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课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800字作文 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3篇)

时间:2023-05-24 14:58:42 作者:曹czj 毕业论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一

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方面的经费不足、教学方式落后、体育师资力量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要让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也要让农村中小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

要促进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确保一定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等。针对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落后的情况,教育部门要加大重视,设置专项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能够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体育师范教育,其在体育技能和教学水平上与专业的体育教师都有着明显的差距,难以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既无法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规范的动作示范,又无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要培养一支合格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就要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在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体育项目开发、体育技能提高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另外,也要积极引进年龄较小、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程度较高的体育人才加入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中来。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例如,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竹竿来排练竹竿舞,或进行攀爬、跨越障碍训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解决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农村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的特色,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全面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二

;

[摘 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小学体育课上需要从生理、心理、主观、客观等多方面来发现并掌握学生的消极心理,并且对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可靠的调控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前言

消极心理,狭义上是指个体心理的一种消极反应,表现为信心缺失、多疑、愤世嫉俗,看破红尘等等。广义上是指个体因受自身遗传因素或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所衍生出的一种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对患者的意识特征和行为反应产生很大影响。持有这一心理的人易猜疑、多虑、恐惧、缺乏安全感、过分的自我保护(这也会把真心帮助他们的人拒之门外)和强烈的排斥心理。这种病态心理一部分是受遗传因素影响,而更大部分则是受个人生长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父母教育欠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朋友,没有得到过朋友的关爱甚至曾遭到他人的排斥,渐渐地就形成了自卑,多疑,消极的性格以及不正常的思维模式和为人处世的习惯。长此以往,越陷越深。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在院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找中小学生消极心理的相关文献资料。

2.2.逻辑分析法: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3.调查法:对有消极心理的人进行访问,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讨论与分析

3.1消极心理的表现种类与形成原因

中小学生消极心理的表现,趋于成人化、复杂化、智能化。如:(1)拒绝教育的逆反心理;(2)追求刺激的猎奇心理;(3)不负责任的散漫心理;(4)没有压力的逍遥心理;(5)不问是非的模糊心理;(6)哗众取宠的虚荣心理;(7)欺骗撒谎的侥幸心理;(8)自暴自弃的颓废心理;(9)好出风头的霸道心理;(10)不满现实的抵触心理,等等,这些给教育带来了复杂性和艰难性。消极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或外在不同的不良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直接影响运动技能发挥和运动技术掌握的消极情绪。其中包括恐惧心理、倦怠心理、枯燥心理、紧张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消极心理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一些运动技术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失误和受伤,从而产生害怕或紧张心理。(2)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方法不当,引起学生产生倦怠或逆反心理。(3)由于自己曾经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受伤情况或看见他人受伤所产生的条件反射,产生恐惧心理。(4)由于体育教学、训练及群体竞赛的压力,学生思想负担过重所产生的情绪过分紧张。(5)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不强,运动水平低,担心动作失败而在同学面前丢脸,致使自信心下降而产生自卑紧张心理。(6)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而使学生产生枯燥心理。(7)由于学生主观学习目的不明确致使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动机而产生消极倦怠心理。(8)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自然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如气候炎热或寒冷,运动量过大等而产生惰性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学生不同的消极心理表現形式各不相同,逆反心理的占11%,追求刺激的占18%,不负责的心理占14.3%,消遥心理的占16%,不问是非的占7.6%,虚荣心理的占19%,侥幸心理的占4%,自暴自弃的心理占2.6%,霸道心理的占8.6%,抵触心理的占2%,这说明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各不相同,只有对不同的心理反映作出不同的方式来解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才能把体育课程教学更好的开展起来。

3.1.1生理因素导致的消极心理

从表3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生理因素的消极心理体现为性格内向,不喜欢活动的占23%,由于以前运动受过伤害怕运动的表现为12.6%,在体育课中运动量和强度都过大的占28%,由于生理原因害羞的占8.5%,爱美的学生占17.3%,身体素质很差不想上体育课的占10.6%,因此中小学生的生理因素对体育课教学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心理,只有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更好的进行体育课教学。

3.1.2主观因素引起的消极心理

从表4中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认为体育课根本不重要的占17%,自卑孤僻的性格的占12%,妒忌心理的占16%,畏手畏脚,瞻前顾后的占18%,缺少经验的占24%,懒惰思想的占12%,这说明中小学生的主观因素也会让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产生消极心理,只有从主观上让学生接受体育课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对体育课教学感兴趣。

3.1.3客观因素产生的消极心理

从表5的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中的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到他们上体育课,其中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更有个人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应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的体育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3.2消除消极心理的方法

3.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推动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克服消极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信心是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因而自信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承受程度。所以,重塑自信心对学生克服消极心理有重要意义。

3.2.2建立完善的心理训练体系

完善的心理训练体系是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多注意搜集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并根据情况灵活运用。(1)在实际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消除消极心理这是一种自然适应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它通过反复出现在训练或比赛背景的情况下,使学生在获得实际运动经验和成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减弱消极心理的程度,以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这种方法对紧张恐惧心理的克服尤为有效,教师在训练或比赛中要多给学生鼓励和肯定。

3.2.3重视心理调控,培养体育运动兴趣

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适应的重要方法,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各种形式的运动项目都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来进一步融和师生间的情感。对学生要持有“爱心、关心与宽容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才较为密切。

4、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体育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掌握有关理论知识与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转被动为主动学习,以强健的身体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相关热词搜索:;

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三

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高度的注意、愉快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并对提高活动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不断培养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

1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1.1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只不过跑跑跳跳,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可学的,认为身体锻炼和不锻炼效果差不多。况且,体育既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问题,也不影响他们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有了这种想法,体育课堂上学生对自己就不会严格要求,难以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

1.2教学内容滞后、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刻板,教学组织机械、单一,课堂教学缺少新鲜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对体育枯燥无味,不感兴趣。

1.3学生来源的差异性。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各校对体育重视的程度不尽相同,学生接受的体育教育也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差异更大。

1.4有些学生体质弱,运动基础差,学习感到困难,加之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因而,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信心,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便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1.5客观上场地器材简陋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练习的需求,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url#受到挫伤。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体育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变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加强教育、诱导,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了一切。”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如采用报告、专题讲座、广播、电影、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形式,教育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目的等,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一个人可以不会推铅球,但不能没有健康。中小学体育教材数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其陈旧性窥见一斑;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怪乎,学生无兴趣可言。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趣味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

如在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的教学中,利用一张旧报纸,让学生分别站在30米的跑道上,前后间隔了3米,进行追逐跑。将旧报纸对折,再叠成圆柱状,夹在学生裤腰上当“尾巴”,教师发令后学生迅速起跑,要求后面的'学生力争赶上前面的学生,抓住并取下其身后的尾巴。再换一种练习方法,将旧报纸置于胸前,教师发信号后,学生迅速起跑,要求学生快速跑进,动作正确,用力协调,尽量不让报纸落地。

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游戏娱乐性、趣味性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即我们常说的情境教学,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跃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学习要领,克服了跳山羊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在短跑的教学中,可利用“迎面接力赛”、“追球法”等练习,让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2.4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学生的运动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在教学某一动作时,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一方面他们怕自己的成绩差被别的同学看不起,怕教师指责,另一方面他们同样希望与其他同学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进步,受人尊重。为此,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耐心辅导和帮助鼓励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曾有一位女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只有一米五左右,对体育的兴趣就不言而喻了。根据情况,笔者选择了软式排球作为突破口,对她进行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的训练。最终,排球成了她不可缺少的锻炼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出现了想动、要动、爱动的显著效果———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了。

2.5不断丰富课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每次都是慢跑后徒手操,学生就会产生抑制,提不起兴趣,效果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课的内容,运用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如兴趣报数、花样跑以及双人体操、多人体操、健身操等,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就不大一样。教学组织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做完上一个练习,就盼下一个练习。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不断丰富课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2.6教师的身教及讲解示范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不仅受内容、教法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语言、行为、态度及情绪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的教育技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如篮球教学中教师漂亮的三步上篮示范等,也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对不易引起直接兴趣的动作和项目,通过教师精彩的讲解,也能引起学生对其产生间接兴趣。

2.7适时准确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一旦发现学生有精彩表演和良好表现,特别是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也才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的是当小学生初次上体育课时,他们对体育其实并不生疏,因为他们已有在幼儿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因此他们很容易把未来的体育课自然地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而现实中的体育课却是教育,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这与学生头脑中的“想象”有差别,如果此时教学再生硬勉强就会使这样落差徒然加大,使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体育感到生疏的失望,从而播上“厌学”的种子。此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体育还会不断产生各种“想象”。这些“想象”来自于五彩缤纷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而当他们却总要面对体育的教学内相对单一,时间短难以尽兴等体育教学的“现实”时,这种“期望”和“回答”的落差会始终存在,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教学条件所限,我们国家中小学授课班级还是大班制,基本上5 0多人一个教学班,个别地区可能达到8 0多人一个教学班。这对体育教学来说要想上好、教会、教懂、教悦,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学生上体育课时,由于人多,器材少,场地小,练的机会又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尝试和体验,所以普遍没有学会,没有深刻的体验。学生必须没有兴趣,学不会必然也学不悦。如果多次体育课上多个项目内容都学不会,都无兴趣,最终必然“厌倦”体育课,学生无快乐兴奋可言。从运动的认识规律上讲,只有在先玩,先游戏中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进一步才能学会。但首先我们没有充分时间和场地让学生去学、去玩,没有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欢乐,成功、努力与失改等,只能带来不悦,不悦不愿上体育课,师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改变大学生厌学体育的有效措施。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划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对体育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应该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引导学生投身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2.学校可以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开办体育俱乐部和成立单项体育协会,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还可以由协会牵头,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 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3.安排专业体育教师对体质差的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

而感到“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 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