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10-01 18:58:29 作者:琴心月 毕业论文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优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一

1、通过尝试和体验,初步懂得人多时要排队。

2、乐意与同伴有序的活动。

1、平衡木、梅花桩

2、布置果园

3、小猴子头饰、大篮子4、录音机

一、准备活动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一起跟妈妈出去锻炼身体。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锻炼身体)

二、幼儿尝试去果园,摘桃子

(1)春天来了,我们果园里的桃子都熟了,宝宝们一起帮妈妈把桃子摘回来好不好?

我们要过一条独木桥,踩着石头才能到萝卜地再运回一个萝卜踩着石头,在独木桥上走回来。

(2)幼儿运水果,教师注意观察

(3)幼儿讨论:刚才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运?

(4)教师小结:我们去果园时,挤在一起抢着过,只会谁也过不去,或者掉在河里,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才能有快又有序地到达终点。

三、再次运萝卜

(1)请几名幼儿示范

(2)集体运萝卜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记住要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慢慢过。

(3)幼儿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四、吃桃子

(2)幼儿轮流拿桃子五、结束活动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运了这么多萝卜,累不累?跟妈妈一起回家休息了。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二

春天到了,我们开展了《春天的小花园》主题活动,我们幼儿园的小山坡上、小花园里绿茸茸的小草渐渐露出了头。孩子们喜欢在花园的草地上游戏、嬉戏,但是对小草的特征并不太了解,有的孩子还喜欢拔草。因此想通过组织这样一次集体活动,帮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有意识的去观察、发现、了解草的一些特征以及小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而懂得要爱护小草。

1、能运用感官较仔细地观察草的特征。初步了解小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懂得爱护草地,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踢足球图片、绿色皱纸、画有牛的图片、固体胶。

教师:现在我们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或鼻子来亲亲小草,和小草做游戏好吗?(观察幼儿是怎么与小草做游戏的?引导幼儿用手压、打滚、脱鞋赤脚在草上走)

幼儿坐下来休息,说说小草的特征与感受。

谁来说说刚才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你的脚(手)碰到小草有什么感觉?

(1)请幼儿回答,孩子们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征:小草是软绵绵的、小草的尖尖头碰到手时还感到有点刺刺的、痒痒的。

(2)感受小草有弹性的特征。

教师:刚才我看到你把小草轻轻地压下去,你发现小草会怎么样?(弹起来)小草真厉害压下去,还会弹起来。我们也来试一试时,看看小草会不会弹起来。

(3)感受在草地上运动时不容易受伤又很快乐。

教师: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在小草上打滚感觉怎么样?

小朋友,你们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哪里举行足球比赛的吗?(出示图片)为什么一定要在草地上踢足球?是呀,草地就像绿色的大床、绿色的地毯,我们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伤。

(4)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师:谁闻到小草的味道了?我们一起闻一闻,感觉怎么样?老师告诉你们,小草发出的清香味还能使我们身体健康。所以幼儿园里有许多草地,还有许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草地呢?(小区、公园等。)

幼儿在交流中回忆爱吃草的动物有哪些?进一步丰富、了解食草类动物。

出示一块板

教师:这些牛没有草坪,我们用皱纸为这些牛来做草坪好吗?

放录音带。幼儿边撕贴小草边听听念念关于小草的儿歌。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 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一: “垃圾的产生”

活动准备:

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活动二:“垃圾的危害”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1)垃圾堆上布满蚊蝇等害虫;(2)在医院打点滴的腹泻病人;(3)行人手捂鼻子、踮脚在污水横流、垃圾横堆的路面上行走;(4)小朋友捡了垃圾放进口袋里。

2、实物投影仪;活动室地面散布一些纸屑、纸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3、看图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图片(四)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活动三:“垃圾的“家”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布偶剧:“公园里”。

2、簸箕、纸篓、垃圾桶、垃圾袋的实物;各种垃圾箱图片及垃圾车图片。

活动过程:

2、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怎么办?垃圾的“家”在哪里?

3、展示各种垃圾的“家”的实物和图片。

4、带上簸箕、纸篓及垃圾桶到室外捡垃圾附:

1、活动延伸:

(1)在家中或幼儿园里,随时提醒幼儿把纸屑、纸片、果壳、果核等放进垃圾的“家”中。

(2)休息日和大人一起把家中的垃圾倒入公共垃圾箱;并利用双休日让家长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寻找垃圾的“家”。

2、环境创设:

幼儿自制不乱扔垃圾的标语贴到活动室、走廊及幼儿园大门上。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四

一、激趣导人出示孩子收集的物品,引发兴趣。师: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处?

二、观察讲述

2.提问:你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吗?

小结:因为宝宝喜欢出去玩,所以爸爸妈妈下了班和休息日总要带宝宝出去玩。

三、游戏体验

1.过渡:带宝宝出去玩要准备些什么东西?(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胆地参与讨论,了,解外出时要带宝宝的食品、衣服等。)

2.出示为“爸爸妈妈”准备好的旅行包,介绍包里的物品。

3.游戏:孩子扮演毛绒娃娃的爸爸(妈妈),挽上旅行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带娃娃出去玩。教师不时用语言提示:宝宝口渴了,宝宝要小便了……深化游戏情节。

4.送娃娃回家睡觉。师:宝宝玩得真开心,现在我们送宝宝回家睡觉吧。

四、讨论提升

1.引导孩子表达带宝宝出去玩的体会。提问:你刚才和宝宝怎样玩的?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带宝宝出去玩,宝宝很开心,宝宝的爸爸妈妈很累。

2.激发孩子做个爱父母的好孩子。

参与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辛苦。2.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知识经验准备:向父母了解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带自己出去玩的。

物质准备:收集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如奶瓶、推车、尿片等,多媒体课件。为“爸爸妈妈”准备好旅行包。

本次活动选材较为贴切,针对小班孩子好模仿好游戏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以“情”贯穿活动的始终。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提示语对游戏情节既有提醒作用,又有丰富内容的功能,但如何设计,还需再做斟酌。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五

1,认识电话,知道电话的用途。

2,打电话时会用礼貌用语。

认知;情感。

:电话;各种电话图片;音乐《大电话》。

1,以表演形式引入课程

2,老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山羊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幼儿随意回答)都说了哪些话?(幼儿随意回答)

幼儿:大。

老师:【出示电话】告诉幼儿电话是由听筒,话筒,数字按键组成的。

3,老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打过电话呢?都给谁打的电话?在什么时候打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在问候,祝贺,想念,由事情想要表达的时候可以打电话)

【老师与小朋友练习打电话】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认识数字,记住电话号码。

4,放音乐,分散活动【小朋友尝试互相打电话】

5,教师出示电话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电话。

七,结束课程, 律动《小小手》。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六

1、初步具有同伴有困难要主动想办法帮助的意识。

2、简单了解摔伤、高处取物、自己接水喝时怎样解决问题。

3、粗浅懂得帮助同伴、保护自己。

简单了解摔伤、高处取物、自己接水喝时怎样解决问题。

情境图片、根据情境创编短故事、情境表演用的道具。

2、引导幼儿回顾:故事里三个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他们的困难是什么?(看图引导,个别讲述,大家倾听)

1、看图一:“蓝帽子”摔倒受伤。问: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

(1)引导幼儿表达自己想到的办法。

(2)引导幼儿根据想到的办法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2、看图二:“绿衣服“高处取物。问:个子矮取不到想要的东西怎么办?

(1)引导幼儿说说怎样变高;知道自己借助凳子变高拿东西时要有大人在旁边保护才行。

(2)引导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1)引导幼儿说出:小班小朋友饮水机上喝水,要主动请老师帮忙,不能自己拧开水龙头,会烫伤。

(2)引导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告诉别人;身边的小伙伴遇到困难了要想办法帮助他,但是有危险的事情要请大人帮忙才行,小朋友们要知道保护自己。

1、在幼儿园看故事情境图,讲讲小朋友想到的解决困难的办法。

2、回家请父母讲讲帮助别人的.故事。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七

小班幼儿大多对妈妈十分依恋,妈妈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什么事都会跟妈妈说,但很少体会妈妈的辛苦,也很少想到为妈妈做事。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在享受着别人的爱护的时候,不会考虑到去关爱他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普遍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利用母亲节设计此活动来激发孩子关爱他人的意识。尽可能让幼儿体会情感,让孩子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自己也应该关心妈妈, 并能用相应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

1、了解妈妈的喜好和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2、能用合适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妈妈节日的祝福。

3、能画出妈妈的典型特征。

1、幼儿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妈妈的照片。

2、范画一张,优美的背景音乐。

3、油画棒、画纸。

(一)听音乐、欣赏名画,感受浓浓的母爱。

1、听音乐进行歌表演《世上只有妈妈好》,激发幼儿情感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世界名画《母与子》,感受画面所传递的母爱。

(二)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感受妈妈为我们的付出。

1、介绍节日

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3、引导幼儿说一说能帮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提问:我们知道妈妈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那应怎样关心妈妈呢?(妈妈下班后帮妈妈拿拖鞋,请妈妈坐下喝水,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等)。

4、请幼儿拿出妈妈的照片,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

如:高矮,胖瘦,头发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戴眼镜等。

(三)给妈妈送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

1、讨论:现在是妈妈节日了,你会为妈妈做什么礼物呢?

2、画妈妈的头像,也可画全身像。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对妈妈的观察和了解,让幼儿在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妈妈与别人的妈妈不同的地方。如:有没有戴眼镜、头发长短曲直、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和鞋子等。

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绘画表现自己的妈妈,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妈妈的轮廓,会说出自己妈妈五官中的典型特征。

(四)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幼儿的作品栏里,供幼儿相互欣赏。

中班社会风筝的起源教案反思篇八

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录有大班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图标等

1. 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轻、响不同的声音,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老师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声音越说越轻,让幼儿感受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到。

幼儿用响亮的声音向大家介绍自己,感知什么样的声音是响亮。

2. 听录有大班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轻的声音说话

播放一段嘈杂声的磁带,引导幼儿感受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说话。

提问:“你们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呢?”

3. 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想一想,在什么时候需要轻、需要响。

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做哪些事情?”(教师出示相应生活图标)

提问:“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呢?”(师生共同讨论选择图标分类摆放)

4. 情境练习,进一步体验不同的场境需要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