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事件思想汇报材料 事件类新闻采访稿件(大全5篇)

时间:2023-09-11 02:29:19 作者:XY字客 材料 最新新闻事件思想汇报材料 事件类新闻采访稿件(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新闻事件思想汇报材料 事件类新闻采访稿件优质篇一

文/郜永华

一般记者在去采访之前会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如果要回答采访提纲怎么写的问题?我想还是先要回答什么是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问题的罗列。这些问题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认识。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报社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记得自己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最新新闻事件思想汇报材料 事件类新闻采访稿件优质篇二

校园事件新闻稿主要就是针对校园发生的时间进行报道的新闻稿,下面就告诉大家校园事件新闻稿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

下面是16条基本的新闻写作注意事项:

1、在你没有理解或了解事件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说真话,写真话。

4、尽量正面宣传、正面报道。

5、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6、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7、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8、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9、要表现,不要陈述。

10、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1、少下结论。

12、少想当然,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13、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14、语言要大众化。

要选取绝大多数人能一读就懂的语言。

15、标题要独特、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16、尽量用讲故事、说新闻的写作方式。

第一,什么是校园新闻?

想要搞清楚校园新闻,就要知道新闻是什么一般地通常采用新闻事业领导人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个定义对新闻报道的事实作了明确的限制,强调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新近”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上的迅速,二是内容材料的“新鲜”。

根据这一概念的延伸,校园新闻的定义就是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而新闻写作是指记者(通讯员)把采访中收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 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广义上讲,分两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

狭义上讲,新闻写作指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

消息作为新闻报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体裁,在新闻传播媒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乃至独特的作用。

可以说:消息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及时、传播迅速、运用频繁和受众之大等方面的特色,是其他任何表现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主干。

因此,想要进行新闻写作,首先要学会写消息。

第二,消息怎么写?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主要的一种体裁,它一般都有明显的标记;冠以电头或本报讯等。

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和时间的说明.通常都具备上述“三要素”,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的。

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用电文发往外地的称“电”。

电头置于消息的前端,多用醒目的黑体字,有些则用楷体字或加方括号,以示区别于正文.报纸上常见到的电头有两种形式:一为“xx社x地x月x日电(讯)”;另一种为“据xx社x地x月x日电(讯)”。

后者加一“据”字,则表示报纸编辑部对该电讯稿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删节或改写。

本报讯,是由本报获得的消息的标志,表明是由本报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新闻。

写好消息就要了解新闻的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消息的结构一般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

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文章主体和结尾,必要的时候会穿插写作的背景。

1.选好一个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因此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2.写好一段导语。

导语一般是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概括新闻的主题思想。

把握好以下几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人去参加了?谁干的或谁讲的?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新闻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

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描写式。

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提问式。

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结论式。

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当然还有其他的不同写法,大抵上有以上几种。

3.架好一个躯干。

也就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有始有终的结尾。

一是首尾呼应式结尾。

首尾呼应就好像你从原点出发,绕了一圈后又回到原点。

这样的结尾可以强调你想要强调的重要信息。

使用首尾呼应式结尾,你可以从导语中寻找灵感。

但如果你发现结尾比导语更精彩,你就需要把它们互换一下了―――导语永远是最重要的部分。

这篇报道的导语之所以是导语,是因为它更加具体,有更多细节。

二是高潮式结尾。

用正金字塔结构写作的新闻,也就是从头至尾讲述的一个故事,可以用故事的高潮作为结尾。

较短的新闻故事也可以考虑这种结尾。

使用这种结尾,你需要保证故事的确有一个高潮,一个可以冲击读者的结束,例如努力成功的那一刻,凶犯落网的'那一刻。

同时,你还需要保证故事中有足够的悬念可以让读者坚持到最后。

这种结尾和许多小说的结尾是一样的―――最精彩的部分放在最后。

三是悬空式结尾。

悬空式结尾,通常用来报道还没有正式结局的新闻故事。

它往往戛然而止,让读者发问:后面发生了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结尾,重点从事件本身转移到事件的意义上,有时会体现出记者想要引导舆论的尝试。

悬空式结尾和倒金字塔结构的结尾不同,倒金字塔结构的结尾是重要性最低的信息点,事件所有主要因素都在导语中给出,也就是事件的结果已知。

悬空式结尾使用在讲故事新闻中,这个故事有开头、有发展,但读者希望看到的结局却没有发生。

四是未来行动式结尾。

未来行动式结尾就是在圆满给文章画上句号后,暗示下面可能会发生的事和行动或应该采取的行动。

如果新闻故事的意义在未来还会对故事中的人物或读者产生影响,这样的结尾可以映射出事件在未来的走向,或起到动员读者的作用。

当然,如果未来的行动是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你应该把它放在正文中。

也就是说,结尾中的未来行动应该是相对文章中其他内容重要性较低的。

五是直接引语结尾。

如果你搜集到一个好的直接引语,它可以有效地总结、升华你报道的内容、主题,让读者思考,你也不妨用它来结尾。

放在结尾的直接引语不宜过长,也不要是对一个事物的论证,而最好是隐含了说话人的(同时也是你的)观点的引语。

同导语中使用直接引语一样,用直接引语结尾,你可以先看看说话人有没有讲出什么妙语、精彩感人的话可以让你使用。

以直接引语结尾是记者喜爱的结尾形式,因为直接引语是别人说的话,同时直接引语可以有很大灵活性,前面讲的几种结尾形式―――首尾呼应式、高潮式、悬空式、未来行动式、事实性结尾―――都可以通过直接引语实现。

5.可有可无的背景。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最新新闻事件思想汇报材料 事件类新闻采访稿件优质篇三

记得在和某人初相识的那个春天,自己写过这样的一首小诗,大概意思就是说,窗外正是漫山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应该择一吉日,牵手去看那漫山的黄。

只是后来,自己为了那个人,奔赴了另外一片天地,告别了自己呆了三年的城市,也告别了那来不及去看的油菜花。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每年春天的时候,也有大学的同学会在朋友圈晒油菜花的图片,拍上几张美美的自拍,让人感觉人比花娇,但花更美的让人心醉的感觉。

后来偶尔在梦里,也梦到过那漫山遍野的黄,也依旧笑着想要和爱的人,一起去山坡上,看那漫山遍野的金黄。

那一首关于油菜花的小诗,是自己认为写的不错的,美好的心情总是能够写出美好的诗句,那个时候期许的,是两个人一起,去看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只是如今好多年过去了,终究是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心意,终究是辜负了那漫山遍野的金黄,终究是没有见过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也算是人生的一种遗憾吧。

最新新闻事件思想汇报材料 事件类新闻采访稿件优质篇四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公益讲座《面对校园欺凌,既保护自己也不做旁观者》,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讲座我学到了几点应该如何防范校园欺凌:

1、穿戴和学习用品要低调,不要过于招摇,不要炫耀;

2、不要挑逗霸道的同学,不要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

4、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不要嫉妒,要养成坚定的自我价值感;

5、学习自卫能力,如果被欺凌,不要怕,要冷静面对,严重时要请问老师或家长的帮助。

面对同学之间正常的磕磕碰碰,小冲突小摩擦,我们应该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处理,不要以强欺弱、拉帮结派,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事态严重化,使我们的身心健康收到严重影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我们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良好素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最新新闻事件思想汇报材料 事件类新闻采访稿件优质篇五

“ 在当今天那么多怨党愤国的情况下,有谁认真进行过换位思考,假处在另一种制度另一种社会来审视、定位你现在的生活、现在的一切。” *教授给了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们作答,可是偌大的教室一片寂静。*教授打破了沉默:“这种结果我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只是感到可惜与遗憾,希望大家记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要记住‘别生在福中不知福’。*教授简单的两句话无情地揭开了我们大多数人偏激思想的面纱。作为一个生活在幸福时代幸福大家庭的大学生,我很惭愧。是啊,当私利的雾霭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和心灵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次会想到我们得到的和拿来的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难怪*教授会感到遗憾。我们是时候重新思考、定位我们的制度,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党和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一个描述事物表层的经验性概念,而是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概念。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把两种社会制度的表层现象简单加以类比的结果,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激情满怀的灾后大重建,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在sars病毒面前,在雪灾面前,在空前的汶川地震,玉树面前,中华民族迸发出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使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越性。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为着共同利益团结奋斗的精神境界。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在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中国、人民军队、全国各族人民把爱国主义与公民责任紧密结合起来,把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热爱之情化作迅疾有力的行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爱国力量迅速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又一次焕发出绚烂的光彩。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出现在最前线组织指挥,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一队队子弟兵、一支支医疗队、一批批志愿者不断涌向灾区,大量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向灾区运送,一幕幕冒险营救、募捐献血场面感人至深。一时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我们与你同在”、“我们都是汶川人”,成为震撼神州的强音。大地震刚过一周,灾后恢复重建就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全国各地对口援建大潮竞相在灾区展开,对口援建的地区和单位不仅资金到位,而且夜以继日加快建设。全国人民纷纷解囊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支持。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起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才出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才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人间奇迹,才创造了“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的感动。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吃苦耐劳不畏牺牲的优良品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这种精神特质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在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集中地表现出来。抗灾抢险中,英勇的中国人民毫无畏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人民军队冲锋陷阵,白衣战士舍生忘死,灾区群众奋起自救。灾后重建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全国上下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集全国之力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重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军队、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生死较量不退缩,千难万险不放弃,巨大困难不低头,在灾难中奋发,在废墟上崛起。这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透明公开、勇于创新,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民主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也得到充充分体现。在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整个过程中,抢险工作紧张有序,重建规划科学合理;赈灾款物公开监督,资金管理制度严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心理疏导周到入微;信息传播方式创新,舆论引导及时有效,书写了人类救灾史的全新篇章。

这折射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和善于创新的时代风貌。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的强大威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华民族谱写了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壮丽史诗,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践再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远远不只是体现在这些发面,要全面深刻的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探索,但种种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我们要永远记住:在福中不知福。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