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徐霞客读后感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实用8篇)

时间:2023-08-30 10:47:17 作者:LZ文人 评语寄语 最新徐霞客读后感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实用8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徐霞客读后感篇一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揭题质疑

1、介绍搜集的资料。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徐霞客的文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引入课题。板书。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检查预习

1、我会读

卓尔不群  露宿  栖息  源流  抢劫  锲而不舍  勘探

2、我会找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合作交流。

1.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边读边做批注。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徐霞客的“奇”与与众不同。并借机指导朗读。

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

(1)不求功名。

(2)不畏艰险。

(3)求真求实。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5)锲而不舍。

4、正是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举成就了千古奇书。同学们想想世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游记》为奇书?课文哪个自然段评述了这本书。(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四、回归课题、品读领悟。

1、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现有你对阅读大地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

2、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现在就带着这种感情,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

3、找生讲读一读。

五、巩固延伸

徐霞客,就是用双脚、用心血、甚至用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淡泊名利

不避艰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锲而不舍

成就奇书

徐霞客读后感篇二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独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

他对于桂林七星岩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基本吻合。他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徐霞客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常求神问卜。由此可知,他读书博杂,见识多,不适合功名科举。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舆术语推断,徐霞客学习的可能是堪舆学的杨公风水派。杨公风水其实效性立竿见影。从大唐至今。

《徐霞客游记》是古代高水准的舆地游记,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还是一部游记文学巨着。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专在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从科学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对神州山川的极其热爱之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却自然而然地在这“流水账”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

本散人很敬重徐霞客这种孤往独行之人。

徐霞客读后感篇三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徐霞客的故事,供查阅。

在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浴血斗争的时候,在南方江阴一个村子里,出了位奇人,这位奇人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号。他家生活比较富裕,父亲喜欢读书游览,和东林人士有来往,不爱权势。他不要求徐霞客做官,只是鼓励徐霞客多读奇书。

徐霞客的确像他父亲,读了许多奇书,上私塾时,常将历史、地理、传奇小说放在《论语》、《孟子》下面看,并且立誓要游览五岳(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等名山大川。

徐霞客二十岁那年,他戴着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远游冠,首次出游,泛舟太湖。过了两年,他再次出游,这次走得很远,登泰山,拜孔林,游览孟母三迁的遗迹。此后,他的足迹,印遍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以至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山山水水。

直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旅游考察上。他的壮游,前期是公元1606年至1636年,着重在探奇访胜,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后期在公元1536年以后比较有意识并系统地对名山大川的地理位置、形状、走向特征作考察、记载,留下许多古代地质、地貌、水文和珍稀植物的宝贵资料。

徐霞客有顽强的毅力。在游览、考察中,他不怕苦,不怕险,不怕死。只要听说哪里有奇洞,哪里有险峰,他一定要去攀登。他出游时,能吃最粗劣的食物,甚至几天不吃饭;他不怕严寒酷暑,甚至睡在冰天雪地里;再险峻的山崖他都敢攀登,他带着一把坚硬的小铁镐,随时可在石壁上凿出脚磴来。他有时像猿猴,有时像游蛇,动作敏捷,脑筋灵活。朋友们叫他“地行仙人”。

徐霞客说:“越险峻,越奇异,我就越要爬。就先爬天都峰。”于是,徐霞客向险峻的天都峰进发了。他在陡立的石壁和乱石中,双手抓住杂草和荆棘,一寸一寸移步往前,终于爬上峰顶。第二天,他再爬上莲花峰。原先人们都说天都峰是黄山最高峰,经过亲身攀爬,徐霞客发现莲花峰高于天都峰,纠正了这一说法。

人迹罕至的深山古洞,常常有豺狼虎豹出没,有神仙鬼怪的传说,但都阻止不了徐霞客考察的脚步。他到湖南茶陵云嵝山,听说山中古木参天,还有一座古寺,景色幽美。但因为有老虎,吃过和尚,现在已经荒无人迹了。村民劝他不要去送死。他却连夜进山,与几个带路山民,拿起器械,打着火把,冒着滂沱大雨,走了十多里,终于找到那座古庙,完成了考察。

听说茶陵麻叶洞里有神龙和妖怪,偏要下去看看。村里人死也不肯做向导。有个年轻人,先是答应带路,可临到洞口,知道徐霞客不是能捉妖怪的大法师,说:“我才不给你去陪死哩!”变了卦,逃走了。

徐霞客只得与仆人擎着火把钻进洞里。下到洞底,见到奇形怪状的石头,焕发出异样的色彩,晶莹欲滴。有的像楼台亭阁,有的像倒挂的莲花,倒立的梁柱,飞舞的禽鸟,非常精彩。直到火把快烧光,他们才依依不舍地退出,洞口围观着几十个村民,还以为主仆二人被妖怪吃了呢。

徐霞客常常还能对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给以科学的解释。广西浔州龙洞,洞底有个大而深的水潭。他与带路的道人下到潭边,火把熄后,黑暗中,却见很远的水面,有微光闪烁。道人说是鬼光作怪。

徐霞客根据经验说:“恐怕到洞旁有孔穴透光吧?”

道人答:“从前,村里人划竹筏去看过,石壁上没有洞。”

徐霞客在旅游途中,三次遇到强盗,盗走了他的衣服和路费,多次遭到生命危险,但都没有改变他游遍神州的决心和壮举。公元1636年后,他西游贵州、云南,到过云南、缅甸边境的腾冲,这是他平生路程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次壮游。

徐霞客在旅游途中,有天天记日记的习惯,将他的行踪,所见到的山川景色,遇到的人和事,他对大自然的描写、观察、研究心得,他自己的感受,都写到日记中。这些日记,保存了丰富的科学资料,而文字简明流畅,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徐霞客的壮游,对中国的地质、地理及水文、植物学,特别对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作出了很大贡献。

徐霞客读后感篇四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质疑

导入

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人.

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齐读课题

初读

感知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按内容不同给课文

分段。

再读

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

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小结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这本书“奇”在哪里?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1) 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 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 练习朗读。

总结全文

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板书设计 

徐霞客读后感篇五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齐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 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为什么课题叫做《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四、总结升华

徐霞客用他的双脚丈量了人生,同时也用他的精神与心血谱写了一个千古传奇。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受到徐霞客精神的感染,学习他不避艰险的意志,学习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就让我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徐霞客浏览过的美丽风景当中结束这一课好吗?(播放课件)

徐霞客读后感篇六

自读提示

出于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地理考察事业兴趣,徐霞客抛弃了他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传统人生道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毕生的精力孤身旅行,发现并描写壮丽的祖国山河,解释地理现象的奥秘,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方向。阅读课文,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与贡献,学习徐霞客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查字典,掌握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意义:

宦途 涉猎 羁留 危垣 杀戮 散佚

徐霞客,名宏祖,号霞客,明朝末年人。生于1586年,卒于1641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

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家住南旸岐。他的先人曾有中科举。做大官的,他家是封建社会里的所谓“世家”。到了霞客父亲有勉在世的时候,家道已经役落下来。有勉无意宦途,有人劝他买个官儿来做,他断然拒绝。据说有一次有两个做官的人来访问他,他却躲到竹林里去,避而不见,随后竟自乘小船游太湖去了。

霞客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几乎年年出游,向北到过北京附近的盘山、山西北部的五台山和恒山,向南到过福建,更远至广东的罗浮山。值得注意的是,霞客的旅程,忽南忽北,一来一去,何止万里,在那时的交通条件下,这是一般旅行的人所万不能及的。例如崇祯元年,他刚刚经由福建游历了广东的罗浮归来,转年又北入京师,上盘山,祟祯三年七月再游福建。这还不算,就在祟桢六年这一年内,夏秋之间他还徘徊于山西北部的五台山和恒山,秋后回家,又南游至福建漳州。一年之间,真正是天南地北,仆仆风尘。以上还都是崇祯八年以前棗也就是他50岁以前的事。从崇祯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于九月离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转年正月到湖南,三月过湖南入广西。第三年三月,由广西入贵州,五月由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横贯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他本想从这里继续前进,越国界入缅甸,只是由于当地人的再三劝阻,这才打消了原意,仅仅游历了腾越附近的地方。他这次行程是生平最远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时间长达四年。实际上他在归途中已经抱病,到家后半年,竟于崇祯十四年正月死去,年仅56岁。葬于马湾,就是现在南旸岐东北的沈村。现在那里还有他的坟墓。

霞客一生,从22岁时起,直到去世为止,三十多年之间,足迹遍于现在的华东、华北、东南沿海,西至云贵。特别是他晚年的西南之行,不但路途最长,观察记述也最详尽。除去特殊情况外,他在旅途中都坚持把每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随手记载下来。他记的是日记,实际等于野外考察的记录。其中也有一些关于某一地区的综合论述,那是他初步整理的考察结果,是更加值得重视的。没有做过野外考察工作的人,很难认识到这些逐日的记录来之不易。霞客出游,主要是依靠自己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处又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正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耐寒。至于人事的挫折,如遇盗绝粮的事,那就更不必说了。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霞客在一日行程的终了,总要把当日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余里,到晚上还要在危垣破壁之下,点起油灯进行写作。甚至在露宿山野、寄身草莽的时候,他还是要燃枯草照明,坚持写游记。霞客在旅途中以日记体裁所写的这些记录,在他去世的时候还只是一些初稿,没有编订成册。最不幸的是在霞客死后三年,清兵入关南下,当地人民遭到丁残酷的杀戮,霞客长子死难,徐霞客的日记原稿也散佚。世间虽有数种抄本流传,但也多有残缺。最后幸亏霞客幼子徐寄苦心收集,才辗转求得已被妄加涂抹的缺本,借着日光的影子照出原文,大体上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然后刊刻成书,这就是现行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篇幅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是以前任何游记无法比拟的,而且摹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徐霞客游记》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以实地考察所得,纠正了古代地理书籍的一些谬误,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如书中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比欧洲人早一个多世纪,在这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

练习

亲的内容与这一中心有什么关系。

一下。

徐霞客读后感篇七

人生的道路是什么?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子的路,任何路?那么路又该怎么走?背上行囊,走上未知的旅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远赴那与梦想的约定,我在路上,梦在远方。

400年前,中国有一个人已尽在路上了,他的名字叫徐霞客,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如朝霞般绚丽多姿,他用自己一生实践了什么叫“在路上”。年轻时的霞客,在开朗的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入世俗,毅然独步,神州大地。

在艰苦的情况下,25岁的霞客踏上远征,54岁逝世,花了30年时间,走遍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云南16个省大半个中国,“中国第一代驴友”的称号当之无愧。

霞客的远征不似休闲娱乐,也不单是寻奇访胜,他以调查火山,寻觅长江源头,探索大自然奥秘,寻访自然的规律,他对河流性质的考略,对源流的辨析,对石灰岩地貌的总结,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的等地热现象的研究,为后人创造福祉,《徐霞客游记》是一本把科学与文化高度结合的奇书,带着美丽的色彩,带我们进入神洲大陆的每个角落。

白水瀑,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引数人惊叹,管中窥豹,时间一斑,引人遐想,他还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梧。从而让人由心敬佩。

我不由得想起学校的六十五公里远足拉练,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走到终点,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用汗水书写我们的力量,痛苦又神奇,深刻的让每个人感受这行走的力量与意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都是漂泊在路上的一叶扁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千辛万苦。

如果可能,我想游历黄河,长江,天台山,顺着霞客的脚印,走过的路,走过他走过的风景在旅途中,寻访梦中的徐霞客。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行走在路上,梦想在前方。

徐霞客读后感篇八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我们能领略到他们对春的憧憬。的确春天给我们造就了太多的幻想跟期待,到处充满生机,然而这个春天我刚好十八岁,这个朝气蓬勃的年龄,也正是人生的春天,面对这个双重的春天我却要在病床上度过,原本打算不在自甘堕落、懈怠,好好地拼一把,命运却向我开了一个玩笑,众人之下,可为什么偏偏是我?给我的内心铸造了太多的无奈,我看不到,碎石下的竹笋、冰山上的雪莲,也看不到风雪中的雄鹰。只是瞬间让我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把教科书扔在一边,吃零食、看电视、玩电脑、睡觉、看小说、这一切却成了我这病床上的主要工作,爸妈忙于工作也没人管我,每当他们回到家时我总是装作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在那看书,其实心里想的却是动人心弦小说情节,然后自得意而洋洋之,虚度这美好的光阴,自甘落后!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像色彩斑斓的黑洞,看上去奇观异彩,鬼魅般的吸引力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把你拉向无底的深渊。于是下滑,于是堕落,而更加难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堕落却无能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的确大到了让我无可奈何,于是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与努力。

可是,在无所谓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底线,正如在深的涧谷也会有它的低谷。一切就像滑滑梯,一路上放肆张扬的笑了下来,最后终于重重的摔在了下面,头破血流。也许人只有在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反省自己走错了那一步吧,总要摔些跟头,才能学会绕着道走。

此刻我随着春姑娘轻盈的步伐走出了房间,在这一刻我看到树木抽出了嫩芽,他们个个精力充沛,春意盎然。各种野花,在一阵微风中吹过的时候,把嘴张开,深深地呼吸,会感到清爽、陶醉。在陶醉中我开始为自己的那段虚度光阴而悔恨不已。于是决定寻找自己的春天。

在书本中我读到了徐霞客,我国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从他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的三十四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十六个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在西南的考察中,屡屡遇到强盗,频频绝粮,几番病危。在艰苦的野外生活中,白天拔荆攀越,晚上露宿荒野,点燃着枯枝野茎,坚持写考察记录。着名的《徐霞客游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它是世界上关于石灰石岩地貌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的字里行间,散发着徐霞客三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之光。读到了牛顿,大科学家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是人所皆知的。可是他说:“我坚持奋斗了五十年,用一个词句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现在想想我不在会为自己的懦弱、堕落去找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十八岁的春天将是我新的开始,磨练“经千难而志不变,历万险而意不灰”的崇高毅力!

穷困、艰苦、险恶,是人生路上的一面无情无私的筛子,它让强者通过,把弱者截留。在学习的道路上也是这样的。谁以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去追求真理,谁就能获得它;反之,如果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裹足不前,畏缩退却,那终将一事无成。本应该更早的悟出这个真理,然而我却选择了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