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 读庄子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7 20:14:04 作者:XY字客 心得体会 最新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 读庄子心得体会(实用10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一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拿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庄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发。即使在论争,那也争得是不亦乐乎啊!

站在濠水桥上的惠子和庄子,又开始争辩了。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那庄子出游从容,看鱼儿从容欢快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心有所感,大发感慨。惠子是个不可知论者,所以,他反问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说,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到此,我们觉得惠子该闭嘴了。可那惠子还是没服气,辩论水平是高高的,他继续着自己的辩论事业: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大家全都不知道了!这是何等的论辩才能啊!叫我们怎么听怎么觉得象绕口令了。这大约已到了论辩的高峰,可庄子仍能在这高峰上在拔高一筹,他告诉惠子,你先前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等等等等,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次论争,庄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没有惠子的高论,又哪来庄子的妙论啊!难怪张之纯在《评注诸子菁华录》里说:庄子、惠子意见虽不同,然惠子犹是解人也。寥寥数语,写出低徊踯躅无限凄凉。

另一次的论争,更是叫庄子发了一通关于生死的妙论。

说来庄子可真是个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势不雅观也就罢了,他竟然敲着个盆儿唱了起来。这情景给前来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评他:你跟人家过了这么久,她给你养大了孩子,现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着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通责备有理有节,却没难住庄子,正象明代陈深辑在《诸子品节》里说的那样庄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笔,乃知奇文待人而见也。

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二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研读庄子的著作,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和感悟。庄子的思想深入人心,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并启发了我的行为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庄子强调“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以达到安宁与和谐。当我仔细品味这一思想时,我发现人类往往追求太多,却对内心的需求视而不见。经济发展虽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加剧了人们的贪欲和不满。然而,庄子提醒我们要学会内心的宁静,顺应自然的变化。只有学会感受内心的平静与从容,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其次,庄子通过“逍遥游”一词,告诫人们要超越世俗的束缚,放下心中的烦恼与苦闷。世间种种琐事和纷争不仅消耗人的精力,也使人的思想陷入迷失。与其被世俗所困扰,不如放下烦恼,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真正的逍遥游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内心自由自在地生活。读庄子的作品,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追求名利,耗费过多的精力在世俗的成功上。我逐渐明白,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在心灵的自由中找到。

庄子的思想还告诉我们应该追求“无为而治”,这是他的最具特色的理念之一。与其用力去控制和改变外在的事物,不如放下外在的欲望,回归内在的自然。只有在无为而治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个理念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我曾经过于追求完美,不断努力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然而,我开始明白,有时候放弃控制并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收获。只有当人们不再去执着于改变和控制,才能够与自然融合,体验到真正的平静与和谐。

庄子强调“自由”,主张个体应该摆脱社会的桎梏,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他认为,自由并不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和外在的成功,而是一种心境和境界。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因为追求物质而失去内心的自由。然而,当我深入体悟庄子的思想时,我开始明白,真正的自由在于能够认识并满足内心的需求,追求心灵的宁静。这种自由是一种内在的状态,超越了物质与社会的束缚。

最后,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并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实现真正的幸福。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不再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而是注重对内心的培养与满足。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并放弃了尘世间一些繁琐的事物。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我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感受到了庄子所倡导的境界。

总之,庄子的思想对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并塑造了我的行为方式。通过顺应自然、放下烦恼、无为而治、追求自由和与自然融合,我越来越能够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庄子的思想给了我新的人生观,也使我更加珍惜和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三

人们大多数执迷于大道理。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人生活再世上就要努力,就要活的比别人好。即使再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依然不放过自己。每日的辛勤我们都觉得是必须的。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学校我努力学习 ,努力工作。不在学校我依然每天跑图书馆学习 看书。上班之后我朝九晚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给老板看。结果是我们很累。

我们的心就像风筝一样被束缚着。竟然浑然不觉。如果不看庄子的文章。我会一直以为这束缚理所当然。但庄子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价值观。在我看来就是豁达(记得小学的一个同学说是顺其自然,现在才明白)

做人要豁达。不应当执迷于物质。庄子一生贫穷。但他却有丰富的思想世界。再他看来。精神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一个人的心飞不高。那他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想想一个被束缚内心世界的人,他的生活会是多么可悲。没有追求,没有自一由 ,他的世界永远是灰色的。

做人还要有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独特再哪里。明白自己的优势再哪里。这种自省是达到自己境界的基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深入剖析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通过一些内在外在的方法解决掉问题。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今后遇到问题我们就只能深陷其中。最后自己杀掉自己。

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自己的心飞翔。你知道你的心能够飞到多远吗?如果你还局限再那里,那么就一把剪掉风筝线。挣脱束缚。让心无限飞翔。

还会有更多的感触,慢慢来。

春游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没有烦恼的事情缠绕我们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心灵是一片净土。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被世俗所打扰。六根清净。心如止水。一宠一 辱不惊呢?在庄子看来,这需要两点。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四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他在《庄子》一书中提出了众多的思想和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阅读庄子的著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深思熟虑。以下是我对庄子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庄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他认为过度干预和努力追求会造成痛苦和不必要的努力,反而丧失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子认为,人应当放下功利心和追求,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启示意义,我们常常忙于追求功利和成就,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导致身心俱疲。只有学会放下功利心和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其次,庄子思想中的自由观念也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主张自由自在,超脱于社会常规和道德规范之外。他认为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真实的自由,不受外界的束缚和拘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社会的眼光和他人的评价而束缚自己,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在于超越社会的眼光和他人的评价,勇敢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内心的净化。

第三,庄子的思想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他认为万物无常,世事无一定之理,一切都是相对的。这个观点提醒我要摒弃固执的一元思维,接纳多样化的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想法。然而,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事物是多元而复杂的,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和丰富自己的思维。

第四,庄子关于人生和死亡的思考也带给我很多启示。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他用蝴蝶化蛹的比喻,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个阶段。这个思想告诉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要害怕失败和死亡。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过上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

最后,庄子的思想还告诉我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他认为人是微小的存在,在宇宙中无足轻重。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虚心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容易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然而,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真正地融入自然和社会。

总之,庄子的思想是丰富而深邃的,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通过阅读庄子的著作,我学会了无为而治、追求自由、接纳多元、勇敢面对生死和保持谦逊的重要价值。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努力将这些思想融入实际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庄子的智慧。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五

style="color:#125b86">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六

庄子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庄子》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深邃的哲学观点,影响了很多后世的学者和思想家。在阅读庄子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下面我将就我在阅读庄子著作中的心得和体会加以阐述。

首先,庄子的哲学思想让我深受启发。庄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组成的。他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涉和改变自然的本来面目。这让我产生了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着物质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而庄子的思想告诉我,我们应该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庄子的思想给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必执着于外在的物质和名利,而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自由。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的效率至上和功利主义的倾向。人们常常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断奔波劳累,忽略了心灵和精神的追求。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人生并不只是追求物质的满足,而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再次,庄子的哲学思想也给了我对待他人的启示。他强调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认为没有人应该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对待他人。这让我对待他人更加谦虚和平和。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竞争,不择手段,看不起他人,忘记了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庄子的思想告诉我,我们应该要对待他人怀有宽容的心态,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对待他人,而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

最后,庄子的思想还给了我对于人生态度的启示。他认为人生短暂,一切都是虚幻的,人生最终要归于虚无。他主张要以德修身,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境界的恢宏。这给了我对于人生的态度的思考和改变。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满足,渴望名利的得失,却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追求。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的追求,更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庄子的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于环境保护、人生态度、对待他人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庄子的思想给了我对于生活的指导和启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我相信,在现代社会,庄子的思想仍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要以庄子的思想为指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自由,保护环境,尊重他人,过上更加平和和谐的生活。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七

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深邃独特的思想而闻名于世。与其他哲学家相比,庄子的思想更加超脱于尘世之外,他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在学习庄子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洞察和对自由的追求,从而引发了我对人生的一些反思。

第二段:自由的追求

庄子强调了人的自由和超越,他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应该学会放下自我的束缚和羁绊,超越个人的欲望和欲求,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种超然的境界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更包括对自我的超越。通过摆脱个人的欲望和執着,人可以真正地自由而开放地去感受事物的本质,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这种追求自由的观点让我深思自己是否过于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和欲望,是否忽略了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第三段:尊重自然

庄子的思想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认为自然是最高的道,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了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去违背或者改变它。人们应该“顺其自然”,放下个人的欲望和期望,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待一切。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让我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应该更加谦虚谨慎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同时也理解自然的力量。

第四段:人性本善

庄子相信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本性和天赋,只要顺从本性的指引,人就能实现内心的平和和亲和力。他强调“无为而治”,让事物自然地发展,而不是人为地强求。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了社会中对人性的批判和抨击,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我明白了只有修身养性,顺从自己内心的本性,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第五段:生活的意义

庄子对于生活的意义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人们应该放下责任和拘束,享受生活的乐趣。他敦促人们拥抱变化和流动,不要过于执着于权力和物质,用宽容和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个意义让我感觉到生活中的苦痛和忧虑并非不可避免,只要我用庄子的思想来处理和面对,我就能够洞悉生活的本质,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总结:

学习庄子的思想,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放下个人的执念和欲望,顺应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修身养性,这些元素都指引了我踏上了追求内心自由和快乐的旅程。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它提醒我们要追求超然和自由,同时也要保持对自然和他人的敬畏和尊重。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的庄子,以他丰富的寓言故事、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简洁的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庄子故事集,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体会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道德价值观,远离虚妄、归于本真、超越自我、自然平衡四个方面。下面我将就我所领悟的感悟写一篇1200字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一. 远离虚妄

作为庄子故事的主题之一,远离虚妄是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深思的一个问题。庄子说:“匠人之能其巧一也,阿世者之能其妄一也”,这意味着那些追求虚名、声誉、面子的人不仅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反而会消耗自己的精力和心灵。从庄子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反映虚妄的故事,如“让梦”、“胡蝶梦”等。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随着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我们不断地追求权力、金钱和名誉,但是这些东西实际上是虚妄的,只能带来短暂的刺激,最终会导致我们的失望和迷惑。

二. 归于本真

庄子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另一个主题是:“归于本真”。庄子讲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表明,人们应该学会欣赏自然美、享受生命,而不是为了万恶的物质利益去追求所谓的美。庄子的故事“大木鼠”就告诉我们,要求真、追求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本质、夯实自己的基础、抵制各种迷惑和诱惑,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真正的意义和快乐。

三. 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是庄子故事的第三大主题。例如,“弃杖而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超越自己,要勇敢的面对挑战和困难。庄子还讲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知无用之用也。”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寻找我们自己的无用之用,超越自己的界限,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高超成果。

四. 自然平衡

在庄子的故事中,强调了自然平衡与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庄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体现了一个完美的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同时,庄子的“齐物论”中所表达的万物归本、自然和谐的思想,也教导我们学会尊重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让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

总之,庄子的故事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人类本质、道德价值、存在意义和对自然的尊重等方面的启示。它提醒我们要多学习深刻的哲学思想,敬畏而不是盲目信仰机缘,切忌妄自菲薄,要远离虚名、归于本真、超越自我、自然平衡,使我们有精神上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并助我们成为具有伦理感、文化内涵和强大智慧的公民。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九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以上,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庄子》读书心得体会全部内容,可圈可点一直关注学习资料,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更多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可圈可点。

庄子百日篇心得体会篇十

庄子与老子都是我十分崇敬的两位神人,这致使我对道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两人的著作《南华经》与《道德经》都是道教中的经典。这两本书我大多在一两年前背过,尽管有些章节记得不甚真切,但精髓似乎还是抓住了的。抱着虔诚之心,我不敢对此两本经发甚议论,因为我不敢说我真懂了,但似乎参考别人的见解还是可取的,于是就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我以为庄子的精髓在于寓言,因为实际上《庄子》整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寓言集。于丹的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它将现实生活和这些寓言结合在了一起,看似使庄子的思想显得更接地气。但我以为作对比阅读的心得会比她这种方式收获的更多。我就举几个例子谈谈我的浅见。

比如关于“小大”的观念,庄子在《逍遥游》中是这样阐述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段话说明了世间万物的属性都是相对的,有比较才有高下。这种小大之辩在《秋水》《齐物论》等章节中也都有体现。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此二人讲的是同一道理。

有用与无用的论辩也是老庄爱说的。庄子关于这个话题打的比喻是十分的多,而且多数都与树有关。如《逍遥游中》中:“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同样的,这样的无用之用的论调也可以在老子中找到理论依据。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些只是庄子著作中的冰山一角,每个故事都那么耐人寻味。读过《道德经》的人会觉得《南华经》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想如果于丹从这个角度入手,可能会写出更好的书。至于她现在写的这一本,我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