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第三课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4 16:01:12 作者:琉璃 党团范文 2023年六年级第三课教学反思(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第三课教学反思篇一

1.本内容属于数论方面的,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2.学生是在掌握了因数和倍数及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学生肯定会受2和5倍数的特征影响,从个位观察找3的倍数的特征。而不会考虑各个数位,所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还需要引导一下。

3.先让学生用计数器拨数,学生慢慢会发现算珠的个数和如果是3的倍数,拨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如果把算珠拨出的数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更能直观地,比较迅速地观察出3的倍数的规律,这样省事省力,效果还好。

找因数教学反思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导入环节中,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

2.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找质数教学反思

1.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

2.小组合作不要仅仅限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六年级第三课教学反思篇二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让一年级的孩子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孩子们先观察教学情境图再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孩子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学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写数这个环节,我对每一个孩子的书写进行把关,亲自指导书写,以致于有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我是这样想的:孩子们正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孩子们在一开始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六年级第三课教学反思篇三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

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篇课文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学生为主,所以大多学生对我所提的问题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主要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六年级第三课教学反思篇四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篇课文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学生为主,所以大多学生对我所提的问题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主要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六年级第三课教学反思篇五

今天,我在组内出了一堂公开课《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以下是主要教学过程:

一、试题评析部分

(一)、选择题部分:

1、学生阅读试卷进行自我分析。

2、提出较难题的题号,以便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二)、组合列举部分: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

(三)、材料解析题部分:

1、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继续活动,完成材料解析题的讨论,讨论内容主要为近代化到现代化探索感悟等)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四人小组中一人汇报,其余同学可作必要补充。

教师指导答题方法。(题号15、17)

(四)、综合探究题部分:师生共同完成。

二、分析归总部分

学生归纳全卷知识点并与教材相结合。

三、布置作业

学生个人整理卷中错题,并改在错题本上(如有疑问可继续与教师、同学交流)。

课后教研组教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尤其是孟主任,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1.选择题部分,学生查找错误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并探讨共性问题,效果较好。组合列举部分: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并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关注了学困生。

2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体现了合作意识。

学生基础知识把握较好。

3初三毕业班小组互助时间分配上把控问题,还需多思,四十五分钟,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进行怎样的复习学生能力才能提高?面对开卷考试,学生的记忆知识还要不要?这一切都需要去摸索、去分析、去尝试。

4、在教学手段上,要注重学生参与。因为是复习,所以学生应该能将学过的知识回忆出来,老师只要呈现、引导。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在教学步骤上,分析材料是本堂课的难点,教师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答?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这些都是教学中攻克的主要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单元的复习流程调整如下:

1、课前考查知识点。采取方式:竞赛、口答等。

2、出示学习目标,老师指出本单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基础训练: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进行小组合作答疑,巩固考点知识。通过老师点拨,自己解决疑问,并用考点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4、学法指导和激发信心。

5、提高训练:针对中考,做一些难度稍大的练习,加深对考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