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论文(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18:42:50 作者:灵魂曲 毕业论文 红楼梦的论文(优质8篇)

环保标语是宣传环保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写环保标语时要注重情感共鸣,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思考。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环保标语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

红楼梦的论文篇一

《红楼梦》有一个宏大而精致的长篇结构,试加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包含这样一些层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是小说的中心线索;由此扩展,大观园是小说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贾宝玉与林、薛及园中其他诸多女性的命运,是小说的基本内容;大观园作为贾府的一部分,这里发生的一切,又与整个贾府即宁国府、荣国府的种种活动密切联系,贾府由盛入衰的过程,以及贾府中复杂的家族矛盾、贾府中其他人物的命运,同样是小说的基本内容,且贾府中的男性与大观园这一女性世界具有对照意味;由此扩展,贾家与薛家、史家、王家的所谓“四大家族”,构成一个社会阶层。虽然除薛家外,其余二家在小说中很少出现,但这种以贾家为主、薛家为辅,带及史、王两家的结构方法,足以反映出这一特殊阶层的面貌;再由此扩展,以贾家为主、薛家为辅的贵族世家,又与外界发生广泛的牵连,上至皇宫,下至市巷、乡野,时近时远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在这一切之上,又有一个隐隐绰绰的虚幻的神话世界,它不断暗示着“红楼梦”的宿命,使小说始终在花团锦簇的景象中透着幽凄的气息。

《红楼梦》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也是作者明确的艺术追求。第一回中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书中第五十四回还借贾母之口,对才子佳人故事陈套的不合情理作了相当准确的批评。虽然书中也有些作为哲理意蕴的象征表现而存在的荒诞神异的成分(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五回),和小说的写实情节彼此映照,但它又游离于写实情节之外,不致对之产生干扰。另外,小说中对宝、黛的爱情有些“诗化”的渲染,但这种“诗化”同样受到适当的控制,并不脱离由各色人物共同构成的活生生的生活环境。

因而,整个《红楼梦》的故事,是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下展开的。前八十回中,虽高潮迭起,却没有因为纯属偶然巧合的因素而发生的突兀离奇的情节;各种生活场景的描写,都尽可能在平平实实中此起彼伏地交替变化。而全书精美的结构,就隐藏在这样自然的情节中。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在这方面同样表现出写实的特征。作者对于他笔下的人物,当然是有喜有憎,但他完全避免了浮浅的夸张和概念化的涂饰,而以深入的体察和天赋的灵感为凭藉,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含蕴及其在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在八十回的篇幅中,有上百个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活动,而无不自具一种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同样是追求个性表现的准确生动,《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朴素、简练、明快的笔法不同,它要更讲究精雕细刻。哪怕是出场很少的人物、如书僮茗烟,乳母李嬷嬷,丫环金钏儿、彩霞等等,竟也是写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足以显示作者的才华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用譬喻的方法来说,《红楼梦》犹如一位天才导演和一群天才演员合作的演出,不论角色的主次,哪怕是几个动作,几句台词,也必定演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不肯随便敷衍过去。

在《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中,关于贾宝玉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不再涉及。此外引人注目的,首先是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是《红楼梦》女性人物群中与男性的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她“体格风骚”,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她对家族的腐朽和衰败看得比谁都透彻,但她绝不肯牺牲自己来维护家族的命运;她不但不相信传统的伦理信条,连鬼神报应都不当一回事。作为一个智者和强者,她在支撑贾府勉强运转的同时,尽量地为个人攫取利益,放纵而又不露声色地享受人生。而最终,她加速了贾府的沦亡,并由此淹没了自己的美丽而邪恶、富有才干的生命。在《红楼梦》中,这是写得最复杂、最有生气而且又是最新鲜的人物。

薛宝钗的精明能干不下于王熙凤,但她却具有封建“妇道”伦理所要求的温良贤淑,所以她的言行举止就显得委婉内敛。她有很现实的处世原则,能够处处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她同样有少女的情怀,有对于宝玉的真实感情。但她和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为空洞的结合,作为一个典型的“淑女”,她也没有获得幸福。作为宝钗对映形象的林黛玉,是一个情感化的、“诗化”的人物。她的现实性格表现为聪慧伶俐,由于寄人篱下而极度敏感,有时显得尖刻。另一方面,正因为她是“诗化”的,她的聪慧和才能,也突出地表现在文艺方面。在诗意的生涯中,和宝玉彼此以纯净的“情”来浇灌对方的生命,便是她的人生理想了。作为小说中人生之美的最高寄托,黛玉是那样一个弱不禁风的“病美人”,也恰好象征了美在现实环境中的病态和脆弱。

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不仅写出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以及女尼妙玉这样一群上层的女性,还以深刻的同情精心刻画了晴雯、紫鹃、香菱、鸳鸯等相当数量的婢女的美好形象,写出了她们在低贱的地位中为维护自己作为人的自由与尊严的艰难努力。这里晴雯是最令人喜爱的,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俏丽明艳,刚烈孤傲,敢于反抗。当她担着“狐狸精”的无辜罪名被赶出大观园、垂死于病榻之际,对着偷偷赶来探望的宝玉,挣扎着铰下自己的指甲,脱下自己的.内衣交给他,哭着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即使死了,她也不肯低头,她要证明自己是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的。鸳鸯面对主人贾赦的无耻的占有欲,不惜以死来维护自己的意志,同样是壮丽的一幕。包括温顺乖巧、善于迎合主子心意的袭人,也有她的另一面。当宝玉对她说起希望她的两个姨妹也到贾府中来时,她便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痛苦。在贾府之外,作者也写了不甘被富贵公子当作玩物、美丽而刚烈的尤三姐。对于这一群人物细致的关注和倾注感情的描绘,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光彩。

贾府中的男性如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等人,大都表现为道德堕落的状态。他们享受着家族的繁华,却没有维护这种繁华的力量;而且,连他们的堕落,也不具有《金瓶梅》中西门庆所表现出的邪恶的生气。与这一群人成为对照的是贾政。他所拟的一则谜语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两句,颇有自我写照的意味;他的一切行为和人生趋向,也很符合封建卫道士的标准。然而,他却是一个智力平庸、才能低下、趣味卑俗的人物;在缺乏生气这一点上,他和前一类人物是相同的。所以说,在体现贾府之衰败不可挽救的意义上,在使贾宝玉的天赋材质成为“废物”的意义上,他的形象甚至比前一类人物更显得深刻。

另外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刘姥姥。这一位乡间老妇,本是深于世故,为生活所迫,却以装痴弄傻的表演,供贾母等人取乐。然而,最后却是她解救了巧姐(按原作的提示,似在巧姐沦为娼妓时)。这一个出场时极似戏曲中丑角的人物,可笑可怜却又可敬,人性的含蕴十分丰富。在她的身上,表现了曹雪芹对下层人物的理解。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特色的还有许多,可以排列成一条很长的五光十色的人物画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

《红楼梦》的语言,也有很高的造诣。它的叙事文字,既是成熟的白话,又简洁而略显文雅,或明朗或暗示,描写人情物象准确有力;它的对话部分,尤能切合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以及特定场合中的心情,活灵活现,使读者似闻其声、似见其人。如第二十回中,写贾环和丫环莺儿掷骰子,输了钱哭起来,遂被宝玉撵了回去。他的母亲赵姨娘问明缘故,啐道:

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

凤姐在窗外听见,先斥责赵姨娘:

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然后一面吩咐丫环,一面教训贾环:

去取一吊钱来,姑娘们都在后头顽呢,把他送了顽去。——你明儿再这么下流狐媚子,我先打了你,打发人告诉学里,皮不揭了你的!

赵姨娘对宝玉受众人宠爱而贾环不讨人欢喜一直怀恨,于是把这种不满都发泄在贾环身上。但在封建宗法伦理中,赵姨娘虽以丫环被贾政收为妾,身份却依然是奴才,她的儿子贾环却是主子。所以凤姐听到她骂儿子又兼及宝玉,便不客气地教训她。对于贾环,凤姐根本也是看不起的,但却要求他有主子的样子。在这里,赵姨娘卑下的个性和怨恨的心理,王熙凤盛气凌人的威势,以及贾环在母亲身边染得的委琐,一一跃然纸上。《红楼梦》中这样的神来之笔,实是随处可见,它使读者如同进入了一个活的世界。

另外,《红楼梦》行文中还杂有不少诗、词、曲、骈文,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在《红楼梦》中,这一形式的运用,与小说的情节以及贵族生活的气氛,结合得比较密切;诗词之类的质量也比较高,显示了作者的古典文化修养。

如林黛玉的《葬花词》、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单独地看,也都堪称佳构。但尽管如此,这种古典气息对于小说的流畅性还是有妨害的。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历史深度和社会批判意义的爱情小说。它颠倒了封建时代的价值观念,把人的情感生活的满足放到了最高的地位上,用受社会污染较少、较富于人性之美的青年女性来否定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士大夫阶层,从而表现出对自由的生活的渴望。从而,它也前所未有地描绘出美丽聪慧、活泼动人的女性群像。虽然《红楼梦》始终笼罩着一种宿命的伤感和悲凉,但也始终未曾放弃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在引导人性毁弃丑恶、趋向完美的意义上,它是有着不朽价值的。

红楼梦的论文篇二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诗词:《望江南·随身伴》

随身伴,

独自意绸缪。

谁料**平地起,

顿教躯命即时休。

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

无复向西流。

想象更无怀梦草,

添衣还见翠云裘。

脉脉使人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红楼梦的论文篇三

红楼梦选读书中人物的命名艺术(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上至朝庭,下至平民百姓,作者写了900多个人物,典型人物就有几十个,在命名上,曹雪芹可谓煞费苦心。其命名的艺术,叫人回味无穷。全面考察《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其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对《红楼梦》中大部分人物的命名进行全面的考察,结合人物的性格、命运、结局,探索作者所以这样命名的用意,能更好地领会《红楼梦》更深邃的意义。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和贾雨村,曹雪芹在书中明言此为“真事隐”“假语存”,隐去真事,以假语村言写成小说。而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人名字中的“宝”和“玉”的交织,其实早就暗寓着三者关系的错综复杂及其命运乖舛。作为人物名讳的进一步延伸,“字”与“号”也承继着这一功能。

主人公宝玉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命运,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至贵者宝,至坚者玉”,隐寓宝钗生于富贵之家,黛玉是坚贞之人,宝玉则兼而有之。但全书中他只有一个小名,太平闲人《〈石头记读法》认为:“宝玉有名无字,乃令人在无字处追寻,所谓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又先天本来无字也。”高启《梅花》诗云:“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林黛玉、薛宝钗之名当与此诗有关。《终身误》曲子中唱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按第一回的说法,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畔三生石边的绛珠仙草,只为报答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惠”而历世下凡,“以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第三回中宝玉因黛玉“眉尖若蹙”,为她取字“颦颦”,对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黛玉来说可谓传神写照。“薛”与“雪”谐音,薛宝钗实为一冰雪美人,她自称常服“冷香丸”,其人亦觉“冷”而“香”。而当我们读着“敲断玉钗红烛冷”“宝钗无日不生尘”的诗句时,仿佛就预见了薛宝钗的悲剧命运。

第一节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名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中,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很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例如:

甄士隐、贾雨村、林如海、冷子兴、贾敷、贾敬、贾珍、贾蓉、贾赦、贾政、贾代善、贾珠、贾宝玉、林黛玉、贾琏、王熙凤、贾探春、贾惜春、贾迎春、花袭人、薛蟠、王子腾、贾兰、李守中、英莲、冯渊、薛宝钗、媚人、晴雯、麝月、警幻、秦可卿、周瑞、金钏、香菱、秦钟、焦大、茜雪、贾蔷、茗烟、贾茵、贾璜、贾代儒、贾代修、贾琛、贾琮、贾琼、贾菖、贾芸、贾芬、贾芳、贾芝、李执、贾元春、花自芳、秋纹、绮霰、碧痕、鸳鸯、琥珀、史湘云、紫鹃、雪雁、翠缕、焙茗、李宫裁、林红玉、佳蕙、詹光、程日兴、胡期来、冯紫英、林之孝、蒋玉菡、春纤、文杏、司棋、侍书、入画、彩屏、同喜、同贵、龄官、妙玉、柳湘莲、薛科、薛宝琴、邢岫烟、宝蟾、金桂、李绮、秋桐、甄应喜、甄宝玉。

第二节丫环命名折射主子性格

丫环身份卑微,她们的名字往往是主人所取的,所以丫环的命名可以衬托出她们各自主人的文化修养,生活趣味等各个方面。

怡红院的丫环--晴雯、袭人、麝月、秋纹、茜雪、绮霞。潇湘馆的丫环--雪雁、紫鹃。她们的富有诗意的名字衬托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贾母和王夫人房里的丫环的命名却庸俗不堪。贾母的丫环是:鸳鸯、鹦鹉、翡翠、玻璃。王夫人的丫环是:彩云、彩霞、彩凤等。薛姨妈的丫头则叫:同喜、同贵,她们的名字所散发出来的华丽,富贵的气息反映了贾母这一类养尊处优的太太们精神生活的空虚。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分侍元、迎、探、惜四小姐,名字脱俗,符合主人志趣。宝玉丫头名袭人、晴雯、麝月、秋纹、春燕,合符怡红公子温柔之乡的境况。“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的袭人,其名字本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但作为人名毕竟过于“刁钻”,宝玉因此受到贾政训责,而论者对袭人人品也颇多非议。晴雯是书中光彩照人的形象,无奈“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最终是“俏丫鬟抱屈夭风流”。黛玉有紫鹃、雪雁,宝钗有莺儿、文杏。紫鹃系鹦哥改名,令人想起“泪血染成红杜鹃”之句,雪雁为“雪中之雁”,亦给人不胜凄凉之感,周绮题诗云:“啼鹃哀雁憨鹦鹉,销尽秋窗雨露愁。”二人作潇湘妃子的侍儿,名字最恰切不过。至于莺儿,本姓黄,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醒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句,原是惊“梦”的角色,她曾与其主人宝钗演过几回双簧。最可怜的是香菱,名字几经改易,由英怜到香菱,最后被夏金桂改名秋菱(秋零),“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真是堪怜堪伤。

在《红楼梦》当中,对丫环或小厮们的命名,有四个特点。

一是四人构成一组: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丫不分别是:抱琴、司棋、待书、入画,以秀才四艺“琴、棋、书、画”相命名。贾母的四个丫环:琥珀、珍珠、翡翠、玻璃。含义却是四种不同的珍贵的装饰品。宝玉的四个小厮:引泉、扫花、挑云、伴鹤。是以文士心目中的雅人韵事命名。

二是二人相互成双配对一组的.:例如,王夫的:金钏、玉钏,彩霞、彩云、绣鸾、绣凤。贾母的:鸳鸯、鹦鹉;李纨的:素云、碧月;秦可卿的:瑞珠、宝珠;薛姨妈的:同喜、同贵;宝玉的:双瑞、双寿;贾珍的:喜儿、寿儿等。

三是以在戏班中所演的角色:例如,芳官、癸官等等。

四是其主人随心所起的名字:例如:宝玉的:袭人、雄奴等。

第三节书中姓名与影射暗寓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的典范,亦是姓名学的范本。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座座寓含颇深的迷宫,研究起来,其乐无穷。

贾府帮闲清客的取名,寓意深远。清客詹光谐音沾光,单聘仁谐音善骗人,卜固修谐音不顾羞。库房总领吴新登谐音无星戥,仓上头目戴良谐音大量,买办钱华谐音钱花,这些的谐音暗寓作者爱憎褒贬的取名方法,显然借鉴于《金瓶梅》一书。《金》书里的清客应伯爵、常峙节、卜志道,谐音应白嚼、常时借、不知道,曹雪芹信手巧借,妙笔生花,天衣无缝地嫁接在各种人物身上,给作品增添了一层神秘而出幽默的艺术魅力。

暗示人物命运遭遇的命名,书中府拾皆是,甚至可以夸口说,没有一个人名不寓含一定的意味。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暗示“原应叹息”,英莲暗示应怜,甄士隐夫人的丫头娇杏,谐音“侥幸”,暗示她“偶为一着错,便为人上人”,最后贵为贾雨村夫人的机遇。秦钟、秦业暗示情种、情孽,冯渊即是逢冤,李守中即是理守中。

书中主角宝玉、黛玉、宝钗、妙玉的命名,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产物。四玉在书中是多角关系,宝玉爱黛玉,最后却与宝钗婚配,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看似截然相反,实则极多相似,四人的命运,无一不是逆愿而行的。作者将“宝”和“玉”二字分属四位,暗示他们互为影射,互为矛盾转化的对立面。魏子安有小说《花月痕》对这套关系剖析颇深,引以为证。

未秋道:“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怡红院。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见将来清者转浊,浊者转清?”痴珠随说道:“就书中‘贾语村言’例之:薛者,设也;黛者,代也。设此人代宝玉以写生。故‘宝玉’二字,宝字上属于钗,就是宝钗;玉字下等于黛,就是黛玉。黛钗真个‘子虚乌有’,算不得什么。倒是妙玉,真做了宝玉的反面镜子,故名之为‘妙。”(二十五回)

第四节书中人物取名的方法

谐音甄士隐和贾雨村,曹雪芹在书中明言此为“真事隐”“假语存”,隐去真事,以假语村言写成小说,对此,读者皆领会之。其他人物如甄士隐的岳父封肃,谐音“风俗”。此人在外孙女丢失、女婿出家后,撺掇女儿把丫头娇杏送给贾雨村作二房,从这个势利人物身上可见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脂砚斋批语)。至于娇杏,谐音“侥幸”。本为丫头,为贾雨村生了个儿子,扶为正室,成为夫人,也真是侥幸,其命运与其原主人甄士隐之女甄英莲形成对照,可见甄英莲是谐“真应怜”之音。英莲是因甄家的家人霍启抱着去看社火花灯而丢失,霍启逃往他乡,从此甄家家破人散,霍启谐音“祸起”,是为因事命名。英莲被拐子拐去后,养到十几岁,先卖与冯渊,后又转卖与薛蟠。薛蟠打死冯渊,冯渊之死实为一冤案,此名谐音“逢冤”。贾雨村审理此案时,门子为其提供“护官符”。此门子无名无姓,“门子”为其代称,盖云要想当官,就得走门子、挖门子,找靠山。

取形贾家长晚各支,按辈份排列按字形命名。第一代水字旁: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第二代人字旁:贾代善、贾代化。第三代文字旁:贾敬、贾赦、贾政。第四代玉字旁:贾珍、贾琏、贾琮、贾宝玉、贾环。第五代草字头:贾蓉、贾兰、贾芸等等。预示着一代不如一代。

取义王熙凤含女中丈夫之意,凤为雄性,第五十回女先儿说故事,明说有一公子叫王熙凤。秦可卿也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第十三回)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尤氏为“尤物”,第六十三回回目《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为她着一“艳”字,非比寻常,曹雪芹在回目中惯用春秋笔法。《读花人论赞》曰:“人之美者曰尤,然不曰美人,而曰尤物,其为不祥可知矣。尤氏见于书,已在徐娘半老之会,然风情固不薄也。设鸡皮未皱,更复何如?氏之曰尤,盖比于夏姬也。”此人在书中扑朔迷离,前人研究以为大有深意存焉。

拆字法王熙凤,判词云:“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拆凤字。薛蟠老婆夏金桂,判词拆字为“自从两地生孤木”是两个“土”字,加上木,乃金桂的“桂”字。还有像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前判词有“子系中山狼”子系,合成“孙”字。

反训法反其义而用之,如王熙凤的丫头叫善姐,从名字看似乎很好,其实不然,她奉观姐之命“侍候”尤二姐时有意折磨尤二姐,实在不善。赵姨娘的丫头叫小鹊,名字悦耳动听,且含有报喜之意,然而她向怡红院报了一则消息,就致使怡红院一片恐慌,贾宝玉惊怕不已,不得不卧床装病,小鹊无异于报忧。

隐寓法书中主角宝玉、黛玉、宝钗、妙玉的命名,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产物。四玉在书中是多角关系,宝玉爱黛玉,最后却与宝钗婚配,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看似截然相反,实则极多相似,四人的命运,无一不是逆愿而行的。作者将“宝”和“玉”二字分属四位,暗示他们互为影射,互为矛盾转化的对立面。

诗词法以诗词为人物命名,如袭人,用“花气袭人知昼暖,飞来飞去依人裾。”诗句湘云,用“湘江水满,云飞天净”诗句,黛玉、宝钗等皆用的唐诗词中的句子,在第七回秦钟名下脂砚斋批云:设云秦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不仅方法多样,而且其命名有的还关系人物的命运发展和结局,如贾母的丫环鸳鸯,名叫鸳鸯应该夫妻和满,成双成对,可鸳鸯却孤独一身,这用的是反义,出乎人们的意料,名为鸳鸯而在那贾府中实难成双。黛玉的丫环紫鹃,一心忠于黛玉,黛玉逝去,悲悲戚戚,使人想到杜鹃啼紫血。黛玉和宝钗,黛玉使人想到其质本洁来还洁去,冰清玉洁。而宝钗,对宝玉读书取禄位,总脱不了“禄蠡”的性格,玉和钗的性格判然分明。尤二姐、尤三姐,终脱不了“尤物”是少爷公子哥们的玩物。终究没有好的结局。所以一吞金自杀,一用剑自刎。秦可卿,言情可亲而情不可倾也。史湘云,湘水之云,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所以其结局之惨已见之名字,……一部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除了内容和艺术手法之外,人物命名之细之切,令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的论文篇四

白居易闲适诗词艺术魅力是什么呢?大家从白居易的诗中可以领略到魅力。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把自己的诗词创造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然而仔细分析,除讽喻外,闲适、感伤和杂律实为一类乃闲适诗也。这三类作品,虽然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但在内容上却互为贯通,都是诗人在四十岁以后被贬江州司马抑郁不得志时书写内心苦闷的作品。

那么是否白居易闲适类的诗作,真的只是其“独善其身”时的无奈叹息呢?

首先,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走过的创作道路来看。白居易主要生活在中唐年间。当时唐王朝已日渐衰弱,内则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外则回纥、吐蕃不断侵扰。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白居易作为一个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其作品反映出来的思想内容也必定是对现实的观照与反映。因此,就产生了他的作品中最具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讽喻诗、闲适诗。具体来看:

当他在“勿轻直折剑,犹胜曲金钩”(《折剑头》)、“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勇敢的战斗,不怕牺牲,敢于直言上书时,却遭到统治阶级的贬官命运。正如白居易自己所说:“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杂感》)他只得满怀凄楚的心情离开长安。一种壮志未酬,却“穷巷途尽,爱莫能助”的心情油然而生,转而不愿意在污浊中随波逐流而寄情言志于山水之中。也就在此时,他“兼济天下”无情批判的讽喻诗,转而被“独善其身”的闲适诗所代替。但这种闲适并不全像史家所说的超然脱俗之闲适,而是诗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无可奈何的闲适。也是诗人清廉自洁,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闲适之言,无声的呐喊之言!

其次,从诗人认为文艺的社会功用在于——“为民”的文艺观来看。白居易认为文艺的作用,就在于它能“辅察时政”“泻导人情”、“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他认为“为君”和“为民”是一回事。且明确提出诗歌必须为人民说话,反映人民的疾苦。也就有了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他的诗不只是单纯的语言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其诗歌的内容不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体现了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由此,乐天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为民”的高峰,也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白居易才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和社会价值的诗作。虽然他的闲适诗的批判锋芒不及讽喻诗那样直率、辛辣,但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继承者,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无论其遭受到怎样的打击,现实主义始终是他创作的主要基调。

然而,同样为现实主义继承者的诗人杜牧,神韵领袖王士祯却对白居易的作品大肆攻击,认为乐天的诗或为“淫言”(指《长恨歌》《琵琶行》);或为“无神韵”。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诗作(讽喻诗除外)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价值都予以彻底地否定。

下面,笔者就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白居易的作品及他同时期的同类诗作试做进一步的探究:

一.书写坎坷遭遇咏叹幽愁暗恨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遭小人排挤,被贬江州做了一名司马,照唐代官制,州司马是刺史下面的辅助官,实际上无事可干。作为一名急于“兼济天下”的诗人,白居易的心中充满了忧苦,然而“忧愤出诗人”,就在这郁郁不乐的岁月中,用手中的笔写下了唱绝千古的《琵琶行》。

在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位昔日欢乐的歌妓少女,而今忧愁难解的商人少妇的形象。诗人对于这个歌妓由欢乐而悲凉的身世遭遇不仅同情,更重要的是联系到自己的贬谪生活做对照,看起来似乎比拟不伦,实为诗人想借这个歌妓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同时也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失意的心情倾泄出来,以示抗议!

诗人自己被贬谪在江州的寂寞生活,苦闷的心情,与琵琶女在感情上起了共鸣,虽然自己与琵琶女的地位不同,但是命运相同,都属于被封建社会抛弃的人物。诗人是在政治上被抛弃,而琵琶女则是在生活上被抛弃,自然使作者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既是当时封建专制下清廉、正直的中国文人悲剧命运,也是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特别是下层妇女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如此坎坷的遭遇,如此太多的离别与苦闷,诗人才能在残酷与失败中,冷静地思考,深刻地反思;以一句唱绝千古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向黑暗社会发出了愤怒的呐喊!

二.借景抒情借事咏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潜归隐后所描述的田园之趣,如此恬静、祥和,确实是一个真正隐者淡泊心志的真实写照。然而纵观陶潜一生,却是时而出仕,时而归隐。每一次隐逸,却又是每一次出仕的前奏。这实乃中国文人普遍的文化心态:儒道互补,仕隐相随,兼济与独善交替。白居易作为一个现实主义流派的继承者,也不外乎如此,如唱绝千古的《长恨歌》。

诗中作者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在如痴、如嗔、怅恨不已的哀怨中,警世喻今。《长恨歌》从诗歌语言来看,流畅优美,通俗易读。在描写中,有时仅用一两个字,打上一个比方就把人物及场面写活了,如“回眸一笑”、“芙蓉如面柳如眉”。不仅写出了杨贵妃貌美多情,也写明和回答了“君王不早朝”乃唐玄宗作为人的本性———崇美的真实显现。再从文采和格律来看,文辞艳丽,对仗工整。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因此,无论从思想和艺术价值来看,《长恨歌》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又如他的《钱塘湖春行》无论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也值得令人称道。

此诗作于长庆三年,乐天被贬杭州游西湖时所作。西湖是中国文人描绘最多的景点之一,如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赞美,而乐天的《钱塘湖春行》却以西湖的春景入手,把冬尽春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描绘得恰到好处。使人在不事雕琢的刻画中,体味到了融合怡荡的春意。

但从《钱塘湖春行》的背景来看,乐天新近被贬,心绪难平,适游西湖春景,故借景抒情。诗中的湖光山色、新燕浅草等引发了诗人的兴致,但深入体会诗中的“行不足”、“最爱”,则感到自有其不同的兴寄。早春降临之际是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在这里岂止万物生机勃勃,人们亦将为之精神振奋,充满信心。“乱花”之后必然是姹紫嫣红,“几处”之后必然是处处莺歌燕舞……这种美好的前景,谁又不心向往之呢?因此在这首写景诗中,我们难道不可以理解为这是乐天借景所喻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就是乐天所要表达的主旨:借生机盎然的春意,表达自己虽遭被贬,但仍然乐观、积极向上,以及满怀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三.闲言中的忧伤感闲适中的不平静

在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中,随着自己政治生涯的起伏跌宕,再加上儒、道互补的文化心态的积淀影响,诗歌的创作思想也沿着“兼济”、“独善”水乳交融的方向发展。入世是敢于直谏,勇于斗争;闲适时也仍以国家、人民的命运为己任。一种强烈的“济世之志”猛然撞击着“知足保和”的`独善,于是在祥和、宁静的困言中透出了作者为国家之前途而忧虑,为民生之疾苦而呐喊,不再甘于沉默的爆发。

在《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一诗中,诗人自四川顺长江而下,出巫峡,看到洞庭湖的泛滥,想到夏禹治水的功绩,因而有感而作。在诗中作者把传说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对湖水侵蚀农田的描写,对大禹的怀念与歌颂,斥责了唐王朝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只顾着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腐朽专制,从而把自己忧国忧民的心绪表现出来,充满了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

正当在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大声疾呼、勇敢战斗的时侯,历史的车轮又在其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悄然轧上了一道深深的痕迹。元和十五年,宪宗暴死,穆宗即位。这时李德裕、牛宗闵两个官僚集团互相倾轧。加之穆宗的荒淫,不恤政事。一时朝纲混乱,人心思危,政治清明之期遥遥无望。乐天多年“兼济天下”的抱负,在上下求索中被无情的现实淹没了。多年的谪居生涯,仕途上的腥风血雨,使他泯灭了对黑暗腐朽的统治阶级所抱的最后一丝幻想,终于在太和三年退隐洛阳。

当年“无轻直折剑,犹胜曲金钩”的壮志,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淹没在惧怕卷入党争的漩涡。然而一件偶然的变故,使乐天走出了思想的困惑,以昔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豪情,撕开了闲适中的寂静,以悲凉慷慨的风格,呈现出年华虽逝,壮志依然奋发。

武宗会昌二年(838年),白居易的知交加诗友刘禹锡病逝。为了纪念自己的老友和抒发此时的心绪,乐天写下《哭刘尚书梦得两首》悼亡之作,在诗中,乐天借对刘禹锡的怀念,抒发了时光易逝、圣贤易老的惆怅,在悲愤的气氛中流露出英雄落寞的孤寂。然而诗中“杯酒英雄君与曹,文章微婉我知丘”,写出了君即曹操,我即孔丘的豪迈之情。这是不甘沉沦于黑暗现实的昂扬之情,也是向黑暗发出挑战的呐喊之言。这就是白居易闲言中的幽伤感,闲适中的不平静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乐天从始至终走的都是一条为国为民及为个人前途愤懑、呐喊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乐天溶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手中的笔,口中的言,写下了对黑暗社会不满与谴责的现实主义诗作。故而他的闲适诗,虽在斗争的锋芒上弱于讽喻诗,但并没有如史家所说的那样一味地走上“乐天知命,知足保和,明哲保身”的消极道路,而是在失去斗争阵营的闲适中,用洗己的心和笔,写下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懑之情和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志。这就是在闲适外衣下所包含诗人品格“清廉洁白,毅然有所自立”的闲适之言。

红楼梦的论文篇五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每次读红楼梦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多次阅读红楼梦之后,不仅是对红楼梦已有了相应的认识,并且对红楼梦里的诗词曲赋也是从感性化认识上升到理性化的理解。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既融入了现实主义的追求和渴望,又融入理想主义色彩的浪漫与幻想,是现实与理想的相互交织。既给人予自然景观的美感,又给人予人文景观的想象,是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的想象相互交织的写照读红楼梦不仅仅让我们领略到那份自然景观的美,也让我们领略到了那份人文景观的美。而就书里的诗词特点来说既有共性的特征,也有个性的认识,是共性认识和个性认识的相互交融。

红楼梦一书的诗词曲赋散发着艺术魅力和思想的光辉,诗词是红楼梦这部不朽之作的灵魂,诗词曲赋予了小说更多的艺术魅力。诗词是红楼梦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诗词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红楼梦的写作思想、写作宗旨和创作意图。诗词有助我们读懂红楼梦。诗词不仅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赋予小说形象化和抽象化的意境美,诗词让我们不仅赏读到了红楼梦诗词那种语言艺术之美,更是欣赏读到了诗词的那份思想的内涵之美。因此贯穿于书中的诗词不仅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诗词是红楼梦这部不朽之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红楼梦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也是众多红楼梦爱好者在阅读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红楼梦中的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诗词是全书的总写和概括,是对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的定格。在第五回里,诗词曲赋占了大量的篇幅。作者通过仙境、梦境、神话故事的相互交织,人间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时光交错来暗示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充满梦幻般的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暗示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是采用诗词曲赋以及绘画的浓缩来表现的。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表现,不仅让你感到神秘感和朦胧感,也让你感觉是亦幻亦真。

在红楼梦一书中,一众闺阁儿女(包括贾宝玉的诗词也是充满闺阁的气息)的诗词都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林黛玉的诗词更是独树一帜,不拘一格。

而其中又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词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林黛玉是个充满浪漫幻想思想的理想主义者,而薛宝钗则是个遵循正统理性思想的现实主义者。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作者着墨最多,用心去雕塑和用心去描摹的两位女性。林黛玉具有一定的叛逆思想和叛逆精神,而薛宝钗却是个格守封建礼仪,维护封建道德的标准淑女。林黛玉和薛宝钗都都是出群拔萃的人物,才华出众、貌压群芳,书里描写她们都娇花软玉一般的人物,两个人的诗词风格各异,甚至是背道而驰。

林黛玉是天性聪明,才思敏捷。薛宝钗是博览群书,色色皆知。就他们两人的诗词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但又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两个是平分秋色,达到不相上下的地步。林带玉的清丽脱俗,情感真挚;薛宝钗的则庄重矜持,浑厚深沉。

林黛玉语言诗词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而薛宝钗为人处事却是不动声色。林黛玉的诗词常常是率性而为,薛宝钗则是循规道则。林黛玉是至情至性,薛宝钗的则是委婉含蓄。林黛玉的的的诗词是感怀身世,寄托情感而作。而薛宝钗则是身份写照,寓喻抱负。

林黛玉与生俱来都透着一股灵秀之气,她的前生被作者寓喻为一株具有神话特色的绛珠草,一株神形兼备、楚楚动人、似花非花却胜花的绛珠草,一个降临在人世间花朝节之时的众花之神,是一朵仙姝奇葩,犹如一支出水芙蓉,纤尘不染,是一个聚诗情才情于一身的婉秀的女性,她真实、真诚,不喜欢做作,所以常常被认为是弄小性。她的诗词是自有一种清雅婉丽,飘逸奇秀之美。她的诗词有时很抽象,而且善于创新,构思精巧,言简意赅。她吟诗时往往不假思索,一挥而,一气呵成。而且她的的诗词无不显示出一种不同凡响的超然美。

而薛宝钗则是是一个有正统思想的女性,具备一切封建社会道德标准女性特有的端庄贤淑的娴静之美。她虽然世故,赞赏经济仕途,但是她却体贴人情、善解人意。她的诗词则庄重矜持,含蓄内敛,心思慎密,总以贞静为要,宁静为主,所以她的诗词透着的是一种淡然宁静之美。薛宝钗的诗文笔娴熟,笔风醇厚铺成有序,有几分疑重之感,每首诗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到胸有成竹,往往在不露声色之中完成。由于薛宝钗的生活环境社会气息的那个大染缸让她或多或少的沾染一些商人唯利是图的气息,使这个温柔妩媚的少女,多少有几分矫情和无情,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她的无奈和不得已。

林黛玉的诗词不仅率性而为,还常常任情任性,但却能收放自如。她的诗词以清丽脱俗而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以构思新颖而不落于俗套,以想象丰富而别具一格;以下笔大胆而别开生面,以新颖别致而推陈出新,以哀婉缠绵而给人感慨,以超逸奇秀而充满灵气。她的诗词也常常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力主创新。

薛宝钗的诗词讲究的是循规道则,用词是恰如其分,在诗词里一词和一字都是经过精敲细推,字斟句酌。一诗一词都是仔细酝酿,做到胸有成竹。并且常常是一语双关,借花喻人,借花言志,且特别注重修辞,有较强的韵律感,具有一种音感之美。

如果说读林黛玉的诗词就象品一杯清茶,回味无穷。那么欣赏薛宝钗的诗词就象饮一杯浓浓的酒,香醇可口。

林黛玉的诗词在红楼梦一书中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量,不仅是数量多,而且在质量上也堪称上乘之作,有自己个人有感而发的,有集体同作的。

在红楼梦中我们开始接触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是在元春归省亲对大观园题诗时,薛林二人在都表现出不凡的诗作才华,且技压群芳,林黛玉更是一鸣惊人。

林黛玉的《世外仙源》虽是奉命而作,但因林黛玉一心想大展才华,不料元春只命作一首,因此心绪不佳,只是应付而已,所以字里行间却是轻描淡写,但却是不卑不亢,绝无半点奉承迎和之意,也无做作之姿。全诗洒脱自如,如行云流水而又比符合元春省亲的意境,宛如是真情的流露,,一个“别”、一个“借”一个“添”。用的比较自然而又恰如其分。“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读一遍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杏帘在望》比起《世外仙源》更胜一筹,全诗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仿佛是信手沾来,跃然纸上,具有一种自然和意境的美感,给人的感觉就象宛如一股清泉从心田流淌而过。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丰富联想,勾画出一幅田野景观和丰收的景象,如果抛开小说本身,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一首田园风光的描写。首句“杏帘在望招客饮,在望有山庄。作者巧妙地把题目镶嵌进去。而“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组成。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进一步描绘想象中的田野景观,表现想象中的丰收景象。最后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来收尾,“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这首诗所要表现的宗旨。

而薛宝钗的《凝晖钟瑞》因是奉命而作,就写得较为认真,自始至终都怀着一种崇敬和崇拜的心境。全诗浓墨重彩,尽力铺叙,既有歌功颂德之意,又含有对元春的恭维之情,还兼隐喻有自己的志趣,而且文笔自谦,重点突出皇恩浩荡和对元妃归省的赞颂。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是全诗的中心。“高柳”、“修篁”都是植物,这里用动词“喜迁”和“时待”来修饰,把植物给拟人化了,因而更能突出对皇恩浩荡和元妃归省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由于林黛玉孤苦伶仃和寄人篱下的身世境况,也就造就了她的乖张的性情以及不合群体的性格,因而多愁善感。而她追求和执着的爱情又是世俗的传统理念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禁锢的和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是满腹心事无人理解,悲戚之情无以言表,付出的爱的不知所终。所以只有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诗词。高洁的心性,叛逆的性格也只能向花草树木倾诉,借助诗词来表达。因此常常一个人自吟自唱、自悲自叹。从春恨到秋悲从葬花吟到的秋窗风雨夕,触景生情,花开花落,凄风苦雨。从感同身受的五美吟到手帕题诗寄情,从咏白海棠自爱的到咏柳絮的自怜,最后是泪尽人亡。

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葬花吟,如泣如诉,声声哀音,字字血泪,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人世间的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是对人世间的愤懑和控诉。通满篇无一字不是肺腑之言、无一字不是血和泪的凝成。一方面表现出她那率真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她那种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现出她的无助与无奈。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全部的思想情感寄托,是她的情感的升华,是她心声的袒露,内心世界的揭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寄人篱下的身世感怀。全诗充满忧怨感,悲戚缠绵,哀感动人,通过对落花的怜惜,感悟于自身的爱情和命运却又无奈,表现出她内心世界的愤满,不平的宣泄和释放,无可奈何的悲叹。一首葬花吟写尽了花之精神花之魂,花儿动容鸟惊飞,人花合的精神境界一更具有感染力。

白海棠纤尘不染的品性被林黛玉描写的淋漓尽致,白海棠在林黛玉笔下不仅赋予了梨花的洁白,还赋予梅花的馨香。通过咏白海棠仿佛看到林黛玉笔下具有梨花的神韵,还具备梅花的精神。对于白海棠,林黛玉是从动态、静态的不同角度去表现把白海棠描写的活灵活现。林黛玉还借助对白海棠咏颂来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寓蕴自己的心事,但是那份情和那份心事的内蕴却只有宝玉能懂。林黛玉笔下的白海棠是林黛玉内心的独白和自我写照。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得出林黛玉纯洁真诚的个性。

林黛玉的菊花诗和她的海棠诗一样,是林黛玉心声的表现和情感的寄托,菊花的高尚品格较符合林黛玉的心性,所以她能够写出绝唱的菊花诗。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不仅是表现出菊花的高洁品格,也是表现出自己高洁的品格,同时也是林黛玉思想的倾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林黛玉心声的体现,林黛玉的自我评价,是林黛玉的`孤芳自赏,不入时流的性格的真实写照。因此菊花在林黛玉笔下达到了物我两忘,人花交融的境界。菊花在林黛玉笔下被表现得色活香生,淋漓尽致,成为脍炙人口的咏菊诗。问菊一诗应用了一连串的提问,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愤懑,不愿同流合污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就象书中史湘云说的那样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了。咏菊一诗,林黛玉应用拟人的手法,把菊花变成自己的知音,把满腹的心事向菊花尽情吐露。咏菊,道出了黛玉自怜自怨”,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情怀。也表现出了林黛玉的自尊自爱的高洁心性,借助陶渊明对菊花的评价把菊花的咏颂推向了高潮。菊梦给人一种似梦似真的朦胧感,表现出菊花的高洁不俗。

林黛玉的柳絮词,悲戚感人,用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仿佛身临其境。

秋窗风雨夕是林黛玉在世的最后一篇诗作,全诗用了十五个秋字,来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虽然没有表现出葬花吟那样的愤慨,但表现的却是更苦闷,更颓伤的心绪。春恨秋悲痛,林黛玉终于流尽了她的眼泪。贾宝玉吟的《红豆曲》“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正是林黛玉一生的的写照。在诗词方面林黛玉还善于翻古意,而且别开生面,五美呻就是最好的例证。

手帕题诗词,款款深情,点点泪迹,多少相思,几多衷肠,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林黛玉的诗词每一首都注入了她的真情、痴情。自情自性,甚至是达到任情任性的地步。由于不受形式的束缚,所以就能够随心所欲、竭尽所能去充分体现那那种自然的美、意境的美。在咏颂白海棠和咏颂菊花的神韵之美的内涵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同时真实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巧妙白海棠和菊花诗里,给人一种人花融为一体美的精神享受。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就因为那份楚楚动人的神韵而赢得人们的赞美的缘故吧。林黛玉不仅诗词了得,对琴学也有相当的造诣,她琴艺高超,琴技精湛。凤尾声声,琴声袅袅,,扣人心弦的琴声,如清泉流淌过心田。一曲清音,寄托了林黛玉那份无奈而复杂的心情和无限的哀思。洗涤尘世间那些笑里藏刀,阴谋诡计的污垢,给人一种心灵深处的宁静。

薛宝钗虽是博古通今,无书不知,杂类旁收,那些精辟的解疑让人赞不绝口,但是由于她大家闺秀的矜持心态和端庄凝重的身份,因此她的诗词在表现手法不敢越雷池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则是固步自封。薛宝钗通过咏白海棠来表现大家闺秀的淑女形象和娴熟、淡雅、宁静、清洁的内心世界。咏白海棠,既是咏花,更是写人,诗不仅是薛宝钗稳重矜持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也代表了她的思想倾向。而花的美丽,不仅仅是颜色之美,还有花的形态之美,花的馨香之美、花姿之美,花韵之美,最重要的则是花韵之美。她的白海棠诗之所以能够夺冠,一个原因是由于评判之人从标准的大家闺秀淑女的角度来进行评判的,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评判之人对诗词的诗的理解水平的限制。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薛宝钗身份的真实写照,作者以牡丹喻宝钗富贵雍容,艳冠群芳艳冠群芳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罗隐的牡丹诗,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对于薛宝钗的形容是恰如其分。

薛宝钗的忆菊和画菊都不落俗套,但却不似薛宝钗的格调。薛宝钗在读者心里是个很理性的人物,不喜形于色。而忆菊和画菊两首诗,却一改薛宝钗以往的大家闺秀“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矜持风格,流露出薛宝钗的真情实感。

忆菊,一改薛宝钗淡定从容、成竹在胸的优雅风姿,让自信的薛宝钗深感前景的渺茫,道出了薛宝钗的郁郁寡欢的心绪和无限的惆怅,用“谁怜我为黄花病”来表现那满腹的心事和无限感概的心境。“慰语重阳会有期”仿佛是在自我宽慰。

咏螃蟹写得比菊花诗好得多,这首诗语言辛辣,极尽讽刺之意,是一首骂人的绝妙之笔,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螃蟹的形态描写把世上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的形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结果是任凭你怎样横行只能是别人的盘中餐,口中物了。宝姐姐一向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居然用这么辛辣的文字,确实出乎于人的预料。不过明白了作者是想讽刺那些追逐名利之徒,而又不能说的太露骨了,所以只好通过薛宝钗的手笔来讽刺那些表里不如一的伪君子的专搞阴谋诡计的野心家的,诸如贾雨村之流。其实也只有薛宝钗这样工于心计,心思慎密,处处留心的女子才能够把螃蟹和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充分联系在一起的。

在小说中,就称这首诗为咏螃蟹的绝唱,还说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因此作者是小题大作,以小见大,这就是红楼梦这部书的高明之处。

在红楼梦一书里,让读者最难懂的诗词是第八十六回妙玉续诗,一开始我也不懂,所以读的时候总是跳过去,在阅读了几次之后才隐隐约约感到续诗妙玉是在告诉人们她的身世和家世背景。从许多章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妙玉也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而且身份地位都不在大观园众群芳之下,从妙玉对茶道茶艺的精通和饮茶用的茶具的精美和珍奇,也应该属于钟鸣鼎盛、诗书礼仪之家吧,只是由于家庭变故,使她不得不带发隐于空门。从这段续诗中我们知道了由于妙玉父亲的去世,母亲悲痛地带着妙玉生活,孤儿寡母支掌一个家本来就不容易,谁知道被某个虎狼之人窥视并且霸占了去,而且这个虎狼之人势力不小,还处处设防和算计妙玉,使妙玉只能东躲西藏,隐盾于尼姑庙了。至于书中周瑞家对妙玉的介绍只不过一个障眼法的托词而已。

然而,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却是一株身在佛门,心恋红尘的空谷幽兰。她兰心慧质,灵魂高洁。她不仅具有兰的气质,还兼有红梅一般的精神,宁弯不折的秉性又让她宛如绽放在寒冬风雪中的一株红梅,清冷的外表却掩藏不了着颗炽热的内心。这个外冷内热的少女就象灿烂的梅花渴望春天的温馨和热情一般,充满着对生活热爱,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她精通茶道,对琴艺、茶艺、颇有研究,对乐理有自己见独到的见解,精美的茶具和对品茶的讲究无不显示出妙玉高贵的身份和高雅的气质。可是说妙玉续诗写得相当隐晦,诗意朦胧,若明若暗、若隐若现,道出了妙玉家庭的变故最后只能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感慨和无奈。作者匠心独具,使妙玉的诗词更有神秘感和吸引力。

如果说作者只是把甄士隐一个乡绅的家业破败作为铺垫引出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最终没落衰败,那么甄士隐的家业的落败只是一个前奏和一个缩影,而妙玉续诗的的出现再一次验证出以贾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四大家族终究免不了衰败灭亡的宿命,从而折射出整个封建社会的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规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趋势。这是一种比照的写法,为了进一步去反应整个封建社会的最终走向灭亡的不可避免性,作者还安排了一好了歌,以及一连串的注解,围绕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逐渐走向灭亡的必然结局来表现。作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多重性、多样性来反映封建社会最终灭亡的必然性,作者这样安排无非是是以假见真、以小见大,从远到近的写法。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颇具男孩子的性格特征,是个个性比较随,天真烂漫、活力四射的少女。她无一处不显示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她心直口快,无所顾忌,不拘小节,说话从不转弯抹角,喜欢直来直去,任意高谈阔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快人快语,从不藏着掩着。她无拘无束,心胸开阔,生性豪放,具有鲜活靓丽的生命力和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是个无忧无虑,是个活泼快乐,充满青春气息,很阳光,很乐观的女孩。她不象林黛玉那样的敏感多疑,也不象薛宝钗的工于心计。她没有林黛玉的忧郁,也没有薛宝钗的深沉。她不清高,也不媚俗,她自尊但不自卑,她不象林黛玉的目无下尘,也不似宝钗的刻意去迎合。每次由于她的到来,大观园便增添了几多的欢声笑语和无穷的情趣。她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但是由于从小没有得过父母的疼爱,所以不幸的身世并没有在她心灵深处留下的多少生活的阴影。史湘云的诗词比较散淡,也比较随意,介于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史湘云的诗词豪爽不拘,完全是以一个男儿的口吻来写的,调子轻快而活泼,具有一种男子的潇洒风流,俏丽妩媚中尽显男儿风采。她锦心绣口,才思敏锐,诗意怡然,诗情潇洒飘逸,随意性很强。她的性格特征,她的思想倾向在她的咏海棠和咏菊花中都一一表现了出来。

就咏白海棠而言,她一个人就连作了两首,胜过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是一种综合的写法。诗的字里行间不仅仅暗示了她自己的命运结局,也是暗示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命运结局。透过咏白海棠诗词我们看到了她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咏白海棠里我们看到了她在描写林黛玉、薛宝钗上不同于贾探春和贾宝玉不一样的态度和看法,也说明了她的思想倾向。

她的咏菊诗,不仅处处表现出男儿风范,还运用倒插笔的手法,来扩大诗的意境,增添了诗的赏读性。同时从咏菊诗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又看到了她的思想似乎和林黛玉相近。

她的咏柳絮,情思缠绵,也看到了史湘云的天真烂漫的憨态可爱。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还是个别出心裁的可人儿,透出刁钻古怪。在第六十二回大观园众儿女行酒令,她赢了宝玉时限酒底酒面她的酒面就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上的话,这的确是有点难,结果把宝玉给难住了,还是黛玉替宝玉说出来了。第二个回合她输了,结果让薛宝琴来了个请君入瓮。出题往往出人意外,分别以红梅花三字为韵来咏颂梅花,用访妙玉乞红梅让宝玉作。在即景联诗时,她一个人力战宝琴、薛宝钗。林黛玉,她和林黛玉二人联诗,无不是妙趣横生,妙语连珠。一句寒塘渡鹤影,差点让林黛玉难住了。

贾宝玉是一个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的男性人物,他具有相当叛逆精神、叛逆思想。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一个男主人公,他没有封建礼教那种大男子主义的思想,他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和看法想,而那些看法是不合时宜的,被那些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卫道士们认为是离经叛道,他崇尚的是自然天真,喜欢自由自在,反感那些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法的束缚,不喜欢世间一切俗套,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在他的内心深处和骨子里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他遵循的人人平的思想。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者运用两首西江月明贬实褒的来赞扬了贾宝玉。

贾宝玉的诗诗词才华自是谈不上卓越和超群,才情和诗意都不能大观园的一众闺阁儿女相提并论也就是贾宝玉的诗词不及那些闺阁儿女的有魅力。可以说在大观园里,贾宝玉的诗词是上不了台面的,大部分只能作为姐妹们的陪衬,但是在数量上还是占有一定的分量的,贾宝玉诗词和对联却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思想性。在元春省亲时一人独作三首,冥思苦想,煞费苦心。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充满闺阁情趣的闲情逸致。

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在认识上不同一那些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对事物独到的见解,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往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对父母安排的金玉良缘的明确表示出不满和不愿意接受,被认为是叛经离道。他毫不隐晦表示出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在情感上与林黛玉心心相印,在诗词上与林黛玉心灵相通和感情上共鸣。在咏白海棠诗中,“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就明确的表示出薛宝钗已经从内心深处淡出,而林黛玉则成为他精神的一部分了。在咏菊花中以一个护花使者的身份来呵护众儿女,访花、爱花,惜花,更护花。

贾宝玉的《姽婳词》写的很有特色,风流隽逸,语言辛辣,是一篇直接表现人物的古体歌行。《姽婳词》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林四娘这个女子形象,把林四娘的英姿飒飒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我们《姽婳词》看到的是,一个被男人当作逗笑取乐的女子却是做了一件一干男人所做不了的事,也让那些自视清高的须眉男儿也深感汗颜,同时表现了那些贪生怕死男人只知道明哲保身、临阵脱逃的丑态和丑恶嘴脸,遇事时倒不如一个小小的林四娘忠义慷慨,挺身而出,最后是血洒疆场,成为千古佳话。贾宝玉还通过对林四娘的描写,把那些拿着国家俸禄遇事却是惊慌失措毫无退敌良策的无能的男人表现的淋漓尽致,笔锋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嘲讽了以皇帝为首的文武百官,全诗极尽讽刺之意,在表现人物手法上与林黛玉的五美吟有异曲同工之处。诗写的悲壮瑰丽,很有感染力,让人读了荡气回肠。

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文采绮丽、辞藻华美,感情真挚、言辞恳切,也是一篇颇具特色的诔文,是《红楼梦》中最长的诗赋。通篇寄托着对晴雯真挚的感情和哀思。诔文独抒己见,随心所欲,不落俗套,不拘泥于形式,任凭思绪的驰骋飞翔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广征博引,引用大量的典故,借助诸多的历史故事,或咏或颂来赞美晴雯的情操和品质。比历史上的那些吊文来说,有所创新和突破。芙蓉女儿诔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堪与曹娥碑媲美,全篇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以抒情的形式把晴雯描写成芙蓉花神降临人世间。

在诔文里贾宝玉毫不隐晦地抒发了自己对晴雯的友谊之情,用黄金美玉难以比喻晴雯的高贵,用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用明星朗日难以比喻其光华;用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用娴雅和贤惠来表现自己对晴雯的赞美。贾宝玉还怀着崇敬的心情,借用鸿鹄高翔之志,幽兰馨香品格以及贾谊忠肝义胆、心系万民的夏鲧来赞美晴雯高尚品质高尚情操,同时也借用人们憎恶的荆棘毒草鸠鸩嫌恶、水草嫉妒不同程度谴责了那些嫉妒之人的犯舌和恶语中伤,恶毒诽谤,表现出贾宝玉的爱憎分明思想态度。从芙蓉女儿诔中我们看到的是贾宝玉的真性情。

在诔文里表现出贾宝玉具有理想主义思想的追求和渴望,也有现实主义思想束缚的感叹和无奈。广征博引,借题发挥,寓意深刻。

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同时都是贾宝玉所作,而且同时出现在一回里,具有前呼后应,相互印证的作用。而访妙玉乞红梅既是写妙玉,也是写宝玉自己,暗示了宝玉将来的去处。

在红楼梦一书中,薛宝琴自始至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她把外面的精彩世界带入大观园,让大观园的姐妹以及宝玉耳目一新。在作者笔下的薛宝琴几乎无可挑剔而近乎完美的少女形象。她是个美艳绝伦,才貌具佳的美少女。她才情并茂,清纯似水,清丽如画,具有丰神灵秀之姿、惊人清丽之容、聪颖敏捷之才。她就如同画中走出来的美人儿,耀眼而美艳,聚诗情、才情于一身。据人们的评说她气质才华堪比林黛玉,富丽华贵又似薛宝钗薛宝琴。同时她又是一个思想单纯,心地纯良,开朗热情,洋溢着快乐活泼青春气息的女孩儿。

在皑皑白雪和争奇斗艳的梅花的衬托下的薛宝琴显得更是光彩夺目,堪与雪中的梅花媲美。她不象林黛玉的清高和孤傲,也没有薛宝钗的城府和世故;她具备林黛玉的灵秀之气,但却没有林黛玉的小女儿心态;她具备薛宝钗的典雅高贵,但却没有薛宝钗的圆滑功利。她的语言不多,始终是微笑着,每次出现似乎都与诗词有关,除了对诗词的评说外,很少有描写到她自己的语言表现。比起大观园的一众儿女,他的诗词似乎少了几分闺阁气息,却多了几分磅礴气势,她的诗词文采精华,独具神韵,具有宏伟壮丽、震撼世俗的气魄。她敏捷的才思和不凡的气度的让大观园一众儿女惊叹不已。她的诗词格局与气魄都不是大观园一众儿女能够相提并论的。她率真而单纯,具有一定叛逆精神。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游历颇丰,见多识广,那独具特色的神韵不是大观园那些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小姐们所能比的。

薛宝琴对于中国的名山大川、三山五岳几乎都游遍。明山秀水既陶冶了她的情操,也让她视野更为开阔,从而让她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而尽情发挥。纵情于山水间,接触西方文化,使她性情更为豪放,思想比较开放。山水灵秀了洗涤使尘世间的那些污垢以及商人唯利是图的气息没有遗留在她心灵深处,让她脱去世俗那些的脂粉俗气。行走于市井之中,既丰富了她的阅历,也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才情。

在红楼梦一书中,林黛玉虽然是天性聪明,但是她的诗词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薛宝钗虽然博览群书,但她的诗词知识也仅仅来源于书本,终究是纸上谈兵,而薛宝琴的诗词除了她饱读诗书而外,更是来源于生活,取材多于为历史古迹遗事和市井传闻,所以薛宝琴的诗词更具独具魅力。

在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初展才情的薛宝琴是佳句连连,气宇非凡,让宝玉等甚是稀罕。她的真真国的女儿作那首诗,让大观园女儿们称奇道异,与林黛玉的杏帘在望有异曲同工之美,诗中的“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深浅”更是充满着一定的哲理性。她的咏柳絮的西江月,格调就不一般。

在红楼梦书中三首咏红梅诗花是各具特色,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了红梅的形态,而薛宝琴的得花字为韵的咏梅诗更是文采精华,独具神韵通过神话般的描写把梅花与大观园的女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你分不清究竟是咏花还是写人了,为咏梅之魁。

我们也从红楼梦书中看得出来,林黛玉的诗词除了命题而作和与起诗社的同题而作的外,她自吟自唱的诗词是不喜欢也不会主动与人分享的,除非是别人碰到或偶然遇到可以看看而外。而薛宝琴年轻心热,自己的诗词就喜欢与人分享。桃花行的最后两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有人认为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出一辙。但是我倒认为是与三春散尽诸芳尽是相互映证,不错桃花行有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的预言,但是暗伏大观园其她十二金钗的命运。我们不要忘记薛宝琴也是一个四大家族冷眼旁观的见证人。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无论是美的、丑的,好的、坏的,留的不留,恋的不恋,一切空空如也。

而最有成就的是自然新巧隐物而作的十首怀古诗,语出惊人,十首怀古诗诗到底的谜底,从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都是莫衷一是。不过十首怀古诗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是有一定顺系的。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我认为谜底应是河灯,江南一带的某些地方素有把亡故的亲人名字写在河灯上随水漂流表示对已故亡灵的哀悼。薛宝琴是借助河灯哀悼亡灵的习俗来暗示曾经发生赤壁之战一样的某个战役中那些无端枉死的亡魂。当然薛宝琴竭力渲染的原因不仅仅是去描写那些战死去的英魂,背后还隐藏着在那个战役中活着的人。包括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其中当然有贾家的祖先了。在红楼梦的第回中就有尤氏叙述焦大救主的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看到贾家祖先发迹的影子。薛宝琴是借助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描写贾家的发迹史。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我认为应该摆在朝堂外的大钟,每天上朝一敲,悠远的钟声就传出来了。历史上成王败寇,失败的一方销声匿迹,胜利的一方当然是声名远播了,红楼梦中就有乱纷纷你唱吧我登场。新皇上任当然要重整纪纲,论功行赏了。那么在在论功行赏的人物中当然有贾宝玉的先祖了,贾宝玉的先祖就是靠军功才得了宁荣二公的两个封号的。也是因为宁荣二公的出现才使贾府有了显赫的家世并且使整个家族名声大震。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首的谜底应是猴子,而且是耍的猴子。追根究底贾家的先祖应该是与世无争的有德之家了,只是一时为名利所驱使,无端被诏出凡尘了,最后以救驾有功才荣华富贵加身的,但是当上皇帝的人至始至终只不过是把他们当成猴子一样耍罢了,所以最后只能落得被人嘲笑的份了。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怀古诗的谜底应是碗,也就是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淮阴怀古隐藏的一个成语是盖棺事定。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江山,,那份大恩可想而知,但是韩信难免功高盖主,居功自傲了,所以当刘邦得了天下当然就借口杀之了。

在红楼梦中曾经描写到焦大救主,这段叙述当然不是多此一举,也不是无缘无故,而是在暗示贾家的祖先也是对皇帝有救主之恩的,所以才获得了不世之功勋,由于贾府不世之功才一步步走向鼎盛。但是贾家在鼎盛时期也就埋下了被抄的危机了。贾的先祖对皇帝救驾犹如一饭之恩,但是最终贾家的后代是怎么对待焦大的,我们从书中就知道了,这也暗示了皇帝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韩信对于在饥饿时给自己几顿饭吃的老妪是赏赐千金,而刘邦对待韩信这样的功臣都杀戮,这里面也是暗示着作者对某个皇帝对贾家不分青红皂白的来个大抄家的不满,因为在被抄的人里面有多少是无辜的,当然这里面融入了作者的思想认识。为什么谜底是碗呢,因为贾家的一干不孝子孙后代吃的饭已经超出了自己抬的碗的容量了。所做的一切的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另一方面皇帝对贾府的救驾之功的封赏,自然会引起忠顺王一干人的不满甚至是不会服气,所以总想找机会打压甚至是打杀了,当然也是难免是想找机会整治了。而贾府的后代又不争气,居然做出贾珍的与秦可卿的乱伦理,王熙凤的逼死人命,贾赦的强取豪夺等等。当遇到贾芹的告密,忠顺王一干人自然就不会放过了。壮士须防恶犬欺,红楼梦中的恶犬当然指的是贾芹和忠顺王之流了。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谜语谜底应该是喇叭。贾府的后代儿孙们在享受贾家先祖不世之功勋时,未免得意忘形,穷奢极欲。直至做出失德之事来,这就是贾珍与秦可卿的乱伦之事。那些自以为是风流其实是下流的丑事不是因为秦可卿的牺牲就能够保住的。它会通过人们的流言蜚语传了出去,因为人的嘴就象喇叭一样盖不住的。在红楼梦中曾经提到一个贾芹,在五十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贾珍给族里的子侄们分东西,贾芹来了不但没有领到,反而遭了贾珍的一顿抢白,说贾芹在家庙里“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在第九十四回“水月庵掀翻风月案”贾芹终于惹出事来了,有人把贾芹的所作所为写了匿名帖儿贴在荣府大门口,而被革去了差事。这些事情也许贾珍贾政一干人后来都忘记了,但是贾芹却因此怀恨在心,难免寻机报复,贾珍与秦可卿的不耻行为他也是遥遥可闻,当然会和贾府一向不和的忠顺王府沆瀣一气了。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首怀古诗是双关,谜底应是是镜子,前两句可能是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如同镜花水月一样,而后两句是指贾家的荣华富贵也如同镜花水月一般只能如六朝梁栋一样,作为功臣的小照画像只能空悬壁上题了。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谜语的谜底应是琵琶,这首怀古诗明是感慨王昭君去和亲,其实是暗示贾探春远嫁番邦。在红楼梦里贾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汉家制度何曾不是当朝制度呢?当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只不过是汉家统治者一般如同樗栎了。王昭君和亲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泱泱大国的大汉朝却要靠一个小女子去和亲来换取边关的安宁,曹雪芹借薛宝琴之口来告诉人们贾探春的远嫁来换取边关的安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何曾不是当朝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呢!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这首诗的谜底应该是沉香,野历有唐玄宗和杨玉环沉香亭赏牡丹的故事,马嵬怀古明是感慨杨贵妃,其实应该暗示的是薛宝钗的结局,红楼梦中多次把薛宝钗比喻为成杨贵妃。而且薛宝钗常年吃冷香丸。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首诗的谜底应该是针,旨在穿针引线,红楼梦中有一段红玉遗留手帕惹相思。在红楼梦的续书里,贾家能够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应该少不了小红夫妻的帮忙传递消息。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诗的谜底应该是团扇,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贾宝玉拾到史湘云的金麒麟,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描写,这首诗的开头就写到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牡丹亭中就有柳梦梅拾到了杜离娘的画像的故事情节,那么等到贾家兰桂齐芳之时,史湘云再次见到贾宝玉也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府四艳是琴棋书画,各所所长。除去进宫的贾元春以外。贾探春的诗词较薛林二人稍为逊色,然而在三春中可是拔尖儿了,她自视甚高,有自己的思想主张,有男儿的志向,这些思想倾向都在她的诗词中自觉还不自觉的表现了出来。这位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府三小姐,却是聪慧过人,柔中有刚,有胆有识的玫瑰花,她性格开朗、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是贾家中唯一一个有抱负的女孩儿。她精明干练不逊色于男儿,而且有理家之才。可是由于她是庶出,而且还摊上赵姨娘那样一个生性愚昧,毫无见识的娘,常常让她难堪,所以造成她自尊自卑而且矛盾的心理,。

她的性格和史湘云又有所不同,史湘云的是男孩子的性格,而贾探春是男人的志向。

在贾元春省亲时她的奉命题诗只不过是搪塞而已。在咏白海棠诗她的“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她本人心高气傲的心态写照。在她的咏菊花诗都表现出她男儿的志向,因此她会用短鬓、葛巾以男人自况。

在红楼梦的咏白海棠诗中同样用玉比喻白海棠,但是由于她们每一个心态,情趣,诗词的水准,思想以及作者对她们命运暗示的不同,因此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中分别以“红梅花”三字为韵而作的,刑袖烟是得红字而作。刑袖烟师承妙玉,与妙玉乃是半师半友,因而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就或多或少地受到妙玉的影响,她的得“红”字而作的“桃未芬芳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开头就表现写出了梅花那种斗志昂扬的气质,中间四句“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竭力表现梅花怒放的盛况。可是到了结尾两句却轻描淡写到“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那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尽在不言中。不过后人最推重的却是开头两句。因为开头两句把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表现了出来。由于三个写诗人的身份和经历的不同,所以在气势上就有所不同。

咏红梅花在表现三位写诗人的身份以及思想倾向的同时,也是对妙玉的高度赞赏,通过咏赞红梅花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实际上是通过三人的诗词来称赞扬妙玉才高貌美与她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特点。而红梅花是贾宝玉到栊翠庵里向妙玉讨来的,所以红梅花实际上就代表了妙玉,访妙玉乞红梅也是描写妙玉的思想倾向的。

在红楼梦中香菱是一朵陷入污浊世俗生活中的水菱花,她和莲花一样,入泥不染,高雅脱俗所以说她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她始终保持着纯净的心灵,她渴望自由,但是无法抗争的命运,在受尽摧残与蹂躏之后,最后香消而亡。

香菱学诗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中不仅表现出她的肯学,也表现出林黛玉的善教,林黛玉的方法是以教为辅,以学为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通过对香菱的鼓励,来增强香菱学诗的信心和决心。且不说林黛玉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香菱学诗的那份精神和意志力值得发扬,也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动力。由于香菱本性聪明,所以一点即通,在经过废寝忘食和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写出了意境新,典雅含蓄,意境新奇别致的咏月诗。香菱不仅学诗循序渐进的,写诗同样也是循序渐进,从三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一首是肤浅的,近乎直白,也就是林黛玉说的用词不雅,而第二首却是肤浅的,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实在意义,只有第三首是肯切的,充满了真情实感,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红楼梦中那些个花季少女就象开放在大观园的一朵朵鲜花一样绚丽多彩,在腐朽没落封建礼教、封建制度以及封建婚姻包办的摧残压制下过早的凋谢了和零落了,但是她们给我们留下的诗词却是耐人寻味的,给后人留下了多少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空间。

红楼梦的论文篇六

1919年,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已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成为洪流中的先锋。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蕴。90多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兴中华”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

90多年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时代潮头的中国青年的胸前。

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作为一名高中生,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就是要勤奋学习,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就是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因为诱惑太多。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干什么?”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应该先定定方向。这就好象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

回首过去,壮怀激烈,展望末来,任重道远,站在这充满希望和令人向往的新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我们:有许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创造,去奋斗。“五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拼搏,才能振兴中华;“五四”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已的双手,才能建设美好的新生活!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红楼梦的论文篇七

200多年来,《红楼梦》正是以这样神奇的艺术魅力,荣登全球文学之巅。它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映照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拨动着人们生活的琴弦,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美的享受。通读了《红楼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说《红楼梦》是一个气魄宏大、细致入微、人物鲜活、景色美丽的人间世界,一个绝妙的艺术天地。

作者曹雪芹,这位名列世界伟大作家之林的作家,一生就写了一部《红楼梦》,结果轰动了全世界,巨著自问世以来,读者读出了不同的内涵,有人读出了哲学,有人读出了文学,还有人读出了儿女情长,读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红楼梦”,也通过《红楼梦》在社会的延伸,说出了自己的“红楼梦”,应该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况我一个普通读者,在朦朦胧胧读了一遍、刚又细读一遍《红楼梦》后,不敢对国宝级的巨著妄加评论,始终怀着一颗局促不安的心,生怕有损这个国宝级的名著的'价值和风采。然而,《红楼梦》耀眼的艺术光辉又吸引着我非要写出对美的感受,我只有徜徉在《红楼梦》的艺术走廊里,在尽情欣赏这花团锦簇的裙钗时,细细找寻它“文学”的路标,沿着这条独辟的蹊径,小心翼翼地进入这迷宫似的“大观园”,从它细小的一隅,对《红楼梦》里“笑”和“哭”的艺术作个一知半解的品评吧。

作者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笑容千姿百态,笑容种类三千四百多种,并对各种“笑”描写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笑的种类千奇百怪,无所不及。有冷笑、微笑、嘲笑、又笑、呕笑、也笑、调笑、陪笑、忙笑、忍笑、带笑、含笑、欲笑、遂笑、众人笑、含羞笑、哈哈笑、凑趣笑、赶忙笑、涎皮笑、嘻嘻笑、一旁笑、含羞带笑、掩面伏身而笑,一笑笑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笑笑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一笑笑出了《红楼梦》的艺术风格,贾母的笑和刘姥姥的笑是不一样的,凤姐的笑与袭人的笑也不同,与黛玉难得的一笑更是大相径庭,宝钗的笑与众人的笑更不同,别具一格,纵观全书描写她的笑中,都不带感情色彩,几乎没有冷笑、大笑,而是悄悄笑、抿着嘴笑,而黛玉则时而用冷笑,这就说明每个人的出身、环境、性格特征不一样,笑也是不一样的,《红楼梦》描写出了每个人笑的特点,让“笑”笑出了艺术美。

作者曹雪芹还运用大的场景来描写笑,当读到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就拉开了“笑”的序幕:“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一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是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这一段可谓笑的大观园,让你看了都想笑。作为描写艺术,我觉得《红楼梦》就是文学描写的艺术殿堂。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人生悲剧,曹雪芹巧妙地写出了悲剧中人物的哭相,他笔下人物的哭相也各不相同,贾母的“哭”:“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眼泪交流”、“贾母听了这话,那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宝玉的“哭”:“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不禁嚎啕大哭”、“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黛玉的“哭”:“黛玉也哭个不住“、“黛玉听说,流泪叹道:她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的心”、“泪痕满面”、“眼圈又红了”。凤姐的“哭”:“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紫鹃的“哭”:“两泪汪汪”、“那眼泪似断线珍珠一般泪如雨下”、“哭得泪人一般”。平儿的“哭”:“擦着眼泪”。《红楼梦》里人物的“哭”也“哭”出了每个人的特点来,读完之后,总让您深深地回味。

透过曹雪芹对人物“笑”、“哭”的艺术描写,我又领悟到了他对环境的描写也是独具匠心,下了一番功夫,用来渲染气氛。如:林黛玉刚进宁、荣国府时的环境描写:“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通过这样环境描写,就把宁、荣国府的富贵豪华之气给渲染出来了。

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堪称一绝。虽然《红楼梦》所创造的人物众多,但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丰富多彩。对宝玉、黛玉、宝钗、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凤姐、迎春、探春、袭人、鸳鸯、尤三姐等人物描写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人物性格几乎没有雷同,都具有典型性,正是运用了小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特点。如: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玉刚进荣国府时的人物描写,就很具典型性:“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体,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秀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这样的人物描写生动传神,启发读者深思。

再看《红楼梦》里的语言描写,曹雪芹因生活在北京,充分运用北京语言的特点,来表达人物的个性,宝玉有宝玉的语言风格,黛玉有黛玉的语言特点,凤姐开口说出来便知是凤姐,刘姥姥的语言更是泾渭分明,书中人物语言各不相同,也就显现出曹雪芹的语言功力,从而彰显了《红楼梦》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

看《红楼梦》,就像在浏览文学艺术宝库,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感受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受到很深的写作启迪,特别是《红楼梦》里的鲜活的白描手法,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文学描写的典范。

红楼梦的论文篇八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有的同学经常迟到、甚至旷课;有的同学穿拖鞋,有的同学偷偷地躲在学校的某一个角落吸烟,有的同学带起了耳环染起了发;还有的同学一到上课就睡觉……这些不良的行为不仅严重地危害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破坏校风校纪的行为。

这些不良习惯为什么会产生呢?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完全没有自觉性,不能约束和控制自己,随心所欲;也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纪律太严,完全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也有同学认为那是酷的表现……,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不良习惯都是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表现。我们在学校里,只有在校风校纪的约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学业,如果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恶习,今后走向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如果这些不良习惯不及时改正,就会误入歧途,小错就会酿成大错。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把我们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的话,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学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学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高尚的人”。

,将来作一名有素质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