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体书的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3-10-07 08:49:02 作者:雅蕊 活动总结 2023年人体书的读后感(通用8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一

比尔·布莱森新作《人体简史》是以幽默风趣但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向大众解读人的身体构造科学原理,或者以科学的角度解读我们人体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或者潜意识行为,读起来轻松愉快还能学到点什么,平常不读科普类书籍的人都可以拿来看一看。

拿到书翻开,标题就很吸引我,诸如“制造一个人要花多少钱”、“没有头人能活多久”......这些标题就有些玩味,当然,里面的内容也都不会生硬的描述,借用他人的玩笑,引入一些气奇奇怪怪的数字,足够让读者会心一笑。我这样写你可别指望让你了解人体就能让你长命百岁,最起码,多了一些别人不知道饭后谈资也是不错的收获。幽默的科普文章读完,如果回味一下,也是能够激起对生命神奇的一点思考的。科普书籍没有数据就不太令人信服,不过为了让这些生硬的数字鲜活起来,作者用了很多鲜活的对照,比如一天眨眼140000次,累积起来就相当于一天闭眼14分钟,又或者人的心脏25岁就能跳动8亿次,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心脏一辈子才跳动8亿次。

当然,作者在书中举了无数的例子,大部分我都没听过,提起我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就翻过了一页有一页。这样的科普读物没有剧情,但是新颖,每一页都是新颖的,新到让你猜不到接下来会介绍什么东西。这本书很好读,没有弯弯绕,也不用思考,科学的呈现就这样自然而然。端着科普读物,你也不用拿出什么对待科学要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态度,太枯燥,你只需要看着你觉得新奇好玩的内容,情不自禁的笑一笑,惊叹一下“哇”、“好好玩”、“好神奇”就足够了。

总之,《人体简史》一直告诉人体就是这么神奇,神奇到你一直靠着他感知一切,却不怎么了解,我觉得这本书还挺解压的,嗯,就是这样。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二

我在医学院读护士那两年,所接触的内容是书本上冷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课上的动手实操。怎么说呢,医学知识严谨,大多内容都是为日后工作做准备,但无趣也是真的,缺乏对身体的其他了解。

科普性话题和文字,带领我探索自己都未曾注意过的一些内容。

与常规普及类知识书籍不同的是,它讲述的是单细胞斑点、基因、器官、血液等话题,且往前回溯,寻找我们的身体在这30亿年的时间里,会发生哪些进化。人体的神奇和奥妙之处,在这本书中一一被解析。

在书籍开篇我看到这样的介绍:作者咨询了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国际医学专家,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独特观点作为资料资源。在这样的充分准备下,这本书有足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它或许不是那么话题大众,但足够浅显易懂,不管什么时候翻阅开来,都能够阅读下去。在轻松有趣的文字中,慢慢了解我们身体中所蕴含的秘密。科普类文章,这样就很好,虽说厚厚一本,拿在手中的重量和页数,几乎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你一旦翻看书册进入其中便会发现,就这么读下来,完全不是问题。

我很喜欢每篇后面言简意赅的总结:人类最谨慎的选择,似乎就是平衡和适度的饮食;趁着还能活动,利用运动获得健康和快乐,并不是个坏主意。它就像一个知识丰富的老教授,原本语言诙谐地讲解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前,没忘记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苦口婆心地劝说道要注意善待我们的身体,给它一个更好的环境、形成更好的机制。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从内到外,分条分块为你讲述人体奥秘的书籍,从书中你能发现的最大真理是:其实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还远远算不得了解。不管是各个器官的功能,各种构造的原因,身体微妙的平衡既不可思议又让人着迷。

先来说说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幽默风趣。全文你都能在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幽默语气,他在非常尽力的将这些生硬的科普内容讲得生动有趣,来便于我们吸收。这一点,非常好。

其次,书籍内容非常详细,从目录就可以看出来,一章讲解一个核心部分:皮肤、微生物、大脑、头、嘴、心脏和血液、骨骼、免疫……每一章都包括大量的数据和科学进步的痕迹,如果作为总览人体奥秘的科普书来看,还是很合格的。加上作者着重提到了许多我们可能完全想不到的人体冷知识,足够猎奇,非常可取。

如:倘若把你拆解开来,你无比巨大。把你的肺摊开,能覆盖一座网球场,肺里的呼吸道能从伦敦延伸到莫斯科。

但是,相对来看,这本书的缺点也就很明显了。当一本科普书什么都想说时,作为门外汉的读者就肯定很难记住太多东西了。所以书籍阅读起来显得有些疲累,开始的惊奇感会随着你的阅读时间增长后,渐渐流逝,你便会觉得越来越记不住那些知识点,有种读了一章回忆不到细节的无力感觉。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想吐槽的一件事是:本书作者真的无比的喜欢使用括号。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好好说说标点乱用带来的负面阅读体验了。

书中括号分三种:

第二种是详细说明,比如眼睑上的皮肤最薄(仅千分之一英寸厚),手和脚后跟最厚。

第三种是为了故作幽默,往往括号很长,加在一大段文字里时读起来非常打断阅读连续性。

比如:要光靠饮食满足维生素d的摄入,你就必须每天吃15个鸡蛋,或者近3公斤的瑞士奶酪,要不然,也可以吞下半汤匙的鱼肝油(虽说鱼肝油不算美味可口,但可行性总归更强些)。在美国,人们推崇喝牛奶来补充维生素d,但牛奶也只能提供成人每日需求的1/3。

其实这里面的第二种一部分完全可以拆开作为正文,第三种就真的大可换个表达方式来讲述了……而作者现在的搞法就是会让我们在阅读中被一个个括号搞得晕头转向,来回反复。

书中的冷知识很有趣,我们周围几个阅读的伙伴都记忆犹新的一条便是本书标题的这一点:

在坟墓里能保存数千年之久。对于这件事,最积极的看法大概是这样的:如果说我们身上必定要有某个部分向中年屈服,那么,牺牲毛囊可以算是最明智之选。说到底,毕竟没有谁会死于秃头呀!

其他的一些,让我们来罗列一二,可以说单拉出来看还是非常非常有趣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读一读!当然如果你十分钟爱这样的人体冷知识,看这本书绝对没有错,它会非常对你的胃口!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四

比尔·布莱森以其英式黑色幽默和美式轻松搞笑结合的标志性文风,成为欧美家喻户晓的作家。他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在世的最有趣的非虚构作家”,据说为写这本书,他整整用了17年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亲身探访18个国际顶尖医学机构,与38位医学专家深度对谈,最终写成了这本包罗万象的人体百科全书。因此,《人体简史》确实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人体知识百科书。

《人体简史》可以说是最好读的一本简史了,不管是内容还是用词造句都十分接地气。《人体简史》完全不同于一般人体知识百科,它将个体生命的比例尺拉到30亿年生物进化的长度。从30亿年前地球出现单细胞生物的一刻,制造人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甚至是已经灭绝了的恐龙,都在我们的身体里留下了进化的踪迹。这与比尔·盖茨推崇的“大历史观”不谋而合,如果人类的历史要从宇宙史的高度去俯瞰;那么人体的历史也要从生物进化的长度去理解。

全书列出了23个让人感兴趣的大标题,对应观点详细的向读者解说了人体各个零部件(头、肝、肌肉、肺等)、人所特有的功能(免疫力、直立行走等)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大医疗问题。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可能用不了半天)就能读完这本著作,同时又能在一个个小知识里会心一笑,能带来一种富有成就感的轻松愉快。读这本《人体简史》其实是一段重新认识自己的美妙过程。当了解了人体的构造与运行原理,体会到了医学进步的艰难历程,当从自然、宇宙的维度来看待个人,我们才能理解自身的渺小与伟大。我们也因此不再纠结于生命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获得一种全新的慰藉。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五

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智商高,有情感,是人性和兽性的结合体,善良和邪恶、混乱和秩序等等世界上极端的词语都能用于形容人类这个物种,真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人体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是一个英国文学家,曾在伦敦《泰晤士报》与《独立报》任职,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代表作是科普巨著《万物简史》,全球销量超过千万,中文销量破百万。

在《人体简史》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人从头讲到尾,从体表讲到体内,从30亿年前讲到今天,这是一本人体百科全书,一本人体探索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进化史,堪称经典之作。

《人体简史》具体内容小的点谈到了人体的组成元素、细胞,细菌、微生物、抗生素与人的关系、影响,以及人体的构造、人体生理机能的进化。全书列出了23个让人感兴趣的大标题,对应观点详细的向读者解说了人体各个零部件(头、肝、肌肉、肺等)、人所特有的功能(免疫力、直立行走等)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大医疗问题。

才让我们将那些优良品质继承至今。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敲打键盘的五只手指中,拇指是侧击。更别提我们的五脏六腑,完全没有一丁点儿的概念。

直到阅读完本书,才让我对人体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书中引用了很多专有名词,说实话,全书有点晦涩难懂,很多医学、生物学、及化学知识集为一体才成就了这样一本巨著。光光看注释及出处就用掉了50页纸张,不得不说,作者比尔·布莱森为了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楚关于人体的“冷知识”,真是用心良苦。

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这世界上真的会有这样一位大家,将人体彻头彻尾地讲清楚,也从来没有想过,竟然真的有人可以用文字,呈现出这么有吸引力的作品。在此,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比尔·布莱森,能够用诙谐幽默,浅显易懂的话语将这么晦涩的书本讲的如此有趣,而且帮助我科普人体,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发人深省。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六

尽管你才20多岁,但是你知道么,你身体里的基因从30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单细胞生物开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被大自然选择,得以留存在你的身体里,创造出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所以,你的身体像一本历史书一样,记录着这30亿年来大自然发生过的许多故事和一些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小秘密,比如你的大脑其实有80%都是水组成的,所以“脑子里进水了”可以是一个事实描述;比如人类是唯一把空气和食物送往同一条通道的哺乳动物,所以人其实是最容易被噎死的动物;比如你每天会有1-5个细胞发生癌变,所以癌症不过是生活中的常见事件而已;再比如……是不是突然发觉,除了胖瘦、生病等明显的身体变化,我们似乎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认识微乎其微。

虽然《人体简史》是一本大部头的科普作品,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枯燥理论知识的堆积。比尔・布莱森通过很多“八卦故事”介绍我们不知道的人体冷知识,语言风格轻松搞笑,带有英式黑色幽默的感觉。谈到脱发,他说:如果说我们身上必定要有某个部分向中年屈服,那么,牺牲毛囊可以算是最明智之选,说到底,毕竟没有谁会死于秃头呀。

但是,你以为只是科普知识这样简单么?不,除了有趣的冷知识,作者也提出了“人与自然界的其它微生物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身体和生活”等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话题。

这里是微生物的世界

2020年的打开方式好像不太对。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喜气洋洋的氛围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就让一切欢声笑语戛然而止。突然间,往日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就安静了下来,而最喧闹的地方变成了全国各地的医院。新闻里确诊的数字不断增加,除了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科学工作者,我们这些普通人面对这样一场灾难,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回想这些年人类的所作所为,为了经济发展不断破坏自然、破坏生物栖息地,挑战各种“不可能”,骄傲地自诩是生物链顶端的存在。

然而,当我们随着比尔・布莱森对微生物的描述,把时间拉长到整个自然界的进化史时,就会发现,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自然界中不过是很短的一瞬。如果我们以微生物来衡量这个世界,人类不过是极少数量的一个种群而已,而且,我们体内诸如消化分解等很多活动都需要它们的帮助,所以作者说:“别弄错了。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星球。我们能在这儿,多亏了他们心情好。它们完全不需要我们;可没有它们,我们一天都活不了”。

今年的疫情已经是大自然给我们上的最生动的一课了。此刻我们在自然中渺小到根本无力控制发生的事件。即使人类不断的研制青霉素、头孢等能够消灭微生物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的武器,但是,这些来自远古、穿越时间封印的微生物,很快就能发展出耐药性来抵御人类的攻击。而我们对细菌、真菌、病毒的认识却少之又少,到底还有多少像新冠病毒一样的微生物,正藏在还没有融化的北极,在等待人类自己把它们释放出来呢?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到底还有多少病毒,正等着人类自己解封?

作者也在第二十章中,再次探讨了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困境,白喉、伤寒、天花、结核、黑死病、埃博拉……随便一场猛烈的疫情爆发,我们都难以招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让事情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不是因为我们一直保持警觉,而是因为我们运气好”罢了。所以,真的是时候认真思考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了,不要再肆无忌惮的掠夺其它生物的资源,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深入到每个角落。

外在世界带来的种种灾难,我们难以避免,但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真正杀死人类的却是“我们自己”。

各种各样美味香甜的食物让我们悄悄摄入了过量的糖分和脂肪,令人眼花缭乱不能入睡的消息在无声中剥夺了我们睡眠的时间,而懒惰的我们又给自己找了“工作疲惫不堪”的借口拒绝锻炼。于是,“亚健康状态”成为了每一个“社畜”最日常的健康状态。尽管我们的心脏、肝、肺、免疫系统、肠道都在努力的运作,但怎么敌得过我们的不配合呢。

当然,也有一些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治疗。这就促进了保健医疗的发展,人们总觉得,趁着潜在的问题还没变成坏事,将之检查出来处理掉,肯定是更明智的做法。然而,很多时候,常规检查到的问题,真正演变成严重疾病的概率其实并不大,而提前干预是不必要的。比如现代人常见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除了胃部疾病必须消除,大多数无症状的感染者都可以与幽门螺旋杆菌共同生活而互不干涉,不顾一切的抗幽反而会杀死胃部大量有益的微生物。所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人多多少少死于自己对生命和身体的看法之下,死于自己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之中。

终有一死,但如何死去,现在你还可以自己选择

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不仅有助于身体保持健康、避免患上一些疾病,同时也让我们活着的时光熠熠生辉。这些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不妨就由自己来好好选择。

就这样,即使你走了,但活着的时候一切挺好,不是就足够了吗。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七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的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大自然对奇迹的感叹。所谓演变所谓进化,尚有许多人类难以理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存在。我们为什么会进化成现在这个直立行走,骨盆不够大,鼻子突出的模样,都是漫长的演变中科学理论难以触及的。

在看书之前我便知道细胞产生的奇迹,即便所有物质都已具备,却无法赋予它生命。但是书中所说,一秒钟之内身体就可以产生100万个红细胞的事情还是让人感到惊奇。也许只有不断研究,触及当今科技的天花板,才能更好地让人理解生命可贵与难得。又有年初爆发的疫情,对生命的敬畏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会被我们忽视。但是正如那句“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人类对自然对自我的了解远远不够。一本百科全书,确实可以把人类目前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摘录出来,但从单细胞的产生到人类的进化,对生命的敬畏才是百科全书背后的力量。

在这本书的大脑的部分,它告诉我们:人的大脑80%都是水,剩下的20%是脂肪和蛋白质。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你的脑子进水了,其实何止是进水,它根本就是水做的!

这本书内容确实相当专业且严肃,但作者以特有的角度像一位老师将这些知识分解后,每一块读起来都通俗易懂,思路清晰明了,不像其他专业书那样晦涩,书里充满了幽默风趣。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体,将生命拉从30亿年生物进化讲起。那时地球刚出现单细胞生物,我们的生命基因从那时就已经开始,这也就解释了书的封面就说到你的身体已经30亿岁了;也就是说即使灭绝的物种在我们进化的历程里都会留下了痕迹。

作者的写作风格幽默诙谐,读来完全不会感到疲惫,反而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人体书的读后感篇八

=个人简介=

华夏神农总裁,推广研究员,河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物联网与智能装备分会会长,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农业信息化工作,近年致力于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技术集成及模式创新。

我分享之前,先分享一下此刻感受,我认为跟随维书会,与李维老师一起读书,需要进入零极限状态,只管听好了,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收益。

《人体使用手册》就是如此,这是一本如何掌控自己健康的书,她对如何调理身体方面的疑问给出最佳解决方案。大家都知道健康是1,其他都是0,但由于无知或各种各样的状况使我们没有很好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所以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健康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先认识,后照做。

首先需要我们系统的了解人体的组织。作者将其分成了两大部分:功能系统和网络系统。

人体的功能系统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1、指挥系统,指挥系统主要由大脑构成,负责思考与指挥。

2、能量供给系统,任何一个独立的系统必定存在着一个能量供给的子系统。人体的能量供给系统包括了消化系统加上造血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4、诊断维修系统,我们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腹痛、咳嗽、多痰、疲倦感等都是诊断维修系统在发挥作用的表现。

5、废物清理系统,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不停地排出废物。

6、周边功能系统,四肢、五官、皮肤等与外界接触的部位。

人体的第二大系统是网络系统

人体的网络系统分为4个部分:

1、经络系统,没有特定的管线结构,而是一个由多种不同物质所构成的遍布全身的密集网络,不但具有传递信息的机能,更有运送物质的能力。

2、血管系统,这是人体能量供应系统和废物清理系统输送的通道。

3、神经系统,这是大脑和人体各个脏器之间沟通的系统。大脑通过这个系统,收集外界的各种信息,也通过这个系统指挥人体做各种工作。

4、淋巴系统,・这是一个人体的防卫网络系统,负责侦测各种疾病的入侵,也负责指挥白细胞到每一个需要的部位。白细胞就像这个城市的警察一样。

作者从中医的医理,及自己长久的经验中整理出了提升气血保持健康的五种基本方法:

一是,敲胆经;胆经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从大腿根部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外侧面。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敲胆经的正确方法:

1、。由于敲胆经可以清除大腿上堆积的废物,且要敲两条腿;

4、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两次,反正有空就敲一下;

5、晚上11点以后不能敲。晚上11点后敲胆经容易造成肝脏上火的现象,同样脸上有痘痘和肝火旺的人亦不适用于此方法。

二是,早睡早起。敲胆经使人体可以生产足够的造血材料,而睡眠则能提供人体足够的造血时间,两者俱全,人体的造血机能就能够正常工作,血液总量就会逐渐增加,血气能量也就逐渐提高了。因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最原始的作息方式,也是最理想的作息方法,任意修改这个作息方式,必定会给健康带来重大影响。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因此,建议每天21:至22:00至少保持午夜12点钟以前,累计有八个小时睡眠。

三是,按摩心包经。简化的按摩方法,不需要太在意穴位。主要按摩在手掌心一面的手臂,用拇指按着手上臂的中心点(从肩部到手肘一段的中间点),沿着手臂的中线往手指方向滑动,直到滑出中指尖为止。重复这个动作十次即可。每天可以早晚各做一次。当心包经不通时,推几次之后手臂上就会有红色的痧出现。这种痧推过后大约数十分钟就消失了。这种方法最好每天做,许多因心包积液过多而引起的不适就能改善。

四是,不生气。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它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之一。因此,生气会大量消耗资源,非常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求一种宗教信仰,使得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根本没有生气的念头。吟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我爱你”.

五是,保持肠胃清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肠胃有问题的人,肠胃受到较严重感染的症状。这些感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唾液的感染,另一个是食用不清洁的食物。

防止唾液的感染:洁净肠胃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改变饮食习惯,推行“个人独立”的饮食方式,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是保护儿童不受成人唾液感染的最基本条件。不吃生的动物性食物:肠胃是人体对食物的第一道警戒线,当人体吃进了不洁的食物时,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这些食物和细菌用拉肚子的形式排出体外。当一个人很久都不再拉肚子,并不是因为他的肠胃很好,而是已经麻木了。

感谢李维老师,感谢本书作者,用好《人体使用手册》,正如李维老师最后总结的那样,认识“人体是一个复杂而智慧的系统”,它会按照自己的系统规律去运行,我们要学会敬畏自己的身体,少一些自以为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要爱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