,加快启动第二批区级审批事项的赋权,贯通工业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办理,充分实现“园内事项园内办”,努力打造全省最好“店小二”。四是增强“造血”能力。在改革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改革成果,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尤其是发挥国开公司这一平台的作用,坚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多管齐下,多条腿走路,通过财政扶持、政府发债、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水平,解决资金难题,逐步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

(五)借势借力,打造产城融合活力区。

主动融入服务于国际创新城建设,有效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主动服务创新港建设。用好加强与大学建设指挥部的对接联系,借力发展。一是用好科研力量。对接各类科研院所,推动与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帮助企业攻克难题,解决关键技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导入校办企业。加强对校办企业的梳理研判,用好*大学这一活招牌,导入更多优质资源,建设“*大系”企业聚集地。三是用活*大的校友资源。对接山大校友资源,扩大“朋友圈”,发展“校友”经济。另一方面,主动服务国际创新城建设。依托国际创新城建设,加强对接,主动配合,提前布局商务、会展、文旅、康养、金融、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有序推进产城融合,逐步实现住有居、区域活、城市靓的发展新格局。

上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经济上半年成绩单火热出炉新闻

第一条为促进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开发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第三条开发区按照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遵循外引和内联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经济和技术开发,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工业为主体,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区。

第四条开发区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投资者的资产、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保护。

第五条开发区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有权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第六条开发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权。

第七条沈阳市人民政府在开发区设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八条开发区管委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编制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定开发区的各项行政管理规定,检查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

(三)负责开发区内土地的规划、征用、开发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转让工作;。

(四)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或审核在开发区的投资及建设项目。

(五)规划和管理开发区的建设项目;。

(六)会同市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和认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

(七)处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

(八)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业务;。

(九)依法对开发区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

(十)兴办和管理开发区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十一)负责开发区所属、新建和市人民政府批准划入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下列行政工作:

(2)管理民政、民族事务、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3)管理开发区的治安、交通、消防和户政工作。

(十三)依法保护开发区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十五)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配合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对相应的业务实行指导。

第三章投资与经营。

第十条开发区重点兴办下列项目:

(一)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属国内外先进或国内急需的;。

(二)产品以外销为主的;。

(三)属能源、交通、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

(四)属房地产、商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

第十一条在开发区投资和经营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中外合资;。

(二)中外合作;。

(三)外商独资;。

(四)国内独立经营或联合经营;。

(五)股份制;。

(六)补偿贸易;。

(七)租赁;。

(八)中国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在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业、事业,由投资者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办理土地使用证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

第十三条经批准兴办的企业、事业,须按规定期限投入资本或动工兴建。不能按期投入资本或动工兴建的,应当申请延期;无故拖延的,吊销营业执照和收回土地使用证书。

第十四条投资者在开发区兴办企业、事业,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银行开户。

第十五条开发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各项保险,应当向设在开发区内的保险公司或中国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保险机构投保。

第十六条开发区的外商投产企业必须在开发区设置会计帐簿,进行独立核算,按照规定报送会计报表,并接受财政、税务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批准的合同或章程范围内,可以自行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筹措、运用资金,采购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自行确定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和奖励、津贴制度;自行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聘用或辞退经营管理人员,录用或辞退职工。

第十八条开发区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法防止环境污染,保证职工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工作。

第十九条开发区的企业经营期满、中途歇业或破产,在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后,投资者的资产可以转让,外商的资金可以按外汇管理的规定汇出。

第四章优惠待遇。

第二十条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开发区管委会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可在三年以内由开发区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十一条开发区的外商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企业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产品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先进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再延长三年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二条开发区的外商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外商投资的其他企业,从纳税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五年,其后减半征收三年。

第二十三条外商从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开发区的其他企业,经营期在五年以上的,经批准,可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的40%;再投资于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在五年以上的,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全部税款,经营期不满五年撤出该项投资的,应缴回已退的所得税税款。

第二十四条外商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而有来源于开发区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除依法免征所得税的以外,均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其中提供资金、设备条件优惠或转让的技术先进的,经批准,可以享受更多减免所得税优惠。

第二十五条外商从企业税后分得的利润汇出中国境外,免征汇出额的所得税。

第二十六条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境内半成品、料件,在开发区内经实质性加工,增值20%以上并出境外销的,可视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商品,免征关税。

第二十七条从事开发区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五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有关部门批准,可享受比生产性企业更优惠的待遇。

第二十八条外商投资企业建设项目,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第二十九条外商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经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可加速折旧,可不留或少留残值。

第三十条外商投资企业为保持外汇收支平衡,经外贸部门批准,可用人民币购买国内的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所得外汇全部留给外商投资企业支配。

第三十一条外商投资企业的土地使用期限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土地管理部门根据不同地段和用途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在三个月内一次缴清的,给予适当减收的优惠待遇。

第三十二条外商投资企业建设、生产所需水、电、气等给予优先供应,所需通讯设施给予优先安排。

第三十三条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同时享受国家和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三十四条在开发区兴办的内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开发区管委会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生产性企业可在五年内由开发区财政给予适当补贴,非生产性企业可在三年内由开发区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及其经济组织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按本条例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执行,同时享受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其他待遇。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条例自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上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经济上半年成绩单火热出炉新闻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西宁开发区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十五”时期,是全省发展历程中最好的时期。

这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势头良好。这五年,就全省来说,西宁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是一个新的亮点。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短短几年来,西宁各工业园区各自发挥优势,在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园区建设者们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xx年、20xx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等相继开工建设,这几年来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截止20xx年底三个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亿元。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年均增长1.23倍;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1倍;技工贸收入80.6亿元,年均增长1.6倍。同时,园区的快速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目前三个工业园区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失地农民和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等创造了条件。

——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几年来,三个工业园区始终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关键措施,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内引外联、广泛推介、重点宣传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园区投资置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截止去年底,共注册企业390户,引进项目295个,其中投资looo万元以上项目110个,引进区外资金实际到位累计48.12亿元。三个工业园区已成为全省引进外资的重要载体。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几年来,三个工业园区依托全省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加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目前,东川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丁以机械加工、化工、特色资源开发、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生物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以中藏药、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特色轻工产品、保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甘河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产业。到20xx年底,三个园区共批准入驻工业企业150个,其中已竣工投产108个,在建42个。去年三个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1.1倍。三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企业集聚、推进工业化进程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土地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各工业园区根据产业布局和人园项目建设用地需要,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挖掘园区规划范围内土地资源的潜能,加大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6.82平方公里,累计征用土地1.3万亩,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利用的土地中,80%都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同时,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色招商”理念,从源头控制污染项目人驻工业园区。

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使投资软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三个工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园区经济在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在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通过园区的建设,推动了我们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觉悟高、能干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上述成绩的取得,证明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决策是英明正确的,凝结着省市各个方面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凝结着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广大企业的艰苦创业和奉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园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规模小。三个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滞后,入驻企业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与全国各地开发区相比,我们起步比较晚、发展差距大,园区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小。二是园区竞争优势还未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特色和优势还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低、链条短、配套能力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三是体制性障碍日益突出。开发园区体制性障碍,突出反映在管理分散、职能没有充分到位,致使入园项目审批事项环节多、时限长,办事效率不高。四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供电、供水、供气、交通等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尚不具备大项目人驻的条件,特别是甘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园区的发展。五是发展后劲不足。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指标不足,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都较小,土地开发空间很有限,不适应大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同时,开发建设经费也明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关于全省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和重点在省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作了安排和部署。总的要求是,各地区、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从大的方面来看,在全省经济发展的布局上,关键是建设好两个核心经济区,一个是以柴达木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区,一个是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经济区;在发展重点上,就是要举全省之力,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做大工业总量、做强特色产业;在发展的着力点上,就是集中精力打造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两个工业发展平台。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寄予厚望,开发区在未来全省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重任,建设和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全省“十一五”工业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

为了充分发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整体优势,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对西宁地区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的重大决策,就是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由省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组成的园区管理体制,对西宁地区的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实现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的目的。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正确决策上来,统一到对开发区的发展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支持力度,做好相关的工作,推动开发区发展。特别是新组建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谋划新思路,适应新形势,采取新举措,争创新优势,依靠全省的力量,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好、发展好。

二、“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发展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结合体;成为优势互补、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高素质人才的承接基地和集聚区;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成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到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达到:

——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200亿元;。

——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

一一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亿元45%以上;。

——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以上;。

——区内实现就业人数5万人以上。

为了实现以上发展目标,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的方向上,坚持以吸收国内外资金为主,以发展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为主,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突出青海特色的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促进开发区向综合性产业基地转变。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推动园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发展的模式上,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着力培植发展的新优势。要增强开发区的承接力,找准开发区建设和结构调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聚集辐射效应,按照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设施配套、功能健全、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工业园区。二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促进特色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发展特色经济与开发区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准确定位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开发区各工业园要避免产业雷同,做到各展所长,发挥产业特色和集群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三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新型产业基地紧密结合。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要高度重视引导和推动企业间生产相互关联、产业链的延伸,积极促进产业集群和新型产业基地的形成。四是坚持开发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紧密结合。坚持把开发区扩展与整个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开发区又快又好发展。

20xx年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之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直接关系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今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完成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35亿元以上的工作目标,着眼于加快推进体制创新,着眼于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眼于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增强各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活力。

加快西宁地区工业园区的整合步伐。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调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要求,抓紧对西宁地区现有的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各工业园区整合后,开发区管委会下辖东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等多个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在开发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相对独立运行。二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大胆创新,构建体制优势。整合后的开发区,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开发区的功能会有新的发展,管理职能也会逐步扩大。要不断研究和解决在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土地开发、投融资管理体制等方面遇到的新问题,以保障开发区的持续发展。

当前,要抓紧做好园区管理体制调整的各项工作。一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尽快设立精干的管委会内部机构。积极和省市有关部门协调,按照省政府的通知精神,落实开发区的相关职能,从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精干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开发区管委会,做到机构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二是对各工业园区现有机构和人员进行调整和整合,理顺管理体制,做到人员思想稳定、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这次园区整合后,各工业园区的管理事项对口开发区管委会,由开发区统一对口省市有关厅局。开发区管委会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对外统一的协调对接机制,完善园区发展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要加强与省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的布局、土地的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要积极主动向省上相关部门汇报,主动接受监督。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各项工作职能。省市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开发区的工作指导,积极为开发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简政放权,大力支持开发区进行体制创新,及时研究解决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全力促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同时,要按照省政府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落实派出机构和人员,并尽快到位开展工作。

(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各工业园区科学协调发展。

产业定位是工业园区建设的灵魂,规划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龙头。各工业园区在发展中,要按照统筹安排、突出特色、各展所长和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的要求,加强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工作,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各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别要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园区特色化”的要求,主动征求省市相关部门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认真编制好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推动各工业园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总的要求是,东川工业园重点要利用全省的优势资源,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业。生物产业园重点要利用高原独特的动植物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农畜产品深加工和保健食品等产业。甘河工业园重点要发展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冶炼和下游加工及其它相关产业。今后新上项目,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是实现工业园区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各工业园区要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搞好主体项目的选择,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园区产业。要积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注重大项目建设和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产业的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生产领域的横向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要突出大项目建设、大企业的发展,做大各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实现整个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各工业园区要以形成园区主导产品为中心,搞好上下游产品的衔接,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各园区要引导和督促已入园企业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支持他们通过采取继续追加投资、股份制、嫁接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的发展、大项目的建设搞好生产协作配套,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中小企业群体。强化项目和招商,增强各工业园区发展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开发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各工业园自主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因此,做好项目建设、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工业园区的第一选择。

扎实做好园区项目工作。充分发挥园区优势,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形成以支柱产业为龙头,与配套产业、服务产业等紧密关联的产业链。一是要认真落实园区工业项目投资计划,重点抓好已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和协调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倒排建设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产。二是要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储备筛选一批大项目。各工业园区要认真做好项目库建设,特别要围绕各自的产业发展定位,筛选一批资源有保证、市场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项目,积极借助科研院所、行业专家的力量,加以重点培育,加大工作力度,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积极做好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力争重点项目列入省市计划盘子,并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把适合在园区建设发展的工业项目尽可能在园区布局。三是要提高投入产出比。要狠抓已落户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把项目的投入强度、土地利用串、投产达标时间等进行捆绑考核,兑现政策,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对缺乏资金、建设缓慢的“半拉子”工程,要下决心清理,整合重组。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一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改变“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围绕园区发展定位,立足我省优势矿产资源、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立足现有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大招商、选商工作力度。要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积极采用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领导招商等方式,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要更加重视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一批延伸产业链项目、高科技项目和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环境保护成本低的项目,实现从引进项目到引进产业转变。同时要坚持引资、引企与引智的有机结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掘和利用好现有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强省内外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二是要突出企业招商、以商招商。要以降低入园成本、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促进入园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鼓励发展好的入园企业以商招商,达到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来一串的良好效果。当前要加强与苏、浙、沪、粤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迎接辐射和转移。要鼓励各工业园区内企业与国际国内大公司、大集团联合,鼓励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各工业园区。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工作促进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企业化运作,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招商机制。要把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体系的建立与激励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开发区管委会对招商任务,要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工业园区、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开发区领导和各工业园区主要领导要带头招商,要发挥每个人的社会关系,调动所有企业、中介、个人的招商积极性,想方设法促使大项目人驻工业园区,切实把招商工作落到实处。

(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各工业园区发展内在动力。

科技创新是培育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比较弱的实际,开发区要把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作为大事抓紧抓好,从体制、政策和具体措施上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大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的支持力度。针对特色资源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领域遇到的技术难题,要积极从项目、政策、资金以及资源配置上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帮助企业争取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基金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园区的科技项目,激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支持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品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区特色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和自主创新机制建设。制定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每年在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技术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确保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技术成果应用的主体。

三是加大对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和人才工程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换、产业化进程相配套的各种中介服务业,为企业技术创新搭建服务平台。

(五)提高资源节约和利用水平,推动各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针对开发区土地空间小、资源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现实情况,要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节约型、环保型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一是着力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要以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为突破口,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使用调整相结合,对园区现有企业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清理,逐步淘汰占地多、投资少、效益差的项目,对那些资金实力不足或存在明显圈地行为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把长期闲置的土地该收回的要坚决收回,该划出的要坚决划出,杜绝无项目占地、小项目占大地等行为,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二是要高效集约使用增量土地。对新建项目土地的使用,要严格管理土地的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进一步明确规定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实行弹性地价和投入产出越大、地价越优惠的楼梯式价格政策,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在用地上予以倾斜。三是要保障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土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矛盾,并将随着一些大项目的引进而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区要坚持滚动开发、少占耕地和工业用地为主的原则,在注重盘活现有建设用地,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征购与储备力度,增加土地储备规模,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同时要坚持依法征地,合理补偿,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积极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环境的控制和保护力度。一是加强对人园项目的环保管理。对人园项目,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完善项目环保审核制度和程序,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审批制度。要坚决禁止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人驻各工业园区,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二是要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拓宽环保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排污管网等各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相同步、相适应。三是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开发区内企业的环保意识,大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创建清洁型生产企业。引导企业之间形成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合作发展机制。

(六)增强服务功能,大力改善各工业园区发展环境。

工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强不强,服务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园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开发区要高度重视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既要建设良好的硬环境,又要营造一流的软环境。

第一,继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规划和建设好各工业园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做到规划建设一片,配套完善一片,开工投产一片,以提高建设速度和投资效率。中央驻青相关单位、省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积极把各工业园区的供电、供排水、环保、主要道路、支线铁路、天然气、通讯网络等项目列入相应的建设和改造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每年都要争取解决几个影响开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主动为工业园区实现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开发区管委会今年要围绕生物产业园二期扩建工程,抓紧与省市建设、国土等部门及城北区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甘河工业园规划调整,尽快拿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落实项目,争取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有大的突破;做好东川工业园区征地和相应的配套设施项目的落实工作。在规划、征地拆迁中,省市规划、土地部门和所在区县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

第二,完善商务支持和后勤保障功能。各工业园区不仅要有生产区,还要建设必要的、配套的商务区和生活区,商务区建设要讲究实用、高效,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流通、通讯信息、中介咨询、储运物流、文化娱乐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场所设施,大力培育和规范市场调查、技术咨询、产权交易、法律顾问、会计审计、人才交流等中介机构,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尽可能降低商务成本。工业园区要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方便企业员工生活居住,聚旺人气,吸引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来兴工创业。

第三,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环境出形象,环境出效益。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加大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力度,针对投资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拿出硬办法,把开发区软环境建设为全省投资环境建设的重点和窗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投资区。当前,要在“两优化、一提高”上下功夫。优化政策法制环境。开发区管委会要认真分析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新形势和园区发展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强政策研究,本着“不禁即人”的精神,对现有的政策、规定和制度进行清理,尽快制定统一的、有利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投资者的信心。在招商引资中,对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扶持政策。要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今后省市有关部门对各工业园区的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进行协调和安排,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努力把开发区建成“无行政收费、无赞助、无摊派”的投资区,“高效益、高收益、低门槛、低风险”的创业区。优化服务环境。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服务作为促进开发区发展的第一要求、第一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坚持对人园企业“一条龙”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再问终结制”,只要投资者进入开发区,就要由专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对重要项目要实行分管领导跟踪负责制,全方位实施“保姆式”服务,在园区营造一个“亲商、重商、护商、富商”的氛围。要积极推进开发区信息化,以信息化提升开发区的服务水平,打造数字开发区。提高办事效率。省市相关部门要对在开发区的各派驻机构授权到位,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明确办结期限.提高工作效率,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大协调力度,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效率提速。要组织专门力量』口强对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认真受理投资者、经营者的申诉和举报,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落实和处理,使开发区真正发挥出最好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灵活的机制、最优质服务的招商引资“洼地”效应。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提高开发区的管理水平。

如果说过去的五年,是开发区包括各工业园创建和探索发展的五年,那么未来的五年应该是开发区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五年。开发区能否保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能否把开发区办得更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一)强化工作落实。一是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要切实把工业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先行区,作为经济增长点的主要载体和资金、技术、项目、企业的聚集区。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管理,要一心一意围绕园区建设和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按照预定的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和细化工作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尽心尽力。二是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开发区管委会要建立健全对各工业园区及相关部门的考核制度。对各工业园区既要考核经济总量指标,又要考核经济质量指标;既要考核经济指标,又要考核服务指标。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突出经济质量指标和经济密度指标的考核。建立对主要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和评价体系,对工作突出、各项工作指标完成好的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给予奖励。三是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开发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对各园区建设和发展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及时研究协调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工业园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督查机制,善于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克服困难,突破难点,确保把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开发区的廉政建设。开发区各工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集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经济管理于一身,责任重大。开发区广大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铺张浪费作风,始终做到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廉洁自律工作责任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特别要加强对资金财务管理和工程的招投标、质量监督、工程变更、工程款结算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不定期开展督查,促进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减少和杜绝失职行为发生,真正把开发区管委会建设成为一个文明、高效、廉洁、服务型的工作机构。

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工作总结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发区改革元年,一年以来,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聚力主责主业,全力抓产业、攻项目、优环境,“二次创业”实现了良好开局。1-10月份完成公共预算收入34亿元,增幅13.32%;完成税收59.38亿元,增幅15.8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4.6亿元,增幅3.4%,两年平均增幅1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5亿元,增幅15%。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机关党建和企业党建两手抓、两手硬,机关党组织建设与部门改革同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覆盖率达到了95%。二是人事改革成效初显。积极稳妥完成分流人员安置,认真落实kpi绩效考核,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激情。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标五大目标和二十项重点工作,进一步理顺下属公司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审批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与区直部门、街道联动机制,凝聚起了“二次创业”的强大动力。

围绕“两廊”隆起,聚焦“一高三新”产业,全力以赴抓招商,抓制造业,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聚焦产业链抓招商。坚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瞄准上下游产业链,成立招商专班,建设汽车制造产业园,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招大引强显成效。紧盯大项目、好项目,精准高效招商,签约项目26个。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合同投资额288亿元,包括数据标注基地、智慧医药产业园等一批头部企业。三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确定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28.8亿元,其中14个项目入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技改项目171个,完成技改投资34.5亿元,同比增长31%。

坚持把服务作为稳企促企的核心要义,力争打造全省最好“店小二”。一是搭建政策体系,常态服务企业。制定《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扩大了“非接触式”服务范围,落实政策1.08亿元,有效稳定了企业生产。二是主动排忧解难,点对点服务企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重点企业、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成立重点企业服务专班,点对点对接,一对一服务,累计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20余项,办理各类手续200余件。三是深化审批改革,一站式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服务中心,推行“8+n”全流程帮办代办,开展上门服务,让审批进园区、进车间、进项目现场,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打造高能级平台。聚力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地,成功创建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并成功运营;成立复旦联合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全力做好数字赋能文章。二是培育高品质企业。坚持科技赋能,绿色发展,102家企业申报高企,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瞪羚”企业,2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省级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服务平台,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1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绿色工厂,致群信息成功创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人才专题调研,组织校企招聘,积极申报泉城创新人才奖项,建立人才数据库,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一是发力外资外贸求突破。巩固存量,做大增量,创建山东国际合作园区,引进大龙网等电商平台,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平台公司境外发债,外资外贸稳步提升。1-10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3524万美元,进出口额74.6亿元,增幅32.62%。二是园区合作共建谱新篇。先后与*经开区、临港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开展援疆(尉犁)、援藏(白朗县)等,开创了对外合作新局面。三是强化宣传推介扩影响。组织参加了中日韩企业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选择山东”高端装备产业走进园区***专场等宣传推广活动7次,组织举办专用车研讨会、“双碳”高峰论坛、全国大数据2021年标准化工作会议等,有效提升了开发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得益于区直部门大力支持和协同。2022年,开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举全区之力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意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项目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全力打造产业高地、对外开放隆起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活力区。

在全力推进食品饮料70万吨工厂、智慧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围绕“一高三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品质。一是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千亿级迈进。在全力做好重汽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坚持多向发力,“链”上招商,打造种类细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高端装备产业聚集地,发挥汽车制造产业园的“吸虹效应”,全力做好临工集团、卧龙产业园、冰轮集团生产基地、特种车基地、智慧物流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千亿级迈进。二是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与北片区、东片区的联动互动,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产业、研究项目,握指成拳,抱团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引入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形成研发—小试—中试—批量生产的全链条式产业生态,加快推动研究院在全市新材料领域作出示范,实现产业集聚。三是加快新信息产业集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科创走廊优势,串点成线,加快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在做好数据标注的基础上,导入物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创新性企业孵化工作;发挥大数据产业园数字共生平台作用,积极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子竞技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以龙山数字经济产业园为载体,联动招商,尽快打造成为科创大走廊上的“数字高地”。四是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新医药产业,适时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与高新区联动发展、错位发展,逐步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坚定不移抓对外开放,聚焦短板弱项,提升开放水平,逐步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活力区、隆起区。一是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区。加快推动大龙网、云麓、猪八戒等电商平台的入驻,并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对内加强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助力企业拓宽业务面,做大业务量;对外引进外贸企业,做大增量,打造高品质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是打造合作共建示范园。加快推进与经开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探索路径,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合作共建示范园区。同时,在与*经开区、临港经开区、*经开区签订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加快实质性破题,有效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三是打造国际合作样板区。以高端前沿产业园为载体,以国际合作园区为突破口,加强与商务部投促局的合作,不断引入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尽快将园区填满做实,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样板区。

依托科创大走廊和智能智造走廊,用好用活区内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园区加快转型升级,走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一是做好数字赋能文章。以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为契机,发挥数据标注基地、智能软件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等优势,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本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工厂、数字车间。二是做好绿色赋能文章。坚持落实“双碳”走在前,以建设国家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山东分中心为契机,围绕咨询研究、培训宣传、数据信息、高质量发展、技术对接、国际合作六大业务板块,打造山东“碳脑”,努力蹚出落实“双碳”具体路径。三是做好科技赋能文章。用好用活各类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政企联动、校企联合。发挥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复旦联合创新中心、机电研究所等高端科创平台的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围绕企业需求,搭建桥梁纽带,推进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与本土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发挥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助力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制造业冠军”等企业。

始终把服务企业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不懈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一是做好常规服务。继续关注企业的运营发展,加强监测,做好分析,尤其是重点龙头企业,成立工作专班,盯上靠上服务,及时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困难问题,保障企业正常平稳运营。二是强化政策服务。继续搭建政策服务体系,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想在企业前面,提前研判,制定针对性帮扶举措,企业“免申即享”,切实提升企业的感知度和满意度。三是提升审批效能。充分用好行政审批改革的成果,将省市区三级审批权限作用最大化,针对西片区、针对工业类项目,加快启动第二批区级审批事项的赋权,贯通工业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办理,充分实现“园内事项园内办”,努力打造全省最好“店小二”。四是增强“造血”能力。在改革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改革成果,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尤其是发挥国开公司这一平台的作用,坚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多管齐下,多条腿走路,通过财政扶持、政府发债、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水平,解决资金难题,逐步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

主动融入服务于国际创新城建设,有效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主动服务创新港建设。用好加强与大学建设指挥部的对接联系,借力发展。一是用好科研力量。对接各类科研院所,推动与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帮助企业攻克难题,解决关键技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导入校办企业。加强对校办企业的梳理研判,用好*大学这一活招牌,导入更多优质资源,建设“*大系”企业聚集地。三是用活*大的校友资源。对接山大校友资源,扩大“朋友圈”,发展“校友”经济。另一方面,主动服务国际创新城建设。依托国际创新城建设,加强对接,主动配合,提前布局商务、会展、文旅、康养、金融、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有序推进产城融合,逐步实现住有居、区域活、城市靓的发展新格局。

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半年工作总结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属于性质

第一条为了促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建设和持续高速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在本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开发区是以利用外资、发展工业、出口创汇为主和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区域,是本市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区。

第三条开发区应当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环境优越、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性区域。

第四条开发区应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推进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第五条开发区应当为单位和个人创造良好的投资、研究开发和创业条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行为规范。

第六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是天津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

第七条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管理、服务和促进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实施开发区内的行政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二)建立和完善开发区预算、决算制度,并依法接受监督;。

(四)统一管理开发区内的土地、规划、建设、房产、市容等项工作;。

(五)审核、批准在开发区内市人民政府权限内的投资项目;。

(六)对开发区企业实行劳动行政管理,保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七)制定开发区内行政管理规定,检查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

(八)对开发区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监督;。

(九)统一管理开发区的各项社会事务,促进开发区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

(十)检查、监督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内分支机构的工作;。

(十一)支持、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内分支机构的工作;。

(十二)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开发区管委会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和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权限,设立、调整行政管理机构,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职责。

第九条本市各市级管理部门应当将其有关管理职权委托开发区与之相对应的行政管理机构行使,以提高办事效率。开发区的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在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行垂直领导的外,市级管理部门不向开发区派出机构。

第十条开发区管委会依法管理开发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工作。开发区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开发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的登记、收费管理和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十一条开发区内的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职权和程序;对属于应当由单位和个人自行决定的事务,不得干预。

第十二条开发区内的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廉洁、高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工作,并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三条开发区内的行政管理部门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应当将其履行职责的依据和审批事项、收费事项、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和服务信息等,通过报纸、电视、政府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或者在其承办业务的场所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开发区内的行政管理部门实行政务限时办理制度,对单位和个人申请办理的审批事项,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批准;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向当事人说明原因。

有特殊情况不能按照前款规定完成审批事项的,可以延长三个工作日,但应当及时向当事人说明原因。

第十五条开发区管委会对涉及开发区长远发展和单位、个人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推行听证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

第十六条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组织的行政执法检查,对开发区内企业实施的,应当由开发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市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进行。

第十七条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建立畅通、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单位和个人反映的问题。

第三章投资促进。

第十八条开发区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单位和个人提供良好的投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十九条开发区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发区产业导向的技术先进和新兴的工业企业。

第二十条开发区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开发区内开办符合区域规划和产业导向的商业、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业等企业事业组织。

第二十一条鼓励在开发区内设立金融、保险、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服务机构,为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提供全面的服务。

第二十二条开发区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开发区内投资兴建和经营供水、供气、供电、供热、排水、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第二十三条开发区管委会对其鼓励发展的产业,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给予优惠政策外,还可以对单位和个人给予政策性扶持。

第二十四条行政管理部门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外,不得对开发区企业进行任何行政性收费。

第二十五条在开发区内申请设立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直接予以登记。需要办理前置审批的,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

对直接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需要办理前置审批的,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进行并联审批。

第二十六条在开发区设立企业应当符合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其经营项目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或者限制外,应当准许登记。

第二十七条在开发区设立企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出资。

不涉及国有资产的,作为投资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由投资各方协商确定;涉及国有资产的,作为投资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当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评估确定。

第四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二十八条开发区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第二十九条开发区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十条开发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在开发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十一条开发区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开发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实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

第三十二条开发区管委会引导社会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单位和个人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及专业投资服务管理机构,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第三十三条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受理,组织专家进行认定。

第三十四条开发区管委会每年从可支配财政收入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科技发展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三十五条开发区以优惠地价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提供生产经营用地。

第三十六条开发区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科技园、创业园、创业中心等各种形式的企业孵化器,并对其建设和经营给予扶持。

第三十七条开发区对在开发区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人才,给予包括住房、科研经费、子女入学补助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并在户口迁移、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帮助。

第三十八条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制定有关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鼓励高级人才进入开发区创业、从业的规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监察部门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其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应当公开的信息未予公开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审批、登记事项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进行执法检查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向企业收费的,应当将所收费用退还企业,赔偿损失;并由同级监察部门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其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一条开发区管委会和开发区内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1985年7月20日天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3年3月11日天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和2001年12月28日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一、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1、开发区的三个园区分头管理。年初,县委、县政府为使开发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多方积极性将开发区的.酒业园下放给八里罕镇政府管理,塞飞亚园区下放给汐子镇政府协调管理,园区办负责中京园区,并宏观管理、协调酒业园和塞飞亚园区。这一决定,减轻了园区办的压力,调动了两个镇政府的积极性,使园区在管理和投入上加大了力度。通过一年的实践看,两个园区管理权的下放,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

2、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基础建设上,园区办协调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对中京园区进行了绿化。栽植各种风景树1300余株。投资5000元建立了垃圾点,有了定点垃圾常使园区的乱堆乱放问题得以解决,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开发区管委办为大连华乳征地500亩,现已做完各项征地手续,为园区的发展扩大了发展空间。

4、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发改委的要求各开发区不允许一区多园的要求,园区办按要求进行了重新规划,把中京园区原180公顷土地扩大到了230公顷,重新勘测了坐标点,制做了规划图,10月中旬报自治区发改委待批。

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入园企业全部投入生产。

在二oo五年的项目建设中加大了对原有入驻企业的调度力度。目前入驻园区企业已全面投入生产。中京园区东方万旗生产顺利,现已屠宰6500头,产值实现2800万元;天宇集团与美国唯克公司已签定协议,用地问题已经解决。瑞安蔬菜已启动生产,大盛堂药业有限公司完成基础建设,已经开始加工中草药。赤峰富乐兽药有限公司开始搞规划设计,明年春季开工建设。

塞飞亚5万吨熟食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3000万元,包括冷库、屠宰线、熟食加工车间的建设、设备的购置;种鸭场扩建工程已完成18栋厂房建设;生物肥项目已完成厂房的建设投资1800万元;信息化工程完成1928万元,中心机房、设备购置、网络平台等。

酒业园区三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一期投资400万元并已投入试生产;活性碳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进展顺利。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按年初全县2006年确定的工业项目中,开发区共占15个,资金总额2.4亿元,招商引资任务额2200万元,到目前为止完成项目投资800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4个,一个扩建项目,新建项目6个。

(一)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办法,进行全方位招商。2006年开发区管委办以“项目提速年”为契机,同时中京工业园、**酒业园首期开发部分基础设施全部完成,满足了入园企业的需要,所以我们将2006年做为招商引资关键年。一是抓好已入驻企业续建项目的建设,增加新的投资;二是引进新项目,靠园区良好的设施条件及优惠的政策吸引县内外资金进入开发区办企业。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及办法:

1、成立了以管委办主任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同时由招商科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全方位、多形式招商。

2、继续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大连华乳集团项目征地500亩,保证了其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3、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对园区入驻企业办照,严格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执行,积极主动为入驻企业服务。开发区实行“全封闭、扎口式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检查、收费等按赤峰市人民政府赤政发[2006]46号文件执行。协调税收部门对入园企业实行更大优惠,在税收方面做到园内园外有别,以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及外来投资办厂。

4、大力宣传,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xx年上半年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工商税务部门的支持。我们还有一个扎实的基础,那就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年初我们统一了员工工作时的着装,横向拜访了在我们这个行业中趋于前列的兄弟单位,比较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制度等,再按照自己的情况,修订了工作制度,重申了劳动纪律,首先着手改变我们这支队伍的精神面貌。其次要求员工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一切为了投资者”的宗旨端正服务态度。这些举措在实际工作中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1-6月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就是对这些举措一个很好证明。

一、发展壮大靠服务。

我们对落户企业的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公司实行专管员制度,紧抓分户管理不放松。年初公司各科室分别深入相关企业调查走访、座谈,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税源增减变动情况及税收收入总的形势,做到心中有数,早打算,早安排,根据调查掌握的税源状况,并与税务部门协商、沟通,科学地安排,实现了第一季度税收的开门红。同时也要求每位员工对所分管的企业时常联系、走访,掌握动态情况,对税收突然大幅下降或增长的企业及时汇总,工商年检、税务年检各类工作及时通知,企业落户、税源引进等各类信息及时沟通,牢牢把握主动权。今年我们还推出了与工作业绩挂钩的奖罚考核制度,对在招商工作上有所作为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超额完成代理记帐任务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员工进行处罚,明确职责,提高员工积极性,奖罚并举,奖优罚劣,从而使全体人员工作有压力,行动上有动力。服务提升了,企业满意了,税收增长了,我们开发区也发展壮大了。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所得税下调。

回顾20xx年,总税接近1.7亿元比增长了16%,然而企业所得税一项增长了将近54%,这么大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因为,起将原先核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作了上调,特别是贸易型企业从原先的0.5%,上调至从1.26%到1.89%最高2.31%的三档。07年比06年企业所得税增加1947万元,很大一部分是这种调整所带来的。而从08年1月起核定征收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不分档次,如贸易型企业都按1.75%计算,6月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率再次下调,其中贸易型企业下调到1%,从原来每月申报改为每季度申报一次,且从08年1月起全年统算的方式征收,例,某一企业1-6月已按原1.75%上交所得税1万元,但按现在的税率1%计算只需交5714.29元,多交的部分在当年以后企业上交所得税时作为预交数抵扣。这次的调整对08年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有可能使得08年企业所得税大幅下降,且对我们开发区管辖部分的影响更大。08年1-6月已征收企业所得税3146万元,我们开发区管辖部分为1894万元,企业所得税总计为5580万元,我们开发区管辖部分为3993万元。所有纳税企业中一部分是按查帐征收来上交企业所得税的,这次调整对于这些企业并无影响,这些企业的分部大多在钢材市(商投公司管辖)及工业区的生产型企业(工发公司管辖),然而我们开发区公司管辖的大多是分布在全市各地区的贸易型企业,也就是这次税率下调的主要对象,08年我们开发区管辖部分企业所得税对比07年会有大幅下降,而且很可能减少的数额将是千万以上。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凝心集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虔州”发展战略。紧抓更名机遇,进一步完善的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按照区委提出的“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作风再转变、效率再提高,发展再加快,”的要求,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城市化、农业产业示范化、政府效能特区化进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开创了新局面,呈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绩。

xx年,我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运行速度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8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财政总收入6106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22万元,同比增长6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41.88%。其中财政收入增长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跃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二位。

――招商引资工作态势良好。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政策优势,不断创优投资环境,强势推介、主动出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xx年,全区共引进招商项目40个,其中外资项目15个,内资项目25个。签约外资5158万美元,实进外资4273.2万美元,签约外资和实进外资分别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01.37%和98%,签约内资11.98亿元,实进内资15.08亿,实进内资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78%,同比增长11%。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载体功能更加完善。调整了招商引资方向,明确了项目的准入条件,招商引资工作走上理性化轨道,提高了招商项目质量。进一步创新开发区经营体制,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xx年,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新铺设沥青路2178m,完成了土石方工程25万m3,铺设自来水管4610m,工业园区各企业新建厂房、员工楼22万m2。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以华坚、华夏、海欣、江铃等大企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贸易、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支柱性产业。xx年实现园内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83.2%,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93.4%,实现税金3160万元,同比增长40.4%,安置就业1.46万人,同比增长23%。

――中心区域城市化步伐加快。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xx年,开发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共修建村级道路58.51公里,实现总投资1000余万元,新增17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认真贯彻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6.6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43‰。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投入资金221万元,加快了校舍建设步伐。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督察,促进了“三清三改”的深入开展,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按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精神和“十大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组织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赴南昌、萍乡开发区考察,学习兄弟开发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制,并及时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加以研究借鉴。大兴民主作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抓好了“四项制度”的落实,抓紧了专项治理“红包”工作,抓实了遏制赌搏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倍感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总结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1、围绕中心、紧扣主题、科学研究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对于开发区这个刚成立不久的省级开发区,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发展的业绩评判是非得失,用发展的成果造福于百姓。区委、管委会紧紧围绕“把开发区建设为虔州市开发型经济的主阵地,对外开发的窗口,现代制造业的基地”这一功能定位,紧抓开发区更名机遇,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提出了“用3-5年的时间,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100亿,财政收入3-5亿元”的目标,努力实现我区的“工业大区、经济强区、财政富区、城市新区”的宏伟计划。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城市化、农业产业示范化、政府效能特区化。

2、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

加快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努力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本着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目标,开发区领导班子广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真实情况,集中群众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创新发展思维,拓宽工作思路,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招大商建大工业。全区上下同心协力,负重拼搏,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坚持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团结协作、务求实效。注意讲究工作效率和办事效果。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那里努力做到工作快节奏、高效率,办事言必行、行必果。

3、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105、323国道,赣粤、昆厦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交汇于此。设在区内的国际4c级黄金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厦门、温州、深圳、广州等航线,虔州铁路货运站(虔州南站)也在开发区境内。杨梅渡大桥、客家大道、迎宾大道将开发区与虔州市区连为一体,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母城区市政资源,科技资源。虔州货柜车查验场的建立和公共保税仓的进一步完善,灵活的税收征管,方便快捷的报关,报险,将加速货物的周转,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更名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的管理智能,理顺了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和功能定位充分匹配。我区市本级工业园——赣南工业园的优势正在发挥,营造了集聚效应。重点引进了一批产品加工链长、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主导企业,形成以商招商、以商促商的良性循环。

4、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型的政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领导机制;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管理机制;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放活的减事放权机制;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奖励机制。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实行外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企业筹建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着力搞好客商投资服务促进中心,实行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高效、公平、诚信、安全的投资发展环境,开通从签约到投产的绿色通道。

6、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区域分工中的产业定位,加快产业对接,做好转移接替,大力承接“长珠闽”特别是珠江三角州产业转移。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做大优强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发内部运作机制、区级项目开发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了项目开发调度储备制度,重点突出了四大支柱产业,充实并完善了区项目库。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了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思路还不够宽,发展环境还不够优;二是经济总量还很小,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待改善;三是市场化服务水平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xx年,我区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十大体系”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负重拼搏,按照把我区建成“工业大区、经济强区、财政富区、城市新区”的目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力争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技术开发区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的发展思路汇报

(12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经济开发区成立6年来,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工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呈现了强劲协调增长势头,与成都高新区等其他四个开发区一道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工业开发区。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将经济技术开发区20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07年的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年我区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辖区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食品饮料和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加快。辖区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突出品牌和技术创新优势,抓住国内消费升级和新市场扩大机遇,增长加快。二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7户亿元企业与30多户产值在500万至万元的小企业同时并存,产业关联度逐步提高。三是工业发展有了大型产业项目支撑。总投资60多亿元的长虹大型产业项目pdp项目、空调压缩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投资超过20亿元以利尔化学、美丰化工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园也将启动建设。四是工业技术改造投入实现近翻番的增长,增强了工业发展的后劲。五是今年开发区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3月被省委省政府又授予省优秀工业开发区称号,为园区工业发展争取资金政策提供了好的平台,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预计辖区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35.5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年计划102;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3.5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年计划101;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年目标计划101;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182.6,完成目标任务的15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同比多增3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7.5。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工业发展各项目标,我们能确保完成。

二、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作法。

1、研究出台了系列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

新年伊始,我们就到沿海一些发达开发区考察学习他们发展工业经济的先进经验,结合园区实际,把辖区企业按照规模、成长性、市场特点分成几个层次,逐一研究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措施办法。制定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壮大系列政策,强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技术创新、争创品牌等,改变了一批中小企业受制于技术、资金原地踏步的格局,企业实现了良性扩张。

2、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我区已经建成工业标准厂房近10万平方米,2006年建成3.5万平方米,实现入驻中小型企业30余户,企业在标准厂房内年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大批中小企业在其中得以发展壮大。同时,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厂房的培育壮大,正陆续征地建厂。

3、加强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区上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推动确定的38个项目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区近20项在建项目和30项待建项目的建设。一是全力支持,确保长虹pdp、空调压缩机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力争长虹手机以及美丰扩能技术改造等大型骨干项目落户我区,二是实现一批中小企业当年引进、当年投产。三是大力抓好10余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扩能。全年建成了投资1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户。

4、完善工业服务支撑体系,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坚持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分析;积极完善工业企业投融资体系,从担保、贴息、贷款、风险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召集银企合作会议,解决融资难题问题;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向上为企业争取无偿资金1000多万元,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培训、交流会议,帮助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企业生产经营增长模式;努力保证企业用水、供电、用气、工业用热、办证等生产要素,完善工业标准厂房服务设施,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全区工业经济规模、速度、效益协调快速增长。

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5户,为此,明年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

1、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实现技术改造投入6亿元以上,形成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要争取各级领导部门支持,强力突破我区项目建设中面临的土地、规划、项目审批和项目融资四大瓶颈,一是举全区之力,促进长虹pdp项目、空调压缩机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尽快投入生产;二是抓好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利尔化工技改项目、四川美丰公司新厂区建设;三是抓好辖区10余项投资超过2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培植一批成长性规模工业企业,包括宏发电声继电器生产项目、硅橡胶制品生产线、epe发泡膜项目、凸轮轴生产线改造项目、钐钴永磁生产线、贴片电容生产项目等,新造就一批亿元级企业。

2、抓好一批优势企业自主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拓展市场,实现快速增长。重点支持华润啤酒绵阳公司、利尔化学产品升级、扩展产品链。帮助恒信磁材、四川宏发、天晨生物、新康实业、福特电子、重业齿轮、长和科技、恒旺电子、葡露食品等10户以上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努力扩大产能,快速实现上等升位。

3、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实现招大引强。

加强以长虹为主的电子信息相关和后续上下游配套企业引进力度,力争引进5个以上电子信息配套工业项目;落实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规划、国土、环保手续,加快精细化工项目在我区的聚集发展;加快中小工业园建设,建成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引入一批成长性工业企业。

总之,我区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四个产业集群发展优势逐步显现,我区被国家发改委审批为省级开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优秀工业开发区,长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在即。2008年,全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力领跑新型工业经济、培植企业生态绿洲,为中国科技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