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读后感论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0-07 19:41:02 作者:文轩 评语寄语 诗文读后感论文(实用8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一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这里面记载了许多做人的根本,其中让我深受感触的是“勤修道德”。

这里选录了七则道德方面的名言警句。以儒家学说为主。 “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仁”是核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指的是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里面的每一个个体对这个群体里的其他成员的最基本的态度。我们希望得到爱,我们就得付出爱。每个人都以一颗爱心面对世界,我们就创造了一个爱的世界。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常说“妈妈不爱我了”,因为我认为她就一直抱着弟弟。在那时妈妈也常问我“你真爱我吗?如果你爱我就不会这样说”。现在,我明白了,不要一味地去索要爱,只要你爱别人,你才会感受到别人的爱。爱是互相的。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就如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请大家不要再做“小人”了,为了让中国的环境不要受损,请做个“君子”吧!爱是互相的,人类和地球也是如此。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编撰的一本字句儿童训蒙教材,是一部以学规形成对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德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 。 全篇讲解了如何孝敬父母、侍待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事,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同学们博览群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学校借助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从小接受中华经典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并通过读书活动丰富思想、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让阅读成为打造亮丽人生的精神底色,打造和谐校园的亮丽风景。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感受了经典诗文的气息,领略了经典文学的艺术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拓展了我们广大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种经典文化的传播和熏陶,促使不少学生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我们更加尊敬长辈、体贴老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时大家整改了不良的行为规范,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好人好事,为创建和谐家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提供了无穷的精神源泉。

经典诵读使我受益匪浅。在浩瀚无边的经典诗文的海洋里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很多灿烂的民族文化,得到愉悦与智慧,又体会到学习的美妙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它让我变得充实,变得智慧,知道培养自己良好的文化修养。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吸取人生的智慧!我愿与经典为友,以经典为鉴,以经典诗文作基石,让一缕经典书香伴我成长!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我们躬逢其盛,何幸如之!让我们行动起来,这样才能无愧于历史,让我们从经典诵读开始吧!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_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二

每当我拿起《经典诗文诵读》读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时,我就感到脸红。

想想前人都体会到父母的教导我们做人处事时应该恭敬的聆听,而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的我却没明白爸爸妈妈的苦心,甚至使爸爸生气,让妈妈伤心。虽然,我将近8岁了,但爸爸妈妈总说我不懂事,有点学前班的样子。

比如,吃饭时总是让爸爸多次提醒才把饭往嘴里送一口,吃一顿用将近两个小时。爸爸皱紧眉头说:“你这样是一种坏习惯。不仅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观后感大全,而且吃饭时间一长,嘴里最容易滋生牙虫。”我却没有理会爸爸的意思,反而生气地回爸爸一句:“你是在吓唬人!”在旁的妈妈也不满意地说:“这小孩怎能这样呢。”爸爸温和的脸忽然变得严肃起来,带着命令地训斥:“十五分钟内没吃完,不然不准看电视!”在爸爸的威严下,我佯装大口大口把饭往嘴里塞,很不情愿地吞到肚子里。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在爸爸规定的时间内艰难地吃完一碗饭。

可是有一天,我感觉到我牙齿很不舒服,就拿镜子来对照:呀,我的大牙真的有几个小洞――我有牙虫!我惊慌了,赶紧告诉爸爸。爸爸拿几颗小药丸分别放到大牙的小洞里,语重心长地说:“爸爸说得没错吧,坏习习惯可要不得的。”小药丸在嘴里渗流一丝丝甜味,而我的心里却是苦不堪言。

现在,我再次读了《经典诗文诵读》,渐渐地明白并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三

《卜算子·咏梅》出自陆游之手。全诗上下透露着一种苍凉感、一种悲伤感、一种无力感、还有一种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开放的梅花,要独自与风雪斗争,要拼尽全力去争夺那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他要独自承受来自风和雨的打击,还要独自承受冬天的苍凉,没有朋友的寂寞......难道他还不够可怜吗?你身为同类为什么还要打击他?难道他有早开的权利是他所能决定的吗?难道只有他放弃生命,你们才会接受他?不,不是这样的。当一个生命在同类中显得非常出色时,难免会遭到嫉妒。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价值的东西换回来的。

正是蜡梅花这种不畏严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梅花,你苦战三季,才迎来在冬天开放的权利。在这三季中,你要独自承受来自同类的冷嘲热讽。你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同类们冷眼相待下苟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愤为力量绽放出你最美丽的容颜。

梅花无意与他人争夺早报春的“权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却引来了众花的嫉妒。

听了古今的名人对梅花的赞赏,我们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学习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质,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像梅花那样,时时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四

甘苦诗文集读后感

昨天清早,接到甘苦新书后就迫不及待读了起来。新书字较小,我准备了放大镜来阅读,但用放大镜阅读速度太慢,满足不了我的急切阅读心情,只好放弃放大镜直接翻阅。

好在新书总字数只有二十万多,用了一天多时间我就看了近十分之一的篇章,这个读书速度,比起我中学时代的读书速度当然是无法比拟了,那时,我一晚就可以读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初中三年时间我就几乎读遍了中外主要近现代世界名着,我的高度近视就是由此而来的。近十多年来,我基本没完整读过一本文艺着作,只有最近时期才潜心读点文学书籍,这也是得益于在一个月之内有我的学生董太峰和老朋友甘苦相继出版了新书吧。

《甘苦诗文集》有新诗、散文诗、旧体诗、词,还有对联、散文、读书笔记和杂谈。我对这诸多文体都分别涉猎一些,受益匪浅。

甘苦的诗文,从内容上看,既思想深邃又贴近现实,既涉猎面广又生动灵活,既接触了历史又反映了今天,而且也不同程度预测了未来。从文字上看,的确有大师的.风度。()那深厚的文学功底、那淋畅鲜活的语言文字令人耐读,叫人感动。这与当前一些文艺作品中的赶时髦、矫揉造作、哗众取宠、低级庸俗的倾向截然不同。读了甘苦的作品,总会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生动的现实感,总会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总会启迪人生、鼓舞斗志、催人奋进。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五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公平的时候,正如韩愈所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面对不公平时,我们应该学会去忍受,正如失去双臂的作者,面对上天的不公,他却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坎坷,以自信阳光的心态,谱写了一篇人生华章。

失去双臂并不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杨孟衡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只要心存阳光,就没有到达不了的高度,对于他来说,可以穿衣吃饭就已经是一种成功,可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学会了游泳、足球,还获得了学位,甚至游历全国,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可以,他的故事也给予了那一些正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信心。他说:“困难像一道门,门前的你不应该选择安逸,因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来,因此,请尽力推开它。”

阳光并不能时时刻刻照耀着你前行的路,所以,要学会在黑暗的环境中给予自己阳光,用自己的温暖去照耀前行的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停止前行!哪怕这一条路再泥泞,我们也要学会笑着走过。

现在所吃的苦、受的累,都是为了今后的人生能够更好的.发光,如果没有前行路上的黑暗,为梦想拼搏的努力,又哪来的收获呢?让生命的阳光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在春天发芽,夏天接受阳光的滋养,秋天收获。

最后,我想引用作者的一句话:“不论成功或失败,富贵或平凡我们dou以各自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并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或改变着这个世界,愿你也能与这个世界真挚相待。”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六

通过《经典诗文》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神、什么是千古美文、什么是尊师重教、什么是尊敬父母……经典诗文流传百年。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语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只有这些事情做好以后,才有更好的精力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几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既是对我们的告诫,又是对我们的要求。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推给明天,不忘记昨天,不等待明天,抓住今天,少依赖明天。

我们也经常把“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天天挂在嘴上,那也是说明许许多多的行走的人中,必然有我的老师。其中也含了一个道理:要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把学到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永不满足,耐心教导别人而不疲惫。”这就是孔子的自我评价。“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孔融是一个只有四岁的孩子都知道孝顺和谦让。我们还读了《论语》和《弟子规》,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方法。

读经典诗文中我们学到许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游子吟》。当我读了这首诗的时候,仿佛看到一位老母亲手里正拿着针线,为将要远行的孩子缝制新衣,临行前忙着缝得严严实实的,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七

读完了《中华经典诗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无论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在生活、学习上,都饱含哲理,耐人深省。

此外,书中把文言文分成了许多部分,有治学、交友、立志、仁义、诚信等。

书中的诗词都琅琅上口,别具韵味,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忧郁伤感;有的清新典雅。

《文公伐原》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守信的道理。

故事讲述了晋文公去征伐原国,他向百姓筹集了三天的粮食,并答应如果三天攻打不下原国就立刻撤军。

然而三天过去了,晋文公还没有攻打下原国,于是他准备撤军。

这时,派去打探原国消息的晋国间谍回来了,他对晋文公说:“原城内的守军已经支撑不了一两天了,我们还是坚持一段时间攻下它吧。”晋文公回答:“得到了原国却失去了信用,以后如何命令别人?君王的信用是百姓的庇护,绝不能失信。”于是他带兵撤离了。

他的守信之举却感化了敌人,当晋军还未离开原国时,原城的守军就投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守信用,就像论语中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另一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也十分喜欢。

这首诗气势磅礴,特别是“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更是气势雄放,声势浩荡。

此词结合了如画的江山和英雄的伟业,使我身临其境。“欣赏古文精髓,掌握做人道理”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诗文读后感论文篇八

在这个盛夏,若能背靠树荫,手不释卷地品读古诗文,那一定一番美的享受。

关于古诗文,那是悠悠中华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么多古诗文就像一个大花园一样,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凉;有“壮志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热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心;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虑。

当看到王摩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们早已心系塞北,情结大漠!当吟诵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我们对那份悲惨的凄凉不禁叹息,感叹!在我们朋友之间离别时刻,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总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感动。而李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思念等等更是令我长吁短叹、情不自禁,不能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只能手持诗文,去领悟那些千古贤人志士的情怀!

这就是古诗文带给我们的魅力,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为这是前辈们给我们的永恒的经典!

古诗文的魅力体现在诗人墨客们的独特写法,韵味,以及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共同酝酿出的。不登岳阳楼,范仲淹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旷达胸襟?太白没有西蜀之行怎会吟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没有仕途的艰辛又怎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苏不赤壁泛舟,便没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那样的佳句。只要细细品味,便可置身其中,忘乎所以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山光水色,与人生哲理,诗人的才华横溢!

可惜时至今日,那一首又一首的古诗文化作西天的云彩,轻轻地来又轻轻的地去了。对于现代人来讲,剩下的只有在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中,尽情漫游,反复淘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