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小马过河教案范文(13篇)

时间:2023-12-26 17:55:13 作者:BW笔侠 党团范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为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一份计划。分享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小马过河教案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

(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

(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用词造句。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

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

过不了河

趟过了河

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5.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段课文后,说说愿意的意思。

(2)老马听了小马愿意帮助妈妈做事,老马高兴地说,这里能用连蹦带跳吗?为什么?

(3)小马为什么过河?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朗读1、2自然段。

6.复习带生字的词语及有关的熟字(词)。

7.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鼠。鼠,上下结构,形体上小下大,共13画。上面半个6画,笔顺是,第8、9、11、12画均为点。最后一画是斜钩。

8.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趟过了河

小马过河教案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6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小马过河教案

1、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磨坊-磨面的作坊,也叫磨房。趟-从浅水里走过去。难为情-不好意思。

1、老牛、松鼠、小马贴绒教具各一个。

2、活动前训练幼儿踩高跷。

3、高跷、沙包(粮食)、小河、小椅子。

一、结合贴绒教具,教师讲述故事。

二、通过提问,加深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丰富词汇:磨房。

2、小马遇到小河挡住了去路,它不知还能不能过去,它去问谁了?怎么问的?牛伯伯说什么?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丰富词汇趟和难为情)

3、小马完成妈妈交给它的任务了吗?(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

三、游戏《小马运粮》,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教师: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每人一对高跷,游戏开始,"妈妈"带领"小马"踩着高跷跨过"小河",穿过"小树林"(小椅子),把"粮食"(沙包)运回家。

四、欢庆胜利。

带领幼儿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附:故事

小马过河

在一片树林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渐渐长大了。老马对小马说:"你长大了,要学会帮妈妈做事了。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吧。"小马高高兴兴的驮着口袋出了门。

小马第一次去磨房,走到河边,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就问河边的老牛,"牛伯伯,这河水是深还是浅呢?"老牛说:"河水很浅很浅,过河很容易。"小马刚要下河,小松鼠连忙喊道:"小马!别下河,河水很深很深。前几天还淹死了一只松鼠呢!"小马赶紧退回来:这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它不敢过河了。

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说:"老牛长得高大,就觉得河水很浅。松鼠长得矮小,就觉得河水很深。你动脑筋想一想,这条河能不能过去呢?"小马明白了,转身跑到河边,趟水过河。河水只淹没了小马的大腿,既不象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么深。

小马驮着磨好的面飞快地跑回了家,老马说:"以后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

小马过河教案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多媒体课件。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 故事导入 ,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 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 座 )马棚 一( 间 )磨房 一( 只 )松鼠

一( 匹)老马 一( 条 )小河 一( 棵 )大树

一( 匹)小马 半( 袋 )麦子 一( 头 )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 座 )马棚 一(间 )磨房 一( 只 )松鼠

一( 匹)老马 一( 条 )小河 一( 棵 )大树

一( 匹)小马 半( 袋 )麦子 一( 头 )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5.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为难

(板书: 老牛 浅

小马{问{松鼠 深

妈妈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出示老牛、松鼠、小马图)

回答:因为老牛( ),所以它说( )。

因为松鼠( ),所以它说( )。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板书:试)

(3 )、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板书:趟过去)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不深不浅)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 ),也不像( ),所以( ).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 亲自做)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八.兴趣作业 :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案

这一活动是根据新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要求而设计的,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教师寓教于乐、幼儿寓学于乐,使节奏训练、律动、打击乐三者与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主动体验音乐。在整个活动中坚持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原则,使活动气氛轻松自由又具有艺术性。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可以用三个“快乐”来概括:创设快乐的活动,营造快乐的气氛,引导幼儿快乐大胆地表现。

【说教材与教法】

1、《小马过河》是一首典型的回旋曲式乐曲,旋律幽默、风趣、动静结合,并且节奏欢快,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小马诙谐逗乐的在大草原上嬉戏,玩耍的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2、教法:

(1)、随机教学法:为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我注重采用随机教学法,在教学中,始终注意追随着幼儿,从他们的肢体语言中敏感的扑捉可挖掘的、有价值得部分,启发鼓励幼儿进行创编活动。(2)、欣赏法:我在活动中,先引导幼儿整首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给幼儿一种完整教学目标的感受,然后分段欣赏,重点部分重点欣赏。

【说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小马过河》幽默、风趣的音乐特点。

2、通过感受、欣赏、游戏创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回旋曲式”的特征, 能通过多种形式(律动、打击乐等)大胆的表现对乐曲的感知。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卡通图谱,进行节奏训练,节奏训练在这里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通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依次递进的节奏训练,有助于幼儿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为欣赏乐曲,做好准备。

(二)新课

1、欣赏《小马过河》

欣赏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老师带领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风格及情绪;

第二步,教授律动,并通过律动引导幼儿感知回旋曲式的特点,通过不同的体态律动,使幼儿通过肢体语言的变 第三步,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给乐曲第一部分a段,加入打击乐:铃鼓、雪橇铃、三角铁,通过以上 三种乐器更好表现音乐。b段,加入律动——小马散步;c段,加入游戏——小马过河;感知乐曲情绪的变化。

通过打击乐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充分感受a段与b段、a段与c段音乐情绪的异同,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参与音乐的积极性,将本课推向高潮。

2、结束活动,在《小马过河》的音乐游戏中,结束活动。

小马过河教案

2、能围绕某一主题用轮流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在集体面前说话时语言比较完整,态度大方。

3、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

课件《小马过河》、图片。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

知道大小、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改变的道理。

审美元素:故事通过小马过河遇到困难以及前后两次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幼儿懂得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

一、谈话,激发兴趣。

着。能不能过去呢?”

提问:你们猜一猜小马能不能过河呢?(幼儿回答)

二、老师继续讲述故事,激发幼儿讨论。

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当讲到:”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

2、继续欣赏故事,讲到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子,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提问:小马是怎么做的呀?妈妈对小马说了什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会怎样做呢?

3、继续欣赏故事,至故事结束。

提问:小马有没有过河?原来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三、完整欣赏故事《小马过河》。

教师: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听一遍。

提问:1、小马帮妈妈做了什么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想的?

2、老牛伯伯对他说了什么?小松鼠又对他说了什么?(学说对话)

3、小马是怎么做的?

4、妈妈对他了说了些什么?(练习对话)

5、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

6、为什么小松鼠认为河水很深?老牛伯伯认为河水很浅呢?

7、组织幼儿讨论:通过这件事,小马懂得了什么道理?

你喜欢小马吗?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四、 迁移作品的经验。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做的?(教育幼儿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

结束活动。

小马过河教案

我们幼儿园在晨间开展了户外体能大循环,以此来增强幼儿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幼儿体智能的全面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发现跳跃也是大班孩子较喜欢做的动作,不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跨跳能力的掌握度平均偏弱,恰巧助跑跨跳过一定障碍物能使他们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为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以及大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通过尝试、模仿、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利用不断增加的难度,让幼儿对自己的动作发展有自主的调节,让他们尝试挑战自己的机会,也可在活动中让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得到各自最大的助跑跨跳的能力发展。

1、巩固并回忆立定跳远的方法,能够用标准的动作跳过宽30厘米的障碍物。

2、利用情境游戏中帮助幼儿掌握跑跨跳的方法,并利用器械不断加宽的方式增强幼儿下肢力量。

3、能够在游戏中积极的尝试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通过难关。

【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自己尝试,探索正确的利用快速助跑并腾空跨跳方法通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

【活动难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有两个。

幼儿能够从前期经验中的定点跳跃提升到助跑跨跳方法的掌握,并能运用正确的助跑跨跳方法完成挑战。

在一次次难度增加的挑战中能增强孩子们不畏困难的精神。

前期经验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定点跳远基本动作的要领。

场地准备:30厘米高度的跨栏若干个、音乐。

一、热身活动。

幼儿跟随教师用走、跑、跳、跨的方式快速通过各障碍物,让幼儿的身体得到运动前的拉伸准备。

二、回忆定点跳远的动作要领。

[师提问]:

刚才在我们热身运动中,遇到障碍物你们是如何通过的呢?(请部分幼儿分享)。

师小结:刚才看到你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快速没有停顿的通过了障碍物,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回想一下如果现在只需要双脚并腿跳过这条小河,你会怎样完成呢?(请幼儿尝试回忆定点跳远的动作并练习)。

[师提问]:

刚才你们方法都做到了我的要求(双脚屏腿跳过小河),现在我想请一位朋友来告诉我们,他在完成动作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呢?(请幼儿用身体和语言共同表达定点跳远的方法)。

三、提升跳跃能力,尝试用标准动作完成助跑跨跳。

1、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刚才我们是用双脚屏腿跳的方法跳过了小河,现在你们还有其他方法跳过小河吗?(请幼儿自由探索跨跳的方法)。

在你们刚刚跳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朋友的好办法(选择一个孩子示范),现在让他来示范一下他的新方法,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完成的。

[师提问]:

这个朋友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跳过这条小河的呢?(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表达)。

师小结:刚才这位朋友先是预备—然后起跳—前脚腾空向前跨跳了过去。他的这个方法很不错。现在你们也来试试吧!(请幼儿跟着口令练习)。

2、师示范并讲解助跑跨跳的要求。

师:现在我前面的河加宽了,你们一起来看看我什么怎么过河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我的动作。(教师示范助跑跨跳)。

幼儿小结: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今天我要教你们一个新方法,这个跨河的方法叫助跑跨跳,在完成这个助跑跨跳时要有一定的距离的冲刺,并在障碍物前有一只腿用力蹬地另外一个腿要尽量往上弹起再弯膝自然落下,并顺着前方方向跑慢慢减慢速度。(教师将助跑跨跳的方法分解讲解:先在障碍物前讲解跨跳的正确方式,再连起来示范助跑跨跳,帮助幼儿掌握)。

现在我要带着你们一起去玩游戏了。游戏开始前我要把你们都变成了勇敢的小马,我的小马们,在游戏前我有两个小小的要求,第一,在游戏中一定不能怕困难,要学会挑战困难。第二,听到口令以后下一组朋友再出发。你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1、场地设置:将30厘米的小河增加到60厘米。

2、游戏玩法:在一定距离的助跑下,用标准动作完成挑战。

游戏可以反复多次,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总结经验,同时可以根据完成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五、分散活动。

1、场地分别设置成3组锥形筒,5组锥形筒、6组锥形筒。

师:“朋友们,你们已经挑战成功了,你们还想不想再挑战自己到底能跨多宽的小河,对面已经为你们设置好了,等会儿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不同宽度小河挑战,听到口哨声过来集合,现在出发吧!”

六、游戏结束。

今天我们的小马们都非常勇敢,完成的最高难度是120厘米宽的小河。希望在以后的游戏或者学习中,我们都要向今天一样的勇敢。现在小马们我们准备回家吧!(跟随音乐律动放松)。

但在感官上没有给孩子提供腾空效果需要的空中水平距离的高度,所以导致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腾空跳跃的感觉,于是对器械材料进行了调整,采用了立体的锥形筒,通过示范讲解以及让幼儿感受腾空的感觉,调整之后幼儿的掌握度明显提升,在宽度与高度的障碍设置下,引导幼儿更加正确的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

本案例中,教师以一个活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引导幼儿共同探索,助跑跨跳的方法,形成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到后面的情景挑战环节,难度逐渐增大幼儿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中,孩子的整个状态是放松的,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孩子在其拥有自主权,每个孩子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所提升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成功的自信喜悦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适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自练的形式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因此,我设计了听读说演四大块教学方案。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3、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读,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而说,则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说理。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这是为什么?如果大象和小白兔也要过河,你应该对它们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寓意。

学生通过听读说三步,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达到了内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小马过河教案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5、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为难。

(板书:老牛浅。

妈妈。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出示老牛、松鼠、小马图)。

回答:因为老牛(),所以它说()。

因为松鼠(),所以它说()。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板书:试)。

(3)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板书:趟过去)。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不深不浅)。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亲自做)。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案

懂得什么是读后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b类

初步掌握读后感写作的方法。知道基本套路。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3分钟】

一、激发兴趣

看读书名言,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第二板块――预习【目标a/5分钟】

二师简介何为读后感。

第三板块――【目标b/15分钟】

明确读后感的写作要求。

1、精读原文,找准感点。

2、掌握套路,“引”“议”“联”“结”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议――分析材料,亮明观点。

联――联系实际,围绕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3、小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学习读后感的套路

第四板块――【目标b/17分钟】

1听《小马过河》故事。

2找出原文中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感点。

3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

4教给学生读后感结尾的方法。

学生听故事,说感点。

在这节课的读后感教学中,我以《小马过河》一文为例,比较清楚地讲述了读后感的结构以及写法。尤其对于读文后如何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我也说了要注意的问题。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们其本上理解了这些问题。不过,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点上,我在上课前有欠考虑,应该先把一篇读后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的特点及写法,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去讲解,归纳,这样,他们可能会印象更深,对读后感的写法理解得更清楚。

《小马过河》教案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12、《小马过河》。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读了课题,会读书的你们肯定有了疑问,你想问什么呢?

3、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你们想去了解这个故事吗?

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找出答案吧!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p49,请你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快快开始吧!

4、认字。

1、【课件出示:字】。

(1)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想要和你们交朋友呢?谁先来和他们打打招呼?

(2)小朋友们在读得时候,注意读好了后鼻音,平、翘舌的字,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能读好吗?谁想试试!

(3)你们读得很认真,把字音读得很准,现在组成词语了,谁愿意试试?

注意:轻声。

(4)小结: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你们可真了不起,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5、(1)【课件出示】请小朋友们看幻灯,老师这里有4个句子,请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问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好呢?(读出疑问的语气,是的在读时把语调抬高些)。

现在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吗?自己先读读吧!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生展示: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二、新课。

1、现在回到课文,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你们的预习工作做的真好。刚才我们读了这个故事,现在老师请你们听听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边听、边看,还要边思考:小马过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都遇到了谁呢?【出示课件】就让我们听听这个故事吧!

(1)(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下面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做”字,在写时,“单人旁”写在左半格,古字写的窄些偏左半格,口字稍微往上提,“反文旁”写在右半格,“撇、捺”写得舒展开来!

小结: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些,这样,这个“做”字就会写得很漂亮。

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下面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麦”字。

(3)展示学生的字,讲评。

4、老马让小马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小马愿意吗?课文哪个词语你感觉到了?能做个动作吗?能换个词语吗?)。

让我们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课件出示:老马、小马的对话】。

(1)师生合作读。

(2)分组读。

小马愿意为妈妈做事,说明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5、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再读读吧!

三、小马驮起麦子,飞快的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都遇到了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马过河》教案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小马过河(第一课时)。能读准多音字 “磨 没”。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

(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

(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用词造句。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 “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查字典,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 过不了河 趟过了河

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5.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段课文后,说说“愿意”的意思。

(3)小马为什么过河?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朗读1、2自然段。

6.复习带生字的词语及有关的熟字(词)。

7.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鼠”。“鼠”,上下结构,形体上小下大,共13画。上面半个6画,笔顺是,第8、9、11、12画均为点。最后一画是斜钩。

8.抄写生字。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趟过了河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教案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协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考虑: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考虑: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中一年级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惊讶地问”,不是一般地问,“惊讶”,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考虑: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他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身动脑筋想一想,在考虑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他人说的,往往只适合他人。他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虑: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身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身对照范字,评一评,自身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缺乏。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扮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扮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