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10-12 12:23:23 作者:FS文字使者 条据书信 2023年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模板8篇)

小学教案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按照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和教学要求,对本学科或本册书某个教学内容进行逐个教学环节的详细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教育教学文件。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安排,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小学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来看看小学教案的编写要点吧。探索下面这些精心准备的教案案例,你会发现教学可以变得更加有创意和有效。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

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什么叫平面的一组基底?

平面的基底有多少组?

引入:

1.平面内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点a可以用什么来

表示?

2.平面向量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示呢?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二

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

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熟悉;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研探式.

一.复习提问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

二.主体设计

通项公式反映了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求).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公差,求.”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

1.方程思想的运用

(1)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公差,则-397是该数列的第x项.

(2)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则公差

(3)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则首项

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中,求.

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和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是确定的,由和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条件(等式)化为关于和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和,和称作基本量.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和的二元方程,这是一个和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已知等差数列中,…

由条件可得即,可知,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3)已知等差数列中,求;;;;….

类似的还有

(4)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

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定?引出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4.研究项的符号

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所做的预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问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小于0?

(2)等差数列从第x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

三.小结

1.用方程思想熟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2.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四.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方程思想的运用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4.研究项的符号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o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o 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o 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

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二)(教材p74面的四个图制作成幻灯片)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7个问题一次出现)

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数量没有方向而向量有方向)

2、如何表示向量?

3、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

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

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

6、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

7、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这是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

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后小结

1、描述向量的两个指标:模和方向.

2、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3、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四

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1)理解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其每一项是由其项数确定的。

(2)了解数列的各种表示方法,理解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的关系式,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并能根据给出的一个数列的前几项写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3)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前若干项,便确定了数列,能用代入法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由求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1)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体会数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抽象出数列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还有物品堆放个数的计算等。

(2)数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是研究数列的指导思想,应及早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数列的项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数的自变量,相同的数组成的数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函数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类似地,数列就有列举法、图示法、通项公式法。由于数列的自变量为正整数,于是就有可能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从而数列就有其特殊的表示法——递推公式法。

(3)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是简单的代入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例题,使这一例题为写通项公式作一些准备,尤其是对程度差的学生,应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的结构关系,尽量为写通项公式提供帮助。

(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分析各项中的结构特征(整式,分式,递增,递减,摆动等),由学生归纳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如正负相间用来调整等。如果学生一时不能写出通项公式,可让学生依据前几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下一项或下几项的值,以便寻求项与项数的关系。

(5)对每个数列都有求和问题,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数列前项和的概念,用表示的问题是重点问题,可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分析与的关系,再由特殊到一般,研究其一般规律,并给出严格的推理证明(强调的表达式是分段的);之后再到特殊问题的解决,举例时要兼顾结果可合并及不可合并的情况。

(6)给出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其项或最小项,又是函数思想与方法的体现,对程度好的学生应提出这一问题,学生运用函数知识是可以解决的。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五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熟悉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用技巧。

教学过程

复习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用- b代替b看看有什么结果?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六

高一数学学习技巧

1.要读好课本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课本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因此,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

2.要记好笔记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

3.要做好作业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4.要写好总结

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

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

2怎样把高中数学学好

1.课前预习教材。课前可以把教材上第二天老师要讲的内容看一下,看看哪些能看懂,哪些不懂。这样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就能带着问题去听,把自己没看懂的问题听懂。

2.上课专心听讲。这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以为自己什么都弄懂了,就自己做自己的题目。其实即使是自己看懂了的,也可以看看老师也没有另外的理解方法,老师的方法是不是比自己好。听老师有时候讲比自己看更好。

小编推荐:高一数学怎么学才能学好

3.课后认真复习。刚学的知识,还没完全被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很容易忘记。所以,课后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及时对所学进行巩固。

4.通过习题巩固。数学是理科,需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量变积累到了一定量才能质变嘛。这个并非要各位打题海战术,只要求各位做到熟练为止。

5.错题反复研究。自己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考试时候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写上做错的原因,反复研究,避免再次出错。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七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练习止.

2.回答问题

(1)课本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层次间的联系是什么?

(3)对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同学们应从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一、提问题

1.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和函数分别在指数函数中是什么?

2.两个函数如果互为反函数,则他们的值域,定义域有什么关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试举例说明.

二、变题目

1.试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

(3);(4).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3).

3.已知则=;的定义域为.

1.对数函数的有关概念

(1)把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

(2)以10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常用对数函数;

(3)以无理数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自然对数函数.

2.反函数的概念

在指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在对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像这样的两个函数叫做互为反函数.

3.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的求法:

4.举例说明如何求反函数.

一、课外作业:习题3-5a组1,2,3,b组1,

二、课外思考:

1.求定义域:.

2.求使函数的函数值恒为负值的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八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练习止。

2.回答问题:

(1)课本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层次间的联系是什么?

(3)对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同学们应从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2.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同学们在学习时应该把两个函数进行类比,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

一、提问题

1.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和函数分别在指数函数中是什么?

2.两个函数如果互为反函数,则他们的值域,定义域有什么关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试举例说明。

二、变题目

1.试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3);(4)。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3)。

3.已知则=;的定义域为。

1.对数函数的有关概念。

(1)把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

(2)以10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常用对数函数。

(3)以无理数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自然对数函数。

2.反函数的概念。

在指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在对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像这样的两个函数叫做互为反函数。

3.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的求法:

4.举例说明如何求反函数。

一、课外作业:习题3-5a组1,2,3,b组1,

二、课外思考:

1.求定义域:

2.求使函数的函数值恒为负值的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