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读后感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04:24:07 作者:曼珠 评语寄语 正念的读后感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念的读后感篇一

我走进房间,桌上放着一堆橘子。

她像是把我的资料又重新翻阅了一遍,抑或是把我们之间的对话又重新听了一遍。她对我的所长和痛苦历历在目。问我这个星期过得怎么样。

听完了我碌碌无为的一天,她说,吃个橘子吧。别想着明天的计划该如何,光明的前途又是如何,只需要关注你手中的橘子味道如何。我停下了对往昔的懊悔,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想法,静静地剥起橘子来。手上沾满了橘子的上皮细胞飞溅出来的汁液,青橘色的皮,浅白色的脉络。放入口中,一个个细胞炸裂开来,有的酸,有的甜,有的涩,混合在一起,还有果子的清香。那便是橘子的味道。

她说,做不下去的时候,就感受自己的呼吸,或者跺一跺脚,拍一拍手。这样就不会被手机或者杂乱的信息干扰了。进入那些无意识的状态就像进入了一个自动导航系统,你不知道车要往哪里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等到你停止的时候,时间已经大把大把地过去,而你想做的事却一点都没有做完。

她说,别把环境因素归因到自己的身上。这是你的运气,你接受它,接受你的感受,害怕、恐惧、失望、焦虑,这些一点都不会少,也不会多。但是当你跨过去一点点的时候,可以同等地感受到喜悦、兴奋、希望。这两种情绪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并在你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共存。

快离开房间的时候,她说要给我布置一个作业。每天起床的时候,都进行冥想。感受自己的呼吸。轻轻地呼,重重地吸,重重地呼,轻轻地吸,一二三,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五。

身边对手的喘息声,远方师友的助威呐喊声,还有经过无人拐角的风的呼啸声,一道道经过。眼看着第一名远在一百米外,而身后还有许多人,我手脚麻木,嘴唇干燥,靠着惯性向前。我一举一动,都为了奔向终点。而到了终点之后,奔腾的心脏仍在瘫软的身体上剧烈跳动。那一刻,我才发现我早已越过身体的极限。但在那一瞬间,我并没有感觉到撕心裂肺的痛苦。它自然地产生,又自然地消亡,甚至在肌肉的记忆中也不复存在。人世间的苦亦是如此,它会来,也会走。而我只需要知道它在一呼一吸之间来过,便足矣。

正念的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是在回家的路上,堵车的时候听完的,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帮助就是,今天虽然堵了1个半小时,但是开车过程中没有爆发“路怒症”,而且没有很辛苦的感觉,越发想完整的看一遍了。

听过之后,我对知行合一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我隐约知道了我焦虑、急躁的源头,它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而是每一个当下。

樊登老师举的2个案例我都印象深刻,因为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工作和家庭,我就经常会在工作的时候想孩子,而在家陪孩子的时候又会不断地在操心工作的事情,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经常会抱怨,在单位忙到很迟,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甚至连孩子都会嫌弃我的心不在焉。虽然我感觉很无辜,我竟无言以对,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我没办法跟家人解释我在上班的时候都在想着孩子,我更没办法解释我在陪孩子的时候却在操心工作。

另外一个案例关于工作和修行,我经常会觉得现在每天的工作比较多,导致我压根没有时间修行来提高我自己。这跟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矛盾与纠结经常伴随着我,这让我一度很痛苦。案例中提到:工作中一样可以修行,工作也是一种修行!听完这个瞬间感觉如释重负,对啊,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我一直在修行,只是我自己不曾察觉。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让身心紧相随,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用心感受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

正念的读后感篇三

你会吃橘子吗?对于没有学习过正念的人来说,并不一定会。

正念就是感知当下的状态,就像是跳出自己的视角看待自己。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的念头。当你吃橘子的时候,就是吃橘子,即不要匆匆,也不三心二意。

现在我们感觉生活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于是就干着这个想着另一个,其实这样做,生活就不会有幸福感,更不能产生心流体验。这就是学习佛学的现实意义,得道高僧很容易产生心流体验,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能在游戏和偶尔的时候才能产生。

我一向反对庸俗的学习佛学,对于那些非自然的神秘力量,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对于烧香求佛这种贿赂、买卖“运气”的做法,更是鄙夷。

作为现代人,学习佛学,就应该学习佛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哲学和现实指导。佛陀的哲学思考很是深入,对于五蕴皆空这个哲学问题,就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解。而对于心流体验的追求就更是有用,可以很好的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这本书就是教我们的如何体验生活的,希望你能有更多的心流体验。作者:曲兴雷

正念的读后感篇四

年关将至,回看一年,给自己做个复盘,看一看你心中是安定的还是紧张不安的,你是否对未来有更多美好的憧憬。

回顾这一年,我的收获就是少了一些焦虑多了一些平静,更加专注去做自己心里想做的事,当把那些情绪看做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享受他给我带来的成长,心中那种正念之光就点燃了。

读到这本《正念小孩》时,我被书中的图画和文字深深吸引,原来生活处处是美好。作者惠特尼.斯图尔特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她创作了很多童书,她不写作时,就会外出旅行,为儿童及成人教授正念冥想;米娜.布劳恩是一名德国插画师和版画艺术家,两位作者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从4岁到百岁老人都可以轻松自如的运用50个正念练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正念。

唤醒沉睡的一天。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正念小孩,只是我们没有唤醒他。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五种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练习正念,那么这五种形式分别有:学会专注、内心平静、提升专注力、敞开心扉、休息与减压。

作者开篇第一部分就提到要学会从早晨醒来的那一刻,唤醒你的一天,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专注开始。

专注呼吸,专注情绪,专注自己内在是否稳定,感受情绪在身体哪个部分与它连接,用爱去化解,聚焦当下的感受,让自己平静,找到自己的价值重获自信,让自己更加有勇气面对崭新的一天。

正念的读后感篇五

这是读得最轻松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可以一直放在身边,随时应用的工具书。“正念”一词源于古老的禅修,是一种自我观照的修行方法。无论是面对自我,还是关照孩子,当我们感到焦燥、低迷、忧伤、无力时,既不能让情绪无限爆发,又不能强硬地封杀这种情绪,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整。而正念就是一种简单好用的自我疗愈的好方法。

这里我与大家分享这几天我使用这本书的心得:早上起床:一直喜欢赖床,老是在不想起床和不得不去上班的对抗中不甘心地爬起来。于是,我尝试使用这本书中第18页的[练习1:专注于呼吸,开启你的一天。]在我喜欢的纯音乐中被唤醒,按照书中的方法调整呼吸,这感觉仿佛把我从尘世的烦恼中抽离,进行一种飘浮的状态,内心开始平静、宽容,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积极起来。

工作堆成山时:年底的工作繁杂而紧张,一件事叠着一件事,坐一天也干不完,整体人像个木头桩子一样被钉在那里,情绪也像结块的冰团,沉到想扔掉逃跑。于是,我翻到这本书第48页的[练习16:快乐水母,让内心恐惧飘远。]虽然在办公室不能躺下,好在椅子可以后仰,照着书中的引导,想像自己是一只快乐的水母,飘浮在水面。5分钟后的自己,再次睁开眼睛,觉得眼耳清目明,思维清晰。

怎么都不开心时: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怨气太多的人,不满意自己,不满意家人,不满意周遭的环境,总之就是开心不起来。我尝试了这本书的第114页[练习49:我很感恩,体会感激之情。]在睡觉之前,想一个我爱的人,想着我和他之前发生的温暖可爱的事,他的点滴的温暖与关照,专注于呼吸。这过程有强大的安抚力量,每一天在睡前,都可以做这样的感恩呼吸练习。

其实,生活就如同一棵大树,总有被阳光照射的一面和背阳阴暗的一面,如果我们懂得调整自己,接受现实,始终怀抱美好、善良与自信,那么,那些灰暗的部分也就甩在我们身后,眼中便只有温暖与光芒。

感恩这本书,推荐大家也入一本,放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