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会变的月亮教案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30 00:21:16 作者:书香墨 工作总结 大班会变的月亮教案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会变的月亮教案反思篇一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知道月亮变化的顺序,培养幼儿初步对天文知识产生兴趣。

在中秋节,孩子们和家人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同时孩子们也发现月亮有时是圆圆的,有时是弯弯的。针对这个变化,孩子们提出了疑问。而我们也抓住这一问题,利用科学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的去观察月亮的变化,加深幼儿对月亮的认识和感知,进一步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我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由于大班的幼儿的认知有限,教师应当为幼儿详细的讲解月亮的变化过程,并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实践中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体现《纲要》的生活教育化精神。

1.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2.知道月亮变化的顺序。

3.初步对天文知识产生兴趣。

1.活动重点:幼儿初步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

2.活动难点:正确掌握月亮变化的顺序。

教师准备:月亮变化的图片,视频《月相变化》,一则关于月亮的谜语。

幼儿准备:几张实拍月亮的照片。

1.通过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想听听吗?

幼:想听。

师:那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哦。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

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晚上会在天空中出现的,是什么?幼:是月亮。

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平时看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

教师小结:通过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教师让幼儿回忆平时看到的月亮,激发幼儿的思考与探讨,寓教育与生活。

1.展示照片,让幼儿说出自己看见的月亮形状。

师:那有小朋友能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晚上看见的月亮吗?

(教师请幼儿展示照片)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小伙伴展示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幼:好。

(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为什么我们每次看见的'月亮都不一样呢?你们知道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吗?

幼:不知道。

2.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月亮的变化过程。

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好吗?

幼:好。

(教师播放视频《月相变化》)

师:小朋友们,看完了视频,你们知道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吗?

幼:先从弯弯的变成圆圆的,在变成弯弯的。

师:对,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但是你们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变化吗?

幼:不知道。

3.教师给幼儿简单的讲解月亮变化的原理。

师: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因为月亮本身不会发光,

是太阳将光照射在月亮身上,但有的时候地球会挡住太阳照在

月亮上的光。因此我们每次看见的月亮都不一样。

教师小结:刚开始时,幼儿对月亮的变化过程很陌生。但是经过教师的讲解之后,初步了解了月亮变化的过程,并开始对变化的过程产生兴趣。

1.通过排序,加强对月亮变化过程的认知。

师:现在老师手上有几张关于月亮变化的图片,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排一下顺序,好吗?

幼:好。

师:在排序的过程中,如果有小朋友不会,一定要举手,向老师提问哦。

师:老师看见小朋友们都能正确的排好序,小朋友们真棒。给自己比个心,好不好?

幼:好。

教师小结:教师请幼儿排序,加深幼儿对于月亮变化过程的了解。在排序过程中,还是有孩子不能正确的进行排序,教师应多对此类孩子加以指导。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都很棒,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的排序。老

师想请小朋友们回家收集两句关于月亮的诗句,下次活动时与

老师和小伙伴们分享。好不好?

幼:好。

《会变的月亮》是一个比较有科学性的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题地位,引导幼儿去观察和发现。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我认为以后还可以进行一些新的活动,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大班会变的月亮教案反思篇二

1、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时圆时缺,了解新月至满月的变化过程。

2、学习简单的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萌发对月相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月亮图片一幅。《月亮姑娘做衣裳》故事课件。

2、提前发放“月亮观察表”,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月亮形态、记录。

3、月亮观察记录表一张,请家长带着孩子每天认真观察并记录。10月11日带到幼儿园。

1、回忆表达月亮的特征。说说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并观察月亮图片,了解圆月、弯月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3、引导幼儿交流月亮变化记录结果,进一步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1)幼儿自由交流记录结果。

(2)教师出示月相记录表展板,幼儿对照简述。

请家长带幼儿观察中秋节的月亮。

大班会变的月亮教案反思篇三

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它的明暗、位置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你们都认真观察过吗?

9月5日星期四多云

今天,天空中堆积着厚厚的云层。傍晚时分,月牙儿从云层里探出头来,发出淡淡的、柔和的光。它形如弯弯的峨眉,美丽极了!

9月8日星期日晴

今晚,我看到的.月亮像小船,倒不如说它像根香蕉,因为它是竖起来挂在天空上的,它的东边暗,西边亮,那是因为这时候月亮已经移到太阳以东的位置,所以我们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它在闪烁的星星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漂亮了!

9月11日星期三晴

今晚的月亮长胖了,它挺着鼓鼓的大肚子在天空中悠闲地散步。这时候,我也在花园里散步。我沿着蜿蜒的小路一直往前走,抬头一看,月亮正跟着我走呢;我停下来,它停下来;我跑起来,它也跑起来。月亮永远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真有趣!

9月18日星期三晴

今天是“满月”。据资料记载,这一天,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满月”。因此今晚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明亮。星星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黯淡无光,纷纷躲到月亮背后去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只剩下那一轮无比耀眼的“满月”。我仿佛看见嫦娥和玉兔在月亮上载歌载舞,我多想爬上天梯直达月亮皇宫,和她们一起玩耍啊!

9月19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坐在天台上赏月。今晚的月亮依然明亮,它像一个大月饼,高高地挂在天空上,让人够不着,让人吃不到。它的四周散发着柔和的光环,又像一位美丽的天使,在祝愿我们家家团圆,生活幸福美满!一丝薄云飘过,在月亮四周扩散。一眨眼,薄云摇身一变,变成了观音菩萨,月亮就是她手捧的明珠。真是好兆头!不一会儿工夫,丝丝薄云聚集成一块,正好在月亮的脚底下,这时,月亮就像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月亮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忽然它不见了,它去哪儿了呢?原来它正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我不禁赞叹:“啊,中秋的月亮真美!”然后,我拿起照相机,把这些梦幻般的图画一一拍了下来。

通过观察,我认识了月亮周期的变化。月亮总是在变化,它一点一点地变,由圆变缺,循环往复。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在前半个月中,月亮慢慢的长满;而到了后半个月,月亮又慢慢瘦下去。月亮的变化,可以说是由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来决定的。

大班会变的月亮教案反思篇四

月亮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是生活中可以见到的,鉴于孩子们的这种生活经验我参阅了很多这方面的课案及常识,并根据《会变的月亮》原教案调整设计了适合于大班孩子的综合活动过程,从谜语导入,让月亮的“变”更加神秘,并拟人化月亮,让本来抽象的科学活动在探索、故事化的游戏中更加有趣,更加易于孩子理解。

(一)理解故事,初步了解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

(二)愿意倾听并进行讲述,能简单地记录月亮外形的变化。

(三)萌发幼儿对月亮变化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ppt一份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1.谜语:缺时一道小弯弯,圆时一个大玉盘,白天躲藏夜晚现,洒下光辉照人间。

3.你们看过月亮吗?在那里见过呢?(你见到的月亮待在哪里?)

4.你看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二)听故事并进行讨论

1.听故事

师:我发现你们看见的月亮都不一样的呢。有的像……有的像……

我们如果送一件衣裳给月亮,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讨论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月亮姑娘有没有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为什么没有穿上呢?过了5天,裁缝师傅给月亮送衣服,月亮变成什么样子了?(像弯弯的镰刀)

裁缝师傅又去重做衣服,5天后,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子?(像弯弯的小船)又过了5天,月亮又长胖了,变成了什么样子?(像圆圆的大银盘子)

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化的呢?引导幼儿回答出顺序(如果幼儿很快能回答出来则强调语言规范,先……然后……最后)

3.小结:难怪裁缝做的衣服总是不合身,原来是因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他发出的光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月亮有变化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反射到月亮上的光线。

(三)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认识月亮姑娘了吗?喜欢月亮姑娘吗?

想和她做朋友吗?那就先从观察月亮开始吧。

讨论遇到阴天,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如何记录?

大班会变的月亮教案反思篇五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并初步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2.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场地布置、课件、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一.回忆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好听的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月亮姑娘最后穿上合适的衣服了吗?

师:为什么穿不到合适的衣服?

因为月亮姑娘的身体不断变化,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所以她总是穿不到合适的衣裳。

师: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探索月亮,月亮会发光吗?

师:月光从哪里来?

课件展示,小结:月亮是个不会发光的球体,也叫月球。太阳的光芒照到月球上,月球把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我们地球上的人能看到月亮。

二.演示实验

1.讨论:你们平时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课件展示

师:月亮有这么多的样子,在这张挂图中会在什么位子上呢?(幼儿自由猜想)

3.实验验证实验:一个教师当月亮,其他孩子当地球上的孩子。

认识新月、满月。

师小结:月亮亮面朝着太阳从新月开始,绕着地球转到满月,月亮越变越大。

三、幼儿操作

师:从满月到新月,月亮的变化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1.再次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朋友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操作。

2.检验幼儿操作结果,教师分析。

3.运用课件小结。

小结:新月到满月,月亮越变越大。满月到新月,月亮越变越小。

四、活动延伸

师: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用了多长时间?(一个月)月亮这样的变化一年有几次?(12次)

家长的配合意识有待提高,只有唐沁等几个孩子记录的很完整,很仔细,其他孩子的记录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讲述,参与的感官太少;还有一部分家长可能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发展无关紧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动配合,没有和孩子一起观察月亮,所以当老师让他讲述发现的时候,孩子无可奈何。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