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发展的演讲稿(精选5篇)

时间:2023-09-13 02:48:26 作者:温柔雨 演讲稿 2023年农业发展的演讲稿(精选5篇)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业发展的演讲稿篇一

(一)农田分布情况

包河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城区”,南靠巢湖、东临南淝河、西至派河,位于合肥现代化滨湖新区的前沿阵地和核心区域。全区农田主要分布在大圩、义城、烟墩、淝河、骆岗五处,其中大圩3.8万亩、义城2.5万亩、烟墩2.5万亩、淝河5000亩、骆岗5000亩。

近年来,随着滨湖新区建设的发展,义城、烟墩两街道部分农田已被征用,实际上真正可以发展都市农业的区域主要位于三片圩区内,总面积6.5万亩:一是大圩镇东大圩片区,农田总量3.5万亩,规划为都市农业公园,以发展无公害瓜果菜基地为重点。二是义城镇大、小张圩片区,农田总量1.5万亩,规划为以林果苗木为主体的湿地公园。三是烟墩镇牛角大圩片区,农田总量1.5万亩,主要以现代农业开发为主。这三个片区均为农田保护区,是我区都市农业发展的绝佳建设之地。

(二)水利设施情况

三大片区内有泵站48座73台套2939千瓦,其中排涝泵站16座26台套1120千瓦,抗旱泵站32座47台套1819千瓦。东大圩片区经过几轮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治,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比较完成,沟渠路林涵闸配套齐全,水流通畅,农田水利条件较好,圩内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大小张圩片区的沟渠也较为通畅,灌排水基本配套,排涝标准也为10年一遇。牛角大圩片区水利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排涝标准约5年一遇,目前该片区正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仅水利投资一项就占到整个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60%左右。

(三)林业产业情况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区以增加绿量绿荫、提升绿化品位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城市森林、湖区公园、水岸绿廊、景观大道、生态社区五大重点林业工程。目前全区林地总面积达4.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6.9%和39.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44平方米,生态环境日趋良好。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少乡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和“路路通”。但三大片区的水系、道路、林网标准还比较低,圩内的水利灌排设施陈旧,排涝标准低,不适应都市农业发展要求;林地和绿地养护管理不到位,公共绿地还存在档次不高、面积太小等问题。

(二)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要发展都市农业,离不开高科技和高投入的支撑。近年来,我区逐年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纷纷在供水、供电、政策性农业保险、良种补贴等方面给予了众多优惠。但由于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原因,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着知识老化、思想不定、人员不稳等问题,在技术服务时,与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上农业生产效益普遍偏低,许多农民自身认识不足,也纷纷外出务工,造成了全区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都市农业难以快速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仅有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高度分散等问题,这与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开发和经营运作等方面存在的显著的不适应性。

(四)农业水利设施陈旧老化

三大片区内许多水利设施都已运行了二三十年,超出了一些设施的使用寿命,加上管理和维护工作机制不健全,管护经费又常常得不到落实,造成了部分水利设施重用轻管,老化严重。如大圩农业综合开发中建设的村级灌溉站已全部报废,8座抗蛙泵站的机泵设备被盗,仅余下一栋空泵房。

(五)三大片区水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近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给三大片区内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东大圩抗旱季节从南淝河放水入圩灌溉,由于南淝河水系污染严重,加上圩内农药、化肥及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造成圩内水系水体负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违背了都市农业倡导的“有机”、“绿色”的发展主题,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区都市农业上水平、上台阶的严重障碍。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新社区为统揽,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为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在3~5年内创出“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品牌。

在功能定位上,以建设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主,努力把三大片区建设成为最美的生态园区和城市后花园,达到市民“百玩不厌”的效果;在选择品种上,重点引进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优新品种,且栽培方式多样化,陆生与水生作物共存;在生态模式上,要合理布局,作物涵盖苗木、花卉,农产品等各个方面,着力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展示区和湿地公园观赏区,做到一年里季季有实物、有亮点、有成果。

(二)具体对策

1、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农业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限制发展数量,重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二要搭建科技服务、产品认证、流通物流、会展经济等服务平台,构架起与全国大中城市的农业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带;三是利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途径,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四是充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规划好一批新的生态旅游点、休闲垂钓园、名贵花卉观赏园等旅游观光点,充分发展旅游经济,迅速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2、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的必备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针对目前全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等现实问题,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在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增加农业经费投入等方面,落实积极的举措。对片区内供排水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和整修,加强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世行加灌等重大农业项目规划建设的衔接,力争在3~5年内全面改变片区内农田水利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

3、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逐步做到集约化、规模化

按照“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50%,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90%以上”的土地流转目标,一要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重大意义和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全面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二要强化依法管理的理念。严格土地审批权限,以村民自愿为基础,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依法流转,保护基本农田。三要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建立和完善区、镇街、村居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让农民意识到土地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化的生产要素,流转后既能拥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土地租金收入。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农业面积

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一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一方面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最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的优势,加强与省内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的联系,进行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采取聘请、授课、派员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区的农业技术力量,为全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要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广泛宣传,在引进优新、高产、高效的农业新品种上下功夫,力争完成每年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5、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存在着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高度分散、超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与都市农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为此,应根据都市农业发展特点,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与改革。一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和契约生产,通过规划的运作机制将更多的农户纳入农业企业的产业体系之中。二要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操作规范,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通过入股、租赁、契约等方式实现流转和集中经营,多创建些“内生型”的农业企业,如成立专业公司、社区农庄等,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三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对外开放度。积极吸纳外来企业发展企业化农业生产经营,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与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分散到集中,形成整体优势。

6、保护生态环境,控制面源污染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水环境是发展都市农业、建设滨湖新区的前提要求。为此,一要宣传到位。使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训,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施肥;二要统筹联动。区级农业、水务、环保、建设、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片区内生态环境治理。三要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农业。通过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区农技推广部门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及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四要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推进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与处理。加大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并逐步与城市污水管网对接。五是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力争3年内片区内所有农民群众都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六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打造生态园林区、以“生态型现代化滨湖新区”建设为统揽,致力于“城湖相映、绿意盎然、自然和谐、良性循环”的绿地系统建设,以三大片区的湿地为面,以环城公园、高压走廊绿化带、十五里河、外环高速公路、包河大道、徽州大道等林带为线,以望湖城公园、绿色港湾公园、市义务植树基地、董城生态农庄、新民葡萄农庄为点,按照点、线、面全方位扩张思路,充分利用湿地治污,努力建成“人在景中、城在林中、宜游、宜居、宜乐”的生态城区。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都市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和农民自有的资本是很难迅速发展的,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积极动员。一是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来投资。二是可采取“市场运作、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外来工商资本投入我区现有的农业园区,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三是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家回乡创业,政府可出台一些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家回家乡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决心,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8、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提升都市农业建设水平

品牌化和标准化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标志,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一要根据全区都市农业发展功能定位,抓好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做大、做强、做好几个知名品牌。二要以现有的品牌产品为依托,提升其科技含量,建立一整套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三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三要加大与其他农业发展区域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借鉴现代农业发达的中心城区的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我区都市农业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力。

9、增加政府扶持资金,加强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都市农业走的是科技致富之路,其发展离不开的政府的支持,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扶农、支农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工商企业等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新体系,让政府投入的资金起到催化剂作用,不断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进驻,打造全区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

农业发展的演讲稿篇二

2012年7月17日,无情的风雨引起的洪灾,摧毁了我家里无数物资。霎时间,只见家里东西往上漂浮。许多物品随洪水漂走。见此情况,我忙叫村里表兄把牛拉走,剩下一头怀胎3个多月的母猪和两头架子猪只能眼真真看着被淹没, 还有十几只鸡也被冲走。然后我赶忙关门,全家只能在床上过夜,家人连吃的都没有,只能饿着肚子坐到第二天,正准备为父亲逝世百日烧包日子也没有得到尽孝。

在次日6点20分时须,水已经淹平了家里的床铺,我看见情况越来越严重,赶忙打电话给村支书申请救助,虽然村领导离我家不到一里路,可想到怕进水救不了烈火,我赶紧把年老的母亲、年幼的女儿、姐姐及妻子一一背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那时门外的水位已淹到我的肚脐。到了9点许,村副主任到家对面的邻居家门前照了张相就走了,吕支书几次赶到我家询问观察灾情。

到了19日下午,我们给父亲烧百日包回来在邻居家准备吃饭时,村吕支书带领县招商局两位领导,冒着大雨,绕着危险的山路徒步到我家查看受灾情况,可由于水位还深,(连供饭都是在水里了,那是心理的感受是多么的凄凉)无法看到家里的情况。只能在安全处查看。领导的安慰,领导的关心,令我及家人感动不已。真是灾难无情人有情啊!

连续几天的强降雨,导致家里淹了四天五夜水才小消退平家里,家里的浮泥有5厘米左右,外面院坝都还有30厘米左右的水位,也打乱了家里的正常生活。但毕竟还是要生活,我就和家人及叫来两个亲戚帮忙把家里清理。

电器: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冰柜、一台平车机、一台饮水机、两台洗衣机、粉碎机一台,电转两套、电磁炉两台、电饭煲两台、报废,预计造成经济损12000元左右。

牲口;母猪一头、鸡十几只无法挽回,架子猪两头受损。预计造成经济损6000元左右。

家具铺盖;沙发四个,茶几一个、电视柜一个、大组合柜一套,席梦思一张,小床四张,被柜两个,橱柜一套,棉被17床。毛毯39床等发霉腐烂,预计造成经济损18000元左右。

粮食;菜籽4300斤左右,谷子7000斤左右,玉米1500斤左右,豆芽黄豆两百斤等,预计造成经济损失9000元左右。

其它;80多个平方的0代天麻繁殖培育种种植绝收,造成经济损13000元左右,1400多个平方的地膜白菜种植绝收,造成经济损6000元左右,两套老木栅子发霉腐烂造成经济损5000元左右,四包尿素,一包复合肥融化,造成经济损610元左右,水稻受灾面积亩,预计减产4成,预计造成经济损失1000元左右。玉米受灾面积6亩,预计减产8成,预计造成经济损失2600元左右,其他粮食预计造成经济损失500元左右。

以上灾情;已造成经济损失七万余元。

此次受灾我家在猫营镇最为严重,物资损失较多较大,由于地质环境因素,排水沟出现严重性人为破坏,每年的水灾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房屋安全结构受到严重性的损伤,墙面出现裂缝漏水,屋面出现炸裂漏水,瓦房木梁断裂几根,墙面出现偏移。需要重新维修,我无力及时解决。特写此报告,希望上级领导伸出援助之手,解决我的燃眉之急、救于为难之中。我及家人将感激不尽。

农业发展的演讲稿篇三

泾县是山区县,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茶叶、蚕桑、蔬菜是传统产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业。该文通过对泾县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形象。

关键词: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泾县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茶产业是泾县的主导产业,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中,泾县茶区建有标准化茶园,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兴建农业观光园,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1泾县农业观光园及乡村旅游业现状

全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4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26个,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上)2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11个乡镇。泾县于2013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墨汀溪风景区、查济景区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泾县至江南第一漂、汀溪乡、蔡村镇、赤滩古镇、宣城”的旅游线路入选2014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蔡村镇月亮湾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村4个,县级旅游特色村21个,全县有农业园区总数15家,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观光采摘园垂钓园12家,休闲农庄18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系列化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泾县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2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停车场、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发布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景区,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对外宣传促销,这就需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而当前泾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所不足。

3对策建议

3.1制定规划,突出泾县特色

制定一个观光农业长远发展整体规划,以生态农业文化为主题,在特色农业和“宣城乡土味”上做文章,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依据宣城的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和农业特色,规划和引导各地兴建不同风格的农业观光园,譬如,以宣纸(笔、墨)的原料生产与历史技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观光园,以景观茶园与贡茶采制为主体的茶文化观光园,以果树花卉与森林氧吧为主题的园艺休闲观光园、采摘园,如城郊的蟠桃、葡萄、草莓等。在322省道和205国道沿线发展景观农业,连片种植如油菜、紫云英、荷花、向日癸、桃树等等,要让不同爱好的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并由此将泾县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内独具风采、人见人爱的“后花园”和修身养性、放松心情的度假胜地。观光园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努力建成文明美观的新农村,并与之相配套,成为观光园的延续和补充接待场所。设计规划中,不仅要有农业专家,还应有园林、景观、建筑、美术行业的设计师,使美感体现在观光园的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观光园,既可以设计为以某个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农业观光园,也可以是综合农业观光园,但园内设计都要划分出各具特色和不同功能的景观园与活动区,如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技园,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古代农耕园,及其娱乐区和体验区等等。园区建设施工要认真规范,符合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

3.2深度挖掘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体验性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挖掘出丰富的乡村活动,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加大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高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和省财政的农业发展项目很多,建设资金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在一个乡镇,甚至在全县,由政府出面,协调财政、农业和旅游等部门,集中相关的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由其作为建设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逐个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观赏性的农业示范观光园。

3.3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观光园要尽量与现有的其他景点靠近或连接在一条旅游线路上,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转场观光,进而扩大和留住更多的客源,尽快提高观光园的知名度与经济收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在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其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是生态旅游,两者理应科学结合,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既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又要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

3.4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

大力开展旅游招商,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休闲农业景点、景区开发和经营;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景点、景区开发建设,激活一批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和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农业观光园建设应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园内的生产操作都要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起码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要求、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因为农业观光园既有旅游功能,更有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况且,面对广大游客及周边农户,也绝对不能违规操作,必须禁止使用一切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农业投入品和生产方式,将观光园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业的示范基地。严格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这是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在园区建设和生产中,尽量保留原有树木,保持生物多样性;建好排水沟、挡土墙、蓄水池,严防水土流失;搞好绿化,种植防风林、遮阴树和观赏花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农家肥及有机肥的堆沤发酵池、沼气池,做好肥料的无害化处理;实行大田间植、轮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节能减排,杜绝烟尘,并安装风能和太阳能设施。在经营管理上,还必须考虑到观光园的生态承受能力。

3.5加大宣传,广招游客

广告宣传是现代商品经济的主要促销手段,是市场营销的开路先锋,其重要性人人皆知。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力开展宣城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的媒体宣传活动,并可走进销区主动推介,邀请精英来访观摩,承办会议,接待参观。开园初期绝不能以高门票回收投资,那样只会让游人敬而远之,对观光园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相反,刚开始应该是低收费,甚至是免费进园,以提升人气,吸引游客,尽快打开市场,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泾县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业发展的演讲稿篇四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及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情况

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政策,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增加万元,既定目标为万元,比增加%,年均递增%;,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比增加元,既定目标为元,比增加%,年均递增%。农业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得到全面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有效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一)党在农村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按照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不变的要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政策,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严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严格控制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补贴等党的惠农政策,农民利益得以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二)农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强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及中底产田地改造为主的工程建设,沙颍河治理工程、淮北大堤加固工程顺利完成,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沼气工程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建成高稳产农田万亩,比十一五末增长万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68%以上,比十一五末提高了个百分点。

(三)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实施农机补贴项目,有效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全区新增农业机械共计台(辆)千瓦,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和%,为农业生产节约经营、提高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全区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大批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得到推广应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小麦氮肥后移、小麦一喷三防、大豆合理密植、蔬菜设施生产、地膜覆盖种植等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科技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五)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机构的公益服务职能,转变了服务方式,扩展了服务领域,提高了农业生产中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市场信息、产品加工等多方面的服务质量。

(六)农业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执法规范有效。通过《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承包法》、《农机管理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教育和有效贯彻落实,农业工作的法制建设有力推进,发展环境较大改善,执法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工作逐步走向依法发展的轨道。

(七)农业产业化发展有较大推进。以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优质蔬菜产业化生产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有效推进,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有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渠道有较大扩展,收入水平稳定增长。

二、“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区的农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13亿人口的基本生存,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现代农业的支撑。同时,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的氛围;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涉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二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还需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三是农业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推进农业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四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力量和推广经费不足;五是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初加工发展及推广力度不够,为民增收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六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

2、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农业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作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完善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坚持依法促进,兴农富民,全面提升农业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三)发展重点、目标

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粮田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产量。稳定发展粮、油、菜等常规产业,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增加万元,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增加元,年均递增%。

1、粮油生产。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万亩,粮食总产量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升高,单产年递增1.4%,粮食总产稳定在万吨,其中100%为优质品种。同时加大油料作物和蔬菜发展力度,自给率达到%。

2、农特产业发展。坚持“精心管理、改造提升、稳步发展、提质增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管理,积极推广绿色、有机食品蔬菜生产技术,大力推进连片上规模的设施蔬菜种植,在正午镇、口孜镇每年新增蔬菜基地亩以上,优化老蔬菜基地1500亩以上。到2015年,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达公斤以上,年产量达万吨以上,年产值达亿元以上。

3、畜牧业。一是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以上;二是加快畜禽改良步伐,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100%,家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三是全面落实免疫、检疫和产品检查,达到3个100%;四是建成猪、羊、禽3个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2015年:猪、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万头、万只和万只;出栏分别达到万头、万只和万只。

4、林业。全面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到2015年实现有林面积20.1万亩,林木总蓄积1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8.5%,发展林业庭院经济6万户,林业产值0.56亿元。

5、渔业。大力实施渔业致富工程,调整渔业区域布局,建立名特优稀水产品生产基地;优化品种结构,增加渔业投入,加快数量型渔业向效益型渔业的转变;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的认证,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放养水面达到2.5万亩,水产品产量0.55万吨,渔业产值0.33亿元。

6、基层农村推广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满意的科技人员队伍。二是全面推行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建立效能淘汰机制和工资与工作任务、效果挂钩的分配机制。三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设施建设,十二五初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新建10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办场所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强领导,以“两个趋向”统领“三农”工作,优化和完善各项扶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巩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粮食生产走产业化之路;继续出台对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配套措施;继续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重点农业项目的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重点农业项目落实。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我县区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省、市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争取项目,做到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全面提升我区农业产业档次。“十二五”期间有计划推出一批重点农业工程项目,全面推动我区农业产业发展进程。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工商企业、社会资金投资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全过程,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一深层次问题,为农业的产业升级注入内在动力。

3、科技兴农,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十二五”期间将有计划推广一批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全面提高我区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区、乡(镇)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加强农机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建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检查监管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易降解的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秩序。

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狠抓标准化生产,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加快发展农业中介组织,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中介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社在行业自律和协调、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制订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农技服务站建设,解决乡(镇)、村技术力量薄弱这一现实问题,并把服务站办成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型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发展的演讲稿篇五

今年来,我站在农作物病虫防治方面主要抓好水稻、柑橘、杨梅、油菜等为主体病虫防治工作。全年共印发病虫防治资料18期2500余份,张贴病虫情报通知2期。病虫高发期,分别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病虫防治战役3次。使得今年病虫爆发大灾之年无大灾。让群众能及时进行病虫防治,并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到达了丰产增收的效果。

1、完成水稻种植推广两优系列、丰优系列等4500余亩,占总面积的51%以上。

2、推广柑桔大果实蝇控防新药剂、新防治技术1000亩。

3、完成推广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药剂4000亩。

4、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柑桔、杨梅、油菜等作物栽培)2万余亩。

1、历时一个月与中南设计院托口电站协调指挥部,完成了托口库区十六个村,两个街道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2、发展东魁杨梅种植6000余亩,生姜500亩,黄桃350亩。

3、完成粮食生产播面亩,春秋玉米播面共亩,油菜播面亩。

4、落实国家惠农补贴(水稻)亩、补贴资金元。

今年协助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380余人,培训对象为杨梅、生姜、黄桃、水稻、柑橘等科技示范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其中选送各4名果树、蔬菜专业户去硖洲职业中专学习。