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信息加工教案(大全5篇)

时间:2023-09-23 21:15:53 作者:MJ笔神 口号大全 文本信息加工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本信息加工教案篇一

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参照教材介绍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根着课本上的操作来做。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有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

要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新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任务,采用自主尝试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组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这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怎样控制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能够真正的按照教学的设想进行。实际教学中就发现有个别学生对待任务感兴趣,知道方法但操作技能不过关,说明我们农村学生信息基础薄弱。特别要多辅导操作不过关的同学,使到他们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文本信息加工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粤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表格作为信息数据的一种呈现、处理方式被广泛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特别是它和后续将要学习的数据库技术的共通之处,更使得其成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和阶梯。

本节内容试图通过表格来组织数据,将相关信息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以合适的表格数据、图表类型以及相关文字说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去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的表达统计结果,以便使表达的意图更加充分、生动和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没有取用教材中的实例,而是通过excel建立表格处理本班学生成绩统计表,再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建立图表,让学生逐步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但是由于课时原因所限,本节课只讲授前一部分内容,建立图表部分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情分析

新课标注重的是对学生利用工具表达意图的培养,它要求“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计算机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面临即将到来的学业水平测试,课时紧、任务重,而教材偏于理论描述对考纲的针对性却不强。因此考虑到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试图尽可能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兼顾到考纲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明确任务需求,以建立适当的表格

(2)掌握表格中数据计算的基本操作与方法

(3)掌握对表格进行美化的基本方法

(4)掌握利用公式、函数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挖掘、提炼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建立成绩表,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报告,体会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excel电子表格数据进行数值计算,包括求和、求平均数等。

难点:用excel电子表格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包括排序、筛选、条件格式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表格,如成绩表、考勤表、评选表等,并对这些表格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后统计和分析,形成科学准确的分析报告,以便人们能快速地接收和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此处先用课件展示高二教师分工表、学生成绩表,再展示成绩分析结果及转化成的图表方式让学生体会利用excel软件在表达数据方面的优势)

(二)讲授新课

教师先对excel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如界面、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地址等,让学生对excel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1、完成表格

请学生观察成绩表,进行一个简单的成绩分析还需要添加哪些项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大致有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名次、进步退步情况等)

2、计算数据

应用公式或函数等方法对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值计算

(1)求总分:应用公式法、按钮法、函数法(教师重点讲解,并介绍填充柄)

(2)求平均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3)求名次,用rank函数,教师要重点讲解第二个参数的范围的确定。

(4)求进步情况,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3、美化表格

(1)标题的美化: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齐、单元格合并及居中

(2)表头的美化

(3)单元格的美化

4、分析数据(此为拓展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1)筛选

(2)排序

(3)条件格式

七、学生实践

八、作品点评

在对学生作品点评过程中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

文本信息加工教案篇三

经过一天多的煎熬,我终于挣脱了,如释重负。在上这一节课之前,我是高度紧张,以致晚上睡觉失眠。当我上完这一节课时,先不管我这一节课上的怎样,我首先感觉到的就是突然间轻松了很多,整个人似乎在一瞬间失去了动力,渐渐地感觉到疲惫,眼皮很重,头脑很迟钝。一直以为,我是能在强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学习的,但是经过之后,终于明白,动动嘴皮说的,跟实际做起来真的非常不一样。少说话,多做事!真理啊!

很感谢喻老师、马老师、熊老师、师兄给我的评价以及教学建议,现在来总结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1、喻老师说这一节课我表现得比平时紧张,导致在教学语言的表达、组织方面表现得不好。确实,站在讲台上,我是紧张不少,但我不能以紧张作为借口,教学语言一直都是我的通病,特别在普通话的表达、语言的组织方面,连我自己都对自己没自信。每一次我都要硬着头皮大声地喊着错误的发音,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就把错误给混过去了。不得不面对这一个严峻的问题!每天都要练练普通话,再也不能逃避了!

2、整一个教学环节比较完整紧密,教学设计精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讲解的不够精细,除了布置任务比较精细,在文本信息加工的要求的讲解就不够精细,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几点要求全由我来讲,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好。喻老师说“讲课的精细体现在什么时候该讲,该讲什么”,这点没做好,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不佳。

3、这个班是重点班,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比较高。但经过前两节课的授课,我觉得学生的水平没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样的一个总结,导致我这一节课存在了很多问题。一方面,我比较缺乏临时应变的能力,没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的进度;另外一方面,我过于呵护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其实并非如此。作为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在看待学生的时候,就要把他们的知识水平看得比想象中的高。

4、在最后点评学生作品的时候,我并没有严谨的评价体系,即是量化的指标。我主要是在主观方面评价学生作品,导致学生没有建立一个评价的标准,所以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并没有突破。

5、这一节课是操作课,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的就是采用先让学生初步操作,然后再插播,最后让学生继续操作。问题就在于“插播”,选择什么时候进行插播,是本节课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学生在认真操作的时候,我选择插播,学生就会有意见,导致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如果能在ppt上展示操作的步骤和要领,那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佳。

6、这一节课还出现了一些科学性的错误:ftp与资源共享是不一样;拆入背景图片不能打印等等的问题。教学最忌就是出现科学性错误!细节决定成败!

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就概括为以上六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得好好注意这一次发现的问题,好好改进,希望会有更大的进步!

文本信息加工教案篇四

现在有许多学生总是认为计算机和电视机性质相同的,电视机买来接上闭路就可以用了,计算机买来接上网络就可以上网。这就是旧教学体系产生的不良一面。

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后,能认识信息加工处理的重要性,特别软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地位,理解使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与编程解决问题的不同用途,知道遇到哪些问题时需要编程解决,理解要使计算机工作,必须在计算机中安装运行软件。

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与自己编程来处理信息各有什么优点,理解工具软件可用来加工处理日常事务,一些共通的,大众化的问题,而自己编程可以用来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非大人化的问题。

广东版教材与教科版教材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广东版教材更注重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而教科版要求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认识简单的算法。教师如果以教材去理解课标,是无所适从的。目前全国有五套教材,如果教材看得越多,必然疑问更大,问题更多。如果能从课标入手去解读课标,就能更好地去用教材,处理教材,因材施教。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的体现。

2.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编程解决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些问题需要进行编程解决,一般来说,学生没有真实体验编程过程,很难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小程序,演示一些小程序,例如:函数图像,计时器,猜数游戏、进度条等小程序,激发学生想象力,引起联想,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成绩统计、五子棋、计算器等方面进行思考。

文本信息加工教案篇五

优点:

(4)充分利用了团队合作开发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力,在不影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缩短了作品开发的时间。

不足:

(4)任务的分层在作品开发和团队分工中体现,所以教师在掌握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团队开发的一些相关要点的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