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增收情况汇报大全(14篇)

时间:2023-12-23 09:58:03 作者:字海 口号大全

情况汇报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和场合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传达效果的最大化。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情况汇报范例,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包村增收活动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按照永济市委市政府安排,由我负责虞乡镇北梯村包村增收工作。北梯村是我市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集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省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西省生态村,运城市魅力新农村等诸多荣誉于一村、基础条件较好的一个村。对我来说包这样一个村农民增收,是动力、更多的是压力。农委是政府三农工作的职能部门,有着政策、市场、技术等农业信息方面的优势,本人又在虞乡当过镇长,对北梯的村情、民情比较了解。包村后我根据北梯村的实际具体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北梯村民收入翻番规划”,包村增收活动的核心是帮助村民增收。围绕村民增收,我们多次召开支、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和北梯干部群众共同学习国家三农政策,要求北梯人要充分利用“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一有利条件,把握机会,把北梯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作为北梯村民收入翻番的主要抓手。在提高北梯广大干部群众认识的基础上,和北梯干部群众一起制定了“北梯村民收入翻番规划”。

件提供了20套沼气专用灶具,我们还将继续努力筹集资金,帮助北梯大型沼气和320户沼气入户工程12月建成投入使用。

3、安排了980亩秸秆还田补助。

4、聘请专家对北梯核桃种植户组织培训。

通过近一年对北梯村的包村增收活动,拉近了我和北梯村村民的感情,增加了对农委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也更进一步认识到市委、市政府安排包村增收活动的重要性和正确性,目前我和北梯村干部群众一起,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全面安排,按照“北梯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北梯村村民收入翻番规划”制定的.目标认真组织落实、实施。

2011年11月24日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万元;为坑西村帮助解决资金2万元修缮机井;协调市财政局,帮助北桂花村解决了部分发展设施蔬菜、土地治理、机井设施配套资金;帮助坑东村争取资金10万元修缮小学校舍。县地税局进入所包村,与村干部共同商讨村级建设规划,共谋发展路子,在“巷巷通”工程建设中,帮助解决建设资金3万元,有力推进了该村“巷巷通”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少数单位和干部在住(包)村工作中,没有把住村工作摆上应有的位臵,没有真正深入所包村召开群众会议,帮助所包村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下基层次数比较少,甚至个别住(包)村干部到目前还未去过所包村,这一问题要引起各单位高度重视。

二是个别单位和干部一味讲客观条件制约,以单位工作忙、人员没时间、财力紧张等为由,包村工作开展不力,流于形式,存在“人到心不到、到位不出力”工作走过场的问题。

科学发展理念,理正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抓调产、上项目、兴产业,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三、今后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讲求实效。全县各级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开展下乡住(包)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紧密结合包扶村实际情况,进一步核定包扶方案,积极开展住村包村活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县直各单位住(包)村干部要坚持包村工作不断线,做到日常服务经常住、急难任务随时住。同时,注重住(包)工作的实效性。在住(包)村工作中,既要注重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又要注重长远发展,由救济式帮扶转变为参与式、造血式帮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帮扶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

案,对包村活动进行监督,双管齐下,使每个住村单位和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村里解难题。

三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结合全县正在开展的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各住(包)村干部要立即进驻所包村,帮助配合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多方扶持,要针对“巷巷通”工程中存在的建设资金不足、建设质量不高、建设进度缓慢和施工队伍缺乏等问题,为所包村出主意、解难题,保证全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着力建设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年1月10日)市人民政府济宁市现辖12个县市区和济宁、曲阜2个新区,153个乡镇(办),6513个行政村(居),耕地780万亩,总人8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0万人。,预计全市完成gdp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农业增加值155.5亿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8元,增长14.8%。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从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施以培育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为主的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通过龙头带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20是我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第二年,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收入成为全市农民收入最重要的增长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直接来自五大产业的达到2264.9元,占62.1%;增加351.9元,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9%。一是瓜菜和优质专用粮棉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5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8%;农作物粮经种植比由上年的58∶42调整到55∶45。以瓜菜、棉花、花生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45.9万亩,同比增加33.1万亩,其中瓜菜382万亩,比上年增加34万亩;棉花154.4万亩,增加5.1万亩。二是林牧渔业快速发展。林果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造林65万亩,同比增加30万亩,增长85.7%。其中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林41万亩,林业育苗15.3万亩,水果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15.8%,林木覆盖率达到2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畜牧养殖实现新的发展。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4.9万吨、50.6万吨和5.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0.5%、5%和22.3%。渔业快速发展。全市养殖面积达到64.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6.6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6.1%和36.6%。三是农村劳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年底,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46万人,新增2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3%。其中县外输出72.4万人,增加13.6万人,年创劳务收入50亿元。围绕加快推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中着力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认真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从我市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一是搞好区域布局结构调整。按照自然资源、传统优势和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逐步形成农产品优势产区和主导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东部山区果、牧、油,中部平原粮、菜、牧,北西部平原粮、棉、林、牧和南部滨湖稻、菜、渔四个农业经济区域。按照区域布局,确立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泗水县针对山区特点确立了“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沿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的结构调整布局结构。二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选准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延伸拉长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产业链,实行重点培育,通过市场引导和龙头带动,促进主导产业快速膨胀,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通过调整和优化,林牧渔业等短腿产业得到拉长,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达到50.3%,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三是搞好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和安全、生态农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扶优汰劣,提质增效,加快优质专用农产品的引进推广力度。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开发和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00多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50多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全市小麦优质专用化程度68%,水产品、果品名特优品种比重分别占到60%、70%以上。(二)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撑。适应农业提质增效的要求,把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是根据我市实际,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了36项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编印了12万册,发放到县市区、乡镇及生产基地配套推行。二是规划新建了35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基地总数发展到56处、面积达到235万亩,其中有9处、73.5万亩被列为国家和省级示范基地。三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已建成,部分项目检测已投入使用;区域性农产品质检站和速测点达到56处。四是启动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文件,成立了领导和办事机构,进行了部署安排,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五是优质特色农产品认证取得新进展。全市有1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取得产地认证,2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取得产地认证的生产基地达到36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到21个。金乡大蒜已取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其中宏昌公司的3万亩大蒜出口基地已取得国家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延伸农民增收链条。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重点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确定市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贴息,2004年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又进一步调整扩大了扶持使用领域和范围。全市各级每年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资金达1.8亿元,其中邹城、兖州、任城都在万元以上。二是加强利益联接机制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通过股份合作制、签订合同订单、委托生产等多种形式,建立紧密型或半紧密型经济利益联接关系,降低和有效规避农户市场经营风险。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兖州绿源公司,通过合同、订单方式与养殖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关系,带动发展标准化肉鸭养殖场户2000多个,养殖规模3000万只。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260多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81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20家,年销售收入190亿元;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0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国家级2家;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农村经纪人队伍3.2万人;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按照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思路,采取多种途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步伐。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和集约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苗木花卉、中药材和畜禽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化一批;二是加快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吸纳一批;三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小城镇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功能,安置一批;四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结合实施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开展定向和引导性培训,通过建立输出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向外输出一批。泗水县劳务输出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全年在外务工人员12万人,其中境外1500人,每年实现劳务收入6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113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0%以上。2004年,全市在外务工人数达到72.4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3.6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近80元。农民工资性和劳务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新增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1263元,增加16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4.6%,对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达到34.2%。(五)强化督导调度和考核奖惩,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推进机制。为加快推进农村五大产业链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从强化督导调度和考核奖惩入手,逐步建立健全了责任目标、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和考核奖惩体系。一是明确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把调整的任务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和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责任部门,并制定配套的《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是主要责任人,五大产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并确定了具体的奖惩标准,实行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2003年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3区市、5个部门和18名有功人员,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市委、市政府2003年8月成立了由市几大班子负责人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15人组成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三是强化督导调度。围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专题会议和督导调度会议,作出安排部署;县市区建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调度乡镇党政一把手制度,亲自部署发动,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好落实,各部门齐抓共管。在秋季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市里派出督导组驻县市区进行集中督导检查。全市共派出督导组296个、包村干部1万多名,深入基层抓调整。2004年,我市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增收的宏观环境和条件总体较好,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城乡、工农“二元结构”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就业、保险、户籍制度尚未完全消除;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三是农业结构层次偏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农民素质特别是就业适应能力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农资大幅涨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拉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五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强,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我们根据这次会议要求,借鉴兄弟市的经验,切实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两个趋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动摇,坚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坚持培育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不动摇,坚持强力推动、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不动摇,进一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实现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的目标。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加快区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三是围绕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四是围绕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加大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五是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六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七是围绕提高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和招商引资;八是围绕护农、兴农、强农,认真落实好各项农村基本政策。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在秋季农业生产即将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省政府召开这次现场会议,专题研究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问题,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必将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济宁市现辖12个县市区和济宁、曲阜2个新区,153个乡镇(办),6513个行政村(居),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790万亩,总人7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0万人。20,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农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5.6%;粮食、棉花、油料、瓜菜产量分别达到323.6万吨、10.3万吨、26.2万吨、819.5万吨,肉类、水产品、果品产量分别达到67.7万吨、19.5万吨和18.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8元,增长6.9%。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今年结合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强化了工作措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

(一)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多年来,始终把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思路,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把保护基本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严格落实国务院“五个不准”的要求,对全市基本农田进行了全面核查,摸清了利用现状和质量水平,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健全了保护档案,强化了监管,加大了违法查处力度。目前,全市已确立了**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

二是实施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沃土工程,利用国家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和世行贷款项目,以改善生产条件为主,对全中低产田实施连续综合开发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单产。“九五”以来,全市投入各类开发资金**亿元,投工万个,增产粮食亿公斤,实现经济效益亿元。

三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劳动积累工作,实行资金、劳动力综合投入,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目前,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占农田面积的%,高产稳产田达到**万亩。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单产水平,注重加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施农业增产技术科技攻关。像良种良法、种子包衣、无土栽培、设施化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开发和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使我市的粮食生产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跨上后跃上200万吨、300万吨和400万吨三个台阶,粮食产出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目前,全市粮、棉产量分别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4。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402.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05公斤,比上年增加29公斤;总产16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关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的汇报(年8月10日)市人民政府在秋季农业生产即将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省政府召开这次现场会议,专题研究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问题,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必将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济宁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如下。济宁市现辖12个县市区和济宁、曲阜2个新区,153个乡镇(办),6513个行政村(居),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790万亩,总人7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0万人。,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农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5.6%;粮食、棉花、油料、瓜菜产量分别达到323.6万吨、10.3万吨、26.2万吨、819.5万吨,肉类、水产品、果品产量分别达到67.7万吨、19.5万吨和18.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8元,增长6.9%。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今年结合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强化了工作措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一)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多年来,始终把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思路,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把保护基本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严格落实国务院“五个不准”的要求,对全市基本农田进行了全面核查,摸清了利用现状和质量水平,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健全了保护档案,强化了监管,加大了违法查处力度。目前,全市已确立了**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二是实施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沃土工程,利用国家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和世行贷款项目,以改善生产条件为主,对全中低产田实施连续综合开发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单产。“九五”以来,全市投入各类开发资金**亿元,投工万个,增产粮食亿公斤,实现经济效益亿元。三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劳动积累工作,实行资金、劳动力综合投入,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目前,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占农田面积的%,高产稳产田达到**万亩。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单产水平,注重加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施农业增产技术科技攻关。像良种良法、种子包衣、无土栽培、设施化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开发和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使我市的粮食生产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跨上后跃上200万吨、300万吨和400万吨三个台阶,粮食产出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目前,全市粮、棉产量分别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4。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402.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05公斤,比上年增加29公斤;总产16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认真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从我市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一是搞好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按照自然资源、传统优势和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逐步形成农产品优势产区。全市初步形成了东部山区果、牧、油,中部平原粮、菜、牧,北西部平原粮、棉、林、牧和南部滨湖稻、菜、渔四个农业经济区域。按照区域布局,确立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选准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重点是延伸拉长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产业链,实行重点培育,通过市场引导和龙头带动,促进主导产业快速膨胀,逐步形成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三是搞好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调整。把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和安全、生态农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扶优汰劣,加快优质专用农产品的引进推广力度。全市小麦优质专用化程度达到70%,果品和水产品名特优品种比重分别占到%和%。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农业效益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农民增收链条。把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指导,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份成立了由市几大班子负责人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15人组成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去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确定市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贴息,今年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又进一步调整扩大了扶持使用领域和范围。三是加强利益联接机制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通过股份合作制、签订合同订单、委托生产等多种形式,建立紧密型或半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降低和有效规避农户市场经营风险。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100多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797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6家,年销售收入180亿元;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9家,国家级2家;全市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国内外市场,实现了增值增效。(四)加速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思路,采取多种途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步伐。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和集约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苗木花卉、中药材和畜禽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化一批;二是加快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吸纳一批;三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小城镇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功能,安置一批;四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结合实施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开展定向和引导性培训;通过建立输出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向外输出一批。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外务工人数达到79.4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目前,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130多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8.7%。农民工资性和劳务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新增收入的主要来源。(五)认真落实农村基本政策,构筑农民增收保障体系。着眼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认真抓了中央和省、市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农村改革的深化。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承包手续不完善、超限额预留机动地、合同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从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上保障农民的权益。二是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在严格执行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的同时,严格执行灾情和社会减免政策、严格落实农民负担管理“四项制度”、严格控制“两工”使用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三是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补贴资金全部到农户手中。今年省政府核定我市小麦直补资金6312万元,5月下旬全部兑付到农户,补贴农户1492万户。对农业部确定的兖州、汶上、梁山65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全部到农户。四是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公共财政重点向“三农”倾斜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支出明显增长。市财政在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4000万元贷款贴息和400万元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确保每年新增的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每年科技经费的1/3重点用于良种良畜引进繁育和种养技术推广,确保按规定足额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民培训、社会保障体系、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通过认真落实政策、不断强化扶持措施,逐步构筑农民增收的保障体系。二、主要问题当前,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宏观环境和条件总体较好,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个别地方对粮食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存有认识误区。偏面认为强调粮食生产安全就是回到过去单纯抓粮食生产的老路,把加强粮食生产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对立起来,没有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粮食安全主要是稳定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精神实质,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抓结构调整的决心有所动摇,工作有所放松,力度有所减弱。二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城乡、工农“二元结构”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就业、保险、户籍制度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三是农业结构层次偏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农民素质特别是就业适应能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四是农资大幅涨价,消弱了政策拉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今年以来,市场物价水平全面回升,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升,有效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当前农产品价格正处于相对较高的区间,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由于农资涨价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大大抵减了农产品价格上升带来的利益和好处。五是农民减负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突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和减负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乡村两级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农村道路建设、医疗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如果配套措施跟不上,监管不力,极易造成农民负担反弹。三、下步思路与打算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借鉴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稳定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动摇,坚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坚持培育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不动摇,坚持强力推动、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不动摇,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切实加强夏秋作物生产和管理。秋季农业生产,事关全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局。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夏秋作物田间管理,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为秋季丰收打好基础。及早做好秋种准备工作。按照省的要求,围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推进粮经“双扩双增”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早制定秋种规划,落实秋冬农业结构调整计划,抓好良种调剂、技术培训和资金、物资等准备。(二)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贯穿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始终。一是抓好秋冬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落实。着眼于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和专业区,有机整合、集约利用各类农业资源,本着具体、实在、可行的原则,细化实化调整措施,把调整规划落实到地块,把主导产业落实到品种,把调整面积落实到农户,把调整任务落实到干部。二是抓好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新品、名品、精品开发,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开发建设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发挥资源优势,抓住价格回升的良好机遇,突出抓好各类饲养小区、大中型养殖场建设,提高规模饲养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机制。一是抓龙头带动调整,重点抓好100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产销合作组织建设,帮助其完善经营机制,搞好产加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二是抓市场牵动调整。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抓好农村市场的规范改造和建设,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的专营专卖,抓好农产品保鲜、仓储、运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为重点的销地市场开拓,改进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产销直挂、配送销售、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三是抓服务驱动调整。以农业信息、科技推广和培训及市场营销服务为重点,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四是抓典型拉动调整。集中抓好30个农业特色强乡镇、500个带头村和一批带头户,总结经验,采取组织报告会、交流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快典型推广。五是抓督导检查强力推动调整。秋季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继续坚持向县市区派驻督导组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组成由市几大班子领导和市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的督导组,到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协调帮助搞好秋季农业结构调整。(三)抓紧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牢固树立抗大灾的思想,高度警惕,切实抓好防汛工作。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包工程安全责任制,抓好各种防汛应急预案的落实、防汛物资准备和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建设,加强重点工程、重点地段和水毁工程的修复和除险加固,搞好河道疏浚和田间排水系统的疏通,确保排水畅通,防止发生田间渍涝,确保安全渡汛。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抓好各项防汛措施落实的同时,结合夏秋农业生产,努力增加投入,组织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积极争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四)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出重点。结合“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民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特别是输出定向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强化农村劳动力输出管理和服务,加强劳务市场管理,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有序转移,确保实现“万人出境、40万人出省、60万人出市、100万人大转移”、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5亿元的目标。(五)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政策法规。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重点抓好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政策的扫尾完善工作,凡是合同不完善、“两证”发放不到户和留有尾巴的,在秋种前限期完成。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土地承包和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依法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健全流转制度,规范流转行为,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税改和农民减负政策。按照税改后的政策规定和标准,突出抓好涉农税收和收费制度的规范和“两工”与“一事一议”的管理,加大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督检查、信访举报、案件查处和“一票否决”等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农民减负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三是积极推进依法兴农、护农。进一步强化农业执法工作,健全执法体系,突出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和打假护农活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认真落实促进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是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确保落实到位,不打折扣。同时,选好开发项目,制定配套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对农业发展的专项扶持。

增收节支情况汇报

2月23日,我乡召开农户万元增收专题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户均增收3500元的任务目标,确保圆满完成农户万元增收任务,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乡长秦文安在会上对农户万元增收工作做了总体部署。一是要明确目标,以打造高山特色农业乡为目标,继续抓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的山区现代农业体系。二是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助推农户万元增收。要立足本地优势,树立本地品牌,以牛羊养殖、蔬菜种植、中蜂养殖、玉米制种、马铃薯种薯等特色产业为基础,强力推进我乡产业发展。三是围绕既定目标,抓好任务分解。因户施策落实增收计划,为农户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增收方案,使各项产业能覆盖到户,做到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四是搞好结对帮扶,落实奖扶政策。组织机关干部、农技人员对增收困难农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认真落实万元增收奖扶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办法;各帮扶单位要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户户实现万元增收;要加大资金扶持和督查考核,督促抓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确保率先完成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2017年,欢喜岭水务工区按照供水公司深入开展的以“管理挖潜迎挑战,科学增效促发展”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要求,大力开展了以“围绕五个方面,做到五个提高,实现五项节约挖潜增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抓管理、降成本、挖潜力、增效益”劳动竞赛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调整运行方式,节约电费支出

近年来,考虑冬季管线保温和用水量大等因素,欢四、欢六、钻二水源集水管线一直处于连通状态。由于受管网压力的影响,单井出水量降低了。今年三月份以来,在气温回升、外输量减少的基础上,我们对集水管网的运行方式进行了认真论证并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全部连通调整为钻二、欢四水源集水管线连通、欢六单独供水。通过试运行,效果显著,每天可减少单井运行1.5口,仅电费一项全年就节省16万元左右。欢八、欢九水源外输水量由过去的日供4000多m3降为3000 m3左右。我们对运行方式也及时进行了调整;由过去两座水源运行改为“一运一备”,在确保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设备运行的数量,全年减少电费支出7万元。

二、加大修旧利废力度,节约维修费用。

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设备经济使用寿命。二是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解决设备运行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成果,改进工艺流程;三是利用自身技术力量,做好设备维修工作,减少维修费支出。四是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以往,工区维修班人员每次修理单井提出的潜水泵机组不是送到其他单位修理,就是放到库房闲置,为了能节约维修费用,维修班人员努力钻研潜水泵的维修业务,通过全员的努力,使维修班人员都熟练的掌握了维修技术。09年,工区自行组织维修班对生产现场的离心泵、电潜泵等设备的小故障进行自行维修,减少设备外委维修工作量。全年,工区共计组装电潜泵机组6台次,节约修理费6万余元。自行维修离心泵机组4台次,节约修理费1.2万元。同时,维修班人员还对水厂9个电动阀进行了维修工作,节约费用达0.9万元。我们对提下泵扬水管进行防腐刷漆回收利用,全年共回收扬水管50根,节约修理费2万元。

三、加强材料管理,减少非生产用料支出。

保证了正常供水又节约了材料费0.8万元。欢二水源站在欢二联合站内,5座过滤罐腐蚀严重需防腐刷漆,过去此类工作基本上是外雇和报零星工程,现在职工主动要求自己干,并对用刷子刷漆和喷枪喷漆的效果和成本进行了比较并主动联系外借气泵和喷枪,使成本降低2/3,节约材料费用0.5万元。

四、对外水费创收方面

09年,工区对整个供水区域开展了地毯式的清查,有效堵塞了水量和效益的流失,进一步规范了计量收费工作,整顿了用水市场,理顺了供用水关系。一是按照集、供水管线走向对70多座水表井逐一检查,对所有两百多块水表逐块检查、核对;二是按地域分布,对钻二、欢喜岭地区所有沿线住户、单位等进行地毯式排查,确认用水来源,判断是否存在供用水关系。此次活动达到了清查后供水区域内所有用户供用水合同齐全,计量规范,按规定时间、价格收费,最大限度堵塞效益流失,提高供水商品率。加强与东郭苇场、东郭镇等地方用户协调沟通力度,追缴商品水量16万立方米,局认可商品水量36万立方米。通过以上工作,工区全年商品水量共超产34万立方米,供水商品率达到99.5%。

五、其他方面

1、减少非生产用车,合理安排生产用车,提下泵时尽可能安排一次提2口单井,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运费支出,全年节约运费1.25万元。

2、电话能用大客户通话不用固定电话,能用网络平台,不用电

话,减少通讯费0.25万元。

3、减少零星工程费用支出,对属于工区自己能维护的项目决不申报零星工程。如605#、606#单井动力电缆损坏,工区未报零星工程,自行更换,节约费用1万元;工区全年自行堵漏35次,减少堵漏费用7万元。

欢喜岭水务工区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10。

市人民政府。

济宁市现辖12个县市区和济宁、曲阜2个新区,153个乡镇(办),6513个行政村(居),耕地780万亩,总人8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0万人。,预计全市完成gdp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农业增加值155.5亿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8元,增长14.8%。

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从。

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收入成为全市农民收入最重要的增长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直接来自五大产业的达到2264.9元,占62.1%;增加351.9元,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9%。

5.1。

万亩。二是林牧渔业快速发展。林果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造林65万亩,同比增加30万亩,增长85.7%。其中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林41万亩,林业育苗15.3万亩,水果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15.8%,林木覆盖率达到2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畜牧养殖实现新的发展。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4.9万吨、50.6万吨和5.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0.5%、5%和22.3%。渔业快速发展。全市养殖面积达到64.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6.6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6.1%和36.6%。三是农村劳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年底,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46万人,新增2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3%。其中县外输出72.4万人,增加13.6万人,年创劳务收入50亿元。

围绕加快推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中着力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

2200。

多个,农村经纪人队伍。

3.2。

万人;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1263元,增加16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4.6%,对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达到34.2%。

2003。

年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

3

区市、

5

个部门和。

18。

某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合力攻坚特色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农民增收工作。

工资性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

财产性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

转移性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

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发展非林地人参种植面积**公顷、黄芪**公顷、当归**公顷、其他中草药**公顷。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上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积极向上推荐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家、省级产业化联合体**家。

加大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扶持,做实做优扶贫车间,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已设立就业岗位**个,招聘就业人员**人。组织就业培训,围绕建筑业、工业、批零住餐、交通运输、农村电商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万人,实现转移就业**万人。

(四)盘活农村资源,提升财产性收入。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对村集体存量资产,可按村民自治有关要求,通过合作、合伙、入股等方式发展乡村民宿、庄园经济、农产品加工等。支持村集体集中利用农村资源要素,采取招租、入股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物业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增加集体收益。完善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按股分红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高农民的集体经济股权收益。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个,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取得收益**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村占比**%、50万元以上村占比**%、100万元以上村占比**%。全市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发展代耕代种代收、农机作业、烘干储藏等全产业链、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托管服务主体**家,有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五)落实惠农政策,提升转移性收入。认真梳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深松作业补贴、耕地轮作、退耕还林等补贴政策,列出财政惠农支农补贴资金目录清单,及时足额兑付。目前,已累计直接补贴到农户“一卡通”账户**万元,涉及**个项目、**个镇**个村**农户。开展农业保险工作,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价格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种植业、养殖业、特产业能够纳入到参保险种的品种做到应保尽保,支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防止冰雹、洪水等自然风险和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冲击,保护农民基本利益和生产积极性。目前,已累计投入保费总额**万元,其中财政支持**万元、农民自投**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耕地资源紧缺。近年来我市耕地资源日益减少,设施农业用地、牧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不断缩减,土地流转受到阻碍,规模化养殖场、乡村旅游、棚膜经济等特色产业受到不同程度土地使用制约,很难向现代农业所需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或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或处于半瘫痪状态,使用效率较低。

3、农村劳力紧缺。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更新速度缓慢,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回乡;乡村能人年龄偏大,发展有局限性;乡村人力资本短缺、综合素质不高,政策落实以及工作开展缺少支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科技示范,加强土壤墒情监测点项目建设,强化农作物田间管理、重大有害生物监测以及技术指导服务,落实好防灾减灾技术,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预报预警效果,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支持大型企业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加快推进无抗养殖,力争在生产能力、环境设施、管理和技术集成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以养殖和屠宰环节为重点,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秋季动物防疫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深入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河道保洁、路道管养、村庄保洁、绿化养护、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施人文生态引导工程,推动思想教育、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有效结合、一体实施,塑造绿色发展新风尚,不断放大环境富民增收效益。

(二)培育新型农村富民产业。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科技示范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工作,培育现代农业主导力量。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电商和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产业协作和合作,发挥其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双带”作用。

(三)构建干事创业良好机制。鼓励农民就业,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就业网络,创新举办招工用人活动,争取更多农民加入就业队伍。积极发挥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搭建融资、培训、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新业务模式,通过奖励、补贴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积极贯彻落实富民政策。深化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进程,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明确权益归属,让老百姓多得实惠。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的相关政策,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扩大补贴范围,严格规范补贴资金发放,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全力攻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帮扶农村贫困人口,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手工艺品制作、大病保险、低保托底等各种渠道帮助脱贫,构建密集脱贫兜底网络,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集团公司所堵漏增收情况汇报

3月份以来,我班组及时召开堵漏增收专项会议,并及时传达公司相关文件精神,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家在多收费、收好费的同时加大对一些特殊车型的核查力度,吃透文件精神,做好工作记录,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的做好该项工作。

为了能够在工作中切实做好堵漏增收工作,我班在日常工作中严查各类偷逃通行费,制止冲秤、压边、走s,使用假行驶证、悬空轴等偷逃漏通行费的行为。

一、严格制止并纠正各类企图利用不正常进道达到漏交通行费的车辆

回了我们的通行费流失。

二、对特情车做到认真查验

对于持军车临牌的车辆,我班严格要求收费员验明临牌真伪后核对车型、行驶路线及使用有效期限,并严查三证一单,对于证件不全或不能出示其证件的此类车辆必须合理解释后按章收费;果品车做到一车一查,双人核查,严格执行绿色通道的相关免费政策,对于载装不足80%,以及各类深加工产品一律按章收费;工作中,我班要求收费员要认真观察,总结经验,面对陕a7t打头的有过逃费经历的车辆,做到预防为主,见到后提前伸手示意停车,并利用提醒前车交费后慢速度过杆通行等方法防止此类车辆闯站逃费。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的载货类车辆满车装载果品或蔬菜,但在车辆未悬挂车牌的情况下,我班要求收费员必须严格查验其行驶证,并认真核对,手动输入车牌,必须确认车辆不属于农用车,且果品(蔬菜)确属免费范围内才能做好记录并上报监控放行,对待不能正常出示车辆行驶证且不悬挂车牌的车辆,我们在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后均按章收取通行费,以防错放车辆,造成工作失误。

三、有重点的查验车辆,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

断车型,不应回回查,次次查,司机反感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售票速度。就拿大量以前收10元的微型面包车来说,如五菱以及长安之星等,由于以前核查不严,此类车辆在日常收费中均按一型车收费,因此在查验的过程中,司机很不配合,甚至出言不逊,为了避免与司乘之间的不必要摩擦,要求我班组成员,在核查过程中做到文明服务,耐心解释,只要核查一辆面包车,便将其记录下来,班后汇总,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查验,我班组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掌握了查验的方式方法,从而避免了查证引发的矛盾,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我班在堵漏增收活动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一些相关经验,以后还会更加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征费二班

2012年3月28日

3

一、以业务培训为契机,扎实提高收费人员堵漏增收政策水平。 1、理论培训。2017年开年之初,收费站结合全年通行费征收计划和收费形势,组织堵漏增收专题培训,认真学习了“巴南公司稽查手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等相关文件。

2、业务操作。光学理论文件不进行操作实践,是毫无意义的。要求每一个收费人员必须将堵漏增收政策和文件熟记于心。并能迅速将政策内容运用到堵漏增收实际工作中去,切实达到堵漏增收目的,提高实征率。

3、规范收费流程。堵漏增收工作最关键的是抓好日常管理,既要防止内容标准、流程执行不严造成的人为漏逃通行费现象的发生,也要防止部分车主通过各种手段恶意偷逃通行费现象的发生。收费站对内主抓日常收费流程操作规范的执行,并将规范操作收费流程纳入到量化考核中去,严防人为漏增。同时,加强收费人员思想教育,树立通行费征收“颗粒归仓”的意识,确保“应征不免、应免不征”政策的执行。

《集团公司所堵漏增收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居民增收培训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增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各地纷纷开展居民增收培训活动。我最近参加了一次居民增收培训,并在这次培训中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居民增收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居民增收培训拓宽了我的就业渠道。培训中,我了解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在培训课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创业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如何制定创业计划,如何进行市场调研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开展自己的创业项目非常有帮助。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自己不一定非得依赖于他人,可以主动出击,创造自己的机会,为自己的家庭增加收入。

其次,居民增收培训提高了我的职业技能。培训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职业技能,这些技能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比如,我们学习了某些技术职业的培训,如电器维修、IT技术等。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习了其他实用的技能,如销售技巧、管理技能等。这些技能的学习对于我们寻找一份好工作或者提升职业水平都非常有帮助。这次培训让我明白到,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居民增收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很多团队合作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有一次,我们进行了一个创业项目的模拟演练,每个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个小型企业的创业计划。通过这次演练,我明白了合作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居民增收的目标。

此外,居民增收培训还教会了我如何理财和管理个人财务。在培训中,我们专门学习了关于理财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中的专家讲解了如何正确管理个人财务,如何进行投资理财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合理规划个人收入和支出非常有帮助。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把零散的积蓄投资到合适的项目中,让自己的财富增值。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避免盲目消费,提高消费的效益。

最后,居民增收培训给我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培训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创新的想法。通过与其他学员的交流和老师的讲解,我不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边界,并且激发了我创新的潜能。我相信,只有拥有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才能在居民增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找到更多的机遇。

通过这次居民增收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增加收入的重要性,并且获得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我相信这些心得体会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居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也希望更多的居民能够参加这样的培训,为自己的增收之路注入新的活力。

情系三农助农增收塘莘片调研情况汇报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推荐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经验,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办根据市政府安排,落实专门人员,深入塘莘片,开展“情系三农、助农增收”主题调研活动,为我市2017年“三农”工作奠定基础。

此次调研活动农办高度重视,准备充分,深入基层,在塘下镇、莘塍镇、汀田镇分别召开农业分管领导、基层农口干部、农业大户代表座谈会,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梳理了一些具有我市乡镇共性和塘莘片特色的农业基本情况,抓住一些重点又亟需解决的难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意见。

一、 塘莘片农业现状

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已极为少数。无论生产总值份额方面还是从业人数方面,农业不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17年,三个乡镇农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份额均不足2%,汀田镇现有耕地面积仅为12667亩,其中水田2078亩,旱地10189亩。2017年实际早稻播种面积仅为100多亩,塘下镇与莘塍镇的情况也近类似。

(二)农业生产形势严峻。一是农业气象灾害形势严峻。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市极端天气事件频繁,气象灾害多发并发,有不少灾害是50年甚至上百年一遇,影响和损失之重历史罕见,特别是08年以来,气象灾害频发,我市农业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据莘塍镇农业大户反映,每逢大暴雨或台风天气,由于地势低洼,排水困难,农作物一旦受淹,对其产量与品质均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减收。二是生态污染严重。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未受污染的水资源进一步衰竭。塘下、莘塍、汀田乡镇工业较发达,大部分的河水已发黑变臭,有些村庄生产用水也发生了困难。对周边的农作物也造成很大的危害,经常出现一些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也种下了农作物食品安全隐患。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体现在农业用电、通村(基地)公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用电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通往下垟农田的公路,没有等级路面,路况十分差,农民特别是农业大户在生产、运输等环节造成了不便与支出增加。

(三)土地流转活跃,但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土地流转工作早已列入三个乡镇的工作计划。在汀田镇,凤岙村、山上陈村、金前村,共有三百多亩农田租给江西人种植常年蔬菜,每亩租金700元/年,大典下香桥、联前、联胜、南潮等村流转给玉环人500亩土地,每亩租金500元/年……塘下、莘塍两镇的土地流转也表现非常活跃,其中种植50亩以上的 户,100亩以上的 户。但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健全,据三镇农业大户反映:一些种粮大户因出租方意愿改变(包括另租他人、不再转包、要求提高租金等)而造成承包面积不稳定,难以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性;一些种粮大户因农田租金过高难以扩大生产,难以推进规模经营。

元,还远远抵不上化肥农药、劳力和运输的成本。作为目前瑞安花椰菜的主要产地之一的莘塍镇,菜农损失惨重。

(五)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服务工作跟不上。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其内涵就是信息经济,但农村和农业的信息网络建设十分落后,由于信息网络到不了农村,更进不了农户,而能获取信息的部门又无力把信息传递给农户,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权威的,能把生产、商品、市场信息传送给农民的服务机构,农民获取信息就只能是听广播、看电视,而这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不准确、不可靠、不适用。因此,农民的生产、产品的销售就只有随大流,看见别人种啥我种啥,结果是别人都走在自己前面,别人能赚钱自己就赚不到钱,从而影响了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情系三农助农增收塘莘片调研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上坝乡万元增收工作部署情况汇报

2月23日,我乡召开农户万元增收专题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户均增收3500元的任务目标,确保圆满完成农户万元增收任务,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乡长秦文安在会上对农户万元增收工作做了总体部署。一是要明确目标,以打造高山特色农业乡为目标,继续抓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的山区现代农业体系。二是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助推农户万元增收。要立足本地优势,树立本地品牌,以牛羊养殖、蔬菜种植、中蜂养殖、玉米制种、马铃薯种薯等特色产业为基础,强力推进我乡产业发展。三是围绕既定目标,抓好任务分解。因户施策落实增收计划,为农户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增收方案,使各项产业能覆盖到户,做到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四是搞好结对帮扶,落实奖扶政策。组织机关干部、农技人员对增收困难农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认真落实万元增收奖扶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办法;各帮扶单位要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户户实现万元增收;要加大资金扶持和督查考核,督促抓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确保率先完成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办:

自县上召开全县万元增收形势分析会后,乡党委政府积极行动、部署安排,于11月9日召开了党委会,专题研究近期开展万元增收工程有关事宜:

一、找准滞后原因,抓好产业项目

10月14日至10月27日经、县政府统一安排,县农委、县畜牧兽医局、县万元增收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6个督查组,采取“听、看、查、访”等形式,对全县39 个乡镇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评比。我乡督查结果排名滞后,归其原因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统计数据不实际,产业规划落实但示范带动效应差。王乡长在会上做出工作要求:1.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增添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年度农户万元增收目标圆满完成。2.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我乡万元办工作人员务必健全台账资料,完善到户明白卡,开展自查与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3.进一步抓好产业项目。我乡规划的产业增收项目都具有代表性,但创新意识不够,宣传也不到位,以致示范效应较差,我乡要进一步调实、调优增收项目,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狠抓特色增收项目,打造好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明确人员分工,加强简报报送

分管领导钟鹰副乡长加大督促力度,增设万元增收办工作人

员酉良、徐冶寒,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王云怀主任全面负责增收办工作,狠抓产业项目;彭萍、李顺华、酉良、徐冶寒等同志负责基础资料和数据统计的规范完善及万元增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反应我乡的推进情况及工作亮点。党政办将平时收集到的有关增收信息反馈到万元增收办,确保信息畅通,工作顺利开展。

特此汇报

2017年11月19日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汇报

1、首次参保,需要携带的有户口本原件、居民身份证原件以及复印件、近期免冠照。

2、续缴费,需要的是户口本和身份证原件,《职工养老保险手册》以及《医疗保险证》。需要填写审核的表格材料有:《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企业城镇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登记表》、《企业城镇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缴费补填表》等以及一些附属表格。

二、申办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职工要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照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该费用是记入当地的社会保险机构在某家银行开设的账户的,并按照不低于或者高于同期的城乡居民存款利率来计算利息,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的利息可以记入个人的账户,它的本息是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的。

第二,携带户口本和居民身份证的原件、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到户口所在地的社会和劳动保障局进行注册和登记。

第三,待相关部门进行相关资料的审核通过后,就为自己成功地购买了个人养老保险。

三、缴费数额。

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部分省市略有调整),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8%缴纳;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例如:2010年4月份陕西省公布的2009年度全省社平均工资为30293元左右,因此2010年缴费金额=30293*20%=6058.6元。

四、缴费比例。

缴费比例分作以企业参保和以个体劳动者参保两类:

(一)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8%缴费。

(二)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按缴费基数的20%缴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养老保险的加入和缴费数额的确定,一般来讲,养老保险是以团体的形式集体购买,例如职工由用人单位统一购买,社区人员由社区共同购买,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可以到网找在线律师进行咨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汇报

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周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我镇农村新农保应参保人数3人,实参保人数15192人,参保率75%,缴费人数10319人,领取待遇人数4873人;城镇新农保应参保人数644人,实参保人数132人,参保率20%,缴费人数19人,领取待遇113人。现将我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位推动实施。

一是及时召开启动会。按照全县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会议精神,于6月11日召开了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动员大会,举行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暨养老金首发仪式及政策咨询活动,全面部署了我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二是成立了工作机构。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包干,责任到人,形成了镇级领导和成员包片抓,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驻村干部共同抓的工作局面。

三是制定了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了《周陂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了任务。确保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

(二)强化宣传发动,确保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目前为止印发宣传资料两万余份、在周陂镇政府、周北街道、各村(居)委悬挂横幅标语25条。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的攻坚阶段,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率领全镇人员驻扎在镇上一个星期,利用晚上群众在家的黄金时间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到各村入户宣传讲解,大力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真正达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着重经办程序的宣传。养老保险启动以来,每逢周陂街日均在街道旁设点开展咨询活动,重点对如何参保缴费、如何申领待遇以及缴费标准、待遇标准等进行宣传。

三是做好重点对象的宣传。对于镇、村干部家庭及各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进行重点宣传。通过身边人带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3)制定各项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组织社保经办机构、镇(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和各邮政储蓄网点等具体业务工作人员加强了业务学习。同时,还注重加强与参保人员的交流,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是经镇党委研究出台了,镇驻村干部(含计生办驻村干部)与村(居)委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村(居)奖励500元,完成任务前三名的村(居)再奖励500元;各村发动完成1人奖励0.5元工作经费,镇驻村干部(含计生办驻村干部)按规定时间完成所驻村(居)任务的镇政府奖励200元的奖励政策。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工作深入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出务工人员对参保工作有影响。

我镇有一些村组的农民,全家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多年杳无音讯,组织参保找不到人,造成有户无人的现象;另有一些村民家中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家中无当家人、主事人,这些问题影响全镇参保任务和全覆盖目标的.完成。

(二)基层经办人员不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都在基层,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复杂,困难较多。从各村收缴的实际情况来看,熟悉农户情况的村干部对于大量花名册、票据、登记表填写效率缓慢。我镇18个村,大部分村上交镇社保办的资料都出现有身份证、户口本资料不齐,或者本人未签名等情况,这些工作都要在镇工作人员帮助下更正。社保审核进度受到阻碍,镇社保工作人员和镇协助资料审核人员周六日主动加班以加快进度。

(三)信息化建设问题。

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和发放面宽、量大、业务繁杂,目前只有城镇居民参保采取录入电脑的方式,农村居民参保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使相关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个人账户的计息难以完成,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严重制约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发展。

(四)待遇标准偏低,参保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发现,每月只有55元的基础养老金,在经济增速较快、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待遇标准相对偏低,造成对部分的中青年人吸引力不足、参保意愿不高,成为扩面征缴工作中的隐患。对于缴费年限较长,金额较多的参保人员,基础养老金增发较少,激励效果不大。要真正做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需要进一步完善参保激励机制。

(五)城镇参保率低,政策制度衔接不完善。

城镇人员很多已经参加社保,不能再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参保率较低。同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多种险种之间的转移衔接问题还存在制度缺陷,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巩固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参保扩面任务,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切实加强对养老金收缴、发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二)继续加强对村经办人员的培训,确保上交镇社保办审核的资料填写正确、齐全,以加快资料审核进度。同时尽快审核享受待遇人员花名册上报,及时发放养老金,让一部分观望的群众看到实惠。

(三)在养老保险进入收关阶段之后,社保专职经办人员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并长期妥善保存,争取将全部档案,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分阶段逐步录入电脑。同时建议上级部门在逐步完善规范运作程序的同时,尽快建立覆盖县、乡镇、村(居)三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

城镇居民增收工作计划

吉林新闻网长春8月5日电 (金乔)5日,长春宣传部和长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2日通过的《长春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暖流计划”(2017年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8月2日,长春召开会,专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春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暖流计划”(2017年行动方案)》,该计划,是长春市首次在城乡居民增收方面出台的工作方案,对于提高城乡居民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具有意义。

从实施对象分类上,大致可以分为六类人群,预计将直接或间接惠及城乡居民650万人次:

一是就业困难群体、失业人员、工伤人员、特困家庭、老弱病残孤等弱势人员和优抚对象人员,针对这类群体,将主要采取扶持就业、完善低保政策和公租房政策、提高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措施,保证其生活水平不降低。

二是各类企业从业人员,针对这类群体,将通过强化岗位技能培养、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措施,保证其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三是参加新农保、新农合人员,针对这类群体,将通过部分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等措施,保证其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四是参加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员,针对这类群体,将通过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减少或杜绝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五是城乡各类求职者和有创业意向的人员,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通过开展“助业惠民”系列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六是部分社会服务岗位人员,主要面向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通过新增采暖费补贴,直接提高其收入水平。

长春市人社局副局长曲玉业介绍,“暖流计划”是由长春、市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由市人社局牵头,整个计划的具体落实涉及到各县(市)区及、市政府30个部门。

记者了解到,即将印发的《“暖流计划”2017年行动方案》总体分13个方面,共 31项具体内容。从政策实施分类,可以归纳为7部分:

一是全力扶持就业创业。《方案》在就业创业方面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例如,通过建立就业宏观调控机制和失业动态监控体系,可以对全市就业形势开展有效监控,防范和化解劳动者因失业造成的收入减少和无收入现象。此外,为提高创业带动就业和通过创业实现增收的目标,长春市今年计划完成创业培训5000人,创业实训培训3000人,中小企业管理者培训2000人,同时为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所有培训项目需要的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承担。

二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目前,长春市最低工资标准是1480元,我们将在严格执行和落实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长春市已建立工会的企业中,实现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0%以上。

三是提高部分社会服务岗位人员的待遇水平。重点对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采暖费补贴。这项政策是长春市推出的一项全新政策,补贴的最低标准是每人每年1215元。

四是提高民政救助群体调标项目。重点是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提高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五保补助标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今年,长春市计划将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年人均6120元提高到6960元,提高幅度为13.7%,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3000元提高到3840元,提高幅度为28%,双阳区和九台区的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也将分别提高。

五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重点是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对现行医疗保险政策作出新的补充和完善。

今年,长春市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员,政府补助标准将从380元提高到420元,人均增加40元。此外,根据测算,今年各项医保新政策出台和落实后,将至少惠及16万名参保人员,减轻参保患者负担约3.36亿元。

六是调整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标准。主要包括部分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稳步提高工伤待遇水平、调整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等方面。今年,长春市计划将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056元,调整提高到每人每月1160元,同时对能源矿山、机械机电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提升职业危害预防能力。

七是做好住房困难群体帮扶。主要是降低低收入者住房方面的支出。今年,长春市本级公租房通过实行差别化租金,将惠及低保人群约5200户,按平均每户60平米计算,可为长春市低保家庭减负175万元左右。同时,长春市还将进一步加大夹馅棚户区改造力度,力争实现全年安置棚户区居民8000户,使他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