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教育部发布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实用5篇)

时间:2023-09-23 19:15:25 作者:FS文字使者 工作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教育部发布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实用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篇一

教育部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报告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跃升世界中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数据显示,至20的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达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此外,我国还有近300所独立学院。全国现有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新建本科院校分布于其中的196个城市,布点率达57.82%。在非省会城市布点的新建本科院校有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1%。新建院校成为承担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基本解决人民群众“上大学难”问题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井喷式增长,各级各类高校面貌焕然一新。与相比,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3.6倍,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增加4.9倍,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增加1.7倍。从到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2倍多,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报告认为,从总体上看,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硬指标”成倍增长,“软实力”显著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正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我国理应具有充分的高等教育自信。

同时,报告指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问题依然不少,主要表现为“四不够、一不高”: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短板”问题依然严重;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足,实现由量到质的新跨越仍是突出问题;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绩效评价不力,不少高校“等靠要”思想还相当严重,对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就业与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级差”现象明显。

报告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40多万个数据,并对20多万份专门调查问卷、数百人次深度访谈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统计。

【相关阅读】

在4月7日上午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以下简称“系列质量报告”)。其中的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实现了两个“首次”,既是中国首次发布,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

吴研介绍,从开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着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研制探索工作。此次发布的系列质量报告,包括1本总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4本报告统分结合、各有侧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力图全面回答、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景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客观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系列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跃升世界中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人才培养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基础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在学总规模364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

系列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软实力”显箸增强,特色发展势头强劲;质量的“硬指标”高速增长,部分985大学硬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质量的“保障体系”开始迈入世界先进水平。

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井喷式增长,各级各类高校面貌焕然一新。与20相比,20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倍。从20到20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2倍多,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各类高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生活环境等整体提升幅度较大,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加大人员、资源投入和制度保障,学生的在校学习体验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较高。教育部学信网的相关调查显示:总体上看,全国高校的学生院校满意度分值为4.09(5分制)。579所普通高校的抽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总体认可,高校学生评教的“优占比”达7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表示认可,对院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

据介绍,系列报告突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研制过程中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40多万个数据,并对20多万份专门调查问卷、数百人次深度访谈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统计。

在国内评估和国际认证的成功实践基础上,系列质量报告推出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无论是全口径高等教育质量的“五个度”质量维度,还是工程教育质量的“三个面向”,或者新建院校“三基本、两突出”,都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借鉴国际教育质量评价先进经验,建立了自己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新标准新体系,作为中国质量标准领域的新探索,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等国际组织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方面,更是强调国际完全实质等效,突出了国际工程联盟组织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质量持续改进,得到了《华盛顿协议》组织来华考察专家的高度认可。

系列质量报告认为,从总体上看,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硬指标”成倍增长,“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高等教育正由“大国”向“强国”大踏步迈进,我国理应具有充分的高等教育自信。但系列质量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仍存在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等问题。

吴岩介绍说,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量和质量已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今年将以评估专家的身份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对中国高校的评估。2015年10月-12月,该中心首次受邀分赴俄罗斯评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正式走出国门,“中国模式”、“中国标准”正受到国际认同和采纳。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篇二

“中心”认证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授权管理的1991年以来全国高等教育学历信息数据库,经审核后,出具《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学历认证报告),并对报告进行电子注册,提供网上查询。学历认证的范围包括:研究生毕业证书、普通本专科毕业证书、成人本专科毕业证书、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国家学历文凭考试毕业证书以及网络教育毕业证书。

“中心”为求职、出国、升学、证书丢失等提供学历证明,出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向“中心”或“中心”授权的代理机构提出认证申请,认证只需申请一次,“中心”同时提供书面和网上两种形式的认证结果,用户可凭认证报告上的证书编号及报告编号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

鉴别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篇三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以ipo作为主要的观察样本,对区域融资能力、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融资趋势进行分析,来体现新的融资市场结构,以及以此为契机角逐行业龙头的中介机构。

3月29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的国际金融峰会在广州召开,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布《融资中国-ipo分析与融资趋势报告》。

监管层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成为今年的主旋律;为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资本市场融资结构自去年以来呈现新变化,这亦预示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推出的《融资中国》系列研究,旨在对资本市场融资走向的记录;通过把握政策方向,提供对未来融资趋势的判断。

华南融资能力与中介服务“双强”

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结构变化早在20已出现端倪,ipo迎来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资本研究院以ipo作为主要的观察样本,对区域融资能力、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融资趋势进行分析,来体现新的融资市场结构,以及以此为契机角逐行业龙头的中介机构。

根据《融资中国-年ipo分析与20融资趋势报告》的数据统计,作为中国经济三个增长极,长三角(苏浙沪)、珠三角(广东)和京津冀的强势格局映射在拟上市公司的储备上。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5个地区的在会ipo企业家数合计占全国70%,超过大半壁江山。其中广东省以144家排在第一,浙江省以112家名列第二。

由于西部上市企业数量有限,监管层也正在使用ipo政策来调节,其中即“ipo扶贫”,支持符合ipo标准的当地企业上市,中西部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592个县能享受ipo即报即审的绿色通道,这有望提高贫瘠地区的融资能力。

但2017年一季度投行专项检查中,监管层对贫困县项目从严审核,旨在打击“政策套利”且标准达不到ipo要求的项目。

同时新三板的“企业池”亦不可小觑,ipo发行步入常态化,愈来愈多的挂牌企业谋求a股市场,截至2017年2月28日,新三板已有324家挂牌企业已正在实施ipo转板事项,占挂牌企业总数的3.0%。

这一庞大的拟ipo队伍将成为考量区域直接融资能力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新三板拟ipo企业区域分布的特点与拟ipo企业整体区域分布的情况近似。

而在中介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上看,华南券商更擅长服务中小型企业;根据对中小板、创业板的ipo排队统计,中小企业做股权融资的“首选”前三位是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在中小创ipo排队项目中,分别有25家、25家、21家。北方券商比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则因长期上市公司资源的积淀,在为大型企业提供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上更具优势。

然而随着ipo发行常态化,愈来愈多的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通过以ipo为抓手,提升其他业务条线的融资能力,华南券商有望改变行业格局。2017年一季度保荐机构项目数变化(华南券商项目靠前)已显露这一迹象。

ipo审核把控“业绩”关

尽管ipo发行常态化,但监管层对上市企业的“质量把关”毫不放松。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对2017年一季度ipo审核情况的分析,共有118家上发审会,首发通过103家企业,审核通过率为87.29%,相比去年出现下滑,这一数据在2016年达到97.06%。

今年一季度共有12家ipo企业被否,其中主板有3家、中小板1家、创业板8家。

从审核趋势来看,今年一季度ipo被否企业名单中,主板共有3家,中小板1家,创业板8家。其中,涉及“业绩波动、下滑或真实性问题”而被否的企业有7家,占比达58.3%,它们分别为深圳西龙同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泰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券商投行人士3月30日向记者表示,“监管层肯定会关注业绩下滑或者波动较大的项目,因为这意味着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充分披露下滑原因以及提出明确的盈利能力前景,有可预见的增长空间,也能顺利过会。”在其看来,监管层更青睐有实质性业绩支撑的项目。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的否决案例情况来看,尽管“持续盈利能力”仍然是监管层关注重点,但在否决原因中占比逐渐下降;“财务真实性”、“内部控制”、“独立性”、“募集资金运用”等比重均提升,监管层要求充分信息披露。

这103家首发上市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合计募资597.17亿元。其中欧派家居()募资规模最大,达23.30亿元;其次为新凤鸣()与尚品宅配(),两者分别融资19.70亿元、18.09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103家首发上市企业共来自19个省市,其中广东省以27家企业的数量名列前茅,紧随其后是浙江省,共有23家。

而在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上,2017年一季度,共有34家券商作为保荐机构助推103家企业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华南券商夺得行业之最,国信证券与广发证券各有8家;同时上海的券商表现亦较为突出,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金证券()分别以7家、6家、6家位列3-5名。而在去年一季度,前5名有两席为北京的证券公司,其中中信证券曾以18家项目夺得第一。

再融资收紧引导资金向实

相较ipo红红火火加速推进,再融资尤其是定增与并购重组,却被戴上“紧箍咒”。去年以来再融资窗口指导陆续对募集资金投向、定价规则、信息披露范围已作出明确要求;同时盯防“忽悠式重组”、“概念式并购”。

自国药股份()、金石东方()两家公司于2月21日公布其重大资产重组获批以来,至3月15日,定增批文已经断档超过三周。

多名投行人士此前均反映,定增批文下发节奏放缓。“从我的理解来看,对于已经过会的定增项目,监管层通过控制节奏来控制再融资的发行规模;对于还在审的`,就是从严审核。”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4月5日表示。

同时在3月,多个创业板定增项目面临“调整限售期”。据了解,窗口指导指出,创业板定增取消溢价发行无锁定期,亦即是说无论发行价是否溢价,创业板公司与主板和中小板公司锁定期标准都一致,要求锁定12个月。其中,东方日升()、长荣股份()、绿盟科技()均要调整限售期。

深圳一家券商保代3月28日谈到,“监管层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创业板公司市价定增项目存在大股东保底承诺,或是通过市值管理拉升股价让机构投资者先跑的情况。”在他看来,通过锁定一年,鼓励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这也推动上市公司应更注重公司基本面长期发展。

3月31日据一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证监会召集多家券商进行会谈,围绕再融资新规进行政策解读,其中要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项目定价必须以发行期首日定价。还要求派出机构增加对募集资金使用的专项检查,对保荐机构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督导作用进行了提示。

但同时监管者也透露鼓励定增项目发行“可转债”和“优先股”,该人士表示,这类项目可以享受绿色通道,要强调的是,审核标准不会降低。据了解,目前券商普遍开始注意储备可转债项目。

数据显示,、2016年分别有5家、9家可转债项目;而在2017年仅3月单月,就有9家上市公司推出可转债发行预案,无论数量还是预计融资金额均已超过前两年。这显示出再融资结构的生态变化,“可转债”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而在并购重组领域中,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员对2017年一季度的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上会的家数少了一半,仅有30家,而在去年,同期达64家。并购重组的审核通过率出现小微下滑,审核通过27家企业,其中无条件通过14家,有条件通过13家,整体通过率为90%,去年则有96.88%的通过率。

值得注意的是,被否的3个并购重组项目中有两家均涉及“标的资产盈利性”问题,比如宁波热电的标的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金利科技标的资产定价的公允性以及盈利预测的主要业绩指标缺乏合理依据。

证监会今年3月表示,下一步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及时分析研判并购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规则,重点遏制“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严厉打击重组过程的信息披露违规、内幕交易等行为,更好地引导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抑制“脱实向虚”。

从中介机构的财务顾问能力来看,2017年一季度,共有17家独立财务顾问机构成功操刀29单并购重组业务。其中,广发证券在并购重组上成果突出,以6单项目排列首位,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分别以3家位居第二名。而在去年同期,西南证券()曾有6单并购重组项目;然而近期被卷入大有能源()、九好集团危机当中。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篇四

近日,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编制完成《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本次质量报告从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五个方面,全面总结展示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现状。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连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签约毕业生中50%以上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且每年都有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就业,形成了毕业生甘于深入基层、献身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独特风景线。

学校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68%,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2013届共有毕业生61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8人,硕士研究生1344人,全日制本科生4657人。截至7月1日,2013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0.68%,其中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9.0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10%,本科生就业率为90.89%。2013届6129名毕业生中,签约35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7.53%;升学及出国162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55%;定向和非派遣就业2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86%;灵活就业10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5%。20有1922人到世界五百强企业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31.36%,占签约毕业生的54.51%。华东、华北地区是我校毕业生就业最为集中的区域,近7成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篇五

1、经教育部学信网认证为真实有效的学历证书,学信网学历认证中心均统一出具《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予以证明。该“认证报告”为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的.防伪书面报告,使用梅花水印的a4型纸,纸面的淡蓝色底纹印有“高等教育”、“gdjy”字样,出具时加盖“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印章。

2、学信网学历认证中心对出具的认证报告进行电子注册,并提供网上查询。用人单位和个人可凭报告编号和证书编号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认证报告的真伪。凡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不到的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