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 认识几分之一课后教学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10-15 05:32:55 作者:碧墨 评语寄语 2023年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 认识几分之一课后教学反思(优质8篇)

公益活动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人人参与,社会才能更加美好。写公益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庞杂。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公益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也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上拓展的,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孩子可能接触过这部分内容,但是认识不够全面,读写不准确。

1、创设情境,通过分月饼活动,初步认识分数;

2、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几分之一,能够理解几分之一,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启发法、演示法、探究法。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

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1、通过课堂提问检测目标一;

2、通过学生的读写,课堂提问和折一折活动,检测目标二。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1、4个月饼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表示?

2个运兵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个呢?用什么数字表示?

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又该怎么分?用什么数字表示?

(一)教学二分之一

当我们的整数不够用时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表示。

每人半个月饼,可以用表示。

教师分析如何分月饼,并在讲台上让学生演示折一折,然后把学生折好的圆剪成两部分,边剪边跟学生陈述分月饼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2、板书,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并读一读。

3、练一练(课件显示)

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四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分之()。(设计意图: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从最简单的二分之一入手,逐一认识三分之一等)

(三)教学例二

1、拿出自己在正方形上涂出?

2、组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大家涂的都一样吗?不同的涂法为什么都能表示呢?

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只要通过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你还能折出一个几分之一,大家折一折,说一说。

1 、写: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2、想: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3、说: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二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生的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从比较中发现新的知识其实是已学知识的延续,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一开始,我设计了可以变形的卡片,从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自然引出新知。从几个分数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分一分,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分清了,一类为上节课的知识是几分之一的分数,而另一类为几分之几的分数,在老师还没有出示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一类的分数有所了解了,但作为老师要十分清楚,学生只不过是对这些分数表层意义上的了解,也就是能读出这些分数罢了,至于对几分之几的分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需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带领学生去探索。我是这样想的,当然也是这样做的。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我所设计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经过对同一图形(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分,取其中的一份与取其中的几份相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只不过取的份数不同。比较探索之后,学生还能进一步指出几分之几其实就是有几个几分之一组合而成得。从学生的口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师还需要再反复强调那些生硬刻板的知识内容吗?在这里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由于第一阶段的良好的攻势学生在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上已不成问题。在接下去的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一个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合作氛围融洽。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有成效,这就是我认为本堂课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再让学生创造出一些其他分数,丰富了学生关于分数的表象。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一点一滴慢慢地潜移默化地积累的。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品质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为了加强对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平时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完整表述同学或老师的一些讲解内容,能时刻关注老师在某一知识点的提出或书写的过程,再次邀请学生进行总结与概括。本节课上在分数的读发与写法的提出环节中我不是一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地方法,而是邀请学生从老师上课过程中所听到的看到的进行提炼与概括。果然学生不负众望,能完整地表述出分数地读发与写法,还能较精确地表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经过教师的.点拨之下,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也能概括得十分精确。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让学生动手涂一涂,动脑想一想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得出结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闯关的练习形式一下子把注意力已经有点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上,使得松弛的弦再一次绷紧了。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采用梯度式的层面让有能力的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地学习数学,在每一个环节地设计中教师都能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这堂课存在着某些欠缺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照顾还不够。下一步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三

上个星期五,我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认识几分之几》。授课结束后,通过各位领导和前辈教师的点评,我感触很深,反思如下:

首先在备课上,我没有做到充分的备课,对教材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在授课之前我们应该吃透教材,尤其是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一节课要经过多次的试讲和磨课,才能面向学生去进行授课,所以今后我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围绕着学生去开展整堂课,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进行施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做的规范、学得明白,我们教师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太过随意性,不得有一丝的`粗心大意,要给学生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多说多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学习。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想学习爱学习。而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孩子们厌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与他们适时地鼓励与奖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通过本次听评课,让我意识到身为一名数学教师的责任,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当中多操作、多交流、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快乐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四

刘老师在三(3)班上了一节《认识几分之几》,听了这节课,我感慨万千,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作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原为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后被选为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经过这次的教学,教学中老师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从比较中发现新的知识其实是已学知识的延续,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一开始,老师设计了从几个分数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分一分,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分清了,一类为上节课的知识是几分之一的分数,而另一类为几分之几的分数,在老师还没有出示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一类的分数有所了解了,但作为老师要十分清楚,学生只不过是对这些分数表层意义上的了解,也就是能读出这些分数罢了,至于对几分之几的分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需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带领学生去探索。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老师所设计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经过对同一图形(一个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若干分,取其中的一份与取其中的几份相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只不过取的份数不同。比较探索之后,学生还能进一步指出几分之几其实就是有几个几分之一组合而成得。从学生的口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师还需要再反复强调那些生硬刻板的知识内容吗?在这里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由于第一阶段的良好的攻势学生在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上已不成问题。在接下去的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一个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合作氛围融洽。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有成效,这就是我认为本堂课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再让学生创造出一些其他分数,丰富了学生关于分数的表象。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一点一滴慢慢地潜移默化地积累的。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品质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为了加强对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平时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完整表述同学或老师的一些讲解内容,能时刻关注老师在某一知识点的提出或书写的过程,再次邀请学生进行总结与概括。本节课上在分数的读发与写法的提出环节中我不是一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地方法,而是邀请学生从老师上课过程中所听到的看到的进行提炼与概括。果然学生不负众望,能完整地表述出分数地读发与写法,还能较精确地表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经过教师的点拨之下,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也能概括得十分精确。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让学生动手涂一涂,动脑想一想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得出结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闯关的练习形式一下子把注意力已经有点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上,使得松弛的弦再一次绷紧了。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采用梯度式的层面让有能力的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地学习数学,在每一个环节地设计中教师都能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这堂课存在着某些欠缺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照顾还不够。下一步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五

出示下图:

引导讨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后,在图中的阴影上面写上“ ”。

(2)(教师在图上再画一份阴影)两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生:四分之二。)

教师示范“ ”的写法。

(3)你知道这个分数为什么分母写“4”,分子写“2”吗?

教师归纳,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二,写作 。

(4)从图上看, 里面有几个 呢?(生: 里面有2个 。)

(5)如果要表示 ,图中应画这样的几份?也就是说 是3个 。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六

出示下图: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2份、3份、4份分别是( )个 ,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填写书上的例8。

学生填写,同座议论后,教师引导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上表示出 。

(2)这样的3份呢?(生:这样的3份是3个 ,就是它的 。)要表示 ,应再画几份?如果不画,有办法表示“ ”吗?(生:空白部分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3) 是( )个 。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学生知道1时=60分。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和1时=60分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刚才早读下课是几时吗?(8:00)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一节的上课时间是?(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8:15)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引出8时多)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用课件演示并板书。(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

(1)引导学生观察时针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感受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4.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让生思考4个问题1、分针和时针有没有一起走?2、分针走了多长?3、时针走了多长?4、谁花的时间多?)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找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

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8:55)

师: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优点有:

1、导入自然,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旧知,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4、在教学9:05记法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注重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沟通,使学生乐意接受。

5、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6、4个问题问得好,使学生能较好的推导出“1时=60分”

本堂课的缺点:

1、4个问题最好提到前一张课件。

2、教师还是讲了多了些,认识时间时,教学学生怎么看时间,还讲得不够,还要让学生多讲讲。

3、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会看几时几分,不要让学生拨出时间,最好下一节课再拨。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二年级篇八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同学从比较中发现新的知识其实是已学知识的延续,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一开始,我设计了从几个分数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分一分,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学很容易就分清了,一类为上节课的知识是几分之一的分数,而另一类为几分之几的分数,在老师还没有出示课题之前同学已经对这一类的分数有所了解了,但作为老师要十分清楚,同学只不过是对这些分数表层意义上的了解,也就是能读出这些分数罢了,至于对几分之几的分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需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带领同学去探索。我是这样想的,当然也是这样做的。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我所设计的.让同学自主探索分数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同学经过对同一图形(一个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若干分,取其中的一份与取其中的几份相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只不过取的份数不同。比较探索之后,同学还能进一步指出几分之几其实就是有几个几分之一组合而成得。从同学的口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师还需要再反复强调那些生硬刻板的知识内容吗?在这里培养了同学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由于第一阶段的良好的攻势同学在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上已不成问题。在接下去的环节中让同学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发明一个分数。同学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合作氛围融洽。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有效果,这就是我认为本堂课比较胜利的一个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同学善于通过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分享学习效果。通过再让同学发明出一些其他分数,丰富了同学关于分数的表象。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一点一滴慢慢地潜移默化地积累的。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三年级同学的注意品质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为了加强对同学有意注意的培养,平时课堂上要求同学能完整表述同学或老师的一些讲解内容,能时刻关注老师在某一知识点的提出或书写的过程,再次邀请同学进行总结与概括。本节课上在分数的读发与写法的提出环节中我不是一味采用教师讲同学听地方法,而是邀请同学从老师上课过程中所听到的看到的进行提炼与概括。果然同学不负众望,能完整地表述出分数地读发与写法,还能较精确地表述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在经过教师的点拨之下,分数各局部所表示的意思也能概括得十分精确。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让同学动手涂一涂,动脑想一想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得出结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闯关的练习形式一下子把注意力已经有点分散的同学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上,使得松弛的弦再一次绷紧了。在练习中加强了同学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采用梯度式的层面让有能力的同学尽情发挥自身的才干。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同学理解性地学习数学,在每一个环节地设计中教师都能以人为本,注重对同学注意品质的培养。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这堂课存在着某些欠缺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照顾还不够。下一步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