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06:58:47 作者:ZS文王 口号大全 最新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一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比如36

+12

48

相同数位对齐了,也就是什么相同了?

生:计数单位相同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这是由几个几加起来的?

生:有8个一加两个一,得十个一,向十位进一。3个十加4个十再加一个十是8个十。

师:那也就是说计数单位对齐了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了。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

师:在生活中会遇到整数加减法外,还经常遇到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是怎么计算的。看看它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板书课题。

从这些信息里,你能提出什么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师:请同学读一读哪些商品是有优惠价的。

生:一包泡泡糖:3.4元一根棒棒糖:0.28元,一个雪糕1.8元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加减法问题?

生:一包泡泡糖和一个雪糕多少元?

生:一包泡泡糖比一个雪糕贵多少元?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概念图

师:概念图有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等会你们就借助这个概念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开始前我们先明确小作学习的任务:1、四人小组商量,共提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的问题,问题不重复。然后分工给两对同桌,每对同桌解决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问题。(先是一人操作概念图,另一人在堂练本上写上记录他的问题,列出横式,再根据同桌的操作过程,用竖式记录计算过程。然后两人轮换扮演操作员和记录员的角色)。

2、两人完成以后,就可以到四人小组中汇报你们计算过程,检查是否正确。有意见的,可借助概念图来分析。

(学生活动)

师:先听第一个小组的汇报。

生:3.4

+1.8

生:我的问题是一包泡泡糖比一根棒棒糖贵多少元?

3.4

-0.28

3.4

+0.28

生:我的问题是:一支雪糕比一根棒棒糖贵多少元?

1.8

+0.28

师:对于这四个算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生:这是因为这个8是百分位上的,而4是十分位上的,计数单位不相同,所以不能相减。

师:不同数位不能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对比一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是相同的数位是要对齐的

师:还有吗?

生:也是从右边开始算的。

师:不同呢?

生:有空位时要补0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研究,通过概念图找到了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最关键的也是相同数位对齐,就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师:下面我们做练习,有没有信心?

生:有。

(练习略)

师:谁能总结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右边算起,小数末尾没有数可以补0。

师:下课。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二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先列出算式。二新授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5、归纳小结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三练习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教和学的过程教师活动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7、做49页试一试题目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五课堂作业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三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1、认知: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于整数加分、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情境法、理解法、探索法

师生互动

二次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超市购物

1)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提问: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2.揭示课题。

1)提问: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2)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第(1)问。

(1)学生试做,指定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做法。

(2)展示以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讨论。

(4)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第(2)问。

(1)出示题目,谈话:我们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计算“3.75-3.4”这道题。

(2)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

的。

师生互动

二次复备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

(2)指名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4、总结归纳。

(2)组织交流。

(3)引导学生归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并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4、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延伸

谈话: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

评价手册第23页

板书设计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4.75+3.4=4.75-3.4

4.754.75

+3.4-3.4

8.151.35

教学随感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四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五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口算热身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0.76-0.36=

5+4.8=6.9-0.5=

5.4+3.6=7.72-6.52=

3.6+2.1=9.1-1.1=

(二)自学例3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导学单。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

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四)比较练习

1.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五)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六)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七)创编练习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八)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4041页第4、5题。

提高题

下面有两个小数。

a=0.000125b=0.0008

1997020xx个0

试求a+b、a-b的结果

(九)家作

1.《课课练》第45页第一(2)、二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