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模板16篇)

时间:2023-10-14 08:17:15 作者:ZS文王 文秘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模板16篇)

军训总结是一个总结军事训练中团队协作和个人成长的机会,通过总结梳理经验并与他人分享,可以互相学习和进步。学习知识点总结的写作方法,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思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重点知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以直接把加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5.同分母分数连减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分子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先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

2.分数加法的简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同样适用。

统计

重点知识

统计

1.众数的意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的特征: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计量过程中存在两组数据,而又需要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数据时,就要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表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5.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1)根据两组数据量多少和图纸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2)在水平射线上确定好各点的距离,分配各点的位置;(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4)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5)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6)标出题目,注明单位、日期。

数学广角

重点知识找次品的方法:把待测物体分成3份,要分得尽量平均,不能够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难点:

6.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9.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10.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11.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星期天晚上,爸爸陪我做了一题数学思维训练。

爸爸接着和我分析,如果桃树和梨树一样多,要怎样才能让桃树把梨树夹在中间,我一想,一棵桃树一棵梨树地种,在最后一棵梨树后面再种一棵桃树就行了,所以梨树会比桃树少一棵,这题的答案是20-1=19(棵)。

爸爸又问,那还是两棵桃树中间种一棵梨树,哪种情况下,桃树和梨树的数目会相等呢?我又想,只要在道路上,桃树一定会比梨树多1棵的,除非……除非是在湖边,每一棵桃树边上都有一棵梨树,就会出现数目相等的情况了。

我对爸爸说了,爸爸夸我真聪明,我真高兴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

一、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1、太阳明天从西方升起。____

2、火车的载客量比客车大。____?

3、明天阴天。_____?

4、我们班下星期得到卫生流动红旗。____?

5、爸爸的年龄比他儿子的年龄大。_____

6、时间在不停地流逝。_____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a、白棋???????

b、蓝棋????????

c、黑棋?

a、水果糖?????

b、巧克力糖?????

c、奶糖?

3、今天星期五,明天(???)是星期六。?????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

a、单数朝上的可能性大????????

b、双数朝上的可能性大?????

c、单数和双数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

1、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五年级奥数学习的学习方法

1、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根据小升初的形势,六年级寒假就应该是综合复习的时候。这样从三年级暑假开始算起,到六年级寒假只有两年半的时间。我们建议学生在两年半时间里一定要扎实学习奥数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要按梯度进行,切莫一味做难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一步一个台阶。兼顾竞赛、仁华、重点学校培训班,早做规划,早做准备。

2、巩固基础知识

由于还有一年就要转入小升初的复习阶段,所以五年级之前的奥数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好。之前的奥数内容以应用题、计算为主。对于基本应用题建议利用方程的方法求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问题需要对基本的简算方法了如指掌,因为这些方法也是以后分数计算和综合混合运算的基础。

3、多做专题练习

握所做的题目,日积月累,几个重点难点也就不再是老大难问题了。

4、选择合适的班型

秋季的课程将继续依从《新概念奥林匹克丛书》的安排,实行科学的数学课程体系。该体系由《数学思维训练导引》(已出版)、《数学思维训练课本》(未出版)和《数学思维训练教师用书》(未出版)三个部分组成。丛书有很强的系统性、趣味性、实用性、权威性。它的难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兴趣篇、拓展篇、超越篇,分别对应新华数课本班、新华数竞赛班和新华数尖子班。无论是注重打牢奥数基础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奥数竞赛上摘金夺银的学生,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适合你的课程。经过暑假的学习,你一定对自己的实力和潜力有所了解,在秋季的学习中,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合适的班型。

5、积极参加各种竞赛

尽早参加数学竞赛,能够帮助孩子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另外熟悉比赛题型,为五、六年级在重要竞赛中获奖无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六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七

今天,爸爸买了40个苹果,我开心极了。

刚到家,我就想吃。

“别急,先考考你再吃,”爸爸说。

我说:“那你就考我吧。”

第一题

“一天吃10个苹果,三天吃多少个?”

我说:“3×10=30(个),答三天吃了30个苹果。

“对了”,爸爸说。

第二题

“前三天平均每天吃5个,要在4天内吃完,请问第四天需要吃多少个?”

答:四天要吃25个苹果。”

“good”。

第三题

“我们两个人每天各吃5个,几天以后就可以吃完?”

我说:“2×5=10(个)40÷10=4(天)

答:4天以后就可以全部吃完。”

“太棒了”。

爸爸说:“可以吃了。”

我吃着苹果,高兴的笑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八

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描述位置要用(两个)数据,列在前,行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一个小括号。如数对(3,4)3表示第3列,4表示第4行。

3、向右平移,行不变,平移几个单位,列就增加几个单位。

向左平移,行不变,平移几个单位,列就减少几个单位。

向上平移,列不变,平移几个单位,行就增加几个单位。

向下平移,列不变,平移几个单位,行就减少几个单位。

一、小数乘整数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3.6+3.6+3.6+3.6+3.6),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小数乘小数

1、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竖式

计算点完小数点后把0划掉,横式不用写0。

三、积的近似数

1、先按(小数)乘法算出积;

2、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注意: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九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原来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3、积中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二、小数乘小数

1、意义:1.2×3.6表示1.2的3.6倍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积中所有因数小数位数相加后点上小数点。

三、积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例如:0.26×0.38(保留一位小数)

四、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这里同样适用。

例如:12×0.7=0.7×12(乘法交换律)

(1.7×0.8)×0.125=1.7×(0.8×0.125)(乘法结合律)

(2.4+3.6)×5=2.4×5+3.6×5(乘法分配律)

五、小数乘法的应用和整数应用题做法相同,只是题中把整数换作小数但做法不变。

例如:一斤苹果3.8元。买0.8斤苹果,需多少元?

3.8×0.8=3.04(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

一、用字母表示数例如小明有a元。小强是他钱数的2倍,小强就有2a元。

二、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例如2x=6、3+x=11

注意:一定要含有未知数,且含有等号。

三、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加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等号两边同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如

例如。

例如: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和是9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一

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的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的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2.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相同条件下,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小学五年级数一、填空题。

1、掷一枚骰子(骰子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单数朝上的可能性是()。

2、某商家开展抽奖活动,10张奖卷有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小明第一个去抽,他得到一等奖的可能性是(),如果第一次他抽中二等奖,那他再次抽中二等奖的可能性是()。

3、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数字,使得正方体掷出后,“5”朝上的可能性为1/2。正方体有()面要写上“5”。

4、从一副扑克牌(四种花色、去掉大小王)中,抽到5的可能性是(),抽到红心5的可能性是(),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

5、从1-9共9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则取出的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

a.0

b.1

c.5/9

d.4/9

6、某人射击一次,击中0-10环的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击中8环的可能性是()。

a.1/12

b.1/11

c.1/10

d.1/9

7、从写有1-6的6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是2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5

d.1/6

二、下面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为0。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太阳从西边升起。()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二

一、填空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以小数的方法是,先把小数看成()。再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几位,点上(),并去掉小数点后末尾的零。

3、3.8扩大()倍是38.78缩小()倍是0.078.90缩小1000倍是(),()缩小10倍是4.6.13个0.25是(),0.25的8倍是()。

4、0.24×15运算时先把0.24看作(),第一个因数就扩大了(),运算结果必须缩小(),才能得到0.24×15的积。

5、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4分钟=()秒

2.5升=()亳升

0.37公顷=()平方米

6、根据56×125=7000,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56×125=()5.6×1.25=()

560×12.5=()5600×0.125=()

7、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1,比宽长0.5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8、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7.3,这个数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9、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圃,底3.5米,高2.6米。如果每平方米能培植鲜花20枝,这个花圃一共大约可培植鲜花()枝。

10、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分高架线和地下线两部分,其中高架线大约长8.5千米,地下线的长度是高架线的1.6倍,第一期工程全线大约长()千米。

11、甲、乙、丙三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48米,已知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1.51米,则丙的身高为()厘米。

12、148×23=3404

那么:

14.8×23=148×0.23=

148×2.3=1.48×23=

13、(1)3个1.7列式是()。

(2)15个0.18的和是()。

(3)已知32×9=288,那么3.2×9=(),32×0.9=()。

(4)0.7的32倍列式是(),结果是()位小数。

二、不计算,把乘积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570×165.7×160

0.057×160057×1600

57×165.7×16

0.57×1600005.7×1600

三、列竖式计算

0.26×73.105×1863.08×25

11.4×193.8×50.59×4

4.3×280.08×12525×0.125

4.87×10028×1.50.82×2

3.95×422.073×15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三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重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m3=1000dm3dm3=1000cm3.

2.容积的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l=1000ml

3.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l=dm31cm3.=1ml

4.容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要从里面量它的长、宽和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四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五

知识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数学信息。

知识点:

1、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便于看出数据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最为直观、有效地统计图表示数据。

知识点:

1、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中位数。

2、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将一组数据按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中间的数就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有可能是多个众数。

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两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六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