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义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19:35:10 作者:笔尘 演讲稿 中国演义读后感(优秀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演义读后感篇一

三国,多令人向往,是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

董卓废帝之时,三国随之崛起魏、吴、蜀三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各不相让,自然就有了战争,正所为分久必合,久合必分,战争多如牛毛,人才必定诸多。

三国也是个人才备出的年代。武将关羽、马超、张飞、赵云、黄忠、吕布、夏候惇,名医华伦,文臣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鲁肃、刘备等。

我也很喜欢曹操和诸葛亮,诸葛亮聪明过人,发明出了不少东西,曹操和周瑜没少吃过他的苦头。曹操能为人民的利益,掌控大局,却在对待异族时,不讲圣人道,但却是真性格。孙权不到二十岁就打理吴国,可以说是年少有为。

三国,你多令人向往啊!

中国演义读后感篇二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时,还是幼年时期。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还不识字,只认得几个拼音,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国演义》,插图精美别致。因为看不懂文字。所以我只能看图试着去理解,图上画的,都是一群人拿着武器,向敌方冲去,顿时血流成河,我想:“这种打打杀杀的,有意思吗?这种书应该适合男孩子看,我还是去看公主故事吧!”那本书就被我遗忘在了角落中。

三年级时,学了不少知识,思想也更成熟了,此时再读三国,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顺着作者的指引,借东风让我看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白帝城托孤让我看到了刘备的创业未半,中道崩卒的艰难;单刀赴会让我看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据水断桥的张飞,粗中有细;周瑜打黄盖中看出周瑜的军事智慧和老臣的忠贞不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物特点,性格分明,读起来还挺有味道。

这次放了暑假,我有幸再品了一次三国,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部书在尊重历史走向的前提下有着尊刘贬曹的倾向,整体上就是尊蜀汉刘氏为正统,贬曹魏为篡汉的贼子,《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正史,作者是加入了个人情感写这本书的。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罗贯中把刘备集团理想化而予以热情歌颂。另一方面,罗贯中之所以“贬曹”,是因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作为“奸雄”的典型、不仅不忠于刘氏王朝,而且常常屠戮百姓,摧残人才,为人多疑,阴险狡诈。

不过跳出三国演义,历史中的曹操好象不是这样的,读他的《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这是一个具有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政治家呀?!他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出自《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短歌行中则句接“但为君顾,沉吟至今”,让我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军事家。东临碣石时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此时曹操眼中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此时曹操心中更是得胜而归,所向披靡,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明明是一位意气昂扬的文学家嘛!又如《龟虽寿》曹操时年53岁,他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好一个雄心壮志的领导者!

又一次合上三国,我在想,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抒发着个人情感,描述着当年发生的事情。战役总有胜负,历史却没有对错,英雄也好,奸雄也罢,不过生前身后名。也许只有真正活在一个时代中做一朵历史洪流中的浪花,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中国演义读后感篇三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悠久的长篇小说。里面写了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

例如有:蜀国领袖刘备和他的军事诸葛亮,魏国的领袖曹操,还有东吴的领导人孙权和他的军事周瑜。

我最喜欢的是军事诸葛亮他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他才智过人,人们都称他为卧龙。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策令我很佩服。因为他能观测天气的变化,懂得在借箭中利用天气。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就已经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了。

曹操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在具有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充分表露出敏感、脆弱、孤傲、甚至善妒、多疑的人性弱点。因此评价曹操这样的多元性格的人物,我们必须倍加注意。曹操献刀谋董卓,事败后投奔其父之义兄吕伯奢,疑其害己,杀其全家,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此言一出,曹操从此恶名远扬。董承谋反,结果是自身不保,董贵妃也牵连处死。弥衡裸身骂曹贼,曹操借势上演了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杨修妄猜曹心,曹操亦以动摇军心这个莫须有之罪杀之……这等举不完的例子尽显曹操多疑、妒才、残忍的一面。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衡等等。都是三国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中国演义读后感篇四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历史书。妈妈告诉我,史书看似凝重、平实,却蕴含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就像平静的大海,富饶的黑土地。于是,我读了《三国演义》,读了《中国通史》,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还读了《中国历代皇帝》等。书中那一代又一代帝王将相的智慧和气度就像拂面的春风,飘香的醇酒,令人陶醉。最近,我又迷上了《三国名人传说》。特别是读到“刘备计服关张”这一章时,颇有感触。

《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众人皆知的。书中说,刘关张是因为志同道合而结义的。但在这篇文章中,却是截然不同的事儿。故事中说,刘关张三人原来都是河间府的小贩,是很好的朋友,总在下集后一起饮酒吃肉,补充一下精力。但刘备吃完饭后,总是半个子儿也不付,连声招呼都不打,就大模大样地走开了。日子长了,关羽和张飞便心中不悦。于是,他俩避开刘备,躲在船上吃喝,但仍被聪明的刘备找到了。关张二人气愤至极,欲将刘备狠狠地戏弄一番,让他出出丑。没想到刘备事先观察,便做好了准备,不但轻易地躲过了关张的“联合偷袭”,还使关张为了“沾他的光”和他结义,拜他为大哥。

故事中的刘备,表面上看是个不务正业的人,自己有钱,不去买饭、菜,偏偏凑到别人那里去吃白食。可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么糊涂。他是一个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头,能人得不到重用,刘备自然只能隐藏不露。从他和关张二人对垒的过程中至少可以看出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刘备一定是个细心的人。不然他就找不到关张二人,也就不会发现关羽、张飞设的陷阱。二是刘备是个沉着的人。因为就算刘备发现了关张的陷阱,如果不沉着冷静的话,也只能等待着掉下陷阱。三是刘备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用点燃的旱烟做幌子,不但使自己转危为安,而且还“骗”得了关张的信任和崇拜,重塑了自己的威风。

“刘备计服关张”这件事情也让我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有趣的事。

前不久,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我和几个同学迷上了玩树脂的游戏。刚开始,我还小心翼翼的,轻轻地拿在手上把玩,可玩着玩着,发现不对劲了,这些“琥珀”怎么都粘在手上取不下来了?恰在这时,上课的铃声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我就更加着急地想把这些黏糊糊的东西挖下来,可是“心越急柴越湿”,任凭我怎么用力,这些“琥珀”就是挖不下来,反而是越粘越多,越粘越脏。没办法,我只得硬着头皮进教室,做起了眼保健操。刚开始,我还能硬撑着不把手碰到脸,可做着做着,手劲没了,撑不住了,“啪”地一下子“掉”到了脸上。这下惨了,手粘在脸上了!我连忙使劲地挪啊挪,挪啊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手和脸分离开来了!但是,更惨的事情发生了,我的一大撮眉毛也一起被拔了下来!没被拔下来的那些眉毛也被粘在了一起,黑黑的,黏黏的,脏脏的,真是惨不忍睹啊!

这件事情常常被爸爸妈妈当笑柄。是啊,要是我知道一点树脂的特性,就不会贸贸然去玩树脂了!要是我当时冷静一点,就不会慌慌张张不洗手就去做眼保健操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危险的事;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时常会碰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危险向你逼近的时候,当麻烦问题缠身时,我们就要像刘备一样,具备一颗冷静沉着、细心睿智的心,还要有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面对困难和危险,我们要牢记——“狭路相逢智者胜”!

中国演义读后感篇五

今年暑假期间我认真读完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赵云、周瑜、葛黄忠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三国演义》一书中叙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他虽然不像刘备他们那样会打战,可他会用智慧的头脑去策略去施计谋,诸葛亮作为刘备他们的军师。诸葛亮是一个贤才,他是琅琊郡阳都,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是刘备请来的一位军师,诸葛亮他什么事都可以预计到,有非凡的智力,所以我很崇拜他。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意思,也知道了失荆州—骄兵必败的意思。

《三国演义》是一位无声的军师,他告诉了我许许多多打战的方法,所以我建议大家也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