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优秀8篇)

时间:2023-10-12 13:04:25 作者:笔舞 汇报体会 最新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优秀8篇)

岗位职责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它确保了各个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职位:项目经理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一

唐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五万余首唐诗的创作者的阵容庞大。它的题材非常广泛:阶级矛盾、个人抱负和遭遇、人生悲欢离合、秀丽河山均可入诗。在创作方法上,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两种风格交相辉映。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还创造了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对后世诗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让我们走进唐诗,更切实地了解吧——中华文化的骨髓。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二

时光飞逝如矢,一年转瞬而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播下了希望也收获了知识。我们培育了友情,也学会了生活。当年龄在我们的生命中又刻下了一圈时,我们的稚气亦褪去几许。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结向上,奋勇拼搏,我们全力以赴,只为追逐梦想。我们在一起努力,树立了良好的班风。我们一起进步赢的了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但是我们仍存在些许不足:我们班级的凝聚力还有待提高,我们的学习氛围还有待加强,我们班的男女生的关系还有待改善,等等。还来不及细细收点一下高一的行囊,高二便以它强大的声势拉开了序幕。

如果说高一是我们高中生活的开幕式,那么高二无疑是我们高中生活的重头戏。至于高三那个闭幕式的成功与否,就完全取决于高二那场重头戏的精彩与否了。

既然高二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就让站在高二门槛上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计划,且走且思,计划好每一天,计划好每一件事,计划着以一颗热情而开朗的心来热爱班级,计划着以一颗轻松而向上的心来对待学习,也计划着以一颗真诚而善解人意的心来面对同学。

高二是一粒多彩的种子,它需要的不止有老师的循循教导,还有同学们的努力和汗水。它需要的不止有学习上的起头并进,还有生活中的互相帮助。也许我们现在还不很优秀,但宝剑锋自磨砺出,我期待着经过高二的洗礼,我们能剑锋一指,所向披靡。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三

唐诗宋词唱着诗中的情,诉着心中的志。留住唐诗宋词,留住真挚的情与志。

留住“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太白,留住他折斩世俗羁绊后洒脱行于山水间的脚步。太白的脚步跨向政治的高台时,他一挥衣袖高唱出“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的豪迈激昂。现实的冲撞,让他的脚步随烈酒踉跄,但他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道理。于是他将自己的才智融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雄伟自然中。太白,他自由,豪爽,他不受世俗名利的牵绊;他在受到挤压时,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必有用;他在失意的时候,将自己毕生的才华充溢在诗词里,做一位洒脱的“诗仙”,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留住了自己洒脱的心态,自信的脚步。

留住“把酒问青天”的苏轼,留住他在党争的漩涡之中的身影。苏轼他欣赏“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却空有一身才华叹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乌台诗案”,苏轼落狱,而后被贬黄州,他深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于是,他冒雨兼程,言那“一蓑烟雨任平生”,感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那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让其在漂泊的大雨中泰然自若。他能“超然游于世外”,因他留住了超旷达观的襟怀。

留住“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的陆游,留住他气吞残虏的爱国心。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便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晚年退居家乡,未亡国忧,虽烈士暮年,却雄心未已,“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州”。他在自己的遗嘱上,赫然写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这动荡的年代里,一直倍受投降集团压制的陆游,创作了九千多首诗词,来渴望国家的统一,只因留住了那颗热诚的爱国之心。

留住唐诗宋词,不仅留住李白的洒脱自信、苏轼的乐观豁达、陆游的爱国之心,还应留住那一切对我们有所启迪的情与志。

忙里偷闲时,捧一本《唐诗宋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中,留住它的香气……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四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代优秀诗词曲,提高文化素养。

2、欣赏诗词曲中所表现的优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曲所表达的感情。

2、能背诵优秀的古诗词曲。

3、能自己搜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诗人的诗歌并加以点评。

【教学难点】

1、在网上查阅资料,搜集古诗词曲。

2、小组合作制作诗歌投影或动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包含的丰富饱满的情感内容,可以使我们现代人获得高雅的人生情趣与强烈的同情心。在中国古代,凡是能够取得巨大创造成就的诗人和能够广泛流传的诗歌作品。都离不开丰富深厚的.情感。而且诗人的情感还不限于一般的家庭伦理亲情,它很少带有功利的色彩,而显得更为纯粹无私。今天的人通过读这些诗,可以感受诗人的心灵,从而培养自我的情感世界与健康的人格。

中国古代诗歌中所提供的优美意境可以培养现代人对自然审美的向往,从而开拓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是自我人生充满了趣味。山水审美当然不是生活的主调与生命的全部,但却是人生的精神驿站与心灵的温馨家园。

同学们现在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搜集积累记忆一些古诗词曲对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很好有处的。

二、从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本古诗词专题诗集

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2、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3、古诗中的花鸟鱼虫

4、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5、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诗集具体内容可以自己确定。

三、根据小组诗集内容开一个诗歌朗诵会或赛诗会

每一组推荐几名同学参加。

1、为自己喜爱的诗歌配乐,创设情景并朗诵。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

四、“唱”古诗

“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如《关雎》、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今人都谱过曲。二是让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比如叶至善先生为150首古诗编配了曲调。

五、课堂作业设计

1、为自己所喜欢的一首或几首诗配乐录音。

2、为小组的诗集写一篇:“小序”。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五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采,把握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同学们的自信心,让同学们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准备】

1、确立编辑、朗诵、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项目。诗词编辑与诗歌朗诵是主项,每位同学必须参与;书法绘画可由部分有专长的同学参加;音乐与舞蹈视学生而定。

2、分组并推选出组长。选出活动主要策划人、主持人、评委(准备好奖品和奖状)

3、演唱曲目及舞蹈的唱片。

【活动步骤】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一、编辑古诗,领略诗之风情

以“古诗中的______”为题,引导学生围绕选定的专题,如: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将所记录的和能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为编辑的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为每一首诗作一题解,说明作者、朝代,并对原诗内容做简要介绍,对摘录的诗句加以点评,也可以为诗集写序,做装饰。

例:《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原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的是第三首。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作者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辞去了彭泽县令,退居田园,不再出仕。这组诗大约是在归隐田园之后第二年(406)写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田园景象,虽然耕种的是豆子,但是草却长得茂盛。每天早起去锄草,直到晚上月亮出来了才拿着锄头回家。表现出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虽然每天都去锄草,但是草仍然长得比豆苗茂盛,是写作者归田后的劳动。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最后两句写他归田后的感受,虽然衣服被沾湿了,但是只要不违背他的意愿就好了。这里的愿是指隐居耕田,不与官府同流合污。在表现对田园生活依赖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官府黑暗的厌恶。

本诗没有一句埋怨,却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满足,虽然田园生活并不比官场的生活好,但是官场无比黑暗。作者宁愿归隐田居也不愿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

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编辑的诗集,同学之间互相传阅。每个小组派出1名同学充当评委上台打分,看哪组胜出。

二、诵读古诗,品味诗之真情

主持人:“学习古诗离不开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地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将抽签请同学上台表演古诗朗诵,希望抽到的同学认真领会诗的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声情并茂的进行表演,请同学们鼓掌欢迎。”

(学生诵读古诗,由选出的评委和老师来点评说一说意见。)

主持人:“其实古诗不仅可以朗诵,还可以唱。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明月几时有》这首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古诗演唱,大家不妨跟着它唱一唱。”

(播放《明月几时有》的音乐,全班练唱)

主持人:“除了这首古诗之外,还有很多古诗都谱过曲,比如《阳关三叠》和《卜算子》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自己练习唱一唱。”

三、品味古诗,展示我之才情

有人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不仅是诗歌与绘画,很多艺术形式之间都有相通之处,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许多诗的意境便是一幅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幅多么广阔苍凉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个画面栩栩如生,情景交融,不由人潸然泪下。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准备了4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请几个小组共同探讨后分别推选一位“书法家”上台来,书写出这首古诗的题目、作者、内容。

四、诗舞结合,体现诗之风韵

古诗就像是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国的文明史上闪耀。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这颗珍贵的明珠时,都能感受到古代的璀璨文化。为能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下面我们来举行一个有趣的活动,将诗歌与舞蹈结合起来。

事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组长组织该组的同学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挑选一首(篇),发挥集体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将其写成内容具体或叙述性的文字。在此基础上,将文字的内容转化为动作,用舞蹈来表达诗歌的内容和展现诗歌的意境。在此过程中,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演等各种能力,以此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各组派代表或集体分角色进行表演,老师根据他们的准备情况(诗文的选择、改编的文字)和表演的情况给他们进行评分,并做简要的评价。

五、结束语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情感丰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生动形象,脍炙人口,灿烂辉煌;了解古诗,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古诗,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漫步古诗苑,我们心旷神怡,我们留连忘返,让我们步入古诗的王国,让我们品味古诗的芬芳,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六

《说文》:“诗,志也。”“志,意也。”《史记》:“诗,言意。”诗是借吟咏表达心意的文学体裁与表现形式,读诗可从意象和意境两方面入手。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意(意念)和象(物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观思想和客观物象的统一。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即“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古人讲究“立象以尽意”,注重为情选景,追求物我皆忘的境界,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遵从内心的引导,这使得意象在蕴含创作意旨、寄托内心情感、暗示深刻哲理之余,彰显出作者强烈而鲜明的主观色彩。内心潇洒、超然的陶渊明选取“菊”“南山”来表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仕途失意、困窘的王维选取“水”“云”来表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从容。作者为表达一种情感而选取特定的意象;表达同一种情感,不同人因不同性格又会选取不同的意象。

诗歌意境是指诗作中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作者的内心和外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情调和境界。高明的诗人通过一系列特选的意象构成特定的意境。赏析诗歌意境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着手,品味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句子中,诗人用“东风”“残花”“春蚕”“蜡烛”等意象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道出了相会无期的离别之恨、缠绵浓郁的相思之苦。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诗人用“沉舟”和“千帆过”、“病树”和“万木春”形成对比,营造出乐观、进取、豁达的意境。

诗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文体,以物象为体,以意念为神,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意象和意境的内涵,并以此为起点,才能深入掌握读诗、赏诗、品诗甚至写诗的技巧,才能在名篇佳作卷帙浩繁的诗的国度徜徉、含英咀华、向古人“取暖”。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七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写作编辑诗歌赏析。

三、教学难点: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法设计:

合作探究赏析评价

五、学法指导:

以诗词编辑与诗歌朗诵为主,可以让个别有特长的同学参与诸如诗意书画,音乐与舞蹈。

六、教具使用: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外活动两周。

2、课内活动一课时。(成果展示)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步骤:

(一)课外活动阶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动计划,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任务。

2、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3、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

a、可上网看“中华诗词”

b、诗词编辑:

c、每个同学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个演示文稿,选一首古诗词,其中有作家简介,作品背景,解释赏析、评价等。

d、分类编排:

可按诗歌体裁: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等。

内容:咏志,咏物,咏史,感怀,田园,边塞,山水,送别,思乡,友谊等。

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朝代:古诗和现代诗

e、找出以古诗词为词的歌曲。

第二周:诗词编辑,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进一步修改。

诗歌朗诵,在小组热身、准备。

作文上交,选出佳作。

(二)课内活动阶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级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来组织活动,自己准备开场白。)

(找出班级干部同学担当评委)

1、古诗词的编辑:

把这一段时间课前五分钟同学们收集的和以前所学过古诗词的整理出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按着内容、体裁、流派、朝代等编辑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

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意策划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评分。

2、诗词的欣赏:

诗配画,画配诗、为诗谱曲,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

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内容、作品的选择画与诗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进行评分。

3、古诗词的朗诵:

自己选择音乐来配音,朗诵一首或几首诗歌。

活动评价: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分。

活动说明:由评委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若得一等奖的小组,其成员在本次活动中的成绩都是5分,其中由小组长视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酌情加分减分,给小组长更多的权利,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及促进其他同学活动的积极性。此次成绩算做期末考核的一个部分。

走进唐诗宋词手抄报篇八

走进历史的长河,让我们掀开唐诗的画卷。品味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慨叹;品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品味岑参“人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放。品味唐诗,品味历史。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责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意气风发,走马边塞。边塞狼烟滚滚,黄沙漫天的景象令他心弦激荡,戍边战士慷慨报国的气概让他激情燃烧,一首首意境开阔、感情深沉的边塞诗脱颖而出,跃然纸上。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亦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情怀。他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洋溢翰墨。

王昌龄是唐诗中的一颗灿星,星光闪烁。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他有游侠之风采,有建功之雄心,有报国之志向,为此他游历长安,然却落魄而归。但他并未失去自信与追求。他远走北方,感悟边塞生活。于是一首首歌颂、揭露、鞭挞的诗油然而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是他对战士的讴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他对纵情声色将领的斥责;“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是他对和平的追求。唐诗中的他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高适为唐诗增添慷慨与豁达,名留青史。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他以天下为己任,勤政爱民,却被贬在外几十年,报国无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他尝尽壮志难酬的切肤之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经历沧海桑田,但不曾沉沦、颓废。他百折不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淡然从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壮心不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在唐诗的长河中耀眼璀璨,名扬四海。

胸有唐诗气自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唐诗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一日看尽长安花”;更让我们“语不惊人死不休”。

月下独酌,唐诗,我为你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