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汇总10篇)

时间:2023-10-09 10:37:15 作者:雅蕊 毕业论文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教学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知道1时=60分,学生能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存在我们生活当中,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能根据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正确说出该钟表示的几时几分。学生平时在家里大都有挂钟,对钟学生并不陌生,可是对于时间的知识却了解并不多。关于钟面显示的时间通常都是家长会告诉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了,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

这节课共教学两个例题,要教学的知识点较多,掌握认读时间的具体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要懂得认读时间,首先要了解钟面的相关知识,钟面上有什么如果要求学生独自完成可能很多学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认识到钟面的全部知识,所以这部分的教学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于认读几时几分我将几时几分分开来教学,先认识几分,再认识几时。分针走5小格是5分,当分针走到刻度2的时候是2个5分就是10分,分针走过的每一个刻度数分别是表示几分学生在这部分掌握得算是比较快,但是时针对准刻度1是表示1时,学生却还沉浸在记忆分针指着每一个刻度数表示几分把时针怎么计时、怎么认读的旧知识暂时遗忘了,这个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这节课的难点是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要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观察钟面时间经过一小时时针和分针两针位置发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理解30分就是半小时,1小时=60分,但是要是运用这两针的位置关系来认读时间,学生的运用还是不够的,所以写像4时30分这样的时间还是有学生会写做5时30分,在写4时45分是写成了5时55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对于教材的编排理解还不够透彻。

2、在备学生这方面备得还不够充分。

3、课的每一个环节安排得还不够完美。

4、在上课的每一个小细节方面自己还需要多注意。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本单元继续教学这样的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进一步丰富对分数的理解、并为接下来认识小数以及今后抽象出分数概念提供支持。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主要拓展。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发展心理。本人采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设计思路,先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  和   ,再启发他们利用学习   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有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几分之一的相关知识,学生对几分之一这个概念不再陌生,而且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相关的生活经验。再次学习几分之一,只是通过不同视野、角度来研究罢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孩子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感悟、理解,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认识将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与区分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与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六)教具学具

ppt、打印花盆的纸张60份、扑克牌、磁铁扣、白纸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时,通过复习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几分之一的回顾,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本节课通过其它角度继续研究几分之一作铺垫。本人利用本学校最近开展的活动创设情景,引发问题,自然和谐地引发问题,再借助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分数概念的一次重要发展。学生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不是太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一个物体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很难用整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所用的分数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一个整体里总有若干个物体,把整体平均分,其中一份的物体个数往往是整数,这时用分数表示一份与整体的关系,显得有些抽象。学生习惯了整数范围内的计算与解决问题,把认数向新的领域扩展,需要有强烈的动机来支撑。

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类比教学法与极限思想。本人在这节课中尽量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学生可以利用上册书的几分之一相关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可以类比进一步学习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采用先独立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涂一涂,充分感受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最后利用 、 的学习经验,学生分组合作,自主独立研究 、 、 、 ……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激发学生的热情,自然地引出课题

调查学生最喜爱的水果,话题轻松,而且学生都争先恐后把话说,最后让学生猜猜老师喜欢什么水果,不仅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第一:猕猴桃很容易实现平均分,没有核。第二:农村的孩子见过它的少,更不常吃,更能引起学生了解的兴趣,以及品尝的欲望。第三:学生看过ppt展示分猕猴桃的过程,更能让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首先是一个猕猴桃,被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猕猴桃的 ,为过渡到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 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做个启下预热的作用。

“大家一起说说这个分数” 这个环节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助于从“新整体”出发研究 。“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 以及你能想到的几分之一吗?说出你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和经验理解 的由来,又能放手让孩子参与课堂实践中来。

(二)出示例1

例1是本校最近开展的学习雷锋,爱心传递活动,把六个桃平均分给两个小猴改成了六盆花被两位三(1)班的同学领养,问题的本质没有变,但是却增加人文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而且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符合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这一主旨。

学生在老师发下去的纸张上画一画、分一分,并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师,讲授给大家听。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一启发式教学要求。

大多数孩子能分好,而且知道把六盆花圈好,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在接下来练习中,仍然用 表示一部分花,不过有的是四盆,有的是八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组成整体的个体数量不一样的物体,以及每一份数量不同的情形下,为什么每一份都能用 表示呢?引发学生质疑、思考,促使大家达到这样的共识:不管每组花有几盆,也不管每种分法下,每份有几盆,只要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组花的 。

(三)出示例2

在例1的基础又出现变动,其实与课本的例2本质一样,学习雷锋,爱心传递活动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参与其中,其中有一位同学也加入领养花儿的行列中了,同样是人文主义教育的继续渗透,德育的宣传。同时两个例题又有很好的衔接。

同学们在充分学习例1之后,在学习例2已经是很熟练了。学生可以在印有六盆花的纸上独立分一分,写一写了。此时着重孩子的自主探究方法的引领。

ppt回转到例1,同样平均分的六盆花,为什么每份用的分数表示的不一样呢?这样设计的目的还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达到这样一个共识:       把有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一。不管这个整体有多少个物体组成的,也不管平均分成的每份有几个物体。

(四)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

“ 、 、 、 、 、 ……像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研究,但它的规律是一致的。那么是什么规律?先让孩子动手研究,再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其规律。第一组研究 ,第二组研究 ,第三组研究 ,第四组研究 ”。这里既有极限思维方式,又有放手让孩子们分组研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问题的团体策略。在这里我特意透漏了数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

(五)闯关大游戏

孩子最喜欢做游戏了。很容易调动学生好玩、好胜的欲望。本人设计了三道关。

第一道关:填一填、说一说。此关最简单。本人让学生知道: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样分的,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可能是1个物体,也可能是几个物体。分数是表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具体的数量。

第二道关:分一分、涂一涂。此关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别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第三道关:想一想、摆一摆。与第二关考察目的相同,但难度较第二关稍微难了点。

(六)课堂总结

本总结联系了上册书,同是认识几分之一,有什么异同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孩子总结时任意选一项说一说。

(七)作业

由于知识容量较大,在四十分钟不能把所设计的知识点详细讲一遍,而且第三关有点难,而且知识点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人把课本78页第四题布置为家庭作业,以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研究。

说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

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三

一、创设情境,主动投入

二、恰当引导,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在新课伊始,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让学生把各种食品分一分的过程中,唤起已有知识“平均分”,并由“平均分的半个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引出1/2。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1/2的意义,自然衔接1/2的写法。初步认识1/2后,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折出圆形纸片的1/2,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 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纸的1/2。所以学生在叙述1/2时说得比较规范、到位。

随后的想想说说,结合生活的具体事例认识1/2,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二分之一的认识。

在折1/4时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出现了横折、竖折、斜折多种折法,

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存在1/2的情况,这个环节我感觉自己放手不够,总是担心孩子们说不上来,所以我代替他们列举了好多现象,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该放手的要放手,要相信学生。

2、学生自己创作a4纸的1/2与a4纸的1/4,然后比较大小,让学生通过直观做出判断,1/2大于1/4。我感觉这个环节自己处理得不够细致,本想直观的东西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没做过多的说明,其实我忽略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应该让学生说一说,除了从直观上以外,你还可以怎么理解1/2大于1/4?可以另外再比较一组不涂色的分数,直接比较大小,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去比较大小。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在比较结束后,应该有如下的延伸思考:比1/5大的分数还有几分之一?比1/6小的分数还有几分之一? 将分数的大小比较推向高潮,学生体会: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3、最后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分数欠缺。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说出用“剪”来证明斜着折也是平均分,评价语言要及时:“你真大胆,老师佩服你的勇气,我们就来试一试。”

5、课堂上,教师的体态声音也是必备素质。语言的语调很重要,轻重缓急要得当,是吸引学生的条件之一。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四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在课堂上调查同学们最爱吃的水果,选用了学生喜欢的话题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来了,打算分给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大家观察老师是如何分的,并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并诱发学生产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热情,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焦虑感、恐惧感。也能通过奖励促进同学们在接下来上课环节认真听讲,积极表现。

教学中我利借助本校特色的爱心传递活动,平均分配六盆花,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分各种实物,不只是对几分之一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对  、 已经充分掌握,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我就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研究 、 、 、 。这在教学中收放自如,基础知识既能讲透,又能放手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交流、分工、合作自主研究其它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还能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师生共同探讨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摸底。

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几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我巧妙地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方法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比如本节课学生虽然在上册书中已经学习过几分之一,但是当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再平均分进行研究几分之一,学生还是感觉有点陌生、抽象。我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雕琢细研,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五

认识几时几分,这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了以下的步骤:

一、复习。先复习认识整时的方法和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文字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二、探究部分。

1、进一步认识钟面,重点是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2、认识“1分”,感知一分有多长。认识5分、10分等,重点认识分针指到每个数字是多少分。

3、动画演示时、分的关系。

4、认识几时几分。强调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

三、练习部分。

总体来说这节课同学们学的还不错,但在练习部分,个别学生出现了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接近整时或刚过几时较难掌握。要突破这个难点,应该安排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认识几时几分后,进一步认识10时55分,通过对10时55分与11时55分和9时55分进行对比,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学生对于分针指向钟面上每个数字所对应多少分不太熟练,要反复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六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矛盾,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概念的辨析。

如在课的导入时,利用“分月饼”游戏,制造了“半个”月饼没办法拍掌的障碍,半个该用什么数表示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需求。带着这个需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又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时,有一个同学出现了错误,(斜着折,没有平均分),我不是简单地给予判断评价,而是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全班同学讨论。学生经过讨论,更清楚地认识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再如:教学1/4时,当学生出现了多种分法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么多种分法,涂色的那一份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视学生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几分之一”。通过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给的。如在教学1/2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形成对“1/2”正确的认识,自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在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概念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生活中提升数学概念,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运用。

本节课我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如课的导入,从中秋节引出“分月饼”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

4、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

教学1/2时,从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验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分数概念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而在后面的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用学习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类推出其他分数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等数学方法,逐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获得了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另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完整、正确表述“几分之一”含义时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语言表达的完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表达、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完整性。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七

陈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将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与区分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与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ppt、打印花盆的纸张60份、扑克牌、磁铁扣、白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猕猴桃,ppt出示猕猴桃图片,我打算把它奖励给今天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你知道我是怎样分给他们俩的,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任意一份吗?ppt出示分配过程。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教师找其中一个让学生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样来的?强调:将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表示就表示几分之一。

大家说说 ,要求:1、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意及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2、如何书写分数。

学生回答,相机出示ppt上的内容。

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表示 ,以及你能想到的几分之一吗?说出你的思想与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像 这类的几分之一的分数,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你是怎样分的?每人分的几分之几?小组讨论

学生走到讲台回答,展示教师预先发下去的六盆花图片,并说出自己分法,每人分到这些花的几分之几。教师征询其他同学意见:你同意他观点吗?最后教师ppt出示老师的分法,在此分法下,每人分得这些花的 。

小结:之前把一个猕猴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猕猴桃的 ,现在把六盆花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花的 。

你会把下图中的组花用   表示出来了吗?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不管每组花有几盆,也不管每种分法下,每份有几盆,只要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组花的 。

2、认识整体的

你是怎样想的?在发下去的纸上分一分。指名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分法。

疑问:例1、例2都是平均6盆花,为什么例1、例2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把有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一。不管这个整体有多少个物体组成的,也不管平均分成的每份有几个物体。

你还想研究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 、 、 、 ……

用你喜欢的方式研究它们,第一组研究 ,第二组研究 ,第三组研究 ,第四组研究 。

学生四人一组研究,集体汇报。

像这样的几分之一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研究,但其规律是一致的。这在数学研究上叫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并相机板书。

3、巩固练习

大家表现的很好,现在带大家做个闯关游戏。

ppt出示第一关:填一填、说一说

(2)集体交流时,教师小结: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写几,再看取了一份,分子就写1。

ppt出示第二关:分一分、涂一涂

同桌先讨论,然后指名汇报讨论结果。重点说说你为什么分成这些份?总结出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分母是几,就分成几份。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份。(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ppt出示第三关:想一想、摆一摆

学生开展活动:由一人提出要求,说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另一人按要求操作,其余同学判断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最后比较每次拿出的小棒根数,说说它们为什么不一样,以进一步体会相关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4、小结

(1)与上册《认识几分几一》相比较,同是研究几分之一,有什么异同?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

课本78页第四题

板书设计

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

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八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主要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九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对分数的一次新的认知,是对原有分数内涵的一次丰富;但是由于受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学生往往很少会主动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并认识这些整体,我在课一开始就注意到引导学生观察是把一盘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避免说出是把多少只桃子分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分一次不同的物体,我都能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次“刚才我们把什么整体平均分了几份?”,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会,学生对一些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整体的把握还不到位,需要引导学生对比感知“为什么同样是1/4,分得的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到所分物体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谈谈“这些整体还可以是那些物体?”,应该始终围绕体验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进行教学,将“整体”观念贯穿课堂始末。

本节课学习中,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是一个重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受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为了排除这些物体个数所带来的干扰,在教学中巧要更巧妙地用多媒体辅助,在比如学生极易出错的把1/2理解成2/4的地方,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将桃子全部以色块挡住,让学生看不见这些桃子,学生所看到只是被平均分成两份的色块,为学生有效地避免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所以,要合理的引入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

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是在上学期,部分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已经遗忘,课始虽以对折长方形纸得出1/4,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但是多数学生还未记起,因此应该在课前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对于新内容的预习,我只是在课上安排了两分钟让学生看书,也未提出明确要求,所以在交流时,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个别学生能记忆再现形式,说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在课上,我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总感觉气氛不热烈,尤其是组长的组织能力更为缺乏,所以今后务必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

教学反思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矿泉水”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 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容量较大、难度较高。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涵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和简单分数的比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容量比较大。这几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定位的:几分之一是重点内容,几分之几是拓展延伸,简单分数的比较是拔高检验。三部分内容围绕分数的意义进行开展。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意义。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五、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偏多,有些冗长。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细节之处,有些粗糙。语言不够准确,有点嗦。讲述几分之几所设计的长方形,也没有能物尽其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十

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利用现代媒体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个教学,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从分月饼引出教学主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新知是多么有趣,富有亲近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2、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注意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新知,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在学习1/2、1/4等分数时,让学生通过折纸、交流想法发现了不同的折纸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这节课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以现代媒体为桥梁,使数学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享受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