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预算论文有哪些(优质5篇)

时间:2023-10-09 16:41:10 作者:GZ才子 文秘知识 2023年预算论文有哪些(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预算论文有哪些篇一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形象描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营运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4月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些突出反映了预算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都要直面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借鉴自然界最基本的‘适者生存’法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企业实现公司治理、股东价值最大化、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

1.构建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预算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的科学制定、严格控制、公正评价、合理奖惩。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工作岗位,是全面整合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制度。一般要设置公司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负责预算的制定、控制、变更、评价与奖惩,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负责日常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协调、汇总及信息反馈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和执行;(2)全面预算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度设计要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使预算制度发挥尽可能的效能。有制度并不一定有效,明确的权责利,高效的作业和组织,才能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预算编制、执行、协调、评价和考核奖惩几个部分组成。

2.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

以现金流量为核心投资大、周期长是房地产开发的突出特征,市场风险和融资债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售价制定是影响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构成项目预算的主要成分。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开发资金进行大量银行融资,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甚至更高,特别是新土地供应政策的出台,一个中等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需要几亿元,一旦市场风险导致项目经营失败,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沉淀大量资金,而往往是积压房产无人问津,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则是直接导致企业财务困难,危及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资金成本加速积累,企业再融资、再投资能力迅速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可见,充裕的现金流是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必然成为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问题。

3.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的流程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几乎涵盖了企业经营业务的主要流程,包括项目考察、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房屋销售和售后服务。

3.1项目考察: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源泉,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寻找投资项目,土地储备和土地开发计划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要保障企业经营持续稳定地增长,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地储备、土地开发和房屋销售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考察就要在企业实施战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主要考察指标包括项目地点、项目规模、市场规模和市场环境。而且项目考察要同企业同期的财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相协调,否则,盲目进行项目考察,不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很艰巨。

3.2项目可行性研究:符合条件的项目就要实施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工程建设成本、开发计划和销售预测。实质上,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包含了项目预算的全部内容,只有做深入、详细、准确的可行性研究,才可以保证项目开发成功。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成本和开发计划都是可确定和可控的,关键在于对未来销售市场、销售定价、销售时间和预期利润的估计,最终确定土地购置成本范围,作出投资决定。

3.3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销售计划和售后服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筹集资金进行土地购置。土地购置根据企业战略计划可以作为土地储备,或者立刻着手进行项目开发,无论怎样,都要对新购置土地制定完整的项目投资预算,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具体落实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在于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开发成本费用预算、销售计划,特别是工程进度计划,时间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非常宝贵,延误进度,不仅增加资金占用成本,更有可能失去市场机会,影响销售计划,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工程进度计划一般都要分解到周计划,成本费用预算要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重大变动需提请预算委员会审议,否则会影响最终预期利润的实现。项目投资预算的日常监控、协调和分析由财务部门执行,及时将执行情况汇报预算委员会。由于房地产项目的不可复制性和重复开发,对于项目预算要严格执行。

4.财务预算

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信息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财务预算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作出具体安。全面预算管理应当服从企业战略计划,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就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形式体现。财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具体工作,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全面预算的综合平衡,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财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重点是通过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监控其他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委员会反馈信息,提交预警报告。

5.筹资预算

目前,银行融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筹资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执行等具体工作。筹资预算一般包括筹资风险、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期限、筹资结构、筹资成本和债务偿还计划。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筹资预算主要以项目预算为基础,以企业的现金流为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杠杆经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否则必然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筹资预算需要对筹资规模、结构和债务偿还计划作出科学估计,充分考虑财务风险控制。筹资预算要同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相协调,但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单纯服从企业的产业扩张。科学合理的筹资安排是企业经营发展变化的有效保障。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仅是基础工作,关键是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j].时代,2006(04).

[2]王伟,赵占.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价值工程,2006(08).

[3]李文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

(作者单位: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预算论文有哪些篇二

摘要: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业务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它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产成品等。事业单位的存货处于经常性的不断耗用、销售或重置之中,是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事业单位的存货分类、计价及核算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改进存货计价的方法,并强调最新进价法的科学性、实用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存货;分类;计价;核算方法

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存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存货的定义;其次还需要符合存货的确认条件,即该存货包含的经济效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存货的分类和计价

(一)存货的分类

事业单位存货的品种比较多,为了加强对存货的管理,需要对不同性质的存货进行科学的分类。

1、材料。材料是指一经使用就消耗掉、不能保持原有形态的各种原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修理用备件等。

2、燃料。燃料是指一经使用就消失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3、包装物。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单位有关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4、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较低、容易损耗、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等。

5、产成品。产成品是指事业单位生产的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并已验收入库、可供销售的产品。

(二)存货的计价

存货的计价包括收入的计价、发出的计价和期末存货的计价。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事业单位存货价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事业单位属性。事业单位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购进材料不论是否自用均按实际支出的含税价格计算。事业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其购进的材料非自用部分按不含税价格计算;自用材料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2)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冲减“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进行会计处理。(3)使用状况。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 作为存货核算。事业单位存货核算比较简单,要求按实际成本计价,因而计价方法也较简单,下面介绍两种常用计价方法。

1、收入存货的计价

事业单位收入存货时,应当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不同的存货项目,其计价也不同。如:购入材料应以购价、运杂费作为材料的入账价格;购入自用的材料,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购入非自用的材料,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应按不含税价格计算;产成品以制造成本计价。

2、发出存货的计价

由于存货收入时的实际成本有所不同,因此发出存货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确定本期发出或销售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期末结存存货的价值比较接近市价;缺点是每次发货都须计算其实际成本。适用于存货时效性强、存货品种较少的单位。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又称加权平均法,是以月初结存存货成本与本月购入存货成本之和,除以月初结存存货数量与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之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并据此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库存存货的一种方法。只需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平均单价的计算工作要到月末才能进行,在存货平均单价尚未计算出来之前,平时领用不能计价,存货管理人员只登记存货明细帐的发出数量,在月末平均单价计算出来之后一次登记发出金额。因此,平时无法得知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

(3)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次购进材料的成本与原有库存材料的成本之和除以本次购进材料数量于原有库存材料数量之和,据此确定材料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材料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时,每次购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

二、存货的核算 为了核算和监督存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应设置“存货”账户,它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验收入库存货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期末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按存货的保管地点、种类和规格设置明细账户。

事业单位随购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在购进时直接列支出,不作存货核算。事业单位的存货验收入库的,借记“存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领用出库时,借记“事业支出”等账户,贷记“存货”账户。

事业单位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存货,在“存货”总账户下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户进行核算。

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定期盘点,每年至少一次,以保证账实相符。如果发生盘盈,盘亏等情况,属于正常溢耗的,应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存货账户。属于事业用存货,调整事业支出账户;属于经营用存货,调整经营支出账户。

三、如何选择科学的存货计价方法

在确定存货计价方法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如实反映发出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存货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第二方面的因素就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第三方面的因素就是存货计价方法对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上述多方面的因素,而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兼顾各方面的要求。

四、改进的存货计价法

经过以上论述各种计价方法都有其缺陷,在此介绍一种新的存货计价方法——最新计价法。其操作原理为采用最先的进价法,平时存货的收入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计价。如果进价发生变化即使未发生销货或耗用,存货结存成本也采用最新单价计价,由此产生的进价差异通过“库存商品”明细账来核算。当发出存货时,结转的单位成本为最新一次进价。由于结存存货和已发出的存货均按最新一次进价计价,存货结存成本必定会大于、小于或等于可供成本减去发货成本。物价上涨时,前者会大于后者,表示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收益,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蓝笔或正数登记,表示贷差;物价下跌时,前者 会小于后者,表示价格下跌可能导致的损失。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红笔或负数登记,表示借差。只有在物价涨跌综合正好相互抵销时,二者才会在金额上相等。发货成本无论是在月末一次结转还是每次发货时结转,“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累计数均在月末一次性调整该成本。

五、对最新计价法的分析

第一,科学性。采用最新进价法既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与市价最接近,期末存货成本的确定更为现实,又可以使现行收入与现行成本相配比,防止物价上涨时发生利润高估、超额分配的现象。这样既保留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最新进价法的突出优点是能提供管理层所需要的价格变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收益和损失信息,采用最新进价法,通过设置“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目,可以随时反映各种、各类、全部商品的进价差异,便于管理层对本单位存货进行管理。

第二,简便性。采用最新进价法,只要事先编好公式,其他均可由电脑自动进行。电脑可以在每次进货时计算并汇总进价差异,每次发货时或月末结转发货成本,可以自动完成月末进价差异的结转;可以随时显示或输出某种、某类及存款账户的数量和余额。最新进价法只需在“库存商品”明细账增加一个进价差异栏目即可,也可以在进价差异栏目增加一借一贷两个小栏目,账簿设置不会复杂。

第三,及时性。正因为可以随时结转发货成本及汇总进价差异,最新进价法不会受到单价格不及时的困扰。

因此与其他存货计价法比较,最新进价法是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它既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存货核算,也适用于同一事业单位不同存货项目的核算。它是当今存货计价方法的首选。

参考文献

[1]郭延孟,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税务筹划探究[j],会计之友,2012(4)[2]胡钰,存货计价方法浅谈——先进先出vs后进先出[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8)[3]乔彦静,现代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企业研究,2011(8)

预算论文有哪些篇三

摘要:我国会计体系分为预算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两大分支,其中,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预算会计只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制定政策和监管预算施行而言则是至关紧要的。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而言,其不仅背负着国民服务经济支柱性产业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同时也要完成自身的使命,造福于民。但是,目前来说,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预算管理在如此严峻时势下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预期既定目标及任务的完成。鉴于这些问题本文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改革举措。本文还从预算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为立足点,剖析了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面临的应战和艰难,并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倡议。

关键字:事业单位 拨款 体制

所谓预算会计,主要是指以预算管理为重心展开的会计工作主体,并集核算、反映、相互监督职能于一体的专业会计工种,因此地方各级组织机构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预算会计。总体来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及不断总结,我国当前的预算会计机制基本趋于完善。但是,随着当前经济计划体制的逐步深入及变革,政府以及所在地方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基本会计职能已经发生了改变。而面对当前愈发严峻的形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及其相关工作流程的开展所表现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更加完备的解决之道。

预算会计又称拨款会计。用来追踪和记载触及财政拨款及其运用的营运事项,它掩盖拨款、拨款分配、拨款增减变动、承诺、核实的支出,以及付款阶段的资金拨付。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支配权及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事业单位现有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岗位,只设立报账员,担任本单位财务材料的搜集、传送和报销,由财政部门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以下简称会计中心),在银行统一开设账户,集中停止会计核算、办理资金支付结算、管理会计档案及统一财务公开的核算机制。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一)进步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请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归入会计中心统一核算,会计中心选配高素质的专职会计人员,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厉依照国度统一会计制度停止核算,大大进步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信息材料的真实完好、及时和统一,同时也进步了各个主体应用会计信息的效率。有利于事业单位做出科学的决策。

(二)增强财政资金管理,进步资金运用效率的请求

会计中心成立后,各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增强统一管理,增强了管理部门对资金运用的监管,使资金调度愈加灵敏,有效进步了资金的运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的平安运用。

(三)强化财政监视职能,减少违规违法行为的请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支出都必需经过会计中心的严厉审核,不合规则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超范围、超规范的违纪、违规支出果断予以拒付。这样的监视体系必然会限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作,使资金的运用愈加透明化、科学化,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安康的开展。

(四)促进了政府采购与“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的请求

事业单位提出支付申请的根据是其预算指标。一切开支在单位审核的根底上再经会计中心审核人账;同时政府采购资金由会计中心统一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根绝了回扣等问题。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吊销了一切银行账户,各项事业性收费及处分收入均直达国库,完成了收缴别离、罚缴别离,完成了权利的别离,有效的根绝了贪污、糜烂等现象的发作。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剖析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增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重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中央。详细如下: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监控问题

原始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最根本的材料,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视是断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环节。由于会计中心的人员不参与单位的详细业务,只能依据票据来断定,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能否完备;二是看票据能否标准合法。但凡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论反映的经济内容能否真实,都必需报销。由于分类不清和监管制度不健全,所以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出疑问。

(二)会计核算与财富物资管理的脱节问题

会计中心将记账、算账等工作停止集中。而财富物资等需求反映的客观经济事物仍分散在单位。假设单位指导与报账员法制观念淡薄,或因工作忽略而不提供真实状况,会计中心将无从得知各单位的资产实有情况。但凡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注销保管,财富物资由原单位停止管理,核算与物资管理的脱节问题必然会滋生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三)经费开支规范问题

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规范。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规范规则执行,从而招致在报账业务的审核中。会计中心难以把握准绳性与灵敏性的尺度,经常会形成对某一支进项目预算单位恳求支付与会计中心回绝支付的矛盾。

(四)管理层对本单位的往来经济业务的控制问题

在处置单位往来经济业务时,由于单位报账员不停止日常账务处置,而会计中心只提供月报表材料,使单位指导及报账员对本单位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把握,给其结算工作添加了不用要的费事。

(五)预算管理问题

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监视机制还不健全,未能树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且归入会计中心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实行部门预算标准化方面尚有差距,在支出方面随意睦依然存在,因此形成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依然十分单薄。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想象

(一)构建财政稽查监视、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经过增强财政监视,加大对奉公守法行为的处分力度,树立奉公守法行为档案,进步财政监视的威慑力;能够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停止剖析,找到相比照重较大的项目停止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视;也能够经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拟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拟,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剖析缘由,加以纠正;还能够充沛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应用播送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将部门经费运用状况和管理倡议等会计信息及时反应给各部门。

(二)增强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交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变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进步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益和增强会计监视,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转本钱。由此可见,两项制度的变革主体和目的是完整分歧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变革相分离是完整可行的。而且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施行和稳健运转,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根底。

(三)实在注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动单位会计义务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变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增强,范围也要进一步扩展。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统管单位应愈加注重财务管理工作。单位的报账会计应当持证上岗,有据注销会计台帐,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对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停止指导审批前的审核及阐明,向会计中心报账并阐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状况等职责。因而要增强报账会计队伍建立,进步报账会计整体素质是强化财务管理和进步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制定报账会计的道德标准,树立恪守职业道德的监视考核机制是进步会计工作质量和报账会计总体素质的保证。

(四)增强预算的管理

预算是一个涵盖各部门一切公共资金的完好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方式,统筹思索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人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而,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变革,扩展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契合实践的定员定额规范,改良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经过提早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进步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编制预算办法的选择上,应该综合各个办法的优点,尽量选择混合预算办法,将预算结果与理想的企业运营状况停止良好的分离,在最大水平上凸显预算管理的作用。

摘 要:

所谓预算会计,主要是指以预算管理为重心展开的会计工作主体,并集核算、反映、相互监督职能于一体的专业会计工种,因此地方各级组织机构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预算会计。总体来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及不断总结,我国当前的预算会计机制基本趋于完善。但是,随着当前经济计划体制的逐步深入及变革,政府以及所在地方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基本会计职能已经发生了改变。而面对当前愈发严峻的形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及其相关工作流程的开展所表现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更加完备的解决之道。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原始凭证是反映会计工作业务范畴内活动展开的基本资料,而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及监督是评价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主要依据。常规而言,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本身不参与具体经营活动各项事宜,因此只能由各种资料、数据、及各项信息来评价会计工作业务范畴内的报账发票是否健全,同时还要看各项经营支出活动产生的发票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合理合法。也就是说,会计发票数据、手续等是否健全、完备,并且合法,才能如实报销。但是,当前不少事业单位未能视真实情况而如实反映,会计失真、弄组作假情节尤为严重,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徇私舞弊、违规逾矩等现象,进而致使大量资源造成浪费与流失。

(二)事业单位预算单位地位需变革

预算会计基本任务中心主要倾向于预算管理,本身不会参与各项物质生产环节。以往传统观念上的预算会计包含财政支出有关的预算会计、行政组织机构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三者组成。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入及变革的影响,事业单位也先后顺应形势所需相继推广了绩效测评机制,致使事业单位基本性质发生改变,不少事业单位由非营利性质转向为营利性质,不仅承接着国家下达的各项财政经费、拨款,自身还有一定的稳定收入,进而在资本资金管理方面实行独立核算。诸如某些大型律师税务所、民办学校以及大型体育场等,都逐步改变自身经营性质,实行对立核算、自负盈亏。因此,这些组织机构的会计主体是否属于预算会计主体还有待推敲。

质量难以保障。

二、解决相应问题的实施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实现预算会计目标

其一,要提升预算编制的使用及监督效能。也就是说,不论事业单位是非营利还是营利性质都应当把自身经营的收入支出归入到预算体系中去,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同时,在预算编制这一块,应当由明确各个部门,集体综合进行预算编制,进而避免重复编制现象发生。对于监管、监督环节的活动开展,应有单位财政部门进行监督,发挥出事业单位的管理执行能力,合理对各项支出经费进行评估,找出项目监控的重点部分,对项目各项经费的使用出向进行追踪、监督。另外,当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内部监督,在预算会计各项事宜的处理应当配套电算化程序流程,充分发挥电算化在财政相关业务支出的这一块的优势,配合监督行为活动的开展。其次,加强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组织的结构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可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共化。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应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单位的报账会计应当持证上岗,处理好登记会计台帐,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并对会计事项的真实性进行预审。

(二)重新界定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地位

事业单位本身职能的改变,直接连带的是其预算会计基本职能也相应做出变革,才能适应当前事业单位发展形势所需。但当前不论如何看待预算会计的最终划分地位及性质的归属问题,即具体是归结到企业会计一类还是划分到政府会计公益性一类。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衡量好自身事业单位的机构、性质特点,对于被市场化模式同步的、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主体而言,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虽然风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但是其经济效益也同样提升了,因此这类事业单位应当改用成企业预算会计比较适中,即会计预算偏向于权责发生制;但对于一些仍具备公益性性质的事业单位主体而言,依然适用预算会计。

(三)改进会计准则,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及科学性

传统意义上的预算会计在固定资产、收支统计、及会计信息反映与揭露等方面的处理仍然有失科学性。也就是说,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而言,其具备产业价值及公益性机构的双重性质,其所对应的固定资产保值也要增值,应当按照相应规范及标准实施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另外,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宜并入事业性收入,归结为预算外资金。在现金流量上,将收支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这样才能通过预算会计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的资产、现金流量,进行成本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语:

总之,当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改革过程是一个漫长且系统的复杂过程。我们不仅要掌握好理论基础,为实践的改革及推进做出铺垫,同时也要保证自身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会计流程工作的开展有规有矩,才能在统筹协调各项事宜的前提下实现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逐步变革。

摘要:我国会计体系分为预算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两大分支,其中,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自从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分开之后,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了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区别进行探析。

一、我国会计中的两大分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位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主要是从事各种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的业务活动,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时,一般都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出资,并且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不要求回报的,就算个别单位或个人终止时,资金基本上也不会收回,他们在业务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提供服务的,虽然也有收费的,但却并不是足额补偿,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通常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所以说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所有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围绕着社会效益展开的,如计量、记录、报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基于上述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具有预算会计非营利性质这一共同性,这与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生产性、营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其与企业会计的之间区别。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三)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

(四)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得到了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差异会逐步缩小,但是可能完全达成一致,两者的本质差异性是无法消除的。

参考文献:

[2]张淑霞.浅谈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6).[4]关秀峰.浅谈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财经界(学术),2009(3).[1] 李玲.关于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 2009,(01).[2] 蒋晓凤.关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09,(17).[3] 王永奇.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2).[7] 李筱佳.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 2009,(06).[8] 杜安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内外部问题研究——基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化管理[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01).[9] 顾豫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成因及对策[j].市场论坛, 2009,(02).[10] 田春燕.适应预算管理的要求,改革预算会计制度[j].河套大学学报, 2009,(03).

预算论文有哪些篇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不得不对企业的预算以及会计核算做一些有益的探讨。本文通过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意义的分析,阐述笔者关于当前企业中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一些思考。

预算论文有哪些篇五

随着社会人员学历的不断提升,就业竞争更趋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无法认清自己,无法辨别什么样的单位更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工作更能发挥自我的特长,什么样的岗位更符合自我的兴趣、能力。因此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更多时候是事业的失败,表现出的是沮丧、茫然或者是盲目的自信。这与学生缺乏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教师们往往注重文化、技能课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

一、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会计”专业选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中职学生在初中考高中落选后,无奈才选择报考职业类学校。在以“升学为目标”突然转为“以就业为目的”时,学生多数听取的是家长、老师、朋友的意见来选择专业,而忽略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往往听到学生们在报考所学专业时常说的一句是“随便”。专业的选择对于学生个体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领域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如果专业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中职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不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为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而苦恼不堪,丧失对自身职业生涯设计的积极性,人生目标无从谈起。

(二)学校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体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实现与个人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和劳动世界脱节问题,引导受教育者更好的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定的人生目标。在日本,从幼儿开始就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

(三)社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变化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据统计,全国各大城市热门职位排行榜中,财会专业明显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企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缩减,使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财会工作的就业率很低。职业学校设立的招生就业指导部门专门对学生的就业推荐,其服务重点放在如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就经常关注于学生的短期就业。而忽视了学生整体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中职会计教育体系中,帮助学生去规划他们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并设计实现各目标的步骤、方法,积极努力的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奋斗。

二、中职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中职阶段,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至中专毕业,针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从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顺利实现就业,并为寻求更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懈努力。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具体分四阶段实施。

(一)中专一年级阶段

生对会计专业课学习的感性认识。

(二)中专二年级阶段

教师在本阶段要让学生总结前一短期目标实施情况,做到及时反馈与调整,让目标的制定更切合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自己职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会计专业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会计知识,具备了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搜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以便学生能更为客观的设计职业生涯目标。会计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会计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规、诚实守信、不做假帐等,使学生初步具备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为第三学年的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三)中专三年级阶段

职业生涯目标的基础吗?„这份职业是否背离了我实现总的职业生涯目标”“我该如何调整下一阶段的行动”等问题。

(四)毕业后的人生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由在校期间的老师指导过渡到社会指导。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利用在校学习到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完善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在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的基础上,慢慢实现择己所利。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的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自己的意志成功地勾画出人生美丽的蓝图,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长远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