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 减法即加法高一(模板8篇)

时间:2023-08-29 20:26:40 作者:书香墨 工作报告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 减法即加法高一(模板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一

点点滴滴的生活从指尖流过,它是多么的晶莹,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吸引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条河流,它静静地流向记忆的远方,直到那归属的大海。

有的人想要晶莹的水里多些鱼,有的人想要水里多些水草,还有的又想让水带些蓝色……到最后什么都想要的人却什么都没得到。可能是鱼在蓝色的水里死了,或者一切都是浑浊不堪,只好重来。可是人生有多少次重来呢?所以要在生活这条河流里经常地清点,把一些该舍弃的舍弃。

舍弃挺难受的,特别是经常要做这件事。有时侯真的就得很痛苦,为什么要舍弃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同时拥有这些美好呢?喝杯咖啡,静下来想想,其实这样也不坏。就像在贫困山区里职教的徐本禹,到最后起码它是快乐的。有谁不想大学出来后找份可以赚钱的工作?有谁不想过着丰衣足是的生活呢?当然徐本禹也想,但是他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些梦想,可以实现他们的梦想。所以他舍弃了其他小小的愿望,至身于山区,但是他很快乐。在生活中他清点着,把一些自己的利益舍弃了。也许晶莹的河水中有几只小鱼也不错!

我不懂该怎样去面对这种舍弃,只是迷茫的看着窗外的河,想象着陶渊明在河里捉鱼虾的的可爱画面。突然之间好像自己醒了过来。是陶渊明,对就是他,那个看着铅华洗净的月色晕开了舍弃的无奈,不轻易间又把那份无奈化为淡然。让淡然融于生活,快乐于梦想的田间,把清淡的一声演绎的淋漓尽致。他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如花似锦的空虚生活,只因他是麦田中的男人,抵住了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细心地盘点着哪些该要,哪些不该要,那些应该义无反顾。在他手里的生活经常得到清点,舍弃些不该要的东西。在他生命的河流里清晰的倒影出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快乐。

是的,我明白了清点生活不能像个海子。其实海边不适宜种花,如果硬把花儿种下去,最多只能看到百合的哭泣。最终落得个一无是处的悲哀。如果一个人懂得清点生活,能够选择要舍弃的东西。那就是莫大的幸福。最起码要有清澈的小溪那样一望见底的干净。

生活,需要经常清点,把不必要,不是紧要的去掉。也许那时河里的雨会得到海中的自由和快乐,岸边的人可以闻到百合的清香。或许还可以看见和的两岸长着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的树,和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花。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二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完成课p51第8题。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三

在非洲,有一只不知舍弃的鬣狗把生命禽兽终结在岔路口。在人类看来,这只鬣狗的行为无疑是愚蠢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懂得放手。“莫觉紫微拥九州,舍得耿星登月楼。”在欲望的诱惑横流的当下,舍弃,是一种智慧。

舍弃,是遗世孒立,高洁自守的态度。当庄子在绿波荡漾的濮水边静静地持竿而钓时,风尘仆仆的楚国大夫带来了楚王以高官厚禄请他出仕的消息。庄子淡然舍弃了面前的名利,只愿成为那只生活在泥水里,做自由自在的野龟。庄子的选择,守住了高洁的品格,追求到自然天为,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北海的潮音,大鹏的鸣叫,秋水的涟漪中闲逸垂钓,懒歌逍遥人生。

舍弃,是游弋离合,堪破尘世的透澈。,像一道光,在世间沧桑里透过天色的红妆。靖节先生陶渊明在东篱幽幽菊香中舍弃了污浊的官场,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着之可追。青莲居士李太白挥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舍弃了曾经向往的仕途,却能回到最初“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魂牵梦萦。智者的舍弃,是繁华落尽的恬静与淡然。

舍弃,是生命之树抹不掉的疤,开出最绚烂的花。

比尔盖茨,这是一个闪光的名字。在他上大学期间,曾经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坐在一起,谈论着研制某软件使计算机领域产生空前飞跃。他知道有些东西可以舍弃,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舍弃。在人生最为关键的岔路口,他放弃了上学深造的机会,选择了一条自己创建微软的道路,得到的是三年的成功。比尔盖茨的舍弃,使他在自己的领域自由翱翔。

而现如今,大到明星偷税漏税,小到你我在欲望的迷雾里迷失方向。我们不愿舍弃,得到的是更大的损失。倒不如放下,走好人生的路途。

风轻摇叶,云且留住,雁且归去。清茶淡饭中品味人生之理:舍弃,是一种智慧。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四

懂得舍弃或者说放弃的人或许才是真正懂得拥有。

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有这样一种感觉,想舍弃,想放弃,或许我写这句话只是给我的一个安慰,让我可以安心,或许说只是给我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走在街上,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相互往来,擦肩而过,他们是如此的赶,没有人停留,没有人留恋,有的只是擦肩而过的回味,或许在他们周围,也有曾经相识的人,也或许他们会在不久的未来相识,而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也在擦肩而过,也在相见,相识,淡忘和想念。

我已经褪去了我原本拥有自信的光环,那能够让我勇敢乐观面对一切的自信,慢慢的,我开始感觉自己已经无法面对,无法勇敢的改变自己,在很多情况下我都选择保全自己,选择逃避,或许只有逃避,选择保全自己才能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失败,我总是给我自己寻找各种理由,选择各种逃避的方法,各种安逸的理由,我感觉很失败,我想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拾回那份自信,重新焕发属于自己的自信,可是我做不到那么完美的拥有,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也不例外,我只能够这样的让自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消极。

拥有比舍弃更难,舍弃或许也是拥有的一种方式,舍弃了,一切将回归平淡,一切将变得离开的样子,但,舍弃了,就真的不在了吗?很难,或许舍弃了,将有更多拥有,只是换种方式,一直有人说,有一种爱叫放手。我也感觉得到,真正的爱,不是拥有,而是付出,舍弃,或许是更大的付出,因为要很懂爱。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五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六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 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在教学例1的第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

(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七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1、 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1、出示例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4、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5、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教后记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加法与减法的故事手抄报篇八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小数加法和减法》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之所以要把它安排在这里,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后已经相继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就是说,学生到此时已经具备了接受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基础,其二,通过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就会为紧接其后的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认为教材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安排在此处是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将从学情分析与适宜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对小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应该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又因为五年级学生的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相宜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配合小组的交流合作。

3、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课件展示,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我将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的一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生活中的小数通过计算超市购物花了多少钱引入数学领域,抽象为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的探索及内化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3)新知运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回顾小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5)作业布置:分为a组必做题,b组选做题,c组思考题,分层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完成作业,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