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旅行大班教案课(模板13篇)

时间:2023-12-25 06:51:39 作者:GZ才子 行政公文

大班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下面是一份经过多次改进和优化的大班教案样本,它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开发潜能。

大班科学种子旅行记教案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途径。

2、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3、对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带领幼儿去农村参加寻找秋天的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

(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多媒体课件《种子旅行记》

3、各种种子、记录表等。

一、寻找、发现种子,感知种子的特征。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提问:上次我们去农村旅行,在田野里,你看见了什么?寻找到了什么?

今天这些小客人来我班旅行了,瞧,它们来了?(出示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寻找、发现种子。

a、带着问题进行第一次探索活动:蒲公英、苍耳和刺毛球、豌豆荚的种子藏在哪里呀?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

b、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豌豆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种子的特征,了解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

二、探索了解,感知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探索活动:猜猜它们是怎样来到我班的呢?

2、欣赏故事《种子旅行记》

逐步展示课件。

(1)欣赏课件第一、二段:了解种子靠风和动物的传播方式。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2)欣赏课件第三段:了解其它(粪便、水、植物的自身弹力等)传播方式。

3、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问:它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1)出示表格,讲解操作要求,

(a)先认识一下传播标记。

(b):认识一些种子(这是什么?西瓜籽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把它贴在相应标记的下面。)

(2)幼儿探索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师评价小结种子传播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经验。

三、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

延伸活动中把种子种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让幼儿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种子在我们班安家,让我们来照顾它们吧!)。

附表格:

人类播种标记

风传播标记

动物传播标记

水传播标记

种子实物粘贴(西瓜籽等)

种子实物粘贴(蒲公英等)

种子实物粘贴(苍耳等)

种子实物粘贴(莲蓬等)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感知水蒸发以及水蒸气液化等一些科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发现自然界的小规律,尝试用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水变成水蒸气,再从水蒸气变为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蒸发和液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电热水壶。

3.镜子若干。

4.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话题,引出活动内容。

1.师:小朋友,你们看,裴老师手里抓着的是什么呀?(冰),你们再观察一下,冰有怎样的变化了呢?(水滴)。

2.师:哦,冰变成了小水滴了呀,你们在哪儿见过小水滴了呢?(幼儿讲述)。

师:那你们知道小水滴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述)。

(提前在杯子里倒上热水,把镜子盖在杯子上面)。

【设计意图】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实验转化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游戏,观察现象。

1.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走到小朋友中间指导,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上面有什么变化。

2.师:小朋友,你看到你的镜子上面有什么呢?

3.教师小结:小水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那个白色的烟呀,就是水蒸气。水蒸气越积越多,遇到冷的镜子就变成小水滴。

三、视频欣赏,探索知识。

1.师:小水滴很高兴认识大家,它有句悄悄话想和小朋友们说。

(播放录音,小水滴小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播放《小水滴旅行记》的视频,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小水滴变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视频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水变化的秘密。

2.师:小水滴都带着小朋友们去过什么地方了?

3.带着小朋友们分析,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小水滴水蒸气云雨)。

4.教师小结:画箭头,小水滴蒸发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落下来,又变成了小水滴,就这么循环着,就是这么旅行的。

四、念儿歌,巩固知识。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关于小水滴的儿歌吗?让大家一起站起来念一念,可以加上可爱的小动作哦。

小水滴旅行记(自编)。

小水滴,滴滴响,我们快乐去旅行。

遇见太阳,点点头,飘到蓝蓝的云朵里,

遇见风儿,弯弯腰,飞向清澈的小溪里。

小水滴,真神奇,

会蒸发,会结冰,还会变成小雨滴,

我们保护小水滴,做个环保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化在儿歌里,让科学知识也插上美妙的声音。

2.小朋友,我们排好队,一起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小水滴吧。

大班美术教案《小种子去旅行》

1.播放视频,引出活动,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视频中出现各种种子)师:你都知道哪些种子?

幼:黄豆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辣椒的种子……。

幼1:借助风的力量,大风一吹就把它吹到别地。

幼2:小动物把水果吃了,就可以把种子带走了。

3.继续观看视频,引发幼儿对色彩的想像。(种子出现在蓝色画面中)。

师:小种子到了哪里?你怎么知道的?

幼1:到天空了,因为天空是蓝颜色的。

幼2:到海里了,因为水是蓝的。

师:小种子去了很多地方,它碰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1:它在天上碰到了许多小种子,它们在天上飞,碰到了云彩,然后就落到了草地上。

幼l:它在草地上,被人捡起来种到了花盆里,它长大了,长成了一朵美丽的花。

幼2:它遇到了毛毛虫,和毛毛虫一起聊天,又在草地上遇到小鸟,小鸟带着它一起飞走了……(种子出现在白色画面中)幼1:小种子飞到云上面,云带着它到了太阳那,它们一起唱歌、跳舞。

幼2:小种子到了雪山上,它找到小海豹和它一起玩。

幼3:它到了北极的一棵树上,后来它到了船上,在船上一弹,撞到了小鸟的身上,小鸟救了它……(种子出现在棕、黄、红、紫、桔、粉色画面中,引导幼儿对其他色彩进行联想。)师:这里有许多颜色,有这些颜色的地方,小种子都想去。你们猜猜它想去哪里?在这些地方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4.幼儿自选颜色纸张,绘画《小种子去旅行》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是一粒小种子,你想去哪里旅行?会遇到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选择你想用的的纸,把小种子去旅行的故事画下来。

5.展评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来讲述自己的作品故事。

幼1:这是一粒火龙果的种子,它飞过了大山,来到了沙漠。这里的太阳很大,很热,它一下子掉了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它长大了,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它不是火龙果了,它变成了仙人掌。

幼2:小种子去旅行了,它在天上飞了很久,最后它来到了沙漠,掉到了金字塔上,风一吹,扎到了小种子的屁股,它吓了一跳,但它没有哭。

幼3:小种子来到了土星,它看到土星人正在搬木头。土星船长和小种子一起玩。小种子看到土星上有一面灰色的旗子。后来,土星人把小种子放在了土里,小种子长呀长,最后长成了大树。

种子旅行记大班教案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2.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进行简单分类。

3.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分析能力。

一、回忆故事《种子的旅行》,导出课题。

1.复习故事《种子的旅行》。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故事《种子的旅行》吗?

师:那故事里都提到了哪些种子啊?(蒲公英、苍耳、红果、椰子、豌豆。)。

(教师按照幼儿的答出的种子在白板上依次点击出现图片。)。

师:那,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怎样去旅行的吗?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分别请幼儿模仿一下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2.介绍新朋友。

(教师点击出现凤仙花和喷瓜的图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凤仙花的种子藏在哪里?喷瓜的种子藏在哪里?

(种子藏在瓜皮里)。

师:再猜一猜,凤仙花和喷瓜会用什么办法去旅行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好多的办法。

师:那让我们来看一看,凤仙花和喷瓜到底是怎样去旅行的。

(教师播放视频)。

小结师:凤仙花和喷瓜都是靠弹力把种子们喷射出去,它们都是靠自己的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的。

师:还有很多植物也像喷瓜和凤仙花一样用各种办法把种子宝宝传播出去,送它们到各个地方去旅行。到了收获的季节种子宝宝们就长大了,跟妈妈一模一样。

二、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播放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幼儿观察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点击出现视频中出现的植物)。

幼儿自由讨论观察到的种子传播方式。

师:在水里漂的是鸭腱藤,它是靠水力传播的。鸭腱藤成熟了种子就会掉进水里漂到很远的地方,继续生长。(教师点击出现水力传播的标志)。

师:除了靠风力和水力传播种子,植物们还用了哪些好办法来传播种子啊?

(被动物吃下去,随着粪便洒向四方。果实炸开,蹦到外面。)。

师:牛蒡是靠人和动物传播的,牛蒡成熟后就会粘在从他旁边经过的人或动物的身上。野果的种子硬硬的被动物吃下去不易消化,就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凤仙花和喷瓜则是靠自身的弹力把种子传播出去的。他们是靠弹力传播的。(教师点击出现人和动物传播标志和弹力传播的标志)。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我们了解到有的种子像降落伞一样飘在空中,它的种子靠风传播;有的种子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拍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开裂,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2)游戏:点一点。

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植物分别用什么方法去旅行。重点介绍种子(水黄皮、风滚草、黄花酢浆、萍婆)。

教师协助幼儿点击出现种子的传播方式。

2.按传播方式给种子分类。

(幼儿分别说出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指导幼儿将种子拖进相应的框框里。)。

3.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种子的传播。

在音乐中,幼儿自由结伴分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的外力,合作表现种子的传播过程。

三、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种子飞回教室。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旅行

1、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

3、种子旅行的课件。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

一、教师由故事导入。

(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妈妈送我们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绒伞。她说:"孩子们,飞吧,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到遥远的地方,飞向四面八方,记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于是,我们飞呀飞,飞过小河,越过山冈,在蓝天下飞了好久。我们就各自落地生根长大,终于有一天,一个个也像赶集一样,顶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听,路边的孩子们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们吹呀吹呀,于是,我们又像当年妈妈送我们一样,将我们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师:故事里讲到了谁?它们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旅行?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小结: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从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来激起他们对种子的传播探索的兴趣,从而导入活动有关种子的几种传播途径,让幼儿的思想上有个准备: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有关种子传播的话题,这样也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活动。)。

二、幼儿看图片,进行交流。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观看短片。)(小结:教师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图片让他们观察,了解种子神奇的传播途径,并让一些回家做过调查的孩子试着来讲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幼儿。另外我们还搜索到了几个有关种子传播的短片,让幼儿观看,这样就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了。)。

三、幼儿利用实物,了解传播方式。

师:除了弹力传播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风来传播的,我们叫它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弹性传播的,我们叫它弹力传播或自身传播,如:凤仙花,豆荚。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还有的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如:苍耳、龙葵。

《一粒种子的旅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粒种子的旅行》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种子》大班教案

1、读懂故事情节,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照顾植物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在欢快的歌曲《春天》中,教师带幼儿跟着音乐表演、翩翩起舞。

老师: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个很有生机的季节,小草绿了,种子发芽了。

二:观察封面,感受花朵成熟的美丽。

1、图上有朵什么样的花?

2、小种子藏在哪里呢?秋风一吹,种子们离开了妈妈,他们要飞到哪里去呢?它们到那里去做什么呢?下面我们跟着故事中的小种子展开一段风中之旅。

3、让幼儿自己寻找,辨认那粒最小的小种子在哪里。

4、一粒种子停在高高的冰山上,种子不能生长(原来种子在冬天里和小动物一样在睡觉,因为天气太冷了,如果太冷了,春天天气变暖了,下雨了,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5、一粒种子掉到海里,淹没了(种子发芽是需要空气的,水太多了种子不能呼吸,会被淹死的。就像小朋友吃饭一样,吃饱了就可以了,如果吃撑了,肚子就会很难受)一粒种子飘落到沙漠里,大沙漠又热又干,种子不能生长。

6、种子们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小鸟吃掉了一粒种子,老鼠吃掉了一粒种子,我们的小种没有被吃掉。

7、除了这些困难,种子们还可能遇到哪些危险?(。。。。。。。。)。

三:种子们是如何长成植物的?(生根、发芽、长叶、开花)观看视频《种子的生长过程》直观了解种子发芽过程。

小结:原来种子要发芽要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它不但需要水,需要土壤和空气,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

四:猜猜剩下的这些种子能顺利长大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又遇到哪些不幸的事?

孩子的践踏植物,男孩的采摘花朵。

小种子长成的植物开出了巨型花,好看的花!

小结:好听的故事听完了,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小种子呢?(勇敢、坚强、幸运。。。。)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但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爱护每一个小生命。

五:活动延伸,尝试播种体会主人翁的责任感,一起种种子。(音乐《春雨沙沙》)小朋友们都明白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种子?现在是春天,种子也飞到我们中一班了我们把它种在花盆里,希望它平安幸福的长大!让我们一起期待小种子发芽长大!

师幼一起来到自然角没人尝试亲手种一粒种子,体验播种的乐趣。在老师帮助下幼儿为自己种下的种子贴上标签,插上记录表,以方便平常的照料、观察、记录。

旅行大班教案

在《学习活动》(5~6岁)教师参考用书上,主题“我自己”中“身体真有用”的内容与要求是: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会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懂得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在教材的93页上有一个教学活动实例“食物的旅行”,在解读这个活动方案后,我思考着如何将这一教学内容更加富有情趣地呈现出来。

正巧绘本《牙齿旅行记》符合我的设想。故事借助女巫“甜心”帮助小女孩洋洋寻找吞进肚子里的小白牙的过程,展示了人体内部的消化系统,描述了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以及功能。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不仅能吸引幼儿,还可以避免科学知识的抽象枯燥。

由此,我认为首先可以借助故事线索,尤其是绘本中的角色、情节、内容展开活动,帮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展开有关科学内容的探讨。其次,故事内容中虽没有直接讲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和消化器官,但其中蕴含着较大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翻翻乐”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积累正确保护自己消化器官的经验,使得故事内容为幼儿未来的生活服务,教学有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

1.初步了解人体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感受人体消化过程的奇妙。

2.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积累有关保护人体消化器官的经验。

1.班级正在进行“我自己”的主题活动,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人体呼吸器官的经验。

2.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个别幼儿已经表现出对人体消化器官的好奇。

3.多媒体课件(包括故事内容和游戏内容)。

一、出示角色,引起欣赏故事的兴趣

关键问题:

1.小女孩洋洋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做鬼脸。)

2.她想告诉你们什么呢?为什么你认为洋洋最喜欢吃糖果?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画面上有棒棒糖。)

3.洋洋正在吃棒棒糖,突然她手捂着嘴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及时肯定幼儿合理的猜想。)

4.洋洋的牙齿掉下来会到哪儿去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ppt上出现故事名称《牙齿旅行记》,请幼儿认读故事名称,满足个别幼儿对文字认读的好奇和需求。)

二、听赏故事,感知作品内容的有趣

教师结合ppt讲述故事,讲述中可适当、随机地进行简单的插问。

如女巫顺着洋洋的喉咙往下滑,她来到了哪里?

胃说:那颗小白牙,我可消化不了,它已经到下一站。下一站是哪里?

三、回忆内容,体验自己身体的消化器官

关键问题:

1.牙齿去哪些地方旅行了?

(教师放ppt,洋洋身体里的消化器官解剖图。)

2.原来,洋洋的小白牙到人体里面去旅行啦,这些器官有个“大名字”,叫什么呢?

(根据幼儿已有认知经验的表达表现,教师及时肯定或丰富词汇“消化器官”。)

3.每个人身体里面有没有这些消化器官?请你们指出来。

(根据幼儿的表现,帮助幼儿比较准确地指出自己身体消化器官的大致位置。)

4.小结:每个人身体里面有许多器官,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引导幼儿一起说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这些消化器官在每个人的身体里工作着……口腔里的牙齿能咬碎食物,食道就像滑滑梯运送食物……(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这些消化器官真奇妙。

四、游戏“翻翻乐”,巩固和拓展相关经验

(可以适当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

2.交代游戏规则:洋洋说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翻翻乐”的游戏(放ppt),这个游戏一共有六道题,数字越大题目越难。请幼儿按照数字顺序由小到大进行翻题回答。回答正确才能进入下一题(题目附在后面)。

3.小结:洋洋说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真开心,以后还要和你们一起玩游戏。

附“翻翻乐”游戏题:

1.“饭吃好啦,我们一起去踢球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2.“游戏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3.身体里哪个消化器官有点像搅拌机?为什么说胃或口腔像搅拌机?

4.“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拉肚子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5.经常吃粗粮好吗?(可以追问:粗粮有哪些?)

追问:我听医生介绍有些人是不能多吃粗粮的,哪些人不能经常吃粗粮?为什么?

6.关于人体消化器官,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问问老师和小朋友!

旅行大班教案

1、仔细倾听故事,初步了解人体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感受人体消化过程的奇妙。

2、积累正确的保护人体消化器官的好习惯。

1、幼儿经验:对于身体中消化器官十分好奇,知道认识嘴巴、胃比较常见的器官。

2、教学课件:《牙齿旅行记》ppt。

1、讨论:看图片猜猜,洋洋是个怎样的女孩?

2、分段讲述故事。

提问:馋嘴的女孩洋洋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牙齿吞下去之后会怎么样?

1、结合ppt分段讲述故事(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重点讨论:

1)胃的形状像什么?胃有什么作用?

2)小肠的工作是什么呢?

3)大肠喜欢做什么?食物被大肠吸完水分以后会变成什么呢?

2、结合人体模型图巩固消化器官的顺序和功能。

:原来女巫从嘴巴里进去,经过了食道、胃、小肠、大肠,最后从肛里出来了。这些器官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后食物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器官。

游戏规则:自由分成人数一样多的两组进行轮流回答问题。

种子旅行记教案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神奇的植物宝宝吧!

(蒲公英、苍耳、豌豆、莲藕等)。

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咱们看到的蒲公英、苍耳、豌豆、莲藕的宝宝都长什么样?

师:原来它们有着特殊的本领,奇特的外形是能帮助它们旅行的,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只有懂得了它们的特殊本领才能当上他们的保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种子宝宝都有哪些本领吧。

(1)蒲公英的本领(播放蒲公英旅行的视频)。

教师: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旅行的?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帮它旅行的。

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种子是靠风旅行的。(榆树种子、槭树种子)。

(2)苍耳旅行记(播放苍耳旅行的视频)。

教师:苍耳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旅行的?

小结:因为苍耳的种子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去旅行。所以苍耳就是靠动物帮它旅行的。

(3)莲子旅行记(播放莲子旅行的视频)。

师: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旅行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中,就顺着水流到远方去。

(4)豌豆旅行记(播放莲子旅行的视频)。

师:小豌豆是用什么方法旅行的?

小结:原来豌豆长大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果壳裂开,把自己弹出去。像我们见到的黄豆、红豆、绿豆等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同时种子宝宝去旅行也是为了繁殖它们的小宝宝。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种子宝宝的本领了,让我们来当自己喜欢的种子的保镖护送他们到它们喜欢的愿望岛上吧!

今年植物王国的喜事接连不断,蒲公英的妈妈生了许多降落伞宝宝,苍耳妈妈生了许多刺刺球宝宝,莲藕妈妈生了许多乖巧的莲子宝宝,豌豆妈妈生了许多可爱的小豌豆,调皮的小家伙们想去美丽的愿望岛旅行。妈妈们生怕有人伤害他们于是就请我们大一班小朋友做他们的保镖,保护它们的宝宝安全抵达愿望岛。

活动延伸。

进行种子的粘贴活动及自然角种植活动。

种子的旅行大班教案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种子的旅行大班随笔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开展活动。电子白板作为—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了传统黑板和传统的计算机多媒体两大教学技术的优点,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很多科学活动中主要是教师讲解,幼儿聆听并消化,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让幼儿在观看种子传播的小动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并归纳,如此孩子们有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的兴趣也大增。同时,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将预设的问题和情境先隐藏起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机提取,优化了师幼活动,使交流更有意义、更有效。

在孩子们认识了植物种子的几种传播途径后,我为了更好的巩固孩子们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在白板上设计了操作活动,让孩子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将不同的种子与相应的传播方式配对。教学要求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为帮助幼儿拓展见识,我还特意增加并调换了一些种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个平台直观的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结合生活,学会举一反三。在与白板的互动中,孩子们做的也很好,能掌握几种常见的种子的传播方式。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科学活动要求教师语言精练、严谨,由于经验的缺乏,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特别是评价和小结过程中,语言不是很严谨,今后还要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教学,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在活动中我过于注重多媒体的利用,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操作活动也只能是一部分幼儿,且活动的动静交替较少。如果在活动最后设计个游戏,在幼儿掌握几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后,结合白板开展一个游戏,让幼儿能集体参与进来,相信互动性会更好一点。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了解到:教师教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要急着帮助孩子寻找答案,特别是科学活动,留给孩子寻找和探索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更有成就感,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习得的知识也更深刻,掌握的内容也更加牢固。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他们飞到黑黝黝的泥土中,在那里生根长叶,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苍耳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她生怕有人伤害他们,便给他们穿上了坚硬的盔甲。一天一只野兔从她身边路过。她心想该是让宝宝们独立安家的时候,于是便让苍耳宝宝们跳到野兔的绒毛上,宝宝们听了妈妈的话,一个接着一个地跳到了野兔的绒毛上。苍耳种子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葡萄挂在枝头真漂亮呀!小鸟飞过来看见了,“啊呜”一口就把葡萄吃下肚,把自己的粪便大出来,种子也就跟着出来了,落到哪儿,哪儿就是它的家。

豌豆成熟了,在太阳下晒干了,就“啪”的一声,弹到哪儿,就在哪儿安家,它是靠自身弹射传播种子的。

他们看见湛蓝的天,这时他们是多么羡慕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他们就想我们一定要找一个比鸟儿们还好的新家。他们看见银花朵朵的湖泊,它们多想在这重新安家啊,正当他们要落下的时候。一声“不能落,落下来你们会没命的!”哦,原来是好心的小鱼在劝告他们。他们听了小鱼的话,又立刻跳到小兔的身上,继续着他们的长途安家旅行。他们经过金光闪闪的沙漠,多想落在这里重新安家啊!正当他们要落下的时候,又一声“不能落,落下来你们会没命的!”哦,原来是慈祥的仙人掌妈妈在提醒他们。

“这里也不能安家,那里也不能安家,我们的新家到底在哪呢?”正当苍耳种子们发愁的时候,野兔经过一方肥沃的土地,“啊,这里好好啊!我们可以在这里安家了吧!”“是的,是的,这才是你们重新安家的好地方!”哦,大地妈妈正张开双臂迎接他们呢!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富含很多大自然知识的绘本书籍,作者安妮默勒告诉我们植物如何“旅行”的手段。

种子没有脚,但它能到达世界上任何角落。看完《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些种子有保护罩,等保护罩成熟裂开就落进泥土里长大,比如凤仙花。有些种子是靠风吹到很远的地方,比如蒲公英。有些植物靠动物“出租车”来传播种子的,比如蚂蚁,会拖着种子边走边吃,吃完种子上的一部分养分就把种子随便扔下,种子就在那里生根发芽。还有些种子被动物吃进肚子里,在肚子里“旅行”了一圈,等动物将它拉出来,如果运气好就可以落在泥土里长大。

总之,植物有很多办法把种子送出去,繁殖生命,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人类很幸运。如果我们想旅游,可以借助各种的交通工具,而植物的旅行靠的是种子,种子的旅行方法多种多样。

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快速收缩,种子会沿着弧线飞出去。凤仙花也叫“别摸我”。

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小勺子”就像一个投掷器,把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出去。

有些种子用风来进行旅行。蒲公英随着风的方向就像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树木也是体型较大的植物,当它的叶子向下飘落时,风把它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有些种子更聪明,它们喜欢“坐出租车”旅行,紫花地丁、花雪莲、报春花。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蚂蚁的美食,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随手把种子扔在某个地方。

牛蒡或者猪殃殃这类植物会借助动物旅行。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皮毛上。动物很快就察觉身上的不速之客,梳梳身上的毛皮,种子就落在地上生根发芽了。

原来植物这么聪明,原来大自然这么神奇呀。

春天到了,蒲公英的儿女们长大了,头上毛茸茸的,白白的,它们妈妈叫做“小伞兵”,隔壁家苍耳妈妈的儿女长得很怪,圆圆的,身上都长满了尖尖的利刺,小伞兵们热情地叫它们“小刺猬”。

有一天,一个顶小的“小伞兵”对一个顶小的“小刺猬”说:“好像我的妈妈说过,我们不能一直在妈妈的身边,你们想要长成一棵真正的蒲公英,就要去旅行。”“为什么呢?”小刺猬问,小伞兵来不及回答,就被风姑娘吹走了。“再见,我去旅游了!”小伞兵说。

小伞兵走了,小刺猬好寂寞呀,自己又没有伞,不能去旅行。想着想着,一头小鹿从苍耳妈妈旁一擦,把小刺猬挂在自己的皮上,走了,小刺猬像骑着匹大马,也高高兴兴去旅行了。

可是,小鹿一抖,把小刺猬抖下去了,他一不小心摔了个屁股蹲,他揉了揉眼,想看看是什么好地方。

“小刺猬!”一阵叫喊声让它回过头来,原来是小伞兵,他是被风吹来的,一阵风吹来,把土铺在小刺猬上面。

下一年春天,小刺猬会长成一棵真正的苍耳,小伞兵会长成真正的蒲公。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跟我说,吃果子的时候不可以把籽吃进肚子里,否则它们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然后长成树苗从你的嘴巴里钻出来。那时候并不懂得人体即使不能消化高纤维素的种皮,也可通过肠道将其排泄,有那么一段时间,吃果子总会小心翼翼,不慎吃进籽粒,便会时时关注自己的排泄情况,倘若不能看到自己已经将种子排泄出来,心里甚至会惶惑不安。现在想来真是童趣无限。那是我对种子最初的椎形,知道有这样一种东西,哪怕细如针孔,只要植根土壤,悉心培植,也可以发芽成苗,然后长成参天大树,收获硕果累累,如此循环往复,细细想来,实在叫人惊叹神奇。

在我的记忆里,唯一有印象的不过是那颗蒲公英种子的旅行,细小的茸毛像一把降落伞,风儿经过,它便带着蒲公英种子开始了一场崭新的旅行。

还有一些种子是动物朋友们的最爱:思缘,你看,蚂蚁就很喜欢像紫丁花这样的种子,它们身上有很高的附油着物,蚂蚁常常带着它边走边吃,吃完附油着物,它们就扔掉了种子。妈妈的家乡有很好吃的樱桃,那是小鸟们的最爱,每年樱桃出来,总有大量的果实被小鸟们带走,它们吃掉果肉,种子也会被小鸟扔在一些不知的地方;我们也有在书上看到爱吃榛子的小松鼠,这些爱吃竖果的小动物们,每年冬天来临,就会收藏果实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些被它们遗忘的于是被搬置到那里安了家;嘿,还有一些爱吃果实的小动物,里面小小的种子藏在动物的肚子里,等着动物通过肠道排泄出来,这样小小种子也完成了一次旅行;更有一些种子本身可以通过藤蔓进行旅行,比如我们吃过的草莓,还有类似南瓜和冬瓜这些植物;哦,最后告诉你,有些种子本身带有勾型形状或具有粘性,只要人或动物经过,他们就会粘在人们的衣服或动物的毛皮上,由是被带着走向别处。

我对思缘讲完,掂着小指尖问她,这么小的一颗种子,可以发芽,成苗,然后长成参天树,结出那么那么多的果实,是不是很神奇?思缘愣愣的,如我最初对它们的概念一样,显得模糊而懵懂,只是听来大树由小小种子培育而成,由衷赞叹:很神奇的。我们吃到水果的时候,我指给她看桔子的种子是如何,苹果的种子是如何,梨的种子又是如何。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指给她看正从树上飘落的种子,丛林里各色不同的种子,那些连我也没法叫出名儿的小颗粒,寻找种子成了我们的一大乐趣。

再到文昌乡下,我们漫步在丛林之间,思缘每发现一个植物,便指着那些已经发焉的果籽问我们,这是什么种子?一种一种,哪里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只是偶然发现有一类书上所说“可以靠着动物旅行的种子”,在我的老家,它显得大而坚硬,文昌却小了许多,刺也并不如何扎人,学名叫牛蒡,我们叫它爪爬子。思缘惊奇了,大吼着,我要让种子旅行。于是唤来爸爸要让爪爬子们粘上她的衣服,她兴奋地带着种子们开始了一场体验式的旅行。

旅行大班教案

1.幼儿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flash课件“5以内的加法”。

2.2-5的数字组成式、人手一份看图列式图。

1.游戏导入,激活动机。

(1)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师:我们来碰2个球。

师:我出一个球;

幼:我出一个球。

师:2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3)师:我们来碰3个球。

师:我出1个球;

幼:我出2个球;

师:我出2个球;

幼:我出1个球;

师:3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4)师:我们来碰4个球。

师:我出1个球;

幼:我出3个球;

师:我出2个球;

幼:我出2个球;

师:我出3个球;

幼:我出1个球;

师:4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5)师:我们来碰5个球。

师:我出1个球;

幼:我出4个球;

师:我出2个球;

幼:我出3个球;

师:我出3个球;

幼:我出2个球;

师:我出4个球;

幼:我出1个球;

师:5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2.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呢?(幼儿简单讲述)。

(2)师:你们到过大森林里去旅游吗?今天,我就和你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出发吧!第一道算式:3+2=5。

(3)绿树环绕、草色怡人,这里的景色多美呀!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瞧,它们飞来啦。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有几只什么颜色的小鸟飞来了?飞到了哪里?)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有3只红色的小鸟飞到了大树上)。

(4)仔细看一看,又来了几只什么样的小鸟?谁会说?(又来了2只黄色的小鸟)。

(5)你们能把红色小鸟和黄色小鸟飞来的故事说一说吗?

幼1:有3只红色的小鸟飞到了树林里,又飞来2只黄色的小鸟。

幼2:树林里先飞来了3只红色小鸟,又飞来2只黄色的小鸟。

(6)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幼:森林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你真爱动脑。怎样才能知道森林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合起来)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加法)。

(7)师: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你知道加法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吗?(加号)写“+”号时先写“—”(横),再写“|”(竖),要均匀。“+”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里表示3只红色小鸟和2只黄色小鸟合起来的意思,一共是多少只呢?(5只)看看还少了什么?(等号)写在什么地方?(在2+3后面写上“=”表示“是”的意思,也就是说“=”两边数目相同(同样多、一样、相等)。“=”号的书写是两横,因为表示相等,所以要上下对齐,宽窄空隙要适中。象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是加法算式,读作2加3等于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8)齐读:2+3=5。

第二道算式:2+2=4。

(2)师:你说得真棒!

(3)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加法)。

(4)师:谁来说说算式?(2+2=4)。

第三道算式:1+3=4。

(1)师:谁最爱吃蘑菇呢?

(3)谁会问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4)用什么方法做的?(加法)。

(5)1+3=4,齐读。

(6)师:离开了草地,森林里还会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呀,这里有什么?(小木屋)有几幢?你们猜谁会住在里面?(小动物)。

3.分层练习,明析算理。

小熊家。

(1)谁的家?家里有哪些熊?你们能向刚才一样,问一个加法问题吗?

小马家。

(1)这是谁的家?这些马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2)你们能编加法题目吗?

例1:马厮里有1匹大马,2匹小马,一共有多少匹马?

例2:马厮里有2匹黄马,1匹棕马,一共有多少匹马?

猴子家。

(2)除了站的位置不一样,仔细观察一下,它们身上穿的家长一样吗?

例3:有2只猴戴红帽子,2只猴戴黄帽子,一共有多少只猴?

长颈鹿家。

(1)长颈鹿的家好美呀,有池塘、有大树、有阳光。你们能象刚才一样,也编出加法题目吗?和你边上的好朋友讨论一下。

(2)幼儿编题。

例1:有1只长颈鹿在喝水,4只长颈鹿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

例2:有4只长颈鹿在草地上,有1只长颈鹿在喝水,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

4.寓学于乐,巩固深化。

(3)等一会儿,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份,看着照片编一编,编完了把算式题写在下面,如果你全部做对了,就请你的妈妈或者爸爸在照片上印上一个印章,最后别忘记写上你自己的名字。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