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31 00:47:56 作者:李Y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飞向太空港心得体会篇一

每次仰望星空,看着那北斗七星布下的星阵,像一条丝带横穿天际的银河;看着那划出短暂绚烂的流星,以及浩瀚无垠的苍穹,总会激起我们无数的想象,遥想那缥缈的`空中,有怎样的美丽街市,想着我们是否能飞到太空,亲眼目睹那“美丽的街市”,让我们心中那份好奇心得到满足。

而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中国航天人第一次和国外科学家合作,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同步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文中详细描述了卫星飞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个民族从坚守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无数的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

面对一次西昌发射基地百年不遇的泥石流暴发,霎时间,滔滔滚滚的泥石流沿着山谷海啸般倾泻而下。仅半小时,房屋倒塌了,铁路冲垮了,桥梁摧毁了,公路崩溃了,通往发射场的公路、铁路、小路以及所有有线通信线路,全被切断,人员伤的伤、残的残、死的死。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基地中的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挽起裤腿,卷起袖子,踩着泥水,踏着泥坑,不顾狂风暴雨,不管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正是靠着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他们最终顶住了泥石流造成的巨大灾害,渡过难关,迅速恢复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为其按时发射,点亮了一盏生命铸就的“绿灯”。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看不见的牺牲与死亡。火箭专家余福良夜以继日连续攻关。其实,他早就感到肚子疼痛,却一直强忍着,等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才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直肠癌晚期。还有那位从北京来的姑娘,当年,她兴冲冲地来到这里工作。由于发射场一次偶然的事故,她惨遭不幸,二十二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发射场。每一次发射,都是航天人毕生的心血。正是这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们的航天梦一步一步得以实现。

那么,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呢?许多同学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滞不前,瞻前顾后,毫无进取精神。《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勇于担当,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飞向太空港心得体会篇二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美国技术人员们来到后,提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要求:点餐、爬山……中国技术人员虽然吃的用的都比不上美国技术人员,而且还相差甚远,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累了便仰望星空,下下棋,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各国都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胜利了!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大大咧咧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之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向后退,所谓“人未死而心先死”的话,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而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飞向太空港心得体会篇三

书中描写了许多为航天事业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善于辞令,在谈判桌上力挽狂澜。身材高大,腰板粗壮的乌可力,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无私奉献的航天英雄们,将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化,也让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艰辛所震撼。他们要在一个荒凉而孤寂的大山沟里闷近半年,没有信号,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见一次。从现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沟,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他们心怀中国航天争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临危不惧,终使中国航天发展辉煌起来。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这次发射,完全成功!中外专家们紧紧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都显得多余。”这一幕,是中国航天技术第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更是通往国际大门的邀请函。

飞向太空港心得体会篇四

自从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心里有很大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书时,认为航天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该是很好的,可当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航天员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们的住房简陋、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依然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佩。

发射场虽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飞向太空港心得体会篇五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飞向太空港》时,并没有对它产生太大的兴趣,我以为它就是一本,科普宇宙的书,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当我恹恹地翻开,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

当“长征三号”运载着“亚星”成功发射时,我和书中那些观看的人一起,感受到了血脉偾张。心中早就感动不已。

本书刻画的就是两个字“困难”。改革困难,谈判困难,拥有发射订单困难,建造发射场困难,送卫星困难,发射卫星困难,而且,当时的中国被许多国家并不看好,再加上还有多年的屈辱没有洗刷,民心低沉。

不过即使是难,华夏子孙却依旧没有放弃。当卫星的发射场地即将完工时,却被一场泥石流给摧毁了,基地建设者们愣是在废墟上,用落后的工具,重新建造出了一个新的基地。当运载“亚星”的工具遇到了阻碍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希望渺茫时,运输团队却硬生生的用火药炸出一条道来。

书中的专家们,都怀揣着一个中国飞天梦。而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每个人都为此无私地奉献了许多。当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实现了飞天梦后,每个人的情感都是那么真实,这并非只是一个让国家有质的飞跃的存在,而是在那一刻开始,国家就已经洗刷了曾经的'耻辱。

遇到困难,不要想着如何躲避,如何退缩,应当直面它,书中的人恰恰很好地表达了出来。正是如此,他们才能创造出一个奇迹。我相信,只要我去传承这种精神,我就能创造出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